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变化

合集下载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

二是用于安全保健和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 民收入水平 的提高, 民 市场上各 自的比重会发生渐变; 居 育文化方面的消费会与 日俱增; 三是在今后几 十年内, 住 消费结构也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1 物质消费主导型向文化消费主导型转变 .
房的消费将会超过衣着成为第二大消费品类 ; 四是市场
使供给型经济进入到消费经济 , 从盲 目、 守、 保 张狂型消
费进入理性消费时代。从 2 世纪 9 年代末期起, 0 0 人们 打破传统的消费思维, 特别要鼓励适度超前消费, 要建立 的积累型消费往预期消费发展 , 主要表现 为对社 会保 障 信用消费、 住房消费 、 服务消费等鼓励消费的政策。同时
关键词 : 消费结构 恩格 尔系数 消费模式 假 日经济
中图分 类号 :o 3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9 65 20 )5 9 —0 F6. A 10 —57 (0 20 —0 1 3


我 国城镇居 民消费结构 的发展趋, 在消费
项 目
( 单位: %)
17 18 19 19 19 98 95 90 94 98 1 0 0
的 1 年 ,大类社会消费品中, 品类居高不下 , 6 7 食 即恩格
尔系数在 0 5以上变动 , . 随着全面开放物价逐步 向市场 经济过渡和消除计划经济不合理 的价格控 制, 国经济 我
可以从根本上稳定市场 , 抑制 随着消费进入城市时代 , 城乡差距拉大 , 工业化发展 竞争的结果是消费者受益 , 加速 , 恩格尔系数发生较大变化 , 人们对满足物质消费的 通货膨胀。 追求开始向满足精神的追求倾斜 , 这种倾斜可 以从消费 按商品类别分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结构性变化显现出来 。( 见下表 ) 统计表明 ,9 4年以前 19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30年间国民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但是这样的增长速度主要是依靠出口和投资来带动的。

在带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中,消费并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能量。

本文开篇就明确指出了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绊脚石——消费不足。

然后总结了国内学者对1978—2002年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的分析,并回顾了西方消费理论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利用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以最简便的方式对2002—2008年的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简要总结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进而从政府、企业、居民三方面构建了中国消费政策体系的合理架构。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扩大内需;消费政策体系1 引言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0年来,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30年间国民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

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然而我国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我国目前的消费状况可用两个“偏低”来概括。

第一,我国居民总体上最终消费率偏低,我国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增长快,投资率较高,消费率出现稳步下降的趋势,在55%-65%的区间波动。

2001年以来,消费率一直处在60%以下。

2007年,我国储蓄占GDP的51%,消费仅占GDP的48.8%,其中包括13%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只有35%。

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最终消费率如此之低,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第二,我国居民的消费档次偏低。

由于实施了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我国形成了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三个不同的收入群体。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国际比较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国际比较

品 及 服 务 支 出 比 重 由 19 9 0年 的 59 . %下 降 到 2 0 2 0 3年 的 4 % . . 2 而
20 0 8年上 升到 4 5 . %.变 化 幅度 不 7
大 。2 0世纪 9 代 中期 以来 , O年 随着 生 活水 平 的不 断 提高 .农村 居 民家
庭设 备用 品消费需 求结 构发 生 了明
、 -,
显 的变 化 ,9 0年农 村 居 民家 庭 平 19 均 每百 户拥 有 洗 衣机 91 . 2台 。 当 相 于 城 市 居 民 18 9 1年 的 水 平 。0 8 20 年每 百 户拥 有 4 .1台 ,相 当 于城 91 市 居 民 18 9 5年 的水 平 : 色 电视机 彩 每 百 户拥 有 量 快速 上 升 .9 0年每 19
中的食 品 、 着、 衣 住房 、 家庭 设备 、 医疗保 健 、 文教 娱 乐、 交通 通讯及 其他 8个项 目的发展 趋势: 在结合部 分发达 国家 8个项 目发 展趋 势的基 础上 , 讨 了中国农 村居 民 消费结构 探
的变动趋 势 . 出稳 定 并增加 返 乡农 民工收 入 、 变消 费观 念 、 提 转 发展 农村 消 费信 贷 和 完 善社会 保 障体 系等对 策 , 以缩小与发 达 国家的差距 。
2 一 0
: ∞ 2



世 业 w。dA u u r cI r 1 te 加 m o
家庭设 备 杂项
2 1 8 总 3 6 00 ( 7 )


◆一 食 品 — I一 衣 着 — ★一 住 房 l 医疗保健 —◆ 一 交通 通讯 —+~ 文教娱乐 一 ∈ _ 一
求 ,必须 对消 费结构 变化规 律和发 民也存 在较大 的差距 。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
随机 数
求 ” “ 基本 需 求 ” 部 分 . 中基 本 和 非 两 其
C 是 第 i 商 品 的 消 费 支 出 ,i i 类 P 和
谶 警 | 熊 |
2 弼瞎 { 1 1
一¨ 强”一 一 一 瑚 毽鹞 盯 搬 一
部分 而且 , 随着 经济 发 展水 平 和 阶段 刊 f S C ) 发 表 与 中 国 如 S I上 的提 高 . 费需 求对 经济 增 长 的引 导 和 居 民 消 费 结 构 和 消 费 量 相 消
而非 1 中 国 居 民 消 费 现 状 — — 基 基 本 的 生活 水平 . 基 本需 求却 取 决
于 E E L S的我 国 居 民 的 消 费 结
构 的 分 析
EE L S的基 本 思 路 是 :认 为某 一 时
于满 足所 有 基本 消 费需 求后 的“ 余 收 剩
入” 和消 费者 的偏好 。
中 图 分 类 号 : 1 61 F2. 文献 标识 码 : A 风 暴 引 发 了 世 界 大 部 分 国
数额 ( 元 ) 亿
O 引 言

家 经济 发 展受 阻 . 国都采 各
取 一些 措施 来 减 少进 口量 .
个 开 放 国 家 的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尤其 是 沿海 ( P 是 由居 民 消费 ( 、 资 () 政府 这 和净 出 口( X) G) N 总额 构成 的 。用
恩 格 尔 系数 、 际消 费倾 向等参 数 的计 算和 分析 , 到 20 年 的 消 费水平 和 消费结构 。据 此对 2 1 年 中 边 得 09 01
国居 民的 消 费量和 消 费结构进 行 了预 测 。 并据 此提 出相 关政策 建议 。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摘要本文根据2001-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情况,从方差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从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等方面的支出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我国农村居民在吃住方面的支出比重在逐年下降,而在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重在增加,消费结构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农村居民生活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消费结构水平仍较低。

最后,为改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开拓我国农村市场,推进我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购买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优化农民消费结构等建议。

关键字: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方差分析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数占全国人数三分之二以上。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发展和繁荣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农村居民的消费是否稳定发展,农村市场是否旺盛,直接影响着社会总需求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从2000年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我国正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中国,越来越引起世界的瞩目。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变化显著,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农村居民年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上升到2010年的5919元,名义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2.21%。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降为41.1%。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文采用2001—2010年相关数据(见附录Ⅰ),考察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时序变动趋势,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在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升级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逐年递增,同时,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因此,对我国肉类消费形势的分析十分必要。

一、中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特征1. 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动特征分析(1)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0千克,2000年达到20.22千克,增幅为59.2%。

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达到24.22千克,2004年肉类消费量下降到22.62千克,2005和2006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而随后两年又有所下降,2008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3.96千克,较上年下降了2.64%。

从不同肉类来看,1980-2008年间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总体上是呈增长态势的,2008年较1980年增长了4.54千克,增长率为40.5%,年均增长1.2%;同时,城乡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牛羊肉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81千克增长到2008年的2.27千克,是1980年的2.8倍,年均增长3.8%;禽肉消费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城乡居民人均禽肉消费量1980年为0.76千克,2008年增长到6.02千克,为1980年的7.92倍,年均增长7.7%(见表1)。

同时,随着居民家庭肉类消费量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根据统计结果,1980年全国肉类消费结构是猪肉占87.6%,牛羊肉占6.4%,禽肉占6%,到2008年则是猪肉占65.4%,牛羊肉占9.5%,禽肉占25.1%,1980-2008年,猪肉比重下降了22.2个百分点,牛羊肉比重上涨了3.1个百分点,禽肉比重增长19.1个百分点。

中国居民消费率历年表

中国居民消费率历年表

中国居民消费率历年表引言中国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个人和家庭在一定时期内支出用于购买各类消费品和服务的比例。

消费率的变化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历年表情况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历年居民消费率数据概览下表列出了中国近几十年的居民消费率数据:年份居民消费率(%)1980 70.21990 53.02000 42.22010 36.62019 38.8居民消费率的变化趋势1980s-1990s:快速增长阶段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能力大幅提升。

这一时期,居民消费率从1980年的70.2%下降到1990年的53.0%。

这一下降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带来的投资需求增加,占用了一部分资源,从而降低了居民消费比重。

2000s-2010s:调整与变化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但居民消费率有所下降。

2000年,居民消费率为42.2%,到2010年下降至36.6%,然后再次有所回升至2019年的38.8%。

这一时期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包括: 1. 投资消费比重的上升: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投资需求增加,一些资源向投资领域倾斜,抑制了居民消费比重的增长。

2. 储蓄率的上升:由于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原因,居民倾向于提高储蓄水平以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减少了消费。

3. 收入分配不均: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突出,一些低收入群体购买力不足,也影响了整体居民消费率的增长。

4.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消费能力有限,也对整体消费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因素居民消费率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增长带动了收入增长,提高了居民购买力和消费能力,从而影响消费率。

2. 收入分配状况:收入分配不均会导致低收入人群购买力不足,影响整体消费率。

中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展望——基于1950-2010年统计数据的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展望——基于1950-2010年统计数据的分析
中 国农 村 居 民 人 均 肉 类 、 蛋 类 和 水 产 品 的 消 费比 重 将 有较 大 幅 度 的 增 长 , 口粮 消 费 不 断 减 少 ,但 下 降 幅 度 逐 步 放 缓 ,
而 食 用 油 、 蔬 菜 和食 糖 的 消 费将 基 本 保 持 小 幅 波 动 状 态。 关键 词 :农 村 居 民 ;食 品 ;消 费数 量 ;发 展 趋 势
研 究农村 居 民食 品消费数 量和结 构及其 变化 , 通 过对 不 同时 期 我 国农 村 居 民 食 品消 费 数 量 和 结 构
的 变 动 、特 点 及 原 因 的 分 析 ,探 讨 未 来 农 村 居 民 食 品
实施 及 1 农 业 的 协 调 发 展 ,食 品生 产 全 面大 幅度 增 二 长 ,人 均 收入 和 食 品 消 费 水 平 显 著 提 高 ,恩 格 尔 系
二是 主 粮 替 代 时 期 ( 9 8 1 8 17  ̄ 9 5年 ) “ 。 十一 届
三 中全 会 ” 以来 ,随着 农 业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的
收 稿 日期 : 作者简介 :
时期 的食 品种 类 极 大 丰 富 ,粮 食 在 维 持 一 段 高 消 费 后 逐 渐 下 降 ,动 物 性 食 物 增 加 较 快 ,各 种 副 食 品 、
四是 加 工食 品替 代 时期 的高 级 阶段 ,农 民收 入 一 直 在 增 加 ,恩 格尔 系数 由 2 0 0 3年 的 4%继 续 下 降到 2 0 6 0 9年 的 4 % 1 左 右 。这 一 时期 食 品 供 应 极 大 丰 富 ,种 类 齐 全 ,能




中 国农村居 民食品消费结构 变化 及趋势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变化 内容 摘要: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市场营销微观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做出数据和 理论 分析 ,并结合市场营销理论对其变化带来的市场营销机会从现存和未来两个方面探讨。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趋势,市场营销机会 一、 问题 的提出 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 经济 增长, 中国 经济已由短缺经济过度为过剩经济,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企业 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资源是稀缺的,过剩永远是相对,无限商机也蕴藏在这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中。谁能独具慧眼发现机会,领先一步利用机会,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因此,市场机会的识别和利用已成为企业 发展 的当务之急。其实,市场营销管理是企业竞争的重心之一,而市场营销机会分析又是市场营销管理的基础和起点。不做市场营销机会分析便没有市场营销管理;不做好市场营销机会分析便没有有效的市场营销管理。

要真正做好市场营销机会分析,就必须掌握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在市场营销学 研究 领域中,市场是以消费的需求为中心形成的市场。从生产观念到推销观念,再到营销观念,使企业经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营销观念的诞生是 现代 企业经营观念的一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从原来的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明确地指出企业必须以顾客的需要为最根本的出发点。这足以说明“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已成为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之一。一般来讲,企业的顾客市场可分为五类: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经销商市场、政府市场和国际市场。消费者市场,是消费者为了个人或家庭集体消费而购买,他们为自身消费购买商品和劳务,也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居民消费,是企业顾客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就没有理由不关注消费者市场,也即居民消费。同时,居民消费,作为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之一,作为 影响 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是不断的变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其影响力愈加强大。因此,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变化,掌权居民消费特点和 规律 ,为市场营销机会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考察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从侧面反映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是联合国划分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近年来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高成长企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前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有很大关系。它拓宽了企业发展的空间,也扩大了市场化投资的空间,进而支撑了我国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由 目前 的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对于企业来讲,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十分重要,是挖掘市场营销机会核心而永恒的主题。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包括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 交通 通讯消费、医疗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文娱 教育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12与1989年相比提高了5.56倍; 农村 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12年与1989年相比提高了3.78倍。城乡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也有较大的改变,具体数据见表1和表2。 从表1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吃穿用三项支出仍然是主要支出,但比例大幅度下降;文化娱乐、交通与通信、居住三项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特别要指出的是文化和娱乐支出超过衣着支出成为第二大支出。这都初步说明城镇消费从小康向富裕过渡,居民越来越偏重文娱、环境、健康等提高生活质量因素的消费。 从表2 可以看出, 农村居民消费绝大部分用在食品与住房上,这反映了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基本解决食宿问题,是一种低消费水平。但是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为农村居民的吃穿用住四项消费性支出的比例有所下降, 为了进一步证实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引用恩格尔系数予以说明。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一个国家居民生活越贫困;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如今,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2000年以前我国农村居民一直处在温饱水平;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基本在47%上下浮动,达到小康。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早于农村居民家庭4年完成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过度,2000年以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基本在37%上下浮动,达到富裕。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出现:城乡差距过大, 恩格尔系数从1989年的基本相同到2005年的相差8.8,平均相差7.4。

图1选用的数据虽然比较粗糙,但也可明显看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曲线比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曲线平坦,证明农村消费结构变化较慢,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较快。

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综合起来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快。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虽有所下降,但下降的不是很快。作为衡量消费水平甚至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消费层次难以提高,必然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于稳定,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食品和衣着支出比重趋于下降,但幅度不大,这反映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较慢。

三、我国居民消费趋势的变化 (一)数据分析 1.模型的建立与概述 鉴于城镇和农村消费结构差别较大,根据经 - 2. 分析 我们选取 中国 1992年~2003年12年间的数据建立模型,模型通过了所有的统计检验,因而该模型是适当的。该模型 计算 的图表较多,转换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医疗、 交通 和通讯、文娱、居住4项消费性支出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反映了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正把更多的资金用于耐用消费品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其中交通与通讯的弹性系数最大,这与人们追求信息化和城市生活快节奏相吻合;文娱的增长快,反映居民对 教育 的重视,并有更多的精神娱乐需求;医疗保健系数较大,这与我国已经从传统的高医疗福利过渡到国家单位和个人相结合的医疗保险体制相关;居住消费支出比例有较快的增加,与我国从福利分房到商品房体制的转变有关,也是居民追求更舒适的居住环境的体现。 农村 居民消费性支出中,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娱、其他4项消费性支出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其中,交通和通讯的弹性系数最高,为1.938,甚至比城镇居民的系数高0.055,这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更多的交通和信息;居住弹性却远低于城镇,这和城镇住房制度有关,而且农村一般是自建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其吃、穿、用的弹性系数都小于1,随着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都会减少吃、穿、用的消费。

(二) 经济 理论 分析 对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 研究 ,不同的 社会 学科从各自的研究领域作了大量分析,成果颇多。我们仅从经济学的角度,选择两项 影响 较大的经济理论来说明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1.恩格尔定律。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 规律 进行有目的的研究,是从17世纪开始,19世纪则是研究家庭消费结构变化规律的黄金 时代 ,德国学者思斯特·恩格尔(1821-1896)是该时期研究消费结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其提出的“恩格尔系数”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是比较重要的经济指标。1895年,在《比利时工人家庭的生活费用》一文中,恩格尔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家庭,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在收入或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将随着收入或消费支出总额的大小不同而不向;一个家庭,其收入越少,食物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在收入或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高,这就是恩格尔定律。在我国,随着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居民必将减少在吃穿用方面的支出而增加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交通与通讯方面的支出。

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理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最最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提出,又称希克斯分解。由于各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不同,作为正常品的商品和劣等品的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也不同。由于正常品的需求弹性大于零,因而正常品和收效应是需求量与实际收入同方向变化;正常品的收入效应强化了替代效应,当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会用该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从而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由于劣等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因而劣等品的收入效应是需求量与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化;劣等品的收入效应使得替代效应减弱,实际收入增加时,总效应等于替代效应减去收入效应,商品需求量减少。在我国,与医疗、文娱、交通和通讯相关的商品需求收入弹性明显高出吃穿用等商品,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前者的消费将增加,而后者则将减少。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数据模型和经济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1.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居民对质量的追求是未来消费结构变化的长期特点,食品越来越讲究营养和绿色、衣着追求 时尚 和个性、耐用品日趋高档化和多功能化、住宅也越来越注重舒适和美观,这些都是消费结构质变的体现。

2.物质向精神的转变。生活物资资料得到充分保证后,居民对于精神生活及其相关资料的消费必然扩大。 旅游 、休闲、娱乐等这些特殊商品正是体现了居民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精神生活消费有多种方式,而文化消费的增加则是居民消费层次不但提高的表现。

3.生存向 发展 的转变。生存资源在得到量和质的满足后,居民越来越注重有关自身发展的消费,对医疗保健、健身的重视和大力投资教育正是这方面的体现,追求快捷交通和对称信息也是居民为了保证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基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当代美国著名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管理》一书中这样表述市营销机会:“一个市场营销机会是指一个具有需求的领域,公司在这里能取得利润。”既有吸引力,又有取得利润可能的需求领域就是市场营销机会,这就是科特勒所定义的市场营销机会的完整含义。市场营销机会是众多 企业 机会中最重要和一种,市场营销机会分析分为识别和评估两部分。

识别和寻求市场营销机会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这个微观环境的变化。所以企业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变化及其演变的趋势,迎合居民的消费需求,做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才有可能取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市场营销机会分析的宗旨所在。本文基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变化,运用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仅对市场营销机会的识别做出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