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职《电子商务基础》教案

(完整word版)中职《电子商务基础》教案
(完整word版)中职《电子商务基础》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农村电子商务实用教程

使用教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授课班级高二(1501、1502、1503)三个班

教学时间2016年9月—2017年1月第一学期授课总课时18 学时/班/学期

授课周课时 1 学时/周/班

任课教师唐峥

任课班级:(1501、1502、1503)周次:1 课时:1

任课班级:(1501、1502、1503)周次:2 课时:1

任课班级:(1501、1502、1503)周次:3 课时:1

任课班级:(1501、1502、1503)周次:4 课时:1

任课班级:(1501、1502、1503)周次:5 课时:1

任课班级:(1501、1502、1503)周次:6 课时:1

任课班级:(1501、1502、1503)周次:9、10 课时:2

高数课本课后必做习题

《高等数学》(同济六版)基础复习教材基础练习题范围完整版(数学二) 2015-03-17 文都-汤家凤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习题1—5(P49) 1(1)~((14) 习题1—6(P56) 1(1)~(6)、2(1)~(4)、4(1)~(5) 习题1—7(P59) 4(1)~(4) 习题1—8(P64) 3(1)~(4)、4 习题1—9(P69) 3(1)~(7)、4(1)~(6) 习题1—10(P74) 1、2、3、5 总习题一(P74) 2、3(1)(2)、9(1)~(6)、10、11、12、13。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习题2—1 5、6、7、8、9(1)~(6)、11、13、14、15、16、17、18、19、20 习题2—2 2(1)~(10)、3(1)~(3)、5、6(1)~(10)、7(1)~(10)、8(1)~(10)、10(1)~(2)、11(1)~(10)、13、14 习题2—3 1(1)~(12)、3(1)~(2)、4、10(1)~(2) 习题2—4 1(1)~(4)、2、3(1)~(4)、4(1)~(4)、5(1)~(2)、6、7(1)~(2)、8(1)~(4) 习题2—5 2、3(1)~(10)、4(1)~(8) 总习题二 1、2、3、6、7、8(1)~(5)、9(1)~(2)、11、12(1)~(2)、13、14。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习题3—1 1、2、3、4、5、6、7、8、9、10、11、12、13、14 习题3—2 1(1)~(16)、2 习题3—3 1、3、4、5、7、10(1)~(3) 习题3—4 1、2、3(1)~(7)、5(1)~(5)、6、8(1)~(4)、9(1)~(6)、10(1)~(3)、12、13、14 习题3—5 1(1)~(10)、2、4(1)~(3)、8、9、10、16

《夹竹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夹竹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带有生字的句子。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学习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体会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走近作者,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并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与感悟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体会双重否定句的作用,学习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难点:引导学生作质疑性阅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夹竹桃。 2、“夹”字正音,读第一声,学生齐读课题。 3、(屏幕显示夹竹桃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花和叶,发现了什么?夹竹桃的叶子像竹叶,花朵像桃花,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叫做“夹竹桃”。季羡林老先生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就来读一读吧。 二、读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屏幕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再想一想,围绕夹竹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2、屏幕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生朗读: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3、学生自由交流“课文围绕着夹竹桃写了哪些内容”。 4、屏幕显示第一小节文字: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看了这句话,心中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质疑) 三、解疑,探究“韧性” 1、快速浏览课文,到文中去找一找,解开疑问。提醒学生在浏览时,拿起笔在关键句子上做记号。 2、学生交流并引出最后一节: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韧性”,齐读这个词。 3、品读第4小节。 ⑴默读第4小节,边读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⑵学生自由交流 ①预设双重否定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 比较句子: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每天都迎风吐艳。 为什么不这样写?(引导学生发现双重否定句在表意上起了强调的作用)展开想象,引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看不出—— 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看不出——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216学时,1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A是理科(非数学)本科个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5、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 6、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总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的安排三学期授课,分为高等数学A(一)、(二)、(三),总学时为90+72+54,学分为5+4+3。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A(一) 一、函数、极限、连续、 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子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

7.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实数域的完备性(确界原理、单界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原理,柯西(Cauchy),审敛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最大最小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4.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5.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6.理解罗尔(Ro 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和泰勒(Taylo r)定理。 7.会用洛必达(L’Ho sp 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8.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9.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进线)。 10.了解有向弧与弧微分的概念。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11.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和切线法。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换元法和分步积分法。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及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2.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函数可积的充分必要条件。

(完整word版)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第一、模型准备 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集必需的各种信息,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 第二、模型假设 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简化,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是建 模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对问题的所有因素一概考虑,无疑是一种有勇气但方法欠佳的行为,所以 高超的建模者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主次,而且为了使处理方法简单,应 尽量使问题线性化、均匀化。 第三、模型构成 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间 的等式关系或其它数学结构。这时,我们便会进入一个广阔的应用数学天地,这里在高数、概率老 人的膝下,有许多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是图论、排队论、线性规划、对策论等许多许多,真是泱泱 大国,别有洞天。不过我们应当牢记,建立数学模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明了并能加以应用,因此工

具愈简单愈有价值。 第四、模型求解 可以采用解方程、画图形、证明定理、逻辑运算、数值运算等各种传统的和近代的数学方法,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一道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纷繁的计算,许多时候还得将系统运行情况用计 算机模拟出来,因此编程和熟悉数学软件包能力便举足轻重。 第五、模型分析 对模型解答进行数学上的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quot;,能否对模型结果作 出细致精当的分析,决定了你的模型能否达到更高的档次。还要记住,不论那种情况都需进行误差 分析,数据稳定性分析。 数学建模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一)、机理分析法:根据对客观事物特性的认识从基本物理定律以及系统的结构数据来推导出模 型。 1、比例分析法:建立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2、代数方法:求解离散问题(离散的数据、符号、图形)的主要方法。 3、逻辑方法:是数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在决策,对策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及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及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故事情节。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悟人间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自学内容: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课文导入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亲,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亲,可是今天我们要为父亲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吧!一、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思考问题。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艰难的事,只要去做就能闯过去。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急得吐血。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经不在人世了,可以看出“花”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小说始末。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又深深眷恋的感情。二、研读赏析1、教师导学: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一话题在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又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2、自主探究: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的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结论: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的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

高数课本_同济六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考研必考章节,其中求极限是本章最重 要的内容,要掌握求极限的集中方法)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一般章节) 一、集合(不用看)二、映射(不用看)三、函数(了解) 注:P1--5 集合部分只需简单了解 P5--7不用看 P7--17 重点看一下函数的四大性态:单调、奇偶、周期、有界 P17--20 不用看 P21 习题1.1 1、2、3大题均不用做 4大题只需做(3)(5)(7)(8) 5--9 均做 10大题只需做(4)(5)(6) 11大题只需做(3)(4)(5) 12大题只需做(2)(4)(6) 13做14不用做15、16重点做 17--20应用题均不用做 第二节数列的极限(一般章节本章用极限定义证的题目考纲不作要求,可不看) 一、数列极限的定义(了解)二、收敛极限的性质(了解) P26--28 例1、2、3均不用证 p28--29 定理1、2、3的证明不用自己证但要会理解 P30 定理4不用看 P30--31 习题1-2 1大题只需做(4)(6)(8) 2--6均不用做 第三节(一般章节)(标题不再写了对应同济六版教材标题) 一、(了解)二、(了解) P33--34 例1、2、3、4、5只需大概了解即可 P35 例6 要会做例7 不用做 P36--37 定理2、3证明不用看定理3’4”完全不用看 p37习题1--3 1--4 均做5--12 均不用做 第四节(重要) 一、无穷小(重要)二、无穷大(了解)

p40 例2不用做 p41 定理2不用证 p42习题1--4 1做 2--5 不全做 6 做 7--8 不用做 第五节(注意运算法则的前提条件是各自存在) p43 定理1、2的证明要理解 p44推论1、2、3的证明不用看 p48 定理6的证明不用看 p49 习题1--5 1题只需做(3)(6)(7)(8)(10)(11)(13)(14) 2、3要做4、5重点做6不做 第六节极限存在准则(重要) 两个重要极限(重要两个重要极限要会证明 p50 准则1的证明要理解 p51 重要极限一定要会独立证明(经典重要极限) p53另一个重要极限的证明可以不用看 p55--56柯西极限存在准则不用看 p56习题1--7 1大题只做(1)(4)(6) 2全做3不用做4全做,其中(2)(3)(5)重点做 第七节(重要) p58--59 定理1、2的证明要理解 p59 习题1--7 全做 第八节(基本必考小题) p60--64 要重点看第八节基本必出考题 p64 习题1--8 1、2、3、4、5要做其中4、5要重点做 6--8不用做

六年级语文《夹竹桃》省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夹竹桃》省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的花,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曾专门为夹竹桃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夹竹桃 1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夹竹桃。课件 2谁介绍一下作者出示课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课文哪几个部分具体描写了夹竹桃的花呢? 二、同学们,现在正值百花盛开之季,我们何不走进作者家中,一起欣赏这让他时常留恋和回忆的夹竹桃呢?谁愿意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作者家大门内那两盆夹竹桃?指名朗读。 1、你看到的两盆夹竹桃是什么样的?(红的白的;红的像火白的似雪) 2、这样的夹竹桃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花色奇妙有趣) 3、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红似火,白如雪,是呀,人常说水火不容,而这两盆花却融洽的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雪上有火,雪火交融,交相辉映,真是让人觉得奇妙有趣。)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色,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诵读记忆,请大家一起来品味这段美景美文。齐声朗读 过渡作者对夹竹桃的花已经做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四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这其中必有缘由,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俱一搏 1你读懂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花期韧性可贵 2“韧性”怎么理解?你还想到那些和它接近的词?(本意指柔软结实不易折断也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不屈不挠顽强不屈坚持不懈坚忍不拔持之以恒) 3、好,请同学们画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①叫同学汇报自己找出的句子。四句,可多叫几人②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理解 (1)第一句话:谈谈你的体会?(出示)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预设一:抓住“又开出、又长出”来谈。这两个词突出了夹竹桃的花开连绵,从不间断的特点。连绵不断开放,生命力旺盛花期长花开连绵,从不间断。预设二: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来谈。这两个词突出了夹竹桃默默无闻、不张扬的特点。(2)第二句(屏显)说说你的理解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这句话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充分体现它的花期之长。 1、“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这里是指夹竹桃每天都迎风吐艳。“无…不”这个词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 2、它在这里强调什么?强调了夹竹桃的韧性可贵。朝霞网版权所有https://www.360docs.net/doc/e310687810.html,! 大家看屏幕,我们一起接读再一次体会夹竹桃的韧性。我先读,你们接读后句。 师、总之在这三个季节里。无论是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 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 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 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M.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a, b, c, d, e, f, g}. 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

高等数学教材word版(免费下载)

目录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4)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5) 5、复合函数 (6) 6、初等函数 (6)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7) 8、数列的极限 (9) 9、函数的极限 (10)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12)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夹竹桃》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

《夹竹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以及作者所产生的幻想,品味课文的语言,培养审美的情趣。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导入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次见面,陈老师要送给大家一点礼物,这是什么?(生:夹(jiā)竹桃) 师: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生齐读:夹竹桃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围绕夹竹桃写了哪几个方面,谁来告诉大家?(板书:花色、韧性、幻想)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笫6自然段,你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课件出示1和6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后发言) (“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我爱上了夹竹桃”——“我”为什么爱夹竹桃?“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

师:你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所以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来,这是读书的好方法。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读书!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来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吧!她是什么样儿的呢?自渎第二小节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 3、学生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联系画面归纳)(屏幕依次出现: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 4、指导朗读(读出火的热情,雪的宁静,水火相融的情趣) 5、看到这样的景象,作者有什么感受呢?指名读,再齐读(板书:奇妙有趣)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到书中去划一划吧! 学生自读,划出相关句子。 师:老师不要你们说,要你们用朗读把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出来。行吗? 生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课件出示句子1) 师:你们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 (其实只要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开出,又长出”这些词语,就能表现她的韧性了)(悄悄地,一声不响,表现她默默无闻的奉献,正是它“柔”的一面;又开出,又长出,表现她生命力顽强,正是它“结实”的一面。板书:生命力强)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课件出示句子2)

夹竹桃课堂教学实录

夹竹桃课堂教学实录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夹竹桃》教学实录之一 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北京大学的真实故事:有一年开学了,刚刚考入北大的新生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北大的校园。有一个新生背着沉重的行李累得气喘吁吁,只好把行李放在路边。正巧一位看上去像校工的“老师傅”经过那儿,他很不好意思地走上前去:“老师傅,能帮我看会包吗?”“老师傅”看了看他那样子,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小时后,那位新生办完了入学手续匆匆地赶了回来,“老师傅”仍然很尽职地看守在行李旁。后来,在开学典礼上,那位新生惊讶地发现:帮他看包的那位“老师傅”也坐在主席台上。他是谁呢? 师:同学们一定还在想刚才故事中的那个老师傅是谁?他就是当时北大的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出示:季羡林照片)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篇根据他的原作改写的课文《夹竹桃》,并通过课文一起走近这位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板书课题) 你们见过夹竹桃吗?老师带来了一组夹竹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出示夹竹桃的图片。 师:夹竹桃原产于印度及伊朗,后传入我国,是比较常见的观赏植物,它对粉尘和灰尘有较强的吸附力,被誉为“绿色吸尘器”。但是它的叶子、皮、花等都有毒,同学们平时不要轻易地去采摘它。 仔细观察图片,你能猜猜它名字的由来吗?请仔细观察她的花和叶,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 生:花朵像桃花,叶片像竹叶。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它的叶子像竹叶,花像桃花,它夹杂着竹子和桃花的特征,有了这样的外形特征,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夹竹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不知道这项任务完成的怎么样?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围绕夹竹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生1:写了夹竹桃的花色。 师:它的花色很美,吸引了你。 生2: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读出了它的韧性,你很会读书。 师:我们课堂上再细细来品读。课文中的生字你读得怎样了? 出示词语: 熏透榆叶梅花团锦簇 凄清玉簪花叶影参差 荇藻一嘟噜微风乍起 师:谁愿意读读第一竖排? 一生读第一竖排。 师:很准确,声音也很响亮。中间一行,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第二竖排。 师:最后一个词请你再读一下。 生读“一嘟噜”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词读一下。

《夹竹桃》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夹竹桃》教案 一、概述 《夹竹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第17课。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课以读为主、以读促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读写结合,仿编、续编月光下夹竹桃给人产生的幻想,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深层次加工训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能够仿照课文句式,展开想象,练习写话:月光下的夹竹桃还让人产生哪些幻想?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

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审美情趣。 (2)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和质疑能力,喜欢自主学习,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喜欢开放式的课堂,比较自主化的学习过程。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优势,不断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他们对夹竹桃的认识,感受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 四、教学策略 1.以感情朗读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圈划出一些重点语段,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令作者产生了哪些幻想;b.教师通过对重点词句(如:“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无不”“无日不”)的点拨,加深学生的理解,再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体会。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练习,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课件、打印的拓展资源。 六、教学过程

《夹竹桃》教案及教学反思

《夹竹桃》教案及教学反思 《夹竹桃》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文质兼美的散文,体会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把握中心句。 教学构想: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19、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同步》。 板书设计: 夹竹桃

(完整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第七版教学大纲(64学时)

福建警察学院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 课程编号: 学分:4 适用对象: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地位 高等数学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将会发挥其独特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尤其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为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数学知识;二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理解极限和连续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熟悉导数与微分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掌握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和积分方法;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掌握一元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掌握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分 解,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2、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掌握数列极限的证明方法、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 3、理解函数极限和单侧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理解极限存在与 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 4、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大和无穷小的证明方法。 5、掌握极限运算法则。 6、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 限的方法。 7、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运算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0、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求函数极限的方法(极限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难点是数列、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映射 1.映射概念

《夹竹桃》教学设计_4.doc

《夹竹桃》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一盆盛开的夹竹桃、投影仪、录音机、轻音乐磁带、课文录音磁带、VCD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介绍夹竹桃这种植物。 [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读中感悟 (出示夹竹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所见过的花当中,夹竹桃是最美的花吗?它也不是最名贵的花,可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一)学生通读全文,指名回答(韧性、幻想) [自主、合作的学习是现在小学生的基本能力。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注重学生对课文的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学习夹竹桃的韧性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小组内讨论交流。 2、汇报找的结果。 3、品味重点语句。 (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

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指名读 <2>圈出春风、雷雨、清冷这几个词,说说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些什么? <3>请你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4>比较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5>练习用无不造句。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圈出春天、秋天两个词,说说它们告诉些什么。

<2>请你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用无不造句,比较无不和无了两个词的异同。 <3>练习朗读此句。 [通过对得点语唏的找、读、品,培养为主的探究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语感能力。] 3、小结:夹竹桃不管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夹竹桃都能始终如一的开放,它这种精神是不是可贵呢? 4、自读手段(第4自然段) (三)由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2、指名回答,学习二、五两个自然段。

夹竹桃教案修订稿

夹竹桃教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19.《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段落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及作者奇妙的幻想,感受作 者的喜爱之情。 3、透过文字,感受季羡林先生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一定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感受季羡林先生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最喜爱的花就是——指读课题。回忆一下,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什么? 随机板书 2、上堂课,我们品味花影时,初步感受了季羡林先生“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语言风格,这堂课我们要再次走近夹竹桃,品味它可贵的韧性,奇妙的幻想,进一步感受这位大师语言的魅力。 二、感受“韧性” 1、咱们先来学习写夹竹桃韧性的第四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划一划,圈一圈,简要地写下自己的体会。 2、分享阅读收获。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 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悄悄地,一声不响,呼应“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理解:两个近义词一起连用,可为什么我们读着却不觉得啰嗦呢?默默绽放,不张 扬。小结:多么谦虚、低调的夹竹桃啊 ②又,又,一般写花都说“花开花败”,季老呢(花败花开)为什么这么写 理解:接连不断、生生不息、常年不败、生命力顽强。小结:这简直是一场生命的接力赛啊! 点评:看似简单的语言中却蕴含着丰富的韵味,这就是一种智慧。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11章 无穷级数

第十一章 无穷级数 教学目的: 1.理解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2.掌握几何级数与P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 3.掌握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会用根值判别法。 4.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5.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6.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 7.理解幂级数收敛半径的概念,并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 8.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微分和逐项积分),会求一些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的和函数,并会由此求出某些常数项级数的和。 9.了解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10.掌握,sin ,cos x e x x ,ln(1)x +和(1)a α +的麦克劳林展开式,会用它们将一些简单函 数间接展开成幂级数。 11. 了解傅里叶级数的概念和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的狄利克雷定理,会将定义在[-l ,l]上的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会将定义在[0,l]上的函数展开为正弦级数与余弦级数,会写出傅里叶级数的和的表达式。 教学重点 : 1、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2、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和根值判别; 3、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4、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 5、,sin ,cos x e x x ,ln(1)x +和(1)a α +的麦克劳林展开式; 6、傅里叶级数。 教学难点: 1、比较判别法的极限形式; 2、莱布尼茨判别法; 3、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4、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

苏教版《夹竹桃》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苏教版《夹竹桃》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 秀教案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l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l体会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有韧性的特点,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l体会对比烘托的写法,感受季羡林先生语言的精妙。公开课教案: 一、揭示课题1、揭题。2、正音:夹是个多音字。“表示从东西的两边钳住读jiá”;“表示夹杂搀和读jiā”。二、检查预习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充沛的预习,这里的词语都会读吗:荇藻玉簪花一嘟噜熏透了微风乍起凄清n指名读。n玉簪花见过吗?看,它多像插在仙女头上的玉簪啊。n其它词语的意思你知道吗?n“藻、凄”这两个字在写法上需要注意什么?n在书上描一描“藻、凄”。2、有多少人见过夹竹桃?我们一起来看,这就是夹竹桃,它有什么特点?3、在季先生笔下,我们又能看到怎样的夹竹桃?4、齐读第一段。三、奇妙有趣1、指读第二段。2、这景象指什么景象?为何季先生觉得这景象奇妙有趣?理解融洽(这里用融洽,给你什么感觉?)3、谁来读一读季先生的想象,读出奇妙、有趣的感觉。四、品读韧性1、赏读韧性[过渡]静静地读一读第四段,看看夹竹桃在怎样开放?l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

一声不响……又长出一嘟噜。为什么要一再强调它“悄悄地一声不响”?留意这两个“又”字,还能看到它在怎样开?朗读。l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无日不迎风吐艳,换个说法。夹竹桃生长中都面临过哪些环境考验?你觉得它枝头吐出得还仅仅是艳丽的花朵吗?读出夹竹桃的始终如一。l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无不奉陪就是所有的都陪。陪过什么?第几段写了它陪过的那些花?1)你来介绍一下,其他人一起数数有多少种?就这些了吗?2)院子里的花还给你什么感觉?3)作者写这些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是为什么?4)所以作者第四段一开头就说“然而,”季先生想说什么,你来帮他说一说。2、总结韧性1、我们再来回味这段文字,体会季先生为何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引读]春天,院子里花团锦簇,而在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夏天院子满园生辉……,夹竹桃却在那里……;秋天院子里玉簪花、菊花迎风怒放……,夹竹桃却在那里……;夹竹桃迎过和煦的春风,送过盛夏的暴雨,度过深秋的清冷,看不出……也看不出……;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而夹竹桃从……。这一点韧性……?2、学到这里,你知道夹竹桃的韧性是什么吗?3、你喜欢它这种韧性吗,那你一定可以读好这个句子。齐读。五、由物及人1、王冕爱梅花“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爱石灰“要留清白在人间”,季羡林先生为何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从他的经历或许能找到原因。(出示季羡林的生平)2、静静的看完,你有什么感悟?3、

19夹竹桃优秀教案

19夹竹桃优秀教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9、《夹竹桃》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四、五自然段。 2、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感受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文本的语言。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读词语、读课文、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概括课文每部分内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旨在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 四、教与学的准备: 夹竹桃叶片和夹竹桃相关图片、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九课,板书课题,谁来读一下课题。 生:夹竹桃(jia第二声)

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生边提问题师边板书:韧性?幻想?)你们刚才提的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同时理解“韧性”这个词。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品读课文: (一)韧性 1、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四自然段)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品出夹竹桃的韧性?(可以圈、划、批注)。 2、交流 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感悟: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白花争艳,常年不败,坚持开放。)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