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贸易的文献综述

文化贸易的文献综述
文化贸易的文献综述

文化贸易现状的文献综述

摘要: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而文化贸易承载着文化传递的使命。本文从总体角度、国际竞争力角度等对文化贸易的现状进行梳理,以期对文化贸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化贸易;文献综述

自从1997年英国政府倡导发展“文化产业以来”文化产业已被许多国家、地区列入了政策规划的议程,并出台了相关的实施纲要,制订了具体的发展项目及有关配套措施,有力促进了各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各国文化产业的增长不但使国内文化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张,也促进了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

一、文化贸易的概念

目前为止文化贸易的概念在国际上还没有统的认识。国内比较认可的是将文化贸易分为文化商品贸易和文化服务贸易两大类(周成名,2006;李小牧、李嘉珊,2006;李怀亮、闫玉刚,2007)。而国际上接受度较高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贸易的界定:以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产品传递文化内容的进出口行为,其中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

文化商品指的是那些能够传达生活理念、表现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它具有传递信息或娱乐的作用,有助于建立集体认同感,并能影响实践活动。在取得版权后,文化商品能够通过工业过程大量生产并在全球广泛传播。它包括图书、杂志、多媒体产品、软件、唱片、电影、录像、视听节目工艺品和设计。文化商品包括核心文化商品(即传统的文化商品)和相关文化商品两大类。文化商品主要以有偿形式提供(UNESCO,2005)。

文化服务指的是政府、私人、半公立机构或公司赚取文化利益或满足文化需求的活动。文化服务不包括其服务所借助的物质形态,包括艺术表演和其它文化活动,以及为提供和保存文化信息而进行的活动(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机构的活动)。文化服务包括核心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大类。文化服务以有偿服务或免费服务的形式提供(UNESCO,2005)。

二、从整体角度研究文化贸易现状

对国际文化贸易的现状的研究,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张斌(2010)从三个方面透视国际文化贸易的现状,即国际贸易与国际文化贸易的对比、国际文化贸易的内部结构、发达国家的产业内文化贸易。指出整个国际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徘徊在4% ~5%之间,与信息通讯产业、金融业相比,文化产业处于国际贸易的边缘地位,且发达国家

的文化贸易量(含文化产品贸易与文化服务贸易)占全球文化贸易总量的3/4以上,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仅占有不到1/4。国际文化贸易表现出一种“产业内贸易”的显著特点。米宏伟(2012) 指出全球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以文化商品贸易为主,其中2002-2010 年,国际文化商品贸易出口总额从1982.4 亿美元增长到3832.1 亿美元,年均增速为8.6%,国际文化商品贸易占文化贸易的比重为75%。

三、针对不同种类文化贸易现状的研究

(一)文化商品贸易的现状研究

1.从知识产权角度对文化贸易现状的研究

版权产业和版权贸易是知识产权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知识产权角度对主要国家版权贸易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其中美国是目前版权贸易最为活跃的国家。美国版权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版权贸易的发展,如美国平均每年通过版权贸易要赚取5000多亿美元,占其GDP份额的5%,而版权贸易是版权产业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柱(苏振华,2008)。洪涓、刘柳( 2010)采用出版业文化产品 1996 年~2008 年的贸易数据,指出我国出版业文化产品的贸易规模,1996~2008 年我国出版业文化产品贸易总额逐年上升,且 2007 年增幅很大。1996 年,贸易总额仅为 35505.19 万美元,截至 2008年,贸易总额达到 461107.49 万美元,增长了近 12 倍。从产品结构看,图书的出口位居各类产品首位,而音像及电子出版物的进口位居首位。从市场分布来看,我国出版业文化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香港、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荷兰、德国等。出版产品出口市场分布较广,但市场集中度很高。

2.创意文化产品贸易现状的研究

在2008年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创意经济报告》之后,从“创意文化贸易”概念视角开展研究的文献逐渐出现,这些研究均依据UNCTAD“创意经济”数据库中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在“创意文化贸易”现状的认识上,不同学者得出了一些不同的结论。胡飞,葛秋颖(2009)指出中国内地创意产品贸易发展迅猛,贸易顺差逐步扩大。2005年我国创意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已增加至18.3%,2000~2005年年均增长率为17.6%,而美国占市场份额为7.6%,德国7.4%,英国5.7%,西班牙仅占2.7%。戴翔(2011)指出1996年全球创意产品的出口贸易总额仅为3983亿美元,而到了2009 年,全球创意产品的出口总额快速上升到 9739.54 亿美元,13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12%。创意产业是世界贸易中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创意产品是全球贸易的新增长点。此外,还指出全球创意产品贸易发展具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不均衡性,即尽管创意产品的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但创意产品的贸

易却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

(二)文化服务贸易的现状

美国是当今世界文化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国家。张希坤(2013)指出2011 年美国的文化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了 1201. 47 亿美元,是文化服务贸易的绝对出口大国,其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 42. 21%,接近50% ,其次是德国、英国、印度、韩国、中国,而这些国家所占比例之和仅为 20. 81%。进口方面,虽然美国的文化服务贸易进口额高于其他五个国家,但差距并不大,表明美国本土文化市场的高度发达和饱和状况。孙妙凝(2012)指出从贸易总量来看,在中国的文化服务贸易中,2006~2010年广告宣传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从28亿美元增长到49亿美元,增幅达75%,年平均增长23.17%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同比增长为-76.7%,2010年同比增长幅度为0.4%,对外贸易呈逆差状态。,从贸易比重来看,中国的文化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仅占世界的0.5%。

(三)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研究文化贸易现状

一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直接表现为一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和出口竞争力以及劳动生产率等。不少学者从国际竞争力角度对文化贸易现状做过研究。朱文静、顾江(2010)采用MS指数、TC指数和RCA指数,利用1997~2007年数据分析出:在文化商品出口额所占的比例上,中国和韩国的文化贸易主要是文化商品的贸易,文化服务贸易所占比例非常小,而日本和法国文化商品出口额所占比例在80%~70% 之间,文化服务贸易所占比例也一直相对要高出很多,保持在40%以上。在核心文化服务出口上,美国的核心文化服务贸易所占份额基本上在5%~6%左右,而英国和法国的核心文化服务贸易份额在3.5%~4%左右,仅次于美国。丛海彬(2011)利用MS指数、TC指数和RCA指数,指出中国创意产品贸易出口以12.9%的年增长率增长但是创意产品进出口的分布非常不均匀,产品的出口规模非常大,而产品的进口规模非常小,且创意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速度,韩国、日本创意产品贸易总体保持逆差水平,得出中国创意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明显强于日、韩两国,而三国在创意文化服务贸易领域内的竞争力不相上下。(四)评述

国外文化产业、文化贸易起步较早,相应的,对文化贸易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较成熟,而国内对于文化贸易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从整体角度来看,国际文化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以商品结构为主。此外,文化贸易整体格局呈现不均衡状态,文化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产业内贸易形式,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尤其美国,美国的文化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出口额的42.2%,超过了德、英、印、韩、中等

五国之和,而中国的文化服务贸易产业由于起步较晚,总体规模较小,在国际国内服务贸易出口份额中所占比重较小,与发达国家的相比处于弱势地位,与中国的经济大国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身份极不相称。同时也表明中国文化服务属于新型朝阳产业,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和开发。从竞争力角度来看,美国在核心文化服务所占份额最大,其次是英法,而在中日韩文化创意文化服务贸易中,中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明显强于日韩。由此,表明中国的文化贸易的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文献参考:

[1]周成名.关于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贸易的思考[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

[2]李小牧、李嘉珊.国际文化贸易:关于概念的综述和辨析[J].国际贸易,2007

[3]李怀亮、闫玉刚.国际文化产品贸易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张斌.当前的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之研究[J].学术论坛,2010

[5]米宏伟,文化贸易全球化现状与特点[J].国际经济合作,2010

[6]苏振华.中美版权贸易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7]洪涓,刘柳.我国出版业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状况分析[J].价格月刊2010

[8]胡飞,葛秋颖.中国内地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9

[9]戴翔.全球创意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及中国机遇[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10]张希坤.美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J].对外经贸,2013

[11]孙妙凝.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中国商贸,2012

[12]朱文静、顾江.我国文化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

[13]丛海彬.中日韩三国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

文献综述模板

(空一行) 文献综述 (空一行) 前□□言 (空一行)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为《电子商务在秦皇岛港务集团的规划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对秦港集团的电子商务发展进行过规划分析,并且据了解秦港集团也没有实施电子商务系统,因此本文的叙述对秦港集团电子商务的规划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商务与物流运输及港口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的将电子商务规划到秦港集团的业务中。这些文献给与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查阅进几年有关电子商务与物流运输的文献期刊。 题目为“文献综述”上下各 留一空行,宋体,三号字, 居中,加粗 前言之下留一空行,宋体,小三号字,居中,加粗。“前言”二字中间空两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开始,现代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经济全球化、综合物流的加快发展给港口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此,国内外对电子商务在物流运输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电子商务的早期形式EDI 的最初想法即来自美国运输业。我国交通运输及相关的物流行业电子商务应用较为滞后。但近些年来电子商务与物流运输的结合有了很大的发展。 安旗和富森(2007)在《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交通物流发展》中指出构件电子商务平台的必要性,这是符合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现状。并且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李峻峰和苏小玲(2004)在《论电子商务对我国现代物流的影响及对策》中主要论述了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现代物流理念的影响、系统结构的影响、对运输的影响,以海尔的现代物流为例,充分说明了电子商务活动对现代物流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的相应对策。 刘大军(2003)《浅谈物流运输管理与信息技术》中指出我国绝大多数运输企业在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程度和应用效果方面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我国物流运输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企业业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夏黎(2004)在《电子商务给物流业及其管理带来的变化》提出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其自身的特点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新的机遇。但由于传统的经营渠道仍可以利用,所以电子商务的发展收到一定的限制。要解决这个“瓶颈”就要求必须先认清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业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同时从采购、配送、管理等方面分析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 同时,我国学者周雪梅(2005)《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研究》曾提出电子商务作为崭新的商务运作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商业交易的方法,而且将成为潜在的经济增长动力。并指出电子商务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大大简化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车岩石(2007)《电子商务下物流的管理和发展研究》以电子商务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互动作用研究,分析物流的管理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王敏军、黄浩(2008)《浅谈电子商务中物流的作用与发展》通过对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演变发展过程和物流业在当今电子中作用的探讨。强调了物流运输业应注意其自身的发展紧跟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并指出随着计算机网正文部分 另起一页, 宋体,小四 号字。固定 值,22磅, 段前、段后 0磅

外贸函电 文献综述

浅析外贸函电中礼貌策略的运用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商务关系的发展不断深化。商务英语作为跨国商务和国际经济活动的产物,其作用也日益突出。而外贸英语函电作为商务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公司间商贸活动的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外贸函电的写作,有许多与它自身特点相关的原则,而礼貌原则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成为外贸函电写作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外贸函电作为人们在经济领域内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是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业务和有关商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其相关理论与研究一直处在不断完善之中。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在对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外贸函电的特征,将它分为四类:合作类、竞争类、和谐类和冲突类外贸函电。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P.Brown和S.C.Levinson的著作《语言使用中的共性:礼貌现象》为基石的礼貌理论,一直被语言学界奉为研究礼貌现象的经典理论,并为众多相关领域资以借鉴,影响极大。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其各个领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主要集中在对外贸函电的教学与写作上。首先,在教学方面有,如谭秋月在《案例教学法与外贸函电教学研究》(2006)中对案例教学法如何运用到外贸函电中的分析。王秋英在《外贸函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2011)中通过对外贸函电特点的分析,总结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措施。其次,在写作方面,主要有具体的原则上的研究,如赵璐在《外贸函电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运用研究》(2012)中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来阐明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体现和运用。从学者对外贸函电的研究上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外贸函电中礼貌策略的运用这一具体的切入点上,研究的不是太多。而对于外贸函电中四种具体类别上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的林旭涛在《浅析语用礼貌在对外经英语函电中的运用》(2005)一文中,从礼貌原则的具体分类在外贸函电中运用和体现入手,详述了礼貌策略与外贸函电的自身特点的关系以及要注意的一些东西。而陈莎付、雅云在《外贸函电实例中的礼貌策略分析》(2010)通过具体的实际案例中礼貌策略的详尽描述,说明了礼貌策略在其中的体现和运用。另外还有,浙江教育学院的杨娅珍在《礼貌策略在竞争类与冲突类外贸函电中的运用》(2008)中,先从介绍外贸函电的四种分类着手,描述了礼貌策略在竞争类和冲突类外贸函电中的实际运用,并结合了外贸函电的特征指出了具体运用的方法。从以上可以看出,学者对外贸函电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外贸函电中礼貌策略这一切入点的研究不是太多。尤其是关于礼貌策略在外贸函电四种具体的类别上虽有涉及,但是这些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和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融合,使得各国之间的商务关系越来越密切。商务英语在这一大背景的催促下,其作用和发展也在不断凸显和完善之中。而外贸函电作为商务英语中的一种有效沟通方式,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不容小觑。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语言不当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磨擦,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屡见不鲜。而在对外贸易业务中,交易双方的接触和洽谈大多通过往来函电得以实现,语言不当轻则会给贸易伙伴留下不好的印象,重则可能会导致交易的失败。由此可见,在外贸函电写作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和采取相应的礼貌策略不容忽视。 通过对外贸函电的了解,我们很容易得知它作为国际间外贸活动中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有着自身的特点与写作要求。而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礼貌原则理论的研究成果也逐渐被运用到外贸函电中。礼貌问题和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贸易行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形式进行的各国间的服务交易。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为各国接受。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部门清单,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而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国内外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将对金融服务贸易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GATS与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它包括两个部分: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其中其他金融服务指证券和金融信息服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为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收入,或者接受付出的支持,包括得到的和付出的直接投资收益(未分配收益和利息);从其他金融投资得到的和付出的收益(得到的和付出的利息和红利);得到的、付出的手续费和佣金。 可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强调了金融服务贸易交易的提供方,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消费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此换取其他贸易领域的发展,而且金融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 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列为恩(1996)认为,各种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五种基本功能:方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易于风险管理;加速资源流动;获取信息,评估企业和配置资本;提供公司法人治理。同时,更多的相关文献表示,金融中介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成本(戴蒙德1984;威廉森1987)也可以对规模经济产生积极的效应。 莫施里安(Moshirian 1994)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类似,一些基本要素赋予了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跨国公司可谓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瓶颈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方式、影响以及我国应有之对策进行综述。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控制,文献综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急需引进国外大量的人才、管理和技术。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技术优势是其获得垄断地位或竞争优势的关键,为保持其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技术垄断控制与控制,防止技术的过度扩散,充分发挥其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回报。不可否认,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跨国公司对华的技术控制所带来的长久的恶劣影响。 一、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可以体现在技术转让、专利战略、设立研发中心这三个方面。 技术转让方面,跨国公司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由母公司向国外子公司进行技术转让;2、公司通过技术许可贸易向外转让技术;3、公司向合资经营企业转让技术。 在专利方面,目前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上80%左右的专利权,基本上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在发达国家,大约有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被这些国家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所控制。2004 年王新华在《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分析与应对策略构建》中认为, 跨国公司专利战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托自身或联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 获取尽可能多的基本专利; (2) 以知识产权国际化为背景、控制和转让相结合,进行专利经营; (3) 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相互配合, 为公司市场战略目标服务; (4) 技术标准与专利相结合, 保持垄断性优势。 研发中心的设立近年来呈现出两个特点——数量的急剧上升与行业分布相对集中。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截止到2004年6月,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到2004年底达到700多家,而2003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数才400多家,2004年1-9月就新增研发中心298家,同比增长48.2%。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行业。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显着。自16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自由贸易产生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这一观点后,掀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热潮。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增长理论、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就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以图在浩瀚的文献中找出主流的声音。 一、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外关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的一般动力、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显着。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着重于对外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上。 (―)国际贸易视角的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绝对成本说开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他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理论代表了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

的最初思想。剩余产品出口理论认为,对外贸易使得一国剩余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增加了各国福利,同时由于各国市场的扩大,刺激了各国增加生产,改进技术,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推动了经济增长。 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大卫.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书中指出,即使一国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成本没有绝对低于他国的产品,但是通过国际贸易仍能得到经济利益:比较成本学说应运而生。李嘉图从进口可以平抑物价的角度论述了对外贸易可以保证英国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的缺陷,使各国都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贸易各国的生产率增长均得到提高。 与H-O理论推断相反的“里昂惕夫之谜”揭开了贸易自由化理论的新篇章。约翰.穆勒首先明确区分了贸易利益和发展利益,促使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分析方法由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转变。此阶段主要理论有需求偏好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美国经济学家巴格瓦蒂于1958年提出“贫困化增长”理论,认为出口较为单一且大量的开放型发展中国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文献综述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 ——文献综述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以产品为基础的竞争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竞争转变,服务业在维护一国经济和政治利益方面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据WTO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服务贸易总体发展的趋势在不断加强,1980年到2007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33000亿美元,27年间增长了8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3。在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达到了36595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贸易总额的1/3。由此可见,服务贸易势必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比重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受益颇丰,此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足的原因,发掘我国服务贸易的潜在优势以及探究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服务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GATS,1994年4月15日),其中对服务贸易做出了明确的定义:第一,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即从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无需人员、物资和资金流动,而是通过现代通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金融、信息等服务;第二,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即缔约方境内任何向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接待外国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为国外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接受外国留学生等;第三,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即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商业存在而提供服务,如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办银行、商店,设立会计、律师事务所等;第四,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即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如一国的医生、教授、艺术家到另一国从事个体服务。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以提高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为目的,服务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增加值并保持良好的国际收支平衡的能力。在此,不仅强调出口能力,更重要的是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2.国外学者相关研究 2.1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方面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90年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将竞争力与产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用一个形似钻石的菱形图表示出国家竞争力的四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同业竞争)和两个辅助因素(机会和政府)。后来,有人将这一理论引入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发现该理论不仅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对服务贸易格局进行解释与总结,而且对一国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因此能更好地适应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 对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方面,联合国贸发会国际贸易高级专家Murry Gibbs和Michiko Hayashi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认为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固然是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一个方面,但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还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类型,以

【重磅】文献综述3000字

文献综述 ——成都沁和布业有限公司融资租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推动力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持续发展。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以融资为主线,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兼顾金融与贸易的新型金融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中小企业广泛使用融资租赁,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小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52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开创了现代租赁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融资租赁业开始高速成长,自此,租赁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继信贷之后的第二大企业融资渠道。美国在融资租赁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整体研究状况和发展规律如下: 第一,国际融资租赁正在受到亲睐:当前,美国融资租赁业有一种向国际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资本和商品的输出,发达的融资租赁也步入国际技术贸易领域,并不断扩大,在其金融租赁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第二,融资租赁持续高速发展并且租赁服务趋于全面:(1)融资租赁方式多样,直接融资租赁,杠杆融资租赁等;(2)出租物几乎无所不包,从单一设备到整个机器工厂,甚至某个细小零件;(3)服务对象形形色色。 第三,多元化的融资租赁经营被普遍采纳:美国企业在开创多元化经营方式时几乎都考虑到了融资租赁业务。与此同时,融资租赁企业的大批涌现,加剧了融资租赁市场竞争,迫使原有融资租赁企业向其他领域渗透,以保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二、国内研

国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国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国贸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材料册姓名: 学号: 年级: 所在系名称: 专业名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情况说明 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该表于第七学期第6个教学周 前完成。 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该表第一次指导记录于第七 学期第8个教学周前完成;第二次指导记录于第七学期第10个教学周前完成;第三次及以上 指导记录于第七学期第12个教学周前完成。即第七学期开学后的14个教学周内完成毕业论 文(设计)写作。

3、《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第七学期第15周之前完成毕 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答辩时将该表交由答辩组秘书答辩记录用。 4、《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该表一式二份,一份取出装 入学生档案,一份随材料册装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材料册中各表格填写完毕,经学校各部门审核盖章后,按以上顺 序统一装订,整理归档。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国收购与兼并的利弊分析系别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填表时间: XX年月日填表说明:

1、本科生原则上应于第七学期结束之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和开题工作。 2、本表由学生在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指导和指导教师小组集中开题指导并修改后填写。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小组及系主任在学生填写后,应在本表相应栏目里填写意见。本表最后 由系盖章备案保存。 3.学生应执行本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不得作实质性改变。学生须在所在系规定的时 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参加答辩。 4.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要求请参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 理规定》(鄂教院行[XX]92)及其附件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本规 范》。 5、本表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学生可用蓝色或黑色水笔认真填写,也可用电子表格填 写,做到填写整洁、正确。

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外贸企业已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到国际商品交换中来,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信用交易活动迅速增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无处不在,信用对经济的运行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1 信用的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信用”一词的解释是“信用即借贷活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黄达(2003)主编的《金融学》对信用的解释为:信用这个范畴是指经济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特点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陈继忠(2001)认为,信用是社会各种责任主体的一种债务道德,这是从契约中反映出来的,需要严格的制约和社会舆论约束。《辞海》在谈到“信用”一词时给出了三层含义:一是信任使用;二是履行诺言,实践承诺,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中。 信用引发了产品交换方式上的革命,信用交易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交换方式中的主流。这种交换方式的改变,由此伴随着信用风险的产生。 2信用管理的概念界定 在西方国家,信用管理被称为风险管理;在我国,对信用管理的解释概况地说,信用管理(Credit Management)是指企业为了增强信用能力、控制交易中的信用风险而实施的一套业务方案、政策以及为此建立的一系列的组织制度。 林均跃(1999)对信用管理的定义如下:企业信用管理就是指如何科学地运转一个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正确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将该部门所承担的客户风险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商帐追收、辅助企业市场部门开拓市场等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并且认为信用管理是一门典型的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的应用型交叉学科。 谭永智,李淑玲(2004)认为,企业信用管理是针对信用销售的管理,具体

文献综述

我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文献综述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外贸规模与结构都远远落后于外贸发达省市。本文根据河北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河北省对外贸易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了河北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潜力,提出河北对外贸易发展应继续实施自主创新品牌战略、加快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协调产业布局与区位优势,推动河北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 1. 我省对外贸易的现状 1.1我省产业结构 河北省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从总体经济发展态势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基本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从产业结构视角来看,河北省二、三产业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占GDP总量的比重将近86%,尤其是第二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从产值比重来看,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特征较为明显,呈现出“二、三、一”的比例特征,也就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三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占GDP的产值自1989年以后逐年减小,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逐年递增,其中工业产值比重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80%以上,且随第二产业比值的增加而增加,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同第二产业一样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上述特点表明,第二产业是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第一产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减少,第三产业的作用正在逐步凸显,从三次产业的演变规律来看,当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及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2市场结构:高度集中于亚、欧、美三大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对外贸易伙伴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欧、美三大地区。近年来,河北省对亚洲市场的出口比重占绝对优势,基本维持在47%左右,而欧洲和北美洲所占比重分别为30%和12%左右,三个市场的总和占全省出口90%以上。2003年河北省对亚洲、欧洲、北美洲出口比重分别为46.79%、32.46%和13.06%,合计占全省出口的92.31%。2009年,三个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40.19%、31.45%和14.55%,合计占86.19%,亚洲市场略有下降,欧洲和北美洲市场所占份额相比上年有所提升。2012年,河北省进出口居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是:澳大利亚、巴西、美国、德国、韩国、印度、日本、俄罗斯、意大利、荷兰,依然以亚、欧、美三大市场为主导。 1.3出口商品结构比较 为了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是否合理和优化,一般用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低来说明。近年来,外贸强省市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崛起,特别是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形成了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格局。而河北机电产品出口额为33.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为26.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

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92期2010年第18期Serial No.92 No.18,2010不完全契约理论在完全契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事后再谈判,认为套牢问题源于关系专用性投资(Goldberg ,1976;Klein-Crawford-Alchian ,1978;Williamson ,1975,1985)。之后,不完全契约理论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信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和行动事前不可缔约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假设风险中性的买者和卖者在0期缔约,然后在0期与1期之间同时选择投资水平es 和eb ;在1期他们了解自然状态θ=(v ,c );2期以价格P 交易q ∈[0,1]数量的商品,至此合同结束。博弈时序(如下图): 收稿日期: 2010-03-14作者简介:刘爱东(1950-),女,山东聊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管理会计与公司理财、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融资管理、知识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研究;谢刚(1977-),男,湖南涟源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新制度经济学、公司金融研究。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刘爱东,谢刚 (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00) 摘要:不完全契约理论强调了现实中契约的不完全性,注重信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和行动事前不可缔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挽救不完全合同效率的办法。以交易互利性为出发点,从控制权配置、逐步投资、声誉投资和连续时间缔约四个方面回顾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并讨论了不完全契约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控制权配置;逐步投资;声誉;连续时间缔约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0)18-0102-02 不完全契约的博弈时序图 他们从交易获得的效用依赖于买者的价值v 和卖者的生产成本c 。这些效用在缔约时是不确定的,且每一方早期的专用性投资可以影响它。我们假定:v ∈{v L ,v H },其中v L <v H ,且Pr (v H )=e b ,这里买者投资e b 的成本为ψ(e b ), c ∈{c L ,c H },其中c L <c H ,且Pr (c L )=e s ,这里买者投资e s 的成本为φ(e s )。 假定两个投资成本函数是递增的且凸的,它们是沉没成本与事后的交易水平无关。 买者和卖者的事后收益水平分别为:vq-P-ψ(e b )和P-cq-φ(e s )为了简单,假定c H >v H >c L >v L ,如果θ=(v H ,c L ),交易的事后有效率水平为q=1; 否则为0。由于双方被假定是风险中性的,事前效率相当于投资效率;也就是,e s 和e b 一定满足 max e b ,e s {e s e b (v H -c L )-ψ(e b )-φ(e s )} 假定存在一个内解,一阶条件给出一个最优的投资水平e s *和e b *: e *s (v H -c L )=ψ′(e *b )和e * b (v H - c L )=φ′(e *s ) 根据之前的假定,自然状态θ=(v ,c )和投资水平e s 和e b 是不可缔约的,尽管事后θ是可观察的。如果在θ实现和投资水平e s 和e b 沉没之后, 买者和卖者事后签订一份即期合同,均分交易收益,那么在均衡时存在投资不足。在一份即期合同下的投资水平e s 和e b : 12e s s (v H -c L )=ψ′(e s b )和12 e s b (v H - c L )=φ′(e s s )因为自然状态θ事先无法预知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双方当事人不可能签订一份充分状态依赖的完全合同。 一、控制权配置 强调控制权合理配置对专用性投资水平影响的是早期的产权理论(GHM 模型),其基本思路是:如果当事人在签约后进行了人力资本或者物质资本的专用性投资,那么他将面临被对方敲竹杠的风险,这会扭曲投资激励而降低总产出。 102——

第一章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第一章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研究对象:研究技术作为一种商品在国际间转移的全过程。 研究目的:促进我国的技术进出口贸易,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重要性:缩小差距;赶超先进。 一﹑技术(technology) (一)技术的概念 1﹑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 2﹑采用一种工艺的系统知识; 3﹑设计﹑安装﹑开办﹑维修﹑管理工商企业的系统知识。 (二)技术的特点: 1. 技术是特殊的知识 ﹡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 ﹡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 2. 技术是间接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产品 3. 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使用的不灭性 ﹡所有权的垄断性 ﹡价值的时效性 ﹡交易的不彻底性 (三)技术的分类: ⒈按技术的所有权状况分 ﹡公有技术 ﹡私有技术 ⒉按技术的法律状态分 ﹡工业产权技术 ﹡非工业产权技术 ⒊按技术的表现形态分 ﹡软件技术:表现在纸面上和体现在头脑中的技术(活件技术)。 ﹡硬件技术:指机器设备﹑测试仪器等,作为软件技术实施手段的有形物。 ⒋按技术的来源分 ﹡经验性技术 ﹡科学性技术 ⒌按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角色分 ﹡核心技术 ﹡一般技术 ⒍按技术的适用范围分 ﹡专门技术 ﹡通用技术 ⒎按技术的发展程度和预示作用分 ﹡现有技术 ﹡未来技术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企业之间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地处不同国家的企业﹑团体或个人之间,依照一般商业条件转让或许可技术的行为。 (二)国际技术转移的分类 ⒈按转移的方向分(Ⅰ) 垂直型技术转移:由技术水平高的国家转移到技术水平低的国家 水平型技术转移:技术水平相同或近似的国家间的技术转让 ⒈按转移的方向分(Ⅱ) 技术出口国技术进口国 基础研究成果①基础研究成果 应用研究成果②应用研究成果 开发研究成果开发研究成果 ①表示水平型技术转移(直线) ②表示垂直型技术转移(斜线) ⒉按技术转移的效果分 A B 简单技术转移:B照搬照套 吸收型技术转移:B创新提高 ⒊按技术转移的途径分 无偿的技术转移 有偿的技术转移 (三)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联系与区别 1. 联系: ①技术贸易促进进出口商品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②技术贸易加速了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的进程。 2. 区别: ①贸易标的不同 商品贸易标的-有形(所有权发生转移) 技术贸易标的-无形(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②双方当事人关系不同 国际技术贸易:同行 国际商品贸易:非同行 ③政府干预强度不同: 国际技术贸易-普遍存在政府干预 国际货物贸易-较少政府干预

上海自贸区的影响和发展的文献综述

上海自贸区的影响和发展的文献综述 专业:班级:姓名:指导老师: 1.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同时,中国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需继续坚持扩大开放的战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入世十多年的经验显示,开放引入竞争激发了中国企业的活力。当前尤其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企业转型,为经济注入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实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这项重大改革是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重在提升软实力,各项工作影响大、难度高。 2.上海自贸区成立的背景及原因 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该自由贸易园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推动上海中心建设,对于上海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上海自贸区很可能以“一国之内”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它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优惠税收,对一国内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离岸金融和航运服务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会促使上海成为继伦敦、鹿特丹之后另一大转口贸易港,对我国的外贸也将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上海自贸区自筹备以来,主要工作方向有两个: 对外:负面清单模式,推动投资领域开放,与国际规则相接轨,与双边多边区域经济合

钦州对外贸易发展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36744400.html, 钦州对外贸易发展文献综述 作者:付江姚吴洪芳 来源:《商情》2017年第36期 【摘要】钦州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经济区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拥有5个国家级的对外开放发展平台,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密切。同时钦州更紧紧抓住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历史机遇,争取打造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毫无疑问出口贸易对钦州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前人研究的钦州对外贸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建议进行综述总结。 【关键词】钦州出口贸易机遇与挑战保税港 钦州在2015年完成外贸进出口58.3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出口24.8亿美元,同 比增长23.1%,在全区排名第3位。卢思融和何昌勒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下钦州对外贸易发展研究报告》中就认为目前钦州出口贸易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及5个国家级的对外开放发展平台(中马钦州产业园、钦州保税港、整车进口口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而存在的挑战主要是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尤其是物流技术和整体规划方面。同时他们也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完善港口设施、实现物流、口岸、加工一体化发展,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与引进,加快临海工业建设,借鉴“马来西亚经济模式”促进钦州外向型经济发展。 卢庆毅在《钦州外贸风劲帆满立潮头》中提出是保税港区助推钦州跻身中国外贸发展30强,可见保税港对钦州的外贸发展极其重要。同时提出钦州正逐步实现着“对接东盟、物流天下”的梦想,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钦州争取引进设立中国一马来西亚合作银行、中马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中心等专业金融机构,建设面向东盟的进出口商品交易集散基地和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出,对于钦州来说,也是一个建设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重要历史机遇。即便如此,钦州的外贸发展也存在很大挑战。何敏和欧明刚在《广西口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中提出目前广西口岸面临的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通关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走私和毒品犯罪形势严峻。钦州港更是存在港口物流功能、信息化和港口装卸、仓储、运输等配套服务的规划不足,整体的港口运行还停留在物流发展水平低而无序的状态等问题。就这些现状他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口岸的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大力发展各项与开放相关的重点产业;建立培养和吸引口岸建设人才的体系;加强与越南等国民心沟通,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 施梅超在《加快推进广西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中主要就加快钦州对东盟面向东盟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港航业发展对策进行分析,指出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港航业发展概况,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港航业存在的问题:大吨级泊位较少,面向东盟国家的航

“我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我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一、文献资料目录 【1】邓士燕浅谈当前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期刊论文)-广东财经职业学院院报2007(06) 【2】孔祥荣加快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对策及研究2008(04) 【3】胡景岩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4】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域贸易竞争的实证分析2008(10) 【5】肖雨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思路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9(06)【6】陈娟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期刊论文)-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5) 【7】胡琴.HU Kin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5) 【8】徐婧.Xu Jing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08,27(1) 【9】辛娜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0(9) 【10】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才智2011(3) 【11】陈文玲.CHENG Wen-ling 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9(4) 【12】贾光宇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竞争力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0(16)【13】孟建国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10(22)【14】杨慧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文社会科学学刊)-南北桥2010(9)【15】季彬张欣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0(09) 二,文献综述 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带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在整个国民产业中不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及服务贸易行业的不懈努力使得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现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其产业结构、分配发展方面、管理方面、法律法规方面等还存在着欠缺和不足。 毕业论文确定《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一选题,是希望通过整理和归纳各家所言,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性总结,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和分析,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者所持的观点有: ﹙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

fta框架下中韩货物贸易结构与经济效应分析

FTA框架下中韩货物贸易结构与经济效应分析 FTA框架下中韩货物贸易结构与经济效应分析 中韩两国于1992年8月正式建交,同年9月两国签署了贸易协定。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而韩国也已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国。2012年5 月2日,中韩两国共同发表了《部长联合声明》,宣布正式启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简称中韩FTA)谈判,成为两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本文旨在对FTA框架下中韩货物贸易结构与经济效应进行分析,探求双方的共同发展方向和利益结合点,以期为推进两国FTA谈判的顺利进行和实现互利共赢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中韩FTA的发展进程 (一)中韩FTA民间研究阶段 2004年2月,在中韩两国召开的“中韩经济通商合作第一次会议”上,中国提出了开展建立中韩FTA可行性研究的提议;同年11月,中韩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启动中韩FTA民间研究。2005年3月,中韩两国就“启动中韩FTA可行性和政策提案民间共同研究”达成 协议。两国将围绕双边贸易、相互投资和经济合作现状,以及中韩FTA的宏观效果及其对投资的影响展开共同研究;关于中韩FTA对两国各自产业的影响及政策提案则由两国分别进行研究。此后,中国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韩国的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对中韩FTA可行性和政策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交了各自的研究报告。中方的研究报告显示,中韩FTA对中韩两国GDP的贡献率分别为0.5%和5%;韩方的研究报告显示,韩中FTA对韩国GDP的贡献率为3%,虽然低于韩美FTA,但却高于韩欧FTA和韩日FTA的贡献率。尽管两国的研究报告结果不尽相同,但却都能表明建立中韩FTA对两国是互利共赢的。 (二)中韩FTA官产学研究阶段 2006年11月,中韩两国举行通商会谈,会上双方同意于2007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文献综述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文献综述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规模分析: 如表1所示,2001年:农产品贸易总额为27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60.7亿美元,进口额为113.8亿美元。 2002年:农产品出口额为180.4亿美元。 2003年:农产品贸易总额为403.6亿美元,农产品出口额214.3亿美元,农产进口额189.3亿美元。 2004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4.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33.9亿美元,进口额为280.3亿美元。 2005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62.9亿美元,农产品出口总额275.8亿美元,进口总额287.1亿美元。 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0.2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额310.3亿美元,农产品进口额319.9亿美元。 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81.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70.1亿美元,进口额为410.9亿美元。 入世以来削减关税、扩大市场准入等进口促进措施的实施,极大改变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格局。由于进口快速增加而出口增长缓慢,2004年我国农产品首次出现46.4亿美元逆差,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9.03%。2005—200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连续表现为逆差,但逆差规模相对较小。 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口主体贸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剧增,远远超过此前各年的逆差水平。全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出口额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进口额为586.6亿美元,同比增长42.8%。贸易逆差为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18.31%。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回落明显,全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21.3亿美元,同比下降7.1%。其中,出口395.9亿美元,同比下降2.3%;进口525.5亿美元,同比下降10.4%;贸易逆差为129.6亿美元,同比下降2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