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为了辅助度考生更好复习,教育政治教研室考研名师芦欣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的命题规律进行分析,旨在提供最有效的复习方法。

?马原理部分依旧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构成,同学们最关心的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该如何复习,在今后的复习中如何根据其特点展开,今天,芦老师来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概念要准确,切忌含混不清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例如,我们把哲学定义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不是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2019考研政治 思修知识点背诵汇总(背诵版)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绪论 (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配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坚定理想信念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1)理想: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2)信念: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分为低层次的信念和高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最高层次的信念(即信仰)具有最大统摄力,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理想信念的实现 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此,人们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地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要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归根结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来实现。 弘扬中国精神 (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实用答题模板

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实用答题模板 12月份的考研考试马上就要来了,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考研政治马原超实用的答题模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搞透哲学原理: 注:哲学关于辩证关系原理的万能公式: 哲学的辩证关系特别多(共计48 对),但无非两类,一是并列关系,二是从属关系。

(1)A 和B 并列关系(40 对): ①总论: A 和B 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②区别: A 和B 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③联系: A 和B 相互依存: A 离不开B: B 离不开A(有两种解释,一是一句话变三句话(任何A 离不开B,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离开B 的A ,离开了B,A 也不存在了); 二是正说说,反说说,换个说法再说说。)A 和B相互渗透:A 渗透着B: B渗透着A A 和 B 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A 能转化成B: B 也能转化成A (2)A 和B 从属关系(6 对:物质与意识; 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形式与内容)

①总论:A 和B 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②区别:A 和B 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③联系:A 决定B(A 决定B 的产生、发展、灭亡、性质和内容); B 反作用于A(当B适应A促进A的发展,当B不适应A阻碍A 的发展)。(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即是并列关系也是从属关系。 2、搞活哲学原理: 注意: 第一、哲学的题型有三种 ①死记硬背的题目

②哲学家的命题或原话 ③情景型题目(例子题) 第二、哲学分析题的答题模板: ①先写... ...认为: 唯物论: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为: 辩证法: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 认识论: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2019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重要知识点: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马原在考研政治中有很多高频的考点,认真记忆,做题时需要融会贯通。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重要知识点: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为改造世界提供理论基础。 (2)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到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包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认识改造主观世界。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①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2.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1)客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包含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两个部分。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是人的知识、情感、意志即知情意的统一体。 (2)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对立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二者发展也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统一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在反映与被反映的意义上具有同构性,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与主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具有同一性,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可以相互转化。 (3)只有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深入改造主观世界。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改造主观世界既包括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也包括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和提升人的意志品质,而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3.自由与必然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 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自由是有条件的:①认识条件;②实践条件。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的关系 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 ②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④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②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完整完美排版)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与控制。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1)基本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领土分割完毕。(2)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难点)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背诵提点 资本主义整体而言在积极改善,也在积极改变一些形式,但2018年考研小伙伴只需要记住,资本主义只是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经济全球化的考点,同学们重点拿下。 2018年考研秋季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唯物史观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不适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生产力是最基本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新增考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列宁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所以,我们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知识点讲解】 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 (1)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注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 (2)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人却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自然。 2.案例或记忆方法 美国某肉类食品公司的老板看到一篇报道——墨西哥发生了畜类瘟疫。于是,他断定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了瘟疫,必然会很快传到相邻的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政府必然会下令禁止这两个州的肉类食品外运。这位老板立即从上述两州购买牛肉和生猪,并火速运往美国东部。几天后,正如其所料,美国市场因肉类食品短缺而涨价,而这家肉类食品公司却因此获利9000万美元。所以,规律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案例中的这位老板就是自觉运用了价值规律中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最终赚了个盆满钵满。

2019年考研政治马原预测题及答案之唯物论

2019年考研政治马原预测题及答案之唯物论 【唯物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有于人的意识之外,能够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 的的哲学概括,它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 间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两个同等水准范畴 2.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 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靠它的星光来指导。实际上,因为地球自转轴存有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北极星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的北极星会被新的更靠近北天极的恒星取代。现阶段北极星是指 小熊座α星,在3000年前是天龙座α星,隋唐时期,北极五成了北 极星,而到了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成为北极星。以上材料 说明 A.时空是人们主观经验的产物 B.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C.无条件的绝对运动是物质的特性 D.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3.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指出:“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这句话的哲理在于 A.物质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 B.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和精神 C.“我”是万物运动变化的绝对主宰 D.物质是运动的存有方式和根本属性 4.“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种观点是 A.辩证法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下列选项表述准确的是 A静止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有方式 B静止是运动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C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D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6.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年月日等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测定宇宙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是用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即光年)来测量的。这说明

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

2013考研政治系列电子教材(一) 考研政治核心考点 背诵笔记 陈闫编写 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

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性。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阶级性、实践性。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10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自然界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1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 第二,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2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13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关于各种派别的言论,此处不列出,请参见我编写的《哲学派别言论汇总》,博客上有) 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金木水火土元气)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15近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时,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7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比如牛顿)。 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 19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主观精神(人的)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20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上帝、理、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21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22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导致形而上学或者唯心主义。 2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一是指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特定的运动;二是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而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2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第一,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第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变化,是运动过程中的某种稳定状态。 第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第四,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5时空的特性: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时空都是客观的;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26反对绝对论时空观,坚持相对论时空观:绝对论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存在及物质的运动状态是没有联系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互不相关的。而相对论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与物质本身的分布也有关,并且时间和空间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的。 27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动物或者机器人没有实践能力(人故意咬狗)。 28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 29实践的物质性的表现:①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②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③实践的水平与发展都受到客观手段和规律的支配。 30实践最首要的特点:直接现实性。

2019考研政治真题马原主观题解析

2019考研政治真题:马原主观题解析 来源:文都教育 在热热闹闹的考试中,2019考研政治终于落下了帷幕,同学们对于今年2019考研政治真题的难度和特征特别关注。文都考研的政治老师第一时间给同学们送上马原主观题的解析。 【真题再现】 (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谈谈你对“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种情况决定了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而只能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标准。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一方面,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相对性、有限性,表现为具体的实践往往只是在总体上证实认识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不可能绝对地、永恒地、一劳永逸地予以确证。所以说,实践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包含着创新的发展过程。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实践没有止境在不断变化,理论创新也会随之变化。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具体实践水平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理论创新要随着实践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 观。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多选把握)(一) (1)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理解社会提供思想武器。唯心不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2)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原则,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 (3)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三观) (4)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马哲和西方哲学: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一) (1)科学主义否定哲学世界观功能,推崇科学知识,放弃世界观的研究。 (2)人本主义反对科学和理性,强调人的存在的本体论(不是以人为本),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2018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2018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一、唯物论部分 (一)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四)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一章(上)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一章(上)2016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单选 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这种经济形态是指: A.自然经济 B.简单商品经济 C.发达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首先,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特征。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封闭保守的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劳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与机器大生产、发达的科技相联系,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使价值增殖。而市场经济是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因此,ACD均为错误选项。只有简单的商品经济才是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的经济形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缺一不可。第一,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人需要,就不能成为商品,即使在它身上耗费再多的劳动,这些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所以,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不能形成价值。第二,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一个物品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如阳光、空气等,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 (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3)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①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②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③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 (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 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②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3)

马原在考研政治中有一席之地,马原的知识点有很多易错的地方。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3)”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3)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第一,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比如,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理性认识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即观察结果里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影响。 第二,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23.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24.逻辑证明不能回答结论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 25.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而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26.真理是一元的,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于特定认识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27.真理是内容上的一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一。(所以说,真理形式的多样性并不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比如一个物理学规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公式表述) 28.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 一方面,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另一方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29.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3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注: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马原的复习需要方法,讲知识点难点记忆清楚。以上是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3)”相关文章,提醒大家冲刺复习注意方法,预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更多马原信息请关注考研马原频道。

2018考研政治必背9个重要知识点

2018考研政治必背9个重要凯程 考研政治凯程很多,复习时间和精力不可能平均分配,所以需要大家来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对重点内容要熟记,会用。下面9个重要凯程,希望考生背下来。 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理解,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考点二意识观 1.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考点三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考点四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考点五实践和认识

2017考研政治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十)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2017考研政治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十)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两次飞跃过程) 原理: 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辩证过程。 一、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第一次飞跃)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①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②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反映。 ③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②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 第一,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 第二,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3)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①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②运用理性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二次飞跃) (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因为: ①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2)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是: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②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 ③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行动。 {C}④{C}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 三、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在认识活动中,理性的因素起主要作用,但人的非理性因素,即情感、意志、欲

2019考研政治必背内容汇总(史上最全)

2019考研政治:必背42个核心考点汇总 考点1:帝国主义侵华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1、通过四种手段,控制了中国,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组织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2、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两大社会主要矛盾,引发了近代中国革命。 考点2:中国并未被瓜分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1、原因在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制约,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2、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考点3:为什么说资本-帝国主义在侵华的过程中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1、它在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中华民族受到极大屈辱。 2、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3、它主观上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考点4:近代但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看主观因素)

1、客观:敌强我弱,落后的封建主义难敌新兴资本主义列强。 2、主观: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如何评价旧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1:如何看待近代农民斗争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1、革命性:近代社会中,首先奋起反抗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的是农民群众,他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动摇了其统治,显示了革命主力军的伟大力量。 2、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比较: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的斗争能够不断走向胜利? 1、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深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蕴藏着极大的革命性; 2、有了无产阶级,即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克服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目光和自身弱点,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具有了新的革命前途。 考点2:如何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

2019考研政治马原中常涉及的绝对与相对

2019考研政治马原中常涉及的“绝对”与“相对” 来源:文都教育众所周知,政治这门课程所涉及的考点较零散、零散。为了方便2019考研考生有效地复习,文都教育考研政治教师将马原中常涉及的“绝对”与“相对”整理如下: 1.运动与静止: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

2019考研政治马原矛盾普特原理

2019考研政治马原矛盾普特原理 来源:文都教育 矛盾推动事物的进展,事物进展的全然缘故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内部矛盾是事物进展的内因,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进展的依照,它规定者事物进展的方向。外因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妨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加速或延缓甚至临时改变事物进展的进程。但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事物进展的第二位的缘故。今天,文都考研政治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政治中的马原考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别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进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一切事物基本上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中,人的思维中的矛盾是客观世界矛盾的反映。只要从事物内部,从联系和运动中看事物,就会发明矛盾,运动本身确实是矛盾。矛盾的特别性,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进展阶段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别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任何事物基本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问题的关键,也是真正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关键环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分析矛盾的特别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分析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考研政治矛盾普特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