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肝会(AASLD)肝病重磅研究结果汇总(全文)

合集下载

PBC-AIH重叠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PBC-AIH重叠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Murayori P等还发现,SMA阳性率低于AIH 患者
抗-dsDNA的阳性率PBC-AIH明显高于AIH 和PBC组;最新发现AMA和抗-dsDNA双阳 性率PBC-AIH患者明显高于AIH和PBC
提示,AMA和抗-dsDNA双阳性也许是PBCAIH较为特异的血清学表现
PBC-AIH组织学特点
➢组织病理学分析提示:重叠综合征患者 中或重度界面性肝炎占100% ,胆管病 变占81.25%
左图:门管区突出 的慢性炎性浸润而 胆小管丧失
右图:界板性炎症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of the abdomen Showing hepatosplenomegaly. The liver is heterogeneous
Neuhauser、Muratori及Hennes等: 简化的IAIHG评分系统+PBC
AIH简化评分标准 (2008)
变量 ANA或SMA ANA或SMA 或LKM-1 或SLA IgG
肝组织学
标准
1:40 1:80 1:40 阳性 >正常值上限 >1.1倍正常值 符合AIH
分值 1分
2分
1分 2分 1分
重叠综合征通常是指同一患者在同一时间段或 病程中具备 PBC/AIH/PSC/AIC等两种疾病的临床 表现、血清学及组织学特征
重叠综合征的类型与发生率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同时发生的临床共存状态称之为“PBCAIH重叠综合征”。
PBC-AIH患病率
据报道,PBC患者中PBC-AIH的患病率为 4.8%-19%,AIH患者中PBC-AIH的患病率 为5%-8.3%。
改变
另外,尚需除外肥胖、酒精、病毒、药物等因素所引 起的肝损者

新型肝癌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GP73)

新型肝癌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GP73)
21人22人29人29人36人54人102030405060甲状腺癌膀胱癌淋巴癌胰腺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肺癌前10名癌症每10万人发病数14人17人26人26人46人101520253035404550淋巴癌白血癌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前10名癌症每10万人死亡数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近年来有报道指出afp诊断原发性肝癌敏感性为3964特异性为7691对早期肝癌具有932阳性预测值
向您致以衷心的感谢和 诚挚的祝福!
29
11
二、GP73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强预测因子
GP73和AFP在肝硬化患者中诊断肝癌 的预测价值
不同GP73的水平,发生肝癌的风险比
944例肝硬化患者中,GP73>150ng/ml的患者338例(35.8%),GP73<150ng/ml 的患者606例(64.2%)。 以GP73>150ng/ml,AFP>400ng/ml作为诊断肝癌的临界值时,GP73的敏感性 要远好于AFP,但特异性要差于AFP。 1-11个月的随访发现,GP73>150ng/ml的患者发生肝癌的比例是GP73<150ng/ml 患者的3.21倍(相对危险度的精确估计值,odds ratio)。
26
GP73已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广应用
GP73部分临床应用单位(三甲):解放军
302医院、地坛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盛京医院、 陆军总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州传染病医院、 杭州第六人民医院。。。。。
27
肝癌早期诊断套餐
血清指标:AFP/AFP-L3/GP73

影像学诊断
28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GP73能预警肝癌的发生
试验结果:14例GP73阳性肝病(非肝癌患者)在8 个月内第二次诊断有6位确诊为肝癌(见下表), 另有47例GP73阴性(有3例门诊失访)非肝癌患者, 在8个月内有3例第二次诊断发现肝癌。

医学专题欧肝和美肝指南比较ppt

医学专题欧肝和美肝指南比较ppt

关于腹水的检测与评估
肝硬化腹水的检测指标
(5)两指南均指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测 定(SAAG)是诊断肝硬化腹水有用的检测指 标。
关于腹水的检测与评估
CA125检测对腹水性质鉴别的必要性
(6)临床医生对以“腹腔积液性质待查” 住院的患者通常要提检肿瘤标记物,结果发 现,血清CA125升高。
均赞同LVP超过5L将可能出现循环功能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
径为输注白蛋白,而非血浆增容剂,如右旋糖酐70、羟乙基淀粉
白蛋白的的应
等。

若大量放腹水,推荐每放 1 腹水输注6 ~ 8 g 白蛋白
L
每放1L腹水输白蛋白8克,
经颈静脉肝内 门体支架分流 术(TIPS)
TIPS为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措施,但发生肝性脑病的几率明显 增加
限水 血钠<120-125mmol/L时,应限制
水的摄入
一线治疗用药为螺内酯和(或)呋塞米,联合应用的比例为螺内酯:呋
利尿剂 塞米=100mg:40mg。通常情况下,螺内酯最大剂量为400mg/d,呋塞米为
160mg/d。
一旦腹水消失,利尿剂应尽早减量甚
终止利尿 剂使用的 指征
当每天尿钠排泄< 建议停用利尿剂
欧洲指南对此没有提及。
关于腹水的检测与评估
美国指南明确指出,无论何种原因形成的腹 水,都不需检测血清中的CA125,该项指标对 于腹水的鉴别诊断没有帮助。
二、关于腹水的治疗
美肝
欧肝
限钠
界限值为2000mg/d(88mmol/d)
2级腹水患者限盐标准为每日摄入钠 盐4.6~6.9 g
大多数肝硬化腹水患者不必限水
背景介绍
相关学科临床医师对于国内外关于肝硬 化腹水诊疗指南的更新与进展颇为关注。继 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发表了肝硬化腹水临床 实践指南后,欧洲肝病学会也于2010年5月发 表了同一类指南,2012 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 ( AASLD )又对成人肝硬化腹水处理指南 进行了更新。现将两指南作比较分析。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恩替卡韦经治后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恩替卡韦经治后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恩替卡韦经治后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程海林,胡旭东,夏 冰,柏 涛,卢斯霞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消化内科,武汉430023摘要:目的 观察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对恩替卡韦(ETV)治疗后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经ETV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经倾向评分匹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

试验组换用TAF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继续ETV治疗,持续治疗24周。

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ALT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FIB-4值、肝硬度值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治疗24周后,试验组HBVDNA阴转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6 25%vs16.25%,χ2=104.03,P<0.001),HBeAg阴转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4.78%vs11.90%,χ2=6.32,P<0.05)。

试验组ALT、eGFR、FIB-4值及肝硬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值分别为5.77、4.21、8.45、4.58,P值均<0.05),用药期间对照组及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和8.7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ETV经治后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换TAF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低病毒血症患者的HBVDNA及HBeAg阴转率,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治疗安全性好。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低病毒血症;恩替卡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基金项目:武汉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WX17D19)ClinicaleffectoftenofoviralafenamidefumarateonchronichepatitisBpatientswithlowviralloadafterentecavirtreatmentCHENGHailin,HUXudong,XIABing,BAITao,LUSixia.(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WuhanJinyintanHospital,Wuhan430023,China)Correspondingauthor:CHENGhailin,22758091@qq.com(ORCID:0000-0003-2720-4444)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tenofoviralafenamidefumarate(TAF)onchronichepatitisB(CHB)patientswithlow-levelviremia(LLV)afterentecavir(ETV)treatment.Methods Atotalof160CHBpatientswhoreceivedETVantiviralthera pyinWuhanJinyintanHospitalfromMarch2019toOctober2020wereenrolledand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bypropensityscorematching,with80patientsineachgroup.The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weregivenTAFantiviraltherapy,andthosei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ETVtreatment;thecourseoftreatmentwas24weeksforbothgroups.ThetwogroupswerecomparedintermsofHBV-DNAclearancerate,HBeAgclearancerate,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level,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FIB-4value,liverstiffnessmeasurement,andadversedrugreactionsaftertreatment.Thet-testwasusedforcomparisonofcontinuousdatabetweentwogroups,andthechi-squaretestwasusedforcomparisonofcategoricaldatabetweentwogroups.Results After24weeksoftreatment,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hadsignificantlyhigherHBVDNAclearancerate(96 25%vs16.25%,χ2=104.03,P<0.001)andHBeAgclearancerate(34.78%vs11.90%,χ2=6.32,P<0.05).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hadvaryingdegreesofimprovementinALT,eGFR,FIB-4,andliverstiffnessmeasurement(t=5.77,4.21,8.45,and4.58,allP<0.05),and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incidencerateofadversedrugreactionsbetweenthecontrolgroupandtheexperimentalgroupduringtreatment(7.50%vs8.75%,P>0.05).Conclusion ForCHBpatientswithLLVafterETVtreatment,thechangetoTAFantiviraltherapycaneffectivelyincreasetheirHBVDNAclearancerateandHBeAgclearancerate,improveliverandrenalfunction,andreducethedegreeofliverfibrosis,withgoodsafety.Keywords:HepatitisB,Chronic;Low-LevelViremia;Entecavir;PropofolTenofavirFumarateResearchfunding:ScientificResearchProjectofWuhanHealthandFamilyPlanningCommission(WX17D19)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09收稿日期:2021-06-07;录用日期:2021-07-22通信作者:程海林,22758091@qq.com HBV感染是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及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研究进展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研究进展

2019 Nov. , 46(6)814复S 学推(医学版)Fudan Univ J Med Sci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研究进展许书榕2(综述)陈荣新1⑵(审校)(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内科 上海200032; 2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上海200032)【摘要】 肝动脉化疗栓塞、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目前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推荐治疗方法,但尚缺乏治疗无效或失败后的补救治疗。

晚期HCC 患者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有生存获益,提示HAIC 可能是各种肝癌治疗无效或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治疗方法。

尽管既往研究表明HAIC 对晚期HCC 治疗有效,但是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数据。

为了使HAIC 成为晚期HCC 推荐治疗方法,须将HAIC 与其他标准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寻找对HAIC 治疗有反应的预测指标,优化和统一 HAIC 治疗方案等。

本综述旨在提供HAIC 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肝细胞癌(HCC);肝动脉;经动脉灌注;化疗【中图分类号】 R735. 7【文献标识码】Bdoi : 10. 3969/j. issn. 1672-8467. 2019. 06. 016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chemotherapy (HAIC)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XU Shu-rong 1*2, CHEN Rong-xin 1,2^C 1 Department of Hepatolog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Chinas2Liver Cancer Institute , Fudan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032 ,CAina)[Abstract!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are currently recommended treatments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HCC). However , there is alack of remedial treatment after these treatments are ineffective or failed. Some studies have found that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 (HAIC) has a survival benefi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CC,suggesting that HAIC may be a salvage treatment for the failure or ineffectiveness of varioustreatments.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AIC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HCC,data from larg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are missing. In order to make HAIC as a recommended treatment for advanced HCC ?much more work needs to be done : HAIC to be comparedwith current standard treatments for advanced HCC ; to delineate predictive indicators for efficacy ofHAIC ? to optimize and standardize HAIC treatment. 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n introduction of theresearch progress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HAIC treatment ・【Key words J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HCC ) ; hepatic artery ; infusion,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272723) and the Supporting Project of MedicalGuidanc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f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19411970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723);上海市医学引导类(中、西医)科技支撑项目(19411970400)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 chen. rongxin@zs-hospital, sh. cn许书榕,等.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研究进展815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4位癌症死亡原因⑷,25%〜70%的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中位生存期仅为4.2-7.9个月[2-3\约75%的HCC发生在亚洲,中国占世界负担的50%以上⑷。

肝脏弹性硬度检查(FibroScan)——一种检测肝纤维化的新手段

肝脏弹性硬度检查(FibroScan)——一种检测肝纤维化的新手段

慢性肝病持续存在的最严重后果是逐渐发生肝脏纤维化,进而发展成不可逆转的肝硬化。

监测肝脏纤维化的程度是评估各类慢性肝病病情轻重的关键。

以往,我国慢性肝病的最常见病因是乙型肝炎;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所致的脂肪肝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的最常见病因。

最新统计表明,我国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达30%左右,因此监测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也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体检内容。

过去,肝组织病理活检一直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尤其在某些情况下确定肝纤维化病因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但由于肝穿刺其有创性和不可重复操作的缺点,可能出现疼痛、感染、局部血肿甚至死亡的风险,以及存在肝穿样本误差和阅片者偏差,导致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肝纤维化无创检测仪器——“瞬时弹性成像”,英文名称为“FibroScan ”,一些网民根据它的译音称其为“飞波”,用来检测肝脏硬度值,以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

该仪器2001年由法国Echosens 公司研制成功,可部分替代肝穿刺活检,同时还能够应用于各类肝病不同阶段病情的监测与评估。

因操作简便,对人体没有创伤,被很多健康体检中心列为常规体检项目。

原理仪器上装备有一个探极,探极中有一个超声换能器,可以把仪器发出的小振动波通过超声换能器向肝组织传递,同时收集肝组织对振动波的脉冲回声波,通过回声波的速度测量肝组织的弹性。

回声波在肝脏中的传递速度与肝组织硬度直接相关,肝组织硬度越大,回声波的传播速度则越快,弹性数值越大,由此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

该仪器还把肝脏内脂肪组织,在超声波下回声衰减的情况,转化成一种反相射频信号的参数——肝脏脂肪变性受控衰减参数(CAP ),使肝脏内脂肪堆积的情况能够比较准确地以参数形式反映出来,实现了对肝脏脂肪变性的定量检测。

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右手抱头,最大限度展现肋间隙,在探极上涂抹导电凝胶后,将探极垂直置于肋间隙,测定肝右叶的弹性。

FibroScan 有什么技术优势?由于其具肝脏弹性硬度检查——一种检测肝纤维化的新手段(FibroScan )867936527@q q.c o m欢迎赐稿14有无创、简便、快速、易于操作、可重复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的特点,可以较好的判断肝脏纤维化和脂肪变严重程度,可部分取代肝穿刺活检,减少临床肝穿刺的需求,目前已被美国肝病学会(AASLD)、欧洲肝病学会(EASL)及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为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纤维化临床评估的重要手段。

2023中国肝静脉压力梯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中国肝静脉压力梯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中国肝静脉压力梯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严重程度决定了肝硬化失代偿事件(如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腹腔积液、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门静脉压力的直接测量创伤大、风险高,且腹内压力改变等因素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从而导致技术推广困难。

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HVPG )是月干静月永楔压(wedged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 WHVP )和肝静脉自由压(free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 FHVP )之间的差值,间接反映了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的压力差。

与单独测量WHVP 相比,HVPG的测量消除了腹腔内压力的影响,更准确地反映门静脉压力的变化。

最新发布的《Baven。

Vll门静脉高压共识更新版一一门静脉高压的个体化治疗》再次强调了HVPG≥10 mmHg(1 mmHg=0.133 kPa )是诊断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CliniCaIly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 , CSPH )的金标准。

为了标准化HVPG检测流程、规范化HVPG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应用,我国专家在2018年牵头制订了第一部《中国肝静脉压力梯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1自2018版共识发表后,我国HVPG检测例数逐年升高。

据已开展HVPG检测的70家医疗机构调研结果显示,2021 年全国共计开展HVPG检测4 398例开展医院分布于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调研机构均认为未来需要推广以及规范化HVPG检测。

自2018版共识发布后,HVPG检测例数及临床应用范围在近5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国内外发表的许多HVPG临床应用的高级别证据中不乏基于我国肝硬化人群的高质量数据。

然而,我国HVPG检测仍然存在覆盖医院范围相对不足、检测水平参差不齐、费用差距较大等问题。

肝硬化开题

肝硬化开题

一、立论依据
(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可续页)
二、研究方案
三、研究基础
*论文:作者·题目·刊名·年份·卷(期)·页码专著:作者·书名·出版者·年份
四、经费预算
注:预算支出科目按下列顺序填写:1.科研业务费2.实验材料费3.仪器设备费4. 协作费 5. 研究组织实施费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号: 2008237 姓名:刘云霞
导师姓名:杨少奇副教授
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
论文题目:8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分

院(系):临床学院
入学时间: 2008年 9月 6日
开题时间: 2010 年10月 10日
二○一○年十月十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美肝会(AASLD)肝病重磅研究结果汇总(全文) 2020年11月13日~17日,第71届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年会以全程网络会议形式隆重举行,为全球肝病领域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呈现了更为丰富前沿的临床、基础和转化内容。本年度重磅研究进展,囊括乙型肝炎现有治疗和新药研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诊断和新药研发、HBV相关肝细胞癌诊疗进展、肝硬化及并发症管理、自身免疫性肝病治疗等等,下面就年会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诊断和新药研发 1.至今国内外仍缺乏治疗NASH的有效药物。核受体激动剂奥贝胆酸(OCA)同样因为疗效不够显著至今仍未获批,另一个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因为肝损伤风险也宣布II期临床试验失败。此外,Simtuzumab和Selonsertib在纤维化更严重(F4期)的NASH肝硬化患者中未能收获预期疗效。HarrisonSA教授等报道Elafibranor治疗纤维化性NASH的中期分析结果也未显示出足够疗效。

2.索马鲁肽(SEMA)展现出了在改善代谢方面的优势,Philip N Newsome等一项安慰剂对照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患有NASH和F2~F3纤维化患者中,SEMA可带来较高的NASH缓解率,而且广泛改善代谢紊乱。对比安慰剂组,SEMA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改善,但并不理想。

3.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5种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APRI)、增强肝纤维化评分(ELF)、Fibrosis-4指数(FIB-4)、NAFLD纤维化评分(NFS)以及瞬时弹性成像(TE),各有优势及局限性。Jerome Boursier等多中心研究表明,采用序贯非侵入性诊断策略有助于提高NASH所致进展期纤维化的准确性,减少分期误差,降低患者的肝活检率。该研究通过对具有肝组织学证据的多中心NASH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了采用单一、2项非侵入性方法(NITs)同时或序贯检测三种策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

4.aldafermin(NGM282)是一种工程化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类似物,可以显著抑制胆汁酸合成,调节代谢平衡。Harrison SA等报道的一项有配对肝活检资料,为期24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纳入78例NASH患者,结果显示,应用aldafermin治疗可以使NASH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减少,纤维化改善,NASH消退。随着治疗时间延长,aldafermin具有持久应答和累积的组织学益处。

5.科学家建立的一种多参数磁共振技术LiverMultiScan(英国Perspectum Diagnostics公司)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不需要静脉注射任何造影剂,参数包括T1 mapping(纤维化图像)、校正铁后的T1(cT1)等。Andersson A等报道利用影像学生物标志物cT1联合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可用于提高NASH高危人群的诊断准确率。研究共纳入722例患者,结果显示,cT1和脂肪分数与患者NAFLD活动度积分(NAS)的相关系数最高,脂肪分数与脂肪变性的相关系数最高(均>0.56);患者纤维化程度与脂肪分数的相关性较弱(0.19),但与cT1的相关性较高(0.44)。结果表明多参数MR可以很好地区分存在中度纤维化的高危NASH患者。

6.Harrison SA教授等报道长效FC-FGF21融合蛋白Efruxifermin治疗16周,显著改善NASH患者肝脏脂肪含量、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学特征,确切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结果。

7.Rachel Ostroff等报道了一项运用血清蛋白组学进行无创诊断肝脂肪变性、炎症、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纤维化等表型的临床研究,收集了2852份NASH患者血清标本,结果显示脂肪变性、炎症和肝细胞气球样变三者的同时阳性预测活检诊断NASH的准确率可达73%,应用液态活检替代肝活检诊断NAFLD和NASH,血清蛋白组学特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肝硬化及并发症管理 1.关于人血白蛋白(HAS)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中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既往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对143例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了盲法分析,Louise China等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住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大量输注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全身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广泛标志物没有影响,这与临床治疗效果完全一致。

2.目前肝硬化住院患者主要由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发生风险,院内或30天死亡率较高,需要更好风险预测的生物标志物。Jasmohan S. Bajaj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肝硬化住院患者入院时微生物源和雌激素代谢产物较高,磷脂较低,独立于临床生物标志物,可以预测患者结局,有助于指导在肝硬化患者入院时完善代谢组学相关的病程管理。

HBV相关肝细胞癌诊疗进展 1.目前,乙肝病毒的促癌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肝脏中的前折叠素样蛋白(URI1)及其亚基2(PFDN2)具备分子伴侣及促细胞骨架重排功能,有研究显示其参与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的发生发展,Tian YZ等探索HBV感染诱导的肝纤维化和肝癌发生,是否与URI1及PFDN2有关。研究结果显示,HBV感染可通过肝脏中的前折叠素样蛋白(URI1)及其亚基2(PFDN2)(URI1-PFDN2)依赖性通路增加肝纤维化程度,有可成为未来抗纤维化治疗靶点。 2.重度饮酒或会促进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Shao T等研究报道酒精暴露可通过LSD1/HIF‐1α依赖性通路,增强乙肝病毒复制及HCC侵袭性,酒精与HBV感染在加速肝脏疾病进展中发挥协同效应。

3.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被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机制之一。Tuo D等基于374例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的甲基化数据和RNA测序结果,并借助KEGG数据库铁死亡相关基因数据,结果显示,铁死亡表型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对HCC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铁死亡在HCC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

4.目前,临床发现早期肝癌需要特异性、灵敏性更高的生物标志物,分析游离DNA(cfDNA)甲基化特征已被证明可用于诊断并评价HCC预后。Roy D等研究纳入575例检测样本,数据证实检测cfDNA甲基化特征Panel对HCC早期诊断的高度准确性,验血联合检测cfDNA甲基化特征和蛋白标记物在早期HCC诊断中更优。

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团队基于年龄(年)、性别、血小板(103/mm3)、白蛋白(g/L)和胆红素(μmol/L)水平等5项指标构建的aMAP评分(范围为0~100)公式:{0.06×年龄+0.89×性别(男:1,女:0)+0 .48×[(log10胆红素×0.66)+(白蛋白×-0.085)]-0.01×血小板+7.4}/14.77×100,能很好地预测不同病因、不同种族肝炎患者发生HCC的风险(c指数:0.82~0.87)。该研究基于全球大样本队列,是全球首个跨病种、跨种族的可精准预测5年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团队设计了aMAP评分小程序,通过简单地输入近期化验结果,就可获知HCC发生风险,小程序简便易用,可协助进一步推广aMAP评分。

乙型肝炎治疗发展与肝癌风险预测 1.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一直是肝病领域追逐的目标。You SY等报道,针对所有HBV RNA的2´-MOE修饰反义寡核苷酸药物GSK836治疗经治或初治慢乙肝患者4周后,对HBsAg和HBV DN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患者可耐受较长时间的治疗,后续需要大样本、长期观察数据。

2.Kazuhiro Murai等报告的CRISPR/Cas9靶向HBV基因组疗法具有强效抑制HBV作用,进一步降低cccDNA水平。该研究在使用CRISPR/Cas9靶向切割HBV基因组的同时,联合敲减PARP1或使用PARP1抑制剂以有效提高切割效率。

3.王嘉豪教授等发现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有利于降低HBV DNA整合程度,降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展为肝细胞肝癌(HCC)的风险,揭示了早期CHB患者需尽早开始治疗的重要性。 4.香港大学袁孟峰等报道了一种针对肝细胞的RNAi类药物AB-729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中的初步安全性和药效动力学结果。该研究显示,单剂量AB-729皮下注射通常是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60mg和90mg治疗人群中没有发现临床相关ALT/AST变化;在CHB患者中,单次给药(60mg、90mg和180mg)12周后,仍可观察到HBsAg的持续下降。

5.Hassan A等报告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慢乙肝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后,达到HBeAg阴性和定量HBsAg<100 IU/mL可以停药观察,密切随访。多数生化和病毒学复发出现在停药后6个月内。

6.Omar A等研究发现,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乙肝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仍然较高,未达到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癌发生风险高达15%,建议HBV DNA<2000IU/mL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

7.Peng CW等报道,将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从非恩替卡韦(ETV)换用ETV或从ETV换用替诺福韦(TDF),患者停药后的临床复发模式会有所改变。在停止治疗前12周以上换用ETV,可能可避免其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非ETV)患者的早期复发,但整体复发率仍然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