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铁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阳铁厂,始建于1891年,1894年建成投产,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在当时,汉阳铁厂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钢铁公司,用张之洞的话说是“创地球东半面未有之局”。欧美各国更深受震撼,称其是中国的“一代雄厂”,把它看作中国觉醒的标志。

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富国强兵的梦想和希望,有谁又能想到,仅仅过了半个多世纪,便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

19世纪末的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洋务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洋务大臣们从欧洲“搬回”了枪炮厂、机械厂、轮船厂、织布局……但作为国家工业脊柱的钢铁,还迟迟无法自产。于是,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开始筹建,不到三年,一座集炼钢、冶铁、煤矿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在下拔地而起,震撼了世界。可是,汉阳铁厂自兴建之初,便隐藏着致命的危机。

一、选购设备失误。

由于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缺乏相对的了解,张之洞在未查清铁矿石和燃料所在的情况下,便向英国购办了设备,结果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无法投入市场,使得刚投产的铁厂陷入一个无论生产与否都会亏本的尴尬局面。

二、厂址选位的影响

对于近代化的钢铁企业来说,其厂址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当时各国的设厂经验和经济实效原则,铁厂要么煤铁两便,要么以铁就煤,要么以煤就铁,然而张之洞偏偏选择了煤铁都不就的汉阳。这纵然是张之洞处于各方面考虑所做的决定,但是也为汉阳铁厂埋下深深的祸端。

三、煤铁原料供应。

炼制钢铁需要大量的焦炭原料,可是在湖北附近的煤矿不是质地不佳就是储藏量小。原料的缺乏使得铁厂时开时停,长期处于不正常的生产状态下,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后来万不得已高价购买开平煤、德国和日本的焦炭、洋煤,总算解决了原料不足的问题。可是但是汉阳铁厂的焦炭成本几乎为外国铁厂的3倍,大大增加了资金负担。

四、资金不足

汉阳铁厂从建设伊始就遭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炼钢铁需要原料,需要设备,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然而,张之洞缺钱,他甚至截留军费,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清政府答应每年200万银子的拨款也只支付了一次便没了后文。

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为筹措战争赔偿,将处于苦苦支撑之中的铁厂改为官商督办,盛宣怀为承办人。他上任后,为使铁厂的生产走上正轨,对其进行全面整治,开发煤矿、更换设备,使铁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上了一个台阶,汉阳铁厂的账面首次出现了盈余。可是资金问题仍然存在。

盛宣怀的整治改造是有很效的,但是这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民间是筹不到这么多钱的,他只能引进外资,向国外借债,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五、致命的外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汉阳铁厂每次引进外资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扩建,都使得产能与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可以说,外债对汉阳铁厂的发展起到过促进作用。但最终压垮“一代雄厂”的也正是巨额外债。

1914年,由于一战的刺激,世界钢铁价格迅速攀升,生铁每吨市价最高达260元。但是由于1913年与日本签订的借款合同规定:汉冶萍在40年内应供给日本矿石和生铁两项共3000余万吨,每年产品须尽先供应日本;并且售予日本的矿石与生铁的价格不以国际市场价格为标准,而是两方协商行事。

结果在大战高潮期间,铁厂生产的矿石有3/4输往日本。而由于合同限制,矿石与生铁不能按国际市场价格调整,汉阳铁厂在一战期间售予日本生铁30万吨,损失3000万银元,再加上铁矿石,一共“贡献”给日本达11500万银元。

回顾汉阳铁厂衰败的历史,我们看到它的失败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连民族独立都做不到又何谈富国强兵。在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下使用封闭的经营管理方式,怎么能够经营一个近代企业?没有一个独立稳定的环境,也没有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这是我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悲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