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知识】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知识点

【重点知识】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知识点
【重点知识】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知识点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37×96+37×3+37 125×88

3.25+1.98 10.32-1.98

易错的情况:0.6+0.4-0.6+0.4 38×99+99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知识讲解

但是难点集中,教学中要适当进行分割、补充。 真正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1,例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课大数的认识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个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等。 4、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亿以内数的写法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高的数大。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四、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五、数的产生 1、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的)。 2、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 3、 4、 5、 6、 7、 8、 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自然数都是整数。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六、亿以上数的认识 1、亿以上的数的读法 1)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 2)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 3)还要注意什么位置上的0不读,什么位置上的0要读,读几个0。 2、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1)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位写起。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1亿有多大 要知道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可以测量100张纸的厚度,计算得到1亿张纸摞起来有1万多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七、计算工具 1、计算工具 算筹(中国)、算盘(中国)、计算尺(英国)、机械计算器(欧洲)、电子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子计算器 2、算盘:算盘的1颗上珠代表5,一颗下珠代表1。 3、计算器: 1)计算器各部分名称 2)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M+存数据,MR提取,MC清除,MRC代表按第一下提取、按第二下清除数据。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 (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 一、单选题 1.41×25的简便算法是() A. 40×25+1 B. 40+1×25 C. 40×25+25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3×4×5=() A. 1500 B. 630 C. 600 D. 730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9×5×2= A. 1000 B. 270 C. 390 D. 370 4.下面的3个算式中,与“12×2+12×3”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A. 12×2+12 B. (12+2)×12 C. (2+3)×12 5.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 78×85×17=78×(85×17) B. 28×101=28×100+28 C. 125×16×25=125×8+8×25 D. 496-78-22=496-(78+22) 二、判断题 6.(99×125)×8=99×(125×8),这里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7.火眼金睛判对错. 28×29+29×2=29×28×2 () 8.125×4×25×8=(125×8)+(4×25) () 9.98×16 =(100-2)×16 =100×16-16 =1600-16 =1584 () 10. 45×32×45×68=45×(32+68)() 三、填空题

11.用简便方法计算 24×25×2=________ 12.计算329+912后,可以用________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13.用简便方法计算. 25×136+264×25=________ 14.用简便方法计算 73×39+27×39=________ 15.用简便方法计算 104×25=________ 四、解答题 16.计算:869+242+758=? 我这样算 ①869+242+758 =1111+758 =1869 我这样算 ②869+242+758 =869+(242+758) =869+1000 =1869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知识点教程文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知识点

第三章运算定律 一、加法运算定律: 1a+b = b+a 2 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 = 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a--b-c = a-(b+c)二、乘法运算定律: 1a×b = b×a 2 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 = 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 125×78×8 = 78×(125×8) 3 加。(a+b)×c=a×c+b×c (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b)×c = a×c+b×c = a×c-b×c ②类型二: a×c+b×c a×c-b×c =(a+b)×c =(a-b)×c ③类型三: a×99+a a×b-a = a×(99+1) = a×(b-1) ④类型四: a×99 a×102 = a×(100-1) = a×(100+2)

= a×100-a×1 = a×100+a×2 三、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 = 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 = 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 125与8 ;125与80 等 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 = 27÷9×13 四、实例 1、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上海四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总复习 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数位顺序表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写数时,万级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7、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 或“亿”字就行了。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 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 9、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两位数的十位数,再乘两数的的个位 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整百数,再乘整十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笔算乘法:多位数乘多位数,拿第二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 数相乘,相乘的结果再相加。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哪个数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一定要和它自己的数位对齐。 3、积的变化规律: A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也扩大N倍。(N为非0自然数) B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 C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了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了N倍,那么它们的积不变。(N为非0自然数)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 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与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与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与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与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与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用7课时教学。 教案A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 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 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 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 )× c = a× (b×c )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补充:(a-b)×c=a×c-b×c 4、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 ÷b ÷c= a ÷(b×c) 。 三、简便计算 常见乘法计算:(1) 25×4=100 125×8=1000 25×8=2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198 =488+100=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四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2、多位数的读法: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多位数的写法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特别注意:多位数的读写都先划上分级线。 4、多位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就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万”“亿”作单位的数: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亿)的数改写成有“万”(亿)做单位的数。方法概括:分级、去0,写万(写亿) 6、求近似数: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方法概括:分级、去尾、四舍五入约 7、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 、2 、3、4 、5 、6 ……、叫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公顷、平方千米、角的度量

1、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100公顷 2、直线、射线、角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记做 14、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越大,角越大。 5、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直角=90,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直角特别注意:直线射线都无法度量,在判断题中,与直线射线比较长短的都是错误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邻角和等于180,只需要量一个角的度数,就可以知道其他几个角的度数。 6、角的个数=n(n-1)2,n为边的条数。数线段的方法也如此。 7、用一副三角尺画出的角都是15的倍数,你知道为什么吗?三位数乘两位数(常用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 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四年级的重点之一,考试之前,我再把所学的运算定律总结一下,希望同学们换上具体的数也能够灵活运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b+a×c a×(b-c)=a×b-a×c 除法运算性质:a÷b÷c=a÷(b×c) 一、判断题。 1、27+33+67=27+100 () 2、125×16=125×8×2 () 3、134-75+25=134-(75+25)() 4、1250÷(25×5)=1250÷25×5 ()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101×125= ()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三、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55+260+140+245 102×99 2×125 645-180-24 5 382×101-382 4×60×50×8 35×8+35×6-4×35 四、应用题 雄城商场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雄城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班姓名: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a÷a=1(a不为0)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7、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8、租船问题:原则:租便宜的,尽量无空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a-(b+c)或 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交换除数的位置。 a÷b÷c=a÷(b×c)或a÷b÷c=a÷c÷b 5、有关简算的拓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75×23+25×2363×43+57×63 93×6+93×4325×113-325×13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69×10256×101102×99 52×102125×8125×4162×(100+l)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42×9829×99 85×98125×79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56+56×9999×99+99382×101-382 75×101-75125×81-12591×31-9189×9+89 三、简便计算 1)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547+47+4531078+22+1978355+260+140+24567+1056+944+ 133

2)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40×24×5125×13×825×8×4×12525×16125×24 25×(20+4)(8+4)×12524×73+26×2445×65+54×65 156×56—56×5699×78+78101×67-6799×32 3)用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 645-180-245478-256-144568-(68-78)987-(287+135) 500-257-34-143698-291-9514+189—21436-164+36-64 4)用除法的性质简便计算: 96÷12÷8408÷17÷6720÷(9×4)570÷(19×2)630÷45÷71080÷30÷9270÷18490÷35 四、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60×50×8125×25×3288×225+225×12169×123—23×169 228+(72+189)109+(291—176)216+89+11102×99102×26 2000-368-132382+165+35-8289×99+89382×101-382 36+64-36+64155+256+45-55169×123—23×169219×99 1050÷15÷77200÷24÷3035×8+35×6-4×35672-36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人教版 一、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练习题

运算定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102×99 52×102 125×81 25×41 62×(100+l)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382×101-382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89×9+89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64+278+376=278+(264+376)应用的运算定律是()。 ①、加法交换律②加法结合律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643―318―82的简便计算是()。 ①、643―(318―82)②、643―(318+82)③、(643―82)―318 3、下面算式计算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的是() ①、76×34+75×66 ②、182+364+218 ③、83×101 4、下面的等式成立的是()。 ①、46×18+54×18=(46+54)×8 ②、2000―178―322=2000-(178―322)③、(37+125)×8=37×125×8 3、学校买来45盒彩色粉笔和155盒白粉笔,每盒40枝,一共有多少枝粉笔?(用两种方法解答) 4、张华在新华书店买了2本《故事大王》和2盒磁带,共用去36元,每盒磁带8元,那么每本《故事大王》多少元?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知识点梳理: (一)“大数的认识”: 1.知识技能目标: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包括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3.对应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6231579 00 70 2 000 0 000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零二万一百零三二千零四十万四千零三十 一十亿零五百六十八一百二十亿四千零八万五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0000 2 (4)求近似数 2527641 880808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0 8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5)用1、5、7、9和4个0按要求写出八位数 最大的数(),最小的数是(),一个0都不读的数,只读出一个0的数(),要读出2个0的数() (二)“乘除法”复习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230×4= 3×380= 150×4= 108×3= 350×2= 70×5= 2700÷30= 1800÷60= 360÷90= 2400÷60= 8000÷40= 4200÷60= (2)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 16×392=6272 160×392= 16×3920= 792÷24=33 396÷12= 1584÷48= 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换规律) (3)笔算 145×37 = 540×18= 508×60= 509×57= 948÷19= 676÷64= 516÷43= 338÷13=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四则运算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有关0的运算: 加法:0加一个数得原数 减法:(1)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0乘任何数得0 除法:(1)0不能做除数,(2)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6、租船问题:(1)先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2)尽量不要有空位。(3)哪种方案空的位子少,那种更省钱。 二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公式:a + b = b + 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公式: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a + c)+b 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公式: ab = 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公式: abc = (ab)c = a(bc) = (ac)b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的区分方法: (1)加法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的位置,加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 (2)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标志是小括号的使用。 4.加法的简便运算: 在一个连加算式中,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相加,可以使计算简便。 5.在连减运算中,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6.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7.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8.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9.乘法分配律:(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或a×(b+c)=a×b+a×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a-b)×c=a×c -b×c。 10.乘法的简便算法: 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25(或125),可考虑将另一个因数分解

成4×()或8×(),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可将其分解成10±()、100±()、1000±()……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11.除法的运算性质: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 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确定方向时: A、先确定观测点 (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 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 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 b=b a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测试题 全卷100分 答卷时间:60分钟 一.计算题 (共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共12分) 15×6= 600÷60= 25×8= 38-(8+20)= 81÷9×4= 15-30÷6= 1000÷100= 7×9×0 = 7×25×4= 210÷2÷5= 174+20+80= 56-18-2 =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共18分) 65+171+29+35 975-57-23 134×8+8×66 102×99 125×17×8 1400÷4÷25 二.填空题 (共34分) 1.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8分) 49×56=56×49 ( ) 13×5×2=13×(5×2) ( ) 17×8+17×2=17×(8+2) ( ) 67+73+27=67+(73+27) ( ) 2.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数·(10分) 69 + 45 = 45 + 得分

25×69×4=69 ×( × ) 926-37-63= -( ○ ) 1600÷50÷2= ○( ○ ) 3×ɑ+ɑ×7=( ○ )○ 3.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填写“T ”.错误填写“F ”)(10分) (1)14×99+14=14×(99+1) ( ) (2)13×5×2=13×(5×2) ( ) (3)100-16+14=100-(16+14) ( ) (4)560÷35=560÷7×5 ( ) (5)4×a +a ×9 =(4+9)×a ( ) 4.把相等的式子连线(6分) 三.解决问题 (共36分) 1.用计算器计算2507×64时.发现键“6”坏了·如果还用这个计算器.你会怎样计算?请 写出算式(不用计算得数)·(3分) 2.四年级一班有45名学生.一共做了630面彩旗.平均每个学生做了多少面彩旗?(5分) 3.新出售的大理石方砖如右图·(5分) 125 块这样的方砖可以铺地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9分 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