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生物化学

414生物化学
414生物化学

414《生物化学》复习大纲

一.考试性质

生物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我校招收生物化工、制药工程、发酵工程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对象为从2002年起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及调控方法,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考试为笔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2.参考书: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主编高教出版社

《新编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谢宁昌主编未出版

3.试题类型:

一. 填空题 20分(20题,1分/题)

二. 是非题 20分(20题,1分/题)

三. 简答题 50分(10题,5分/题,含1~2道计算题)

四. 论述题 60分(3题,20分/题)

4.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第一部分糖类、脂类、激素类、维生素与辅酶类化学

掌握:单糖的鉴定原理;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甘油脂、磷脂的通式以及脂肪酸的特性;第二信使学说;

熟悉:糖的构型;糖的概念及其分类;糖的功能及其组成;重要脂肪酸的结构;脂类的类别、功能、脂的前体及衍生物的结构特点;水溶性维生素的类别、结构、作用和缺乏疾病,脂溶性维生素的分类及其功能;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激素的类型、特点;常见激素的结构和功能;含氮类激素和固醇类激素的一般作用特点;

第二部分蛋白质与酶的化学

掌握:氨基酸的通式、结构与特性;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及结构域的概念;蛋白质变性理论;酶活性的调节;酶的作用机制;酶的分类;酶活力概念、米氏方程以及酶活力的测定方法;酶活力计算;核酶的概念与意义。

熟悉: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肽键的特点;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氨基酸、肽的分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酶的基本概念;几种工具酶的功能;抗体酶、核糖酶和固定化酶的基本概念;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

第三部分核酸的化学

掌握:碱基、核苷、核苷酸、核酸的结构;DNA、tRNA的二级结构模型;核酸的变性、

复性; PCR技术及其应用。

熟悉:核酸的分子杂交技术;核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四部分代谢总论、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分解代谢、核酸代谢掌握:呼吸链的组成和顺序;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和种类;氧化磷酸化的机制与ATP 的合成机理;EMP、TCA、HMS、糖异生途径;EMP、TCA途径中的酶学调控;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从头合成;AA的氧化脱氨、转氨、联合脱氨;尿素循环;α-酮酸的代谢与TCA循环的关系;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中的原料;

熟悉: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糖元生成作用;蔗糖和淀粉的形成过程;高等植物的光反应类型和作用;脂肪、磷脂的分解与合成代谢;胆固醇的合成;蛋白的消化和吸收;氨基酸代谢与其他代谢的关系;碱基的分解;核苷酸衍生物的产生。各类代谢的相互利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五部分DNA的复制、DNA的损伤与修复

掌握:生物的中心法则;DNA复制的规律;参与DNA复制的酶与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冈崎片段与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熟悉:DNA复制过程;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异同点;DNA的损伤类型与修复机制;θ复制和滚环复制模型;

第六部分转录、逆转录、RNA的复制

掌握:转录的一般规律;RNA聚合酶的组成和功能;mRNA的后加工过程及其意义;逆转录酶的功能以及逆转录的过程;

熟悉: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特点;RNA的复制

第七部分翻译

掌握: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一般特征与翻译步骤;遗传密码的特点;参与蛋白质合成的主要物质的种类和功能;

熟悉: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以及肽链的后加工过程;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区别

第八部分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工程、DNA测序

掌握:操纵子学说;典型的遗传工程技术;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各级水平的调控;

熟悉:人类基因工程计划;RNA和DNA的测序原理和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

考试内容

实验一. 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4学时)

实验二.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6学时)

实验三.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4学时)

实验四.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微量克氏定氮法(6学时)

实验五. 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的含量(4学时)

实验六. 酶的活力测定(4学时)

实验七. 血糖的定量测定(4学时)

实验八. 米氏方程的确定(4学时)

实验九.酶促反应进程曲线的制作和初速度的测定(4学时)

考试要求:

掌握:实验操作;现象;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实验原理;计算方法;

植物生理生化复习题50道

植物生理生化复习题 孙黎编 1、α-螺旋: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一种,每3.6个氨基酸残基旋转一周,螺距0.54nm,侧链基团R分布在螺旋外侧,整个螺旋靠链内氢键(且每个肽键上的N—H和后面第四个残基上C=O形成氢键)稳定,绝大多数天然蛋白质的α—螺旋为右手螺旋。 2、β-氧化作用:是指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发生断裂,β—碳原子被氧化形成羧基,生成乙酰CoA和较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 3、启动子:DNA链上能指示RNA转录起始的DNA序列称启动子。 4、DNA重组:是指在真核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菌细胞的转化中、病毒转导中等发生的DNA片段的交换或插入。 5、原初反应:指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的过程,完成了光能向电能的转换,其实质是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 6、临界日长:指诱导植物成花所需的极限日照长度。 7、乙烯三重反应:指在ETH的作用下抑制上胚轴伸长生长,促其横向加粗,并失去负向地性而横向生长,可作为ETH的生物鉴定法。 8、呼吸链:是指按一定方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的能够进行氧化还原的许多传递体组成的传递氢荷电子的序列。 9、代谢库:指接纳有机物质用于生长消耗或贮藏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幼叶、幼果、块茎、块根等。 10、光合磷酸化:指光下叶绿体把光合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使ADP与Pi形成ATP的过程。 11、试述DNA复制过程,总结DNA复制的基本规律。 答:以ε.coli为例,DNA复制过程分三个阶段; ①起始:从DNA上控制复制起始的序列即起始点开始复制,形成复制叉,复制方向多为双向,也可以是单向,若以双向进行复制,两个方向的复制速度不一定相同。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从无到有合成新链,所以DNA复制需要有含3’—OH的引物,引物由含有引物酶的引物体合成一段含3一10个核苷酸的RNA片段; ②延长:DNA复制时,分别以两条亲代DNA链为模板,当复制叉沿DNA移动时,以亲代3’→5’链为模板时,子链的合成方向是5'→3',可连续进行,以亲代5’→3’链为模板时,子链不能以3’→5’方向合成,而是先合成出许多5’→3’方向的冈崎片段,然后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子链; ③终止:当一个冈崎片段的3'-OH与前一个冈崎片段的5’一磷酸接近时,复制停止,由DNA聚合酶I切除引物,填补空隙,连接酶连接相邻的DNA片段。

414植物生理大纲

414《生物化学》复习大纲 一.考试性质 生物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我校招收生物化工、制药工程、发酵工程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对象为从2002年起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及调控方法,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考试为笔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2.参考书: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主编高教出版社 《新编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谢宁昌主编未出版 3.试题类型: 一. 填空题 20分(20题,1分/题) 二. 是非题 20分(20题,1分/题) 三. 简答题 50分(10题,5分/题,含1~2道计算题) 四. 论述题 60分(3题,20分/题) 4.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第一部分糖类、脂类、激素类、维生素与辅酶类化学 掌握:单糖的鉴定原理;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甘油脂、磷脂的通式以及脂肪酸的特性;第二信使学说; 熟悉:糖的构型;糖的概念及其分类;糖的功能及其组成;重要脂肪酸的结构;脂类的类别、功能、脂的前体及衍生物的结构特点;水溶性维生素的类别、结构、作用和缺乏疾病,脂溶性维生素的分类及其功能;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激素的类型、特点;常见激素的结构和功能;含氮类激素和固醇类激素的一般作用特点; 第二部分蛋白质与酶的化学 掌握:氨基酸的通式、结构与特性;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及结构域的概念;蛋白质变性理论;酶活性的调节;酶的作用机制;酶的分类;酶活力概念、米氏方程以及酶活力的测定方法;酶活力计算;核酶的概念与意义。 熟悉: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肽键的特点;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氨基酸、肽的分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酶的基本概念;几种工具酶的功能;抗体酶、核糖酶和固定化酶的基本概念;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 第三部分核酸的化学 掌握:碱基、核苷、核苷酸、核酸的结构;DNA、tRNA的二级结构模型;核酸的变性、复性; PCR 技术及其应用。 熟悉:核酸的分子杂交技术;核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021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点手册-第一篇 植物生理学(下)【圣才出品

第十章植物生殖生理 第1节幼年期与花熟状态★ 幼年期指植物达到花熟状态之前的生长阶段。花熟状态为植物开花前需达到的生理状态。 第2节成花诱导生理 考点一、光周期现象及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1)定义 ①光周期是指在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②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2)植物光周期反应类型(表10-1) 表10-1 植物光周期反应类型

考点二、光周期诱导及感受部位★★★ (1)光周期诱导是指植物经过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之后即使不再处于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的现象。 (2)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叶片。 考点三、光敏素在光周期反应中的作用★★ 光敏色素是指可以吸收红光-远红光可逆转换的光受体(色素蛋白质)。 光敏素有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构象形式: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照射白光或红光后,Pr型转化为Pfr型;照射远红光使Pfr型转化为Pr型,Pfr型在暗中自发地逆转为Pr型。当植物从光下转入黑暗后,Pfr型光敏素逐渐转为Pr型,Pfr/Pr比值降低,临界夜长是植物体内Pfr减少到一定值的标志,当Pfr/Pr比值降低到一个临界水平时启动特殊的成花刺激物合成。SDP是长夜植物,随着暗期的延长,Pfr含量降低,Pfr/Pr比值降低快,促进SDP成花刺激物合成。 在调节植物光形态发生中起作用的是Pfr,Pr则为生理钝化型。光敏素在调节种子萌发、茎叶生长、下胚轴“钩”的伸直、叶绿体运动、花芽分化以及块茎块根形成中起作用。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发育期以及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光敏素的调节作用最为明显。 考点四、光周期诱导的机制★★ 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叶子,叶片感受光周期信号刺激后,产生开花刺激物(成花素或开花素),开花刺激物经韧皮部运输将诱导传递到茎尖端的生长点,诱导开花。通过嫁接试验,证明植株间有开花刺激物经嫁接的愈合而传递,且有一系列基因产物控制开花。

【精品】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植物的生物大分子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一级结构: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包括二硫键的位置。 2.简单蛋白:简单蛋白质又称单纯蛋白质,这类氨基酸只含由α—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不含其他成分. 3.结合蛋白:结合蛋白质是单纯蛋白质和其他化合物结合构成,被结合的其他化合物通常称为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辅基)。 4.盐析:增加中性盐浓度使蛋白质、气体、未带电分子溶解度降低的现象。是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最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和氯化钠等。 5.蛋白质变性: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1 / 84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二、填空题 1.氨基酸在等电点(pI)时,其所带电荷为(0),在pH〉pI时以(负)离子存在,在pH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D。构象发生改变3。DNA二级结构模型是(B) A。α-螺旋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C。三股螺旋D。β—折叠 4.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B) A.溶液pH值大于pI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D.溶液pH值等于7.4 3 / 84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光合作用【圣才出品】

第5章光合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爱默生效益说明()。 A.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来自水 B.光反应由两个不同的光系统串联而成 C.光呼吸和光合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D.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 【答案】B 【解析】爱默生效益包括红降和双光增益现象,说明了在光合系统中存在两个相互串联的光反应中心(系统)。如果仅一个反应中心(系统)活化,光合效率下降,两个反应中心(系统)都被激发时,电子传递效率就会提高。因此答案选B。 2.在下列光合电子传递链中不发生H2O的氧化,不形成NADPH的过程是()。 A.Pheo→Cvtb559→P680 B.P680→Phe0→PQ→Cytb6/f→PC→P700→Fd C.P700→Fd→Cytb6/f→PQ→PC→P700 D.P680→PQ→Cytb6/f→PC→P700→Fd 【答案】C 【解析】光系统Ⅰ产生的电子经过一些传递体传递后,伴随形成腔内外质子浓度差,只引起ATP的形成,而不释放O2,也无NADP+还原反应。因此答案选C。

3.玉米体内光合产物淀粉的形成和贮藏部位是()。 A.叶肉细胞液泡 B.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 C.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基质 D.维管束鞘细胞细胞质 【答案】C 【解析】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形成淀粉,并且积存淀粉。玉米属于C4植物。因此答案选C。 4.C3途径是由哪位植物生理学家发现的?() A.Mitchell B.Hill C.Calvin D.Mondel 【答案】C 【解析】1946年美国加州大学的M.Calvin,A.Benson,J.A.Bassham采用14C同位素标记及双向纸层析技术,发现小球藻光合作用中CO2固定的反应步骤,推导出CO2同化的途径,被称之为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由于该途径的最初产物为三碳化合物,因此又称C3途径。他们也因此而荣获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因此答案选C。 5.与能量转换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

2020农学门类414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考纲

2018农学门类414植物生理学与考纲 I.考试性质 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II.考查目标 植物生理学 1.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2.能够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生物化学 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植物生理学50% 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实验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IV.考查范围 植物生理学 一、植物生理学概述 (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植物细胞生理 (一)植物细胞概述 1.细胞的共性 2.高等植物细胞特点 (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1.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 2.植物细胞膜系统 3.细胞骨架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参考答案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参 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简单蛋白:水解时只有氨基酸的蛋白质。 3.结合蛋白:水解时不仅产生氨基酸还产生其他化合物,即结合蛋白质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非蛋白质部分成为附因子。 4.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 5.天然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时,生物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但并未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该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 二、填空题 1.零负正 2.两条或两条以上三级 3.α-螺旋、β-折叠、β-转角 4.碱基磷酸戊糖 5.超螺旋 三、单项选择题 3. 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AD 五、简答题 1.简述RNA的种类及功能。 答: RNA: 包括mRNA:信使RNA,蛋白质合成的模版。 tRNA:转运RNA,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运转氨基酸的。 rRNA: 核糖体RN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简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其类型。

答: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折叠、盘绕而形成的局部空间结构或结构单元。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自由回转等。 3.比较DNA 和RNA化学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区别。 (1)构成DNA 的碱基为A、T、G、C;而RNA 的碱基为A、U、C、G; (2)构成DNA 的戊糖是β-D-2-脱氧核糖;而构成RNA 的戊糖为β-D-核糖。 (3)DNA 的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而RNA 的结构以单链为主,只是在单链中局部可形成双链结构。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叫米氏常数。 2.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叫单体酶。 3.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 4.与酶蛋白结合较松驰的辅因子。 5.与酶蛋白结合牢固的辅因子。 二、填空题 1.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 2.酶蛋白辅因子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四、多项选择题 1.A B C 2.D EK 五、简答题 1.酶不同于其他催化剂的特点有哪些? 答:酶所催化的反应条件都很温和(常温、常压下); 酶催化据有高效性;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酶的催化活性可控制。 六、论述题 1.论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影响;抑制剂影响(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不可逆抑制);激活剂影响。 第三章参考答案

2014年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农学真题及答案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试题解析 植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磷脂酶C作用于质膜上的磷脂酰肌醇二磷酸,产生的胞内第二信使是 A.肌醇二磷酸和三酰甘油 B.肌醇三磷酸和二酰甘油 C.肌醇二磷酸和二酰甘油 D.肌醇三磷酸和三酰甘油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考察植物信号转导系统。 2.植物细胞壁中含量最高的矿质元素是 A.镁 B.锌 C.钙 D.铁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考察细胞壁的成分。 3.植物细胞膜上通道蛋白运输离子的特点是 A.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有饱和效应 B.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无饱和效应 C.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有饱和效应 D.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无饱和效应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离子通道的特性

4.当土壤中却钼时,植物通常也表现出 A.缺氮症状 B.缺磷症状 C.缺钙症状 D.缺镁症状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分,缺乏会导致确氮症状 5.筛管受伤时,能及时堵塞筛孔的蛋白质是 A.扩张蛋白 B.肌动蛋白 C.G蛋白 D.P蛋白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P蛋白的功能 6.根的向重力性生长过程中,感受重力的部位是 A.静止中心 B.根冠 C.分生区 D.伸长区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向重力性的感应部位 7.植物抗氰呼吸途径中的交替氧化酶位于 A.线粒体内膜上 B.线粒体基质中 C.细胞质基质中 D.过氧化物酶体膜上【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末端氧化酶的位置 8.植物吐水现象说明 A.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是蒸腾拉力 B.根系水势高于土壤溶液水势 C.内聚力保持了导管水柱的连续性 D.根系中存在使水分向上运输的压力【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氧化【圣才出品】

第6章生物氧化 一、单项选择题 1.NAD+()。 A.是NADPH的氧化态 B.是NADPH的还原态 C.是NADH的还原态 D.是NADH的氧化态 【答案】D 【解析】辅酶ⅠNAD+是NADH的氧化态;NADPH为辅酶Ⅱ,多一个磷酸基团。因此答案选D。 2.线粒体内产生的NADH经下列哪条途径氧化?() A.复合物Ⅰ→CoQ→复合物Ⅲ→Cytc→复合物Ⅳ→O2 B.复合物Ⅱ→CoQ→复合物Ⅲ→Cytc→复合物Ⅳ→O2 C.复合物Ⅰ→复合物Ⅱ→复合物Ⅲ→复合物Ⅳ→O2 D.复合物Ⅰ→复合物Ⅱ→CoQ→复合物Ⅲ→Cytc→复合物Ⅳ→O2 【答案】A 【解析】线粒体内产生的NADH是经过复合物Ⅰ→CoQ→复合物Ⅲ→Cytc→复合物Ⅳ→O2的途径进行氧化;线粒体中的FADH2是经过复合物Ⅱ→CoQ→复合物Ⅲ→Cytc→复合物Ⅳ→O2的途径进行氧化。因此答案选A。

3.下述不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 A.3-磷酸甘油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三磷酸腺苷 D.乙酰CoA 【答案】A 【解析】A项,3-磷酸甘油不含高能磷酸键;BCD三项,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因此答案选A。 4.线粒体()。 A.电子传递链含有3个质子泵 B.电子传递链最终电子受体是Cytc C.电子传递链中的Cytc和末端氧化酶形成稳定复合体 D.电子传递链组分CoQ是膜蛋白复合体的一部分 【答案】A 【解析】A项,在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复合物Ⅰ、Ⅲ、IV为质子泵;B项,电子传递链的最终电子受体是O2;C项,Cytc游离存在于内膜外表面;D项,CoQ单独存在,易运动,不构成蛋白质复合体。因此答案选A。 5.能使线粒体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试剂是()。 A.2,4-二硝基苯酚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简单蛋白:水解时只有氨基酸的蛋白质。 3.结合蛋白:水解时不仅产生氨基酸还产生其他化合物,即结合蛋白质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非蛋白质部分成为附因子。 4.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 5.天然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时,生物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但并未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该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 二、填空题 1.零负正 2.两条或两条以上三级 3. a -螺旋、B -折叠、B -转角 4 .碱基磷酸戊糖 5.超螺旋 三、单项选择题 1. D 2.D 3. B 4.C 四、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D 五、简答题 1. 简述RNA的种类及功能。 答:RNA:包括mRNA信使RNA蛋白质合成的模版。 tRNA:转运RNA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运转氨基酸的。 rRNA:核糖体RN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 简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其类型。 答: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折叠、盘绕而形成的局部空间结构或结构单元。如a 螺旋、B -折叠、B -转角、自由回转等。 3 .比较DNA和RNAE学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区别。 (1)构成DNA的碱基为A T、G C;而RNA的碱基为A U、C、G;

(2)构成DNA的戊糖是B -D-2-脱氧核糖;而构成RNA的戊糖为B -D-核糖。 (3)DNA 的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而RNA 的结构以单链为主,只 是在单链中局部可形成双链结构。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叫米氏常数。 2.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叫单体酶。3.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 4.与酶蛋白结合较松驰的辅因子。5.与酶蛋白结合牢固的辅因子。 二、填空题 1.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2 .酶蛋白辅因子 三、单项选择题 1.B 2 .C 3 .D 四、多项选择题 1.A B C 2 .D EK 五、简答题1.酶不同于其他催化剂的特点有哪些?答:酶所催化的反应条件都很温和(常温、常压下); 酶催化据有高效性;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酶的催化活性可控制。 六、论述题1.论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影响;抑制剂影响(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不可逆抑制); 激活剂影响。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相邻活细胞的原生质借助胞间连丝联成的一个整体,也叫内部空间。2.胞间层、细胞壁、细胞间隙 也连成一体,也叫外部空间(自由空间或无阻空间)。 3.指由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质膜所组成连续的膜系统。 4.指由单层膜包裹的小颗粒,内含有几十种酸性水解酶类。根据是否含有底物可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 5.细胞质中存在的纤维状无膜结构的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它们都由蛋白质组成,并相互联结成 主体的网络,对细胞起支持作用,所以叫细胞骨架,也叫微粱系统。 、填空题 1 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2 .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 3 .运输囊泡扁平囊泡分泌囊泡 4 .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 5 .蛋白质 6 .微管微丝中间纤维 7 .液泡叶绿体细胞壁 8 .不饱合脂肪酸 9 .水膜电荷 三、单项选择题 1.C 2 .D 四、多项选择题 1.ABD 2 .ABCD 3.ABC 4.BD 五、论述题

414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08年考研农学之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测试三 植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叶绿体色素中,属于作用中心色素的是A、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B. 叶绿素b C. 胡萝卜素 D. 叶黄素 2、苹果、梨的种子胚已经发育完全,但在适宜的条件仍不能萌发,这是因为A、种皮限制B、抑制物质C、未完全成熟D、促进物质 3、CTK/IAA比值高时,诱导愈伤组织形成A、木质部B、韧皮部C、根D、芽 4、光呼吸是一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是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乙醇酸 D.甘氨酸 5、植物细胞对离子吸收和运输时,膜上起生电质子泵作用的是 A. NAD激酶 B. 过氧化氢酶 C. H+ATP酶 D. 硝酸还原酶 6、参与糖酵解反应的酶主要存在于 A. 细胞膜上 B. 细胞质中 C. 线粒体中 D. 液泡内 7、目前认为,植物的保卫细胞中水势变化与——有关。 A. SO42- B. CO2 C. Na+ D. K+ 8、花粉管朝胚囊方向生长属于 A. 向重力性运动 B. 偏向性运动 C. 向化性运动 D. 感性运动 9、遇干旱时,植物体内大量积累 A. 脯氨酸与甜菜碱 B. 甜菜碱与CTK C. CTK与酰胺 D. 脯氨酸与生长素 10、叶片衰老时,植物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蛋白质和RNA含量 A. 显著下降 B. 显著上升 C. 变化不大 D.蛋白质含量下降,RNA含量上升 11、植物体内有机物质长距离运输的主要途径是 A. 韧皮部中的导管 B. 木质部中的导管 C. 韧皮部的筛管 D. 木质部中的筛管 12、番茄采收前喷施合适浓度的——,可提早6-8天红熟。 A. 细胞分裂素 B. 赤霉素 C. 红花菜豆素 D. 乙烯利 13、小麦拔节期喷施——,可防止徒长,提高抗寒性。

最新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柯玉琴-期末试卷A、B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卷) 2006 —2007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考试时间90分钟 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标准曲线: 2、离心技术: 3、同工酶: 4、酶活力: 5、诱导酶: 6、呼吸速率: 7、种子生活力: 8、抗逆性: 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10、光合速率: 二、填空题(每格1分,共32分) 1、测定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时,绘制标准曲线是以为横坐标,以_ 为纵坐标。 3、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植物组织氨基酸含量时,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_________,

_________与茚三酮和还原性茚三酮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_________,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nm处的光密度,求出氨基酸的含量。 4、在测定淀粉酶的活性时:α-淀粉酶不耐,β-淀粉酶不耐。 5、测定淀粉酶活性时,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同工酶实验中,电泳存在三大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和。 7、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_____ ,它不仅可以吸收传递光能,还具有_______ 的作用。 9、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色,在反射光下呈色。 10、在研究植物矿质元素中,常用的植物溶液培养法有__ 、 __ 和 __________。 11、水培时要选用黑色容器装营养液,这是为了防止______ 。 12、常用________ 法确定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13、用活体法测定硝酸还原酶的材料,取样前叶子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光合作用,以积累_______________,产生更多________________,加速硝酸盐的还原。 14、植物光合速率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 A、底物浓度必须极大于酶浓度 B、酶浓度必须极大于底物浓度, D、酶能提高反应的平衡点C、与底物浓度无关 2、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它们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吸收高峰在()波长处。 A、260nm B、650nm C、540nm D、280nm 3、斐林(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时,应选用的波长是()。 A、260nm B、650nm C、540nm D、280nm 4、叶绿素提取时,叶片匀浆时加入少许CaCO3,其目的是() A、使研磨更充分 B、加速叶绿素溶解 C、使叶绿素a、b分离 D、保护叶绿素 5、一般而言,正常植物叶片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 A、2:1 B、3:1 C、1 :2 D、1:3

植物生理生化知识点

1.光补偿点: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2.光周期现象: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某一定时期必须要求有一定的日照(或黑夜)的时数才能成花的现象 3.渗透调节:通过主动增加溶质,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以有效地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这种调节作用称为渗透调节。 4.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对于水溶液而言,就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5.春化作用:低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后,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 6.光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称为光形态建成,亦即光控制发育的过程。 7. 极性运输: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逆向运输的现象。极性运输是一个主动过程,需要消耗生物能。 8.共质体:包括所有细胞的原生质,即所有细胞生活的部分.原生质体之间有胞间连丝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整个根系中的共质体部分是连续的体系 质外体:指没有原生质的部分,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以及中柱内的木质导管 9.冻害与冷害: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称做冻害;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称做冷害。10.氨基酸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所带净电荷为零,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11.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12.结构域:在蛋白质三级结构 内的独立折叠单元。结构域通常 都是几个超二级结构单元的组 合 13.水势:溶液中水的化学势与 同温同压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 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称为水势。 14.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 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植 物组织或器官吸收养的量或放 出二氧化碳的量。 15二氧化碳饱和点:当CO2浓度 提高到某一值时,光合速率达到 最大值,此时环境中的CO2浓度 被称为CO2饱和点 16 代谢库:是指消耗或贮藏有 机物的部位和器官,主要是指消 耗或积累碳水化合物的果实、种 子、块根、块茎等。 17.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 的、能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 位、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 节作用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 18光呼吸:植物绿色细胞依赖光 照,吸收 O2 和放出 CO2 的过 程。 19.渗透势:渗透势是由于细胞 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 降低的值。 20.细胞全能性:指植物体的每 个细胞携带着一个完整基因组, 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 能力。 21.生理酸性盐, 22.代谢源:是指能够制造并输 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23.抗性锻炼:植物的抗逆遗 传特性需要特定的环境因子的 诱导下才能表现出来,这种诱导 过程称为抗性锻炼。 24.三重反应:乙烯抑制磺化豌 豆幼苗上胚轴的伸长,促进其加 粗生长并使胚轴失去负向地性 而横向生长,三者合称为“三重 反应”,是乙烯特有的生理效应。 25.自由基:指具有为配对的电 子的分子集团,是不稳定的化学 性很强的物质。10光形态建成 26.C02补偿点: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的量和呼吸作用放出CO2的 量达到相等时的外界CO2浓 度。 27.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是指偶 联个胞外刺激信号(包括各种种 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 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 应机制。 27.源-库单位:代谢源与代谢 库及其二者之间的输导组织;或 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 与库的合称。 28.种子休眠:种子形成后虽已 成熟,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 下,也往往不能立即萌发,必须 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后才 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休 眠。 29.单盐毒害;植物被培养在某 一的盐溶液中,不久呈现不正常 状态,最后死亡的这种现象。 30.逆境蛋白:逆境环境,如干 旱、高温、低温、盐碱、病原菌、 紫外线等诱导植物体内形成新 的蛋白质的统称。 31.离子颉抗: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盐类水溶液在培养植物时,由 于离子间相互抵消对植物的单 盐毒害作用,使植物生长正常。 32.光敏色素:一种对红光和远 红光的吸收有逆转效应、参与光 形态建成、调节植物发育的色素 蛋白。 33.光周期现象:昼夜的相对长 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叫做 光周期现象。 34.衰老:在正常条件下发生在 生物体的机能衰退并逐渐趋于 死亡的现象。 35.蚜虫吻针法:利用刺吸性昆 虫口器——吻针收集韧皮部汁 液的方法。 3、植物的冻害主要原因是什 么?植物如何产生对低温的抗 性?这种抗性增强的可能原因 是什么? 4 答:主要原因:⑴结冰伤害细 胞间结冰伤害 细胞内结冰伤害 ⑵蛋白质被损害 ⑶膜伤害 对低温的抗性:⑴植株含水量下 降 ⑵呼吸减弱 ⑶ABA含量增多 ⑷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⑸保护物质增多 抗性增强的可能原因:⑴温度逐 渐降低是植物进入休眠的主要 条件之一。 ⑵光照长短短日照促进休眠 长日照阻止休眠 ⑶光照强度秋季光照强、抗寒 力强 秋季光照弱、抗寒力弱 ⑷土壤含水量多、抗寒力差 不要过多,提高抗寒性 ⑸土壤营养元素充足,增强抗 寒性 缺乏,抗寒力降低 1. 简述细胞膜的功能。 1 分室作用,生化反应场所,物 质运输功能,识别与信息传递功 能。 2.光合作用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2 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将光 能转变为化学能,放出O2保持 大气成分的平衡。 3.说明确定植物必需元素的标 准。 3 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 限而不能完成生活史。 缺乏该元素,植物表现出专一病 症,提供该元素可以恢复正常。 这种元素与植物代谢有直接关 系,并不可由其它外部环境的变 化而补偿。 4 简述植物吸水和吸肥的关系. 3.比较IAA与GA的异同点。(7 分) 1) 相同点:(3.5分) a.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b.诱导单性结实 c.促进坐果 2) 不同点:(3.5分) a.IAA诱导雌花分化,GA诱导雄 花分化 b.GA对整株效果明显,而IAA对 离体器官效果明显 c.IAA有双重效应,而GA没有类 似效应 4.试说明有机物运输分配的规 律。(7分) 4.总的来说是由源到库,植物 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部位

植物生理生化试题材料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标准曲线:用标准溶液制成的曲线。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在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下,? 逐一测定 吸光度,然后用坐标纸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若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符合光的吸收定 律, 必然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即标准曲线 2、斐林(Folin )-酚试剂法:也称lowry 法,它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是双缩脲方法的 进一步发展,可利用其在650nm 波长下的特定吸收进行比色测定。 3、茚三酮显色法: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紫色的二酮茚-二酮茚胺。其吸收峰 在570nm,而且在一不定期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4、氮素代谢:氮素及含氮的活体物质的同化异化和排泄,总称为氮素代谢 5、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 6、真空渗入:指将叶片打孔放入注射器中,加水浸没,排出空气后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同时把活塞向外抽拉,即可造成减压而排出组织中的空气,轻放活塞,水液即进入组织的方法。 7、离心技术:是根据物质颗粒在一个离心场中的沉降行为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分子大分子物质必备的手段之一,也是测定某些纯品物质的部分性质的一种方法。 8、电泳: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 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颗粒,这种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9、同工酶:凡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结构和带电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10、迁移率: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 1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凝胶,是以丙烯酰胺为单位,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交 联成的,经干燥粉碎或加工成形制成粒状,控制交联剂的用量可制成各种型号的凝胶 12、浓缩胶 13、分离胶 14、酶活力、比活力: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15、种子生活力: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 16、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 17、呼吸速率:单位时间鲜重或干重植物组织或原生质释放的C02或吸收02的量来表示 18、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02或放出02的量。 19、无土培养:不用土壤,用溶液培养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和沙培等。 2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普遍存在动,植物体内,是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的酶。 21、硝酸还原还原酶: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 22、诱导酶: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诱导生成的酶。如硝酸还原酶可为N0 3-所诱导生成。 23、活性氧:较02的化学性质更为活泼的02的代谢产物或由其衍生的含氧物质,包括.02-、.0H 、H202 等 24、生物自由基:泛指通过生物体自身代谢产生的一些不稳定的、带有多余电子的、化学活性很高的基团或分子。 二、填空: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练习题库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练习题库 2021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植物生理学 第1章植物生理学概述 第2章植物细胞生理 第3章植物水分生理 第4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5章光合作用 第6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7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 第8章植物生长物质 第9章植物生长生理 第10章植物生殖生理 第11章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 第12章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二部分生物化学 第1章生物化学概述

第2章蛋白质化学 第3章核酸化学 第4章酶 第5章糖类代谢 第6章生物氧化 第7章脂质代谢 第8章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 第9章核酸的生物合成 第10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试看部分内容 植物生理学 第1章植物生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柳枝条实验是植物生理学史上的第一个实验,用来探索植物营养来源,该实验的创始人是()。 A.J.vanHelmont B.J.Boussingaul t

C.J.Sachs D.W.Knop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在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荷兰人J.vanHel mo nt通过柳枝条实验否定了当时起统治作用的“腐殖质学说”,为第一个用科学实验来探讨植物营养的人。因此答案选A。 二、简答题 1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与信号转导3个大方面。 (1)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①生长是指植物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②发育是指由于细胞分化导致的新组织、新器官的出现,即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的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 (2)物质与能量代谢 ①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活动包括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无机物的同化和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分解等。 ②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植物生理生化复习卷Word版

试卷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Tm值:就是DNA熔解温度,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 2.ω—氧化:脂肪酸的ω-碳原子先被氧化成羧基,再进一步氧化成ω-羧基,形成α、ω-二 羧脂肪酸,以后可以在两端进行α-氧化而分解。 3.解偶联剂:指一类能抑制偶联磷酸化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使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所产生的 能量不能用于ADP的磷酸化,而只能以热的形式散发,亦即解除了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作用,因 此解偶联剂又可称为拆偶联剂。 4.束缚水:细胞内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而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5.灰分:无机物,可以是锻烧后的残留物也可以是烘干后的剩余物。但灰分一定是某种物质中 的固体部分而不是气体或液体部分。 6. 春化作用:一般是指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 长的现象。 7. 光合作用:指光养生物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 中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 8. 衰老:通常指植物的器官或整个植株的生理活动和功能的不可逆衰退过程。 二、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光合链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 Z 形。在光合链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水,电子最终受体是NADP+ 。 2、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二者都有等电点是因为它们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两性分子。 3、一个脂肪水解可以产生 3 个脂肪酸,一个硬脂酸通过β-氧化后再充分可产生120 个ATP;;DNA解链时解开一个碱基对消耗 2个ATP。 4、C 3途径每同化一个CO 2 需要消耗 3 个ATP和 2 个NADPH,还原三个CO 2 可输出一个 磷酸丙糖。 5、溶质势可根据范特霍夫公示ψs= 来计算。由于细胞膜有渗透性,细胞中的溶质势又可称为渗透势。 6、有氧呼吸的底物一般是糖,其RQ值通常= 1 ;而光呼吸的底物是乙醇酸。 7、遗传密码中,不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是UAG 、 UGA 和 UAA。 8、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氧气与水分,有些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2021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点手册-第二篇 生物化学(中)【圣才出品】

第五章糖类代谢 第1节生物体内的糖类 考点一、糖类概述(表5-1)★ 表5-1 糖类概述 考点二、糖的分类(表5-2)★★ 表5-2 糖的分类 第2节单糖的分解作用考点一、糖酵解★★★

(1)概述 糖酵解又称EMP途径,是指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进行分解,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 的过程,该反应发生在细胞质中。总反应式如下: 葡萄糖+2ADP+2NAD++2Pi→2丙酮酸+2H2O+2H++2NADH+2ATP (2)反应过程 糖酵解的全部反应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需要10步反应。 ①第一阶段(前5步反应):葡萄糖通过磷酸化分解为三碳糖,形成两分子甘油醛-3-磷酸,消耗2个ATP。(表5-3) 表5-3 糖酵解第一阶段的反应

②第二阶段(后5步反应):两分子甘油醛-3-磷酸转变为两分子丙酮酸,此过程产生4个ATP。(表5-4) 表5-4 糖酵解第二阶段的反应 (3)糖酵解过程ATP的消耗和产生(表5-5) 表5-5 酵解过程中ATP的产生和消耗

最终的反应过程中,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产生2个丙酮酸、2个ATP和2个NADH。无氧条件下,NADH的H传递给丙酮酸生成NAD+;有氧条件下,NADH进入电子传递链,生成更多ATP。 考点二、三羧酸循环★★★ (1)概述 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是在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起始于草酰乙酸与循环外两个碳的乙酰CoA缩合生成具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总化学反应式如下:乙酰CoA+3NAD++FAD+GDP+Pi→2CO2+3NADH+FADH2+GTP+2H++CoA-SH (2)反应过程 三羧酸循环总共经历8个步骤,如表5-6所示。 表5-6 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