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4课《丝绸之路》(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4课《丝绸之路》(含答案)

丝绸之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古书记载“謇始于开通西域道也”。史马迁也称张骞开通西域谓之“凿空”。这真正的

含义是()

A. 张骞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

B. 张骞为开发西域做了贡献

C. 张骞是最早发现西域的人

D. 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中,

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A. 核桃

B. 小麦

C. 石榴

D. 葡萄

3.2017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

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

B.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 从长安出发向西到达西亚、欧洲

D. 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4.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

合作,中国国际商会于2017年9月下旬举办2017年中国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

那么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①河西走廊②新疆境内③欧洲

④西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④②

D. ④③①②

5.一个自驾游团队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旅游,他们会先后经过()

A. 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 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 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 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6.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为丝绸之路开

辟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 张骞

B. 班超

C. 卫青

D. 霍去病

7.“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涌进中国。”

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推动了西汉进行改革

C. 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D. 使中国建立了与欧洲的交往

8.张骞第一次出使匈奴的目的是()

A.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 了解西域情况

C. 侦查匈奴情况

D. 加强同西域的联系

1 / 6

9.“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这段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

A. 通西域

B. 通南美洲

C. 通北美洲

D. 通非洲

10.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这条道

路曾被联合国称为“对话之路”,主要是因为

A. 它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B. 沟通了南方和北方交通

C. 便于联络了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D. 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11.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秋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的简称)的合作倡议,受到各国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是2017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B. 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C.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 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

12.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

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A. 丝绸之路

B. 海上丝绸之路

C. 通往西域的道路

D. 通往欧洲的道路

13.2018年央视春晚,一幅佚失已久的明代地图《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呈现在国人面

前,引起极大轰动。这幅气势恢宏的《丝路山水地图》,生动的反映了明代中期丝绸之路的辉煌。以下诗句中与这条丝路无关的是

A. 丝绸茶叶陶瓷萃,商贾僧人行旅偕

B. 如今落雁尘埃远,不尽天山万古情

C.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D.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4.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各项中不

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 核桃

B. 小麦

C. 石榴

D. 葡萄

15.公元前后,在下图中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

A. 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

B. 西周朝和罗马共和国

C. 大汉帝国和古代希腊

D. 大唐王朝和古代希腊

16.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人中国。由此我们得出关于这条丝绸之路最准确的结论是

A. 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B. 使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的往来

C.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D. 使中华文明传播到了日本

17.“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

丝绸之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A. 马来半岛

B. 印度半岛

C. 中南半岛

D. 马六甲海峡

18.一个自驾游团队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旅游,他们会先后经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4课《丝绸之路》(含答案)

A. 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 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 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 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二、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9.综合探究: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

国。

【两汉的政治】

材料一:马放牧,邑门不闭…四夷宾服,家给人足。

——《后汉书光武帝记》

【两汉的外交】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

(1)材料一反应的社会局面历史称什么?

(2)材料二反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出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受谁派遣出使西域的?从他的经历中,你能否感悟出成功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3)材料二图中所示的路线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条路在古代东西方交流史上的作用。

20.材料论述。

在武帝茂陵的东邻是昭帝的平陵,2002年,在其附近的陪葬坑出土了骆驼的骨头。

汉代骆驼骨头的出土尚属首次。唐代长安的西域商人十分活跃的情况是经常被提到的,唐三彩塑造有西域胡商牵引骆驼以及驼背上满载物资场景。

早在唐兴起的700名之前,实际上与西域的交通道路已经开辟,人们骑着骆驼来往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洲之间。后来,西域诸国曾频繁地向盼着县上骆驼。

3 / 6

请回答:

(1)指出对“西域的交通道路”的开辟直接做出贡献的最重要的历史人物。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三、读图说史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1.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图二所示的这条东西方商路指的是什么?这条线路最早开辟于何时?

(2)图一历史事件后,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3)图二商路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请列举两样当时传入中国的商品。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4课《丝绸之路》(含答案)(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5 / 6

答案

1. A

2. B

3. D

4. B

5. A

6. A

7. A

8. A9. A10. D11. D12. B13. C14. B

15. A16. C17. B18. A

19. (1)光武中兴。

(2)张骞通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素质: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勇于开拓,不畏艰难险阻,报效祖国。

(3)丝绸之路。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 (1)张骞。

(2)答案示例:

观点1: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论述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丝绸、凿井、冶铁技术、造纸术等传到西域埸西域的石榴、葡萄、汗血马、佛教、魔术、音乐等传到中原,丰富了彼此的生活。从西汉到唐朝,西域商人十分活跃,汉代骆驼骨头的出土、彩绘汉代骆驼陶俑和唐三彩塑造有西域胡商牵弓骆驼以及驼背上满载物资场景,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综上所述,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观点2:丝绸之路促进了民族交融。一论述: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丝绸、凿井、治铁技术、造纸术等传到西域,丰富了西域各族的经济文

化生活;西域诸国的石榴、葡萄、汗血马、佛教、魔术、音乐等传到中原,也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唐三彩塑造有西域胡商牵引骆驼以及驼背上满载物资场景,就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土族、满族等民族之间的关系。因此,丝绸之路在促进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的同时,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21. (1)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西汉。

(2)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核桃、石榴、葡萄、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

(4)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