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现代景观园林的风格创造者

美国近现代景观园林的风格创造者
美国近现代景观园林的风格创造者

美国近现代景观园林的风格创造者——

唐宁

作者:蒋淑君发表:《中国园林》2003(04):4-9 评论(0)打印

景观文章·景观中国 https://www.360docs.net/doc/e28493772.html,

摘要:为了纪念美国近现代景观园林的先驱——安德鲁·杰克逊·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逝世150周年,对唐宁的生平与工作、景观设计理论、景观园林设计实践和历史地位及影响作了介绍。唐宁在19世纪中叶为美国创造了景观园林艺术,成为简洁、自然、永恒的自然主义风格流派的伟大代表,对美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美国景观园林的鼻祖。

关键字:风景园林;自然主义风格;如画式;园艺式;唯美式

Mr. A. J. Dawning the Tastemaker of the American Modern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一、生平与工作

Andrew Jackson Downing于1815年10月31日出生于纽约Newburgh,他从小被认为是一个聪明、甚至是早熟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个车轮制造工,在1810年,自己经营起一个苗圃,这个苗圃对唐宁一生的发展有着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影响。1823年,他父亲去世后,便由他的哥哥查尔斯掌管了这宗家庭产业。1813年,在唐宁16岁那年,他放弃了正规教育加入到哥哥的事业中来。从1832年起,唐宁和查尔斯就开始在当时的许多园艺杂志上发表文章。

1841年,26岁的唐宁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独立著作:《园林的理论与实践概要》,这篇论文是美国景观园林发展史中进行美学意义探索的第一次真正的尝试。正因为是首次的尝试,他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还不是很清晰成熟,之后他1844年和1849年,两次修改他的论文,重新出版。他的著作在美国和欧洲都有着普遍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它仍

然是这一领域最好的著作之一。

当很多人满足于他们已经获得的荣誉时,唐宁仍不停歇地创作出数量丰富的著作。自1841年至他的不幸逝世,他一直致力于编辑以“田园艺术和田园风格”为主题的杂志——《园艺家》;1842年,唐宁和Alexander Jackson Davis合作写了《乡间住宅》,这是一本关于房屋式样的书,其中包含了英国乡间田园式建筑风格和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融合。这些房屋摒弃了唐宁认为的对精神不利的奇特的异国风格,而呈现出简朴的特征;唐宁还建立了果树栽培学会,担任了它的第一任主席,早在1845年,他就写过一本关于美国果树的论文《美国的水果和果树》,这本书同时在纽约和伦敦出版,它比出现在它之前之后的任何一本有关果树栽培的书都更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1850年,他访问了欧洲,第一次参观了欧洲的景观园林,看到了伦敦的公园,法国的皇家庆典。回国后,他接受总统的邀请,开始设计国会大厦、白宫和史密森学会之间的一块地盘,他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现,不幸的事发生在这位年轻的造园大师身上。

1852年7月28日,唐宁和他的妻子、岳母和妻子的兄弟姐妹一行决定乘坐一艘行驶于Albany和纽约之间的大船旅行。乘客们所不知的是,他们乘坐的这艘被称作Henry Clay的船,在和另一艘叫Armenia的船开展竞争。当两只船竞相沿着哈迪逊河行驶时,Henry Clay的锅炉由于运转过热引发火灾。那时,如果唐宁不是在甲板上,给那些跳进河里的人们扔甲板上的椅子的话,也许结局会是另一个样子。不幸的是,唐宁和他的岳母成为50多个丧生的人们中的两个,虽然他的妻子和妻子的兄弟姐妹幸免于难。

唐宁的不幸遇难立即引起了人们的震惊和巨大的悲痛,他被认为是国家无可替代的财产,在他逝世后不久,美国果树栽培协会就获得了一笔捐赠用来建造唐宁的纪念碑。在维多利亚时代,一座纪念瓮是自然之选。这个由Calvert Vanx设计,并由Robert E. Launitz雕刻而成的大理石纪念瓮的摆放地点又成为一个争论,一部分人选择在哈迪逊河边,因为那里明显是唐宁的所爱之地;而另一部分人建议设在唐宁所设计的新建的国家公园内。然而由于唐宁设计的关于国家林荫大道的计划没有付诸实现,他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得隐退,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在Enid A.Haupt公园中他的纪念瓮的存在,更不用说是他本人的重要性了。

1972年,史密森协会着手于修复纪念瓮的工作,在经历近一个世纪露天的风雨侵

蚀之后,纪念瓮已经遭到严重损毁,把手被重修,大理石表面的各种文饰也被当地的一名艺术家重新雕琢,纪念瓮还被覆上了一层硅胶保护膜。

这个纪念瓮是A. J. Dawning这一位被誉为美国景观园林鼻祖的造园大师唯一遗存下来的纪念物。当我们即将迎来唐宁逝世150周年纪念,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将和他的纪念瓮一样重放光芒。

二、景观设计理论

Downing的景观园林理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两个人理论的影响:一个是A. C. Quatremere de Quincy (1755-1849)的有关模仿学说的理论,Quatremere是一个终其一生阐述艺术在其哲学系统中的统一性的法国人;另一位是英国园林大师John Claudius Loudon(1783-1843),后者对于唐宁的影响更为直接,是Loudon这位多产的作家和编辑为年轻的美国作家和法国杰出的理论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随着唐宁理论的成熟,他渐渐摆脱Loudon的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构想。

唐宁在他论文的第一版中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模仿自然?”。这里涉及到自然模仿的问题:自古以来,艺术和自然的关系就存在着争论。模仿理论在古代是用来定义诗的自然本性,如亚理士多德的《诗学》和Horacd's Ars 诗作,后来的就沿用诗学的名义来研究其他的艺术形式。关于自然的模仿总是在对自然的简单模仿的还是基于对于一个物体的最好的特性的有选择的模仿之间展开争论。一些人认为,艺术家应该从自然的直接经验上升到经过思考所得的完美预知,另一些人转向从人的起源或是人类的身体去寻找模仿,还有一部分人转向从那些古代艺术家,那些已经把他们渴望的东西在艺术中实现的人们那里寻找模仿。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论著中,模仿艺术一般都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雄辩术和建筑这几大类。然而,试图在这些领域中为园林设计找一个位置,却遭到了一些批评家的怀疑, A.C.Quatremere de Quincy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其中的原因不是由于构成造园艺术的某些因素的缺乏,也不是由于需要技术的原因,在他认为是由于构成模仿的每一种元素的缺失。

想要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景象,没有比自然本身更合适的了;尤其是当人工设计很好地隐蔽在自然景观之中时。

正是受到了Quatremere 把造园艺术排除在模仿艺术之外的论点的直接影响,Loudon形成了他的造园理论。在《Suburban花园》一文中,Loudon揭示了他头脑中关于艺术的一个深层的定义,以及他要把这一定义和他的职业结合的原因。在他看来,所谓艺术即是“优雅,想象,体验”的一个同义词,艺术的两个最重要的性质就是创造和愉悦,任何作品必须是艺术家的一个创作;在艺术和自然的关系上,他认为:“以把物体对自然歪曲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模仿自然的方式,从来不会为艺术家赢得什么。”

Loudon探索了一个不需要求助于人工的几何图形风格而能良好地体现的艺术感的一个方案,就是在一个既定的本地区种植一些外来引进树种。Loundon对选择植物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他的一个主要的出版物之一就是关于这些植物的播种,并鼓励对它们的使用。同时,在18、19世纪,随着新的海外贸易条文的制定和进口权打开,世界上更多的其他地区一大批新的植物就会进入英国,引发人们对外来树种普遍的迷恋,因而这样一些对植物的狂热在loudon理论中有所体现也是不足为怪的。Loudon通过提供引进外来树种代替本地树种的理论,试图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家。

Loudon还建立了一个新的风格——“园艺式”。他对两种艺术模仿的模式进行了解释:如画式与园艺式。前一种是以一种田园方式对自然进行模仿;后一种模仿则受制于一定目的和人们需求。在如画式的风格中,没有任何树或灌木是孤立的,他们都是一组植物群中的一部分,而在园艺式风格中,每一个个体的树和灌木的外在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物体,都需要被考虑到。除此而外的第三种模式就是被loudon称之为临摹式,它被认为是最不体现设计优势的。

唐宁在他的论文的第一版中,回应了Loudon这一理论,并参考引用了Quatremere 对自然的艺术性模仿的观点,唐宁也认为应该使用那些与他的自然形态有所区别的材料——因此,就有了引进巨大的异国装饰性树种的要求。在这种喜爱修饰的观点下,表现的是一片布满一组组菩提树、七叶树和玉兰树的草坪,树是引进的异国装饰树种,虽然本土的森林遍布橡树和火山灰。除了这些立即能引起对美感的认识的各种各样的树叶和花,在那里,唐宁还进一步加入了稀有花种的边界,攀缘植物,鹅卵石的小径,平整的

草皮以及优美的装饰物诸如花瓶,建筑装饰等,用来实现“艺术模仿”的目的。他把Loudon的园艺式风格介绍给读者,引用了他大段的著述。他在Loudon的临摹式、如画式与园艺式的分类中又加入了唯美式风格。摹写式是最低层次的,图案式和园艺式为其次,最高境界是则是如画式和唯美式。唐宁用了很多笔墨论述如画式和唯美式风格,因为他们达到了“良好的形态、优雅的布局、美感的表现”的境界。他描述和解释了这样两种场景,唯美式风格中有着流畅和渐变的曲线,柔软的表面,丰满茂盛的植物,表现出了硕大、优雅以及心甘情愿的服从;如画式风格体现一种鼓舞人心的不规则性,有相对的中断和残破的表面,有着野生态粗壮的植物,表现了一种暴力,突变的行为以及偏执的叛逆。

唐宁在他的1849的论文中提到如画式应该更适合于美国,因为在这样一个气候适宜的地区,有着许多天然优势——尤其是原生的树林、水等自然地景,,不需要太多的人工修饰就会有非常宜人的艺术效果。换句话说,这也是更省钱的。

这一对美国自身情况的认识,是唐宁有关景观园林的模仿理论成熟的标志。这一时期,对于Loudon来说如此重要的对于“美感的认识”理论,在唐宁看来变得不再如此重要。他早期鼓吹的对外来树种的引用也成了一种理论上的尴尬。因为他意识到对Loudon思想的采纳对于这个有着如此丰富的本地资源的国家而言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他发现有必要解释一下他先前的姿态,在文中,他写道:“我们事实上总是在原谅自己对于我们国家的丰富的本地种群的漠视,如此而言,我们在将来的树林中见到的,不是那些让树木从整个花园中突现出来的情景。”他承认没有新的灌木,不管是从Himmalayas或是Andes,可以完美地胜过美国本土的月桂树。对唐宁而言,曾经如此奉为神明的原则,会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这一过程可以在他后来的文章中找到原因。

1849年,唐宁在《园艺家》杂志的创刊号上有一篇题为“生活在美国的真正哲理“一文,其中论及了“适度的欲望,适度的建设,适度的消费”。他一再提醒他的读者要意识到虽然原本只是在他们的头脑中模糊闪现的“关于美和便利的完美模式”,因为每个人都低估了改良的费用。唐宁指出,美丽的公园,嬉戏的广场,精心修剪的草坪,并不一定就能够成就最有表现力的美,但是它们却一定花费不菲。因此在他的关于景观园林的最后的论点中,唐宁试图重新教育他的读者使用他们本地的景观作为理想的基

础。他提醒他们唯美式和如画式的真意在于充分利用了美国的林间斜坡,宽阔的河边草地,点缀着如画般松树杉木的峻山以及遍布芹和雪松的深谷,模仿的目标应是自然而不是园林。唐宁宣称,“田野和树林带给我们更多教诲。”

在1851年,唐宁提出关于“提出种植的一代”的建议,更多地向自然学习景观设计,而少向园艺和分类学学习什么。唐宁认为,在部分林地、田野和最好的嬉戏的景致之间不应该有精确的相似,选择重构是重要的——从自然中选择森林的最佳特征,并对所选的材料进行精心重构。这个观点被其它的园林理论家重述过很多遍,但是唐宁强调他的观点所用的比喻还是很重要的。他画了一棵优雅地立在一块平整的草原美国榆树,同时又把它一模一样地画在一个可能被看作是野生榆树的树林中,唐宁宣称这样普通的美国树林就是“所有景观园林设计中真正的艺术”,这就等于认同了他为之而写为之而工作的美国国情。

在以后的几年中,唐宁继续为着他的年轻的国家作一些妥协,他认识到当他的国民还在为生活的现实需求所奔波操劳的时候,一个艺术上的完美品味的追求和体验还是不可企及的理想。他的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对唐宁来说,为大多数人提供最大程度的舒适、便利和美而工作,是他最大的满足。

在他的著述中,唐宁找到自己的一条道路,虽然不容置疑的是他深受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影响,但他认识到美国不应该也不能仅仅是盲目地仿效欧洲的园林风格。首先,美国人应充分利用美国本土树种,对此他始终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其次,美国至少从名义上来说,不是贵族化的,而是应该颂扬共和主义精神的,因此他的设计是为中产阶级服务,甚至为一些低等的房屋和庭院而做的。他尤其意识到,他身处的国家是年轻的而且仍然在迅速地发展中。园艺可以作为一个让白人居住者在他们新家安居下来的一个方式。最后,他认识到园艺中的两种重要的发展趋向,科学调查的出现和一群职业园林设计师阶层的产生。这些理论上曲折的发展过程,常常使唐宁试图在保持自己观点的一致性中陷入两难。因而,也会有一些对于他的理论的反面的评论:

“就像他的著作比他本人强,他是一个乡巴佬,而不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景观园林设计于他是一个职业而不是一种自由主义的体验。他用一种职业化的腔调谈论,对于这样的为金钱而谋的匠人气和作坊气是我所不喜欢的。它会破坏我对即使本身非常

外国现代园林

外国园林建筑 一、、西方现代园林简述 ●现代主义园林与西方传统园林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形式与构图上,而且在设计思想_上差异很大。在现代社会、艺术和建筑的推动下,现代主义园林形成了许多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新的设计思想包括为大众设计的思想、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思想、与环境相融合的思想以及创新的思想在现代主义园林新的设计思想的指导下,设计风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代主义园林已不再局限于“意大利式”、“法国式”、“英国式”或“折衷式”,这些风格和形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园林的需要。现代主义园林除了注重使用功能以外,在形式_上还是强烈反对模仿传统的样式,把现代艺术的抽象几何构图和流畅的有机曲线运用到构图中,形成了现代特有的简洁、自由的园林设计风格。 二、理查德,海格 拥抱自然--理查德海格( Richard Haag),美国景观建筑协会理事 (FASLA) ,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大 师, 是XWHO设计机构的智囊核 心。他被公认为现代景观建筑百年 历史最具影响力的景观建筑师之- -。Rich Haag对西雅图油库公园( Gas Works park),华盛顿Bloedel Reserve和Bainbridge Island的构思与设计,让他两次获得建筑师

最高奖项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最高 设计奖(他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 这个奖项的人)。这两个项目都反映 出Haag对自然环境的丰富创造力 和敏锐感,对现状基地和原生资源 再利用的科学合理性。成为现代景观建筑设计史上的两个经典作品。 三、代表作品●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西雅图坐落在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处在艾略特海湾和普结湾之间,北边有联合湖,东边是华盛顿湖。西雅图煤气广场就在联合国湖的北面,正对西雅图市这里是眺望西雅图中央区优美天际线的最佳之地,可以让人体会距离所带来的美感,也让人明白西雅图何以被称为“翡翠之城”(Emerald City) ! 四.项目背景 ●1906年,在美国西雅图市联合湖北部的山顶,西雅图石油公司建了一个主要用于从煤和石油中提取石油的工厂。几十年来,附近居民不得不忍受工厂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被弃后,西

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 景观设计

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 景观设计前些年盛行的欧陆设计风格使得国内的景观设计大量模仿甚至抄袭国外设计作品,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出了很多异国风情的居住区及商业区,有时甚至让人迷茫,咱们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去哪了?为什么要硬生生地照搬异国的文化?在这些文化盛行的期间,很多崇尚中国文化的人找不到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家。自从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诞生,将骨子里的中国情结得以充分地释放,“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也随着它的诞生而逐渐走向成熟并被大众所青睐。 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造园手法的应用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图1)。奥运村南北四个大门采用障景的造园手法,分别用彩陶文化、青铜文化、漆文化、玉文化的叠水影壁将美景置于其后,达到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图2)。西安曲江华府充分运用了借景的造园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有意识地把远处的电视塔远借入到园内的视野中来,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图3)。奥运村南北景观主轴上,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了观景内容(图4)。万科第五园运用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了景观层次,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虚实结合,竹子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图5)。?

景观设计分类及特征资料

景观设计分类及特征 ?居住区景观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设计原则 空间组织立意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 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景观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景观设计则须体现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 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 “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使用现代材料原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⑷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 (2) 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 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⑷亲 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 ?工业区景观 工业区: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用地,如机械、义工、制造工业,将各类工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工业区。工业区中包含有基层工业区,属工业枢纽的组成部分。由一个或数个较强大的工业联合

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作者:佚名 时间:2008-8-4 浏览量: 中国有悠久的园林景观营造传统,从构思精巧的苏州园林到大气恢宏的皇家园林,无不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艺术成就。然而,如同所有建筑设计一样,景观的设计与建造必须时时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变迁。 中国古老的景观艺术似乎并没有跟上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脚步,于是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出现了欧洲古典园林景观、欧洲新古典主义景观、英国乡村风情景观等等风格各异的西式园林景观。香港、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美国景观设计师的作品轮番上演。使人不禁发问:什么才是“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呢? 国内的一种批评声音时时出现:“现在国内的景观规划设计过于追求西式风格,放弃了中国的优秀传统”。对此,同济大学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学科教授刘滨谊认为,对于追求西式

风格的景观设计并不能一概而论。 刘滨谊向记者指出:“在我们担心丧失自身传统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是,我们自身的传统是什么,尤其要分清哪些是能够古为今用的优秀传统。换句话问,什么才是中国自己的现代景观风格形式?”刘滨谊进一步指出,国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 与欧洲设计师注重实用性、关注生态价值的探讨不同,国内的设计师更加迫切的希望是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目前国内大致存在两种意见。一种理解认为:“中国自己的东西就是传统的古典园林景观以及体现在近现代建设中的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其形式通常以亭台、楼阁、假山、小桥、曲径、池水、松竹梅菊等符号化了的景观元素为特征。 另一种理解则认为:现代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引入现代的元素、构成材料以及现代艺术形式,同时又要保持“中国精神”。但是,刘滨谊认为,做到这一点很难,至少他至今还少

景观设计分类及特征.doc

景观设计分类及特征 ●居住区景观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设计原则 空间组织立意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景观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景观设计则须体现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 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使用现代材料原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 ●工业区景观 工业区: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用地,如机械、义工、制造工业,将各类工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工业区。工业区中包含有基层工业区,属工业枢纽的组成部分。由一个或数个较强大的工业联合企业为骨干组成的工业企业群所在地区。大多以企业地域联合为基础,由一群企业或数群企业组成,有共同的市政工程设施和动力供应系统,各企业间有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赏析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赏析 指导老师:***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11-02 学号:

景观设计先驱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摘要: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因设计纽约中央公园而声名显赫,并因创办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及设计了大量亲近普通市民的景观作品而被人们尊称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关键词:奥姆斯特德、现代景观设计、纽约中央公园、景观设计师;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与合伙人沃克(Calvert Vaux)在100多年前共同设计的位于纽约市的中央公园。这一事件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他对结合考虑周围自然和公园的城市和社区建设方式将对现代景观设计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他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原则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向美国景观引进郊外发展想法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奥姆斯特德的理沦和实践活动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的发展。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简介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他是他的家族居住在该城市的第8代。在他4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丽风景的旅行"中。18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在接下去的20年里,他努力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后来景观设计职业的创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在一家纽约布类商店工作,并因与中国的贸易旅行了一年。在1848-1855年间,他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化学、科学种田,并在斯塔滕岛上经营了一家农场。1850年,他和两个朋友用6个月的时间,在欧洲和不列颠诸岛上徒步旅游,从中不止领略到乡村景观,还参观了为数众多的公园和私人庄园。在1852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同年12月,作为《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他开始了在仍受奴隶制统治的南方的旅行,这是他两次南方之旅的第一次。在1856-1860年间,他发表了3本关于南方的旅行说明和社会分析著作。在这段时期,他用他的笔杆反对奴隶制度的向西蔓延,争取南部各州奴隶制度的废除。1855-1857年间,他是一家出版公司的股东以及《普特南月刊(Putnam’s Monthly Magazine)》的主编,这是在文学和政治评论界首屈一指的杂志。在这期间,他有6个月的时间住在伦敦,并在欧洲大陆上多次旅行,其间访问了很多公园。 因而,当他开始以景观设计为业时,奥姆斯特德已经发展出一系列给他的设

风情园林之景观风格特点

1.风情园林之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即北方皇家园林,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园林。 其特点是:1、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2、带有浓厚的之和宗教色彩;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 4、一池三山,多少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 代表元素:轴线对称,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植物上用松、柏、槐等。堆石上用青石、房山石。 2.风情园林之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 江南园林特点: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2、景观河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时,灵活多样;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 代表元素:植物以常绿的落叶树如樟、竹、桂等为主,还有落叶树种如柳、桃、海棠等,景观中多采用亭榭廊槛,以桥坊石运用较多,与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构成一致,融合为一体。 3.风情园林之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的特点:1、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事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2、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生活;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又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 代表元素:植物以木棉,棕榈为主,终年常绿,高大挺拔,五彩缤纷。兰花在布景和字花中应用广泛。建筑有碉楼、船厅、廊桥等地方建筑类型,装修中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艺术。 4.风情园林之新中式景观 “新中式景观”,也常称为“现代中式景观”,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设计趋势。这种风格保留了传统文化,有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 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从人们在崇尚异国文化后心灵的回归。 5.风情园林之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院,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练。并讲究造园的意境,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日本园林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灯日本枯山水园林式最自然最闲散的状态,自然、不做作,在不经意中传递出大自然的灵性。 6.风情园林之巴厘岛 东南亚风情园林代表之一----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巴里人生性爱花,处处用花来装饰,因此,该岛有“花之岛”之称,并享有“南海乐园”、“神仙岛”的美誉。“巴厘岛”的建筑巧妙地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材料,如茅草、原木、竹子、陶瓷、石头、玻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 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 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 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 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 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 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 “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景观设计风格分类及代表案例

景观设计风格分类及代表案例 伴随国内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景观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开始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并已成为决定楼盘品质的最重要因素。景观设计风格随着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要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值得提出的是,环境景观,如同其它事物一样,备受时尚影响,它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而变化,景观设计要做的应该是要考虑到景观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实用性及合理性。人来自于自然,同样回归于自然,设计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大自然原本的环境和原有的特色,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现对景观风格分类及代表案例简述如下: 一、国外风格 1、泛东南亚 A泰式风格特征:形成于东南亚风情度假酒店基础之上,具相当高环境品质,空间富于变化,植被茂密丰富,水景穿插其中,小品精致生动,廊亭较多且体量较大,具有显着特征,成本400-700元/平方米,适用于营造精品、中等以下面积项目。代表案例:万科深圳金域蓝湾一期 B巴厘岛风情风格特征:形成于东南亚风情度假酒店基础之上,具相当高环境品质,空间富于变化、植被茂密丰富,水景穿插其中,小品精致生动,廊亭较多,具有显着热带滨海风情度假特征,相对泰式来说,巴厘岛风格更显自然、朴素及轻松随意,成本400-700元/平方米,适用于南方沿海区域营造精品、中等以下面积项目。代表案例:万科广州蓝山 2、泛欧(北欧、法式地中海、美式欧陆、西班牙、新古典、古典意大利、英伦风情)

A北欧风格特征:具有北部欧洲凝炼庄重的厚实感,色调深沉,气势宏大,植被浓密丰富,成本200-300元/平方米,适用于长江以北地区以打造欧陆风情为主的大面积项目。代表案例:成都挪威森林 B法式地中海风格特征:具南部欧洲滨海风情,与北欧风格相比显得更精致秀气,色调明快响亮,点状水景多,小品雕塑丰富,宏大精致兼具自然随意,成本250-450元/平方米,适用于大中型打造欧式风情的中高档项目。代表案例:青岛百仕凯旋城 C美式欧陆风格特征:建立在欧洲大陆景观风格基础上,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与繁复冗长的传统欧洲风格相比,美式欧陆更倾向于实用主义特征,在保持一定程度欧洲古典神韵同时,形式上趋于简炼随意、现代自然,成本250-450元/平方米,适用于温带、亚热带区域力图打造欧陆风格的大中型项目。 D西班牙风格特征:与其他临地中海欧洲国家一样,西班牙风格具有浅色甚至白色立面外观、宁静的庭院、红色的屋顶,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耀眼,但由于西班牙先后受过罗马人、哥特人及阿拉伯人的长期统治,其景观风格是一种欧式与阿拉伯风格的混合体,庄重中透出随意,隆重中透出宁静的多元、神秘、奇异的特征,成本250-450元/平方米,适用南方尤其沿海地区大中型山地别墅项目。代表案例:招商上海海湾假日花园 E新古典风格特征:在欧式传统风格特别是古典意大利风格基础上的现代化演绎,摒弃繁复的线脚与细部塑造,省略部分过于宏大庄严的轴线、雕塑与水景,在尺度上更显得亲切与人性化,在色调上更趋于明快,在材质上更趋于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与美式欧陆较为相似,成本250-450元/平方米,适用于建筑欧式风格定位明显的项目。代表案例:华侨城波托菲诺纯水岸

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三江学院 公选课论文 2014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院系与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与旅游学院 课程名称:人居环境艺术鉴赏 学生姓名:蔣艳 学生学号:12013123008 学生班级:113123A 成绩: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引言 (1) 1.1东西方园林的发展概况 (1) 1.1.1 东方园林发展过程 (1) 1.1.2 西方园林发展过程 (1)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课题来源 (2)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2) 第二章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概述 (2) 2.1东西方园林的体系概述 (2) 2.1.1东方体系概述 (2) 2.1.2西方体系概述 (3) 2.2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性 (3) 2.2.1 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 (3) 2.2.2 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 (4) 2.2.3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 (4) 2.2.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 (4) 2.3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性 (4) 2.3.1 主体建筑思想的差异 (4)

2.3.2 突出表现形式的差异 (5) 2.3.3 造园建筑材料的差异 (5) 2.3.4 传统审美趣味的差异 (6) 2.4 影响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因素 (6) 2.4.1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6) 2.4.2美学思想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摘要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园林建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关于美的思辩,东西方的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而园林建筑特别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反映各国人民的丰富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文着重对东西方传统的园林建筑哲学观及其引导的东西方园林艺术进行了探讨,意在通过对东西方园林不同特征的比较,揭示出东西方园林建筑的不同文化特征。 关键词:东方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对比分析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the east and west garden art Abstract Garden origin from the human longing and expectation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paradise, and its development since the nature of beauty inherent in one's pursuit and exploration. The east and the west garden in the long development process 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different style. Article focuses on

园林风格大全

建筑、园林风格 1新中式:历史、形态特点:”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使用特点: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颜色选择:景观的色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廊架、景观亭、景墙等景观建筑上,突显崇高、喜庆、祥和的氛围;长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铺装、景墙贴面、景观建筑、座椅等小品上,来突显景观宁静、典雅的氛围;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墙饰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营造纯洁、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选择,以绿色为主,点缀一些开花植物,为营造宁静、优雅的氛围做好铺垫;黑色常用于铺装、小品、廊架、亭等,营造沉稳、内敛的空间氛围;木原色是体现自然的色彩,与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铺装、临水栏杆、小品构架等,体现“新中式”景观设计沿袭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北京奥运村大门及构架上分别用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木原色营造了崇高、尊贵、祥和、喜庆的入口氛围。 案例欣赏

浅析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特点

浅析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特点 ——以唐纳公园公园为例 内容摘要: 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是上世纪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作为美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开拓者之一,他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了自己的景观实践,开创了被称为"加州花园"的美国西海岸现代园林风格。他的作品根植于加州环境的独特风格,为世人所追捧,是"加州花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设计思想和手法对今天美国和世界的风景园林设计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的唐纳公园为例,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特点。 关键词:托马斯·丘奇唐纳公园现代主义景观, 1.现代主义的产生 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对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主义从文化的历史角度来说,是1914年前的几十年中兴起的新艺术与文学风格,是艺术家为了反抗19世纪末期的陈规旧矩,转而用一种他们认为感情上更真实的方式,来表现出大家真正的感受与想法。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主义是的建筑设计的理念发生的变化,但是相比较于景观而言,景观确实受到了土地,水,植物的限制,无法在材料上找到变革。于是在对传统中的对称、轴线和附加装饰的攻击中找到了变革的方向。西方古典主义园林设计认为自然中的空间只有得到清晰的界定才能被感知。凡尔赛宫的园林就是一典型代表。在这样的古典园林中,空间是通过一系列轴线组织起来的序列,再由中心焦点和围合要素所界定的闭合体。但在现代主义景观设计者来看,空间是自由而活生生地呼吸着的事物,正如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 所认为的:“空间是相互流动没有边界。”设计应当去追求自由流动的成为一个时空连续体的空间,是现代主义景观不同于古典园林的重要特征。这种创造动态流动空间的目标也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的空间设计模式和手法。现代主义以功能主义作为新的设计出发点,将人的体验和在景观中的活动流线看做设计结构的组成部分,反对强加的图案之内活动的设计,从而使人的活动和体验成为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景观设计第一指南。 3.以托马斯`丘奇和他的加州花园中的唐纳花园为例,分析现代主义景观的特点。 3.1托马斯·丘奇的唐纳公园浅析 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西海岸,一种不同以往的私人花园风格逐渐兴起,不仅搜到渴望拥有自己的花园的中产阶层的喜爱,也在美国风景园林行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当时现代园林的代表。这种露天木质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小花园为人们创造了户外生活的新方式,被称之为“加州花园”。丘奇说:每一个设计都应该是独特的,都有独特的场地性质和使用需求,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找出一个满足所有求的“解。形式应该来源场地的特质和业主独特的需求,并不是那些历史典籍,对于场地中类景观因素需要通过理性的处理,而非一味的根据习惯。他喜欢用锯齿线、钢琴线、肾形、米巴曲线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形式语言来构成他的平面,不同质感的地面铺装间的对比,形成他的风格。 丘奇的每一个设计都是独特的,都符合独特的场地性质和使用需求。他认为,景观的形式取决于场地的特性、建筑的风格和业主的生活方式,并反对绝对的形式主义,作品拥有全新的形式和独特的空间特性,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需求。丘奇一生完成的作品数量极多,

园林景观风格详解

园林艺术风格 一园林景观风格分类 (2) 1.1 自然式、规则式 (2) 1.2意境派的中国园林 (5) 1.2.1 造景中的园林特点 (5) 1.2.2 造景中的常用植物 (7) 1.3精致派的日本园林 (26) 1.3.1 造景中的园林特点 (26) 1.3.2 造景中的常用植物 (30) 1.4情趣派的东南亚园林 (30) 1.4.1造景中的园林特点 (30) 1.4.2造景中的常用植物 (32) 1.5古典派的欧陆园林 (32) 1.5.1造景中的园林特点 (32) 1.5.2法式宫廷遗韵的颓然复古花园 (38) 1.5.3英式风格花园 (40) 1.5.4精巧的德式庭院设计 (43) 1.5.5造景中的常用植物 (45)

一园林景观风格分类 1.1 自然式、规则式 一、自然式 自然式园林(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 第一类自然是原始自然,表现在景观方面是天然景观。景观的形成依赖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人类活动没有对它产生太多影响,诸如山岳、湖泊、沼泽和峡谷等地区。 第二类自然是人类生产生活改造后的自然,表现在景观方面是文化景观(culturelands cape)。 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土地、植被等自然资源施加了各种影响,进行了一定的改变。 以生产和实用而不是视觉和美学为目的,但往往是顺应并融合了第一自然而产生的,而且与人类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第三类自然是美学的自然,这是人们按照美学的目的而建造的自然,在历史上它往往是模仿第一或第二自然而建造的,是对前两者的再现或抽象,但选择原型的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东西方各种风格的园林都属于这一范畴。 第四类自然是被损害的自然,在损害的因素消失后逐渐恢复的状态。例如,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 三、中国自然式园林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既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缺乏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另外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 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实际上,现代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大师无不从前人的理论与实践中吸取了大量的设计理念与灵感。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归纳为以下几点[5]: (1)“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化:自然是风景园林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自然文化是中国园林的核心与精华所在。“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的就是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造园,要以自然景物为主体,更要强调人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艺术再现。这与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十分接近,表现出人类认知方式国际一体化的倾向。 (2)“因地制宜”的景观特色:风景园林设计的宗旨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再现地域的自然景观类型和地域文化特色。与西方传统园林一样,中国传统园林也是再现本土自然景观典型特征的范例。对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营造适宜大环境的景观类型,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提,也是体现其景观特色的所在。但关键在于继承因地制宜的思想,而不是山水园林的形式本身。 (3)“巧于因借”的园林整体:中国传统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依托,通过借景、隐喻等手法将园林景物与周边景观相联系,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并使各个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彼此呼应,形成整体。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也要求将场地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的参照,强调风景园林设计与地域性景观的融合,这与传统园林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整体不谋而合。 (4)“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中国传统园林在相对局促的空间中,借助对比、突出三维空间、加强空间的深远效果、采用环形游线形成散点视点视线、避免一览无余的逼迫式景点布置,以及借助山体和屋顶起翘将人的视线引向天空等手法,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获得震撼人心的效果。这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寻求的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广袤的地域性景观特征的手法颇有启示。 (5)“舒适宜人”的环境营造:园林是人类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是享受园林生活乐趣的前提。园林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亭廊构建,乃至城市布局,都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如何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园林中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子,也是十分重要的设计依据。 (6)“循序渐进”的空间格局: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营造过渡空间,是中西方园林的通用手法。中国传统园林多建造在人工性的城市环境之中,需要在人工与“自然”之间营造出一系列过渡性空间,并以庭园或园中园的方式来起到联系和过渡作用。园林空间因此而划分成一系列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序列主题的庭园空间,但彼此之间又密切联系。 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趋势是:以国家风景名胜遗产的保护管理为切入点,建立风景名胜区体系,保护人类文化、自然遗产及其所处的环境,优化国土景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优化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参与论证社会经济发展,并把风景园林学科领域扩大到地球上更大的地域。借助国际一体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营造具有深刻内涵和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自然:第一自然,原始状况的大自然;第二自然,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类自然开始;欧洲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一、英国的景观设计 1.1 唐纳德(Christopher Tunnard) “把握日本庭院的本质,他提出:‘要从对称的形式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倡尝试日本园林中石组布置的均衡构图的手段,以及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园林的精神实在的设计手法。’” “在园林中要创造三维的流动空间,为了创造这种流动性,需要打破园林中场地的严格划分,运用割断和能透过视线的种植设计来达到。” 本特利树林Bentley Wood 1.2 杰里科(Geoffery Jellicoe) 第一阶段:

彻德峡谷工程(Cheddar Gorge) 迪去雷庄园(Ditchley Park) “在园中杰里科设计了一个有喷泉的下沉式的半圆形水池,水池被紫杉高篱围绕着,人们可以在水池中戏水。杰里科还沿着水面设计了一个长平台。” 第二阶段: 肯尼迪纪念园(The Kennedy Memorial) “‘白色纪念碑、美国详述、开阔的草地、规整的小路、冥思的石凳、俯瞰泰晤士河和绿色的原野’杰里科希望参观者能够仅仅通过潜意识来理解这朴实的景观。

舒特住宅(Shute House Garden) “水池、杜鹃花、古典雕塑、链式小溪、小瀑布、喷泉、平整的草地”

第三阶段: 莎顿庄园(Sutton Place) “被认为是杰里科作品的顶峰。杰里科试图赋予园林一些含义,是要引喻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一系列的食物和思想。鱼形的吃糖和小湖,引喻水和更神秘的东西,它与周围的小山精心组合,代表着阴阳结合。整个园林似乎微妙地潜藏着一些当今世界之外的东西。他认为,景观是历史、现在和将来的连续体。在这种意义上,莎顿庄园的设计是连续的,是现存轴线、视景线和原先设计者可能的设计意图的发展 ”

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作为现代景观设计的从业者应该加强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研究,吸取有用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同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以及创新。 关键词:传统园林;现代景观设计;传承;创新 引言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类文明程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其也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设计出既时尚又环保的园林景观是设计者关注的重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传承了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优点,同时也创新了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以及方法等,从而促进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进而设计出宜人的园林景观。 1、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概况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3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其环境规模扩大,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形成了景观。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将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表现出来,在世界园林之中独树一帜,对世界园林有相当大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园林,侧重点在以刚制柔,将建筑物作为中心、园林陪衬,但是在布局上则受到了阿拉伯对称以及硬直边的影响,导致有机体整体表现出僵化。日本的园林在造园的过程之中将禅的理念融入其中,发展到现在具有浓厚的宗教哲学色彩。园林的理念是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拥有者我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的特色,既可超脱凡俗又可以时期游人置身之中而保护了园林的神貌。 尽管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日益成为风景园林师一展身手的国际舞台,然而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国际地位还十分低下,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和作品。一方面,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缺乏可以直接继承的传统%另一方面,对于国际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与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 2、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差异 我国传统园林总的来说经历了一个较为长久的发展过程,依据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可以分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公共园林。而其主要的功能是便于观赏,在设计之上提倡人同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将自然精华之美同园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