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政策对“中国制造”生产效率的影响

环保政策对“中国制造”生产效率的影响
环保政策对“中国制造”生产效率的影响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总体看来,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但总体科技含量不高,军工我不知道,就民用而言。凑合在中低端。 2、生产设备方面。机器的制造称为制造的制造,目前虽然很多设备可以国产了,但比其品质,稳定性,扩展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像我现在搞的精密模具,要用的加工中心就是纯进口。 3、从业人员,奋斗在制造业第一线的人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技术工人。 4、自主产品有限,很多厂就是外国世界工厂上的一点,依赖性强。 据我在工厂接触的几个外国技术人员来看,世界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标准化数字制造,即生产实现数字化控制,人只要把需要设计出东西输入电脑后,即可实现全自动生产。但这样的生产建立的前提是精加工。 所以很多外国企业把初级加工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自己做精加工,然后出自主产品,赚取高额利润。

中国装备制造如何走出国门 推动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的合作,让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作用,可以为全球经济质量提升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也能够为中国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一个重要出口,为中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创造有利条件。 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大力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等主要任务。这份文件对于推进我国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侵袭后的最近几年来,全球产业结构出现加速调整趋势,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一轮新的高潮,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视。国际市场出现的这种变化,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上占据制高点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在评估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前景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组建亚投行的倡议,受到了相关国家的广泛认同。国家领导人频频出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不仅使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了一个新台阶,也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创造了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良机。目前,无论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还是亚非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都较为薄弱,中国企业如果能够在这方面的合作中占领先机,对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提升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使“一带一路”和其他一些合作构想出现突破性进展。因此,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对于我国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制造对世界的影响

制造对世界的影响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中国制造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制造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下它的含义,从目前来看,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受到广泛的欢迎,主要是它有着物美价廉、非常实用的特性。但是,在它整个的制造过程当中,制造的这些主体,也就是贸易方式,有5 0%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产品都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国际标准生产。从出口主体来说,有58%以上的产品是由外资企业出口的。从国内外市场来说,在竞争环境当中,我们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有外资企业,可以说这些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制造。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逐渐成为一种现实,而不再象以往那样,仅仅停留于概念层次:中国对钢铁等原材料的需求,促使全球废金属价格达到历史新高,以致世界各地的盗贼纷纷去偷窃铁制窨井盖。各国政要纷纷将目光投向北京,诸多媒体先后进行有关中国的封面或专题报道,出版界也推出了大批以“中国世纪”、“中国公司”为名的着作;一些学者甚至根据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出现的“中国热”,提出中国的成功已经为世界提供了一条有别于“华盛顿模式”的发展道路,现其所缺的只是一套圆满的“主义”而已。这无疑是自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但却真正融入全球化进程长达一个半多的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之关系取得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对此,一个看似普通,实际上却最具说服力的例子,是所谓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包括美欧发达国家,深入千

家万户,并逐渐牢牢占据了各个生活场所,诸如厨房、客厅、卫生间、卧室,无所不至;以致于许多人会问:现在没了中国制造,我们的生活将会如何美国资深记者莎拉-邦乔妮的《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就是尝试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她的结论是:“经过一年没有‘中国‘的日子后,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中国商品你也可以照样(在美国)生活下去,但是你的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家庭开支也会大大增加。以后十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长期担任商业新闻记者的邦乔妮一直撰写有关国际贸易的新闻稿件。“我曾看过美国商业部的(美中)贸易统计,数以十亿计的美元,我认为它与我无关,”但这一年的经历“让我重新思考中国和我之间的距离,在把中国推出我的生活之外后,我得到一个‘中国已经深深介入我们生活’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邦乔妮的一年痛苦体验虽然说明了“没有中国商品你也可以照样生活下去,但是你的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这个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商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实际上,中国产品的优势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之上的,一旦失去这一优势,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将越来越不明显,最终有可能被印度制造或越南制造取代。事实是,目前的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老龄化和劳力不足的迹象。更为危险的则是,“中国制造”当前在全球范围正面临着一系列的信誉危机,有毒宠物食品、有毒牙膏、不安全玩具、不合格轮胎、有问题的水产

中国制造的利弊分析

中国制造的利弊分析 苟琦 (西安翻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710105)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开始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显示出国际竞争力。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及全球,其中玩具占世界市场的70%、自行车占60%、鞋占50%,微波炉占50%、个人电脑占2/5、电视机和空调占1/3及冰箱占20%。我国正在重演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曾经走过的发展之路,即凭借低成本优势承接世界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如日本、韩国的电子产品、重型装备、汽车、造船等产业都曾在世界上获得了很大的竞争优势。本文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关键词: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优势困境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从多层次和多构面的角度,分析一个国家赢得某些产业竞争优势的原因,在层次上,它包括国际、国家、产业和企业;在构面上,历史、文化、经济、科技、信息、管理等等无不涉及,其核心是所谓的“钻石体系”理论。波特认为,一产业在某一国家内产生优势地位的原因来自下列四组关键因素:生产因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波特同时也认为,一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其竞争优势又受“机遇”与“政府”因素影响,“政府”因素所带给产业的影响可正可负,此点对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应有重要涵义。 下面就根据“钻石体系”理论来分析我国能在制造产业上获得的国际竞争优势。 生产因素优势

从生产因素方面来看,我国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工人的平均收入等于美国工人的1%。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2年和2003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21.11美元,而中国只有64美分。这跟我国长期的贫穷,特别是城乡隔绝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是分不开的。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同时,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次,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最后,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力建设等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先进的,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 国内需求优势 从国内需求来说,我国作为具有10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国内需求旺盛,且发展潜力巨大。2004年中国GDP占到全球总量的4%,居世界第六;按平价购买力算,占全球总量13%,居第二位。2001-2003年中国GDP增量占全球增量的1/3,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量大国。我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城市人口面临人均收入跨过1000美元关口的消费升级,消费正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过渡,对房地产、汽车、数码电子等的需求旺盛,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对家用电器等大件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我国的内需完全可以支持某些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些权威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中国制造业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引言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极大地带动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找出问题所在,加以重视,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继续着“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001-2010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5%,由2000年的9921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3260.0亿元,第一产业增长4.2%,第二产业为11.5%,第三产业为11.2%。2010年工业总产值为698591亿元。1990-2003年我国制造业出口年均增长达17.5% ,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生产基地 由1980年为49.7%,1990年为74.4%,1999年为89.8%,2000年以后接近90%,2003年已上升到92.1%。 单位(亿美元) 3.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上升 (1)2003年机电产品进、出口规模均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分别达到2249.9亿美元、2274.6亿美元,占总进口和总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54.5%和51.9%,其中出口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2.7%。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doc 6页)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doc 6页)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据统计,2002年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171家,同比增长30.72%;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2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7.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1%。它结束了近几年来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负增长和低增长的局面,预示了今后几年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新一轮高增长的开端。截至2002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196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280.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79.66亿美元。根据调查,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目前,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开始成为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流。 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制造业的若干重要特点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中国成为世界“生产制造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实,观察现代跨国公司和传统跨国公司的区别,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已由“一个中心”成为“多个中心”。

1.生产制造中心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生产成本低廉,许多外国厂商相继将生产据点移往中国。例如,2001年7月,松下电器公司停止在美国肯塔基州生产微波炉,将其生产基地集中到了上海。8月,东芝公司宣布停止在日本国内生产电视显像管,把包含数字电视在内的电视机生产线全部转移到中国,至此,日本主要彩电制造商松下电器、东芝、三洋电机、三菱电视4个公司都已将彩电生产的主要基地移至中国。此外,日本的其他家电产品如录像机、复印机、空调、CD、单放机、DVD等也主要由日本在中国的工厂生产。据统计,中国在世界出口额中的比例,1990年不足2%,2000年上升为4%,2002年进一步提高至6.5%。就轻工纺织产业看,以家电为例,2001年全国微波炉共计出口1252万台,占当年全国生产量的69%;2001年全国电饭锅共计出口822万台,占当年全国生产量的57%。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多数家电产品世界最大制造基地。再以鞋业为例,目前,全球鞋类年产量约100亿双,在中国,2001年广东省鞋类年产量近30亿双,约占世界产量的3/10;温州市鞋类年产量10多亿双,占世界产量的1/10。就中国而言,堪称世界最大的成品鞋生产基地。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任何一个大国(我不是说像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都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对待,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在中国现阶段至少有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第二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产业;第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第四是劳动就业的主要部门;最后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基本保证。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25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它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强大的国内需求,就是国内的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人民生活提高的需求,还有就是国际产业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在GDP里面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世界制造业的主要国家第一还是美国,第二是日本,中国在2003年超过了德国。可以看出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构成分为三块,一共是17个行业,有5个行业是轻工业、纺织工业和日用品的制造,这大概占制造业的30.24%;第二块也是5个行业,主要是资源加工,包括石油化工、橡胶、非金属、金属冶炼,大概占33%,就是我们整个制造业产值增加值的三分之一;第三是机械、电子类制造业,这稍微多一点,比三分之一多一点大概是35%,所以三块组成大概是这样。轻工业比三分之一略少,资源加工业三分之一,还有机电加工产品比三分之一多。我们可以大致说一下资源加工业生产的产品全部是用在国内,包括像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的产品,都是用于国内的。轻工业和机械、机电工业的产品大约是一半或者是少于一半是出口的,主要还是满足内需。 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因为第二产业还有建筑,讲工业占GDP的35.75%,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就是第二产业的78.69%,建筑业只有大概20%,工业上缴的税金占第二产业的90%,从业人员90.7%,这里面我想特别指出一点制造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约占全部外商投资额的70%。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结果。在市场竞争直接成本中,它们的比大约是美国30美元,欧洲24个美元,东欧是3个美元,日本是24个美元,在中国是2个美元,当然印度现在比我们还低一点,是1个美元,包括东南亚国家。以软件工程师来说,在硅谷一个成熟的软件工程师工资大概是20至30万美元,这里包括付税,不是全部给他工资;在爱尔兰是8至9万美元,在印度是4至5万美元,在中国是2至3万美元,所以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在中国的成本都比较低。我举一个例子,像直升机,这是美国商用直升机最成熟的,在美国只生产顶部直升机的螺旋桨和尾部的螺旋桨,顶盖部分在西班牙生产,尾部也是在西班牙生产,中间的机身部分是在日本生产,起落架是在巴西生产,机头是在中国台湾生产,机尾是在中国的井冈山直升机厂生产,所以从头到尾都在中国生产,就是一个头一个尾。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到2004年11月底是5万多家,合同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是559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中国发展也非常迅速,到2004年6月,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超过600家,累计投入研发金额是40亿美元,我们在这上面可以看到东芝、IBM、HP、英特尔、GE、诺基亚、松下、爱立信公司。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有计算机、电子、医疗、运输,还包括汽车。我曾经访问GE在浦东的研发机构,它用了900多个中国的博士和工程师,我说是否针对中国生产研发,它说是针对GE全世界,所以正在从面向中国转向全球。外国在华研发R&D投资分布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接近60%,因为北京具有我们中国教育科研人才的优势,其次是在上海和深圳,在其他地区包括中国的成都、南京、武汉也都有一些研发的机构。 当然,讲到中国的制造业,我们必须看中国制造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第一是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我们现在一年不到4万美元,只有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多一点,我们人用得比较多。中国的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比较严重,制造业的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至30%,全国CO2的排放量67.2%是锅炉排放;第二是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价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6.23%,比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2%、22%和11%,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当然事情是两方面的,这既是一个缺点有的时候也是优点,因为中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如果都搞自动化工厂每年新增就业就有问题。产

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如何应对

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摘要:工业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德国工业4.0战略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本文介绍了工业4.0的概念及主要内容,说明了工业4.0将对制造业带来的巨大变革和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最后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工业4.0;智能制造;变革;转型升级 1工业4.0概述 1.1工业4.0定义 工业1.0的定义为对机械制造设备简单应用,工业2.0为20世纪初的电气化,工业3.0就是现在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相比前几次工业革命,工业4.0是在当前成功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及强大的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工业 4.0就是综合运用信息物理系统(CYS,Cyber-Physical Systems)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进行互联,从而创造物联网和服务,进而将这种服务模式用于工业领域,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1.2工业4.0项目主要内容 “工业4. 0”项目的概念描述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工业4. 0”项目将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求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2工业4.0对制造业带来的变革 输出:个性化、本地生产和大规模定制。工业4.0将会给产品的生产过程带来更多的自由和灵活性,所以它能够以较低的边际成本,为一个独立的客户进行个性化定制。如果产品相关数据能够被上载,那么就可以进行本地化生产,3D

中国手机制造业的演化发展分析

中国手机制造业的演化发展分析 2008年9月15日12:43 泰尔网 从于机产加的技术特征和紆济特征出发?旺过为析川国于机产计#的发展特M 和皿L 产业诜 分化、整合的演化趋势,指出未来手机产业个性化的发展趋向, 并对国内厂商的发展提出了 一些意见。 中国公众移动通信自1987年底开始发展,至今已走过17年的历程,现已成为全球最大 的移动通信市场。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不断成长, 中国手机厂商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一度 占有国内市场 55%的份额。这既有外因一一中国市场爆炸式发展和政府支持,也有内因一 —国内厂商的营销创新和手机产业自身的演化。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 随着国外厂商产业 布局及其竞争策略的调整, 中国手机厂商纷纷陷入了困境。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手机 厂商规模小和不掌握核心技术。但这样的分析无法解释一些规模小和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手机 厂商崛起这一现象。本文试图从手机产业的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出发, 通过分析中国手机产 业的发展特点和手机产业链分化、整合的演化趋,提出一些不同于前人的解释和观点。 国内手机厂商发展综述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 2002年之后进入到成熟期。 (来源:CCID ,2004.02) 图1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新增用户数 国内手机厂商从1991年东方通信的前身邮电部 522厂技贸结合组装摩托罗拉手机开始 起步,继而在上世纪 90年代末推出自主品牌手机,一直到今天为止,随着中国移动通信产 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国内手机厂商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1) 中国市场巨大 国内手机厂商起步之初,正值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爆炸式的增长速度 的时期,使得容量巨大的市场能容纳更多厂商的发展。 (2) 国家政策扶持 1998年12月底,国务院下发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 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手机制造业准入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外资或合资企业必须取得生 产许可证并保证一定比例的出口,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产品必须全部出口。 2001年国家批 复的19家CDMA 厂商中,国外厂商仅摩托罗拉 1家。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国外厂商的进入,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内厂商的数量,对国内厂商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力的扶持作 用。 (3)营销模式创新 1987-1994年是萌芽期, 1995-2001年是成长期 ,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一).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一) 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据统计,2002年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171家,同比增长30.72%;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2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7.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1%。它结束了近几年来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负增长和低增长的局面,预示了今后几年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新一轮高增长的开端。截至2002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196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280.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79.66亿美元。根据调查,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目前,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开始成为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流。 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制造业的若干重要特点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中国成为世界“生产制造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实,观察现代跨国公司和传统跨国公司的区别,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已由“一个中心”成为“多个中心”。 1.生产制造中心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生产成本低廉,许多外国厂商相继将生产据点移往中国。例如,2001年7月,松下电器公司停止在美国肯塔基州生产微波炉,将其生产基地集中到了上海。8月,东芝公司宣布停止在日本国内生产电视显像管,把包含数字电视在内的电视机生产线全部转移到中国,至此,日本主要彩电制造商松下电器、东芝、三洋电机、三菱电视4个公司都已将彩电生产的主要基地移至中国。此外,日本的其他家电产品如录像机、复印机、空调、CD、单放机、DVD等也主要由日本在中国的工厂生产。据统计,中国在世界出口额中的比例,1990年不足2%,2000年上升为4%,2002年进一步提高至6.5%。就轻工纺织产业看,以家电为例,2001年全国微波炉共计出口1252万台,占当年全国生产量的69%;2001年全国电饭锅共计出口822万台,占当年全国生产量的57%。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多数家电产品世界最大制造基地。再以鞋业为例,目前,全球鞋类年产量约100亿双,在中国,2001年广东省鞋类年产量近30亿双,约占世界产量的3/10;温州市鞋类年产量10多亿双,占世界产量的1/10。就中国而言,堪称世界最大的成品鞋生产基地。 一般而言,制造业有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轻型制造业和重型制造业、一般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之分。如果说前一时期跨国公司向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主要集中于消费品制造业、轻型制造业或一般制造业的话,那么,自2002年起,资本品制造业、重型制造业或装备制造业将成为跨国公司新一轮向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受“广本汽车”示范引导,2002年,本田、丰田、尼桑都陆续将不少生产厂搬到广州,由此广州可能很快形成一个上千亿元产值的汽车产业。同时,一些跨国公司已开始把集成电路、计算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基地逐步转移中国。例如,菲利浦已投资15亿美元建立了芯片生产厂;由几家大公司联合投资62亿美元设立的芯片生产基地——中芯国际,首批芯片已于2002年底前后下线。此外,新惠普、东芝、夏普、三星等国外主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备课讲稿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制造业迅速成长,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文章主要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方式、机遇与政府六个方面客观地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在此基础上找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以期对今后的制造业发展提供政策性的建议. 一、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现状 加人WTO以来。中国制造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制造业中将近两百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1.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我国国民经济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与第二产业.尤其是与制造业的高速增长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正是工业化中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2000年一2007年,我国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除2001年和2002年不到50%.其余均远高于50%,并且远高于第一、第三产业,制造业在第二产业GDP贡献率占90%以上.因此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2.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渐降低。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的优势产业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是低劳动成本。低水平的劳动力成本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逐渐上升。低附加值的工厂必然从中国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 3.制造业高附加值产品竞争优势缺乏。虽然我国有200多种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玩具占全球产量的70%,鞋类产品占全球产量的50%.彩电占全球产量的45%。空调占全球产量的30%。纺织品服装贸易占全球的24%,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在2008年度《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企业则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上榜企业数量也只达到35家(内地25家、香港4家、台湾6家)。制造型企业上榜的更是稀少。缺乏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必然降低,最终导致处于竞争劣势。4.制造业大部分企业被国外企业主导。在经济全球化下,大规模收购、兼并愈演愈烈。外国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有些企业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据统计,外资股份在传真机、摄影机市场分别占98%、99%。移动通信占80%。电脑占75%,汽车占70%及数字式程序控制开关占50%.可以说外资在很多企业占有绝对控股地位。在中国微电子产业研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8家大型企业中。5家是中外合资企业。1家外商独资企业。而5家合资企业中,只有l家由中国企业控股;在工程机械业。126家合资企业中36%由国外控股,47%中国控股,17%对等控股。虽然FDI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但无疑也会带来潜在的威胁。 二、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 1.生产要素条件方面。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而在高级生产要素中高技术人才、知识资源、资金投入等起关键作用。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除了包括劳动力成本外,还包括劳动力熟练程度、高级专业化人才等方面。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大中型企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人数为发达国家的l0%~16%.可见,中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弱。同时低劳动成本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很多企业把自动化的工艺化整为零.分解成工人可以简单操作的手工工

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广义的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制造业产值也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目前我国制造业共有30个行业,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在制造业30个产业中,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值排名第一,达到26994.38亿元,占制造业产值的12.4%。总体来看,传统产业仍是中国制造业的主体。首先必须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制造业连续高速增长已有十多年,然而在产值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反映出许多问题。下面结合所查找的资料谈谈个人对于我国制造业当前发展现状的看法。 首先,中国“世界第一”的地位是主要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中国所出口的工业产品,大多都是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制造的商品虽然远销海外,但是产品缺乏科技附加值,大都是一些低端的产品,利润较低,通过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过程中成本,以获取价格上的优势。因而产品的竞争力低,往往会因为相互压低价格形成恶性竞争。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赚取低廉的加工费的生产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中国的制造企业必须在发展中寻找新的出路,不断积累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经验,鼓励创新精神,不断增加在科研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摸索出一套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新模式,以适应当今的国内背景和国际环境。 其次,我国制造业的生产能耗过大,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自然资源是制造业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具有有限可利用的特性,即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传统的制造业高发展、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造成中国资源严重匮乏,生态急剧恶化。我国是一个工业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相关数据显示,我国GDP只占全世界的5.5%,却消耗了全球石油资源的8%,原煤的40%、粗钢的32%等,能耗强度是日本的5倍,平均是发达国家的1.5倍,若不做出及时的调整将会对我国今后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严重不利的影响。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已经意识到高能耗生产所带来的弊端,国家发改委在“十二五”规 “十三五”单位GDP将下降16.6%,划期间提出单位GDP能耗下降17.3%的要求, 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逐渐转为为集约型,从而实现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再次,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相对落后。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由于中国的制造业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很多制造业工厂仍在沿用老式的传统机床等加工设备,这些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的加工要求。近来来,国家逐渐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加大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的投入,2009年1月1日,中国开始实施的增值税转型就是对国内装备工业的一个很大鼓励,但由于它是一个普适性的政策,不论是高、中、低档的设备,都能够从中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有多大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有多大? 为平衡美方232措施(即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对中方造成的利益损失,昨日(4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 中止关税减让义务,自2018年4月2日起实施。这意味着中国吹响贸易反制措施的号角,中美贸易战摩擦升级。美中贸易摩擦大有升级之势,受此消息影响,美股三大指数在4月第一个交易日齐齐大跌。那么,贸易战一旦持续下去,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 从美国此次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产品领域看,有医疗器械、高铁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设备,基本来自“中国制造2025”产业范围。有分析称白宫的目标是破坏“中国制造2025”计划。那么此次中美贸易战到底会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美贸易战背后的惊人真相:狙杀“中国制造2025”!+ 有观点认为,贸易战其实早已酝酿,而且这只是美国阻遏中国崛起冲刺阶段的“组合拳”之一。去年底,特朗普任内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明确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大国竞争正是此轮贸易战的大背景。 大致而言,大国竞争包括制度的持续革新能力、持续的坚强

领导能力、整体战略的科学制定与贯彻能力、持续的产业升级能力、持续的高科技突进能力、强大而可用敢用的军事实力等。日常而言,科技与产业属于竞争的核心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遭遇重创,加上长期依赖金融,制造业外流严重,元气大伤。看下面的统计图,清晰地呈现美国如何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成一个服务型国家的。1990年美国是制造业大国(蓝色部分): 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蓝色部分)已经很少:相比之下,那个长期位于产业链下游,以加工配套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充当“世界工厂”的中国,却在不声不响间异军突起。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正在抢滩。最近流传一个段子: 遥想一百多年前,皖籍的李鸿章中堂访英,是去欧洲购买船只、大炮和向列强借款。而据传2015 年10 月中国国家领导人访英的成果汇报由卡梅伦“中堂”完成:“启禀老佛爷(英国女王),洋人要给我们修铁路……”中国GDP总量在2008年超越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德国,2010年又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自2013年以来,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6年以204亿美元之差被美国反超,但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14.2%,增幅创6年新高,再次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更让美国苦恼的是,2017年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

对中国制造业的研究分析

对中国制造业的分析

————————————————————————————————作者:————————————————————————————————日期: 2

对中国制造业的分析 一、从政治角度分析: 1、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国家将重新回归并更加重视“高端制造”,并有一系列的 奖励措施,如美国将“再工业化”作为其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2、东盟国家希望将高端制造迁回本国,或者转移到比中国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 亚、墨西哥等地; 3、中国进行产业升级,政府要求“腾龙换鸟”,即让高端制造业进来,低端制造 业出去,造成发展不平衡; 4、中国颁布的法律,如员工的基本工资不能低于GDP的增幅,每个月加班不能 超过36个小时,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些对制造业来说不是很实用; 5、中国的制造业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如电力、水力、煤使用有限制; 二、从技术角度分析: 1、技术创造能力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国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 赖国外,大部分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自主开发能力薄弱; 2、竞争优势的层次低下。中国制造业大多集中在低水平层次上,增值能力有限, 附加值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高技术产业严重不足。在我同外贸领域取得领先竞争优势的行业80%以上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技术领域中,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的竞争力指数均非常低,“世界制造工厂”实际上是世界低端产品及零部件的廉价供应商。

中国制造业现状

中国机械制造业现状的分析 摘要:机械制造业水平与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总体上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很大,而且差距缩小速度缓慢。只有深入到机械制造业中去分析,才能清晰地看到症结所在,从而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之路。因此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以了解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状况,使我国机械制造业摆脱困境,提高技术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在世界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level and scale i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economic strength is one important indicator,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basic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sector.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provid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its level of development is the majo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one of the signs.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is still great, and the gap is narrowing slowly. Only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go deep into analysis in order to clearly see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in order to find a modern manufactur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 Theref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ome simple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o bail out China'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he world market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关键词:发展状况,生产环境,组织结构,主要问题,发展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机械制造业从产品研发、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却不多。例如:海尔、海信、TCL等企业的品牌虽然已经“国产化”,但去商场买空调时,导购会告诉你压缩机来自日本,去买冰箱时,导购还是会告诉你压缩机也是来自日本。通过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机械制造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了将近30年。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中国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是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原动力,特别是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乃至后金融危机时期,这一特性和地位显得更加突出: 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发展,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被迫停产、甚至破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 提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转向自主创新等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中国制造” 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为我国出口贸易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曾经让我们引以为荣 的“中国制造”也暴露了很多缺点,尤其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制造”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大量的国内企业破产,出口量大幅缩水……这让我们不得不对“中国制造”重新进行审视、思考。 1 “中国制造”及其历史回顾 1.1 “中国制造”的定义“中国制造”顾名思义,即指中国制造的产品。现在对“中国制造”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代指全球最廉价的产品,现有国内国际公 认是一般由外国设计而由中国制造的产品,意指中国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环境、运输等成本,却只能拿最少的收益。 1.2 “中国制造”的历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进出口总额只有206.4亿美元,居世界第32位;2004年已增加到11584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1978年我国出口额是97亿5000万,到了2004 年已达到了5933亿2600万[1]。单从这点来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 大国。而出口额的巨大增加,无疑让“中国制造”有了更多的机会面向世界。 2 “中国制造”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制造”凭借物 美价廉的优势行销全球。然而,仔细分析“中国制造”我们会发现中国企业制造的 大都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中国制造”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 2.1 “中国制造”商品结构不均衡“中国制造”基本都是生产、生活用品,这些产 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破环环境力度大、利润低;而有技术含量、利润高的产品只占了很小部分。 2.2 “中国制造”被定位在价值最底端根据郎咸平的“6+1”理论,任何行业的产 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实际制造的那部分产值如 果是1美元,那么,其余部分的产值就是9美元。这六大环节创造了9美元的价值,是整条产业链里最有价值、最能赚钱的部分。在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 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 在国际分工之下,中国的大多企业被分到附加值最低、最消耗资源、最破坏 环境、不得不剥削劳动者的制造环节。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被欧美企业所掌握。欧美企业凭借其主导的产业链,依靠其在订单上的优势,支付给中国工厂的 价钱远远低于本国制造。 2.3 “中国制造”加剧国内环境恶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制造”以对资源过 度的索取为代价求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导致了部分贸易资源的枯竭。受出口利益的驱动,国内某些自然资源富区急功近利,无节制地开发、出售 初级产品,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次,国外的很多企业向我国转移污 染严重的产业或者生产环节,加剧国内环境恶化。另外,由于大部分交通工具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