发表于《小学生创新作文》2007年第1至2期

发表于《小学生创新作文》2007年第1至2期
发表于《小学生创新作文》2007年第1至2期

发表于《小学生创新作文》2007年第1至2期

抢电脑

日期:2006年8月26日星期六天气心情

晚上七点多,爸爸送外婆回家。我和妈妈也跟着去了。

我去外婆家,有我的小算盘,我要在那里上网玩游戏。妈妈呢?和我半斤对八两,说什么要刻录CD。

到了外婆家,我一下车就飞快地跑进大门,五步并做三步蹬上楼梯,来到房间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脑。

开头的十分钟是我的天下,妈妈还在楼下跟外公聊天。可是好景不长,笃笃笃,楼梯上传来了脚步声,我不看也知道,准是妈妈来了。

她一上来非让我让她不可。我没有办法,只好让她.我说,你只有十分。妈妈说哦,我知道啦。可是,十分钟过去,她完全没有表现出要让我的样子。我心里憋着气,在一旁看电视,但是电视里面在放什么,我一顶点也不知道。

最后,我终于熬不住了,走过去把她挤走了。她两眼瞪着我,像看着陌生人似的。我才不管她呢!

妈妈说,本来刻下你最爱听的歌曲不得不爱的,现在被你一搅和前功

尽弃了。我边打QQ堂的炸弹超人,边说:"谁喜欢听啦,我不喜欢听!"

妈妈不说话了,我觉得打游戏也没劲了,是啊,我不应该对她没有礼貌。于是我自动退出游戏,让妈妈来刻录CD。妈妈呢,好象也觉得跟一个小孩子抢电脑也没意思,告诉我不搞了。嘿!抢电脑变成让电脑啦!瞧我们娘儿俩!

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

二(4)班岑肃廷

指导老师陆海霞邮编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一章习题答案(关慧贞)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三版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一章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 1.为什么机械制造装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 答: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的支柱产业,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载体及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工具与桥梁。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机械制造装备的先进程度,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重大装备研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 2.机械制造装备与其它工业装备相比,特别强调应满足哪些要求,为什么? 答:机械制造装备与其它工业装备相比应具备的主要功能中,除了一般的功能要求外,应强调柔性化、精密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节材节能、符合工业工程和绿色工程的要求;更加注重加工精度方面的要求、强度、刚度和抗振性方面的要求、加工稳定性方面的要求、耐用度方面的要求、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 3.柔性化指的是什么?试分析组合机床、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系统 的柔性化程度。其柔性表现在哪里? 答:即产品结构柔性化和功能柔性化。产品结构柔性化是指产品设计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只需对结构作少量的重组和修改,或修改软件,就可以快速地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新产品。功能柔性化是指只需进行少量的调整,或修改软件可以方便地改变产品或系统的运行功能,以满足不同的加工需要。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或系统具有较高的功能柔性化程度。在柔性制造系统中,不同工件可以同时上线,实现混流加工。普通机床、组合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化程度依次增高,其柔性表现在机床结构柔性化和功能柔性化,其中,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化程度最高。 4.如何解决用精密度较差的机械制造装备制造出精密度较高机械制造装备来? 答:采用机械误差补偿技术或采用数字化技术分析各种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建立误差的数学模型,将误差的数学模型存入计算机。在加工时,由传感器不断地将引起误差的因素测出,输入计算机,算出将产生的综合误差,然而由误差补偿装置按算出的综合误差进行补偿。 5.机械制造装备的机电一体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械技术与微电子、传感检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电力电子等技术,按系统工程和整体优化的方法,有机地组成的最佳技术系统。采用机电一体化体的机械制造装备功能强、质量好、故障率低、节能和节材、性能价格比高,具有足够的“结构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最新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 目的 为保证建筑符合适用、 须遵守的共同规则。 第 1.0.2 条 适用范围 本通则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 注:根据国务院颁 发的《城市规划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所称城市,是指国家行 政区 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建制的镇 )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 1.0.3 条 与其它规范的关系 民用建筑设计除执行本通则外, 尚应执行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 设计标准、 规范和 规定。 第 1.0.4 条 建筑耐久年限 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 100 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 年限 15 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第 1.0.5 条 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 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 1 ? 3层为低层 ;4 ? 6层为多层 ;7 ? 9层为中高层 ;10 层以 上 为高层。 二、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 24m 者为高层 (不包括高度超过 24m 的单层主体 建筑 )。 三、 建筑物高度超过 100m 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第 1.0.6 条 建筑热工设计 分为下列四个地区: 第 1.0.7 条 设计基本原则 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执行下列基本 原则: 一、 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 ; 二、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三、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化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 ; 四、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高和改造的可 能; 五、 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 六、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 ; 七、 体现对残疾人、 老年人的关怀, 为他们的生活、 工作和社会活动提供无障碍的 室内外环境 ; 八、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 ; 九、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 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划进行。 第1.0.8条 无标定人数的建筑 一、 建筑物除有固定座席或有尺寸排列并标明使用人数外, 对无标定人数的建筑均 应按有关专项建筑的设计规范核算并标明人数。 二、 公共建筑中为主体使用部分配置的辅助面积, 当其面积与主体使用部分相接近, 安全、 卫生等基本要求, 特制定本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 建筑物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按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规定,全国划 严寒地区(I 区) 寒冷地区(H 区) 温暖地区(川区) 炎热地区("区) 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w -10 C 的地区。 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10C 、w 0C 的地区。 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0 C,最热月平均温度 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 +28C 的地区。 <+28 C 的地区。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最新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目的 为保证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 第1.0.2条适用范围 本通则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 注: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城市规划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所称城市,是指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建制的镇)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1.0.3条与其它规范的关系 民用建筑设计除执行本通则外,尚应执行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1.0.4条建筑耐久年限 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100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 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 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第1.0.6条建筑热工设计 建筑物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规定,全国划分为下列四个地区: 严寒地区(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的地区。 寒冷地区(Ⅱ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0℃的地区。 温暖地区(Ⅲ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0℃,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 炎热地区(Ⅳ区):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 第1.0.7条设计基本原则 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执行下列基本原则: 一、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 二、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三、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化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 四、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高和改造的可能; 五、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六、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 七、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怀,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提供无障碍的室内外环境; 八、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

产品专题设计大纲

《产品专题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Product Design Project 课程编码:03008-2 课内教学时数:12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2学时,实践96学时。 学分:8学分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撰写人:马辉 审核人: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7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产品专题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选修课,通过针对性的专题设计,加强和巩固产品设计的方法及理论,根据企事业单位及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以工业产品、家居用品、生活艺术产品、交通工具、儿童用品等为主题的专题设计,以大量的设计练习和实践命题设计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实践与应用创新办学。为本专业之后的毕业设计奠定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方法,同时通过对当代产品设计实例的调研总结,从产品要素、设计流程、功能定位、造型语意、工程实现以及相关资讯信息等多个方面对产品进行设计表现。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产品专题设计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通过专题设计,力求将现代工业设计的设计方法放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开发出适合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的产品。 绪言产品专题设计的理论概述 ㈠基本要求了解产品专题设计的设计任务 ㈡教学重点专题设计任务 ㈢教学难点 ㈣教学内容 1、产品开发设计导论 第一单元产品专题设计的优秀案例赏析 ㈠基本要求了解新产品开发设计程序,产品及品牌战略组织方法,掌握产品评估方法,提出产品概念及方向。

㈡教学重点新产品开发设计程序。 ㈢教学难点产品评估。 ㈣教学内容 1、新产品开发设计程序 2、新产品战略与组织管理 3、产品评估 4、产品概念设计 第二单元产品专题设计(二)的设计实践 ㈠基本要求了解产品与市场及影响关系,掌握产品设计开发实践方法。 ㈡教学重点产品创新设计及实践。 ㈢教学难点产品创新设计及实践。 ㈣教学内容 1、产品创新设计及实践 2、产品与市场 3、产品营销策划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产品设计(一)、产品专题设计(一)后续课程: 五、本课程的特点及教法、学法建议 1.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课。老师主要通过课堂讲述、实例操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第一章总则 第1.0.4条建筑耐久年限 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100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 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 第1.0.8条无标定人数的建筑 一、建筑物除有固定座席或有尺寸排列并标明使用人数外,对无标定人数的建筑均应按有关专项建筑的设计规范核算并标明人数。 二、公共建筑中为主体使用部分配置的辅助面积,当其面积与主体使用部分相接近,并有可能与主体使用部分同时开放作其它用途时,则该建筑物的安全疏散出口宽度和数量,应按两部分人数叠加计算。 三、使用人数无控制的公共建筑,应按可能最多人数计算安全出口的宽度和数量。

第二章城市规划对建筑的要求 第一节建筑基地 第2.1.4条相邻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与空地 一、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当建筑前后各自已留有空地或通路,并符合建筑防火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线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 二、建筑物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 三、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接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不得向邻地方向设洞口、门窗、阳台、挑檐、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 第2.1.5条基地通路出口位置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二、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 三、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 四、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五、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六、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2.1.6条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 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在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保持与下列原则一致:

建筑构造选择题库第一章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1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概论 试卷1 (1)沥青混凝土构件属于()。 A:非燃烧体 B:燃烧体 C:难燃烧体 D:易燃烧体 (2) 较重要的建筑物建筑设计一般划分为()设计阶段。 A: 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 B: 方案设计、初设设计、施工图设计 C: 结构设计、建筑设计 D: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3) 建筑是指()的总称。 A:建筑物 B:构筑物 C:建筑物,构筑物 D:建造物,构造物 (4)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 A: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用途 B:建筑功能,建筑形象,建筑用途 C:建筑功能,建筑规模、建筑形象 D: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5) 建筑技术包括()。

A:建筑材料与制品技术, 结构技术, 施工技术, 电气技术 B:结构技术, 施工技术, 设备技术,建筑材料与制品技术 C:施工技术, 设备技术, 电气技术, 建筑材料与制品技术 D:设备技术, 施工技术, 电气技术, 建筑材料与制品技术 (6)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可分为()。①工业建筑②公共建筑③民用建筑④农业建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 民用建筑按照层数可分为()。①单层建筑②低层建筑③高层建筑④多层建筑⑤超高层建筑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8) 判断建筑构件是否达到耐火极限的具体条件有()。①构件是否失去支持能力②构件是否被破坏③构件是否失去完整性④构件是否失去隔火作用⑤构件是否燃烧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9)分模数的基数为()。①1/10m ②1/5m③1/4m ④1/3m ⑤1/2m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④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第条目的 为保证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 第条适用范围 本通则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 注: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城市规划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所称城市,是指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建制的镇)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条与其它规范的关系 民用建筑设计除执行本通则外,尚应执行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条建筑耐久年限 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100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第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 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 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 体建筑)。 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第条建筑热工设计 建筑物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规定,全国划分为下列四个地区: 严寒地区(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的地区。 寒冷地区(Ⅱ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0℃的地区。 温暖地区(Ⅲ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0℃,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 炎热地区(Ⅳ区):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 第条设计基本原则 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执行下列基本原则: 一、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 二、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目的 为保证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 第1.0.2条适用范围 本通则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 注: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城市规划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所称城市,是指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建制的镇)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1.0.3条与其它规范的关系 民用建筑设计除执行本通则外,尚应执行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1.0.4条建筑耐久年限 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100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 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 的单层主体建筑)。

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第1.0.6条建筑热工设计 建筑物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规定,全国划分为下列四个地区: 严寒地区(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的地区。 寒冷地区(Ⅱ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0℃的地区。 温暖地区(Ⅲ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0℃,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 炎热地区(Ⅳ区):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 第1.0.7条设计基本原则 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执行下列基本原则: 一、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 二、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三、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化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 四、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高和改造的可能; 五、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六、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 七、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怀,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提供无障碍的室内外环境; 八、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 九、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

1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第一章 产品设计材料概述解析

第一章产品设计材料概述 1-1产品设计与材料的关系 1-2造型材料的种类

1.1 产品设计与材料的关系 1)什么是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将材料转变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或商品价值的工业产品的创造活动。 产品设计材料概述 1 产品设计材料概述 2)什么是材料? 材料是可以为人类用来制造产品和工具的物质。如金属、石材、木材、皮革、塑料、纸、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等。 3)产品设计与材料的关系 产品设计与材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材料就没有设计”。

1 产品设计材料概述 a)材料是产品设计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b)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产品设计的新思路、新领域。 c) 产品设计是对材料的不断理解和认识的过程,独特 的设计创意对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材料科学的进 一步发展。 总之,材料与产品设计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案例 1 产品设计材料概述 根据传统编结工艺,用内装碳化纤维、外 裹"aramid"(芳族聚酰胺)编织套的绳子 进行编织,形成这种柔软的、难以辨认的 椅子形态,然后将它浸入双氧基树脂溶液 中,经环氧处理后,把它悬挂在一个框架 上,扯出八个角以构建椅子形态,再在一 个高温房间内烘干,绳子在高温下晾干后 变得又坚固又结实。手工和高科技的结合 产生了一把几乎象铁一样坚固的椅子,虽 然看起来很靠不住。 马赛尔·万德斯(Marcel Wanders)的“绳结”躺

1 产品设计材料概述 案例 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儿童餐具

1.2 造型材料的种类 造型材料的种类非常丰富,粗略估计已达40万种之多,而且每年还以5%-6%的速度增加。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将材料分成不同的种类,下面主要从材料的物质结构、材料的来源、材料的形态来分类: 产品设计材料概述 1 产品设计材料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