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公共设施与城市空间形态、人文环境的融合

浅谈公共设施与城市空间形态、人文环境的融合
关键词 : 城市; 公 共 设施 ; 空 间环 境 ; 人 文 环 境 中图分 类号 : J 0 5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1 2 — 0 1 9 5 — 0 2
城市公共设施是指设置于城市街道 、广场等公共场所 的 城市 家具 、 道路设施 、 装饰小 品、 装置等公共环境陈设 品。 现代 城市公共设施 已成为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
因此 ,现代公共设施应 与城市环境 空间构成整体上 的造 型美 , 它 的体量 、 造型、 空 间特征 、 色彩关 系以及尺 度 、 光影变 化都应该与城市特定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相适应 ,从 而构成城
仅是城市公共环境的实用设施 ,同时也是体现城市文化与城 市公共空间环境 中一个既和谐 又灵动的城 市装饰元素 。
的公共设施则 不能使用强反光 的金属材料 ;与此不 同 , “ 点空
头公 园 、 停车场 、 公共汽车站等城 市交通网“ 线” 上供车辆和人 们停 留的“ 节点” 。 根据城 市环境 中空 间功能的不 同, “ 线 空间”
精心的策划和设计 ,苏州城 区的建筑 和公共设施 的造型和装
饰纹样依然保 留和继承着 明显 的苏州 园林 历史文化符号和特 色, 比如古代灯笼造 型的路 灯 , 园林 窗格纹样 图形造型的街道 栏杆 , 连红绿灯柱都是进行 了传 统纹 样的装饰 , 所有 的城市公
色彩 、 材料 的选择 都应该依 附于城市文 脉 、 空间环境 , 其 装饰
效果 应传 递出城市 的精神和文化艺术信息 ,设计恰 当的公共 设施 能充分体现一个城市 的文化 品位和人文精神 。 “ 人文环境 的建设是城市 人居环境 建设 的最基本 内容之一 。公共装饰 艺

城市形态参数在中国的研究

城市形态参数在中国的研究

城市形态参数在中国的研究摘要:城市形态学参数,有组成城市形态元素的一组变量组成,用来监测城市形态的变化,也可以应用于城市设计。

对指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具有宏观的稳定性和微观的动态性。

目前,国内学者对城市形态参数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共识,对城市形态参数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形态;形态参数;综合参数参数,字面上理解是可供参考的数据;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数。

它一般有一组数据或变量组成,用来控制随其变化而变化的其他的量。

参数大多时候作为一个选项应用在机械、医学、游戏和软件等的设置或维修上。

随后,建筑学借鉴计算机技术,应用参数来进行设计,即参数化设计。

清华大学的徐卫国教授把参数化设计称作―人脑的黑箱生形过程‖,认为―参数化设计将引领未来的建筑方向‖。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和建筑学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近年来在规划设计方面也开始借助计算机技术,应用一些设计和制图等方面的软件进行规划图的设计和效果图的展现。

在这个过程中,是离不开参数的。

特别是在城市形态学领域,要预测城市形态的未来走势,就必然要求对城市的生成及其形态的历史演变进行调查研究,得出演变规律。

而在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时,就需要几个或是一组参照物来进行对比,此时,参数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城市,无论是设计创造的,还是自发生成的,一旦形成了城市,它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形态。

它的形态可以是规则的几何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的自然形状,但组成它的形态的基本元素却是大体相同的。

这就为参数的制定提供了实证依据,有利于城市形态学参数的形成。

城市形态学参数,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城市形态学的参数。

当前,在中国的规划界,虽然有很多学者已经运用形态学的观点对城市进行研究,但是,还没有学者明确的提出和定义城市形态参数。

本人对城市形态参数定义–有组成城市形态元素的一组变量组成,用来监测城市形态的变化,也可以应用于城市设计。

它具有宏观的稳定性和微观的动态性。

中国学者对城市形态的研究,主要利用城市的土地、建筑、河流、交通等组成部分,从建筑学、城市美学、景观学和生态学等方面进行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进展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进展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进展李圣岚1,张春英2,李倩1,张育茂1(1•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空间活力很大程度代表了人们对城市的体验感受,是城市精神风貌的直观反映,活力的研究对未来的城市更新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阐述了公共空间活力的内涵,梳理现有文献的研究尺度、内容和方法,并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市活力;城市公共空间;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U984.il+3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具有景观、宗教、商业、社区、交通、休憩性活动等功能,是城市活力的体现⑷。

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内部空间被过度开发,交通堵塞、邻里冷漠等城市化问题日渐突出。

同时在消费社会和现代媒体的影响下,城市传统生活方式与文化逐渐向大众化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逐渐被标准化城市取代。

这些城市化发展问题导致人与公共空间互动不足,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不少学者和设计者开始意识到要更加准确的理解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的关系[2],对公共空间的更新和激活投入更多的有效的设计。

在当今城镇转型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从外延的扩张,粗放式发展转向内涵品质提升、增量存量结合并逐渐以存量为主的城市环境营造和集约化、精细化和人文化转变。

且在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提出“活力城乡,美好人居”的新方向、新愿景,来满足新时代居民的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在此背景下变成一个关键又具体的命题。

因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归纳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内涵、相关研究方法和内容,延伸未来发展趋势。

以期为之后营造更加有活力的城市和更美好的人居环境提供_些理论基础。

1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内涵公共空间是对大众普遍开放的,可进行公共活动的,已建成区域中的物质空间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罗肇定庆 廷锴纪念中学
带型
常见的城市形态比较:见考点一
地域 形态
团块状
组团状
影响 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受河流或 因素 用地规整,形态集中。交通线阻隔
条带状或放射状
沿交通线分布,沿河 分布;受地形限制。
城市 结构
各组成部分比较 集中,连成一片。
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 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 生活,各片互不连接。
1. 经济因素 (主要原因) (交通的通达度)
地租因素: 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 是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2. 其它因素: 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宗教与民族) 历史因素(继承、保护、改变) 行政因素 制定政策、城市规划、引导
城市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位置
市中心
从中心 延伸出 来的主 要公路 的交汇 点 远离公 路的地 区
区)?该区位于市中心的原因:
距离市中心近,接近最大消费人群,经济效益最高。
AB为 住宅区 ,BC为 工业区 。
2.某城市有环行—放射状道路网,读图2-2-4回答(1)、(2)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
D 线是(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2)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地段一般分布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A
【解析】 (2)在城市干道与环路相交的地段,交通通达度较周
围高,常会形成地租次高峰。图中d曲线与此相符。在功能区的
布局要求上,商业区常要求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以求接近最
大消费人群,且它的付租能力较高。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 等功能分区。读图完成 2007文综北京卷

旧城街道的生与死:北京旧城特色街道空间形态研究

旧城街道的生与死:北京旧城特色街道空间形态研究
而 提 出 有 步 骤 的 保 护 和 发 展 策 略 从 而 激 活北 京 旧城 特 色城 市 空 间 , 关 键 词 :北 京 旧 城 两络
Abs r c : r et ei ta t St s ar mpor n pu l p e e t t bi a cs ac s i ie ,Alo s r e s ar n ct s i s te t e i mpor n a e o t tplc s t a e b y s t lc a a t n t s ofc t s an m od pa t h r c e ' c ie d  ̄ ; s i i c nh l a eppeo et x n c h r ct r t s pl o e pe en e c a a e i i sc o i l e .T o g y t ma i i e b at n fc t i s hr u h s s e t nv s g i y v c o
城 市 也 会 非 常 乏 味 单 调 。 I ” ’ I
由 于 当 时 种 种 客 观 条 件 所 限 以 及 认 识 上 的 不 足 ,梁 思 成 、 陈 占 祥 提 出 的 完 整 保 留 北 京 旧 城 ,在 旧城 外 建 设 行 政 中心 区 的所谓 ” 陈 方 案 ” 并 未 得 以 梁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4 85 ( 0 ) 3 01 5— 8 00 — 37 2 08 0 4 0
引 言
空 间 ” 道 及 其 人 行 道 ,城 市 中 的 主 要 街 公 共 区 域 ,是 一 个 城 市 最 重 要 的器 官 。
建 礼 治 建 筑 ,并 修 复 了毁 于 战 火 的 建 筑 ,现存 北 京 故 宫便 是 清 代 重 建 的。 经 过 明 清 两 代 营 建 , 北 京 作 为 全 国 的 政 治 文 化 中心 ,城 市 建 设 取 得 辉 煌 的 成 就 ,今 天 的 北 京 I城 就 是 明 清 北 E l 京城 的 延续 ,基本 保持 了 原 有格 局 。

城市广场在中国——从中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的对比看中国城市广场的前景

城市广场在中国——从中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的对比看中国城市广场的前景

目1 7
‘昔m上河目》月口
是州桥丈街与相国寺一带最为繁华.夜市兴旺、通宵达旦。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图17)描绘了汴
城南正阳们外硌行的市则集中在以该行业为名的街巷
中,如巾帽胡同、罐儿胡同、豆瓣胡同、象牙胡同等・ 虽然亚洲城市中公众活动较少,也没有形成市民集 会或休闲的广场,但是传统亚洲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反 映了东方人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由中国的城市、
适度围台形成积极空间,增强使用者的安全感、领域感。 (4)遵从边界效应规律,将边缘作为设计重点,尽量提供阴角空间、袋状空间、中间空间。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生活的需求势必更加丰富多样。作为窨纳大量市民公共活动 的主要场所一一广场,其设计理念应强调更好的满足广大市民的休闲、交流等各方面的需求・而非单一 的满足大型集会或礼仪括动公共场所。因此,我们既要吸取西方城市广场的成功经验・也应考虑东方传 统公共空间行为和需求的特点,更应该考察当前生活方式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新需求。
22)等。
现代城市广场是由西方古典广场逐步演变而来的,作为一种舶来品,广场设计和建设在我国尚处于 初级阶段。尽管近年来各地的广场建设如火如荼.但真正能够得到人们认可的广场井不多-甚至在很多 地方.我们看到的所谓广场就是犬面积的硬质铺地、不锈钢雕塑加上装饰性的草坪.广场似乎成了“宽 广”的“空场”,不仅仅是空间意义.广场的内涵也被严重的曲解了。城市中心广场的策划和设计有时 没有考虑到市民公众生括的实际需求.而是将广场作为形象工程、政绒工程-只保留下空洞的图案化的
览、商业活动场所。 18世纪中叶,法国城市广场的形式逐步由封闭向开故过渡。例如南锡广场群(HaceLouisXV,Nancy)、
协和广场(Plar∞delaConcorde.图13),巴黎协和广场(图14)位于塞纳河北岸,长方形平面,长247 米、宽172米,中心是方尖碑和一对喷泉。广场东『临丢勒里花园、西接爱丽舍大道-两边都是宽阔的绿 地。19世纪初,丢勒里花园北边建了一条商业街,广场南面修建了一座桥.之后北端的教堂和桥南岸代

传统广府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传统广府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s pace,as t he cent r al publ i c space l n t he s t r uc t ur e s hape of t he t r adi t i onal C an t ones e vi l l age,especi al l y m ani f es t ed t he vi l l age l i f e vi gor and t he char act er i st i c val ue.Thr ough
洗 衣 等 所 用 的 水 源 ;村 后 和 东 西 两 侧 种 植 果
树 和竹 林 。 形 成 绿 篱地 带 ;池 塘 边 有 一块 平 地 , 称 为 前 庭 ,也 是 村 前 的 广 场 ; 沿 着 前 庭 的 正 中央 。 布 置 有全 村 的宗 族 祠 堂 , 祠 堂 旁 有 家 塾; 环 绕 祠 堂就 是 住 宅 ,住 宅 由 竹 简屋 、 明字 屋 、
吴 子 瀚
W u Zi han
李 郇
Li Xun
摘要
珠 江 三 角 洲 传 统 广 府 村 落 是 岭 南 传 统
1前 言 近 年 ,伴 随 着珠 江 三 角洲 地 区经 济 的 高 速
农 村 规 划 建 设 中 挖 掘 并 继 承 村 落 的 地 方 特 色
从 而 引导 其可 持 续 发 展 方 面 将 起 到 积 极 作 用 。
聚 落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其 村 落 形 态 结 构 中 的
公 共 空 间 部 分 ,则 集 中体 现 了 广 府 村 落 的 生 发 展 ,在 城 乡二 元 结 构 的 制度 条件 下 ,传 统 村
命 活 力 和 特 色 价 值 。 本 文 试 通 过 对 传 统 广 府 村 落 公 共 空 间 形 态 的 研 究 ,挖 掘 其 地 方特 色 与 文 化 内 涵 , 以 助 新 农 村 规 划 建 设 中 对 村 落 空 间 的 整治 。 关键词 公 共 空 间 ;空 间形 态 ;广 府 村 落 落 出现 了严 重 的 衰 落 。 藉此 ,国家 作 出 了社 会 2传 统 广 府 村 落 公共 空 问 的分 析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决 定 ,并 多 次 的 全 面 铺 开 。 但 是 ,这 些 规 划 最 后 都 不 过 是 给 村 庄 一 个 美好 城 市 的想 象 ,成 为 “ 墙 上 挂拄 ” 的 图纸 。 对 现 有 传 统 村 落 规 划 手 法 的 批 判 ,通 常 是 指 采 用 了 城 市 规 划 的 方 法 和 指 标 进 行 了 规划 ,事 实 上 , 亚热 带 季 风 气 候 ( 特 别是 雨热 同期 )是 形 成 广 府 文 化 的 重 要 因 素 , 也 直 接 影 响 到 村 落 的形 态布局。 陆元鼎等 [ 1 在 广 东 民 居 的研 究 中 把 传统 广 府 村 落 的 布 局 定 义 为 “ 梳式布局” 即村 前有 半 圆形 池 塘 。作 为排 水 、养鱼 、灌溉 、

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需要建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体现城市内在的文化底蕴,彰显特色文化。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属于公共开放的公共空间体,比如山林系统、水系系统、商场、广场公园以及停车场等。

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空间的应用,能够提升城市的艺术性。

因此,公共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生态,保证设计的作品与城市环境相统一,让城市更加富有魅力,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推动城市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将公共艺术设计放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可以同大众产生文化互动,从而成为文化艺术的载体。

公共艺术和公众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介入,会使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对城市的人文情调也是一种升华。

1城市公共空间每座城都有独特的语言,隐藏着各种可能。

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本身的发展,它的内涵也一直被学者重构。

国外对于公共空间含义的讨论最为激烈,斯蒂芬·卡尔认为公共空间是“人们公共生活场景展示的舞台”;沃尔泽认为,“公共空间是我们与陌生人,与那些非亲非故的非工作关系的人共享的空间”,是“和谐共处和非个性化交往的空间”。

但在近年内被引用最多的还是马修·卡蒙纳的观点,即“公共空间是与所有建筑及自然环境相关联的可以自由到达的场所”。

结合多种观点,公共空间的概念既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又强调与活动多样性的开放联系。

2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分析2.1公共艺术在城市商业空间设计的应用公共艺术设计者要根据城市公共商业布局,整合内部空间,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充实消费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商业空间人来人往,人聚人散,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由于需求性与诉求性的不同,商场空间也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第一,设计者要根据商场的位置,选择合理的公共艺术设计形式,做好空间资源的整合,为消费者营造轻松、愉悦的消费环境,丰富功能,满足人们消费、娱乐休闲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 l 
城市公共 IlIJ形态研究 
Study on urban public space fonn in Lanzhou 
孙来忠(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概念与分类的分析,来解析兰州市最具带型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城市地域文 
化形态与城市公共空间形式的关系同时,借助于城市公共空间地域形态的分类,对兰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类型进行界定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of urban space )n11 concept alid classification.to parse the Lanzhou city the lalOSt f'eature of tlrban 
public space tim11,city regional culture and 1.1rban public space form. 
spatial patterns,defines the type of Lanzhou tlrbal1 public space form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空间形态;地域文化 
Key words:tu‘b I11 publi c‘spilt e;spatial l"orm;regional Ctllttire 
中图分类号:TU984 1 1+ 文献辨识码:B文章编号:I(1( 

1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是表现一个城市的多重构成要素和空间结构 
以及活体的动态表现及表象的综合形式形态,包括空间实 
体环境以及意识文化形式。一般可分为形而下的形态和形 
而上的形态两部分。形而下主要指物质及城市实体的构成 
要素,主要包括城市空间内城市节点构成形式,城市用地 
的地形地貌,城市内各种功能区划,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 
织和界面等。形而下主要指城市环境中社会意识的综合表 
象,指城市的思想、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表现 
形式;特殊情况下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物化形态, 
事实上它们也是城市形而下形态的表象形式。 

2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方法 
2.1尺度——城市形态结构的蔓延扩张伴随着尺度的 
巨变 
“城市的本源是人们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除去基本的城市功能定位:“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之外。 
对于城市的公共空间必须以适宜的尺度作为空间的基本尺 
度,才能为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其中 
“人体尺度”本质就是适宜人的视觉与感觉的尺度关系, 
而这种尺度通常是通过人的各种活动来体验的…。 
2.2肌理——新的城市肌理与历史传统街区形成强烈 
的对比冲突 
城市空间结构和肌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历史传统、文 
化价值取向、经济增长方式及交通方式:它们反映并潜移 
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及社会状态 】。 
传统城市和现代城市在建筑实体和空间的关系上表现 
出两种不同模式。一个是传统城市模式;城市空间是从建 
筑实体中切割出来。现代城市模式概括为“虚空当中立实 
体”,前者是积极的、围合的城市空间:后者是消极的、 
无围合边界、向四面开敞 。 
2.3可识别性——城市特质在逐渐消失 

作为城市特质的一种重要元素即城市的可识别性,伴 
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建造的高楼大厦与方盒子状的居 
住区形态逐渐在不同地域呈现出了千篇一律的现象。在此 
城市的可识别性是一种有别于城市标志物形态的一种固有 
表达,理应特别强调城市历史、城市社会意识形态和城市 
远景特质。这种城市可识别性必须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城市 
空间形态载体所共同具有的内涵来表达,具有生态性和可 
持续的特质,通过时间的沉淀可以寄托人们思想感情的城 
市意象。 

3城市空间形态的分类 
3 1围合型城市空I司 

图1培黎广场半围合文化墙 
图2张掖路步行街建筑围合 
3 2分隔型城市空间 

1 O3 
I 堡 窭 —— 
图3灯柱和石墩对空间的分隔 
3.3渗透(分隔)型城市空间 

1 04 
图4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渗透(分隔) 
3.4断续开敞型城市空间 

图5建筑的骑沿楼 
图6步行街中断续设置的商店 
3 5占据型城市空间 

图7十字路口交通环岛 

图8广场中间的雕塑群 
3 6变幻型城市空间 

图9地上广场与地下商场的空间变幻 
4结语 
本文通过对城市形态特征的论述,分析了城市的多重 
构成要素和空间结构以及活体的动态表现及表象的综合形 
式形态,包括空间实体环境以及意识文化形式。同时,借 
助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尺度、肌理和可识别性特征进行 
了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界定,并通过对兰州市区具有代 
表性的公共空间所呈现的社会文化形态的调研感受进行了 
分类,对进行相关城市设计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意义。 

参考文献 
…韦宝伴,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Dl,广州,华 
南理工大学,2013-I 一30 
l!J于英,城市空间形态维度的复杂循环研究,【Dl,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1(1q一( 一{11 
l3l李蕾,建筑与城市的本土观——现代本土建筑理 
论与设计实践研究,II)l,上海,同济大学,2006-03-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