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斑马鱼饲养及繁殖孵化过程研究

斑马鱼饲养及繁殖孵化过程研究

斑马鱼饲养及繁殖孵化过程研究摘要:斑马鱼是一种重要的脊椎动物模式生物,因其胚体全透明,繁殖速度快,使用样品量少,饲养成本低,而被作为一种理想的模式动物广泛的应用于科学试验。

本实验通过对斑马鱼生长条件研究,探究斑马鱼可以生长的适宜条件,并在一定条件下使斑马鱼产卵,探究斑马鱼孵化及鱼苗生长条件,建立斑马鱼的养殖平台,为之后进行斑马鱼毒性急性急性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斑马鱼;生长发育;繁殖;胚胎发育孵化;鱼苗斑马鱼(学名:Barchydanio rerio var,别名:蓝条鱼)是一种重要的低等脊椎动物模式生物,因其具有个体小、生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及胚胎透明便于观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环境毒理学、免疫学等领域[1]。

斑马鱼在基因水平上87%与人类同源,早期发育也与人类极为相似,这使得斑马鱼及其胚胎在人类疾病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3]。

其胚胎、幼鱼和成鱼最早是被用来检测水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畸物[4]。

Streisinger 等[8]于 1981 年首次将斑马鱼与遗传学和生物学领域划上联系,使其研究领域得以拓展和延伸。

目前,斑马鱼已被广泛用于遗传学、生态毒理学、药物药效活性物质筛选、药物代谢、药物毒性物质筛选等方面[9]。

该实验通过观察斑马鱼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发育,调节孵化条件,熟悉并建立斑马鱼养殖、繁殖、孵化、鱼苗养殖等一系列养殖平台,为之后开展斑马鱼相关生理药理实验奠定基础。

1实验材料1.1 实验用鱼成年AB系斑马鱼,六月龄,来源于斑马鱼科研服务中心1.2 仪器与设备T-240F9L水族箱(宝潮水族专营店);产卵缸(南京一树梨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养皿若干、斑马鱼饲料(斑马鱼科研服务中心)、控温棒(斑马鱼科研服务中心)、生化培养箱(上海坤天实验室仪器有限公司)、6孔板、电子分析天平(万分之一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 实验试剂无水乙醇、500ml硝化细菌菌液、260ml水质稳定剂(上海寸景水族用品有限公司)、250ml胚胎培养液、亚甲基蓝(分析纯,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场2斑马鱼形态及习性2.1外形及雌雄鱼分辨AB型斑马鱼(野生型)体长为4~6cm,最大体长可达8cm。

发文章斑马鱼动物伦理材料

发文章斑马鱼动物伦理材料

发文章斑马鱼动物伦理材料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模式动物之一,体外受精、胚胎透明,因此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发育过程及检测药物引起的内脏组织变化,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斑马鱼体型小,适合高通量研究,还具有生长繁殖周期短及其与人类高度相似的基因组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人类疾病模型的建立、新药研发和药物的筛选,此外,斑马鱼还被应用于毒理学、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的研究。

因为斑马鱼对污染物反应灵敏,现已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物及污水检测。

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对斑马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关键字:斑马鱼模式动物科学研究发育感染药物又名蓝条鱼、花条鱼、蓝斑马鱼、印度鱼、印度斑马鱼,产于孟加拉、印度东部、巴基斯坦、缅甸、尼泊尔等地,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淡水硬骨鱼。

属辐鳍鱼纲鲤科。

斑马鱼身体细长,呈纺锤形,成鱼体长约4-6cm,因全身布满深蓝色条纹似斑马样而得名。

斑马鱼雌雄鉴别容易,雄鱼体型细长,颜色偏黄,条纹较为显著,纵纹为柠檬色;雌鱼身体肥胖,颜色较淡,纵纹呈蓝色加银灰色,在性成熟后腹部肥大。

雌鱼每次可产卵300多枚,鱼卵易收集,其胚胎透明,繁殖能力强且生长发育速度快,对饲养要求低,可高密度饲养,与其他实验动物相比有很大优势,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实验动物模型。

近三十年来,已有约20个斑马鱼品系的基因数据库资料,全球已有超过1500个斑马鱼实验室,而我国也有超过250个实验室利用斑马鱼开展相关研究。

英国桑格研究所(Trust Sanger Institute)于2013年完成了斑马鱼的参考基因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组的异同,并进行了系统性的全基因组分析.在此综合近几十年的研究,在胚胎及遗传发育学、基因组学、药物筛选、疾病模型的建立等方向探讨斑马鱼的研究成果及进展。

1.胚胎及遗传生物学方向斑马鱼的发育分为6个阶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分裂期、成形期和孵化期。

斑马鱼属于体外受精动物,胚胎在体外发育且胚胎透明,发育过程可以直接连续的观察,是研究胚胎发育和遗传生物学的理想模式,解决了小鼠胚胎期变化不易观察的自身缺陷。

乙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急性毒害效应

乙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急性毒害效应
LIAijun,ZHANGYuru,XIAXuemei,WANGBinrong,WANGWeixiang
(SchoolofFoodandBioengineering,XihuaUniversity,Chengdu610039China)
Abstract:Usingzebrafishasamodel,theacutetoxicityeffectofethanolonzebrafishembryodevelopmentwas evaluated.Theexposureconcentrationofethanolwas0.5%,1%,1.3%,1.5%,2%.Theembryonicdevelopmentofze brafishby96hpfwasobservedunderstereomicroscope.Themortality,hatchabilityanddeformityweremeasuredand analyzed.Thecellapoptosiswasdeterminedthroughacridineorangestainingmethod.Theresultsshowthatwiththein creaseofethanolconcentration,zebrafishembryohatchingisinhibited,mortalityrateanddeformityrateareincreased. The72h-EC50,96h-LC50and96h-IC50 were1.01%,1.22% and1.56% respectively.Themainmalformations wereheartbeatdecrease,pericardialedema,smallereyes,tailknots,curvatureofspineandshorteningofbodylength, similartofetalalcoholsyndrome.Apoptoticstudiesresultsshowthat1.3% ethanolandabovesignificantlycausedthe deathofzebrafishembryoniccells.

斑马鱼的性腺发育(1)

斑马鱼的性腺发育(1)
斑马鱼的性腺发育
2021/3/6
1
精巢的组织学结构和不同发育阶段 生殖细胞形态
精巢一对,位于腹腔背部两侧,体积较小,以系膜与体壁相联,左右 精巢彼此分开,在尾端合并成一条很短的输精管,和一般鲤科鱼类相 同。
生殖上皮随着结缔组织向精巢内部延伸,形成许多隔膜,把精巢分成 许多不规则的精小叶,从其横切面上可见许多精小叶紧密排列,但没 有一定的规律性,精小叶为精巢的实质部分,因其呈管状又可称为精 小管。
1. 挑选出适当的公鱼跟母鱼,体长要尽量一样, 母鱼可以略大一些。
2. 将公鱼与母鱼分别放置产卵缸的两侧,中间 设置隔板将其隔开。
3. 产卵房的准备
产卵后小鱼:卵巢细长,结构松散,包含有排卵后的空滤泡、第Ⅱ时相、第Ⅲ 时相和第Ⅳ时相卵母细胞。
2021/3/6
12
繁殖期,IV期卵巢
2021/3/6
13
Ⅰ期:初级生长期(primary growth stage),卵母细胞(卵泡) 体积小(7~140μm),卵母细胞开始生长。
Ⅱ期:皮质泡时期(cortical alveolus stage),卵泡直径 140~340μm。卵母细胞体积进一步增大,卵母细胞外周的 皮质区出现许多小泡。
迅速
•胞核的直径在Ⅱ时相增长迅速,在Ⅲ时相中期、Ⅳ时相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长缓慢,几乎没有变化
•核质比在第Ⅱ时相最大,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核质比越
来越小
9
卵巢壁:由两层被膜构成, 外层为腹膜,内层为白膜。 白膜由外到内依次为扁平上 皮细胞、疏松结缔组织、间 质组织和生殖上皮。
产卵板:白膜中的结缔组织 向卵巢内部伸展与卵巢生殖 上皮共同构成板层状结构, 称产卵板,是卵子产生的地 方。

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共3篇

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共3篇

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共3篇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1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作为一种常见的杀虫剂,苯醚甲环唑(chlorfenapyr)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然而,苯醚甲环唑的大规模使用不仅会对有益生物产生影响,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斑马鱼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毒性测试的模式生物,在研究苯醚甲环唑的毒性和作用机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斑马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具有快速繁殖、易于养殖和通过外观观察等优点,是研究毒性作用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

研究表明,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对其生殖发育和行为的影响。

在苯醚甲环唑暴露下,斑马鱼的生殖发育受到抑制,如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和受精能力明显下降等。

同时,苯醚甲环唑的暴露还会引起斑马鱼行为发生改变,如对光和声音的反应受到抑制,游动能力下降等。

针对这些毒性效应,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探究苯醚甲环唑的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苯醚甲环唑会影响斑马鱼的线粒体呼吸链活动、红氧酶活性和ATP生成等,从而导致斑马鱼生殖功能和行为受到抑制。

此外,苯醚甲环唑还可能通过影响斑马鱼神经递质的水平,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功能。

研究发现,苯醚甲环唑暴露后,斑马鱼体内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浓度明显下降,这可能是导致斑马鱼行为和生殖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的毒性和作用机制,还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一方面,需要对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生物学多元性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揭示其对斑马鱼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程度。

另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苯醚甲环唑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以给出防治苯醚甲环唑毒性的更有效方法。

总之,苯醚甲环唑的大规模使用不仅会对有益生物产生影响,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开展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毒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综上所述,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已经被广泛研究。

斑马鱼胚胎发育时期

斑马鱼胚胎发育时期

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分期CHARLES B. KIMMEL, WILLIAM W. BALLARD, SETH R. KIMMEL等原著俄勒冈大学神经生物学学院;达特茅斯学院生物系黄万旭译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我们对斑马鱼(zebranfish, 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分期作了一系列的阐述。

我们定义了胚胎发育的七段时期(period)——合子(zygote)、卵裂(cleava g e)、囊胚(blastula)、原肠(gastrula)、分节(segmentation)、咽囊(pharyngula),以及孵化期(hatching period)。

这一划分强调了发生于受精后头3天的主要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同时我们也回顾了发生于每一时期的诸如形态发生及其他主要事件。

时期的下一划分单位是分期(stage)。

各分期都有名称,而非标号,反映了分期序列的灵活性和持续演变过程,因为我们从这一物种中还能得到更多。

各分期的命名是基于用解剖立体显微镜(dissecting stereomicroscope)观察活体胚胎所容易观察到的形态学特征为依据的,同时也充分利用了活体胚胎的透明性,这一性质使我们可以用组合显微镜(compound microscope)和Nomarski干涉相差照明(Nomarski interference contrast illumination)观察到即使很深层的结构。

显微照相(photomicro- graphs)和组合显微描图(composite camera lucida line drawings)则以图片刻画了每一分期。

此外还有一些图像则显示了发育过程中一些可用作分期辅助标志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斑马鱼,形态发生,胚胎发生,合子,卵裂,囊胚,原肠,分节,咽囊,孵化目录概述 (1)全文组织结构 (1)步骤 (3)温度与标准发育时间 (8)合子期(0-0.75h) (9)卵裂期(0.75-2.25h) (9)囊胚期(2.25-5.25h) (12)原肠期(5.25-10h) (16)体节期(10-24h) (21)咽囊期(24-48h) (33)孵化期(48-72h) (42)早幼期 (48)谢辞 (48)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分期概述分期为发育研究提供了准确度。

1-苯基-2-硫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与黑色素生成的影响

1-苯基-2-硫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与黑色素生成的影响

i hiii n o i me tto rg n r tng ta s a e tz brfs ie a odig txc fe t fP n b to fp g n ain f e e a i r n p r n e a h whl v i n o i efc so TU r ame . o i te t nt
d ig e byo e e i urn m r g n ss,e pe ily i tlo t sg a t cin s cal n e e ss, i n ldee to ma b a ga a e b p g e tto y e g r v td y im na in. He e we o us n he r fc o t ef cs o fe t fPTU mb o,a e ci e n o i z d p ooc lf rg n r tn r n p r n e r fs i g P on e r y nd d s rb sa ptmie r t o o e e ai g ta s a e tz b a h usn TU .M e ho i t ds
21 0 2年 9月
中 国 比 较 医 学 杂 志
CHI SE J NE 0URNAL OF COMPARATI VE MEDI NE CI
S p e e ,2 2 e tmb r 01 Vo . 2 NO 9 I2 .
第2 2卷
第 9期
1苯 基 一一 脲 对 斑 马鱼 胚 胎 发 育 与 黑 色 素 生成 的影 响 一 2硫
(T P U)t n ii mea o e ei d rn mb o e ei.Wh nwokn t e h iu sd sg e osu yg n x rsin oihbt ln g n ss uige r g n ss y e rigwi tc nq e e in d t td e e e pe s h o

高氯酸钠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

高氯酸钠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
的剂 量 效 应 作 用 。
关键词 : 高氯酸钠 ; 斑马鱼胚 胎 ; 亡率 ; 死 畸形率 ; 心率 ; 孵化率
中 图分 类 号 : 1 X8 文献 标 识 码 : A
To i fcso o im r ho ae o b aih Emb y xc Efe t fS d u Pe c lr t n Ze rfs ro
Ta n ng,Zh o Xu s n n Mi qi a e o g,Yo n u Ho g,W a h t o,S al n ng S u a u Hu i g o
( t eK yL b rt yo ra a rR suc n ni n e tia Sa e a oa r f b nW t eo rea dE vr m n ,H ri ntueo c nl y Habn 5 0 0, hn ) t o U e o i T o
r t fz b aih e r o e u e a e o e rfs mb y sr d c d.wh l h l r t n r t n ra i ae i c e s d i t e ma f ma i a ea d mo l y r t n r a e .Co a e t e c n r lg o p,t e e o o t t mp r d wi t o t r u hh o h h a tr t f 8 p e r f h e r o r p e 5 ;t e h t h n ae f 2h d c e s d fo 8 % t 6 ;t e mo t l y r t f e r a e o h fz b a i mb s d o p d 3 % 4 s y h a c i g r ts o e r a e r m 8 7 o3 % h rai a e o t 1 4 n r a e r m % t 2 :t e ma o ma i n r t f1 4 n r a e o 2 4 h i c e s d fo 5 o7 % h l r t a e o 4 h i c e s d f m % t 1 .T e man ma f r t n c a a trs f o r o9 % h i l ma i h r c e i— o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干扰
XXX,YYY,ZZZ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1、通过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的观察,巩固对硬骨鱼胚胎发生的认识。

2、通过设置环境因子(锌离子)来研究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程度。

3、通过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进一步巩固对硬骨鱼胚胎发育模式的认识。

4、锻炼独立开展科学实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深环境对动物受精及早期发育影响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所需胚胎:发育良好的、健康的斑马鱼胚胎(原肠胚早期)36枚。

试剂:硫酸锌(分析纯),
器材:培养容器12孔板,恒温培养箱,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塑料滴管,手表,移液枪100uL、1000uL,量筒100mL*2。

2、实验方法:
(1)在本实验中,使用硫酸锌作为实验用环境因子,共设三个梯度,分别为:0,0.1mg/L,1mg/L。

每个梯度设4个平行组,每个平行组3个胚胎,共需36个胚胎。

(2)实验处理起始时间:原肠胚早期:
实验处理终止时间:孵化期。

(3)实验操作:
A.挑选胚胎:
由于斑马鱼卵受精及发育的不均匀性,要对斑马鱼卵进行挑选。

挑选时要挑透明、无白色斑点、卵膜完整的。

之后的实验中还要不断将败育卵挑出。

用滴管(塑料滴管口部要剪短且一定要圆滑,并且直径要大于卵径)将选择好的卵依次吸出,然后放入12孔板中进行孵化。

【注意剔除异物眼观有白色小斑点、畸形异常卵。


B.实验体系:
12孔板培养胚胎,每孔放入3个胚胎,共使用12个孔,36个胚胎。

12个孔分别标上A1~A4,B1~B4,C1~C4。

A1~A4组作为对照组的三个平行组,B1~B4作为0.1mg/L组的三个平行组,C1~C4作为1mg/L组的三个平行组。

C.实验期间的培养管理:
1.孵化用水:
孵化水温一般要25~28℃,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孵化所需时间相应越长。

水温25℃时,受精卵经48~72h孵出仔鱼,水温28℃时,经36h孵出仔鱼。

水温太高或太低,会造成受精卵死亡。

[2]
【实验中设定的培养温度为25℃,由于恒温培养箱的示数与实际温度有较大差异,而且在实验后期(80h)提高培养箱温度以加速孵化,所以本次实验实际中的温度并不恒定,暂以25℃为准。


2.孵卵卫生:
(1)定期观察,每12h换一次水,水温要相近,而且每次换水量在原水量的1/3-1/2,以尽量使胚胎缩短适应期,使发育流畅。

定期将死卵挑出,以确保不影响其他卵的正常发育。

3、观察记录:
(1)前3h实时观察、拍照并记录,之后每天早上(7:00-9:00)、中午(12:30-14:30)、晚上(18:00-21:00)三段时间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不同时期以及畸变进行观察、拍照并记录。

(2)实验指标:实验前,根据文献查询[3],Zn2+可能导致的畸变有:
原肠胚期:胚胎可能因外包功能缺失而妨碍前后体轴的形成,导致卵黄外突和原肠外凸。

分裂期:胚胎可能发生严重的发育阻滞和神经管缺损,后者表现为尾部畸变,从而影响早期器官的形成。

成型期和孵化期:可导致心肌肿大、心率不稳、后主静脉血流缓慢或停止、神经管缺损、脊椎和尾部弯曲、色素沉积减少等。

(3)实验照片及记录:
A、对照组与实验组发育过程比较:
1、原肠期:由于实验照片不足,不能作出有价值的分析。

故省去。

下图依次是原肠早期、原肠晚期:摄于23-20:00
2、体节期:如下,各组间在相近时间内体节期胚胎的发育图比较。

A组:摄于24-10:35
B组:摄于24-10:10
C组:摄于24-10:22
3、咽期:各组间在相近时间内咽期胚胎的发育图比较。

A组:25-18:04
B组:25-18:15
C组:25-18:32
4、孵化期:各组间在相近时间内孵化期胚胎的发育图比较。

A组:摄于26-19:50
B组:摄于26-19:20
C组:摄于26-19:15
B、设计梯度和对照组,并各设平行试验3次。

(吸收[1]的图表模式)
4、计算及数据分析:
使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用直线内插法作图,使用软件测定不同浓度锌离子与对应斑马鱼胚胎发育影响程度的显著性概率,从而得出锌离子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的干扰的相关程度。

使用的处理软件:Excel软件。

三、实验结果:
(一)用硫酸锌做环境因子,在25℃的培养条件下:
对照组:
斑马鱼胚胎平均经过84.21h孵化出来。

实验组:
0.1mg/L的处理下,斑马鱼胚胎平均经过82.83h孵化出来;
1mg/L的处理下,斑马鱼胚胎平均经过82.19h孵化出来。

(二)对照组孵化率为100%,实验一组孵化率为91.7%,实验二组孵化率为83.3%。

(三)三个组均无明显的畸形胚胎产生。

(四)实验中各阶段胚胎的图片所示:
四、分析与讨论:
(一)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阐述其中的原理。

1、本次实验中,斑马鱼胚胎发育的速度明显较相应的文献值慢。

分析:文献中,在25℃条件下,斑马鱼胚胎从受精卵到孵化出大约需要72h,而本实验平均孵化时间约83.1h,比文献值慢不少。

本实验中斑马鱼胚胎要不时的取出观察、拍照,而室温比恒温培养箱中的低,故较长时间的取出观察,使平均培养温度降低,这可能是本实验胚胎发育偏慢的一个原因;经过证实,实验用的恒温培养箱箱内实际温度比其示数明显要低,故实验设定的25℃培养条件就不准确了。

其他组的培养箱温度与示数较为一致,明显可感觉出温度比本实验所用的培养箱的温度高,而且这些组的斑马鱼与文献值较接近,比本实验组早孵化大约一天。

基本上可以说明本实验组培养温度偏低是导致斑马鱼发育较慢的主要原因。

2、在本次实验中,斑马鱼胚胎并没有明显的畸形产生,与文献中锌离子
的致畸作用不一致。

分析:文献中证明锌离子在浓度为20-30mg/L时,对斑马鱼的致畸作用较为明显,而实验中因为操作及器材等原因,只设置了对照、0.1mg/L 和10mg/L三个浓度梯度,而且浓度在较低水平,故而锌离子浓度偏低可能是实验胚胎无畸形出现的主要原因。

3、通过实验图片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点,实验组有较明显的发育较快
现象(见实验照片和记录:体节期、咽期)。

分析:通过实验图片的观察,我们可以较为清楚的发现在体节期、咽期阶段,锌离子浓度越高,胚胎发育越快。

与文献相结合可以推测:在较
低浓度条件下,锌离子有利于促进斑马鱼胚胎发育,在较高浓度条件下,锌离子会导致畸形。

4、对照组和实验一组、实验二组中三个组中死亡卵的个数依次为0、1、2。

实验数据呈线性关系,虽然可以说是随锌离子浓度的提高,卵的死亡率升高,但是死亡卵的个数较少,而且三个死卵都是在第二天死亡的,后两天均没有卵死亡,很可能是挑卵原因或者是随机原因,不太具有可信度,故不再用软件作图。

(二)实验系统缺陷分析:
本实验系统有一个缺陷,因为每组的斑马鱼数有限,而且要最终统计孵化率及孵化各个时期的斑马鱼形态变化,所以实验中不能人为地处理斑马鱼胚胎,尤其不能人为地致胚胎死亡。

除了在孵化期,其余各个个发育阶段,斑马鱼都是在卵膜以内,胚体弯曲,不能准确地观察、测定胚胎形态特征及变化,尤其是尾部的形态特征不能准确的观察。

各种实验文献中对斑马鱼胚胎的观察,基本上都是限定在某一发育阶段,因此在处理时都是将卵膜挑破,使胚胎舒展开再进行观察。

这样观察既准确又清晰、方便。

由于以上缺陷存在,故建议改进实验。

五、参考文献:
[1]陈桑,李朝红等斑马鱼实验室繁育系统的建立1672-3554
[2]陈宝增,李凤超等实验室斑马鱼的繁育与养殖技术071002
[3]周玉,杨振国等神仙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初步观察130062
[4]谢恩义,何学福瓣结鱼的胚胎发育630715
[5]丁海,李荣庆梭鲈胚胎发育及仔鱼前期发育的初步观察100075
[6]任波,任幕莲等扁吻鱼胚胎及仔鱼发育的形态学观察150070;
830000;843000
[7]王彦怀,陶秉春等金头鲷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300221;300384;
300452
[8]叶露,吴玲玲等PFOS/PFOA对斑马鱼胚胎致毒效应研究
200092
[9]江景田,李秋等磁化水对家鱼胚胎发育的影响118000
[10]刘金兰,龚望宝等孵化水体pH值对异育银鲫胚胎发育的影响
434025
[11]谢仰杰,孙帼英等河川沙塘的胚胎和胚后发育以及温度对胚胎发育
的影响361021;200062
[12]易薇,梁姝等乐果对中华大蟾蜍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100875
[13]端正花,张斌田等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毒性及生物蓄
积300071
[14]郑敏,朱琳五氯酚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研究300071
[15]戈志强,秦伟等重金属离子Pb2+、Cu2+、Cd2+对大银鱼胚胎发育与
仔鱼存活的影响215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