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病理标本运送流程,提高病理诊断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等级医院评审及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病理标本包括手术前活检、手术中取样冰冻组织、手术后切除组织以及穿刺、脱落细胞学标本。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

第二章病理标本采集

第四条采取标本时,勿用有齿镊或钳夹取,勿挤压,以免发生变形。手术标本送检前勿自行剖取,应保持原形全部送检。必须剖取时,最好邀请病理医师在场;或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中详细描述剖取前后情况。临床科室对手术标本有特殊要求时(如照相等),应提前通知病理科,以免病理科取材时破坏其完整性。

第五条标本应置于敞口容器内,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的7-10倍,标本从离体到固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第六条冰冻切片的手术标本应保持新鲜,不得加用固定液或用含水溶液清洗,以免影响制片和诊断。

第七条痰液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必须新鲜,从呼吸道深部咯出。咯痰前先漱口,痰中不应含食物碎渣和唾液,一般连续送检三天。

第八条胸、腹水等体液细胞学检查应保持标本新鲜、及时送检。

第九条宫颈刮/涂片及穿刺液应及时做成涂片送检。

第三章送检病理申请

第十条病理申请单上各项内容均应逐项填写,字迹清晰可辨,并由申请医师签名确认。痰液细胞学检查、体液细胞学检查、涂片检查的申请单填写参照病理检查申请单的要求,并在“标本来源”一项中注明标本的类别:“痰”、“胸水”、“涂片”等。

第十一条凡需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者,临床医师应在手术前一天通知病理科,并与患者(或家属)签订《手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知情同意书》。

第十二条冰冻标本申请单除填写病人一般情况外,还应填写影像学、同位素及腔镜检查等相关结果,并注明手术部位,重点部位应做标记或加以说明,同时注明手术科室医师所在的手术间及手术医师、巡回护士电话,以便病理科与手术医师取得联系。

第十三条所有送检标本容器的标签上均应注明患者姓名及ID号。

第四章标本运送及交接

第十四条手术室、临床科室和检查室应指派专人负责运送病理标本,凡术中病理标本由手术室安排专人送检。

第十五条病理标本的送检、接收科室均应建立病理标本签收登记本,每次送检标本必须与申请单同时送达,且接送双方核对无误后,在签

收登记本上确认签名,以避免丢失标本或申请单内容与标本不一致。第十六条病理标本运送至少采用二层容器包装,第一层容器为直接装样品,应防渗漏。第二层容器,容纳并保护第一层容器的运输用外层包装箱,应密闭、易于消毒。

第十七条运送人员在运输途中禁止逗留。凡需送检冰冻病理标本的,应在手术医师手术切除标本后立即送到病理科。

第十八条标本接收确认项目:标本容器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标本和固定液有无,标本容器标签上是否注明患者姓名及ID号,申请单是否逐项填写、字迹是否清晰可辨、申请内容是否与标本相符。

第十九条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第二十条如出现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作切片等情况,接收科室可不予接收。

第五章取材与保存管理

第二十一条病理科按照相关技术操作规范进行病理组织取材。凡遇送检标本与临床医师填写的申请单有疑问时,病理科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必要时邀请临床医师到场指导取材。

第二十二条病理科应建立病理切片及蜡块保存制度。所有外检病理标本保存时间不少于1个月,尸检大体标本保存时间不少于1年,病理切片、蜡块和阳性细胞学涂片保存期限不低于15年,阴性细胞学涂片保存期限不低于1年。涉及医疗纠纷或事故的标本,在未做出鉴定处

理之前,应单独妥善管理,待鉴定结论后方可按规定处理及保存。

第六章诊断报告

第二十三条病理科应建立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沟通机制。在取材、报告等方面如有疑问时应及时与临床沟通,以保证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二十四条病理科应建立科内会诊制度和院际会诊制度,疑难病理应提交科内会诊或院际会诊,以避免误诊、漏诊,并做好相关会诊记录。第二十五条所有病理诊断报告由具有资质的病理医师以纸质形式签发,尸检报告必须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审核签发,冰冻病理结果实行双复核制度。常规病理诊断报告时间5个工作日,细胞学诊断报告时间2个工作日(疑难病例和特殊标本除外),冰冻病理结果报告时间30分钟。

第二十六条以下情况不适宜做“冰冻”诊断:

1.疑为恶性淋巴瘤,送检组织过小(检材长径≤0.2cm)或为脂肪、骨组织和钙化组织;

2.需要依据核分裂象计数判断良、恶性的软组织肿瘤;

3.已知具有传染性的标本;

4.胸、腹水、心包液及术中的冲洗液等。

第二十七条所有诊断报告由病理科指定专人负责发送,并做好与接收科室的确认签收。

第二十八条病理标本和病理诊断报告不允许病人或家属自送和自取,如有特殊情况,病理科签收人员必须核查身份,并请患方或家属签名

确认。

病理标本管理制度

病理标本管理制度 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必须认真遵守本制度,严防标本丢失。 病理单由手术医师按要求逐项填写完整。巡回护士认真核对患者,按要求备好各种型号标本袋,并在标本袋的标签上详细注明患者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等。 一、普通病理标本存放与送检 1.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器械护士按要求放置于手术台上,请示手 术医师后交给巡回护士,巡回护士在接取标本的同时,与手术医师及器械护士一起确认手术标本的名称,并及时填写在标本袋的标签上;如术中有两个以上标本时(如多组淋巴结等),每取出一组,器械护士应立即交给巡回护士,三人同时确定标本名称,由巡回护士正确填写在标本袋的标签上。 2.术中小块标本易丢失,洗手护士应特别注意保存,若无洗手护 士,巡回护士应提醒术者留存标本。 3.凡手术切取的一切组织、抽吸的液体(送检)等,洗手护士必 须向医生询问清楚是否保存,不得擅自丢弃。 4.术中留取的标本由手术医生或巡回护士给家属查看后,由手术 医师、器械护士核对病理标本及病理单,共同到病理间浸泡病理标本,固定液量应为标本体积的3-5倍,并逐条填写病理登记交接本并签字,各科标本放入各科病理标本橱内,并及时上锁,严防标本丢失。

5.每日送病理标本前,护理员将标本与病理单、病理登记交接本 核对无误后在病理登记交接本上签字,将标本及病理单送至病理科,与病理科人员核对后签字,取回病理标本登记交接本底联保存。 6.无病理单的标本或标本与病理单不符或病人信息与病理单信息 不符时,护理员应立即报告巡回护士,巡回护士立即汇报责任医师查找原因。 7.护理员每日备好10%福尔马林液体。 二、快速病理标本送检 1.若标本需要做快速冰冻切片时,由手术医师提前与病理科联系, 如为术中决定,由巡回护士或台下手术医师电话联系病理科。 2.所需送检标本切下后,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共同核 对,放入标本袋内,填好标签。 3.巡回护士将标本让病人家属看后与护理员共同填写快速病理登 记表,由护理员送至病理科,与病理科人员核对签名后取回登记表底联保存。 4.手术医师根据病理科医师发出的病理报告,决定手术方式,如 有异议,应立即与病理科医师联系。 5.未接到冰冻切片标本报告,严禁将病人送出手术间。

实验室标本接收、登记、保存与使用制度守则(7)

精心整理 : 系统逐个扫 并按检验项 然后 1.2、验证:进入各实验室的样本在进行操作前,工作人员应再次认真查对姓名,联号,住院号,病区床号,项目等对不符合要求者应作记录,并及时通知采样科室,正确及时地补采样,以免延误病人的检测结果报告,对书写不清楚的申请单,当事者要及时与病房联系(可电话),明确受检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区,床号和检验项目等。

1.3、转送:在查对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其他实验室(包括病理科)或本科各实验室的样本,要提高责任性,及时地转送(可电话通知)有关实验室(尤其是争论急诊项目)切勿延搁样本,延误检测,影响检验结果和报告时间,对人为造成的样本遗失,漏检和由之延误检测违反承诺限时报告引起病人纠纷和投诉,将追究当事者和当事实验室责任。 急诊标本及各病房零散标本:由采血室人员登记并转送相关实验室 1.4、外单位送检:外单位送检的样本,一律登记后,再转交各实验室检测,报告结果由检测者传真发 出或由服务台人员转发。 1.5 收集,对超时样本要求(急诊样本除外), 1.6 ,对采样 困难者要主动跟踪样本, 1.7,要随时登记和交班,以免漏检,遗失和 延误检验,,一律追究责任。对特殊样本或 ,所谓特殊样本是指难于采集的样本,以及特殊病人的样本一律实行"首接"(包括进修生和实习生,违者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追查当事者或带教老师责任)一旦收到样本后,均须负其责任,不得以任何借口推托,及时和正确保管和转送样本到有关实验室或有关人员,同时作交班记录和双签名。 2、样品使用 2.1.将当天送来的标本,根据编号的基本原则,给当天的标本编好号,每个样本的每个检测项目对应一个唯一的编号。 2.2.每张单和对应的样品管上条码号标记相同。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标本采集核对规章制度 一、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 二、采集标本严格遵医嘱执行。 三、标本采集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标本采集时要携带检验单再次核对确认病人(必要时病人参与确认)。 五、输血、配血抽取标本时,必须两人核对后抽取并签名。 2标本采集及送检规章制度 一、目的:确保实验室标本的安全、有效,保证检验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三、内容: 1、标本的采集 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偶用前囟静脉。静脉采血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正在静脉输液者应停止输液三分钟,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动脉采血一般由临床科室护士采集。 2)、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取样时应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一般由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3)、粪便标本的采集由患者留取后收集于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粪杯送检。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常的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g及时送检。 4)、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一般由妇科医师采集。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前24 小时应避免性生活、盆浴。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 避免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2小时不能排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更换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拭子伸到宫颈管内0(5?2cm,稍用力转动两周,以取得分泌物及脱落细胞。 5)、痰标本的采集嘱病人先行清水反复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一般应采集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液,采样时应收集带血丝部分或有干酪样颗粒的部分。痰液极少者可用45’C10,NaCl溶液雾化吸入导痰。痰液收集于一次性洁净专用痰杯内及时送检。 6)、其他标本的采集脑脊液、胸腹水及支气管灌洗液等其他标本由临床医师按相应操作采集。 2、标本的送检样本应置于被承认的本质安全防漏的容器中运输。病房标本由各病区工人负责运送,门诊标本由我科工友运送,标本采集后均应及时送检。运送过程中标本管口垂直朝上放置,避免振动、外溅。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要防止运送过程中的污染。 3、标本的签收所有标本均可能具有传染性,涉及标本处理的全过程均应按科室制定的生物安全手册进行。各室标本的接收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接收标本时须检查标本状态、核对标本管标识与检验申请单内容的一致性,如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等,有不清新情况时应及时与送检科室联系核实。工作人员有权拒收与检验申请单不一致的、标识不清的标本。各室应根据检验目的对标本的

病理标本管理规定

病理标本管理规定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病理标本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病理标本管理,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 手术中取下的标本(不论组织大小),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 随意丢弃。 二. 凡需手术病员,由床位医生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于手术当天 与病历一起送人手术室。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放入容器 内,按规定标本完全浸入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内,并贴好标码 (姓名﹑病床号),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 三. 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 责送检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 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留下标本。 四. 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 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然后由 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病历一同送到病理科。 凡下午3:00以后需送冰冻检查,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小时通知病理 科。 五. 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 1.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发出临时冰冻报告。如 遇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 2.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 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 3.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 殊情况需和病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 后二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六. 病理标本巨检后至少保留一个月。 凡违反上述规定者,按性质﹑后果,责任到人。

临床标本采集与运送规范

临床标本采集与运送规范 检验标本包括血液标本和其他各种体液标本。检验标本的采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前堤,要求规范采集并正确送检,特制定本规范。一、尿液标本的采集规范 (一)尿常规检查标本 1、使用清洁干燥容器,住院病人以清晨第一次尿为主,门、急诊患者可随时留取新鲜尿液约20ml送检。 2、尿标本应避免经血、白带、类使等混入。 3、标本留取后及时送检,不得超过1小时,以免细菌在尿中生长繁殖。 (二)尿培养标本 1.需留取清洁中断尿,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病人先清洗外阴部,自行排尿,排尿过程中尿液不要中断,弃前段尿,用无 菌管接中断尿,塞好瓶塞后立即送检。 3.患者应停用抗生素三天后作尿培养检查。 4.尿中应加入防腐剂。 (三) 24小时尿标本 1、准备清洁干燥带盖的广口容器,容量为3000-5000mL。 2、病人于晨7时将尿全部排尽弃去,然后开始留尿,将24小时内历次所排尿液均留于容器中,包括次日晨7时所排最后一次尿。 3、测量尿液总量(mI)并记录,将全部尿液充分混均后,取出20- 50m1,

置于清洁干燥有盖容器中立即总检。 4、若天气炎热,可根据检验要求放入适量的防腐剂。 二、血液标本采集规范 1、理想的采集血标本的时间是早晨7: 00~8 : 00。 2、采集血液标本的真空采血管与容器注射器应干燥,针头不能过细, 3、血培养标本应在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期采血。一般要求选择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采血,对已用药而不能终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采血。 4.采血部位和数量成人首选肘部血管: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婴幼儿可采用大隐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等。 5、禁止在静脉输液的同侧肢体采集血标本。 6、采集血液标本时应根据检验日的及要求,准确采集标本量。 7、分装血液标本时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推入试管或其他相应容器。 8、对于抗凝的标本,要温和地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防止剧烈摇动使细胞损伤。 9、标本送检: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血气分析应在30min内检测,慢则会因为全血中RBC的代谢,不断地耗02产生CO2,致使pHPO2降低PCO2 升高,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时问最好不超过2 h ①建立标本传送系统,加强对送检人员的培训、教育及监督。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章、体液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一、尿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 二、阴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运输 三、精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 四、粪便采集、运输、保存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的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一、未梢血标本采集 二、静脉血采集、运输、保存 第三章、生化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前言 在临床工作中,检验标本的分析结果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而标本采集及送检工作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治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了要求检验科提高检验质量水平外,还要求临床医护人员正确采集标本。为确保标本的正确采集、运输和保存,检验科特编写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采集、运输和保存标本。 第一章体液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一、尿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 (一)检查项目 1.尿液干化学测定:尿液比重、pH 值、尿胆原、胆红素、潜血、酮体、蛋白质、白细胞、亚硝酸盐、葡萄糖、抗坏血酸。 2.尿液有形成份检测:包括红细胞及白细胞形态等。

3.其它:尿HCG、尿液红细胞显微镜形态分析。 (二)标本采集 【容器及采样量】 门诊病人由检验科提供专用塑料尿杯,采样量20-30ml。住院病人使用清洁容器取尿,再将尿液倒入专用的试管内,量约5-10ml。24小时尿液收集于清洁容器中,如小的带盖的塑料桶。 【标本种类及适用人群或项目】 (1)晨尿 即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标本,为较浓缩和酸化的标本,血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等有形成分相对集中且保存得较好。门诊患者可采集清晨第二次尿标本。适用:住院病人、可疑或已知泌尿系统疾病的动态观察及早期妊娠试验等。 (2)随机尿(随意一次尿) 即留取任何时间的尿液。本法留取方便,但易受饮食、运动、用药等影响,可使低浓度或病理临界浓度的物质和有形成分漏检,也可能出现饮食性糖尿或药物如维生素C等的干扰。适用:门诊和急诊病人。 (3)其他 包括留取中段尿(女病人易受阴道分泌物污染,应采集中段尿)、导尿、耻骨上膀胱穿刺尿等。 【注意事项】 (1)避免阴道分泌物、月经血、粪便等污染,女性病人应采集中段尿,尽量避免经期做尿常规检查; (2)避免干扰化学物质(如表面活性剂、消毒剂)混入; (3)住院病人送检的标本要标上病人姓名,门诊病人的标本和检验申请单放在指定的标本收集盘上。

病理科标本管理制度

病理科标本管理制度 为了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防止和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加强各实验室对各样标本管理的有机衔接及有关人员的责任作一下制度规定: 一、标本签收 严格对各样本的查对和双签制度,对病房各样本及时进行验收,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一律退回,做到书面记录。每天由护工集中送检标本,由各实验室人员负责验收查对。 二、标本验证 进各实验室的样本在进行唯一编号后,工作人员应再次认真查对姓名、联号、住院号、病区病号,项目等对不符合要求者应作记录,并及时同时送检科室,正确及时地查对,以免延误病人的诊断结果报告,对书写不清楚的申请单,当事者要及时与病房联系(可电话),明确受检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区、床号、标本部位和诊断要求等。 三、标本编号 按唯一编号原则编号。 四、标本转送 在查对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其他实验室或本科各实验室的样本,要提高责任性,及时地转送(可电话通知)有关实验室切勿延搁标本,延误检测,影响检验结果和报告时间。对人为造成的标本遗失,漏检和由之延误检测违反承诺时线报告引起病人纠纷和投诉,将追究当事 者和实验室责任。 五、标本放置

各实验室在工作中发现有需转送到其他实验室的样本,须统一放置在固定地方并有明显标志的样本盒中,以便其他实验室的同志来拿取,如果当时实验室发现超时限标本还未来拿,必要时通知和督促有关实验室的同志来拿取,并作记录。 六、多张检验单标本 凡有两张以上的检验申请单原则上要分装各管,随检验申请单一起分别放置各样本盒,对采样困难者要主动跟踪样本,并作详细记录以免漏检,分清责任。 七、特殊标本处理 对暂不检测的项目和超规定时间的样本,要随时登记和交班,以免漏检,遗失和延误检验,对没有登记实验室和当事者,一旦发现有此样本的差错发生,一律追究责任,对特殊样本或特殊病人的样本(如骨髓样本、脑脊液、胸腹水等)特殊病人的样本一律实行“首接”责任制,无论哪位工作人员(包括进修生和实习生,违者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追究当事者或带教老师责任)一旦收到样本后。均须负其责任,不得以任何借口推托,及时正确保管和转送样本到有关实验室或有关人员,同时作交班记录和双签名。 八、样本保存 对发出检验报告结果的标本(如免疫血清、生化、血常规等),放置四周后处理,并做好记录。 九、样本保存期过后 由专人负责处理,依据预防院内感染文件的要求,分类别进行科学处理。 总之,每个工作人眼,要加强责任性,杜绝和纠纷发生,做到真正“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转变我们的思想认识和安全医疗观念,人人把关,尽力按标准化,程序化管理样本,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病理标本接收制度

病理标本接收制度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病理标本接收、固定及登记制度 1、科室有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和登记。 1.1.收检标本时必须仔细检查: a.送检的标本和送检单上所写的是否符合(常规、冷冻、细胞学检查或其他); b.送检标本容器上是否贴有病人的姓名(或送检单联号)和病案号及部位的标签;同一患者同时取有数种组织,或同一组织由不同部位取出,是否应分盛容器,分别注明。是否在病理送检单上注明送检标本的份数及部位。 c.标本是否已固定,固定液的种类和量(固定液的量一般为标本的3-5倍)是否合适。 d.送检单是否安要求逐项填写清楚,字迹是否清晰易于辨认。若发现有错误、疑问或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查询清楚或做适当处理。 e.合格者即签收,如标本已干涸或腐败,则不应接收。 1.2.固定:普通病理检查标本一般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细胞学涂片95%酒精固定。冷冻切片的标本一般不固定。 1.3.对当日送检整体脏器或大件新鲜标本由当日值班医师进行适当处理,使标本保持良好的形态和充分固定: a.食管、胃、肠管:食管沿纵轴,胃沿大湾,肠管沿系膜附着纵行剪开;若该部位有病变时,应从无病变或病变较轻处剪开,按自然状态平辅在木板上固定。

b.脾:循脾长轴切开数片,每片约为1.5~2cm固定。 c.肺叶:从支气管灌入适量的10%福马林液,放入标本缸中固定。d。子宫:于前壁做“Y”形切开,下达宫颈管口,上端分别达二侧子宫角,放入标本缸中固定。 e.乳腺:沿乳腺最长径经乳头切开,在分别向两侧每隔1.5~2cm切开数片,放入标本缸中固定。 f.肾:经血管内注入10%福马林液固定。沿肾脏凸面的中部作一水平切面,深及肾盂。剪开肾盂和肾盏,将输尿管找出,并沿管壁剪开,放入标本缸中固定。 g.其它需要切开固定的标本(大件的脂肪组织等)。 2、合格标本及时登记,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 3、不合格标本,与临床医师联系,退回相应科室,并记录,合格后再次核查、登记。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3篇【最新版】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范本一 一、目的:确保实验室标本的安全、有效,保证检验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三、内容: 1、标本的采集 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偶用前囟静脉。静脉采血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正在静脉输液者应停止输液三分钟,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动脉采血一般由临床科室护士采集。 2)、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取样时应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一般由医护人员

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3)、粪便标本的采集由患者留取后收集于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粪杯送检。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常的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g及时送检。 4)、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一般由妇科医师采集。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盆浴。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避免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2小时不能排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更换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拭子伸到宫颈管内0.5·2cm,稍用力转动两周,以取得分泌物及脱落细胞。 5)、痰标本的采集嘱病人先行清水反复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一般应采集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液,采样时应收集带血丝部分或有干酪样颗粒的部分。痰液极少者可用45’C10%NaCl溶液雾化吸入导痰。痰液收集于一次性洁净专用痰杯内及时送检。 6)、其他标本的采集脑脊液、胸腹水及支气管灌洗液等其他

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

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程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 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采集的标本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 3.适量的标本 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 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 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 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

1.血培养指针征 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2.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必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以上血培养标本。成年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5ml;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少于病人总血容量的1%).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取血培养。两个例外: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3.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比例增长,每增加1ml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相应增加。儿童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成人。采用一对(需氧瓶+厌氧瓶)组合,比采用二个需氧瓶的组合可检出更多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的需要。? 推荐从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不推荐静脉留置导管,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 4.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在采血之前,血培养瓶的橡皮塞需使用75%酒精消毒并干燥。然后再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严格按照“酒精、含碘消毒剂、酒精”的消毒步骤操作,并等待足够的消毒时间。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静脉,除非带有无菌手套.不推荐采血和接种血培养瓶更换注射器针头;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在1小时之内送往实验室,血培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藏或冷冻。 (二)痰培养标本采集,运送 1.痰培养指征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喉炎,会咽炎等都可采集鼻,鼻咽,口咽拭子标本培养。下呼吸道感染:凡是咳嗽,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血性等都可采集痰标本。

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及送检流程

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 1、凡在手术室内实施手术时取下的组织、器官或与患者疾病有关的物体、异物等均视为手术标本。 2、无病理价值和保留价值的组织、器官、肢体等均应让家属看后并做好手术标本的登记,然后将其用标本固定液固定,派专人送到殡仪馆烧毁。对无病理检查价值的体内异物、内固定物等,让患者家属看后做好登记并按医疗废弃物处理。 3、洗手护士负责妥善保管术中切下的标本,术后与手术医生核对无误后,由手术医生用标本固定液固定,放入标本存放柜内并做好登记。特殊感染标本应有标记,标识醒目。 4、每日下午由手术室护士将标本登记,病理检查单及标本袋上标签逐一核对无误后由手术室标本送检人员送往病理科,与病理科医生进行核对并签字。 5、手术过程中需要做细菌培养、涂片者应事先开好化验单并记账,标本取下后应立即送检。 6、手术标本需放入带锁的存放柜内,家属看标本时不可带出手术室,严禁有实习生、进修生或其他人代为固定、存放、代送标本,

防止标本遗失。 7、切下的手术标本必须及时用标本固定液固定。固定液不少于标本的5-10倍,必须将标本全部浸泡在液面以下并封口,防止标本风干和腐败现象发生。特大标本应剖开浸泡。

冰冻切片管理制度 1、术中需做冰冻切片及细菌培养的标本,应立即干燥送检。严禁在标本袋内加入福尔马林等液体,如天气炎热,应用塑料袋装好冰块后放在冰冻切片标本周围,防止标本腐败。巡回护士和手术医生、洗手护士三方核对确认后方可送检。 2、巡回护士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内,袋外贴上标签,注明病人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标本数量等,巡回护士携带标本告知家属后,及时交给手术室标本送检人员,双方核查签字后,由送检人员立即(15分钟内)将标本送病理科或细菌培养室,并与病理科医生查对签收。 3、如果是特殊感染病人的冰冻标本,应在标本袋外注明感染标示。 4、病理科应在30分钟内报告结果,手术室原则上不接受病理科电话报告冰冻结果,应以书面反馈或电话传真报告结果。 5、接收报告人员收到报告结果后,及时送往手术间,和巡回护士查对,巡回护士及时将结果告知手术医生。并将纸质结果保存于病历中。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 取材保存制度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病理标本运送流程,提高病理诊断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等级医院评审及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病理标本包括手术前活检、手术中取样冰冻组织、手术后切除组织以及穿刺、脱落细胞学标本。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 第二章病理标本采集 第四条采取标本时,勿用有齿镊或钳夹取,勿挤压,以免发生变形。手术标本送检前勿自行剖取,应保持原形全部送检。必须剖取时,最好邀请病理医师在场;或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中详细描述剖取前后情况。临床科室对手术标本有特殊要求时(如照相等),应提前通知病理科,以免病理科取材时破坏其完整性。 第五条标本应置于敞口容器内,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的7-10倍,标本从离体到固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第六条冰冻切片的手术标本应保持新鲜,不得加用固定液或用含水溶液清洗,以免影响制片和诊断。 第七条痰液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必须新鲜,从呼吸道深部咯出。咯痰前先漱口,痰中不应含食物碎渣和唾液,一般连续送检三天。 第八条胸、腹水等体液细胞学检查应保持标本新鲜、及时送检。 第九条宫颈刮/涂片及穿刺液应及时做成涂片送检。 第三章送检病理申请 第十条病理申请单上各项内容均应逐项填写,字迹清晰可辨,并由申请医师签名确认。痰液细胞学检查、体液细胞学检查、涂片检查的申请单填写参照病理检查申请单的要求,并在“标本来源”一项中注明标本的类别:“痰”、“胸水”、“涂片”等。 第十一条凡需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者,临床医师应在手术前一天通知病理科,并与患者(或家属)签订《手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知情同意书》。 第十二条冰冻标本申请单除填写病人一般情况外,还应填写影像学、同位素及腔镜检查等相关结果,并注明手术部位,重点部位应做标记或加以说明,同时注明手术科室医师所在的手术间及手术医师、巡回护士电话,以便病理科与手术医师取得联系。

病理标本送检制度

病理标本送检制度 (一)常规标本送检制度 1. 采取标本时,注意勿用有齿镊或钳夹取,勿挤压,以免发生人为变形。手术标本送检前请勿自行剖开,应保持原形全部送检。必须剖开时,最好邀请病理医师在场;或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中详细描述剖开前后情况。临床对手术标本有特殊要求时(如照相等),应提前通知病理科,以免在病理科取材时破坏其完整性。 2. 检材标本应立即置于容器内,固定液需用10%中性福尔马林,不少于标本体积的7-10倍。 3. 送检科室应建立送检标本登记本,每次送检标本应由病理科人员签收,以避免丢失标本。 4. 标本切取、固定后应尽快送往病理科,以便于及时取材、制片和诊断,及时发出病理报告。 (二)填写送检病理申请单: 1. 病理申请单上各项内容均应填写并由申请医师签字确认,以便诊断时参阅和存档保留。 2. 为加强收费管理,请填清送检单位,科室,住院号,病床号等。 3. 请在标签上注明患者姓名及医嘱号,贴在送检标本容器上,便于核对并避免发生错号。 4. 病理科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5. 病理医师在取材时,遇送检标本与临床医师填写的申请单有疑问邀请临床医师解疑时,临床医师最好应邀到场。 6. 病理医师只对病理科实际验收标本的病理学诊断负责。 7. 病理科不接待病人或病人亲属自行到病理科查看手术切除标本,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8. 临床医师对病理报告有疑问时应及时与病理科医师取得联系,因为病理标本在病理报告发出后要按规定进行处理,不再保留。 以上事项请各科室医护人员严格遵守,以利于及时、准确发出病理告,如因违反上述规定出现的差错,应由送检科室及有关人员负责。 (三)冷冻切片 1.冷冻切片诊断只限于临床住院病人手术须要器官切除或确定手术范围的一种快速病理诊断方法。由于组织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固定、脱水以及切片较厚等等,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有一定的差距,一般仅限于良、恶性的鉴别。2.冷冻切片预约:须在手术的前日,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将填写的“冷冻病理检查预约申请单”送达病理科,以便病理科工作人员在手术当日提前开机等候。一般不接受电话预约。 3.冷冻切片申请单的填写:除病人一般情况外,并提供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B 超、X线、CT等),同位素及胃、肠镜、支气管镜检查等相关结果,以便病理医师在诊断时参考。 4.冷冻切片的手术标本在切除后应立即送到病理科,并注明手术的部位,重点部位应做标记或加以说明。同时手术标本应保持新鲜,不要加用固定液或用含水溶液清洗,以免影响制片和诊断。 5.冷冻切片诊断报告一般在手术标本送达病理科后30~40分钟内做出。并以书面文字形式通知临床手术科室。但疑为恶性淋巴瘤,送检组织过小(检材长径≤0.2cm者)或为脂肪、骨组织和钙化组织,需要依据核分裂象计数判断良、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已知具有传染性的标本,一般不亦作冷冻切片的诊断,以待石蜡切片确诊。 6.等候时间:冷冻切片的等候时间为8:30~16;00。下午16:00时以后冷冻切片机要进入自动除霜系统,以便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因此,手术科室的重要手术应尽量安排在上午。如遇手术延时,应在当日下午4时前追加通知病理科,否则,病理科不再等候。

(完整版)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唐玉英 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 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 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采集的标本 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 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 3.适量的标本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 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 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 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 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 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 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

(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 1.血培养指针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2.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必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以上血培养标本。成年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5ml;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少于病人总血容量的1%).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取血培养。两个例外: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3. 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比例增长,每增加1ml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相应增加。儿童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成人。采用一对(需氧瓶+厌氧瓶)组合,比采用二个需氧瓶的组合可检出更多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的

标本采集、运送、保存程序

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成序 1.目的 规范标本采集程序,保证实验室检测前标本质量。 2. 范围 微生物标本。 3. 职责 3.1 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负责指导病人如何正确留取标本。 3.2 标本运输人员负责收取标本和运输标本至微生物室。 4. 程序 4.1 采集标本前,采样人员根据检验申请单检验项目的要求,确认采样计划并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核对遗嘱、打印条形码、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粘贴条形码及指导病人做好采样前的准备工作等。 4.2 认真核对病人、标本容器和检验申请单是否一致,严防差错。 4.3 标本送到微生物室,标本运输人员必须与微生物室标本接收人员对标本进行核收登记并签名 4.4 所有标本必须记录采样时间并立即送检,一般不得超过2h. 5 采集方法 5.1 血液及骨髓 5.1.1 血液 5.1.1.1采血时间:①在抗菌药物治疗前;②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分钟内采血;③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④同时或短时间内完成几套血

培养采集,除非怀疑存在持续性菌血症时(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2小时从不同部位采集3套标本) 5.1.1.2采血量:成人一次采血5~10ml,儿童2~5 ml婴幼儿为1~2ml。(附注:儿童的采血量不能超过其总血容量的1%)。 5.1.1.3采血方法:①成年病人,推荐同时在不同部位采集2~3套(每套包括一瓶需氧瓶、一瓶厌氧瓶);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真菌血症则应多次采集;对于婴幼儿病人,推荐同时在不同部位采集2~3瓶。因为儿童患者很少见厌氧菌感染,因此推荐仅使用需氧瓶而不常规推荐同时做厌氧培养。②采血量充足时,应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采血量不足时,应先注入需氧瓶,后注入厌氧瓶。 5.1.2 骨髓标本用骨髓穿刺针从髂骨采集。 5.1.3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切勿放入冰箱。冬季血培养瓶在送检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 5.2 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能产生自酶,会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离体后也易死亡,因此,脑脊液无论图片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 5.3 上呼吸道标本 5.3.1 鼻咽标本:将鼻咽拭子缓缓地伸进鼻孔直至鼻咽喉部(注意:不可用力),轻轻转动,并于该深度停留20~30s,然后迅速地抽出(注意:避免受口或咽部中细菌的污染)。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病理标本运送流程,提高病理诊断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等级医院评审及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病理标本包括手术前活检、手术中取样冰冻组织、手术后切除组织以及穿刺、脱落细胞学标本。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 第二章病理标本采集 第四条采取标本时,勿用有齿镊或钳夹取,勿挤压,以免发生变形。手术标本送检前勿自行剖取,应保持原形全部送检。必须剖取时,最好邀请病理医师在场;或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中详细描述剖取前后情况。临床科室对手术标本有特殊要求时(如照相等),应提前通知病理科,以免病理科取材时破坏其完整性。 第五条标本应置于敞口容器内,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的7-10倍,标本从离体到固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第六条冰冻切片的手术标本应保持新鲜,不得加用固定液或用含水溶液清洗,以免影响制片和诊断。 第七条痰液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必须新鲜,从呼吸道深部咯出。咯痰前先漱口,痰中不应含食物碎渣和唾液,一般连续送检三天。

第八条胸、腹水等体液细胞学检查应保持标本新鲜、及时送检。 第九条宫颈刮/涂片及穿刺液应及时做成涂片送检。 第三章送检病理申请 第十条病理申请单上各项内容均应逐项填写,字迹清晰可辨,并由申请医师签名确认。痰液细胞学检查、体液细胞学检查、涂片检查的申请单填写参照病理检查申请单的要求,并在“标本来源”一项中注明标本的类别:“痰”、“胸水”、“涂片”等。 第十一条凡需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者,临床医师应在手术前一天通知病理科,并与患者(或家属)签订《手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知情同意书》。 第十二条冰冻标本申请单除填写病人一般情况外,还应填写影像学、同位素及腔镜检查等相关结果,并注明手术部位,重点部位应做标记或加以说明,同时注明手术科室医师所在的手术间及手术医师、巡回护士电话,以便病理科与手术医师取得联系。 第十三条所有送检标本容器的标签上均应注明患者姓名及ID号。 第四章标本运送及交接 第十四条手术室、临床科室和检查室应指派专人负责运送病理标本,凡术中病理标本由手术室安排专人送检。 第十五条病理标本的送检、接收科室均应建立病理标本签收登记本,每次送检标本必须与申请单同时送达,且接送双方核对无误后,在签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 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保证临床细菌室的工作质量非常重要,应予高度重视。实验室有责任将标本选择(包括时间和解剖部位)、收集、保管、运送、接受和安全等 关键性信息,用户里手册的形式提供给各临床部门参考。 一、标本管理的安全警示 1.所有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应在无菌操作,防止污染的原则下认真进行。 2.已采集原始标本都应置于防漏、密封的无菌容器中运送。 3.带针头的注射器运送标本时用无菌试管或防护装置套住注射针,再置于防漏塑料袋中运送至检验科。 4.采集足够量标本,材料不足可能导致假阴性。 5.每份标本都应标记患者姓名、送检号码、标本来源、具体部位、日期、时间及相关临床信息。 6.常规性细菌学检验的标本,采集后不能超过1小时送至检验科,4℃保存也不能超过24小时,怀疑厌氧菌感染的标本应在半小时内送至检验科(不能及时运送组织标本必须在 厌氧环境中25℃不超过24小时)。 7.脑脊髓液、生殖道、眼睛、内耳标本应立即送检,绝不可冷藏。 二、标本的处理和要求 1.血液和骨髓: 1)急性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细菌性肺炎、肾盂肾炎发热患者,应在抗生素治疗或更换前,从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做2次血液培养,分别接种于各种培养瓶中 立即送检置于孵箱内培养 2)疑似心内膜炎患者:急性病例在抗生素治疗或更换前1—2小时,从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做3次血液培养 3)亚急性病例:第一天24小时内,相隔1小时连续采集3次血液做培养,若24—48小时全部阴性,再采集2—3次血液做培养 4)若已经抗生素治疗患者,连续3天,每天取2次血液做培养 5)严格无菌技术采集血液血培养瓶后立即送检,切不可放冰箱暂存。 2.脑脊液: 脑脊液采集后,置于无菌试管中,15分钟内送检,绝不可冷藏。每种检验最小需 要量:细菌培养≥1ml,真菌≥2ml,抗酸杆菌≥2ml. 3.尿液: 1)中段尿采集:清洁外阴及尿道口周围,自然排尿,让尿流不间断,截留中段尿,,置于无菌尿杯中立即送检。尿量不少于1ml. 2)直接插导管采尿:一般插入导管后先让尿流弃15ml再留取培养标本。尽量不采用此法,极易将尿道细菌丛进入膀胱增加医源性感染危险。 3)滞留导管采集尿:用75%酒精消毒导管口,用针筒抽取5—10ml尿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滞留导管会使膀胱带有细菌,尽可能不采用。 4)尿液采集后2小时内必须送检,立即处理。规定每日一次。 5)若同一份标本检到3种以上不同细菌则认为标本污染。一般认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计数大于105cfu/ml,革兰氏阳性球菌菌落计数大于104cfu/ml,方有诊断意义。 4.痰液: 1)先用冷开水漱口清洗咽喉,用力咳出痰液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2小时内接种。 2)符合要求的痰液应在低倍镜视野中鳞状上皮≤10个,白细胞≥25个。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规范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规范(护理) 一、血液常规采集与运送规范 (一)、常用真空采血管的种类 1、促凝管/分离胶促凝管(橙色/黄色):用于医学检验中生化学、免疫学、 血清学、各种病毒检测及血库检查血液标本的采集与盛装。管壁经特殊处理,防止挂壁及溶血现象。 2、枸橼酸钠1:9(蓝色)管:用于凝血机制等检查,按抗凝剂与血样体积比为 1:9设定的真空采血管,具有准确的血液量与抗凝剂总量,配比精度较高。 3、肝素钠/锂(绿色/墨绿色)管:用于急诊生化、血液流变学、全血铅测定 的血液标本采集。对血液成份干扰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具有血浆分离速度快,与血清标本指标兼容性强等优点。 4、EDTA(紫色)管:抗凝剂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分子量292)及其盐, 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验,不适用于凝血试验及血小板功能检查,亦不适用于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铁离子,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测定及PCR试验。 (二)多管采样时采集次序 多管采血时一般按下列顺序:凝血试验→血沉→血常规→其它。以防止凝血因子活化,或者血小板聚集而影响检验结果。 多项检测同时采血时应按下列顺序采血:①血培养;②无添加剂管或促凝管;③凝血管;④有添加剂管的顺序为:a.橼酸盐管;b.肝素管;c.EDTA管;d.草酸盐/氟化钠管。 (三)各种血标本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1、血常规检验标本 一般用EDTA-2K(EDTA-K2?2H2O) 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紫色帽)采血。 采血注意事项: 1)应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静脉血至2ml。 2)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强力震荡,以免造成溶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