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各个目的特征

昆虫各个目的特征
昆虫各个目的特征

(1)增节变态类

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体微小,不过2mm。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鉴于这类虫子在昆虫与多足纲之间,过去亦有人称蚣虫纲。

(2)表变态类

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这类昆虫体第四处有一叉状弹器,能跳跃,所以有时也称“跳虫目”。

缨尾目昆虫体有鳞片,触角多节,复眼发达或退化,无翅。腹部有11节,腹下有腹刺若干对,末端有长尾须,尾须间生一丝状中尾丝。分布甚广,一般栖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

双尾目昆虫通称双尾虫。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白或灰白色,缺眼无翅,腹部十一节,末端有长尾须,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栖地下,分布甚广。

(3)原变态类

蜉蝣目(Ephemerida)原变态类昆虫,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短,刚毛状,不甚明显。翅半透明,前翅发达,后翅甚小;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中尾丝或有或无。不完全变态。成虫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4)不全变态类

蜻蜓目(Odonat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束翅亚目,另有将日本大绿和在印度发现的一种蜻蜓等仅二种划为间翅亚目的。大型昆虫,也是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昆虫。两对膜质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脉序多而密;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约有4500余种。

蜚蠊目(Blattari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中到大型昆虫。体扁平,褐或灰色。头小能活动。复眼发达。有的种类无翅,不善飞,但行走能力强。产卵于卵鞘中。约225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生活于室内或野外。常见的有东方蠊(Blattaorientalis)、美洲大蠊(Perilpaneta americana)(上中,上右为其若虫)和地鳖(Eupolyphaga)等。这类昆虫一直保持着原始的体形。

螳螂目(Mantede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大型昆虫。体大,头呈三角形。前翅交互折于腹部上,后翅长于前翅下;前胸特别延长,前早足呈镰刀状,并生有倒勾的小刺,用以捕捉各种害虫,为著名益虫。卵产于卵鞘中,古称“桑螵蛸”并作中药。分布很广,约有1550余种。我国南方常见的普通螳螂称“大刀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体长约8cm,黄褐或绿色。

等翅目(Blattari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此目通称“白蚁”,著名害虫。体小至中型,社会性,生活于隐藏的巢居中。由有翅和无翅的生殖个体(母蚁和雄蚁)与多数无翅的非生殖个体(工蚁和兵蚁)组成。头小或大,极度骨化,咀嚼式口器;触角念珠状,多节。有翅的个体前后翅的形状、大小约略相等,分飞后翅脱落,雌雄交配,选择栖居场所;母蚁腹部后期膨大,专司生殖。常建成巨大蚁巢(称白蚁塚)。主要危害房屋建筑、枕木、桥梁、堤坝、森林、果园和农田。约有1800余种,分布热带和温带。

缺翅目(Zorapter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小型昆虫,身长仅三毫米左右。头大,活动自如;触角九节,呈念珠状。翅细长,前翅大于后翅;也有无翅的种类。成群生活于树皮下或土中。种类甚少,仅一科约22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于1973年在西藏初次发现,命名为“中华缺翅虫”(Zorotypus sinensis)。

襀翅目(Plecopter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此类昆虫俗称石蝇,中或大型昆虫,体软而扁。咀嚼式口器,前后翅均为膜翅,飞行力弱。溪边栖,幼虫在清净水中生活,肉食性。

竹节虫目(Phasmid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过去也称脩目,中或大型昆虫,以拟态著名。有的形似竹节或树枝,称竹节虫或脩;有的形似叶片,称叶子虫或叶脩。体色主要是绿色或褐色,有保护作用。共有二千余种,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南方有瘦脩(Macella souchongia)和叶脩(Phyllium pulchrigolium)等。

蛩蠊目不完全变态类昆虫,是中型昆虫,体细长,无翅,暗灰色,触角丝状,复眼小,尾须长,颇似双尾虫。多栖于1,200米高山的苔藓、石块下和土中,种类极少。1985年我国昆虫学家在长白山区首次发现蛩蠊目昆虫,并被命为“中华蛩蠊”,为我国两种一级保护昆虫中的一种。

直翅目(Orthopter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体大型或中型,吸嚼式口器。前翅狭长且稍硬化盖于腹部上,后翅膜质生于前翅下;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后足强大,适于跳跃。腹端有尾须一对,短或中等长,并有产卵器。发育为渐变态。若虫类似成虫,但体裁较小,前、后翅位置反迭。全世界约有一万二千种,我国约有三百七十多种。如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类都属本目。

纺足目(Embiopter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中小型昆虫,通称“丝蚁”。体长而扁,行动活泼。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无单眼。雌虫无翅,状如若虫;雄虫一般有翅,前后翅相似。前足第一跗节膨大,有纺丝腺开口于此,故名。能分泌丝,结成丝管,栖息其中;常见于石块、树皮裂缝间。种类甚少,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见于广东、福建,在桉树皮下缝里营隧道生活。

重舌目不完全变态类昆虫,是昆虫纲中最小的一目,仅两种。无翅,扁平,长约8-10mm。咀嚼式口器,眼退化。有长而不分节的一对尾须,变态简单。两种均为鼠类体外寄生虫,故称“鼠螋”。我国暂未发现。

革翅目(Dermapter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中小型昆虫,略扁。咀嚼式口器。前翅短,革质,作截断状;后翅大,半圆形,膜质,或缺如。腹部大部分裸露在外,腹端有强大尾铗状尾须,不分节。栖土石、树皮杂草中,杂食性或肉食性。成虫子有护卵和若虫的习惯。约1050种左右,多产于热带至温带。如蠼螋,它们是养蚕业的害虫。另还有一种营寄生的蝠螋,属于寄生于蝙蝠体外的寄生蠼螋。

同翅亚目(Homopter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为半翅目亚目,也有升为目的。体小型至中型。刺吸式口器。翅两对,膜质,但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多陆栖,吸食植物液汁,严重危害农作物,叶蝉和蚜虫还能传播植物病害。也有紫胶虫、白蜡虫、五倍子蚜虫等资源昆虫。生殖方法复杂,有有性及无性世代,亦有卵生和胎生等,繁殖力极强。种类甚多,约有16000种以上。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及介壳虫等类均属此目。

半翅目(Hemipter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分同翅亚目和异翅亚目,但有多数学者主张将两亚目提升为目,半翅目一名则作异翅亚目的目名。异翅亚目(Heteroptera)此亚目昆虫通称“ 蝽”或“ 椿象”。体扁平,微小到大型。口器长喙状,适于刺吸。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后翅全部膜质或退化。后足基节旁有挥发性臭腺的开口,遇敌时即放出臭气,故有“放屁虫”之名。种类极多,约有三万余种。

啮虫目(Corrodenti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体小而脆弱,头大,咀嚼式口器,触角长丝状。普通种类无翅;有翅种类前翅大于后翅,休息时迭翅呈屋脊状。室内种类以淀粉质或动物碎片为食,为藏书室和动物标本陈列室的害虫。约有850种左右。我国常见的有:书虱(Liposcelis divinatorius)、窃虫(Atropos pulsatorium)、裸啮虫(Psyllsocus ramburii)等。

食毛目(Mallophag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此目昆虫多称“鸟虱”或“羽虱”。小型昆虫,体扁,长0.5-6mm,眼退化,咀嚼式口器,无翅,运动活泼。为鸟类的体外寄生虫,少数种类寄生于哺乳类,常以发达的上颚刮食羽毛、毛发、皮肤以及皮肤上的碎片,鸟体被害剧烈时,常出现落毛、不宁等现象。约有二千余种。常见的有鸡虱(Menopon gallinae)、鸭虱(Anatoecus dentatus)和牛鸟虱(Trichodextes bovis)。

缨翅目(Thysanopter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此目昆虫通称“蓟马”,小型昆虫,体微细长,一般黄褐或黑色。眼发达,刺吸式口器,左右不对称。翅狭长,具少数翅脉或无翅脉,翅缘扁长,有长或短的毛。也有无翅及仅存遗迹的种类。缺尾须。渐进变态。一般吸取植物汁液,这害禾谷类、棉花和烟草等,有的能传播植物病毒,是大害虫;也有少数肉食性种类捕食蚜虫和粉虱,是益虫。约有2500种,重要的有烟蓟马和稻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等。

(5)全变态类

鞘翅目(Coleoptera)完全变态类昆虫,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通称甲虫。因昆虫体壁坚硬,特别是前翅角质化而得名。形态特征体壁坚硬。触角11节,丝状、棒状、锯齿状、栉齿状、念珠状、鳃叶状或膝状。口器咀嚼式,上颚一般发达,有的与身体等长,有的近于消失。复眼较发达,有的退化或消失,有的分裂为上下两个。前胸发达;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静止时覆在背上,盖着中后胸以及大部或全部腹节(中胸小盾片一般均外露)。后翅膜质一般很大,纵横折叠藏于鞘翅下,在不同类群中有不同的折叠方式。足具有各种形态变异,适于急走、游泳、跳跃、挖掘或攫取。爪一般1对,有的只具单爪。爪有

单齿式,附齿式,双齿式。雌虫产卵管一般由第9腹节延伸而成,产卵管的长度因产卵习性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雄外生殖器主要由阳茎和阳基两部分组成。阳茎一般为一骨化较强的管状物,其末端的开口称为交配囊孔或端口。阳基又称阳茎基,它的基部常呈V形或Y形。雄外生殖器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是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世界已知约33万种,约占世界已知昆虫总数的1/3。中国已知约近7000种。

捻翅目(Strepsiptera)完全变态类昆虫,微型昆虫,雄虫有一对后翅,前翅则演化为伪平衡棒,触角呈齿状。雌虫则终生为幼态,通常寄生于叶蝉、飞虱等体内且终生不离寄主。交配方式很有趣,成熟雌虫在寄主体壁咬开一小口,然后将其生殖孔露出与雄虫交配。寄而在寄主体内产卵,幼虫孵出后钻出寄主体外寻找新寄主。

广翅目(Megaloptera)完全变态类昆虫,中至大型昆虫。包括2个科,即泥蛉科和鱼蛉科。头部前口式(口器位于头的前端并向前伸,使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钝角或几乎平行,这种头部类型就叫前口式)。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前胸方形。翅宽大,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后翅有发达的臀区。无尾须。幼虫水栖。约有500余种。我国常见的有泥蛉(Sialis sp.)和鱼蛉(Corydalus sp.)。

脉翅目(Neuroptera)完全变态类昆虫,小至大型昆虫,细长柔弱。头下口式,复眼大,少数有3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前、后翅均为膜质,翅脉网状,大小、形状略相等,停息时置于背上呈屋脊状。无尾须。幼虫肉食性,陆生种类捕食蚜虫和介壳虫等害虫。触角有各种类型;卵或长或圆,多呈卵形,顶端有精孔器,草蛉等科的卵基部有丝柄;卵单粒散产,或成排成堆集聚。蛹为裸蛹,翅芽、足、触角等明显外露;上颚发达,羽化前破茧爬出,故称动蛹。约有四千种。常见的有草蛉、蚁蛉、粉蛉(Coniopteryx sp.)褐蛉、螳蛉和蝶角蛉等。

蛇蛉目(Raphidiodea)完全变态类昆虫,小型或中型昆虫,柔弱。头大,咀嚼式口器。前胸细长,呈颈状。翅两对,膜质,半透明,网状脉。雌虫有细长产卵管。一般栖松林间。无经济意义。种类很少,已知有60种。若干种类状如骆驼,称骆驼虫(Inocellia sp.)左为蛇蛉的蛹,右为一种蛇蛉的雌虫。

长翅目(Mecoptera)完全变态类昆虫,小型或中型昆虫,细长。头部延长,垂直位,咀嚼式口器,复眼大。足细长。翅两对,膜质,前后翅的形状、大小和脉序相似。雄性腹部末端外生殖器膨大成铗状,形状似蝎,故通称“蝎蛉”。完全变态。肉食性。约有710余种,著名的为举尾虫。

毛翅目(Trichoptera)完全变态类昆虫,此类昆虫通称石蛾,中小型。咀嚼式口器。翅两对,被有粗细不等的毛。腹部纺锤形。幼虫“石蚕”水栖,会以草石贝壳等营巢,露出头足爬行。约3600种,如在农田中则有害,可作鱼饵料。石蛾是一类极古老的昆虫,它们祖先中的一支可能演变为了鳞翅目昆虫。

鳞翅目(Lepidoptera)完全变态类昆虫,昆虫纲中第二大目。幼虫一般称为毛虫,亦称“ 蛅蟖”。蛹为被蛹。成虫称蛾或蝶,其翅和体上密被鳞片,故名。具吸收口器,形成长形而能卷起的喙;复眼大;触角变化多,呈丝状、羽状或栉状等。全世界已知有十四万种左右,我国已有记载的约两万种。如螟虫、粘虫、松毛虫和菜粉蝶等。

双翅目(Diptera)完全变态类昆虫,昆虫纲第四大目。有长角亚目、短角亚目和环裂亚目,分科争论大。世界性分布,85000余种,我国已知4000余种。体微小至中型。口器适于刺吸或舐吸。前翅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蚊类幼虫称为孑孓,蝇类幼虫称为蛆。蛹为裸蛹或围蛹。成虫善飞,幼虫水栖或陆栖。除蚊、虻、蚋、白蛉等重要的医牧昆虫外,还有麦秆蝇、柑橘大实蝇、小麦吸浆虫等重要的农业害虫和寄生蝇等益虫。

虱目(Anoplura)完全变态类昆虫,体小,扁平,无翅,刺吸式口器,眼退化或消失,胸部各节部分愈合。变态渐进式。为哺乳动物的体外寄生虫。约有500余种,其中多为重要医牧昆虫,如人虱(Pediculus humanus)、阴虱(Phthirus pubis)和牛虱(Haematopinus eurysternus)等。常是各种疾病的媒介,如人虱媒介回归热和斑疹伤寒等。

膜翅目(Hymenoptera)完全变态类昆虫,昆虫纲中的第三大目,也有认为是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体微小至中型。头大,复眼发达,具变形的咀嚼式口器。中胸发达,前胸退化,腹部第一节并入胸部。翅两对,膜质。雌虫有发达的产卵器,有时变为锯、钻或刺器。完全变态。幼虫有头或无头,无足或有足。蛹为裸蛹,居于以丝或牛皮纸状物质织成的茧中。植食性或寄生性,也有肉食性的。部分种类营合群生活,是昆虫中最进化的类群。已知种类超过14万种。如蜜蜂、熊蜂、胡蜂和蚂蚁等都是熟知的种类。也有危害农作物的小麦叶蜂、梨实蜂等。

隐翅目(Siphonaptera)完全变态类昆虫,也称蚤目。体小型,侧扁,雄蚤较雌蚤小。头部和胸部小,腹部大。足长,善跳跃。触角短,锤状,部分隐于触角沟内。口器刺吸式。完全变态。成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及鸟类的体表,吸食血液,部分种类能传播鼠疫、斑疹伤寒等疾病。幼虫以寄主的皮肤碎屑、血块及其它有机物为食。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猫蚤

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纲的特征 1. 体躯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 2. 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3对口器附肢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3. 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 腹部是生殖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肢,但多数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 5.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因此,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而蜘蛛蜈蚣和蝎子及蜱、螨等无脊椎动物严格来说是非昆虫类。 昆虫在地球上無處不有,所以到處都可以采到昆虫﹔但各類昆虫部有自己喜好的環境。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无论是个体数量、生物数量、种类与基因数,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密切,有些昆虫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有些种类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昆虫学就是人类在长期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门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学习和研究昆虫学的目的在于了解昆虫生命活动的固有规律并利用所得的知识造福人类。21世纪中,人类面临着许多难题,对昆虫学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常见昆虫种类: 昆虫纲是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这两个亚纲及其33个目所组成。 常见的有: 鳞翅目Lepidoptera 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类和蝴蝶类。它们的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口器为虹吸式,呈卷须状,取食时伸到花中吮吸花蜜,不用时卷曲如弹簧状。幼虫为多足型,蛹为被蛹,属完全变态类型。鳞翅目是一个大目,全世界已知的种达十万种以上,与农业有关的有2个亚目。 鞘翅目Coleoptera 肉食亚目(步甲科虎甲科) 杂食亚目(金龟科叩头甲科吉丁甲科瓢虫科天牛科叶甲科拟步甲科豆象科)象甲亚目(象甲科) 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 ,我国记载7000余种。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 因此而得名。它们的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体型的变化甚大,并且适应性很强;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有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本类群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被蛹。 蜻蜓目Coleoptera 蜻蜓目Odonata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Anisoptera)统称“蜻蜓dragonflies”;均翅亚目(Zygoptera)统称“蟌damselflies”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昆虫。全世界约有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发达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部分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3.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4.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5.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昆虫的特征和身体构造

头部 (1)触角 触角一对长在头的前上方,形状则随着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触角就好象人的鼻子一样,主要是用来闻味道的;除此之外,有些昆虫的触角有感觉空气震动的功能。 (2) 复眼 复眼一对长在头的两侧。它是由很多小小的小眼睛所集合而成的。复眼的功能和我们的眼睛一样,用来看东西的。它的构造也往往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3)单眼 单眼是一个非常不明显的构造,位在两个复眼之间。它虽然是眼睛的一种,但是昆虫并不用它来看东西,而是用它来帮助复眼辨别物体明暗。在有些昆虫它甚至退化不见了。 (4)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嘴巴,用来吃东西的。最常见的口器有两种,一种是像蝗虫的口器,有两个大颚用以切碎食物;另一类像蚊子的口器是呈针状的,可以刺入皮肤吸血。除此之外,口器可能因昆虫种类不同而变化。 胸部 (1) 翅 翅是昆虫用来飞翔的构造;但是,和其它构造一样,翅也是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 (2)足 足是昆虫用来爬行的;不过,有些昆虫的足却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挖掘、把握或捕捉等。 腹部 比起前面两部分,昆虫腹部的构造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附属构造。比较明显的构造应该是雄虫的交尾器或雌虫的产卵器。

昆虫头部有1对触角、3对口器附肢、一对复眼和若干单眼 ▲触角: 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有许多感觉器,具触觉、嗅觉功能,还能感受异性的性信息素。 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三部分组成。 触角的形态多样,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椐。 ▲单眼和复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 大多数昆虫有1对复眼,2-3个单眼 ●单眼:结构简单,在一角膜下面有许多视网膜细胞,周围有色素细胞包围。 功能:只能感光,不能成象 ●复眼: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组成 不同的昆虫组成复眼的小眼的数目也不同。 功能:能识别物体的形象,有的昆虫还能辩别颜色 ——小眼的结构:每个小眼由角膜、晶锥、视觉细胞、视杆和色素细胞组成。 复眼可分为集光和感光二部分: ●集光部:通过和集合光线 ┌角膜:为特化的表皮,无色透明,呈平凹或平凹形为集光器的笫一透镜。 └晶锥:透明的锥状体,由四个晶锥细胞组成,为集光器的笫二透镜。 ●感光部: ┌视杆:由视觉细胞分泌形成,7个视杆集合成视觉柱。视觉细胞与神经相连,能接受和传递视觉信息。 └色素细胞:围在角膜和视杆周围,起隔离光线作用,防止小眼间的光线干扰。 人的耳朵以及许多动物的耳朵,都是左右对称地长在头上。昆虫的耳朵特别奇怪,它不是长在头上,而是长在身上:有的长在胸部,有的长在腹部,有的长在触角上,还有的长在小腿上。 蝗虫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一节的两旁;蚊子的耳朵,长在触角上;螽斯、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小腿上;飞蛾的耳朵,长在胸腹之间;蝉的耳朵,在腹部下面。 昆虫的耳朵生长部位不一致,它们的构造和形状也各不相同。蝗虫、螽斯、蟋蟀的耳朵,外面有一个鼓状的薄膜,叫做鼓膜,里面连有特殊的听器,能感受外界的声浪。当鼓膜感受到外界的音波时,发生振动,波及听器及听神经,声音就传到脑部,做出反应。 蚊子的耳朵,是由触角上密密麻麻的绒毛构成的。在触角的第二节里藏着一个收听声音的器官,能够把外界的声音收来,传到中枢神经去。它能够听到五十米以外的另一只蚊子的嗡嗡之声,即使蚊子的噪声大到像雷鸣般的震响,它们仍然能辨别雌蚊还是雄蚊的不同声响。所以,蚊子的触角,在飞行时不断抖动,就是在探听周围的声响。 昆虫的耳朵,听觉非常灵敏,可以说是“顺风耳”。但昆虫的耳朵只能分辨声音节奏的

普通昆虫学复习提纲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 绪论 一、简答题 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3. 简述昆虫与蜘蛛的区别。 4. 试举出5种昆虫学相关刊物或相关网站。 二、问答题 1. 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2. 昆虫纲繁荣昌盛的特点是什么? 3. 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三、论述题 你认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如何与昆虫相处?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初生分节、后生分节、翅展、蜕裂线、口器、前口式、下口式、后口式、悬骨、前幕骨陷、具翅胸节、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瓣、翅痣、翅脉、脉序、闰脉、直接翅肌、间接翅肌 二、简答题 1. 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 3.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 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 1-2 种代表性昆虫。 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构造特点? 7. 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8. 试以荔枝蝽(蝉)为例说明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及其取食方式。 9. 什么是具翅胸节?具翅胸节背腹板上沟和背片分别是什么? 10. 昆虫成虫的胸足分为哪几节? 11. 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其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性。

12. 昆虫的足类型反映哪些生物学习性? 13. 昆虫的翅是由哪部分发展来的? 14. 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试绘昆虫翅的分区图,并注明各部分中文名称。 15. 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16. 绘通用的昆虫假想脉序图,说明其上的纵脉和横脉,并用字母表示。 17. 昆虫虫翅的连锁方式有哪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17. 说明昆虫翅的变化和类型在昆虫分类和深化上以及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18.昆虫的翅是怎样进行上、下拍动? 19.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基本构造。 20. 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21. 试绘昆虫触角、胸足的模式构造图,并注明各部分中英文名称。 三、问答题/论述题 1.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2. 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有何意义? 第二篇昆虫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孤雌生殖、两性生殖、世代交替、胎生、孵化、脱皮、虫龄、龄期、头壳指数、羽化、世代、年生活史、世代重叠、性二型现象、多型现象、休眠、滞育、趋性、假死性、群集性、拟态、保护色、扩散、迁飞 二、简答题 1.昆虫有哪些复杂和特殊的生殖方式?请举例说明。 2.列举3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如何利用昆虫的某些习性来采集或防治害虫?。 3. 简述“全变态”和“不全变态”的特点。 4. 举出能够把卵产在土中、植物组织中的昆虫各3种。 5. 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和蛹分别可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举3种代表昆虫。 三、问答题/论述题 1. 昆虫生物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2. 昆虫的产卵方式主要有哪些?了解产卵方式有什么意义? 3. 什么是拟态和保护色?请各举1例说明。

第二章-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第二章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生活特点及生活习性,即昆虫的生物学。它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括昆虫的繁殖、发育与变态,以及从卵到成虫各个时期的生活史。通过研究昆虫生物学,可进一步了解昆虫共同的活动规律,对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方式 绝大多数昆虫为雌雄异体,但极个别也有雌雄同体现象。自然界中雌雄异体的动物大多进行两性生殖,但也有其他的生殖方式。常见的生殖方式有以下4种 一、两性生殖 两性生殖(sexualreproduction)是昆虫最常见的一种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是由雌雄两性昆虫 经过交配后,雌虫产下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又称卵生。如蛾蝶类、天牛等昆虫。 二、孤雌生殖 有的昆虫(如某些粉虱、介壳虫等),无或有极少量雄性个体,雌虫产下未经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又称为单性生殖。分为3种情况:①偶发性的孤雌生殖。即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偶尔出现未经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②经常性的孤雌生殖。正常情况下营孤雌生殖,偶尔发生两性生殖。例如膜翅目昆虫(如蜜蜂)中,未经交配或未受精的卵,发育为雄虫,受精卵发育为雌虫。还有一些昆虫如介壳虫、粉虱、蓟马、蓑蛾、叶蜂、小蜂等,经常进行孤雌生殖,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有的甚至还未发现过雄虫。③周期性的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这种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如蚜虫,秋末随着气候变冷产生雄蚜牙,进行雌雄交配,产下受精卵越冬;而从春季到秋季连续十余代都以孤雌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这段时期几乎没有雄蚜。 三、伪胎生 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卵生(oviparity),但也有一些昆虫从母体直接产出幼虫(若虫),如蚜虫类,其卵在母体内发育并孵化,所产下来的是幼蚜(若蚜)似为胎生,但与哺乳动物的胎生不同,故称伪胎生。 另有少数昆虫在母体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时就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paedogenesis)。这是一种特殊的、稀有的生殖方式。凡进行幼体生殖的昆虫,产出的都不是卵,而是幼虫,故幼体生殖可以认为是胎生的一种形式。如双翅目瘦蚊科、摇蚊科以及蛹翅目中的部分种类昆虫。 四、多胚生殖 多胚生殖(polymbryony)是指一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常见于膜翅目的一些寄生性蜂类,如小蜂科、细蜂科、茧蜂科、姬蜂科等寄生性昆虫。营多胚生殖的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的卵内,每个寄主里产卵1-8个不等(随种类而异),既可有受精卵,又可有非受精卵,前者发育为雌性,后者发育为雄性。一个蜂卵形成胚胎的数目变化很大,多数种类一个卵形成2个或多个胚胎,而寄生于鳞翅目幼虫的金小蜂(Litomastixtruncatellus)可产生数百个甚至2000个左右的胚胎。 多胚生殖可以看做是对活体寄生物的一种适应。因为这些寄生性昆虫常常不是所有的个体都能找到它相应的寄主,而一旦找到寄主就能产生较多的后代。 昆虫的生殖是为了种群的延续,而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是昆虫对不同生态环境的有利适应。如孤雌生殖对于昆虫扩大其分布和维持其种群都很重要,在任何适于生存的环境下,只要有1头雌虫,便可进行繁殖。胎生是对其卵的一种保护性适应,又无独立的卵期,所以完成生活史的周期较短。一些寄生性昆虫常常不容易找到寄主,而多胚生殖可以保证其一旦找到寄主就能产生较多的后代。幼体生殖缺乏成虫期和卵期甚至蛹期,更可以缩短其世代周期,在较短时期可迅速增大其种群数量。兼行两种生殖方式的昆虫,如蚜虫,在适宜环境下行孤雌生殖,可在短期内迅速繁殖,而在环境条件不宜时行两性生殖产卵越冬,以度过不良环境。 第二节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和变态类型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 昆虫的个体发育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在卵内完成的,至孵化为止。胚后发育是从幼虫孵化开始直到成虫性成熟为止。 昆虫的生长发育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一系列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部分绪论 二.填空: 1.昆虫总类占动物界总量的大约()。2.动物界按照进化顺序从低级到高级分为()、()、()、()、()、()、()、()、()门。3.昆虫的体腔就是(),消化道位于体腔的(),循环系统位于(),神经系统位于()。 4.有些昆虫食性以生物尸体或粪便为食,这类为()昆虫,如()。 5.蜘蛛、蝎子属于()纲。6.蜈蚣、钱串子属于()纲。7.马陆属于()纲。 8.虾、蟹属于()纲。 9.昆虫属于()门、()纲。 10.昆虫的()胸、()胸各着生一对翅,称为具翅胸节。 11.昆虫的头部具一对(),一对复眼,3对口器附肢,分别为()、()、(),所以头部成为()中心。 三.问答题: 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3.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四.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昆虫的是() A 蝎子 B 蜈蚣 C 金龟子 D 蜻蜓 2.以下哪些昆虫对人类有益( ) A 传粉昆虫 B 工业原料昆虫 C 药用昆虫 D 天敌昆虫 3.以下节肢动物具有一对触角的有()A 蜘蛛 B 蜈蚣 C 蜜蜂 D 马陆 4.以下有3对行动足节肢动物的是()A 蝎子 B 鼠妇 C 蚂蚁 D 虾 5.以下哪种节肢动物无触角() A 蝎子 B 蜘蛛 C 蜻蜓 D 金龟甲五.论述题: 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部分答案 二.填空题: 1.2/3 2.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圆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3.血腔中央体背腹面 4.腐食性昆虫蝇蛆蜣螂 5.蛛形纲 6.唇足纲 7.重足纲 8.甲壳纲 9.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10.中胸后胸 11.触角上颚下颚下唇感觉和取食三.问答题: 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 (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界中唯一有翅的类群。翅的获得对它的分布、觅食、求偶、避敌都有利。(2)昆虫的身体相对的小,需要的食物就相对的少,很少会由于事物的缺乏导致灭绝。 (3)昆虫的口器类型变化多,这样的就扩大了取食的范围,改善了它与寄主的关系。 (4)昆虫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可以以很少量的个体来繁殖大量的后代。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 - 1 -

昆虫分类-10个目主要特征复习过程

昆虫分类-10个目主 要特征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昆虫10个目主要特征和常见种类 2对,膜质,翅脉网状,多横脉,各翅均有一翅痣。腹部细长;尾须小,1节。半变态。 蜻蜓、豆娘 捉足;翅2对,前翅覆翅,后翅膜质。尾须不长,多节。渐变态。 2对,前翅革质称覆翅,后翅膜质;后足为跳跃足。大多尾须短,1节;常具听器;雄虫一般有发声器,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渐变态。 蝗虫;蚱蜢-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蟋蟀(蛐蛐)-黄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有2根细长的尾须,触角长于身体;螽斯(蝈蝈)-外形似蝗虫,草绿色,触角长于身体;蝼蛄 3-5节,通常4节;口器刺吸式。翅2对,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少数种类翅完全退化;小盾片发达;后胸常有臭腺。无尾须。渐变态。 黾蝽(水黾)-两栖,触角外露,无臭腺,胫节有特化毛,能在水面行走;负子蝽-水生,触角隐藏,有臭腺,后足游泳足;龟蝽、盾蝽、长蝽、缘蝽、猎蝽、盲蝽-陆生,触角发达,通常有臭腺 2对,前翅质地相同,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静止时翅置于腹部背面上方呈屋脊状。无尾须。渐变态。 斑衣蜡蝉、蝉(知了)、沫蝉、叶蝉、角蝉、蚜虫 10-11节;口器咀嚼式。前胸发达,背板宽大;翅2对,前翅角质化称鞘翅,无明显翅脉,静止时不相叠,中间有一鞘缝,后翅膜质。无尾须。全变态。 天牛、金龟、瓢虫、象甲、步甲、叶甲、扣头虫 2 对,前后翅相似,膜质,无臀叶,翅脉呈网状,翅脉在近翅缘处多分叉。尾须1节或无。全变态。 草蛉 式,幼虫口器为咀嚼式。翅2 对,被鳞片,翅脉稀少。有退化的尾须。全变态。 蝶-触角球杆状,多白天活动,静止时翅多直立或平置;蛾-触角丝状或羽毛状,多夜间活动,静止时翅多呈屋脊状 3节(具芒状或不具芒);复眼发达;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翅2对,前翅膜质,后翅特化成平衡棒。尾须无或有。全变态。 蚊、蝇、虻

昆虫学复习材料(最终版)

红笔为补充部分 昆虫学(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1. 孵化:昆虫的胚胎发育结束后,幼虫破卵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 2. 羽化:昆虫从若虫或蛹脱皮变为成虫的过程叫做羽化。 3. 虫龄(instar) :由卵孵化出来到第一次脱皮以前的幼虫叫第一龄幼虫;经第一次脱皮后的幼虫叫第二龄幼虫。以后每脱一次皮就增加 1 龄,即虫龄=脱皮次数+1。 4. 龄期( stadium ):在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叫龄期。 5. 渐变态:发育过程中可明显区分为卵、幼虫和成虫 3 个阶段,幼虫随着虫龄的增长而逐 渐近似于成虫,而且成虫、幼虫生活环境和习性也相同。是不完全变态中的一个类型。 6. 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4 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及习性相差很大或完全不同。 7. 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出幼虫一直到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中,一般需经过一系列形态上的内部器官的变化,致使成虫和幼虫显著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8. 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生殖器官不一样外,其他特征也存在很大落差,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 9. 多型现象:有一些昆虫,同一个种中,却存在着两种以上类型的个体,这种现象叫多型现象。如:蜜蜂、白蚁、蚂蚁;稻飞虱长翅型和短翅型。 10. 世代:昆虫由脱离母体 (卵或幼虫) 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叫一个世代,简称一代。 11. 趋性:趋性是指昆虫对某种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定向活动。 12. 趋光性是指大多数夜出性的昆虫对短波光有强烈的趋性。我们常用黑光灯进行诱集;蚜 虫对黄色的光有趋性,所以在菜田中可用黄板进行诱杀。 13. 趋化性:昆虫对某种化学物质具有趋性。如性诱性应用;毒饵诱剂等。 14. 食性:昆虫取食的习性叫食性。 15. 单食性:只能在一种植物上或者与它亲缘关系很近的几个种上取食的昆虫,例如梨大食 心虫,只在梨属的植物上取食为害,绿豆象只为害绿豆,豌豆象只为害豌豆等。 16. 寡食性:只在一科植物上取食的昆虫,如小菜蛾只在十字花科不同属的植物上生活。 17. 肉食性:以其它动物为食物的昆虫,如: 瓢虫、草蛉、各种寄生蜂等。 18. 植食性:以植物的各部分为食物的昆虫,如: 粘虫、棉铃虫、麦蚜等。 19. 拟态:昆虫有时也可以“模拟”其它动物的姿态来保护自己, 这种现象叫“拟态”。 20. 保护色:昆虫为了能够生存,避过敌害使本身的体色变得与环境相近的现象称为保护色。 21. 两性生殖:绝大多数昆虫的生殖是雌雄两性必需经过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后,由雌虫 将受精卵产出体外。卵经孵化而成为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 22. 卵胎生:大多数进行孤雌生殖的蚜虫,它们的卵在母体内已经孵化,由母体直接产下幼虫。这种现象称卵胎生。 23. 物理机械防治法是应用各种物理因子、机械设备以及多种现代化除虫工具来预测及防治害虫的手

昆虫各科特征

1 蝗科(Locustidae) 一般大型。触角丝状较短少数为剑状或棒状。 前胸背板发达,马鞍型,盖住中胸。 多数种类具有两对发达的翅,跗节3节。 腹部第1节两侧有1对鼓膜听器,少数无翅无听器,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发音.产卵器钻头状。 东亚飞蝗、黄脊竹蝗、青脊竹蝗。 2 蝼蛄科(Gryllotalpidae) 触角丝状细长。 前足为典型的开掘足,胫节阔,有4齿,跗节基部有2齿,后足腿节不甚发达。 前翅短,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 尾须长,无外露产卵器。 为重要的地下害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腐殖质多的壤土或沙壤土内,生活史长,一般1~3年完成一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壤深处越冬。 如华北蝼蛄、非洲蝼蛄等 3螽斯科(Tettigoniidae) 触角丝状细长, 跗节4节; 翅通常发达,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 产卵器刀或剑状,多产卵于植物的组织内; 多数种类为绿色,一般植食性,如露螽. 4蟋蟀科(Gryllidae) 触角丝状细长; 跗节多为3节,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 产卵器针状或矛状。尾须长而不分节。 多植食性或杂食性。如大蟋蟀、油葫芦等。 1 纹蓟马科 体较粗壮,褐色或黑色。 触角9节,第3、4节 常生有带状感觉器, 翅较阔,前翅末端圆形, 围有缘脉,有明显的纵脉;翅面常有暗色斑纹。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上弯曲。 本科种类不多,多为捕食性。如横纹蓟马。 2 蓟马科 体略扁平。 触角6-9节,第3、4 节上有叉状或锥状感觉器, 末端1-2节形成端刺。 有翅者翅狭长, 末端尖,翅脉少,无横脉。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 曲。 许多种类是农业上的大害虫。如烟蓟马(Thrips tabaci)。 1 网蝽科 (Tingi dae)又 称军配虫。 体小而扁,体长多在5mm以下。 触角4节,以第3节最长。喙4节。无单眼。 头顶、前胸背板及前翅呈网状花纹。前胸背板向后延长覆盖中胸小盾片,两侧扩展成侧背板。前翅质地均一,不分成革质与膜质两部分。 足正常,跗节2节。 植食性,多在叶背面或幼嫩枝条群集食害,排出锈渍状污物,并在被害植物组织产卵; 若虫暗黑色,体侧有刺突。重要的有梨网蝽、方翅网蝽等。 2 蝽科(Pentatomidae)体小至大形。头小,三角形,触角5节,偶有4节。喙4节。有单眼。 前胸大,侧角有时呈刺状。小盾片发达,三角形,超过前翅爪片的长度。前翅膜质区的纵脉,多从一基横脉上分出。 跗节3节。大多数为植食性。如黄斑蝽、荔蝽、麻皮蝽等。 3猎蝽科(Redvuiidae)

昆虫纲

昆虫纲(Insecta)旧称“六足虫纲”,是整个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昆虫纲不仅是节肢动物门,也是整个动物界种类和数最多的一个纲。,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目前,人类已知的昆虫约有100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科学分类上,昆虫被列入节肢动物门,它们具有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昆虫纲不但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鞘翅目 革翅目 双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膜翅目 等翅目 鳞翅目 脉翅目 直翅目 展开 中文学名昆虫纲拉丁学名Insecta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亚门六足亚门纲昆虫纲目录1简介 2地域分布 3演化进程 4昆虫识别 5重要器官 ?口器 ?触角 ?足?翅 ?眼睛 ?耳朵 ?呼吸器官 ?消化器官 ?伪足 ?尾须 ?肌肉 6生长发育 7昆虫分类 ?鳞翅目 ?鞘翅目 ?蜻蜓目 ?双翅目 ?膜翅目 ?半翅目 ?直翅目 ?同翅目 ?缨翅目

?竹节虫目:?脉翅目: ?其它昆虫: 8昆虫纲各目的检索 9生物影响 10下属 1简介编辑昆虫纲,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具触角1对(极少数无触角);胸部3节,每节有足1对;中胸和后胸节可有翅各一对。腹部除末端数节外,附肢多退化或无。生殖孔后位。全世界约有100万种,约占动物界种数的80%,每年还约陆续发现0.5~1万新种。我国约12~15万种。昆虫种类繁多(约占动物界种数的80%)。习性歧异,分布范围很广。这里是狭义的昆虫纲,即不包括原尾类、弹尾类和双尾类,共分3个亚纲30目[1] 2地域分布编辑世界昆虫约有100万种,也有人估相关书籍 计为200万种,每年还约陆续发现0.5~1万新种。中国约12~15万种。昆虫种类繁多(约占动物界种数的80%),习性歧异,分布范围很广,除海洋的水域之中以外,凡有植物生长的地域都有昆虫。昆虫具有强大的飞翔能力,其微小的身躯又易随气流传播,所以从赤道到两极都有它们的踪迹。如北纬80°曾发现蝴蝶,北纬70°曾发现蚊虫;南极圈内也曾发现过昆虫。海拔5029米高山上曾发现半翅目昆虫,488米高山上曾发现鳞翅目昆虫,若干无翅亚纲昆虫往往生活在海拔更高的地方。昆虫的分布上限为海拔6800米。温泉、山洞也有昆虫栖息。 3演化进程编辑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节肢动物起源于类似环节动物的蠕虫,经历下列演进阶段: ①各节腹侧生出附肢,以便行走; ②头部发生触角、眼和口器,成为感觉和取食中心; ③翅和足集中在胸部成为行动中心;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 昆虫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一类学说认为系由水栖祖先演化而来,例如,三叶虫起源说和甲壳类起源说;另一类学说认为由陆栖祖先起源,如多足纲、唇足纲、综合纲是昆虫的近缘。4昆虫识别编辑身体构成 身体分头、胸、腹3个部分。 1.头部有触角(极少数无触角)、触须、复眼各1对,单眼2~3个或无,口器1个。 2.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三节组成。每节腹面两侧各生腿一对,由基、转、股、胫、跗五节组成。跗节又分1~5节,末端有爪,有的爪上有爪间垫,有爪间刺。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一对翅。视虫种不同其翅脉、脉序也不同,为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有的昆虫后胸翅退化为平衡棒,有平衡作用。? 3.腹部由11节组成,由于前1~2节趋于退化,末端几节变为外生殖器,故可见的节数较少。 具备特征 所谓昆虫,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部分; (二)头部不分节,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三)胸部分为3节,可能某些种类其中某一节特别发达而其他两节退化得较小。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成虫还有2对翅,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化; (四)腹部应该分为11节,但也常常演化为8节、7节或4节。分节数目虽不相等,但都没有足或翅等 附属器官着生。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五)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过程。

几种昆虫的特点

瓢虫是一种吃介克虫、蚜虫等害虫的昆虫。 瓢虫有挺多种的(加点详细的给你) 益虫: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赤星瓢虫、大红瓢虫等;害虫: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 益虫无论幼虫还是成虫,都能吃蚜虫。 瓢虫是一种吃介克虫、蚜虫等害虫的昆虫。 蜜蜂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 蜜蜂以花粉和花蜜为食。 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 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 蜜蜂的筑巢本能复杂,筑巢时间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 蜜蜂的嗅觉灵敏,能够根据气味来识别外群的蜜蜂。 工蜂的任务主要是采集食物、哺育幼虫、泌蜡造脾、泌浆清巢、保巢攻敌等工作。工蜂的任务主要是采集食物、哺育幼虫、泌蜡造脾、泌浆清巢、保巢攻敌等工作。雄蜂的任务是和处女蜂王交配后繁殖后代,雄蜂不参加酿造和采集生产。 蜜蜂生产的,蜂蜜是一种天然食品,味道甜蜜。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 蝴蝶 触角端部加粗,翅宽大,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的鳞翅目昆虫。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蝶类白天活动。在鳞翅目158科中,蝶类有18科。蝶类成虫取食花粉、花蜜;幼虫为植食性,为害林木与庄稼。蝶类翅色绚丽多彩,人们往往作为观赏昆虫。中国蝴蝶种类丰富,尤其是在亚热带地区。 蝌蚪:体形似鱼,具有外鳃,适于水中生活,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以后逐渐长出四肢,尾慢慢萎缩,鳃消失,用肺代替呼吸 背部呈现灰色,和蛤蟆的黑色蝌蚪最明显的区别 尾很长头部有明显的外鳃 小蝌蚪没有骨头,要长大了才有骨头 蚂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同巢中世代重叠,同时间内三品(蚁后、蚁王、兵蚁)都有。在一般地理及气候条件下无明显的休眠或滞育现象。拟黑多刺蚁和其它蚂蚁一样,一般以窝为一个家庭。一窝中有蚁王(雄蚁)蚁后(雌蚁)有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兵蚁保卫群众安全,数量较少。一窝蚂蚁一般为500~2000只,一年可繁殖分出15~25窝。蚂蚁生长、繁殖温度为15~40℃,适宜温度为19~29℃,10℃以下入洞冬眠。

第二节昆虫纲的分目

第二节昆虫纲的分目 一、昆虫纲分目的历史及变化 昆虫纲分目的多少除与分类学的发展阶段、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手段、分类性状与特征的运用有关外,还与各学者的认识和观点有很大关系。应该指出的是,在昆虫纲分目的特征运用上,除注重形态学、生态学等特征外,在生物学特征中应以变态特征为主,原因在于昆虫由卵发育到成虫的整个过程实质是其进化历程的缩影,如以尚未研究清楚或争议较大的起源关系替代这一主要特征,争议将更大。各家对昆虫纲的分目见下表。 不同时期各学者对昆虫纲的分目 二、昆虫纲 Class Insecta 的分目 ( 一 ) 无翅亚纲Apterygota 1 .增节变态类Anametabola 原尾目 Protura 体微小、 2mm 以下、细长,无触角、复眼、单眼,内口式,成虫腹部 12 节( 1 - 3 有腹足遗迹),无尾,跗 1 节。见于阴湿环境中。

2 .表变态类Epimetabola 双尾目 Diplura 体小、细长,无复眼或单眼,触角长,内口式,腹部 11 节、有刺突或泡囊,尾线状或钳状,跗 1 节。见于阴湿的地表。 弹尾目 Collembola 体小,有触角,复眼退化,内口式,腹部 6 节以下( 1 、 3 、 4 节具腹管、握弹器及弹器),胫跗节常愈合。栖于潮湿场所。 缨尾目 Thysanura 体长、末端渐细,具鳞片,咀嚼式口器,足基节和 2 - 9 腹节有刺突或泡囊,尾发达、并具一中尾丝,跗 2 - 3 节。栖于潮湿环境。 ( 二 ) 有翅亚纲Pterygota I .外翅部Exopterygata 幼期体外具翅芽 3 .原变态类Prometabola (1) 蜉蝣总目 Ephemeropterodea 蜉蝣目 Ephemeroptera 体中型细长,触角鬃状,咀嚼式口器,前翅大、后翅小,翅脉网状,尾须及中尾丝发达。幼期水生。 4 .半变态类Hemimetabola ( 2 )蜻蜓总目 Odonataodea 蜻蜓目 Odonata 体中 - 大型、细长,咀嚼式口器,触角鬃状,头大、前胸小,中后胸大、侧板倾斜,翅膜质、脉网状、有翅痣和翅切,腹细长。幼期水生。 ( 3 )襀翅总目 Plecopterodea 襀翅目 Plecoptera 体小 - 中型、长而扁,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一、原尾目Protura 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体微小,不过2mm。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通称原尾虫,简称螈。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二、弹尾目Collembola 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通称跳虫。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三、双尾目Diplura 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无眼;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通称双尾虫。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hysanura 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phemerida 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成虫陆生,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幼虫(若虫)水生,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成虫具“亚成虫期”。通称蜉蝣。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六、蜻蜓目Odonata 大型昆虫,也是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昆虫。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两对发达,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腹部细长;尾须只1节。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半变态。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成虫陆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蜻蜓类体形大,休息时翅平展于两侧,飞行时能悬停。通称蜻蜓、豆娘。约有4500余种。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七、襀翅目Plecoptera 中或大型昆虫,体软而扁。触角丝状;口器咀嚼式;复眼发达,单眼2~3个;前后翅均为膜翅,前翅狭长,半透明,后翅臀域发达飞行力弱。腹部11节;尾须丝状,多节或1节。幼虫在清净水中生活,肉食性。无经济价值。半变态。通称石蝇。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八、纺足目Embioptera 中小型昆虫,体长而扁,行动活泼。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雄虫一般有翅,前后翅相

昆虫的特征

昆虫的特征 1. 身体外有个像壳的构造,所以通常比较硬; 2. 外观上可清础地辨认出一节节的; 3. 明显地可以区分出头、胸和腹三个部份; 4. 头部通常有一对触角、一对眼睛(复眼)和一个口器; 5. 胸部上方通常有两对翅膀,而下方通常有三对脚(足)。 如果所有的条件都符合上面的特征时,我们可以说:它是一只昆虫!。但是,这并不表示所有昆虫都具备了这些特征,还是有许多昆虫少了其中某些特征的,例如,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或甚至根本没有翅膀、有些昆虫没有眼睛、有些昆虫少了一对脚或是完全没有脚、有些昆虫的身体软软的......等等。这些变化就是需要我们花功夫去学习的啦。 二、昆虫的构造 昆虫的身体看起来就好象一节一节接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称它们是节肢动物的原因。现在让我们比较仔细地观察一下昆虫的构造。首先,它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各主要部分。 1、头部 (1)触角

触角一对长在头的前上方,形状则随着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触角就好象人的鼻子一样,主要是用来闻味道的;除此之外,有些昆虫的触角有感觉空气震动的功能。 (2) 复眼 复眼一对长在头的两侧。它是由很多小小的小眼睛所集合而成的。复眼的功能和我们的眼睛一样,用来看东西的。它的构造也往往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3)单眼 单眼是一个非常不明显的构造,位在两个复眼之间。它虽然是眼睛的一种,但是昆虫并不用它来看东西,而是用它来帮助复眼辨别物体明暗。在有些昆虫它甚至退化不见了。 (4)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嘴巴,用来吃东西的。最常见的口器有两种,一种是像蝗虫的口器,有两个大颚用以切碎食物;另一类像蚊子的口器是呈针状的,可以刺入皮肤吸血。除此之外,口器可能因昆虫种类不同而变化。 2、胸部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胸部有足3对故又称6足纲。昆虫纲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类动物与人类经济和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也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除海洋外其余所有的生态环境都有昆虫分布。地球上有150余万种动物昆虫有100多万种占动物总数的4/5。 昆虫的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有触角1对为感觉器官司嗅觉和触觉复眼1对。头部前方或腹面有取食器官称为口器通常由上唇、上颚、舌、下颚及下唇组成。其中下颚及下唇又各具分节的附属结构分别称为下颚须又称触须和下唇须。根据口器的形状和取食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多种型式如咀嚼式如蜚蠊、刺吸式如蚊、蚤、虱和舔吸式如蝇等。 昆虫的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胸节。各胸节的腹面有足1对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5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和跗节。跗节又有15分节跗节末端具爪。多数昆虫的中胸及后胸的背侧各有翅1对分别称前翅和后翅。双翅目昆虫仅有前翅后翅退化成棒状的平衡棒。 昆虫的腹部分节通常由11节组成但各类昆虫的体节常有愈合变形所以外表可见的腹节数目差别很大。雌虫的尾端具有各种式样的产卵器雄虫的尾端具有构造复杂的外生殖器形态结构因种而异是昆虫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昆虫的变态发育 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它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及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此过程称为变态。变态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特征。 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蛹期的称为完全变态蛹前的发育期称为幼虫其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差别如蚊、蝇、白蛉及蚤等发育过程不需要经过蛹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成虫前的发育期称为若虫其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与成虫差别不显著通常仅表现为虫体较小性器官未发育或未成熟发育如虱、臭虫、蜚蠊等。 在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通常需要蜕皮数次两次蜕皮之间的虫态称为龄它所对应的发育时间称 为龄期幼虫发育为蛹的过程称为化蛹成虫从蛹中脱出的过程称为羽化。 常见昆虫 蜻蜓 蜻蜓是昆虫纲的一目多数为大、中型昆虫已知约5000种中国记载约350种和亚种全世界分布尤以热带地区为多。蜻蜓体长20150毫米。头大且转动灵活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腹部细长雄性交合器生在腹部第2、3节腹面。颜色多艳丽。触角短小刚毛状37节。复眼发达占头部的大部分

昆虫学复习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 一、课后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昆虫的形态与器官系统 1、昆虫纲的共同特性有哪些? 2、咀嚼式口器的基本构造?与之相比刺吸式口器发生了哪些变化?它们与被害状和防治有何关系? 3、触角的基本构造与功能?举例说明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 4、翅的构造如何?举例说明昆虫的翅有哪些类型? 5、胸足的构造如何?举例说明昆虫的胸足有哪些类型? 6、昆虫主要有哪些内部器官系统?其功能是什么?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对害虫的防治有何指导意义? 第二章昆虫生物学 1、如何理解昆虫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2、根据变态类型,说明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3、说明昆虫的行为习性与适应、进化的关系。 4、如何利用昆虫的生物学习性进行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 第三章昆虫分类学 1、昆虫分类的主要阶元有哪些?举例说明。 2、何谓双名法和三名法?举例说明。 3、昆虫纲中哪些目与林业生产关系较大?试举10种重要林业害虫,说明其所属的目名及科名。 4、区分下列各组昆虫或螨:蟋蟀与螽澌;蚜虫与球蚜;叶虫与瓢虫;吉丁虫与叩甲;丽金龟与鳃金龟;毒蛾与灯蛾;尺蛾与螟蛾;粉蝶与蛱蝶;姬蜂与茧蜂;叶螨与瘿螨。 第四章昆虫生态学 1、如何理解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和种群的综合作用? 2、试述昆虫种群动态研究在害虫控制中的地位。 3、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 4、评述并展望害虫预测预报的方法和技术。 5、应用昆虫地理分布的理论,阐述我国应如何防控重大危险性森林害虫。 第五章害虫管理的策略及技术方法 1、昆虫管理主要经历哪几个主要阶段?各种策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2、害虫的种群数量调节主要有哪些技术方法? 3、生态对策的类型及特征是什么? 4、何谓经济危害水平、经济阈限和一般平衡位置?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昆虫可分为哪几大类? 5、系统分析的概念、方法及步骤是什么? 6、论述专家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 第六章苗圃及根部害虫 1、地下害虫的主要类群和重要种类有哪些? 2、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与土壤条件的关系?苗圃地如何进行处理防治地下害虫?

昆虫有哪些特征

昆虫有哪些特征 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由若干环节组成。头部由6个环节愈合而成,成体已无节的痕迹。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三节组成。腹部由3~12个环节组成,大多数为10~11节。 (2)成虫有三对分节的足,分别长在三个胸节上。(少于三对或多于三对足的动物都不是昆虫,这是鉴定昆虫最明显的标志。) (3)大多数昆虫的成虫胸部都长着两对翅,也有一些种类的昆虫演化为只有一对翅(如蚊、蝇),还有一些种类的昆虫翅完全退化了(如蚤、虱)。 (4)昆虫的头上长着一对分节的触角,有触觉和嗅觉作用,用来探路、寻食、辨别方向和求偶。 (5)昆虫体内没有骨骼,成虫体表长有一层外壳,称为“外骨骼” 昆虫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昆虫的种类很多,根据取食对象,分为害虫和益虫两大类。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差异很大,每一种昆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内,又各截然不同。尽管如此,各种昆虫之间还是有着共同的一面,形成为昆虫基本结构特征,不同变异类型,只不过是基本结构的特化。 成虫,体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而且每一部分都有附肢。头部:位于体躯的最前端,具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所以头部是昆虫的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触角是感觉器官,常用以寻找食物、求偶和逃避敌害等,也具有感觉和听觉功能。昆虫对某些气味有一种特殊感觉和行为,称为趋化性,可利用这种特性,采取某种防治措施。昆虫通常有复眼1对,单眼,2~3个,这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可根据昆虫的眼对光线有不同的反应特性,设置不同光源进行诱杀等。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于昆虫种类、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主要有咀嚼式口器,用以咬食林木的叶、枝、干、根、花、果等;刺吸式口器,以口针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植株汁液。根据口器和取食方式,可选择不同药剂进行防治。胸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二体段,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部分组成;每一胸节上各着生1对足,依次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多数昆虫的中、后胸还各生有1对翅,分别为前翅和后翅。因此,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