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学生心理咨询目标与内容

第三章中学生心理咨询目标与内容
第三章中学生心理咨询目标与内容

第三章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与内容

〔学习提示〕

你知道吗?

□有的中学生,遇事不合心意时,在班级里对同学发火,在家里对父母发脾气,这种坏脾气是天生的吗?能不能改变呢?

□李奇同学说:“我几乎没有朋友,没有人能理解我,关心我,我整日沉默无语,同学们也都疏远我,我很孤独,谁能帮我走出孤独呢?”

□自从进入中学,小芳就不允许任何人超过她,不管是一般的同学,还是好朋友。如果谁超过她,她就会不理人家或找人家的不是。小芳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这种心态健康吗?

□有的同学在学习上和与周围同学、朋友、亲人交往中都具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怎样才能使情绪保持相对稳定呢?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其个性的过程,一方面它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对各种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注重预防各种心理问题产生,对各种适应性问题进行适时的改变。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把个性作为整个咨询的出发点,认为个性的全面、充分发展是实现人的潜能与价值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

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而具体目标又包括适应性咨询的目标与发展性咨询的目标。

一、中学生心理咨询目标的特征

要了解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首先应当明确中学生心理咨询目标的特征。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心理咨询目标的立足点应是面向未来的,这体现出了心理咨询的发展性特点。所谓面向未来,即不能单纯考虑今天的需要,适应今天的环境,而是要考虑未来社会对人才心理素质的需求。因为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正在发展和成长中的个体,不能忽视其教育的功能,因此,心理咨询的目标要面向21世纪的需要。过去我们的教育往往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教育者只是强调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道德规范等传递给下一代,目的在于让下一代像老一辈人那样思考、生活和工作。而心理咨询就是要改变这种教育的“惰性”,它的目标是建立在让下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上。因为未来世纪的发展速度将比以往整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快,教育给予人的不仅是已有的知识经验,还有在动态环境下不至于失去的种种发展机会,只有在知识范围、能力系统、心理状态等方面大大超过前人,才能成为时代的成功者。所以,心理咨询的目标应是面向未来的。

2. 心理咨询的目标应保证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人与人之间在心理素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素质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的基本心理素质的相同性,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而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心理咨询就是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咨询过程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

3. 心理咨询应是多层面的。心理素质不是一个单一的构成物,从内在结构上看,它是由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品质构成的,这些心理品质经过不同方式的组合,又可外化在学生活动的不同领域,带上一些新的特点,表现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不同,如学习适应性、交往适应性的差异。因此,心理咨询的目标应体现在这两个层面上。

二、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基本目标

上述三方面的特征为我们构建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提供了基本框架。由此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学校有意识地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适应性咨询的具体目标

适应性咨询的具体目标包括:

1. 指导和帮助中学生具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学会开发自身的心理潜能,矫正其不良认知。

2. 指导和帮助中学生具有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使其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经常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

3. 指导和帮助中学生具有健全的意志,使其能自觉地确定行为目的,并根据目的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注重提高其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4. 指导和帮助中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念,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使其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和发展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个性的核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 指导和帮助中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适应性,适应学校各阶段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 指导和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适应性,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其乐于与人交往,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和发展自己。

7. 指导和帮助中学生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学会对各种行为问题、轻微的心理障碍进行初步的诊断和调适,以提高其自我预防心理变异的能力。

四、发展性咨询的具体目标

1. 认知方面

(1)理解能力有明显提高,具有抽象概括能力。

(2)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分类能力。

(3)思维具有批判性、独创性、流畅性。

(4)会区分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有一系列的概念体系。

(5)想象更接近现实,内容较丰富。

(6)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都有显著提高。

2. 情绪情感方面

(1)具有相对稳定的情绪、情感。

(2)能够适度表露各种情绪情感,情感具有可控性。

(3)能从文学作品、艺术、大自然中体验美感。

(4)理智感大大增强,求知欲强烈。

(5)会利用音乐、运动、自我暗示、倾诉等方法进行情绪宣泄。

3. 意志方面

(1)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

(2)做事善始善终,有耐心、恒心。

(3)慎重。

(4)知道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意志力。

(5)能够理智面对挫折和困难并努力克服。

4. 个性方面

(1)懂得如何竞争。

(2)能够摆正自己在家庭、集体中的位置,走出“自我中心”。

(3)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

(4)不自嘲也不嘲笑别人,学会尊重。

(5)具有幽默感。

(6)善于承担责任,有责任感。

(7)认识到自己的性格、兴趣、学习动机等。

(8)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及人缘关系。

(9)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对未来有所考虑。

(10)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了解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知识。(11)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评价标准。

(12)有羞愧感、委屈感、自尊感。

5. 学习方面

(1)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2)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够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

(4)懂得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

(5)正确对待考试,有应试能力,知道分数的意义。

(6)喜欢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科普读物。

6. 交往方面

(1)学会倾听,别人讲话时不插话,并给予反馈信息。(2)能够组织班集体活动。

(3)会利用书面言语进行交往。

(4)懂得如何消除交往中的障碍,如嫉妒、猜疑、误会等。(5)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自我介绍。

(6)尊重、喜欢交往对象。

(7)交往场合能够做到仪表整洁,姿态端庄大方。

由于心理咨询涉及面广,内容较丰富,又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所以以上所制定的目标难免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完善和修改,以确保学生心理全面、健康的发展。

〔案例分析〕

让孤独走开

女孩李芳有着说不清的烦恼。刚入中学时,李芳不敢和陌生人接触,显得很沉闷、拘谨。同学们渐渐地互相熟悉起来,惟有李芳仍是孤单单一个人。面对成帮成群的同学,她不敢贸然去和同学们接触,李芳开始变得孤僻起来,回家也不爱说笑了。妈妈看到她整日闷闷不乐就问她在学校怎么了,她把实际情况告诉了妈妈,说着说着她已是泪流满面。

望着女儿的一双泪眼,妈妈的眼睛也潮湿了。为了能让女儿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妈妈给她换了另一个班级,可无济于事,李芳仍然不愿和大家在一起。她常常感到大家都不理她,好像这个集体抛弃了她。

李芳一天比一天孤独起来。

从李芳的实际情况看,她的“乐群性”较差,对人对事较冷漠,落落寡欢,喜欢独处。她的这一状况,不仅当时会造成个人的心理压力,而且还会影响到将来,使其以后较难适应社会。针对这种情况,应对其尽快进行心理辅导,让她早日回到集体中去。

分析李芳不合群的原因,是由于她对陌生人的恐惧感,不敢接触新同学,便失去了与同学交往的机会,又给别人造成了其不好接近、不愿理人的错觉,这双方面的作用导致了李芳与同学们始终不能融为一体。李芳的妈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是给她换了一个班级,而这个班级对李芳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所以势必重蹈覆辙,仍然是“不合群”。那么李芳该怎么做呢?简而言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 交往要主动,平时主动与人打招呼,寻找时机与同学们聊聊天;2. 深交几个朋友,以几个朋友为起点,建立自己的交际网;3. 多参加活动,通过活动扩大交往范围,活跃情绪,使自己变得愉快起来;4. 主动关心帮助别人,对同学、朋友要经常给予注意和关心,友情是在“施”与“受”中生长的。

〔操作指导〕

理解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时须注意:

(1)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包括基本目标与具体目标,前者是心理咨询要达到的终极标准,后者是心理咨询的阶段性目标,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体系。

(2)发展性咨询的具体目标主要指初中生应达到的心理咨询的标准,具体运用于教学实践时,还可根据年级的差异予以细化。

(3)心理咨询既具有预防功能,又具有发展功能。预防功能表现为心理咨询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在问题发生前或正在产生之际进行,能够防止问题的发生或发展,由此体现为心理咨询的适应性目标;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心理咨询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心理咨询

看做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重要内容,由此体现为心理咨询的发展性目标。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

与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具体目标相对应,中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认知发展咨询

使中学生了解认知发展的特点及自身认知发展水平,通过常规或特殊指导,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智能优势,认识自身的不良认知,并学会对认知进行调控。

二、情绪稳定咨询

使中学生了解自身情绪变化的特点,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和两极化波动。使其学会科学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心理失衡,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

三、意志优化咨询

使中学生充分了解意志在成才中的作用,以及自身意志品质的弱点,帮助学生提高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内部困难,提高意志行为水平,使其不为偶发诱因所驱使。学会应付挫折刺激,增强心理承受力,从而避免偏差,具备果断、持久、坚强的意志品质。

四、个性完善咨询

使中学生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个性品质,促进个性的完善,培养中学生对待自己、他人、集体的良好态度。

五、学习适应咨询

使中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能够优化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适应。

六、人际和谐咨询

使中学生有意识地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和规律,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交往技术,在群体中能够与人和睦相处,悦纳他人,也悦纳自己,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态度,有较强的人际知

觉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要帮助中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从而减少人际冲突,达到人际和谐。

七、心理障碍预防

使中学生对各种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及表现形式有所了解和认识,指导他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他们自我预防心理变异的能力,使他们学会鉴别各种行为问题和轻微的心理障碍,并知道如何寻求心理治疗的帮助加以矫治。

〔案例分析〕

找回昔日的自我

陈杰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可好了。老师、父母、同学都很喜欢他,说他很聪明。不知怎么回事儿,进入中学后,他感到学习非常吃力,几次考试失利,使他处于深深的失望之中。

现在,他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对个人学习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并经常伴有害羞、不安、内疚、忧伤、悲观等,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无所作为。甚至对那些不需要过多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他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他总觉得在相等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总比别人少得多,有时,别的同学能在很短时间写完全部作业,而他不能。

压抑、恐怖、厌学等一些说不清楚的莫名其妙的感觉经常困扰着他。他上课听讲总走神,老师讲的什么根本就听不进去,脑子里昏昏沉沉,乱乱轰轰,而心里空荡荡的。他觉得前途很渺茫。

从陈杰同学的情况看,他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心理问题,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学习心理状态是消极的。他小学时学习挺好,这说明他的智力水平还是可以的。入中学后,学习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中学课程增多了,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增多了,不像小学那样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绩。中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调控自己的学习心态。因此,对陈杰同学进行认知调整的同时,还要对其重点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从学习过程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小结等环节入手。通过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成绩,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以成功培养成功,使之走入学习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操作指导〕

中学生心理咨询内容的选择,考虑了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心理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既可内化为心理品质,又可外化为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是由许多心理成分共同协调统一而成的,有心理过程的知、情、意,又有个性心理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性;社会适应性也可表现在学习、交往、择业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是从两条主线共同构建中学生心理咨询内容的。

2. 中学生心理咨询内容的选择,既要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还要着眼于中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来进行。同时也要保证在咨询过程中有章可循,体现可操作性原则。

3. 中学生心理咨询要能够起到下述作用:(1)提高心理健康水平;(2)促进心理机能充分发挥;(3)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4)促进良好个性心理的形成。

第三节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

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是指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应该遵循的基本指针。它既是心理咨询工作的规律概括和经验总结,是对中学生心理咨询的一般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心理咨询工作顺利开展、并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结合、共同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一个基本保证。

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咨询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心理咨询的整体性原则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咨询对象的全体性,即指心理咨询必须面向学生整体,把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力求使每一个中学生都得到良好发展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遵循这一原则,也可以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水平。二是要把心理咨询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注意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注重知、情、意、行与个性的协同发展,以促进每个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发展和全面提高。因为合理的心理结构具有整体的特点,构成心理结构的诸因素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任何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都是各个要素的综合性表现,是各因素的统一。三是将心理咨询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协调一致,使其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二、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在整个心理咨询过程中,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心理咨询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中学生的成长,而成长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和主动的过程,同时心理咨询也是发展学生自主性的过程,因为任何外部的影响,只有通过主体的积极“吸收”,才能转化为主体内部稳定的心理特征。我们不难看出,中学生是自己心理发展的主体,离开这一主体将使心理咨询无的放矢,也会使教师的种种努力事倍功半。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心理咨询效能的高低是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转移的,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学会自我调节解决心理问题,通过不断重复参与各种咨询方式来自我培养、自我优化各种心理素质。

三、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咨询要重视通过活动促进发展。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素质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咨询应着重教给学生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达到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目的。心理素质的水平反映着人的能力结构体系的特点,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运用而形成的。因此,心理咨询不能简单停留在心理知识的传授

上,应更多地让中学生在各种模拟或实际的情境中活动,通过讨论练习、亲身体验、自我探索、自控训练等方式,加大学生主动加入和参与的程度,使其在活动中提高心理素质。

四、个别对待原则

个别对待原则是指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按照不同条件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中学生心理咨询必须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点进行。学生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年龄差异,也就是说,心理咨询的内容、要求和方式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二是学生的性格差异,只有针对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进行心理咨询,才能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三是学生的兴趣差异,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心理咨询要考虑和利用学生的兴趣差异,以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发展其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四是学习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既表现为一般认识能力的差异,同时还表现为能力发展水平和表现早晚的差异,了解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有助于对症下药,使心理咨询真正落到实处。

〔案例分析〕

她被同学认可了

晚自习时,班主任老师在班上宣布班委会要进行调整,有愿意为班级做点事的同学可以自荐。当时,班上的同学好像谁也没有多大反应。

第二天,有不少同学把自荐书送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很高兴,认真看了每一份自荐书,其中包括李莹同学的,随后,结合同学自荐和班级选举,选出了新的班委。遗憾的是李莹同学没有当选。当老师把选举结果公布后,李莹同学差点儿哭了。下课后,李莹把一张字条交给了老师,上面写着:“老师,您怎么不让我当班长,如果我不能当班长,我就……这不是我吓唬您,老师。”看到这张条子,老师心里猛然一惊。

老师随后召集新的班委成员,提议再增设一名副班长,让李莹同学担任,当时班委成员有些异议,老师只是说李莹同学热情很高,干一段时间试试吧。当老师在班上宣布让李莹同学担任副班长时,班上同学嘘声四起,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因为李莹有些缺点同学们难以接受,如有些自私,只能占便宜,吃亏就不依不饶,非得找平,另外,她有较强的虚荣心,爱表现自己,使得同学很反感。

为了使她能尽快得到同学的信任,老师引导她积极参加同学们的活动,与同学打成一片,努力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同学交朋友;在为同学服务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与同学平等交往,尊重别人,不自以为是,要以身作则,融于集体中。与此同时,老师支持她和班委成员一起组织班级文艺晚会,由她担任节目主持人。李莹主持得非常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同学们对她的看法。平时在打扫卫生中,她主动帮助同学们,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当别人有生活上或学习上的困难时,她总是尽力给予帮助。一段时间过后,同学们都说李莹变了,李莹是一位好的班干部。

〔操作指导〕

在理解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时,要求教师注意:

1. 心理咨询的原则是指导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基本要求,也是心理咨询工作的规律概括和经验总结,它对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个别对待原则可以看做发展性咨询的最一般原则和指导整个咨询方向的基本原则。在实施时,还有一些具体原则可供参考。

(1)共情原则。即教师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情绪体验,能够进入对方的精神世界去思考问题。

(2)不判断原则。即不对学生在咨询过程中袒露的思想和行为给予是非评判,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判断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表现。

(3)不指导原则。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做直接的建议与指导,避免对方产生依赖。

(4)广提选择原则。多方面启发学生的思路,探索问题解决的不同途径,增强学生独立和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与内容思考与练习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陈述的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 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就是保证中学生各方面发展整齐划一。()

2. 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包括适应性咨询目标与发展性咨询目标。()

3. 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本质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

4. 在中学生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二、简答题

1. 简述中学生心理咨询目标的特征。

2. 简述中学生适应性咨询的具体目标。

3. 简述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4. 简述中学生适应性咨询与发展性咨询有何异同。

三、论述题

1. 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为什么要面向21世纪的需要?

2. 为什么在中学生心理咨询过程中要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

中学生早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三合初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咨询员: 咨询时间: 来访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年级: 表现出的问题: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也非常突出。据调查表明,某年级的88个学生中。有早恋经历的多达30人。初三年级的某个班竟有5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入早恋角色。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早恋的人数不仅增多,而已年龄逐渐提前,初一、初二的学生也常常陷入早恋的困惑中。现列举几个案例来分析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案例一 Xxx,一个初三年级的女生,在过15岁生日时,邀请了十几位同学作客。文艺委还唱了一首Xxx最爱听的歌来助兴。X望着文艺委,听着他娓婉动听的歌声,联想到文艺委平时对她的热情和主动帮助,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感受。从那儿以后,她一看到文艺委便不知所措,她想见他,又怕见他。并且,她认为文艺委也处处久留心自己。王X在咨询电话中说:“我能感受到他常常注视着我,比如上体育课我跑步时,下课我与别人讲话时等,他都在看着我。他既然对我好,为什么不向我表白呢?他是不是不好意思开口呢?” 案例二 赵x,男,某校初三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自己觉得与同班的一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赵X问:“我和他是不是真有爱情呢?” 案例三 王XX,某中学初三女生,语文、数学、理化各门成绩均好,但外语较差。一拿到外语书就头痛,害怕。妈妈为她着急,便托人给女儿请了一位外语系毕业的高材生做家教。开始,王××对老师持排斥态度,但几次辅导课下来王XX对外语有了兴趣。老师讲得清楚、有趣,王XX学得认真起劲,外语水平提高很快。他们经常相互夸奖,辅导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不久,这位家庭教师告诉王XX他非常喜欢她,将来一定要娶她。王XX又惊、又怕、又喜。她想:虽然自己不成熟,但他已经成熟了,于是便学着成年人的样子做了他的恋人,不料几天前,王××被父母发现怀孕了。她又悔、又恨,追悔莫及! 案例四 陈X,男,某校高二学生。其班主任是一位精明能干的青年女教师,她不仅课讲得好,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该班经常大出风头,班上的学生都很喜欢她、敬佩她,但陈X似乎与别人不一样,他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凡是她讲的课,陈X总是拼命预习,踊跃发言,只为听到她的表扬。她在作文上的批语,陈x总是反复翻看,直到倒背如流。他常常模仿她的字体,常常独自回忆她的音容笑貌。还寻找一切机会问她问题。在陈x眼里,她是世上最完美的女性。陈x也为此陷入苦恼之中,老师比自己大十几岁,这种感情一旦被别人发现,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呢? 案例五 杜X,男,某校初二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班上,杜X属于不起眼的学生。前几天,班主任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他与一位同班的女生在冷饮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时间:2008-08-29 06:27 作者:小榄二中实习队Z点击: 5854 次 将本文添加到: 人际交往辅导 还有人喜欢我吗?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武东 一、案例介绍 1、学生基本情况:王某元,女,13岁,七年级学生。 2、问题行为概述: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不与同学老师交流。上课的时候,不敢和老师目光相对,看东西的时候,目光总是漂移不定,暗自伤神。听讲老爱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眉梢之间总是透露着恐惧与胆怯。学习成绩一般,而且还在不断的退步。 3、背景资料了解: 该女生原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来自家庭生活事件的打击。在孩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其母亲与邻居吵架之后自杀。当时孩子太小,不能接受失去母亲这件事,父亲忙于办丧事,忽略了对孩子的安慰,关心,再加上邻居在孩子面前说母亲的坏话,使孩子对母亲的去世充满了恐惧。女孩说:后来她只要一看见烛

光,就想起了母亲的灵位

,恐惧感就会油然而生,一下子没有了安全感,失去了母爱。一年以后,父亲再婚,后妈带着一个女儿搬了进来,女孩确搬出来住到了姑姑家。上了初中以后,周内在学校住校,周末就回姑姑家,父亲很少来看望孩子,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 二、案情分析 孩子在失去了母亲之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同时也失去了父亲。使她感觉世上在没有亲人了,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没有温暖,没有快乐,她恨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感觉活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很受罪。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在家庭得不到关爱,理解和温暖,一下子觉得没有了安全感觉,内心没有了归属感。对生活也失去了热爱。 三、辅导方法 对王某元的指导,主要利用理性情绪疗法。首先对其不良行为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的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高塘镇中心学校九(7)班郭智文 一、基本情况: 姓名:韩浩 性别:男 年龄:15岁 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韩浩 父母工作: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 成绩:中下 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二、背景资料: 韩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之后受到母亲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韩同学的母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韩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韩同学害怕母亲,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韩同学不想妈妈让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母亲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韩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早已升入初中,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韩同学由于被母亲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韩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自身的心理原因。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母亲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邻居说长论短,都增加了韩

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韩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韩同学母亲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韩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力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韩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韩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韩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韩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韩同学的交谈过程中,韩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韩同学与母亲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为帮助韩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韩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韩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韩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为此,我找了韩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韩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韩同学的母亲确实如韩同学所述,在韩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韩同学的母亲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陆建进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 例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雨季渴望阳光 ——中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洪善一中许振华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具有很明显的不稳定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学生,他们叛逆、孤独、焦虑,而且常常封闭自己的心灵,这直接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时,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如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便可进入一个健康而又稳定的发展时期;若得不到妥善解决或处置不及时,学生就极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冲突,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等。下面我就所经历的一个典型案例,谈谈在中学生“叛逆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15岁,初二学生,高高的个子,学习成绩中等。新学期伊始,我发现他竟两周来从未笑过,也没见他与其它同学说话,更别提玩耍,上课总是低着头,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决定对他进行特别关注。王同学生活习惯较懒散,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课堂上故意做小动作,课后不及时完成作业。在家里,父母和他交流,他总是显得极其厌烦,有时甚至大呼小叫。近段时间,王同学的学习成绩明显滑坡,竟然亮起了“红灯”。我找他到办公室谈话,他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回到教室一如往常。为此我进行了家访,家长态度很好,表示愿与老师配合,但家访后他在学校照样我行我素。 二、原因分析 由于初中阶段正处于青少年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管,特别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学生的“叛逆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存在有“叛逆心理”的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王某,男,16岁,我校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

一个抑郁症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点击数:89 更新时间:2010-10-15 一、求助者资料 1、求助者资料 (1)人口学资料:常XX,男,22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汉族。 (2)家庭状况:父亲常XX,46岁,高中文化,农民。母亲李XX,48岁,初中文化,农民。父母双双进城作小本生意,在城市没有住房,家庭经济状况很一般。兄妹二人,求助者排行老二。 (3)学习记录: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内拔尖。高中进入县重点高中,学习成绩不再名列前矛,在班内排名中等偏上。 (4)社会交际:仅限于亲戚同学。亲戚节假日偶有走动,与同学和睦相处,对学校活动能主动参加。 (5)兴趣爱好:看书,打篮球。 (6)自我描述:相貌帅气,性格内向腼腆,是个乖学生,从不惹是生非。小时候性格活泼,爱动爱玩。认为是这些心理问题使自己变得内向了。 (7)其他特点:想象力、表达力良好。 2 、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是足月顺产生育,自小因长相漂亮,学习成绩好,行为乖巧,常常受人夸奖,有一定优越感。在学校遵纪守规,认真响应教师指导,是名好学生。自小学到县重点高中都是是凭自己努力考上去的,没有让父母操过心,很为此自豪。家庭虽不很富裕,也是衣食无忧。家庭从无任何重大变故,虽说父母常外出打工,和姐姐一起接受叔叔的照顾,叔叔婶婶对自己很好,自觉内心没有什么缺失阴影。 3、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注意力正常,记忆力良好,思维完整,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情绪表现与内心体验一致,(脸色赤红,低头不敢看咨询师,明显紧张)意志力完整,人格完整,具有相对稳定性。 4、身体状况 从1998年下半年至今,先是头痛,后来头昏,胃痛。一见人就脸红。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二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w,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 2、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原因分析: 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 2、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

高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高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案例一: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一名高一同学来自农村。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优秀,和同学关系良好。自从上高中后,学习上失去了原来的优势,不再象初中那样受到老师的重视。在同学交往中,同学都说他傻,他觉得自己说话时,好像总有人在笑他。他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总觉得现在的同学不如初中的同学好,上课也不愿意回答问题,认为其他人好像在议论自己,和同班同学格格不入。 高一新生入学后,都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新环境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一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有:想家、怀念初中的同学和生活,人际关系不和谐,学习上没有了的优势,不象原来那样受到老师的重视,心里感到失落,情绪不稳定,不能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案例1中的的这名同学就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许多同学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高一新生入学后,教师要预料到这些情况,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多一些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尽快实现从初中学习向高中学习的过渡;教给学生一些人际交往中的技能技巧;在班级中开展一些让学生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活动,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对于住校生,客观上同学间的接触增多,家长的监督减少,加上新环境的陌生感和心理上的失落感,使高一入学后,有一部分学生发生了早恋行为,这一时期,因为同学之间了解少,很多同学之间的关系,保持时间短,更换速度快,大多数是为了找到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所以,除了学生适应问题,还要对入学后的早恋问题加以引导。 案例二:我打架了 一名男生平时性格内向,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但没有打过架,升入高中后学习的压力加大,在同学交往中处于弱势,经常听别人的指挥,在家里妈妈经常唠叨,别和坏孩子玩,要好好学习。一次,他和一名外班同学发生口角,那名同学骂了他,他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打了那名学生。在男同学经常会发生打架事件,有些是因为不良的品德和行为造成的,还有些是因为不良情绪长期压抑,得不到合理宣泄造成的。这些不良情绪一旦遇到诱因后就会爆发出来,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一名高三的男生在踢足球时,因为一点小事,把自己平时很好的朋友给打了,他说当时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打完人自己也蒙了。高三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容易情绪烦躁,脾气大,如果压力过大、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的宣泄,不但对自己身体不利,也会损害到他人的利益。因此,当学生犯错误是我们要进行批评教育,还应探究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找到原因,才能帮助他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排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当情绪不好时,可以找好朋友聊天,一吐不快;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缓解一下激动的情绪;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到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喊叫,甚至痛哭一场;把自己的不快一些日记或写信的方式倾诉出来。这些方式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案例三:我谈恋爱了 在一个学生给我的信中这样写道:“升入高中后,我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位女生的气质所吸引,她那坚强、开朗、不屈服的性格使我对她充满了好感,随着她在我面前出现频率的增

中学生叛逆心理辅导个案

中学生叛逆心理辅导个案 个人爱好重引导忌粗暴干涉 个案:小邢读初中时,非常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父母则简单禁止他“玩电脑”,一味要求他放学回家必做多少作业、多少遍练习,引起了小邢的不满,既然家长在家不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就有意不用功,让成绩一落千丈,明知这样做不对,小邢依然我行我素,他甚至喜欢看到父母不舒服、干着急的样子。升初三后,面临中招考试,在老师真诚得体的开导下,小邢才逐渐放弃了叛逆,恢复常态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并在高一第二学期和同学合作搞电脑软件获得了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专家点评:叛逆心理在青少年身上是全方位地表现出来的。比如表现在学习方面,若是父母把个人意愿强加给孩子时,他们不仅不会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还会采取报复手段,故意不学习。 个案中小邢家长这样处理显然不妥,孩子对现代科技的爱好和探索,家长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不能以一成不变、简单粗暴干涉的方式来约束孩子,应该突破传统教育的固定模式,家庭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父母应该在平时多留意社会的发展和孩子的想法,注意与孩子沟通,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后也多向老师求教,双方配合合理引导,使

孩子个人爱好与他长远的人生目标衔接上,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新奇打扮刺激父母 个案:某高中学生小陈,染了一头黄头发,黄头发中间又夹染几撮红头发,还喜欢穿新奇的服装,他晓得这些为父母及老师所无法接受,但每当看到父母或长辈瞧见自己这般摸样时的表情和表现出来的嗤之以鼻,他就洋洋得意,犹如自己打了胜仗一样。 专家点评:叛逆心理还明显地表现在青少年的穿着打扮上。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和好奇心的增强,不遗余力地追求个性,让自己变得很另类。青少年喜欢“跟风”,追求时尚,表现个性,但缺乏对事物全面综合评价的辨识能力,他们不一定了解时尚的东西对他们而言不一定是好的东西,有些青少年群体所追随的东西,往往是标新立异,突出自我,却反潮流,对自我形象不利。这就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从小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意识,给孩子设立人生的界限,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什么是自己应该追求的人生方向。 心灵创伤以爱弥合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推荐

岩孔中学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一、案例介绍 李国义,女,16岁,岩孔中学九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某学习成绩好,威信倍增。乐于助人的新形象,使同学们接受她。渐渐她也找到了知心朋友,不再孤独,终于有人喜欢她了。 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国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她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的想法,并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合理建议。同学们都说:“李某变文静多了,挺招人喜欢的。” 二、恐惧异性的女孩 案例介绍 李梅是岩孔中学八年级(3)的女孩,从外表看来,她是一个文文静静、性格内向的女孩子。但是,她对异性有着恐惧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小忻(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1、该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不完成,而且书写马虎。 2、人际关系不好,总是欺负弱小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喜欢捉弄别人,在校经常会因一些小事与别人闹矛盾,然后就开始骂人,打人。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相处。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二、原因分析 1、该生从小就跟在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方面,在家里也没有人辅导,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大人对他言听计从,没有约束他去做一些不应做的事情。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3、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总之,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习惯。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初中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初中生心理辅导2012年下学期个案记录备:因尊重学生自我隐私,均用化名代替学生真名 个案一:夏飞,男,13岁,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关健词:初二逆反心理辅导教育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夏飞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夏飞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

青少年心理咨询常见案例

青少年心理辅导常见案例 例一:女,16岁,初三学生 咨询原因:中考前焦虑,影响学习效率 首次来访主诉:精神无法振作,不能完成作业,说不出原因地烦躁,不愿上学。有时愿与人谈天论地,有时只想一人呆着。对家里的人反感,饭后呕吐已两个月,常常失眠,多梦,经常无缘无故想哭。 来访者母亲介绍:两个月前开始饭后岖吐,不敢吃东西。不进食时做呕吐状。夜间说梦话,内容多和考试有关。近来面临中考,学习特别紧张。一个月前感冒,结果有两门功课没考好,经受不住就想哭,老师建议休息,但她怕考不上高中,面子不好看。家长和老师都理解她,劝解,但她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常常自卑,对考试特别害怕,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 例二:男,1岁,应届大学考生 咨询原因:高考后情绪压抑、紧张、焦躁不安 首次来访主诉:考试前虽然很紧张,但头脑还清醒,思想单纯,只想考进重点大学,没想别的问题,但考完后的这些日子里反而失眠,心情紧张,每天脑袋发胀,坐立不宁。 这次考试不太成功,可能不会被重点大学录取,如果这样我就太冤枉了,我念初中时,一直没落过前三名之后。高中时在学校也是前五名的学生,全市统考是第20名,都说我准能考取重点大学,可在临考时我很紧张,有的考卷没能答完。这件事我越想越难过。另外,考不取重点大学就只能去外地,我的志愿在外地的大学是非重点大学,这事一想赶来就害怕。我从小没离开过家,没离开过父母,我对去外地读书没信心,不知大学里厢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怎样处,万一出点问题,都不知道找谁请教和商量。我感到很压抑,想大喊几声轻松一下。在中学时我有几个好朋友,这次分开不知何时能再见,有些失落感。现在我朦艨胧胧地感到要走进社会了,要独立生活了,可是不知前面等待我的是什么,就象是黑夜里走路,不知前面还有没有路,每迈一步都提心吊胆、顾虑重重。 例三:女,21岁,大学四年级学生 女孩来信诉说了近年来的苦恼,她在信中说:“长期以来,我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时至今日,我仍旧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它已经给我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真心希望心理老师能帮助我!”她还在信中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嘱咐道:“我不愿这件事让别人知道,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咨询室外的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 按照约定时间,心理老师把门敞开着。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心理老师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座,一面告诉有关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她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对老师也害怕,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眼看就快毕业

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修订稿

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 询案例报告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例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颜雪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摘要: 本案例陈述了一个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状态出现前的个人成长历史、他人的反映、对其所做的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使其改变认知倾向,建立自信,消除考试中的过度焦虑。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一、个案基本资料 1、求助者基本情况:学生安某,男,19岁,汉族,哈尔滨市依兰县人,高中三年级学生,现家住哈尔滨市香坊区。父母均为林场工人。从小性格温顺、胆小、内向。母亲对其要求很严格,要求他做任何事都要尽力做好。他有一个姐姐,学习成绩优益,母亲要求他要以姐姐为榜样。 2、求助者个人成长历史:求助者在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益,上课能认真听讲、聪明、思维活跃,而且对一些学习问题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很高,比较热心帮助同学,老师对其印象也不错。 3、教师陈述:求助者平时不太爱讲话,学习刻苦,但1个月前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为此他心情一直很低落,总无精打采的,和其他的同学也越来越疏远。班主任建议求助者来做心理咨询。 4、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衣着还算整洁,身材匀称,五官端正,但眼睛有些红血丝,没有精神。有礼貌,但不爱说话,陈述自己的事情时,思维清晰,语言连贯。 5、求助者主诉:我已经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了,马上就要面临高考,但一模的成绩不理想,我开始害怕正式考试再不好,怕不能达

到母亲的要求,也怕老师失望,在家里、学校都觉得很紧张,虽然我也知道如果我能正常发挥,考上重点大学没问题。现在我看到同学们都非常投入的学习,我就更着急。现在我上课爱溜号,做什么都没心情,看什么都烦,这样下去,怎么能考上重点大学。我白天、晚上都在想这件事。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就更没精神,我快烦死了。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 1、对求助者进行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 采用考试焦虑量表测试的测试结果是:总分焦虑水平为70分(0—24为无焦虑;25—49为轻度焦虑;50—74为中度焦虑;79—99为重度焦虑),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降低,失眠、有必要进行自我调节和训练。 2、评估分析 求助者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有很强的自尊心,并且由于母亲对其要求一直很严格,他一心想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但在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后,又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感到羞愧、自卑。这些情感又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一些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 3、诊断:严重心理问题、考虑焦虑症 三、鉴别诊断 1、与神经症中的抑郁神经症鉴别:虽然抑郁神经症也有对前途悲观,无助无望,感到精神疲倦,自我评价低等,但抑郁神经症的这些症状至少持续两年,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而求助者的问题持续至今只有一个月。 2、与神经衰弱鉴别:虽然求助者也有心情紧张、烦恼和睡眠障碍,但求助者目前的情况还不足以确定为神经症性反应。一则持续的时间不长;二则神经衰弱中的情绪体验强烈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而求助者的情绪体验和持续的时间与生活事件和处境相称。 四、病因分析 1、个体原因:

中学生早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中学生早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也非常突出。据调查表明,某年级的88个学生中。有早恋经历的多达30人。初三年级的某个班竟有5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入早恋角色。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早恋的人数不仅增多,而已年龄逐渐提前,初一、初二的学生也常常陷入早恋的困惑中。现列举几个案例来分析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案例一 Xxx,一个初三年级的女生,在过15岁生日时,邀请了十几位同学作客。文艺委还唱了一首Xxx最爱听的歌来助兴。X望着文艺委,听着他娓婉动听的歌声,联想到文艺委平时对她的热情和主动帮助,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感受。从那儿以后,她一看到文艺委便不知所措,她想见他,又怕见他。并且,她认为文艺委也处处久留心自己。王X在咨询电话中说:“我能感受到他常常注视着我,比如上体育课我跑步时,下课我与别人讲话时等,他都在看着我。他既然对我好,为什么不向我表白呢?他是不是不好意思开口呢?” 案例二 赵x,男,某校初三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自己觉得与同班的一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赵X问:“我和他是不是真有爱情呢?” 案例三 王XX,某中学初三女生,语文、数学、理化各门成绩均好,但外语较差。一拿到外语书就头痛,害怕。妈妈为她着急,便托人给

女儿请了一位外语系毕业的高材生做家教。开始,王××对老师持排斥态度,但几次辅导课下来王XX对外语有了兴趣。老师讲得清楚、有趣,王XX学得认真起劲,外语水平提高很快。他们经常相互夸奖,辅导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不久,这位家庭教师告诉王XX他非常喜欢她,将来一定要娶她。王XX又惊、又怕、又喜。她想:虽然自己不成熟,但他已经成熟了,于是便学着成年人的样子做了他的恋人,不料几天前,王××被父母发现怀孕了。她又悔、又恨,追悔莫及! 案例四 陈X,男,某校初二学生。其班主任是一位精明能干的青年女教师,她不仅课讲得好,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该班经常大出风头,班上的学生都很喜欢她、敬佩她,但陈X似乎与别人不一样,他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凡是她讲的课,陈X 总是拼命预习,踊跃发言,只为听到她的表扬。她在作文上的批语,陈x总是反复翻看,直到倒背如流。他常常模仿她的字体,常常独自回忆她的音容笑貌。还寻找一切机会问她问题。在陈x眼里,她是世上最完美的女性。陈x也为此陷入苦恼之中,老师比自己大十几岁,这种感情一旦被别人发现,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呢? 案例五 杜X,男,某校初二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班上,杜X属于不起眼的学生。前几天,班主任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他与一位同班的女生在冷饮店一边吃冷饮,一边有说有笑,在以后的几天里,班主任又看到了两次类似的情形。当班主任侧面问及此事时,杜X说:“我看到周围有些同学成双成对,下课后便到冷饮店边吃边聊天,心里很羡慕,所以就约了我们班的XX一起出去。” 分析以上五个案例,可将中学生的早恋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恋型 如案例一中的王X便属此类。从她的生日聚会以后,她常常陶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