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

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代表模型的是

A地球仪;B t;Cρ;D 细胞模式图;E地图;F S=vt;G W.C.; H O2

3.读图:书本P3图1-2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

(2)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

★(3)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发生了变化而已。

1.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水最终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分别是和,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这是个变化(物理或化学)。

2.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3.读图P5图1-4水分子电解模型图:

(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

★(2)从中可知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

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所以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

(注:联系后面一节中可知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

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7.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和决定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

8.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分子,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如分子;9.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种类有、和,这些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性质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构成物质时原子的

不同的。

★10.原子与分子的主要区别是:A原子质量小,分子质量大;B原子体积小,分子体积大;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E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1.将下列科学家与其提出的相应的原子模型连线:

英国道尔顿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

英国汤姆森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英国卢瑟福卫星模型(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围绕核运行)

丹麦波尔西瓜模型(电子嵌在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原子球体)

现代科学家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单位)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我们发现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不断

的过程,以使它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3.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电荷)

原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电荷)

(电性)原子核

(带电荷)中子(中子电)

相关说明:(1)原子核带的电荷数又叫;

★(2)由于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原子中各粒子的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中的质量可以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注:联系后面讲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

(4)阅读P14页表格,不难发现下列规律: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有些原子中可以没有,不同的原子中一定不同;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或不一定)相等;

4.下列基本粒子中最小的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基本粒子是:;

相同的原子中数一定相同。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中子 E电子 F夸克

★5.科学上把具有相同(即)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如铁元素就是指的总称。元素是宏观、集合概念,(讲或不讲)个数。

6.原子核内相同,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

7.由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2311Na可知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用符号表示):、、。

8.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金属钠原子失去形成带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形成带电荷的氯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相互,最终构成电的氯化钠。可见氯化钠是由和

构成的。(离子像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9.硫酸铜是由和构成的。

★用线把下列物质与相应构成物质的粒子连起来: 原子 铜 硫酸铜 离子 干冰 金刚石 分子 氧气 1.科学上把具有相同 (即 )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如氧元素就是指 的总称。 ★说明:元素是宏观、集合概念,只讲种类, (讲或不讲)个数;而分子、原子和离子是微观概念,可以讲 ,也可讲 。 2. 根据元素的分类,将下列元素分别填入相应类别中:

★元素 固态的非金属 液态的非金属 气体元素 常见气体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① 铁;②钠;③硫;④碘;⑤溴;⑥汞;⑦氧;⑧氢;⑨氩;⑩氦。 ★根据物质分类,将下列物质分别填入相应的类别中: 物质 单质 氧化物 其它化合物 ①氯化钠溶液;②铁;③液氧;④水;⑤氯酸钾;⑥臭氧;⑦二氧化碳; ⑧石灰水。

3. 将地壳中下列元素所含的比例从大到小排列 ①硅;②氧;③铝;④铁;⑤钙;

4. 人体中所含元素比例最高的是 ,其次是 ,再次是 。

5. 人造元素是通过 制得的,部分人造元素和天然元素具有 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

C 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D 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1.元素符号C 可代表的化学意义有:宏观上表示 这种元素;微观上表示 个碳原子。

而2C 仅表示 。

★(注意:联系化学式知识C 宏观上还可表示碳这种物质)

2.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个横行,代表 个周期;同一周期中元素从左到右一般是按

元素、 元素和 元素这样排列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与 相同。

3.元素周期表可以横着(按 读),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依次

;也可以竖着(按 读),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 。

★4.熟记1-20号元素,对应序号后写出其元素符号: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组成)的式子叫做 ,物质的化学式是由 测定出来的,一种物质(指纯净物)只有 个化学式。 ★2.常见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写出下列单质的化学式, 氦气 氖气 氩气 (单原子分子) 臭氧 氧气 氮气 氯气 氟气 碘 (双原子分子) 铝 铜 铁 金刚石 碳 磷 (习惯如此) ★3.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根据化合物中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律书写;口决,正前负后,交叉法、约简) (1) 背出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用符号填写)

+1价: 、 、 、 ;原子团

-1价: 、 、 、 ;原子团 、 +2价: 、 、 、 ; -2价: 、S (显负价时);原子团 、 、 +3价: 、F e (显高价时); -3价:原子团有 。(一定要背出!) (2) ★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完成下列符号组合成的化学式: (横线上写化学式,横线下写化学式名称)

★4.小结常见化合价的一般规则有:

①化合物中氢总是 价,氧总是 价;②金属元素常显 价;

③非金属元素跟氧化合时显 价,如SO 2,跟氢化合时常显 价,如H 2S ;④单质中元素的化

合价为 ;

⑤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 (最重要的一条规则);

⑥同种元素的化合价是可以变化的,如在FeCl 2中铁显 价;FeCl 3中铁显 价。

6. ★标出下列物质中N 元素的化合价,请标在N 元素的正上方上:

①N 2; ②NO ;③NO 2;④N 2O 5;⑤HNO 3;⑥NH 4NO 3

7.NaHSO4中S的化合价是,KMnO4中Mn的化合价为。

★8.化学式的意义:以CO2为例,(可读图P32图1-34)

①宏观上可代表这种物质;

②宏观上说明二氧化碳是由组成;

③微观上可代表分子;

④微观上可说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构成。

(注意:联系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的知识,⑤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0 CO2只代表,只有这层微观意义。

练习:10 CO2中的氧原子个数与个N2O5中氧原子的个数相同。

9.根据化合价写离子符号:钠离子,碳酸根离子;

10. 3SO42-表示,它共带个单位负电荷。

★11.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

①氧元素②两个氧原子③氧气④两个氧气分子

⑤氧离子⑥两个氧离子。

1.原子的质量很小,为了方便表示,就用一种相对原子质量方法来表示。若C-12原子的质量为M克,氧原子的质量为N克,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为。

2.阅读P38页表,知质子的相对质量为,中子的相对质量为,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相对质量= 数+ 数。

3.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原子序数为11),则钠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

4.由于原子的质量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所以分子的质量也就用相对的方法表示。★计算下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

①SO2= ;②Ca(OH)2= ;③3H2O= ;④KclO3= 。

★5.有关化学式的四种基本计算类型:

以NH4NO3为例请计算(写出具体步骤)

(1)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M= ;

(2)NH4NO3各元素的质量比m N:m H:m O= ;

(3)NH4NO3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N%= ;

(4)40克NH4NO3含N元素的质量为m N= 。

★练习:多少克NH4NO3中含N元素的质量为70克?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七上科学第一章知识要点整理

第一章知识要点材料答案 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产生发展的原因 的学科。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 第2节实验和观察 1.观测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2.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态度:认真仔细的观察,目的明确;方法:操作和观察要全面、细致、深刻,并用文字适当地描述;注意:操作要认真,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并记录各种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3.实验室常用仪器:试管、停表、天平和砝码、电流表、电压表、显微镜、酒精灯、玻璃棒、表面皿、药匙、烧杯、量筒、量杯等。 4.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和仪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 1.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 l千米(km)= 1000 米(m) 1米(m)= 10 分米(dm)= 100 厘米(cm)= 1000 毫米(mm)=106微米(μm)=109纳米(nm)(纳米是长度单位) 2.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测量前:三看:(1)零刻度线;(2)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3)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2)测量时:

科目一知识点归纳

科目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二部分,地方性法规 ?第三部分,交通信号 ?第四部分,安全行车、文明驾驶基础知识 ?第五部分,机动车驾驶操作相关基础知识 在进行交规理轮考试中,3步轻松到位。 ?1、读懂题目,填好答案,无论题目对错,对于答案详解都要进行了解。 ?2、驾考宝典软件包含我的错题选集、易错题选集。新手学车进行理论考试复习时,结合第一步,对我的错题、易错题集中再次进行复习。 ?3、为了能让考生适应考试,驾考宝典全真模拟考试让学车新手直接领略考场感受,更容易进入情境。 多做练习,多进行几次模拟考试,成绩稳定时上考场,更容易轻松拿满分。 此外,多记住一些常用的口诀,既有利于考试,有利于日后驾车: ?1:二吊三撤五醉逃终身; ?2:转弯过桥上窄道泥路30km/h; ?3:左右观察左超车; ?4:交叉转弯窄路隧道桥梁坡道铁路口50米不内不停车;

?

?15: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6:小型汽车(C1)准驾车型: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以及轻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型、微型专项作业车,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以及轻型、微型自动挡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 ?17: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18:在狭窄的坡路,上坡的一方先行;但下坡的一方已行至中途而上坡的一方未上坡时,下坡的一方先行。 ?19:用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一次扣12分。 ?20:在行驶中被查获有吸毒注射毒品,在戒毒还没有成功的,注销驾驶证。 ?21:被查三年内又重新吸毒,注射毒品者或戒毒未满三年,又吸毒成瘾者,不得申请驾驶证。22:未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的,交通警察可依法扣留机动车。 ?23:只有在没有路灯或者没有照明的情况下才能用远光灯。 ?24:200米能见度,最高速60,车距100;100米能见度,最高车速40,车距50,能见度50米,车速20,尽快离开高速路。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复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并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3.学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较大的数,会根据精确度取近似数,能判断一个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 4.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一个“—”号就变成负数(负数小于0),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例如上升/下降,增加/减少,收入/支出,盈利/亏损,零上/零下,东/西,顺时针/逆时针… 2。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又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 3.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的点来表示(注意:并不是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有理数,有一些点表示的是无理数例如π) 4。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的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总是大于负数。 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一般地,a和-a是一对互为相反数;特殊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绝对值为a的数有两个:a 和—a)。 6.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 0 ;(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 0 ;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大绝对值减去小绝对值;(3)任何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8.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减法其实就是加法.) 9.加减混合运算统一看成是几个数的和的形式(省略加号和括号),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算。通常:(1)互为相反数相结合(2)符号相同相结合(3)分母相同的相结合(4)几个数相加得整数的相结合。 10。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多个数相乘看负因数的个数,偶数个则积为正,奇数个则积为负;并把所有因数的绝对值相乘。 1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1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法其实就是乘法。)乘除混合运算统一化除为乘,再根据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育学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知识细点 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 2.(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 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 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 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 1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启发)一词由

驾照科目一知识点总结

【累计积分】:记分周期12个月,一年满12分的,扣留驾驶证,参加科目一学习并接受考试。 ※记12分:①驾驶车型不符、饮酒后驾驶、事故后逃逸。②未悬挂车牌,故意遮挡车牌,使用伪造的车牌、驾驶证和行驶证。③高速上倒车、逆行。④超速50%以上。⑤4h未休息,休息少于20min。⑥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 ※记6分:①违反交通信号灯。②违法占用应急车道。③驾驶证暂扣期间驾驶。④不按规定避让校车。⑤以欺骗手段补领驾驶证。 【普通公路的最高时速】:无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30,公路40。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50,公路70。 ※最高30公里/小时:①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和窄桥。②掉头、转弯、下陡坡。③雾雨雪沙尘冰雹泥泞。④进出非机动车道、牵引故障机动车。 【高速公路的最低时速】:最低60,最高120。标牌红高蓝低黄建议,地面黄高白低。 ①同方向三车道:左110,中间90,右60。②同方向二车道:左100,右60 ③低能见度下: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危险报警闪光灯 <200米:最高60公里每小时,与前车保持100米以上。 <100米:最高40公里每小时,与前车保持50米以上。 <50米:最高20公里每小时,从最近出口尽快驶离高速。 【安全距离】:①发生故障后普通公路放警告标志车后50-100米,高速公路车后150米以外。 ②交叉路口、铁道路口、急弯路、窄路窄桥、陡坡、隧道50米以内不得停车。 ③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站30米以内不得停车。 ④车速>100公里,跟车距离100米以上。车速<100公里,跟车距离>50米。 【交通处罚】:应自行撤离而未撤离造成交通阻塞的罚款200元。 ※扣留机动车:未悬挂车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未携带行驶证和驾驶证。使用其他车辆的号牌、行驶证、保险标志和检验合格标志的,予以收缴,扣留机动车,罚款2000-5000。 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行驶证和驾驶证的,予以收缴,罚款2000-5000,处15日以下拘留。补领驾驶证后,继续使用原驾驶证的,予以收缴,罚款20-200。 ※扣留驾驶证: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初次酒驾。 ※吊销驾驶证:假一吊二撤三醉五逃终身。醉驾五年,醉驾出事故终生。 ①将机动车交给驾驶证被暂扣或被吊销的人驾驶,罚款200-2000,并吊销驾驶证。②驾驶拼装或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行驶,予以收缴,强制报废,罚款200-2000元,并吊销驾驶证。③超过规定时速50%的罚款200-2000元,并吊销驾驶证。 ※注销驾驶证:实习期内记满12分。 ※撤销驾驶证:以欺骗贿赂手段取得驾照,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交通肇事罪:酒后驾驶,吸食毒品后驾驶,无证驾驶,明知安全装置不全/无牌证/已报废的机动车而驾驶,严重超载,逃离事故现场。 ※重大事故致人死亡: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死亡且逃逸: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7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尚未构成犯罪:罚款200-2000,拘留15日以下。 ※追逐竞技、醉酒驾驶:拘役+罚金。 【酒驾醉驾】:①酒驾:记12分,罚款1000-2000元,暂扣驾照6个月。②再次酒驾:罚款1000-2000,拘留10天以下,吊销驾照。③醉驾:拘役+罚金,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考。 ④酒驾醉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考。证明。

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电场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为F = k Q1Q2/r2, 静电力常量k=9.0×109N ·m2/C2。 (二)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该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E 与F、q 无关只取决于电场本身,与密度ρ类似,密度ρ定义为V m =ρ ,而ρ与m 和V 均无关,只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1)场强E 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表示场强越大,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电场线的方向与场强E 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2)场强的合成:场强E是矢量,求合场强时应遵守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电场力:F=qE ,F 与q 、E都有关。 2.决定式 (1)E=kQ / r2,仅适用于在真空中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E 的大小与Q 成正比, 与r2成反比。 (2)E =U /d,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d 是沿场强方向的距离,或初末两个位置等势面 间的距离。 3.电场强度是矢量,其大小等于F 与q的比值,反映电场的强弱; 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受力的方向. 4. 电场强度的叠加是矢量的叠加? 空间中若存在着几个电荷,它们在P点都激发电场,则P 点的电场为这几个电荷单独 在P 点产生电场的场强的矢量合. (三)电势能 1.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对移动电荷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的电势差有关,Wab=qU ab 2.判断电势能变化的方法 (1)根据电场力做功的正负来判断,不管正负电荷,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该电荷的电势 能一定减少;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该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2)根据电势的定义式U=ε/q 来确定。 (3)利用W=q(Ua-Ub)来确定电势的高低 (四)电势与电势差 1.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公式(两个):U A B=W AB /q ;U AB = 2、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公式: =WA ∞/q = E A(电势能)/ q (五)静电平衡 把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时,导体中的电荷重新分布,当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 '与原场强E0叠加后合场强E 为零时,即E = E 0 +E '=0,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停止定向移动,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B A ??-A ?A ?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1)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了解学前教育思想的的产生和发展脉络

(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想国》、《法律篇》(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政治学》、《伦理学》 (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世界图解》 (4)、卢梭(法国教育家):《爱弥儿》 (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和葛多德》、《葛多德是怎样教育他的子女的》 《母亲读物》 5、熟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1)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3)蒙台梭利教育法 (4)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车科目一理论最全知识点总结

在没有道路中心线的狭窄山路会车,不靠山体的一方先行。(有靠山让没靠山的,因为靠山的一侧比较安全) 假一吊二撤三醉五逃终生。 假一:提交虚假材料考驾照,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吊二:被吊销驾照后,二年内不得重新申领; 撤三:(贿赂)被撤销驾照后,三年内不得重新申领(拿到被撤销); 醉五:醉酒肇事,五年内不得重新申领; 逃终生:肇事逃逸者,终生不得重新申领。 申请换证,驾驶证有效期满前90日内申请换证 驾驶人信息变化,30日内申请换证,可向居住地车管所申请换证 有罚款未缴纳,计分转入下个周期 驾驶人审验,有效期满换发驾驶证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计分周期结束后30日内 延期审验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期间不能驾驶机动车 70周岁以上,每年提交一次身体条件证明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每年参加审验 实习期,12个月,期间不能独自上高速,要有三年以上的人陪同,记满12分的注销驾驶资格 记12分: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酒后驾车,逃逸,营运车辆超出核定人数20%,号牌不合规定的,伪造的驾驶证,高速路倒车、逆行的 记6分:驾驶证被扣期间驾驶的,违反交通信号灯的,营运车辆超出核定人数不到20%的,载客或营运车辆超速未到20%的,高速停车的或占用应急车道的,不避让校车的 需要向登记机动车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的,改变机动车车身颜色,更换发动机,更换车身车架,更换整车,营运非营运变更,机动车所有人住所迁出迁入的 机动车最高速度不得超过30公里,拖拉机,电瓶车不超过15公里 以交通肇事罪处罚:交通肇事致一人受伤(一般事故),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单有酒后,无证,严重超载的 高速最高车速不超过120,最低60 高速同方向两车道,最左侧最低100 高速同方向三车道,最左侧最低110,中间最低90 没有中心线的道路限速,城市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公路每小时40公里;有限速按照限速 30,40;50,70 三个先行,转弯让直行车辆先行;右方道路来车先行;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让左转弯先行 不能倒车的:铁道路口;交叉路口;单行道;桥梁;急弯;陡坡;隧道中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概念15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 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 1、学校诞生时间: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于1816年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的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 2、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被世界誉为“幼儿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 3、我国幼儿教育机构: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当时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 4、幼儿园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的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 5、1989年8月,国家教委制定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1989年6月制定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6月正式施行。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 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

作A B(或B A) ③如果A?B, B?C ,那么A?C ④如果A?B 同时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运算 类型 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 于B的元素所组成 的集合,叫做A,B的 交集.记作A B (读作‘A交B’), 即A B={x|x∈A, 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 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 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并B’), 即A B ={x|x∈A, 或x∈B}). 设S是一个集合,A是 S的一个子集,由S中 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 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 子集A的补集(或余 集) 记作A C S ,即 C S A=} , |{A x S x x? ∈且 韦恩图示A B 图1 A B 图2 S A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教育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另外朱熹支持这观点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他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教育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学说,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原因: 教师承担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重任;教师受过专门训练;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4、教育的功能 作用对象:个体发展(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方向:正向和负向功能;呈现方式:显性和阴性功能 5、教育的历史发展:①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初期有了学校;夏代,我国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印度:婆罗门,佛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欧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②现代教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③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内容重人文知识 ④现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无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提高 6、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公平)非专制(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③教学内容:仁礼为中心④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⑤重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8、西方萌芽阶段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和谐教育主张;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 9、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产生和发展 ①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发展道路标志。1.教育适应自然2.泛智思想 3.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4.学年制思想,论证班级授课制 ②赫尔巴特:1.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2.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4.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③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中学特色教学思想4.活动课程论 ④卢梭:《爱弥尔》,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人性本善--另外还有孟子;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 ⑤布鲁纳结构课程,早期学习,发现学习;赞可夫实验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活的教育学;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马克思思想: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科目一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一、酒驾相关 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 2.处200~2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 3.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4.血液酒精含量>= 80毫克/100毫升 二、驾驶证、行驶证 1.补领驾驶证-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 2.驾驶证(随身)损毁、丢失,无法辨认,信息有变-→驾驶证核发地 3.驾驶证换证(可辨认、无信息变化):居住地、所在地车管所 4.行驶证(随车)损毁、丢失,无法辨认,信息有变→登记地车管所 5.行驶证换证(可辨认、无信息变化):居住地,所在地车管所 6.申请驾驶车型 a)18-70;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或轮式机 械车 b)20-50 申请城市公交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 c)21-50 申请中型客车 d)24-50 申请牵引车 e)26-50 申请大型客车 7.驾驶证有效期:6年、10年和长期 三、关于速度 1.城市道路无中心线30 有中心线50 2.公路无中心线40 有中心线70 3.掉头、转弯、急转弯、窄路、窄桥、铁路、下坡、冰雪、泥泞;最高30km/h 4.高速路:3条车道左侧:110~120;中间:90~120;右边60~90; 5.高速路:2条车道左侧:100~120;右边60~90 四、处200~2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 1.超速50% 2.醉酒驾驶 3.将车交驾驶证被吊销人员 4.驾驶拼装车上路;收缴车辆并强制作废 五、行驶 1.通过路口交替使用远近光灯 2.靠山体的车比较危险,会车时先走 3.高速路会车时,150米外,改为近光灯 4.公交站30米内,路口、窄路等50米内不得停车 5.实习期间,应让3年一闪驾龄陪驾 6.路口,靠路口中心点左侧转弯 7.右方道路来车先行,然后谁的右方没车谁先行 8.转弯车辆让直行车辆先行 9.右方道路来车先行 10.右转弯车让左转弯车辆先行 11.当路口没有交通信号灯时,减速慢行 12.路口已经过了转弯的地点,只能继续向前行驶 13.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情节恶劣,处拘役,并处罚金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3、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4、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 5、从个人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or教育媒介or教育措施。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作用)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孟禄)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3)教育具有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的教育与特征: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类型上逐渐增多;在内容上也日益丰富,并且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与生产劳动相脱离。gBjq8l4 (3)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2、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 ……夏代:据历史记载,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知识要点第一章电子版本

知识要点第一章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生活的环境是,可以直接从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和,并 把直接排入里。如果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二、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 (1)血浆 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 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动脉中的沿动脉流入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壁进入组织液。 C.回流:大部分能够被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 入。

D.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3)淋巴 A.定义: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也叫。 B.生成: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小部分被 吸收,成为淋巴。 C.回流:经过淋巴循环由流入中。 2、内环境 (1)定义: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 括、 、等。 (2)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3)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 A.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 种、、等。 B.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相同点: 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 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③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组织细胞主要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中。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内环境的成分 (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营养成分:O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 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转氨酶等各种胞内酶 只要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都不属于体液,如:消化道、生殖道、输尿管、膀胱等结构中的液体(泪液、胃液、尿液、消化液等)不属于体液。 4、组织水肿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一、概念: 1、来源: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战国) (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东汉) 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 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 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 (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 (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容和教育措施。中介 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容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整理)驾照考试科目一知识点归纳.(2020年8月整理).pdf

2014 驾照考试科目一知识总结易错题易错标志交通标志大全 一、知识总结 ?驾照有效期:6年,10年,长期。 ?禁止停车:站,30m,口,50米。 ?仪表:1,方向盘左侧操纵杆为灯光信号,下拉为左转,上提为右转。2,右侧操纵杆为刮水器,上下搬动前玻璃,往前为后玻璃。3 ,前后玻璃:形状像扇形的为前玻璃,方形为后玻璃,刮水除霜均如此。 ?标志标线:1标志:黄色,警告(注意);红色,禁止;蓝色:指示(圆圈,方向;长方形:车道)。2标线:实线禁止跨越。白色,同向,黄色,对向。 ?驾照:吊销,2年(醉酒吊销5年,醉酒营运吊销10年);撤销3年;逃逸终身。期满前90日,申请换证。延期最多3年。 ?车道车速:1,无道路中心线,城市30,公路40;2,同向1车道,城市50,公路70。3,同向两车道,城市60,公路80。4,高速:二车道左侧100,三车道从左到右110,90,60。加速车道,尽快60。5,高速无限速标记,不得超120。 ?能见度车速:200米,60;100米,40;50米,20,尽快驶离。 ?高速进出:1,进,左转灯,加速车道。2,出,右转灯,减速车道。 ?变更车道:1,开转向灯,公路50m,高速150m;2,高速出口1KM处,不得超车,向右变道。3,交叉路口:虚线区按导向箭头。 ?自动挡车:1,停车,P档(P挡外不可拔钥匙);2,启动,踏下制动踏板,P挡至其余挡。 3,陡坡,L挡。 ?环岛:1,驶入,无需开转向灯(驶入为默认转弯)2,驶出,右转向灯。 ?信号灯:6分。红灯,若安全可右转。 ?会车:1让,停,减速;2,有障碍:无障碍方先行;3优先:直行>左转>右转;4,夜间,远光变近光,视线右移。 ?行车困难----停车。 ?故障,后方警告标志:1 ,白天,道路,报警闪光灯,50-100米;2,高速,150米。 ?事故逃逸:1,致死伤不逃,3年以下;2,肇事逃逸,3-7年;3,逃逸致人死亡,7年以上。?事故责任题:1,机动车次要责任,40%,2,高速无责任,5%,3无责任,10%,4,对方故意,无责任。 ?无证驾驶:1,无证驾驶(或被扣,吊销),200-2000,15日拘留;2,交由无证或吊销的人,200-2000,吊销驾照。 ?超速处罚:(安徽)1,20-50%,100,高速200;2,50-100%,500,高速1000;3,100%,2000;4,超速50%;扣留(不是吊销)驾驶证。 ?饮酒醉酒:1,饮酒;1000-2000,扣6月驾照;2,饮酒营运,5000;3,醉酒:拘留,罚金。?罚款:校车,三年经验,50元。未安全技术检验,警告或200元罚款。(警告均为20-200元)车型不符,300元。 ?扣分:1,12分:饮酒,使用其他车辆行驶证,车速超50%;2,6分:违法占用应急车道,信号灯,不避让校车。 ?灯光使用:1,转向灯:用在停车,起步,超车,变道;2,雾灯:雾天使用;3,危险报警闪光灯:雾天或者夜间停车;4,前照灯:分为远光灯和近光灯,远光用在无照明条件的情况下,近光用在照明条件差的情况下。 ?转向失控:1,允许直线,不可紧急制动;2偏离直线,连续踩踏放松制动踏板。 ?侧滑:1,最易侧滑:下雨开始时;2,泥泞侧滑,向侧滑的一侧转动方向盘。 ?碰撞:先制动后转向;尽力避免侧面相撞;避免身体被方向盘抵住;撞击力量小或不在驾驶员一侧,不跳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