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肝病

合集下载

肝病晚期有什么症状表现

肝病晚期有什么症状表现

肝病晚期有什么症状表现
肝病晚期可以说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尤其是肝病晚期的患者,会表现出肝区疼痛,肝肿大或者是黄疸等这些不良的影响,作为肝病患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1.肝区疼痛
半数以上中晚期肝癌患者有肝区疼痛,痛处相当于肿瘤的位置,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

肝痛是由于肿瘤增长快速,肝包膜被牵拉所引起。

如病变侵犯膈,痛可牵涉右肩。

癌结节破裂时,可突然引起剧痛,并有腹膜炎症状和体征。

如出血量大,则引起晕厥和休克。

★ 2.肝肿大
约90%以上的肝癌患者肝脏肿大,且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
硬,表现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肝癌突出于右肋弓下或剑突下时,上腹可呈现局部隆起或饱满。

如癌肿位于膈面,则主要表现为膈抬高而肝下缘可不肿大。

由于肝癌的动脉血管丰富而纡曲,或因巨大的癌肿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动脉内径骤然变窄,有时可在贴近肿瘤的腹壁上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

★ 3.黄疸
一般在肝癌晚期出现,可因肝细胞损害而引起,或由于癌块压迫或侵犯肝门附近的胆管,或癌组织和血块脱落引起胆道梗阻所致。

★ 4.肝硬化征象
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肝癌患者可有脾肿大、腹水、静脉侧支循环形成等表现。

腹水很快增多,一般为漏出液。

血性腹水
多因癌肿侵犯肝包膜或向腹腔内破溃而引起,偶因腹膜转移癌所致。

MELD评分系统

MELD评分系统

MELD评分系统
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是主要应用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血清肌酐指标来评价终末期肝病的系统。

其在预测终末期肝病死亡率及肝移植中的应用已渐趋成熟,应用范围也开始扩大到重型肝炎、肝癌中。

2000年Malinchoc等首先应用MELD来预测终末期肝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的死亡率,并证实 MELD可以预测终末期肝病的死亡率及术后的生存时间。

其计算公式为:R =0.957×ln(肌酐mg/dl)+0.378×ln(胆红素mg/dl)+1.120×ln(INR)+0.643×(病因:胆汁淤积性和酒精性肝硬化为0,其他原因为1)。

其R值越高,其风险越大,生存率越低。

后为计算方便,Kamath等将公式改良为 R=3.8×ln[胆红素(mg/dl)]+11.2×ln(INR)+9.6ln[肌酐(mg/dl)]+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

注:INR中文称为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是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推算出来的
采用INR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PT具有可比性,便于统一用药标准。

INR=(PTtest/PTnormal)ISI ISI为上标。

meld评分范围

meld评分范围

meld评分范围【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 MELD 评分系统2.MELD 评分的范围3.MELD 评分的临床应用4.MELD 评分的局限性5.结论:总结 MELD 评分的范围和应用正文1.引言MELD 评分系统,全称为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即终末期肝病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评估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

该系统综合考虑了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等因素,以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

2.MELD 评分的范围MELD 评分的范围从 0 分到 40 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0 分:无肝病证据;- 1-9 分:轻度肝病;- 10-19 分:中度肝病;- 20-39 分:重度肝病;- 40 分:肝硬化。

3.MELD 评分的临床应用MELD 评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全面、客观地了解患者的肝脏功能状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其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患者的 MELD 评分,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预测患者的预后。

此外,MELD 评分还可以用于评估肝移植患者的适应症和术后风险。

4.MELD 评分的局限性尽管 MELD 评分在评估肝病患者病情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MELD 评分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程进展,有时会出现评分与实际病情不符的情况。

其次,MELD 评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肝病,如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评估效果不佳。

最后,MELD 评分主要适用于成人患者,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的评估效果有一定差异。

5.结论总之,MELD 评分系统作为一种评估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终末期肝病血管活性物质抵抗发生机制与诊疗关系的争议和对策

终末期肝病血管活性物质抵抗发生机制与诊疗关系的争议和对策

终末期肝病血管活性物抵抗发生机制与诊疗关系的争议和对策刘建军,郑文凯,王江红,任燕军,刘 研,赵利珍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河北邯郸056001摘要:终末期肝病(ESLD)血管活性物(VS)抵抗是指患者对内、外源性VS反应性和心脏、血管兴奋性降低,周围循环功能障碍及诱发相关不良事件的现象。

VS抵抗与ESLD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但仍存在较多争议问题,包括:(1)ESLD患者发生VS抵抗的原因和机制;(2)VS抵抗与ESLD多器官损伤的关系;(3)如何预防与缓解VS抵抗;(4)ESLD患者发生VS抵抗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问题等。

本文就上述问题提出商榷,旨在探讨如何防止与缓解ESLD患者VS抵抗以及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血管收缩药;血管舒张药Vasoactivesubstanceresistancemechanismsindiagnosisandtreatmentofend-stageliverdiseases:Disputesandcounter-measurementLIUJianjun,ZHENGWenkai,WANGJianghong,RENYanjun,LIUYan,ZHAOLizhen.(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TheSecondHospitalofHandanCity,Handan,Hebei056001,China)Correspondingauthor:ZHAOLizhen,834736335@qq.com(ORCID:0000-0001-9748-2509)Abstract:Thevasoactivesubstanceresistance(VSR)intheend-stageliverdisease(ESLD)refersasthereductionofpatients'respon sivenesstoendogenousandexogenousvasoactivesubstances,cardiacandvascularexcitability,peripheralcirculatorydysfunction,butinduc tionofrelatedadverseevents.VSRiscloselyrelatedtopathogenesisandtreatment-relatedESLDcomplications.However,todate,therearesomanyunsolvedissues,like1).ThecauseandunderlyingmechanismofVSRinESLDpatients;2).VSRandESLDmultipleorgandamages;3).ThepreventiveandmitigatedmeasurementofVSR;and4).VSRvasoactivedruguseinESLDpatients.Thisreviewdis cussedandsummarizedtheuptodateprogressinthisfieldofresearchandclinicalVSRinpatientswithESLD,i.e.,VRSinESLDpa tients,disputesofvasoconstrictordrugtherapyinESLDpatients,andfutureresearchdirectionofthefield.Keywords:End-StageLiverDisease;VasoconstrictorAgents;VasodilatorAgent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10.040收稿日期:2022-06-14;录用日期:2022-07-25通信作者:赵利珍,834736335@qq.com 终末期肝病(end-stageliverdisease,ESLD)患者多存在血管活性物(vasoactivesubstances,VS)合成与分泌增加或失衡,不能完全表达相应表型作用(phenotypiceffect,PE),对内、外源性VS敏感性降低或无应答并导致循环功能障碍的现象称VS抵抗。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2014-04-24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是指各种慢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病晚期阶段,其主要特征为肝细胞功能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

营养不良是ESL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ESLD 预后的重要因素,其程度不仅与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还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肝移植术后的转归。

因此,正确评估ESLD患者的营养状态并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1、营养不良的病因肝脏是机体营养物质代谢中心,肝损伤会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等代谢发生改变,表现为蛋白质分解和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s)利用增加、尿素生成减少、肝和骨骼肌糖原合成减少、糖异生增加、葡萄糖耐量降低和胰岛素抵抗、脂肪分解增加、脂肪酸氧化和酮体生成增多等。

机体主要的能量供应从葡萄糖的氧化转变为脂肪的氧化,呼吸商降低,这种能量代谢的改变加上肝脏灭活激素的功能下降常继发胰岛素抵抗。

ESLD患者由于能量和营养物质代谢异常,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可引起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发生营养不良。

目前认为ESLD营养不良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营养摄入不足、营养物质的合成或吸收减少、蛋白质和矿物质的丢失以及高代谢状态等。

1.1 营养物质摄入不足食欲减退是常见原因,与味觉障碍(锌、镁等电解质缺乏)、高血糖症、腹水和外周水肿时限钠饮食的口味较差有关。

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b 和白细胞介素6等)水平升高也可引起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胃食管返流、胃轻瘫和大量腹水引起的胃容受性舒张功能受损和早饱、肠蠕动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调等也可导致饮食摄入不足。

一些医源性因素,如为避免肝性脑病给予低蛋白饮食,因进行各种检查和操作需要禁食而使患者不能规律进餐等,均可加重营养不良。

1.2 营养物质合成和吸收障碍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合成和存储能力下降,肝肠循环受到影响。

终未期肝病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ppt

终未期肝病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ppt
• 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葡萄球菌、 厌氧菌以及念珠菌等。腹腔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 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呼吸道感染的病原 体以条件致病菌多见,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念珠菌多见。
• 因 ESLD患者经常使用抗菌药物,发生院内感染 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 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 ESLD 相关的级联炎性细胞因子风暴,如 IL-6、IL-10、IL-8、IL-1α、TNFα)、纤维 介素样蛋白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IFNγ 促进了感染发生。
-
6
合并腹腔感染
• SBP是 ESLD合并感染最常见的腹腔感染类型。 常起病隐匿,无症状或症状轻,最常见的症状是 腹胀和发热。患者常因大量腹水而无明显的腹部 压痛、反跳痛。真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细菌性 腹膜炎相近似,多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广 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结核性腹膜炎 的特征性表现为腹壁柔韧感,合并腹水的临床表 现可不典型,多经腹穿及腹水检查和培养才得以 诊断。
-
16
营养支持治疗
• 饮食摄入模式为少量多餐,每日 4~6 餐,鼓励睡 前加餐(LES),LES 应以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 为主。ESLD 合并感染患者的能量供应量按 25~35kcal/kg/d 计算,蛋白质或氨基酸的供给量 建议为 1.2~1.5g/kg/d,肝性脑病患者蛋白质的摄 入量为0.5~1.2g/kg/d,肝性脑病纠正后可从 0.5g/kg/d 开始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量,推荐增加 口服支链氨基酸供给。预防和治疗低血糖对于终 末期肝病患者十分重要,临床上明显的维生素不 足需要特别治疗。
-
7
合并呼吸道感染
• 患者起病可急可缓,呼吸道细菌感染以发 热、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肺部真菌感 染具有支气管肺炎的各种症状和体征,但 起病隐匿,多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中出现 或加剧,可有发热、咳嗽、胶冻样痰液, 肺曲霉菌感染常出现血痰。

终末期肝病的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

终末期肝病的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

终末期肝病的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引言•饮食护理在终末期肝病中的应用•营养支持在终末期肝病中的实施目•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与实践•结论与展望录CHAPTER引言定义流行病学疾病负担030201终末期肝病的定义与现状饮食调整营养补充饮食与营养教育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在肝病治疗中的重要性目标期望结果护理干预的目标与期望结果CHAPTER饮食护理在终末期肝病中的应用低脂肪饮食患者需限制脂肪摄入,尤其是动物性脂肪,以减轻肝脏脂肪变性,改善肝功能。

植物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可适当摄入。

高蛋白饮食终末期肝病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以维持血浆蛋白水平,减轻腹水、水肿等症状。

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鱼、禽类、豆类等。

高维生素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A、D、E、K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西兰花、动物肝脏等,有助于改善肝功能,预防出血。

适宜饮食的选择少食多餐控制盐分摄入,有助于减轻腹水、水肿等症状。

患者可使用低盐调味品,避免腌制、熏制等高盐食品。

低盐饮食易消化烹饪方式饮食调整与烹饪方式饮食宣教定期评估与调整个体化饮食方案饮食护理的实践方法CHAPTER营养支持在终末期肝病中的实施营养评估与监测营养评估监测频率数据记录1 2 3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饮食调整营养支持的途径与方法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与预防感染代谢紊乱肠道功能受损营养不良与再喂养综合征CHAPTER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与实践03家属支持01心理评估02心理疏导心理护理与支持症状观察与记录症状缓解措施营养支持生活质量提升症状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家属参与与护理延伸家属教育家属沟通护理延伸服务CHAPTER结论与展望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治疗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意义与价值全方位护理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综合护理干预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与贡献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和展望。

WATCHING。

终末期肝病肌少症及其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终末期肝病肌少症及其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肌少症(sarcopenia )是指由衰老及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的骨骼肌功能失调[1]。

它最初在老年人中被认识,表现为乏力、虚弱、疲劳、行走困难和疼痛,并与跌倒、行动受限、骨折等不良结局相关。

近几十年来,肌少症逐渐成为老年病、肝病、营养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 ,ESLD )泛指各种肝病损害所致肝病晚期阶段,表现为肝功能衰竭或肝功能失代偿并发症,包括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2-3]。

由于食欲减退、代谢异常、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ESLD 患者肌少症的流行率高达30%~70%,与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死亡以及肝移植后不良事件等肝病结局相关[4-5]。

因此,肌少症的诊治对肝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CT 是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肌肉含量减少的金标准,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营终末期肝病肌少症及其营养干预研究进展李智鹏1,朱姝1,罗秋敏1,许文雄1,张烨琼1,郑杏容1,谢婵1,彭亮1,2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510630);2.广东省肝脏病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0)【摘要】近几十年,肌少症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由于营养不良和肝-肌轴中多种代谢介质变化等因素,肌少症常见于终末期肝病患者,与肝硬化失代偿、死亡及移植后不良事件等结局相关。

CT 检查是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肌肉含量减少的金标准。

目前,运动训练及营养干预是肌少症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比于运动训练,营养干预对晚期肝病患者更切实可行。

因此,本文对肌少症的定义、机制、诊断以及营养干预进行评述,以期为终末期肝病患者肌少症营养干预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肌少症;营养干预【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志码ADOI :10.3969/j.issn.2096-3351.2024.01.004Sarcopenia an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in end-stage liver diseaseLI Zhipeng 1,ZHU Shu 1,LUO Qiumin 1,XU Wenxiong 1,ZHANG Yeqiong 1,ZHENG Xingrong 1,XIE Chan 1,PENG Liang 1.21.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0,China ;2.Guangdong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Liver Disease Research ,Guangzhou 510630,China.【Abstract 】In several decades ,Sarcopenia has been a focus of medical disciplines.Due to malnutrition and mediators in theliver-muscle axis ,sarcopenia is common in patients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 wide spectrum of adverse out‑comes including hepatic decompensation ,death and adverse posttransplant outcomes..CT is considered to be a gold standard for assess‑ing loss of muscle mass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Exercise an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prevail as mainstays of pared with exercise training ,nutrition interventions are targeted and tailored for patients of advanced liver disease.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definition ,mechanism ,diagnosis an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of sarcopeni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of sarcopenia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Key words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arcopenia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061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A1515010317);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1202104030000608,2021A1515220029);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02010204,2023B03J1287);中山大学临床研究项目(2020007,2018009);中山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2000-18843236);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五个五计划”(K00006,P02421)通信作者:彭亮,E-mail:****************.edu.en 引用本文:李智鹏,朱姝,罗秋敏,等.终末期肝病肌少症及其营养干预研究进展[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24,47(1):15-19.DOI:10.3969/j.issn.2096-3351.2024.01.004专家简介:彭亮,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助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专区主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反复发作的曲张静脉出血
药物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脉压力 气囊压迫、内镜下使用硬化剂以及套扎止血 介入治疗(TIPS) 介入治疗(TIPS) 手术治疗(断流、分流)
• 严重顽固性腹水
利尿剂、腹膜静脉分流、TIPS 利尿剂、腹膜静脉分流、TIPS
• 肝性脑病
药物治疗
• 肝肾综合征
透析治疗
上述治疗方法都不能逆转肝功能,并发症复发率很高
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
1
终末期肝病的定义
各种急性或慢性肝病用其他内外 科方法无法治愈,预计在短期内 (6-12个月)无法避免死亡者 12个月)无法避免死亡者
2
3
进展性慢性肝病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 酒精性肝硬化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自身免疫性肝炎 • 隐源性肝硬化
疗肝病的有效手段(NIH) 疗肝病的有效手段(NIH)
1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发展成肝硬化一般10年以上 • 自然病程 发展成肝硬化一般10年以上 • 所占比率 • 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合并戊肝3~5年 合并戊肝3~5年
反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顽固性腹水 肝性脑病 嗜睡等 血浆白蛋白<25 血浆白蛋白<25 g/L PT延长5秒 TBIL>851umol/L PT延长5
• 疗效分析 • 复发和预防
11
肝移植受者术前评估
• 评分
1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 自然病程15年发展成肝硬化 5年后可癌变,癌 15年发展成肝硬化
变率可达7 变率可达7%~15%
• 所占比率 • 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 疗效分析 • 复发和预防复发率高
13
酒精性肝硬化
• 自然病程 • 所占比率 • 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 疗效分析 • 复发和预防
17
14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 自然病程 • 所占比率 • 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 疗效分析 • 复发和预防
1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自然病程 • 所占比率 • 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 疗效分析 • 复发和预防
16
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 自然病程 • 所占比率 • 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 疗效分析 • 复发和预防
4
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 病毒感染(乙型、丙型、CMV、EB等) 病毒感染(乙型、丙型、CMV、EB等) • 药物中毒(非甾体类激素、麻醉制剂、抗
结核类药等) • 毒性物质中毒(有毒的蘑菇、金属化合物 • 其他原因
5
先天代谢性疾病
• Wilson病 Wilson病 • 家族性高固醇血症 • 遗传性草酸盐沉积症 •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陷症 • 尿素循环酶缺陷症
6
终末期肝病的特点
• 出现肝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的相关并发症
反复曲张静脉出血、严重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肝肾 综合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
• 出现生活质量下降的表现
严重的慢性乏力和虚弱、进行性营养不良、严重嗜睡、 难于忍受的瘙痒、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严重代谢性骨 病等
7
主要并发症的治疗及预后
一年生存率都小于90% 一年生存率都小于90%
8
肝移植的定义
• 定义: • 一年生存率:〉90% 一年生存率:〉
9
肝移植历史回顾
• 1963年Starzal实施第一例肝移植 1963年Starzal实施第一例肝移植 • 1973年Borel发现环孢素A 1973年Bore治 1983年美国贝塞斯达会议宣布肝移植是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