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汽车发展历史及国家政策导向
代用燃料汽车研发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

代用燃料汽车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发展趋势
2、车用生物液体燃料开发得到重视,非粮生物液体燃料成为根本方向。 “十五”期间,我国建成了总产能为132万t的4家陈化粮燃料乙醇企业, 在9个省市推广使用乙醇含量为10%的车用乙醇汽油(E10)。广西于2007年 建成了年产20万t乙醇的木薯乙醇项目。纤维素乙醇燃料、生物质费托合成 柴油燃料(BTL)、加氢生物柴油(HVO)、藻类生物柴油等第二代生物柴油技 术目前尚处于技术研发阶段。
代用燃料汽车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国外发展趋势
4、新能源汽车开发进展加快,但与实现产业化有一定距离。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国汽车企业和科研
机构提供了自主研发的一批电池汽车、混合动力客车/轿车、燃料电池 汽车等各种新能源汽车为奥运会和世博会服务。不过,目前我国新能源 汽车发展还存在技术成熟度不够、关键零部件配套缺乏、可靠性和生产 一致性差、市场导人期的成本较高等障碍,使得新能源汽车距离规模化 量产和广泛使用尚有一定距离。
代用燃料汽车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国外发展趋势
4、生物燃料已成为车用替代燃料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正在酝酿技 术和产业升级转型。
目前已经实现商业化发展的生物燃料主要包括利用玉米、甘蔗、植物油等传 统粮糖油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通常被称为第一代生物燃料(或传统生 物燃料)。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量分别达到约4 000万t 和880万t。近年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发展以农林业废弃物、非粮能源植物、富 油微藻等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主要是纤维素乙醇(丁醇)、加氢生物柴 油(HVO)、生物质费托合成燃料(BTL)、合成醇醚燃料(生物甲醇和二甲醚)、以及 氢燃料等。
2021年2月天然气汽车相关政策

2021年2月天然气汽车相关政策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汽车的使用也更加广泛,无论是从环保、经济和安全等方面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有鉴于此,国家层面对电动汽车的规划就显得更加重要和重视,而支持和促进天然气车发展亦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2021年2月,国家发布了《关于推动天然气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天然气汽车发展。
该政策措施主要涉及到投资建设、研发推广、油价政策、政府购车、综合支持等方面。
首先,国家实施了关于投资建设天然气汽车支持计划,鼓励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投资建设天然气汽车相关设施,如天然气加气站、泄露检测站、技术支持中心等,以满足天然气汽车使用的安全和维护需求。
其次,国家对于天然气汽车的研发推广也采取了有力措施。
政府将大力支持企业产品研发,推广安全、环保、节能的天然气汽车,并鼓励企业开发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技术,以加快发展更经济、更可持续的天然气汽车。
政府还将实施“以财政支持推进汽车新动能转型”的政策,对具备技术创新的天然气汽车企业实施减税、补贴等综合支持政策,以降低其生产成本。
此外,政府还将统一政府非国家行业机构购买天然气汽车的政策,打造政府需求主导、企业投资带动、结合现行补贴政策的政府汽车采购体系,以鼓励更多企业投资生产天然气汽车,真正实现政府需求拉动市场需求。
最后,政府还将针对天然气汽车的燃料油价政策进行调整,以提高经济性,同时还可以总结实施天然气汽车税收优惠,以减税降低拥有天然气汽车的经济负担。
从政策实施的情况来看,今后天然气汽车将得到国家明确的政策支持,用政策调动天然气汽车的市场发展。
今后,支持天然气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将更加完善,同时还将考虑到全面运营、技术改进和行销推广等方面,以确保天然气汽车的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汽车燃气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汽车燃气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摘要: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资源的日益稀缺,汽车燃气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针对汽车燃气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汽车燃气的发展状况、优劣势分析、可持续性问题。
关键词:汽车燃气、可持续性、环保、经济性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资源的日益稀缺,汽车燃气越来越受到关注。
汽车燃气作为一种环保、经济的能源,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燃气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为推动汽车燃气发展提供参考。
一、汽车燃气的发展状况1.1 汽车燃气的概念及分类汽车燃气是指以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LPG)作为燃料的汽车。
根据燃料类型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天然气汽车(CNG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LPG车)两种类型。
CNG车是指使用压缩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
天然气可通过压缩变成高压气体,存储在车载气瓶中,供发动机燃烧,驱动汽车行驶。
CNG车的主要优势是环保,因为天然气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比汽油和柴油车要少。
1.2 汽车燃气的发展历程汽车燃气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
那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利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等非传统燃料来驱动汽车,但当时的燃料供应不稳定,且车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因此这种燃气车在很短时间内就被淘汰了。
到了1970年代,由于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空气污染、能源短缺等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燃气车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始进行深入的研发。
198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争相推广CNG和LPG车,希望借此来实现环保和能源节约的双重目标。
1990年代是燃气车的黄金时期,随着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优惠政策,消费者购买CNG和LPG车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21世纪初,全球范围内,CNG和LPG车辆的保有量已经逐年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2000万辆燃气车在使用中。
1.3 国内外汽车燃气的应用情况国外汽车燃气的应用情况:近年来,随着全球燃气需求的不断增加,CNG和LPG车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燃气汽车发展之路——“中国燃气汽车论坛”综述

改 为油气 两用 出租 车 ,这一政 策 出台仅半年 时间 ,西 安市 天然 气汽车数 量就 由 3 7 9 7辆猛 增至 8 2 辆 ,增 43
长了 11倍 。 .2
和节 能化道路 ,而发 展燃气 汽车 是 目前最 为快捷 和有
效的途径之 一 。 据 不 完全 统 计 ,2 0 0 6年底 我 国 已发 展燃 气 汽 车 3 1万辆 ,建成 各 类 加气 站 70座 ,实 现年 燃 油 替 代 8 2 0多万 吨 。西安市 是全 国 1 2 6个清洁汽 车重点推广 应 用城 市之 一 ,天然 气 汽 车发 展 迅 速 ,截 止 2 0 0 7年 6 月底 ,已有天 然气汽 车 1 9 9 ,建 成 C G加 气站 6 32 辆 N 4 座 。经 过几 年 的探 索 ,西 安市在 燃气汽 车发展 方面积 累 了许 多有益 的经验, 得 国内同行借鉴 。 值 在 西安市 清洁汽 车领 导小组 办公室 和西安 市清 洁
w OR D OI  ̄ AS 2 0 年 8月 I I G 08 . Z
维普资讯
解决 安全管 理规 范 问题 。由市 发 改委 牵 头 ,组织 长 安 大学 、市天然 气 公司等 单位 ,遵 照 国家相 关规 范要求
一
入 市政府 工作 目标 考评 内容 ,将 各部 门单位 承担 的工
作 职 责 、进展 程度 、办理 结 果 ,及 时反 映给 市 政 府 , 极大地 提高 了办事 效率 ,推动 了项 目建设 。还采 取特 事特 办 的方法 ,解 决加气 站建审难 的问题 。 市政 府组织 协调各 相关 部 门,研究制 定 了集 中办
业发展对 策进行 了研 讨 。
气 站 总 数达 到 了 4 5座 ,其 中 ,当 年 建 成 2 6座 , 比 19 9 8年至 2 0 0 4年六年 时间建 设数量之 和还 多 6座 。 在 2 0 — 0 5 西 安市 实施清 洁燃 料汽 车 重点推 02 20 年
简述世界及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

一、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替代传统石油能源的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逐渐增加。
新能源汽车是指以电、氢能等为动力源的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具有较低的污染和更好的能源利用效率。
其发展历史大致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的电动车和20世纪初的氢能汽车。
但直到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燃油能源的日益紧缺,新能源汽车才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1. 电动汽车的发展最早的电动车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当时一些独特的电池和电动机技术使得电动汽车逐渐流行。
然而,电池技术和充电设施的限制一直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
直到20世纪末期,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突破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动汽车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2. 氢能汽车的发展氢能汽车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类型,它以氢气为能源,零排放、能源密度高,充电时间短等优势使得其备受瞩目。
然而,由于氢气的存储和运输技术方面的挑战,氢能汽车的发展相对较慢。
3. 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有所不同。
欧洲国家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上领先,拥有众多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美国则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上走在了前列,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公司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而亚洲国家,特别是我国,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崛起,成为了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在世界范围内,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1. 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出台我国政府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补贴、免费牌照等,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包括电池、电机、充电桩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随着政策的扶持和产业链的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

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电动机驱动汽车。
然而,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电动汽车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直到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和石油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使燃油汽车成为主流,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到了冷落。
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重新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9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冲击,一些国家开始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但是电池技术的限制仍然存在,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21世纪初,随着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6年,特斯拉公司成立,推出了第一款纯电动车型特斯拉Roadster。
特斯拉的成功使全球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改善。
2010年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补贴和免费牌照等,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同时,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也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宣布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0%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购车补贴、免费充电设施等,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过了传统燃油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政府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突破。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发展壮大。
电池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
同时,无人驾驶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使新能源汽车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和技术突破,如今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汽车的未来动力 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与现状

世界L P6汽 车 数 量 及 车 用 LPG消 耗 ■
_ E _ j置 目 0矗 _El} {1Ej _/ l 口 . = | { 【 ・ : l pj } 1 j |l_ l 【 , I I ’ Ej
一
LG P 汽车 1 5 o 7 o 4 3 7 8 1 0 4 5 o 0 5 2 4 数量 l l 万辆
力 性与 汽 油 和 柴 油 接 近 。
L G汽 车 的发 展 较 C G、L G汽 车 缓 慢 。 目前 L G汽 车 { N N P N
可 以看 出 . 一 代 和 第 二 代 技 术 都 是 过 渡 性 的 . 汽 油 车 改 造 国家 为美 国和 俄 罗斯 .美 国约 有 1 0 辆 正 在 运 行 。 第 将 0 5 为可 燃 气 的 双 燃料 车辆 也 是 权 宜之 计 第 三 代 技 术 和 专 用 燃 气 汽 而 车 才是 今 后 发 展 的方 向。 俄 罗斯 天然 气 产 量 占世 界 第 一 . 柴 油 的供 应 E趋 紧 张 但 l 利 用 C G( T K ) 缩 机 富裕 的 能 力 和配 气 站 (P 的 压 力 N A HC压 T C) LG N 。俄 罗 斯 L G用 于汽 车运 输 .首 先 在 重 型 运 输 汽 车 上 使 J N
世 界 CNG汽 车 统 计
圆 噩 u 西删 鲺 啊 £ 吼 i UK 扭 _ 上 l t 蝣 垂甄 翻_ 属
■ : 盐 U 琵
阿根廷 意大利
6 8 8 640 30 0 70 0 5 0o 0。O 1 23 0 40
10 0 0 2
93 2 35 5 40 8 1 5 0 2
维普资讯
(N 液 化 石油 气 (P 、 甲醇 、乙 醇 电 能 等 。C G、L G的 原 L G) L G) N N
天然气汽车现状和发展趋势简析

汽 车 使 用 天 然 气 和 使 用 汽 油 相 比 ,噪 声 降低
4 %,其尾 气排 放 的污染 物 明显 减少 ,其 中C 减少 0 O
9 %,N x 7 O 减少3 %,C 2 9 O 减少2 %,S 2 4 O 减少9 %,并 0 且没 有苯和铅等致 癌和有毒物质的产生。 22 天 然气汽 车的经 济性 .
的发展 战略 ,纷纷成立各种形 式的能源服务公 司。种
率 可达7 %~ 0 0 9 %,避免 了传 统能 源长距 离输 电带 来 力 、燃气 、石油等产业集 团正在制定分布式能源产业
的损耗 。发 电设备一般采 用燃气 内燃机 、燃气 轮机或 机等装 置。这样一个简单 的理念 ,正在 引领着 世界能 源 系统 的革命 。2 世纪 ,随着人类 的技术进步 ,世界 0
费用 ,经济优势明显。
23 天然气汽 车的安全性 .
推 广天然气汽 车 ,并 正式确定 的清洁 汽车重点推广应 用 城市 f 区) 1 个 ,其 中包 括北京 市 、上海 市 、天 地 有 9
天然气燃 料的贮 存 、减压 、燃烧都是在严格 密闭 的空间里 ,所有设备 的生产都是 国家监督局审批 的企
助下 ,对 全 国分布式能源 发展情 况进行 了调研 ,这标 志着在 中国履步维艰 的发 展了近十年 的天然气 分布式
纪末 ,这 种趋势几乎走到 了它 的极 限 ,已不能满足人
类进一 步对提高能源效率 和环保 的要 求 ,追求规模效 益 转变 为追 求效 益规 模 ,高效 、清 洁的 天然 气分 布
汽车发展 的相 关 国家政 策等 方面分 析 了天 然 气汽 车 的发展 ,得 出今后 5 年将会 是 天然 气汽车 的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气汽车发展历史及国家政策导向研究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汽车数量高速增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大气污染。汽车排放的废气成了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根源。它直接影响大气环境和居民健康,同时还影响到城市的外部形象。环境检测数据的分析表明,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燃气汽车由于其排放性能好,污染小,且燃气的成本低,储存量大,改装技术成熟,安全可靠,逐渐被各国政府认定为当前最理想的可替代燃料汽车。 一、 燃气汽车的发展历史 1、 世界燃气汽车发展史 在全球范围内,以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作为 汽车燃料已有8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是意大利人于1931年建成的,随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开始在燃气汽车技术上进行探索。促进燃气汽车发展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能源策略及环境战略等,其发展历史大概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战后百业待兴,一些石油资源缺乏而气体燃料丰富的国家开始大量使用燃气,主要是为了满足经济上的需求。 第二阶段:70 年代的石油危机后,为了减少对石油的过渡依赖而寻找新的替代能源。 第三阶段:从 80 年代重视机动车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开始,随着对尾气排放越来越严格的限制,电喷加三元催化技术还未获得广泛应用,气体燃料可以在原车的基础上达到新标准的要求。 第四阶段:从进入 90 年代,人们对气体燃料汽车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首先是出于各国能源战略的考虑,随着天然气可开采储量已达到石油储量的数量级,作为石油的替代能源,日趋竞争激烈。其二是出于环境战略的考虑,由于汽车技术已发展到更高的程度,尾气中的污染物在向超低排放和零排放努力,在这方面,天然气与石油相比有天生的优点。此外,使用天然气,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这对于下一步要求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有好处。 近年来,世界燃气汽车发展迅速,保有量呈指数上升。截止2014年,世界燃气汽车保有量超过3000万辆,其中,中国保有量约为400万辆,占比约为13%,居世界第二位。 图 1 1994-2014世界燃气汽车发展表 2、 我国燃气汽车发展史
我国车用发动机燃用气体燃料也较早,其在国内的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1) 燃气使用历史开端 1908 年,上海均和安机器厂制造的我国首台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是我国内燃机工业的开端。 1935年, 四川省自贡市牛市巷天宝井第一次试验以井火(天然气)代替木炭或白煤煤气作为内燃机燃料发电。1941年,熊楚编著的《川盐改进与资源》,写到“查此种天然气瓦斯爆发力甚强……若能作为汽车燃料,便利交通以杜寒漏,实川省之福也” 极具远见卓识。1961年11月,自流井电厂由烧煤发电改为天然气发电,成为我国第一座燃气发电厂。 (2) 燃气车用的开端—气包车 1960 年,因汽油供给十分紧张,四川自贡便利用当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作汽车燃料,即在客货车上采用橡胶帘布制造的气包来盛装天然气。后来,泸州、宜宾、成都、重庆、中原油田(濮阳)、开封等地也曾先后仿效使用过气包车。公共汽车车顶上安置一个栏框式气包支架。气包充气满胀时,呈椭圆柱体状。整
图 2 1941年 熊楚所著 《川盐改进与资源》 个气袋用几根绳索约束住,以免气包在车辆行驶中掉落下来。1967 年的7、8 月份,由于交通阻塞,四川汽油供应中断,省内大部分地区的汽车不得不停驶,唯有自贡地区的气包车不受制约,照常运营,作用凸显。 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气包车逐步为燃气汽车所取代,目前仅有宜宾巡场等少数地区还有气包车的缩影。
(3) 燃气汽车发展启动阶段 1989 年,由国产设备建设的自贡市荣县CNG 加气站和引进国外设备建设的南充加气站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随后,威远加气站投产。总言之,八十年代末期以前我国仅有3个加气站,均建在四川,全部CNG 汽车尚不足100 辆。1991 年-1995 年,四川省的地方企业和石油部分又在彭州、遂宁、苍溪、德阳、自贡、成都、大竹、内江、荣昌、隆昌、富顺、泸州、江油、大足等地建站,致使四川省加气站保有量达24 座。我国燃气汽车发展大幕拉开。
图 3 历史上的气包车
图 4 九十年代燃气汽车技术研究及发展 (4) 燃气汽车示范推广阶段 燃气汽车示范推广阶段,加气站建设和燃气汽车推广已上升为政府主导行为。1996 年,国家科委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联合召开了首届北京电动汽车及代用燃料国际展览会。1999 年国家成立了由科技部、交通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13个部委组成的全国清洁汽车协调领导小组,确定了12个城市为示范城市开展清洁燃料汽车的试点运行。 这一阶段具有如下特点: 加气站建设和燃气汽车推广已上升为政府主导行为; 制定了一些技术标准,建站改车行为走向规范化; 国产设备逐渐走向成熟,多数地区加气站设备已趋向国产化。
(5) 燃气汽车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燃气汽车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燃气汽车加气站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地。 时至今日,中国燃气汽车行业历经16载,已经成长为保有量400多万,加气站5000余个的庞大市场。但相对于中国1.37亿台汽车保有量来说,实际只有3%不到的份额,燃气汽车前景广阔。 二、 国家政策导向 中国的天然气汽车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科技支撑、示范先行、产业提升跟进的发展道路。其中,国家政策导向是我国燃气汽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在中国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中,政府各部门协同配合,切实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图 5 公交客运燃气汽车示范推广 图 6 快速发展阶段的燃气客车 和一致性。为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之间的矛盾,1999年12月7日,科技部、原国家环保总局牵头,会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空气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的若干意见》,决定在占汽车保有量10%,占总行使里程40%-50%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行业中推广天然气等清洁汽车,并确定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9个清洁汽车重点推广应用城市。《意见》的发布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政府主导的方向,开启了中国清洁燃料汽车研发与应用的崭新历程。随后,国家又相继颁布实施了一批鼓励天然气汽车发展的专项规划与政策文件,如《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天然气利用政策》等,为天然气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2013年,交通部印发《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并鼓励替代能源技术在营运车船中的应用。 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天然气汽车产业链,产业发展已经开始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事实证明,推广天然气汽车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跨地区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加大政府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力度,才能保证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而过去的十年中,科技部、环保部、工信部、发改委、各级地方政府等紧密协作,依据各自职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切实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为中国天然气汽车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三、 技术发展现状 从“清洁汽车行动”到“十一五”“十二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国家科技计划相继投入近2.5亿的专项经费支持以天然气汽车为代表的代用燃料汽车技术攻关以及示范考核工作,带动相关科研投入,加快科技资源聚集,实现了天然气汽车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科技支撑为中国天然气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燃气汽车开发由原来的简单燃料替换向正向开发技术转换,实现了许多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1、 发动机开发 首先,在发动机开发方面,实现了发动机关键技术的突破。国家862项目期
间,组织实施了“单燃料CNG轿车开发”、“重型LNG商用车产品开发”、“重型载货汽车专用CNG发动机产品开发”、“缸内直喷LNG发动机产品开发”、“达到国4标准的二甲醚发动机产品开发”等一批产学研结合的代用燃料汽车动力总成和整车自主创新项目。设计开发流程日益规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掌握了增压中冷、稀薄燃烧等一批关键技术,天然气发动机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2、 配套设备开发 其次,组织实施了“LNG/LCNG汽车加注站专用设备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移动式LNG撬装加气站研究开发”、“CNG储气井检测技术与系统的研发”、“代用燃料汽车专用装置关键技术开发”等一批产学研结合的代用燃料汽车配套关键附件及加注基础设施自主创新项目,掌握了各类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气瓶、发动机ECU、喷嘴、高精度减压器等关键零部件和大排量天然气母站用压缩机等主要设备的开发与生产制造技术,产品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 动力系统匹配、整车开发 最后,组织实施了“燃气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与整车开发”、“生物柴油组分及汽车匹配技术研发”、“车用生物柴油测试评价技术研究与开发”、“氢气天然气发动机开发”、“甲醇灵活燃料汽车开发”等一批能力建设科技项目,形成了一批以汽车整车和发动机骨干企业为核心、研究院所和大学积极配合的研发团队,形成了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并已经开始承担国外委托的技术产品开发任务。
综上所述,中国天然气汽车产业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发展基础,但客观来说目前还存在着诸多挑战,如国家层面尚未制定明确的天然气汽车发展目标和规划、尚未出台明确的财税鼓励政策和应对燃料(如LPG)价格波动的措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但我们相信,在未来20-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车用能源将朝着多元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各地对发展清洁环保、经济、安全的清洁汽车有着强烈的需求,而燃气汽车技术相对成熟,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随着中国对燃气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燃气汽车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