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液体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完整版)液体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完整版)液体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5年1月8日 SDS编号:CSDS-SY001

产品名称:液体二氧化碳版本:QB0408-14-001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液体二氧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oxid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咨询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碳酸钠,及生产充碳酸气的饮料。用干冰冷冻水果或肉类,不但温度低,而且无污染。二氧化碳又是有效的灭火剂,用于不能用水来扑灭的火灾,如油、电、金属钠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已成为高效无污染的萃取剂,所用的工艺称为超临界萃取,多用于食品等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长时间过量吸入会引起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呼吸停止,休克死亡。皮肤、眼睛接触干冰或液体二氧化碳会引起冻伤。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防范说明:

远离热源/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装置时使用棉手套,防止冻伤。

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设备时可使用防护眼镜防止飞溅冻伤眼睛。

避免接触眼睛、皮肤,避免吸入。

操作现场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

火灾时,使用泡沫灭火器,对火场中钢瓶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将其转移至安全的空旷处。

如吸入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

如皮肤、眼睛接触液体二氧化碳,用自来水冲洗,就医。

【安全储存】

在阴凉、通风处储存,保持容器密闭。

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库温不宜超过35℃。

使用时对气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

【废弃处置】

少量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中。

物理化学危险:产品系灭火剂,为防止外来火灾对压缩气体包装钢瓶造成的危险,可就近配备泡沫式灭火器。

健康危害:长时间过量吸入会引起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呼吸停止,休克死亡。皮肤、眼睛接触干冰或液体二氧化碳会引起冻伤。

环境危害: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大气能破坏地球臭氧层,少量二氧化碳废气可直接排放。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用自来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眼睛接触,用自来水冲洗,就医。

吸入: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

食入:无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特别危险性:液化不燃气体,系灭火剂。防止外来火灾对压缩气体包装钢瓶造成危险。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产品系灭火剂,为防止外来火灾对压缩气体包装钢瓶造成的危险,可就近配备泡沫式灭火器。对火场中的钢瓶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转移至安全空旷处。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对火场中的气瓶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转移至安全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操作人员应经专门培训,使用防寒手套,防止冻伤。切断气源,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良好通风,加速扩散,泄漏处修复后再使用。处理泄漏应防止冻伤。

会破坏臭氧层使全球气候变暖,少量废气环境保护措施:向大气中大量释放CO

2

释放不会造成生态危害。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消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少量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中。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搬运气瓶轻装轻卸,防止碰撞和高温幅晒。

充装时严格气瓶充装前检查和防止超压充装。

使用时保持通风,对气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

操作液体二氧化碳容器人员应经专门培训,使用防寒手套,防止冻伤。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库温不宜超过35℃。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最高允许浓度:5000PPm(9000mg/m3)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生产、使用场所保持自然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通风环境下不需防护。

眼睛防护:操作可使用防护眼镜,防止飞溅冻伤眼睛。

手防护:操作时使用棉手套,防止冻伤。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第九部分理化物性

外观与性状:常温下为无色无嗅稍带酸味的惰性气体,比空气重,可液化、固化。气、液、固三相均不燃烧也不助燃。

pH 值(指明浓度):≥99.9%

熔点/凝固点(℃):小于-50℃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小于-50℃

自燃温度(℃): 不燃物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难于挥发的固体或液体

相对密度: 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0℃,101.325 KPa)1.53液体密度:(0℃3.485 KPa)929.5Kg/m3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1013.25(-39.C)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临界温度(℃): 31℃

闪点 (℃): 不燃物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分解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40℃下其蒸气压不能达到爆炸上限

爆炸下限[%(V/V)]:40℃下其蒸气压不能达到爆炸下限

易燃性:不易燃

溶解性:无资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活泼金属

避免接触的条件:热源、点火源。

危险反应:压缩不燃气体。防止超压充装,防止阳光曝晒。

危险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眩晕、呕吐等症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0%可引起视力障碍、痉挛、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意识丧失等症状。

皮肤刺激或腐蚀:液体二氧化碳可引起冻伤。

眼睛刺激或腐蚀:液体二氧化碳可引起冻伤。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3类。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会破坏臭氧层使全球气候变暖,少量废气释放生态毒性:向大气中大量释放CO

2

不会造成生态危害。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产品:少量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中。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包装:废弃钢瓶、不合格钢瓶,回收统一处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 号):第2.2类不燃气体

联合国运输名称:二氧化碳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2.2

包装类别:按第2.2类危险货物运输(钢瓶包装压缩气体)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槽车包装压缩气体

海洋污染物(是/否):否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货车运输气瓶不得超过车厢栏板且总数不得超过5层,防止阳光曝晒。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法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06-GB20602-2006)。

《危险化学品名录》: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2.2类液化不燃气体。

《剧毒化学品名录》末列入。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2.2类液化不燃气体。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年)列入第

2.2类液化不燃气体。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2003修订)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最新修订版日期:2015年1月8日

修改说明:本 SDS 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 2008)标准编制;由于目前国家尚未颁布化学品 GHS 分类目录,本 SDS 中化学品的 GHS 分类是企业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06~GB20602-2006)自行进行的分类,待国家化学品 GHS 分类目录颁布后再进行相应调整。

缩略语说明:

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PC-STEL:指在遵守PC-TWA前提允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TLV-C:瞬时亦不得超过的限值。是专门对某些物质如刺激性气体或以急性作用为主的物质规定的。

TLV_TWA:是指每日工作8小时或每周工作40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此浓度下终身工作时间反复接触对几乎全部工人都不致产生不良效应。

TLV_STEL:是在保证遵守TLV_TWA的情况下,容许工人连续接触15min的最大浓度。此浓度在每个工作日中不得超过4次,且两次接触间隔至少60min。它是TLV_TWA的一个补充。

IARC:是指国际癌症研究所。

RTECS:是指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的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

HSDB:是指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危险物质数据库。

ACGIH:是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

免责声明:本MSDS中全面真实地提供了该产品所有相关资料,但并不能保证其绝对的广泛性和精确性,本MSDS对使用该产品的有关人员提供产品的安全预防资料,但使用者必须受过专业培训。在特殊使用条件下,必须对本MSDS的适应性作出使用判断,在特殊的使用场合下,由于使用本MSDS所导致的伤害,企业将不负任何责任。

液体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体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体二氧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id Carbon dioxide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 2类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和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本身无毒。但空气中浓度超过3%时能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眩晕、呕吐等。10%以上时出现视力障碍、痉挛、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意识丧失。25%以上时,出现神经抑制、昏睡、痉挛、窒息至死。接触液体二氧化碳可引起冻伤。环境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产生温室效应 爆炸危险:盛装液体二氧化碳容器遇明火高温,器内压力升高有开裂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输氧,如呼吸和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并及时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盛装液体二氧化碳的设备与容器遇高温、明火有爆炸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有害燃烧物:无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冷却设备或容器,选用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现场保持现场通风。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堵漏气瓶泄漏无法堵漏时,将其移至空旷安全处放空。液体二氧化碳泄漏要有防寒护具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封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守操作规程,持证上岗。充装时按充装系数要求控制充装量严禁超装。接触二氧化碳要穿戴好护具防止冻伤。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气瓶应有防倒措施,大于10立方米贮槽不能放在室内。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中国MAC(mg/m3)18000 监测方法:化学分析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人员撤离现场,紧急事态抢救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面罩。 手防护:戴防寒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烟火,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不燃气体 熔点:(0C)-56.6相对密度(水=1):0.9295 沸点:(0C)-78.5(升华点)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3 饱和蒸汽压(Kpa):3485.6kpa(0C)临界温度:(0C)31.0 临界压力(Mpa):7.382 溶解性:能熔于水,烃类及大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冷却剂、焊接、铸造工业、灭火剂、化工原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活泼金属 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容器盛装时) 聚合危害:不发生 分解产物:无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中毒: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浓度高时就会改变血液的PH值,长时间吸入二氧化碳将引起代谢障碍。当空气中浓度超过3%时能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眩晕、呕吐等。浓度超过10%时出现视力障碍、痉挛、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意识丧失。浓度超过25%以上时,出现神经抑制、昏睡、痉挛、窒息死亡。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降解:未查明 非生物降解:无 其它害处:对环境有影响如温室效应。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气物性质:非危险废气物 废气处置方法:排入大气。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2019(气) 22020(液)

最新乙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资料

乙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名称:醋酸钠分子量:136.08 分子式:C2H3NaO2.3H2O 有害物成分:醋酸钠浓度:100%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 环境危害:为轻微水污染物质 燃爆危险:非可燃性物质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并立即脱除遭污染之衣物 眼睛接触:撑开上下眼皮并用水冲洗10分钟 吸入:立即移除污染源并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若感觉不舒服时,应通知医生并就医。 急救人员防护:未着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空气呼吸器的人员,不得进入灾区搬运伤患。 应穿着适当防护装备在安全区域实施急救 危险特性:非可燃性物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储存区应备有随时可用的适当灭火器材 灭火时可能遭遇的特殊危害: 1. 火灾时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燃烧性气体或蒸气。 2. 若佩带无适当的化学防护衣或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时,切勿进入危险区内以免危险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外加抗闪火铝质被覆外套)。避免消防水用后直接排入下水道及密闭空间内。 泄漏应急处理: 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进入该污染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在污染区清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 4、询问供应商,清除改外泄污染源的适当吸收剂或除污液

5、避免产生粉尘及吸入此物的粉尘 6、避免此外泄物直接进入下水道系统、水沟或密闭空间内。 管理责任人:庄锐直接责任人:李增超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的通知 中石化〔1998〕建字162号 各直属公司、总厂、厂、院: 现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有问题及时反馈总公司工程部。 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投料试车工作制度》(试行)(中石化〔1990〕建字34号)同时废止。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 第一章总则

氯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氯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 说明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氯甲烷按照GB/T16483、GB/T17519编制 修订日期:SDS 编号:JSACSDS-09 最初编制日期:版本号: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甲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omethane; Methyl chloride 企业标识:销售单位:南通腾旭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交通东路60号 商务电话:邮编:226403 传真号码:0513-电子邮件地址: 应急电话:(24小时) 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制冷剂、甲基化剂,用于生产、四甲基铅、甲基纤维素等,少量用于生产季铵化合物、农药,在异丁橡胶生产中用作溶剂 还用于有机合成。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应急综述: 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并生成剧毒的光气。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 GHS 危险性类别: 易燃气体:类别1 压力下气体:液化气体特异性靶器官系统 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2 GHS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引起器官损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 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避免吸入气体。 事故响应: —泄漏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地切断泄漏源。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就医。 —如果感觉不适,就医。 1 / 7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咨询电话: 产品推荐用途及限制用途:金属焊接及冶炼、植物助长、电子工业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不燃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高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 标签要素和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禁配物:水、碱性物质。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高浓度吸入,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事故响应:如果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废弃处置: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物理化学危险:内装高压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轻度中毒出现头晕、头痛、疲乏、恶心等,脱离接触后较快恢复。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环境危害:该物质大量排放时对环境有影响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二氧化碳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二氧化碳≥ 99.0% 124-38-9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受到伤害。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受到伤害。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系统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无意义。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无资料。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周知卡) 1、乙酸 2、盐酸 3、乙醇 4、甲醇 5、甲苯 6、纯苯 7、液氨 8、三乙胺 9、甲醛 10、氯乙醛 11、氯化亚砜 12、二甲基甲酰胺 13、水杨醛 14、氢氧化钠 15、碳酸钠 16、碳酸钾 17、三氯化铝 18、乙酸酐 19、对甲苯磺酰氯 20、对甲氧基苯甲酸 21、碘 22、焦亚硫酸钠 23、乙酸钠 24、双氧水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标识中文名乙酸(醋酸)英文名acetic acid分子式C2H4O2CAS号64-19-7UN编号2789理化特性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熔点(℃) 16、7沸点(℃)1

18、1相对密度(水=1) 1、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7稳定性稳定闪点(℃)39爆炸极限[%(V/V)] 4、0 19、0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避免接触条件 44、0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避免接触条件—禁配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

氯甲烷化学品安全系统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氯甲烷按照 GB/T16483、GB/T17519 编制修订日期:2017.2 SDS 编号:JSACSDS-09 最初编制日期:2016.11 版本号:3.0 第 1 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甲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omethane; Methyl chloride 企业标识:销售单位:腾旭化工 地址:省市如东县岔河镇交通东路60号 商务:邮编:226403 传真:09 电子地址:2220206777qq. 应急:(24 小时) 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制冷剂、甲基化剂,用于生产甲基氯硅烷、四甲基铅、甲基纤维素等,少量用于生产季铵化合物、农药,在异丁橡胶生产中用作溶剂 还用于有机合成。 第 2 部分:危险性概述 应急综述: 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并生成剧毒的光气。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 GHS 危险性类别:

易燃气体:类别 1 压力下气体:液化气体特异性靶器官系统 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2 GHS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引起器官损害。 防说明预 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避免吸入气体。 事故响应: —泄漏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地切断泄漏源。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就医。 —如果感觉不适,就医。 1 / 7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氯甲烷修订日期:2017.2 SDS 编号:JSACSDS-09 版本号:3.0 安全储存: —在通风良好处储存。 —避免日照。 废弃处置: —用控制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物理化学危险: 极易燃气体,比空气重,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能沿地面流动,可能造成远处着火。可能积聚在低层空间,造成缺氧。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时,该物质分解生成含有氯化氢和光气的剧毒和腐蚀性烟雾。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与铝粉、锌粉、三氯化铝和乙烯发生反应,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有湿气存在时,浸蚀许多金属。 健康危害: 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严重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亦能损害肝、肾和睾丸。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步态蹒跚、精神错乱等。严重中毒时,可出现谵妄、躁动、抽搐、震颤、视力障碍、昏迷,呼气中有酮体味。尿中检出甲酸盐和酮体有助于诊断。皮肤接触可因氯甲烷在体表迅速蒸发而致冻伤。 慢性影响:低浓度长期接触,可发生困倦、嗜睡、头痛、感觉异常、情绪不稳等症状,较重者有步态蹒跚、视力障碍及震颤等症状。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液体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5年1月8日 SDS编号:CSDS-SY001 产品名称:液体二氧化碳版本:QB0408-14-001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液体二氧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oxid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传真: 联系: 电子地址: 企业应急咨询: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碳酸钠,及生产充碳酸气的饮料。用干冰冷冻水果或肉类,不但温度低,而且无污染。二氧化碳又是有效的灭火剂,用于不能用水来扑灭的火灾,如油、电、金属钠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已成为高效无污染的萃取剂,所用的工艺称为超临界萃取,多用于食品等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长时间过量吸入会引起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呼吸停止,休克死亡。皮肤、眼睛接触干冰或液体二氧化碳会引起冻伤。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防说明: 远离热源/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装置时使用棉手套,防止冻伤。 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设备时可使用防护眼镜防止飞溅冻伤眼睛。 避免接触眼睛、皮肤,避免吸入。 操作现场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 火灾时,使用泡沫灭火器,对火场中钢瓶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将其转移至安全的空旷处。 如吸入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 如皮肤、眼睛接触液体二氧化碳,用自来水冲洗,就医。 【安全储存】 在阴凉、通风处储存,保持容器密闭。 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曝晒,库温不宜超过35℃。 使用时对气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 【废弃处置】 少量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中。 物理化学危险:产品系灭火剂,为防止外来火灾对压缩气体包装钢瓶造成的危险,可就近配备泡沫式灭火器。 健康危害:长时间过量吸入会引起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呼吸停止,休克死亡。皮肤、眼睛接触干冰或液体二氧化碳会引起冻伤。 环境危害: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大气能破坏地球臭氧层,少量二氧化碳废气可直接排放。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用自来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眼睛接触,用自来水冲洗,就医。 吸入: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 食入:无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高氯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 高氯酸钾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 版本: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高氯酸钾 化学品英文名: Potassium perchlorat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传真: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吞咽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 氧化性固体类别 1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4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H271 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 H302 吞咽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P220 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83 穿防火/阻燃服装。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 ?P306+P360 如沾染衣服:立即用水充分冲洗沾染的衣服和皮肤,然后脱掉衣服。 ?P371+P380+P375 如发生大火和大量泄漏:撤离现场。因有爆炸危险,须远距离灭火。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2 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 医生 ?P330 漱口。 ?安全储存: ?P420 远离其他材料存放。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 健康危害: 吞咽有害。 环境危害: 无资料

三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氯甲烷;氯仿 化学品英文名称: Trichloromethane;Chloroform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67-66-3 分子式: CHCl3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三氯甲烷;氯仿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损害作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粘膜有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并可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慢性中毒:主要引起肝脏损害,此外还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最新版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2017)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7年06月15日 SDS编号:LGHH-011 产品名称:二氧化碳气体版本:LG-MSDS-2017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 企业名称: XXXXXX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XXXXXXX 邮编: 057XXX 传真:0310-4577XXXX 联系电话:00310-8XXXXXX 电子邮件地址:XXXXXXX3@https://www.360docs.net/doc/e417310237.html, 企业应急咨询电话:0310-XXXXXX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性质稳定,不燃烧,也不助燃。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对环境有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压力下气体,类别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内装高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 昏昏欲睡或眩晕。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回避热源;禁止在靠近热源或明火处使用或贮存;贮存于密封 的容器中;置于阴凉处;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 皮圈;穿防护服和戴手套。 事故响应:万一泄露,撤离危险区,咨询专家; 万一发生吸入性事故,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安静;如呼 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困难,供给氧气;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 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 安全储存:避免阳光直射,置于阴凉处,禁止在靠近热源或明火处使用或贮 存;贮存于密封的容器中。 废弃处置:本品或其容器依当地法规处置。 物理化学危害:压缩气体,不支持燃烧,钢瓶容器受热易超压,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 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 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 —-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冻伤。 慢性影响:当CO2浓度为3—5%(体积)时,呼吸将加快,有气闷和头痛 感;经常接触较高浓度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 等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历报 道。 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

醋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醋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醋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salt 别名乙酸钠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NO.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醋酸钠100% 6131-90-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无资料 环境危害为轻微水污染物质。 爆炸危险非可燃性物质。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并立即脱除被污染衣物。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0 眼睛接触 分钟,严重的立即就医。 吸入立即移除污染源并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误食者漱口,饮足量温水,若感不适,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非可燃性物质 燃烧分解物无资料

灭火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灭火剂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 出入。切断火源。确定清理工作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在 污染区清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不要直接接触 应急处理 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 制性空间。小量泄漏:收集好盛放于制定容器中。大量泄漏: 收集于专用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特别要求。 容器不用时应加盖紧闭。储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 储存注意事项 的地方,并远离一般作业场所及不相容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无资料 中国 MAC(mg/m3) 无资料 苏联 MAC(mg/m3) 无资料 TLVTN 无资料 TLVWN 无资料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阴凉通风处 呼吸系统防护佩戴过滤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无资料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轻微醋酸味固体 熔点58℃沸点>400℃ 分子式CH3COONa 分子量82.03 闪点>250℃蒸汽压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 =1) 1.42g/cm3 ( 20℃)相对密度(空气 =1)无资料 溶解性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乙醚。 测定铅、锌、铝、铁、钴、锑、镍和锡。络合稳定剂,酯化 主要用途剂,缓冲剂、调味剂、增香剂,ph 值调节剂及防焦剂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51031--氯酸钾、白药粉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氯酸钾;白药粉 化学品英文名:potassium chlorate;potassium oxymuriate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氯酸钾3811-04-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人的致死量约10g。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害,甚至窒息。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与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常温下稳定,在400℃ 以上则分解并放出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 时可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 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 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 内。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 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大量泄漏: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漏 区。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 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 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 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 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氯甲烷包装及使用说明书修订稿

氯甲烷包装及使用说明 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三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第九部分 第二部分第十部分 第三部分第十一部分 第四部分第十二部分 第五部分第十三部分 第六部分第十四部分 第七部分第十五部分 第八部分第十六部分 化学品中文名 称:三氯甲烷 ? 化学品俗名:氯仿 化学品英文名 称:trichloromethane ? 英文名称: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 码:836 CAS No.:67-66-3?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三氯甲烷≥%67-66-3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 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 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 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 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 癖。?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三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三氯甲烷;氯仿 化学品英文名:trichloromethane;chloroform 化学品俗名: 英文名称: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含量): CAS No.: 三氯甲烷 67-66-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臵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第七部分操作处臵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铝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碱类、铝、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mAC(mg/m3):-PC-TWA(mg/m3):20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氯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编 GB/T16483、GB/T17519 按照产品名称:氯甲烷制修订日期:SDS 编号:JSACSDS-09最初编制日期:版本号: 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第 1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甲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omethane; Methyl chloride 企业标识:销售单位:南通腾旭化工有限公司号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交通东路60 226403商务电话: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传真号码:05 24 小时)应急电话:( 、四甲基铅、甲基纤维用于生产甲基氯硅烷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制冷剂、甲基化剂,素等,少量用于生产季铵化合物、农药,在异丁橡胶生产中用作溶剂 还用于有机合成。 第 2 部分:危险性概述 应急综述: 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并生成剧毒的光气。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 GHS 危险性类别: 易燃气体:类别 1 压力下气体:液化气体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2 GHS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引起器官损害。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避免吸入气体。事故响应: —泄漏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地切断泄漏源。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 点火源。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就医。 —如果感觉不适,就医。 1 / 7.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产品名称:氯甲烷 版本号:JSACSDS-09SDS 编号:安全储存: —在通风良好处储存。 —避免日照。废弃处置: —用控制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物理化学危险: 极易燃气体,比空气重,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能沿地面流动,可能造成远处着火。可能积聚在低层空间,造成缺氧。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时,该物质分解生成含有氯化氢和光气的剧毒和腐蚀性烟雾。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与铝粉、锌粉、三氯化铝和乙烯发生反应,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有湿气存在时,浸蚀许多金属。 健康危害: 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严重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亦能损害肝、肾和睾丸。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步态蹒跚、精神错乱等。严重中毒时,可出现谵妄、躁动、抽搐、震颤、视力障碍、昏迷,呼气中有酮体味。尿中检出甲酸盐和酮体有助于诊断。皮肤接触可因氯甲烷在体表迅速蒸发而致冻伤。

新版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氯甲烷 化学品英文名: Chloromethane 企业名称: 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 企业地址: 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 传真: 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 联系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极端易燃气体。怀疑会致癌。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GHS危险性类别: 加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 易燃气体类别1 致癌性类别2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H220 极端易燃气体。 H351 怀疑会致癌。

H373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P201 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事故响应: ?P377 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P381 除去一切点火源,如果这么做没有危险。 ?P308+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P314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 ?P410+P403 防日晒。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P40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极端易燃气体。 健康危害: 怀疑会致癌。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无资料。 第5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 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