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合痔手术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环状混合痔断桥皮瓣整形缝合内注射术联合中药三味消痔散加减熏洗治疗的疗效研究

环状混合痔断桥皮瓣整形缝合内注射术联合中药三味消痔散加减熏洗治疗的疗效研究

环状混合痔断桥皮瓣整形缝合内注射术联合中药三味消痔散加减熏洗治疗的疗效研究摘要:目的:观察环状混合痔患者应用断桥皮瓣整形缝合内注射术式结合中药制剂三味消痔散加减熏洗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共计8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环状混合痔术后常规护理,采取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组患者环状混合痔断桥皮瓣整形缝合内注射术后常规护理,配合使用中药三味消痔散熏洗进行治疗。

结果:经过干预,治疗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较好,疼痛缓解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环状混合痔断桥皮瓣整形缝合内注射术结合三味消痔散加减熏洗治疗,患者创面愈合效果较好,临床症状逐步减轻,值得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断桥皮瓣整形;中药熏洗环状混合痔是痔疮病程进展的后期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肿物脱出,症状反复,影响生活质量。

临床目前常采用西医和物理疗法,但无法达到预期。

本课题主要研究环状混合痔患者应用新技术断桥皮瓣整形缝合内注射术式结合本院中药制剂三味消痔散加减予以中药熏洗坐浴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术后创面疼痛、水肿、出血及迁延难愈等并发症,新术式加以中药熏洗治疗对环状混合痔术后的患者在治疗中有独特优势,对减轻患者症状表现,促进肛门切口生长、功能恢复及术后水肿疼痛等多方面具有确切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共计8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43.5±3.8)岁;治疗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平均年龄(42.8±4.1)岁。

混合痔患者术前讨论责任护士发言

混合痔患者术前讨论责任护士发言

混合痔患者术前讨论责任护士发言
作为责任护士,我想先向大家说明一下混合痔的特点和手术前的注意事项。

混合痔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它的特点是内痔和外痔同时存在。

患者通常会出现肛门不适、疼痛、出血等症状。

对于这类患者,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术前,我们需要确保患者健康状况稳定,包括全面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和用药情况等。

同时,我们还要让患者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停用非必要的药物、调整饮食习惯以及清洁肛门等。

手术前的讨论中,我们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还要解答患者的疑问,让他们了解手术的具体过程和术后的护理工作。

此外,我们还要对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物进行准备,并确保手术室的环境和设备符合相关要求。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作为责任护士,我们需要保持细心、专注和耐心,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顺利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谢谢大家!有任何问题或补充,请随时提出。

复方荆芥熏洗剂联合肛泰栓肛泰软膏治疗混合痔急性炎症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复方荆芥熏洗剂联合肛泰栓肛泰软膏治疗混合痔急性炎症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复方荆芥熏洗剂联合肛泰栓肛泰软膏治疗混合痔急性炎症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分析混合痔是指内外痔同时存在的一种痔疮类型,由于内外痔的共同发作,症状严重,临床疗效较难达到满意的程度。

在混合痔急性炎症发作期的治疗中,复方荆芥熏洗剂联合肛泰栓肛泰软膏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临床认可。

本文旨在对该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医生提供临床治疗实践的参考。

一、研究目的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混合痔急性炎症发作期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在20-60岁之间,均具备明确的混合痔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案采用复方荆芥熏洗剂外用配合肛泰栓肛泰软膏内外联合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为:患者每日两次进行肛门局部洗净,用复方荆芥熏洗剂进行热敷或洗浣。

每日使用肛泰栓肛泰软膏进行直肠或外痔的内外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如肛门疼痛、便秘、排便不适等症状的缓解程度。

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感染、出血、排便困难等情况。

三、临床疗效分析经过治疗后,30例患者中,24例(80%)患者症状明显好转,6例(20%)患者症状没有显著改善。

其中好转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术后出血、感染、排便不适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四、讨论根据本次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复方荆芥熏洗剂联合肛泰栓肛泰软膏治疗混合痔急性炎症发作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痔核明显减小,肛门局部疼痛、排便不适等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混合痔的发作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传统治疗方法往往疗效不佳。

而复方荆芥熏洗剂联合肛泰栓肛泰软膏的治疗方法恰好弥补了传统治疗的不足之处,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的疗效。

五、结论复方荆芥熏洗剂联合肛泰栓肛泰软膏治疗混合痔急性炎症发作期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但在临床应用时仍需注意症状的观察和治疗方法的调整,提高治疗的个体化水平。

期望通过更多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研究,为治疗混合痔提供更多的有效方法。

2021芍倍注射液治疗内痔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范文2

2021芍倍注射液治疗内痔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范文2

2021芍倍注射液治疗内痔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范文 痔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自古就有“十人九痔”之说,可见其发病的广泛性。

尽管中医学对痔的认识较早,但受当时的医学水平和对局部解剖的认识局限,肛肠病的诊治水平不高。

现代医学传入我国后,运用其先进的基础技术手段对肛肠的局部解剖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从而在微观层次上阐述了各种肛肠病的病因病机,为中国中医肛肠事业填补了空白。

特别是注射疗法传入我国后,中医药治疗痔的范畴得到了扩充,我国先后从中药中研制提纯出了坏死剂及硬化剂,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肯定效果。

注射疗法与手术方法比较痛苦小,费用低,易于操作,既使做部分外剥内扎配合黏膜下注射也会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关键在于注射药物的选择,应以安全可靠,疗效肯定为原则。

但传统的注射药物无论是硬化剂还是坏死剂均存在一定弊病,传统治痔主要是通过痔核坏死、脱落或者是通过痔核硬化萎缩达到治愈,而就目前报道看,二者治疗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其根源在于对痔治疗的理论观念与治疗药物没有发生改变。

如何防止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并保证疗效是肛肠界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设计,对136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内痔、混合痔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通过对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黏膜表面糜烂、出血、局部硬结、小便困难、直肠狭窄、大便困难的发生情况及客观指标进行疗效评估。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按照2002年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1]的诊断及分级标准,收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来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住院的内痔、混合痔患者136例。

2.一般资料按照患者就诊顺序标号,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对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排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

130例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完成该试验,跟踪随访中无流失。

其中6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5例)患者拒绝接受该试验研究,未签署知情同意书,退出观察。

本实验临床试验严格遵循赫尔辛基宣言中人体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研究方案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治疗混合痔的方法

治疗混合痔的方法

治疗混合痔的方法
混合痔是指内痔与外痔同时存在的一种痔疮类型。

治疗混合痔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改变生活习惯:保持正常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或腹泻,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保持体重正常,避免长时间坐立不动。

这些措施可以减轻症状并预防复发。

2.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中的纤维含量可以软化大便,使排便顺畅,预防痔疮加重。

推荐摄入高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炸食物。

3.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局部药物如消炎止痛药、软膏、栓剂等来缓解症状。

口服药物如中药、中成药或处方药也可减轻症状,但需请医生指导使用。

4. 热水泡浴:每天用温水洗洁肛周区域,或者坐在温热的浴缸中泡澡,有助于舒缓疼痛和瘙痒的症状。

5. 结扎术:适用于严重症状无法缓解的混合痔。

通过束线结扎术或激光烧灼术将血液供应痔块的血管束缚或破坏,达到缩小或消除痔块的目的。

6. 手术治疗:仅在严重痔疮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考虑。

手术方法包括痔结扎术、痔切除术等,可以切除或缩小痔块。

治疗混合痔的方法选择应根据症状的程度和个体差异进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

改良高野式痔根治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改良高野式痔根治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12 手 术 方 法 . 121 治 疗 组 ..
效= 治愈+ 显效。2一般评价: () 手术时间、 治疗时间( 从住院到伤口愈合、 结 扎线脱落, 不需继续治疗的天数) () 。3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 ( 参照痔临床诊 治指南2 6 … 疼痛、 0 版) : 0 脱线期出血、 肛管狭窄、 排尿障碍 水肿。
患者取侧卧位, 常规消毒后铺洞巾,. 利多卡因2- 0 ;入 镝 0 0 3mlt - b l 旨 以充分 暴露痔 核 ; 用艾 利斯钳 夹住 外痔部 分剥切, 范围要较大, 以充分切除外痔和形成向外引流创面, 至肛缘部位后 剪刀立即转向内侧紧贴肛管上皮切除至痔核齿线处, 切除范围要窄; 除 切
选择 2 1年l月至2 1年7 01 2 0 2 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病例10 J本组病例 6 ̄ , 均为混合痔, 均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06 混合痔诊断标 “排除妊娠 2o版) , 或哺乳期妇女、 合并有心脑血管、 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 肝、 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 改良高野术组)o 对照组( 8例, 外切内扎组)  ̄ 。 s J o 治疗 组 中男4例 。 3例 , I 0 5 ,rJ2 I , 2 女 8 年  ̄2 -6 岁 a ̄4 .岁 病程0 1 O , q - .—2年 平 均4 9 , 照组 中男4侧 , 7 , 龄2 —6岁 , 均4 .岁 , 程02 .年 对 3 女3例 年 2 9 平 22 病 .~ zf, z- 平均51 。 .年 所有参与实验的患者均意识清楚, 知情同意 , 性别、 年龄 及诊 断各组之 间 比较均 无统计 学差 异 ( ≥O0 )具 有可 比性 。Se ei l n k h M ein 2 1 年第 1 卷 第 8 ekM dc A dAs T e dc e 02 a i 0 期

混合痔外科手术治疗新进展

混合痔外科手术治疗新进展

混合痔外科手术治疗新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痔的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手段的研究不断深入,痔病的外科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各种微创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对混合痔外科治疗的微创新技术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痔;手术治疗;微创1975年Thomson提出肛垫下移说,认为痔是肛门直肠下端的扩张静脉平滑肌以及胶原纤维和弱性组织纤维组成的肛垫,是人体肛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只有当其合并脱出(下移)、出血、疼痛不适等临床症状时才称为病,即痔病或症状性痔,这一理论被公认为是痔研究方向的突破性进展,目前该学说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痔治疗目的重在减轻、消除症状,解除痔的症状较改变痔体的大小更有意义[1]。

尽管痔保守治疗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人群,但是仍有部分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与患者对术后肛门外观的要求提高,痔的各种微创治疗方法和术式应运而生。

本文就痔的外科治疗新技术及新器械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1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由Longo于1998 年首先报道,这种技术是使用特制的吻合器在齿状线以上2cm处将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再将直肠黏膜吻合,使脱垂的肛垫向上牵引悬吊,消除痔核脱垂的症状,同时切断直肠上动静脉的终末支,减少了痔核的供血量从而使痔核萎缩,因此解除了内痔的出血症状。

此术式的主要特点是肛垫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并且没有外部手术伤口,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出血的对非手术方法无效的Ⅱ度痔疮以及Ⅲ或Ⅳ度痔疮的治疗。

周录平[2]研究报道称痔的PPH术治疗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疗效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并且PPH手术的操作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同时手术不良反应也少于传统外剥内扎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张鹏军等[3]临床研究显示,PPH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外剥内扎手术,且在术后疼痛、尿潴留、便中带血、肛门坠胀、术后切口渗血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手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混合痔疮怎么治疗比较好?

混合痔疮怎么治疗比较好?

混合痔疮怎么治疗比较好?
单纯的痔疮还不是最痛苦的,比较痛苦的就是混合性的症状,一旦发现就会在里面外面全部都出现,如果不接受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混合性的痔疮在平时的时候,最好是选择痔疮的剥离手术,或者是进行切除才能够好,如果不治好的话,可能会造成更加痛苦的问题。

其他疗法
较严重的混合痔可行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1)适应证:较严重的混合痔。

(2)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肛门部,局部浸润麻醉,充分暴露痔核,将外痔部分作"V"字形或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剥离静脉丛,至齿线稍下方,然后用弯止血钳夹住内痔基底部,再用10号或7号丝线结扎或贯穿结扎内痔,再剪除外痔部分。

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其他痔核。

转归预后
本病若早期诊断,正气较强,病情较轻者,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若患者病情较重,正气较虚弱,部分患者,病程中可伴发贫血等并发症。

预防调护
1、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大便时不要久蹲努责。

2、及时治疗肠道急、慢性炎症。

3、保持肛门部清洁,坚持便后用冷开水坐浴。

4、少食辛辣刺激之晶,多吃蔬菜水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混合痔手术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
2015-07-31T09:40:55.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 作者: 万丛林 余勇强 梁小梅 赖永海
[导读] 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传统术式,但是术后肛门创面大,疼痛时间长,容易出现肛门狭窄和肛门控便能力下降等并发症

万丛林
余勇强 梁小梅 赖永海
(仁寿县富加中心卫生院 四川 眉山 620575)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新的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的价值,解决混合痔术后疼痛,出血,创面水肿,肛门不适等并发症,确保术后肛门功能正
常。方法
:5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结果:治疗组采用改良外剥
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减轻术后伤口
疼痛,创面水肿,排尿排便困难,肛门不适等并发症,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
改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混合痔具有痛苦小
,并发症少,疗程短,疗效好等优点。
【关键词】 混合痔;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375-02
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传统术式,但是术后肛门创面大,疼痛时间长,容易出现肛门狭窄和肛门控便能力下降等并发症,使很多
患者畏惧手术
.目前,我们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加上硬化剂注射治疗混合痔,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由我院收治混合痔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19~60岁,病程1~10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改
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
.治疗组中环状混合痔9例,伴有嵌顿的3例.对照组中环状混合痔8例,伴有嵌顿的5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随症状等方面资料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均P>0.05)。
2.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术晨灌肠,骶麻后,在截石位下手术.
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自外痔赘皮下缘向齿线方向作放射状小梭形切口至齿线上0.5cm处,钝性加锐性剥离皮下痔静脉丛,
用弯血管钳连同剥离的外痔皮赘和内痔基底部夹住,
7号粗线缝扎或双重结扎.剪去多余在组织.保留好肛管皮桥。

2.2 治疗组 采用改良手术方法:(1) 先在内痔粘膜下注入1:1消痔灵注射液:(2)在内痔核上方贯穿缝扎痔动脉;(3) 用弯血管钳夹住内
痔部分基底部,用
7号线在止血钳下作”8”字贯穿缝扎,注意结扎线的下缘在齿线上0.5cm处;(4)止血钳夹住肛缘外痔部分的皮肤.用剪刀
做成一长约
1.5cm,宽约0.5cm的放射状切口,痔核大的可适当加长加宽,或在切口上做线状切口切开肛管皮肤到齿线下约0.5cm,牵开切
口两侧皮肤,将外痔组织潜行剥离,并切除;适当修剪切口皮肤并缝合;用同法处理其它部位的痔体,尽量保留肛管皮肤.
3.术后处理
流质饮食两天,以润肠通便,防止大便干燥;预防性运用抗生素3天;3~5天拆除切口缝线;内痔缝扎线7~14天自行脱落;便后碘
伏稀释液清洗后用马应龙软膏换药至创面痊愈.
4.疗效观察方法
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血,疼痛,排便困难,切口水肿和肛门不适),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临床观察.
4.1 出血的评价方法 采用以下标准评分:无出血0分,便纸带血1分,滴血10滴以下2分,滴血15滴以上或射血3分。
4.2 疼痛评价方法 采用以下标准评分:无疼痛0分,疼痛能忍受1分,疼痛需要口服止痛药2分,疼痛需要肌注止痛药3分。
4.3 切口水肿评价方法 无水肿0分,轻度水肿1分,水肿明显,创面不平整2分,严重水肿伴嵌顿3分。
4.4 愈合时间的判断 切口完全愈合,无分沁物,排便无出血,疼痛,无肿物脱出。
4.5 随访观察 术后3月至半年来门诊复查,观察有无复发,有无肛门狭窄。
5.结果
5.1 两组患者并发症观察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评分的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在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5.3 近期随访观察肛门狭窄情况 治疗组中没有发生肛门狭窄病例;对照组中有3例大便变细,其中1例排便不畅,肛门口紧小,经手术
松解后好转。两组术后随访半年均没有复发。
6.讨论
传统外的剥内扎术是国内外治疗混合痔最常见的一种术式,结合我国传统的结扎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主要适用于II、III期纤维肿型混
合痔
[1]。该术式是建立在痔是静脉曲张学说的观点基础上。从19世纪以来,传统观点认为痔是直肠下端或肛管末梢静脉由于各种原因发生
扩张或曲张,形成隆起的静脉团,是血管本身的疾病
[2]。但是该手术方式创面损伤大,黏膜和肛管皮肤破坏多,术后疼痛、创面水肿明
显,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长,而且该术式一次最多只能切除
3个痔块,超过3个容易引起肛门狭窄,以及齿线破坏过多导致肛门功能改
变。
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了痔的新概念:痔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或称为肛垫,是每人皆有的正常结构,呈右前、右后及左侧三叶
排列,协助括约肌维持肛门的正常闭合,肛垫病理性肥大即为痔病
[3]。现代研究发现肛垫粘膜下层有丰富的动静脉吻合网,动静脉吻合的
开放和关闭是交替进行,使肛垫增大或缩小,维持肛门闭合。所以肛垫的功能是协助肛门括约肌完善肛门闭锁,其作用类似于水龙头垫
圈。肛垫黏膜是移行上皮,有精细的辨别觉,有多种化学性和机械性受体,可引发保护性的肛门反射,对维持正常排便活动有极其重要的
意义。
Treilz肌退变、肥厚和断裂会使肛垫下移。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们采用内痔缝扎,将脱垂肛垫肛管部位组织整体向上悬吊,使其不再下移;同时配合痔上动脉缝扎和痔核粘膜下
注射硬化剂,使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促使痔块与周围组织纤维化,从而达到止血及防止术后出血的目的。而外痔部分,改变传统彻底的
切除外痔的办法,采用皮下剥离,尽可能地保留肛管皮肤和保留齿及其附近粘膜组织,因而就尽可能地不影响或少影响肛门精细控便能
力,从而保持肛管的完整性,进而保护了肛门的功能。
因为,本术式后并发症少、疗程短、有效保护肛门功能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张东铭,王玉成,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8.
[2] 喻德洪,扬新庆,黄筵庭,重新认识,提高痔的诊治水平[J].中华外科杂志,2003,58(11):70-72.
[3] 张东铭,痔的现在概念[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0,9(2):56-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