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课程设计

发电厂课程设计
发电厂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12-5班

组号:第一组

指导老师:齐辉

时间:2015.7

摘要

本设计是电厂主接线设计。该火电厂总装机容量为2×50+2×600=1300MW。厂用电率6.5%,机组年利用小时T=6500h。根据所给出的原始资料拟定两种电气主接max

线方案,然后对比这两种方案进行可靠性、经济型和灵活性比较厚,保留一种较合理的方案,最后通过定量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终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在对系统各种可能发生的短路故障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电气设备和道题的选择校验设计。在对发电厂一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发电厂的配电装置布置做了初步简单的设计。此次设计的过程是一次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初步过程,起到学以致用,巩固和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建立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观念,提升了自身设计能力。

关键字:电气主接线;火电厂;设备选型;配电装置布置。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3)

1.1设计的原始资料 (3)

1.2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3)

2电气主接线 (5)

2.1系统与负荷资料分析 (5)

2.2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5)

2.2.1方案拟定的依据 (5)

2.2.2主接线方案的拟定 (7)

2.3 主变压器的选择与计算 (8)

2.3.1变压器容量、台数和型式的确定原则 (8)

2.3.2变压器的选择与计算 (9)

3短路计算 (10)

3.1短路计算的一般规则 (10)

3.2短路电流的计算 (10)

3.2.1各元件电抗的计算 (10)

3.2.2 等值网络的化简 (11)

4电气设备的选择 (16)

4.1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 (16)

4.2电气设备的选择条件 (16)

4.2.1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 (16)

4.2.2按短路情况校验 (17)

4.2.3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选择 (19)

4.2.4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20)

5结束语 (21)

6参考文献 (22)

1 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任务书

1.1设计的原始资料

火力发电厂:

装机5台,分别为供热式机组2*50MVA(U

N

=10.5kv),凝汽式机组2*15MVA,

(U

N =10.5kv),1*300MVA(U

N

=10.5kv),厂用电率6%,机组年利用小时

max

T=6500

小时。

电力负荷和电力系统连接情况如下:

1、10.5KV电压级最大负荷20MW,最小负荷15MW,cos?=0.8,电缆馈线6回;

2、110KV电压级最大负荷250MW,最小负荷200MW,cos?=0.85,

max

T=4500h,架空线6回,系统归算到本电厂110KV母线上的电抗标幺值X s=0.024(基准容量为100MVA);

3、220KV电压级与容量为3500MW的电网连接,架空线6回,系统归算到本电厂220KV母线上的电抗标幺值X s=0.02(基准容量为100MVA);

4、发电机组的电抗,均为折算到所连接母线上的电抗标幺值X s=0.02(基准容量为100MVA)。

电气主接线形式(老师规定):

220KV采用双母带旁路母线接线,110KV采用双母带旁路母线接线。

1.2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电气主接线选择

注:火力发电厂的发电机-变压器接线方式通常采用单元接线的方式,注意主变容量应与发电机容量相配套。我们的两电压等级母线选用的接线方式为:220KV 采用双母带旁路母线接线,110KV采用双母带旁路母线接线。

(2) 短路电流的计算

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为了简化计算,对短路电流进行近似计算法。

结合电气设备选择选择短路电流计算点求出各电源提供的起始次暂态电流''

I,冲击电流

I,及计算短路电流热效应所需不同时刻的电流。

sh

(3)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要求选择:220KV侧出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

2 电气主接线

2.1 系统与负荷资料分析

发电厂容量的确定与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电力负荷增长速度、系统规模和电网结构以及备用容量等因素有关。发电厂装机容量标志着发电厂的规模和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电厂运行方式及年利用小时数直接影响着主接线设计。从年利用小时数看,该电厂年利用小时数为6500h/a,远大于我国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平均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5000h/年;又为火电厂,所以该发电厂为带基荷的发电厂,在电力系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该厂主接线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从负荷特点及电压等级可知,该电厂具有10.5kv、110KV和220KV三级电压负荷。110KV 电压等级有6回架空线路,最大年利用小时数为6500h/a,说明对其可靠性有一定要求;220KV电压等级有6回架空线路,最大年利用小时数为6500h/a,其可靠性要求较高。

2.2 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2.2.1方案拟定的依据

电气主接线又称为电气一次接线,它是将电气设备以规定的图形和文字符号,按电能生产、传输、分配顺序及相关要求绘制的单相接线图。

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概括的说应该包括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三方面。

(1)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a.可靠性

安全可靠是电力生产的首要任务,保证供电可靠是电气主接

最基本的要求。

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不是绝对的。同样形式的主接线对某些发电厂和变电站来说是可靠的,而对另外一些发电厂和变电站则不一定能满足可靠性要求。所以,在分析电气主接线可靠性时,要考虑发电厂和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用户的负荷性质和类型、设备制造水平及运行经验等诸多因素。

○1发电厂或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负荷的性质和类型。

○3设备的制造水平。

○4长期运行实践经验。

b.灵活性

电气主接线应能适应各种运行状态,并能灵活地进行运行方式的转换。

灵活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的方便性。

○2调度的方便性。

○3扩建的方便性。

c.经济性

在设计主接线时,主要矛盾往往发生在可靠性与经济性之间。经济性主要从一下几方面考虑。

○1节约一次投资。

○2占地面积少。

○3电能消耗少。

(2)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程序

电气主接线设计在各阶段中随着要求、任务的不同,其深度、广度也有所差异,但总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基本相同。其设计步骤及内容如下。

a. 对原始资料分析

○1工程情况,包括发电机类型(凝气式火电厂、热电厂、或者堤坝式、引水式、混合式水电厂等),设计规定容量(近期、远景),单机容量及台数,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及可能的运行方式等。

○2电力系统情况,包括电气系统近期及远景发展规划(5~10年),发电厂或变电站在电力系统的地位及作用等

○3负荷情况,包括负荷的性质和地理位置、输电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及

输送容量等。

○4环境条件,包括当地的气温、湿度、覆冰、污秽、风向、水文、地质海拔高度及地震等因素

c.主接线方案的拟定与选择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原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对电源的出线回路数、电压等级、变压器台数、容量以及母线结构等的不同考虑,可以确定主接线方案。

2.2.2主接线方案的拟定

表2-1主接线方案

电压等级方案

10.5KV双母分段接线

110KV 双母带旁路母线接线

220KV 双母带旁路母线接线

电气主接线如下图:

图2-1 电气主接线图

2.3 主变压器的选择与计算

2.3.1变压器容量的确定原则

(1) 单元接线的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原则

单元接线时主变压器应按发电机的额定容量扣除本机组的厂用负荷后,留有10%的裕度来确定。采用扩大单元接线时,应尽可能采用分裂绕组变压器,其容量亦应按单元接线的计算原则算出的两台机容量之和来确定。

(2) 变压器台数的确定原则

发电厂或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电压等级、接线形式、传输容量以及和系统的联系有密切关系。通常与系统具有强联系的大、中型发电厂和重要变电所,在一种电压等级下,主变压器应不少于2台;而对弱联系的中、小型发电厂和低压侧电压为6-10KV的变电所或与系统只是备用性质时,可只装一台主变压器;

对地区性孤立的一次变电所或大型工业专用变电所,可设3台主变压器。

(3) 主变压器型式的确定原则

选择主变压器型式时,应从相数、绕组数、绕组接线组别、冷却方式、调压方式等方面考虑,通常只考虑相数和绕组数以及绕组接线组别。在330KV 及以下电力系统,一般都应选用三相变压器。对于大型三相变压器,当受到制造条件和运输条件的限制时,则宜选用两台小容量的三相变压器来取代一台大容量三相变压器,或者选用单相变压器。一般当最大机组容量为125MW 及以下的发电厂多采用三绕组变压器,对于最大机组容量为200MW 及以上的发电厂,通常采用双绕组变压器加联络变压器,当采用扩大单元接线时,应优先选用低压分裂绕组变压器,这样可以大大限制短路电流。

2.3.2变压器的选择与计算

按照变压器容量、台数和型式的确定原则,该发电厂主接线采用3台三相双绕组主变压器和一台联络变压器。3台主变压器分别和3台发电机组组成单元接线,联络变压器选用三相三绕组降压自耦变压器。

表2-2 主变压器的参数

表2-3 联络变压器的参数

220kV 级三绕组电力变压器技术数据表

型号

额定容量(kVA) 额定容量(kV) 损耗(kW) 短路电压(%) 空载电压(%)

压 中压 低压 空载 短路 高-中 高-低 中-低 高-中 高-低 中-低 SSPSL-180000/220 180000 236 121 13.8 254 1057 1173 712 14.2 24.1

8.1

2.16

110Kv 级三项双绕组铝线电力变压器技术数据表

电力变压器型号

额定容量(kVA) 额定电压(Kv ) 损耗(kW) 短路电压(%)

空载电流(%) 连接组标

号 高压 低压 短路 空载 SSPL150000/110 150000 121±2×2.5% 13.8 646.25 204.5 12.68 1.73 YN,d11

220kV 级三相双绕组电力变压器技术数据表 电力变压器型号

额定容量(kVa) 额定电压(Kv ) 损耗(kW) 短路电压(%) 空载电压(%) 联结组标

号 高压 低压 短路 空载 SSP-360000/220 360000 236±2×2.5%

18

1950

155

15

1

YN,d11

3 短路电流的计算

短路计算在设计发电厂主接线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为电气设备的选型、动稳定校正和热稳定校正提供依据。当短路发生时,对发电厂供电的可靠性可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电力系统失去稳定,甚至造成系统解列。因此,对短路事故的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必须进行一项工作。

3.1短路计算的一般规则

(1) 验算导体和电气设备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气设备开断电流所用的短路电流,应按本工程的设计规划内容计算,并考虑电力系统的远景发展规划(一般为本工程建成后5至10年)。确定短路电流时,应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而不应按仅在切换过程中可能并列运行的接线方式。

(2) 选择导体和电器用的短路电流,在电气连接的网络中,应考虑具体反馈作用对异步电机的影响和电容补偿装置放电电流的影响。

(3) 选择导体和电器时,对不带电抗器回路的计算短路点,应选择在正常接线方式时短路电流最大的点。对带电抗器的6KV 至10KV 出线与厂用分支回路,除其母线与母线隔离开关之间隔离板前的引线和套管的计算短路点选择在电抗器前外,其余导体和电器的计算短路点选择在电抗器后。

(4) 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器的开断电流,一般按三相短路验算。

3.2 短路电流的计算

3.2.1各元件电抗的计算

选基准容量:Sd=100MVA ,Uav=Ud

发电机:50MVA 04

.050100

02.04

3

=?===S

S X X X N

d S

G G

150MVA 0133.0150

100

02.021=?

==

=S

S X X X N

d S

G G

300MVA 0067.0300

100

02.05=?

==S

S X X N

d S

G 等值电源:Sd=100MVA

0286.03500

100

11

==

=

=

=

*

S

S

S

S

S

X d

d

S 变压器: T1,T2:*1T X =*2T X =

100(%)Uk ?)

(N S S T d =10068.12?

150100

=0.08453 T3:()1.15%1=U K ()9.0%2-=U K ()9%3=U K

()S S U X N d K K ?=100%11=180100

1001.15?=0.0839

()S

S U X N

d K K ?=

100%2

2

=

180

100

1009.0?-=-0.005 ()S S U X N d K K ?=100%33=180

100

1009?=0.05

T4:*4T X =100(%)Uk ?

)(N S S T d =360

100

10015?=0.0417

3.2.2 等值网络的化简

图2-2 等值网络图

图2-3 等值网络化简图1

图2-4 等值网络化简图2

图2-5 等值网络化简图3

477.420484

.01

07.011328.01=++=

I

K

表3-1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G1.2

标幺值

有名值

0s 2.78 4.17 2S 2.13 3.19 4s

2.21

3.315 G3.4 标幺值 有名值 15.436 7.718 2.918 1.459 2.760

1.38

G5 标幺值 有名值 7.718 23.154 2.808 8.424 2.526 7.578

短路电流 42.477 13.078 12.273

4 电气设备的选择

电气设备的选择是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正确的选择电气设备是使电气主接线和配电装置达到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在进行电气设备选择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积极而稳妥的采用新技术,并注意节省投资,选择合适的电器。

4.1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

(1) 所选设备应能满足正常运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并考虑远景发展;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选用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设备,使其具有先进性;

(2) 应按当地环境条件对设备进行校准;

(3) 所选设备应予整个工程的建设标准协调一致;

(4) 同类设备应尽量减少品种;

(5) 选用新产品均应具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并经正式鉴定合格。在特殊情况下,选用未经正式鉴定的新产品时,应经过上级批准。

4.2 电气设备的选择条件

正确的选择电器是使电气主接线和配电装置达到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在进行电器选择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积极而稳妥的采用新技术,并注意节省投资,选择合适的电器。电器要能可靠的工作,必须按正常条件下进行选择,并按短路状态来校验热稳定和动稳定。

4.2.1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

(1) 额定电压和最高工作电压

电气设备所在电网的运行电压调压或负荷的变化,有时会高于电网的额定电压,故所选电气设备允许的最高工作电压不得低于所接电网的最高运行电压。通常,规定一般电气设备允许的最高工作电压为设备额定电压的1.1-1.15倍,而

电网运行电压的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电网额定电压的1.15倍。因此,在选择电气设备时,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允许最高工作电压不得低于所接电网的最高运行电压,即N U ≥SN U 。

(2) 额定电流

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IN 是指额定周围环境温度下,电气设备的长期允许电流。N I 应不小于该回路在各种合理运行方式下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Imax ,即N I ≥Imax 。

由于发电机、调相机和变压器在电压降低5%时,出力保持不变,故其相应回路的Imax 为发电机、调相机或变压器的额定电流的1.05倍;若变压器有过负荷运行可能时,Imax 应按过负荷确定(1.3-2倍变压器额定电流);母联断路器回路一般可取母线上最大一台发电机或变压器的Imax ;母线分段电抗器的Imax 应为母线上最大一台发电机跳闸时,保证该段母线负荷所需的电流,或最大一台发电机额定电流的50%~80%;出线回路的Imax 除考虑正常负荷电流外,还应考虑事故时由其他回路转移过来的负荷。

4.2.2按短路情况校验

a. 短路热稳定校验

短路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时,电气设备各部分的温度应不超过允许值.满足热稳定的条件为

t I t 2

≥Qk

式中:Qk 为短路电流产生的热效应,It 、t 分别为电器允许通过的热稳定电流和时间。

b.电动力稳定校验

电动力稳定是电气设备承受短路电流机械效应的能力,亦称动稳定。满足动稳定的条件为

ies ≥ish 或Ies ≥Ish

式中ish 、Ish 分别为短路冲击电流幅值和有效值;ies 、Ies 分别为电气设

备允许的动稳定电流的幅值和有效值。

同时,应按电气设备在特定的工程安装使用条件,对电气设备的机械负荷能力进行校验,即电气设备的端子允许荷载应大于设备引线在短路时的最大电动力。

下列几种情况可不校验热稳定或动稳定。

(1) 用熔断器保护的电气设备,其热稳定由熔断时间保证,故可不验算热

稳定。

(2) 采用有限流电阻的熔断器保护的设备可不校验动稳定。

(3) 装设在电压互感器回路中的裸导体和电气设备可不验算动、热稳定。 c.短路计算时间

(1)热稳定短路计算时间k t 。该时间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在短路状态下的热稳定,其值为继电保护动作时间pr t 和相应断路器的全开断时间br t 之和,即

k t =pr t +br t

断路器全开断时间br t 是指给断路器的分闸脉冲传送到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跳闸线圈时起,到各相触头分离后电弧完全熄灭为止的时间段。显然,br t 包括两个部分,即

br t =a in t t +

(2)短路开断计算时间'

k t 。断路器不仅在电路中作为操作开关,而且在短路时要作为保护电器,能迅速可靠地切断短路电流。为此,断路器应能在动静触头刚分离时刻,可靠开断短路电流,该短路开断计算时间'

k t 和断路器固有分闸时间

in t 之和,即

'

k t =in pr t t +1

对于无延时保护,1pr t 为保护启动和执行机构时间之和,传统的电磁式保护

装置一般为0.05~0.06s ,微机保护装置一般为0.016~0.03s 。

4.2.3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选择

选MVA P N 20=

发电机最大持续工作电流:

A u P I

n

N

43.1336220

348505.1305.1103

max

=???==

根据110KV 出线回路的u NS 、I max 及断路器安装在屋内的要求,查附表5,可选LW6-220/3150型户外断路器,固有分闸时间t in 为0.03s 短路热稳定计算时间t k 为4s

由于t k >1s ,不计非周期热效应,短路电流的热效应Q k

等于周期分量热效应Q p

()??

????

?=?+?+=++=

S KA t

I I I

Q K k

2

2

22

2

22

754.1221412

1012

2

110''273.12078.13477

.142冲击电流:()KA I i sh 14.1429.1'

'==

表4-1 断路器、隔离开关选择结果表

计算数据

SW6-220/3150型断路器

GW4-220D/1000-80型隔离开关

U Ns

220KV U N

220KV U N

110KV I

max

1336.43A I

N

3150A I

N

1000A I '

' 42.477KA I Nbr

50KA - i

sh

114.14KA I

Nc 1

125KA

-

Q

k

1221.754

()s KA ?2

t I t

?2

()s

KA ?=

?2

2

10000

450

t I

t

?2

()S

KA ?=?2

2

76.224647.23 i

sh

114.14KA i

es

125KA

i

es

80KA

断路器的选择:

1.从表1-2中可知,I I U U N SN N KV max ,110>== 符合高压断路器额定电压和电流的选择。 2.开断电流选择:从表1-2中可知 I

I Nbr ‘

‘≥

3.短路关合电流的选择:从表1-2中可知 i i sh NCL >

4.短路热稳定和动稳定校验: 从表1-2中知,()()S S t t KA Q

KA I K

?=>?=?=?2

2

2

2

26

.631024

132

i i

sh ES

>

隔离开关与断路器相比,在额定电压、电流的选择及短路动、热稳定校验的项目相同。但由于隔离开关不用来接通和切除短路电流,故无需进行开断电流和短路关合电流的校验。

4.2.4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sh i =114.14KA K Q =1221.754S KA ?2)( max I =1336.43A

根据电流互感器安装处的电网电压,max I ,查附表8电流互感器的技术参数,选LCW-220型电流互感器。

校验互感器的热稳定和动稳定:

从附表8中得知,热稳定系数t K =60,动稳定系数es K =60

S KA Q S KA I K K N t ?=>?=?=22221)(754.1221)(3600)160()(

5 结束语

发电厂课程设计是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强化,通过设计,我了解了发电厂的基本整体设计思路,由于部分条件的理想化,难免与实际发电厂线路设计以及电气设备的选择有出入。通过这次设计,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设计之中,更好了融会贯通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更好的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原来模糊的概念在这次设计中得以清晰化、条理化,特别是短路计算,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在这次设计中,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也对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了解。此次设计不仅加强了专业课的知识运用,同时也对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了提醒,各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稍有错误将导致后续部分分析全部错误,这也提醒了我们学习需要很好的严谨性。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主要的任务是电气主接线的选择,主变压器和联络变压器的选择,短路电流的计算,断路器、隔离开关和电流互感器的选择,通过这些步骤的设计,使我能熟练运用以前的所学知识,提高的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在这两星期的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李老师和同学们的很大的帮助,使我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在此表示由衷地感谢!

西藏农牧学院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某小型水电站电气初步设计 姓名:潘涛 班级: 2014级电自一班学号: 2014601106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李萍老师

摘要 本篇课程设计主要是对某水电站电气部分的设计,包括主接线方案的设计,发电机出口断路器选择,短路电流计算,母线型号、规格的确定。通过对水电站的主接线设计,主接线方案论证,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选择校验,母线型号及参数的确定,较为细致地完成电力系统中水电站设计。 限于本次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时间限制,对其他方面的分析较少,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进行研究。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小组也做出了自己的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完成接下来的学业任务。 关键字: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选择校验。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 一、设计题目 ----------------------------------------------------------------------------------- 2 二、设计原始材料----------------------------------------------------------------------------- 2 三、设计内容: -------------------------------------------------------------------------------- 2 四、设计要求: -------------------------------------------------------------------------------- 2 第二章主接线方案确定 -------------------------------------------------------------------------- 3 一、电气主接线 -------------------------------------------------------------------------------- 3 二、拟定主接线方案-------------------------------------------------------------------------- 4 三、确定主接线方案 ------------------------------------------------------------------------ 6 第三章短路电流计算------------------------------------------------------------------------------ 9 一、短路计算目的 --------------------------------------------------------------------------- 9 二、短路计算概述 --------------------------------------------------------------------------- 9 三、短路计算的一般规定 --------------------------------------------------------------- 10 四、短路计算-------------------------------------------------------------------------------- 11 第四章发电机出口端断路器选择 ----------------------------------------------------------- 15 一、断路器的选择 ------------------------------------------------------------------------- 15 第五章母线型号、规格的确定--------------------------------------------------------------- 19 一、6.3KV母线的选择 --------------------------------------------------------------------- 19 二、10KV母线的选择----------------------------------------------------------------------- 21 三、母线选择结果 ------------------------------------------------------------------------- 22 第六章结束语 ------------------------------------------------------------------------------------- 24 一、水电站电气部分设计结论----------------------------------------------------------- 24 二、设计要点及总结------------------------------------------------------------------------ 24 三、心得与收获 ------------------------------------------------------------------------------ 25

sql课程设计心得 体会 1

sql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数据库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 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参加了院里组织的数据库课程设计,这项任务是分组分工完成的,我们组有五名成员,分别是我们班学号的后五位同学,很荣幸地我被推荐为我们组的组长,在组长的“英明”指导下,全体组员团结奋斗,使得任务完成地比我们预期的要稍早一些,也比预期要漂亮一些,这一点我们都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 王婆卖瓜时间过了,言归正传吧。凡是都要有个总结,以下便是我在这个课程设计中的一点心得。 首先我分析一下我们组任务顺利完成的成功之处并总结一些经验,供以后反省参考用。 凡事预则备,不预则废。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深有感悟的几句古语之一。在这个项目的开始阶段,老师便让我们做了个进度安排表,我很好的利用了这次机会,花了较多心思作出了一个很详细的进度安排表,之后我们组任务的完成也是严格按照这个进度表进行的。当然我后来去了解了一下别的组的情况,有些组的进度安排表没我们组做完善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对这一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到底还没什么概念。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一个是基础太差不能理解老师安排的任务(当然这种人比较少),一种是缺乏交流,这个

交流包括组内的交流,也包括组间的,更包括与老师之间的,这也就引出了我的第二个心得。 多主动,这一点原本和上一点多交流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我把它专门列出来也是为了体现她的重要性。多主动一方面是说要主动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有很多同学比较好学,总是不停的在与别人沟通交流,看似很积极,可是仔细分析她提出的那些问题着实汗涔涔,有些问题近似牢骚话类,稍微开动点脑筋就能解决的,但其总不会先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再提出个经过大脑过滤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凡事都没有个自己稍微成熟的看法。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就一度犯过,现在回想起那段岁月着实还是对有些同学的耐心感动到热泪盈眶。直到有一天张老师找我谈了一次我才幡然醒悟到,之后便有了教大的长进,至少变得比较会提问题了。当然我觉得这一点还是值得给与一定程度的肯定的,至少她肯学,比起那种喜欢“搭顺风车”的同学强多了。我上面提到的而关于组长的剥夺组员锻炼权利的问题想必要是被有些组长看了会大有意见,组长会说:“你以为我喜欢一个人全干啊,还不是被逼的”。出现这种情况也于她们组喜欢“搭便车”的人太多了有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了这个组组员和组长团队意识的极度缺乏。又扯远了,总之喜欢“搭车”的那部分同学可要提高警惕了,眼看过一年就要出去实习了,还不抓紧时间主动学点东西,还不停的让组长剥削你得到锻炼的机会,以后在这条路上怎么混得下去啊?

附录一:原始资料1.变电所有关资料(110/10kV) 变电所编号最大负荷 (MW) 功率因数 (COSφ) 负荷曲线 重要负荷 (%) A P1 0.9 A or B 65 B P2 0.9 A or B 70 C P3 0.9 A or B 55 L1 26 km,L2 15 km,L3 20 km,L4 24 km。注:A、B、C变电所分别由1/3的学生设计;P1~P3,L1~L4,每位学生一

组数据,互不相同。 2.环境温度 年最高温度40℃,最热月最高平均气温32℃ 3.变电所10kV侧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为1秒 4.110kV输电线路电抗按0.4Ω/km计 5.发电厂变电所地理位置图(附图一) 6.典型日负荷曲线(附图二)

附图一发电厂变电所地理位置图 G:汽轮机 QFQ-50-2,50MW COSφ=0.8,X〃 d =0.124 T:变压器 SF7-40000/121±2×2.5% P o = 46kW P K = 174kW I o % = 0.8 U K % = 10.5 附图二典型日负荷曲线

设计说明书 一、对待设计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电力用户的分析: 1.1、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变电所是联系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电压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变电所可分为枢纽变电所、中间变电所、区域变电所和终端变电所。 ①枢纽变电所 变电所位于电力系统的枢纽点,汇集有多个电源(发电厂或其他电力网),连接电力系统的高压和中压,电压等级在330kV以上,负责向区域变电所和中间变电所供电。当其停电时,将引起电力系统解列甚至瘫痪。 ②中间变电所 中间变电所位于枢纽变电所和区域变电所之间,使长距离输电线路分段,其高压侧以交换潮流为主,起功率交换作用。它一般汇集2~3路电源,电压等级在220~330kV之间。除了通过功率外,它还降压向当地用户供电,当其停电时将使区域电网解列。 ③地区变电所 地区变电所负责向某一地区城市供电,高压侧电压等级一般为110kV或220kV,低压侧电压等级一般为110 kV或35 kV。当该变电所停电时将使该地区的供电中断。 ④终端变电所 终端变电所在输电线路的终端,直接向电力用户供电,高压侧电压一般为110 kV。当全所停电时,只影响该变电所的供电用户。 由发电厂变电所地理位置图可以得出,变电所A在整个供电网络中的作用为终端变电所。 (Ⅰ、Ⅱ级负荷,保证不间断供电:Ⅰ:两个独立电源供电;Ⅱ:双回路供电)

国产600MW 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设计计算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确定在不同负荷工况下各部分汽水流量及参数、发电量、供热量及全厂的热经济性指标,由此可衡量热力设备的完善性,热力系统的合理性,运行的安全性和全厂的经济性。如根据最大负荷工况计算的结果,可作为发电厂设计时选择锅炉、热力辅助设备、各种汽水管道及附件的依据。 2 课程设计的题目及任务: 设计题目:国产600MW 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设计计算。 计算任务: ㈠ 根据给定的热力系统数据,在h - s 图上绘出蒸汽的汽态膨胀线 ㈡ 计算额定功率下的汽轮机进汽量0D ,热力系统各汽水流量j D ㈢ 计算机组和全厂的热经济性指标(机组进汽量、机组热耗量、机组汽耗率、机组热耗率、 绝对电效率、全厂标准煤耗量、全厂标准煤耗率、全厂热耗率、全厂热效率) ㈣ 按《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设计制图规定》绘制出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3 已知数据: 汽轮机型式及参数

锅炉型式及参数 锅炉型式英国三井2027-17.3/541/541 额定蒸发量Db:2027t/h 额定过热蒸汽压力P b17.3MPa 额定再热蒸汽压力 3.734MPa 额定过热蒸汽温度541℃ 额定再热蒸汽温度541℃ 汽包压力:P du18.44MP 锅炉热效率92.5% 汽轮机进汽节流损失4% 中压缸进汽节流损失2% 轴封加热器压力P T98kPa 疏水比焓415kJ/kg 汽轮机机械效率98.5% 发电机效率99% 补充水温度20℃ 厂用电率0.07 4 计算过程汇总: ㈠原始资料整理: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100MW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 学院:交通学院 姓名:高广胜 学号:1214010004 专业:13能源与动力工程 指导老师:马万伟 时间:2015年12月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100MW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二.设计内容 1. 对发电厂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所供用户的分析; 2. 选择发电厂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型式; 3. 分析确定各电压侧主接线形式; 4. 分析确定厂用电接线形式; 5. 进行选择设备和导体所必须的载流导体的选择; 6. 选择变压器高、中、低压侧的断路器、隔离开关; 7. 选择配电装置型式及设计; 8. 用AutoCAD绘制发电厂电气主接线图。 三、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1、根据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拟在某地区新建一座装机容量为100MW的凝汽式火力发电厂,发电厂安装1台100MW机组,发电机端电压为10.5kV。电厂建成后以10kV电压供给本地区负荷,其中有钢厂、毛纺厂等,最大负荷为68MW,最小负荷为34MW,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200小时,全部用电缆供电,每回负荷不等,但平均在4MW左右,送电距离为3~6km。并以35kV电压供给附近的水泥厂用电,其最大负荷为58MW,最小负荷为32MW,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500小时。负荷中I类负荷比例为30%,II类负荷为40%,III类负荷为30%。 2、计划安装两台100MW的汽轮发电机组,功率因数为0.85,厂用电率为6%,机组年利用小时Tmax=5800小时。 5、气象条件:绝对最高温度为35℃;最高月平均温度为25℃;年平均温度为12.7℃;风向以西北风为主. =165kA2s,未知系数0.8-1.2., 6、以100MVA为基准值,母线上阻抗为1.95,Q k 三相短路电流=4.5kA,短路电压=6KV,Sj=100MV.A,Uj=10.5kv. 四、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设计说明书、计算书一份; 2、主接线图一张;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专业课程设计之心得与体会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模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模具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的模具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怎样确定工艺方案,了解了模具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在此感谢我们的xxx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学校机械工程系课程设计说明书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学校机械工程系 课程设计评定意见 设计题目:国产660MW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评定意见: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2010年 12 月9日 评定意见参考提纲: 1.学生完成的工作量与内容是否符合任务书的要求。 2.学生的勤勉态度。 3.设计或说明书的优缺点,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工作能力、表现出的创造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等。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综合训练) 1、综合运用热能动力专业基础课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某660MW凝气式机组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设计计算,使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密切的结合起来,从而使《热力发电厂》课堂上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扩展。 2、学习和掌握热力系统各汽水流量、机组的全厂热经济指标的计算,以及汽轮机热力过程线的计算与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热力发电厂》是热能动力设备及应用专业学生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综合学习与运用,亲自参与设计计算为学生今后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奠定基础,是热能动力设备及应用专业技术人员必要的专业训练。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3、正确理解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4、正确运用物质平衡与能量守恒原理 5、合理准确的列表格,分析处理数据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设计题目 国产660MW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设计计算) 2. 设计任务 (1)根据给定的热力系统原始数据,计算汽轮机热力过程线上各计算点的参数,并在h-s图上绘出热力过程线; (2)计算额定功率下的汽轮机进汽量Do,热力系统各汽水流量Dj、Gj; (3)计算机组和全厂的热经济性指标; (4)绘出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并将所计算的全部汽水参数详细标在图中(要求计算机绘图)。 3. 计算类型 定功率计算 4. 热力系统简介 某火力发电厂二期工程准备上两套660MW燃煤气轮发电机组,采用一炉一机的单元制配置。其中锅炉为德国BABCOCK公司生产的2208t/h自然循环汽包炉;汽轮机为Geg公司的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660MW凝汽式汽轮机。 全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如图1-1所示。该系统共有八级不调节抽汽。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级抽汽分别供高压加热器,第五、六、七、八级抽汽分别供低压加热器,第四级抽汽作为0.9161Mpa压力除氧器的加热汽源。 第一、二、三级高压加热器均安装了留置式蒸汽冷却器,上端差分别为-1.7oC、0oC、-1.7oC。第一、二、三、五、六、七级回热加热器装设疏水冷却器,下端差均为5.5oC。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xxx班 组号:第x组 指导老师:xxx 时间:2015.7

摘要 本设计是电厂主接线设计。该火电厂总装机容量为2×50+2×150+300=1300MW。厂用电率6%,机组年利用小时 T=6500h。根据所给出的原始资料拟定两种电气主m ax 接线方案,然后对比这两种方案进行可靠性、经济型和灵活性比较厚,保留一种较合理的方案,最后通过定量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终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在对系统各种可能发生的短路故障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电气设备和道题的选择校验设计。在对发电厂一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发电厂的配电装置布置做了初步简单的设计。此次设计的过程是一次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初步过程,起到学以致用,巩固和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建立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观念,提升了自身设计能力。 关键字:电气主接线;火电厂;设备选型;配电装置布置。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3) 1.1设计的原始资料 (3) 1.2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3) 2电气主接线 (5) 2.1系统与负荷资料分析 (5) 2.2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5) 2.2.1方案拟定的依据 (5) 2.2.2主接线方案的拟定 (7) 2.3 主变压器的选择与计算 (8) 2.3.1变压器容量、台数和型式的确定原则 (8) 2.3.2变压器的选择与计算 (9) 3短路计算 (10) 3.1短路计算的一般规则 (10) 3.2短路电流的计算 (10) 3.2.1各元件电抗的计算 (10) 3.2.2 等值网络的化简 (11) 4电气设备的选择 (16) 4.1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 (16) 4.2电气设备的选择条件 (16) 4.2.1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 (16) 4.2.2按短路情况校验 (17) 4.2.3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选择 (19) 4.2.4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20) 5结束语 (21) 6参考文献 (22)

1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模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模具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的模具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怎样确定工艺方案,了解了模具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xxx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2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xxx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

东南大学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日立250MW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设计、计算和改进 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起讫日期 2015年3月2日~3月13日 设计地点中山院501 2015年3月2日

目录 1 本课程设计任务 (1) 2 ******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 (2) 3 原则性热力系统原始参数的整理 (2) 4 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计算 (3) 5 局部热力系统的改进及其计算 (6) 6 小结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附件: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一本课程设计任务 1.1 设计题目 日立250MW凝汽机组热力系统及疏水热量(DC系统)利用效果分析。 1.2 计算任务 1、整理机组的参数和假设条件,并拟定出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2、根据给定热力系统数据,计算气态膨胀线上各计算点的参数, 并在h-s 图上绘出蒸汽的气态膨胀线。 3、对原始热力系统计算其机组内效率,并校核。 4、确定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后的原则性热力系 统计算其机组内效率。 5、将改进后和改进前的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并作出结论。 1.3设计任务说明 对日立MW凝汽机组热力系统及疏水热量(DC系统)利用效果分析,我的任务是先在有DC系统情况下通过对抽汽放热量,疏水放热量,给水吸热量等的计算,求出抽汽份额,从而用热量法计算出此情况下的汽机绝对内效率(分别从正平衡和反平衡计算对比,分析误差)。然后再在去除DC系统的情况下再通过以上参量计算出汽轮机绝对内效率(也是正平衡计算,反平衡校核对比)。最后就是对两种情况下的绝对内效率进行对比,看去除DC系统后对效率有无下降,下降多少。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报告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 姓名:谭飞翔

& 班级:0314405 学号:0

课程设计是在完成专业课学习后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次测试。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升华。同时也对培养我们的敬业品德、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具有深远的影响。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次设计为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初步设计,并绘制电气主接线图。该变电站设有两台主变压器,站内主接线分为110kV、35kV 和10kV三个电压等级。110KV电压等级采用双母分段线接线,35KV电压等级采用双母接线,10KV电压等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本次设计中进行了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短路电流计算、主要电气设备选择及校验(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母线、熔断器等)、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设计。 本设计以《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35~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等规范规程为依据,设计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经济技术政策,所选设备全部为国家推荐的新型产品,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经济合理。

1 电气主接线方案设计 (1) 电气主接线方案设计原则及要求 (1) 电气主接线方案设计原则 (1)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1) 可靠性 (1) 灵活性 (2) 经济性 (2) 主接线方案设计 (2) 各电压等级主接线方案选择与论证 (2) 主接线方案的论证 (2) 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3) 接线图示例和总接线图 (4) 各电压等级接线图示例 (4) 电气总接线图 (5) 2 主变压器的选择 (6) 主变压器的选择 (6) 主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的确定原则 (6) 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的确定 (6) 台数的确定 (6) 容量的确定 (6) 主变压器型号的确定 (7)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课程设计的理论产生于对课程设计实践的考察。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做完了。在这次作业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一遍又一遍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方案修改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刚开始在机构设计时,由于对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掌握得还可以,不到半天就将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调试好了。可是我从不同的机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我非常苦恼。后来在钱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处,将之解决了。 同时我还对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传动系统的设计时,面对功率大,传动比也大的情况,我一时不知道到底该采用何种减速装置。最初我选用带传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经过计算,发现蜗轮尺寸过大,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次我吸取了盲目计算的教训,在动笔之前,先征求了钱老师的意见,然后决定采用带传动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终设计方案。至于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由于前期计算比较充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在此期间,我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整个作业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档。一来自己没有电脑,用起来很不方便;最可恶的是在此期间,一种电脑病毒"Word杀手"四处泛滥,将我辛辛苦苦打了几天的文档全部毁了。那么多的公式,

那么多文字就这样在片刻消失了,当时我真是痛苦得要命。 尽管这次作业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掌握了四连杆执行机构和带传动以及齿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不仅仅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 ,Word这些仅仅是工具软件,熟练掌握也是必需的。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做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众人智慧,我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完美!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 三周半的机械课程设计结束了,说是三周半,实则两周半,第一周因连续有三门课程要考试,因而无暇搞设计,两周半的时间紧迫,于是不得不晚上和周末抽时间来继续搞设计,时间抓的紧也很充实。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做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在已度过的两年半大学生活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机械设计?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了很多次设计书和指导书。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

发电厂专业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12-5班 组号:第一组 指导老师:齐辉 时间:2015.7

摘要 本设计是电厂主接线设计。该火电厂总装机容量为2×50+2×600=1300MW。厂用电率6.5%,机组年利用小时T=6500h。根据所给出的原始资料拟定两种电气主接m ax 线方案,然后对比这两种方案进行可靠性、经济型和灵活性比较厚,保留一种较合理的方案,最后通过定量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终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在对系统各种可能发生的短路故障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电气设备和道题的选择校验设计。在对发电厂一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发电厂的配电装置布置做了初步简单的设计。此次设计的过程是一次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初步过程,起到学以致用,巩固和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建立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观念,提升了自身设计能力。 关键字:电气主接线;火电厂;设备选型;配电装置布置。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3) 1.1设计的原始资料 (3) 1.2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3) 2电气主接线 (5) 2.1系统与负荷资料分析 (5) 2.2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5) 2.2.1方案拟定的依据 (5) 2.2.2主接线方案的拟定 (7) 2.3 主变压器的选择与计算 (8) 2.3.1变压器容量、台数和型式的确定原则 (8) 2.3.2变压器的选择与计算 (9) 3短路计算 (10) 3.1短路计算的一般规则 (10) 3.2短路电流的计算 (10) 3.2.1各元件电抗的计算 (10) 3.2.2 等值网络的化简 (11) 4电气设备的选择 (16) 4.1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 (16) 4.2电气设备的选择条件 (16) 4.2.1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 (16) 4.2.2按短路情况校验 (17) 4.2.3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选择 (19) 4.2.4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20) 5结束语 (21) 6参考文献 (22)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连佳 姓名:陈阔 班级:12-1 600MW 凝汽式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热经济性计算 计算数据选择为A3,B2,C1 1.整理原始数据的计算点汽水焓值 已知高压缸汽轮机高压缸进汽节流损失:δp 1=4%,中低压连通管压损δp 3=2%, 则 )(MPa 232.232.24)04.01('p 0=?-=; p ’4=(1-0.02)x0.9405=0.92169; 由主蒸汽参数:p 0=24.2MPa ,t 0=566℃,可得h0=3367.6kJ/kg; 由再热蒸汽参数:热段: p rh =3.602MPa ,t rh =556℃, 冷段:p 'rh =4.002MPa ,t 'rh =301.9℃, 可知h rh =3577.6kJ/kg ,h'rh =2966.9kJ/kg ,q rh =610.7kJ/kg 。 1.2编制汽轮机组各计算点的汽水参数(如表4所示)

1.1绘制汽轮机的汽态线,如图2所示。

1.3计算给水泵焓升: 1.假设给水泵加压过程为等熵过程; 2.给水泵入口处水的温度和密度与除氧器的出 口水的温度和密度相等; 3.给水泵入口压力为除氧器出口压力与高度差产生的静压之和。 2.全厂物质平衡计算 已知全厂汽水损失:D l =0.015D b (锅炉蒸发量),锅炉为直流锅炉,无汽包排污。 则计算结果如下表:(表5) 3.计算汽轮机各级回热 抽汽量 假设加热器的效率η=1

(1)高压加热器组的计算 由H1,H2,H3的热平衡求α1,α2,α3 063788.0) 3.11068.3051()10791.1203(111fw 1=--?==ητααq 09067.06 .9044.2967)6.9043.1106(063788.0/1)1.8791079(1h h -212fw 221=--?--?=-=q d w d w )(αηταα154458 .009067.0063788.0212=+=+=αααs 045924 .02.7825.3375) 2.7826.904(154458.0/1)1.7411.879(h h -332s23fw 3=--?--=-=q d d w w )(αηταα200382 .0154458.0045924.02s 33=+=+=αααs (2)除氧器H4的计算 进除氧器的份额为α4’;176 404.0587.43187.6) 587.4782.2(200382.0/1)587.4741.3(h h -453s34fw 4=--?--=-=q w w d )(’αηταα 进小汽机的份额为αt 根据水泵的能量平衡计算小汽机的用汽份额αt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设计 指导教师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发电厂电气部分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设计 二、设计任务 根据所提供的某火力发电厂原始资料(详见附1),完成以下设计任务: 1.对原始资料的分析 2.主接线方案的拟定(至少两个方案) 3.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4.所选方案的经济比较 5.主接线最终方案的确定 三、设计计划 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1天:查阅相关材料,熟悉设计任务 第2~3天:分析原始资料,拟定主接线方案 第4天:选择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对方案进行经济比较 第5~6天:绘制主接线方案图,整理设计说明书 第7天:答辩 四、设计要求 1.按照设计计划按时完成 2.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模板及格式要求详见附2和附3)一份、主接线方案图(A3)一张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时间:

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运行。在发电厂中,一次接线和二次接线都是其电气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电厂一次接线,即发电厂电气主接线。其代表了发电厂高电压、大电流的电气部分主体结构,是电力系统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电力生产运行的可靠性与灵活性,同时对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等诸多方面有决定性的关系。 本设计是对配有2?50MW供热式机组,2?600MW凝汽式机组的的大型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包括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主接线方案的拟定、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方案的经济比较、主接线最终方案的确定。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

专业模块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专业模块课程设计是在学习电力系统基础课程后的一次综合性训练,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达到: (1)巩固“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的理论知识。 (2)熟悉国家能源开发策略和有关的技术规范、规定、导则等。 (3)掌握发电厂(或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4)学习工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5)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和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 2.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求: (1)分析原始资料(每个原始资料最多两人使用) (2)设计主接线 (3)设计厂用电(所用电)接线 (4)主变压器(或发电机)的选择 3.设计成果: (1)主接线图一张、含主变、厂(所)用电 (2)设计说明书一份

专业模块课程设计说明书 摘要,单独一页 目录 1.前言(简要介绍本次设计任务的内容、设计的原则、依据和要求) 2.原始资料分析 3.主接线方案确定 3.1 主接线方案拟定(2~3个,小图) 3.2 主接线方案评定(可靠、灵活、经济) (本章要求在说明书中明确画出方案拟定示意图,针对图示可以从主接线的三个基本要求列表评价所初选的方案,最终得出结论,对可靠性的定量计算评价,不做要求)。 4.厂用电(所用电)接线设计 5.主变压器(或发电机)的确定 (确定主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型号、容量、台数,列出技术参数表,简要说明确定的理由) 6.结论 结论是课程设计的总结,单独作为一章编写,是整个设计的归宿。要求准确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7.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完整的主接线图

1000 MW凝汽式发电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设计 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姓名:高广胜 学号: 1214010004 指导教师:李生山 2015年 12月

1000MW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1.2设计原始资料 1.2.1汽轮机形式及参数 机组型式:N1000-26.25/600/600(TC4F ) 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四缸四排气、单轴凝汽式、双背压 额定功率:P e =1000MW 主蒸汽参数:P 0=26.25MPa ,t 0=600℃ 高压缸排气:P rh 。i =6.393MPa ,t rh 。I =377.8℃ 再热器及管道阻力损失为高压缸排气压力的8%左右。 MPa 5114.0MPa 393.608.0p rh =?=? 中压缸进气参数:p rh =5.746MPa ,t rh =600℃ 汽轮机排气压力:P c =0.0049MPa 给水温度:t fw =252℃ 给水泵为汽动式,小汽轮机汽源采用第四段抽汽,排气进入主凝汽器;补充水经软化处理后引入主凝汽器。 1.2.2锅炉型式及参数 锅炉型式:HG2953/27.46YM1型变压运行直流燃煤锅炉 过热蒸汽参数:p b =27.56MPa ,t b =605℃ 汽包压力:P drum =15.69MPa 额定蒸发量:D b =2909.03t/h 再热蒸汽出口温度:603t 0 .rh b =℃ 锅炉效率:%8.93b =η 1.2.3回热系统 本热力系统共有八级抽汽,其中第一、二、三级抽汽分别供给三台高压加热器,第五、六、七、八级分别供给四台低压加热器,第四级抽汽作为高压除氧器的气源。七级回热加热器均设置了疏水冷却器,以充分利用本机疏水热量来加热本级主凝结水。三级高压加热器和低压加热器H5分别都设置内置式蒸汽冷却器,为保证安全性三台高压加热器的疏水均采用逐级自流至除氧器,四台低压加热器是疏水逐级自流至凝汽器。 汽轮机的主凝结水经凝结水泵送出,依次流过轴封加热器、四台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然后由汽动给水泵升压,在经过三级加热器加热,最终给水温度为252℃。 1.2.4其它小汽水流量参数 高压轴封漏气量:0.01D 0,送到除氧器; 中压轴封漏气量:0.003D 0,送到第七级加热器; 低压轴封漏气量:0.0014D 0,送到轴封加热器; 锅炉连续排污量:0.005D b 。 其它数据参考教材或其它同等级汽轮机参数选取。 1.3设计说明书中所包括的内容 1.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及热力计算; 2.全面性热力系统设计过程中局部热力系统的设计图及其说明; 3.全面性热力系统过程中管道的压力、工质的压力、温度、管道的大小、壁厚的计算; 4.全面性热力系统的总体说明。

课程设计 年月日

主要内容: 为了满足某郊县负荷发展及电网电力交换的需要,优化该县的电网结构,拟在县城后山设计建设一座110kV降压变电站。变电站容量为2×31.5MVA ,电压等级110/10kV。基本要求: 1、本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为满足本地区负荷增长的需要。 2、主变容量:2×31.5MVA,电压等级110/10kV;主变中性点直接接地。 主变型式: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有载调压范围在110±8×1.25%/10.5kV 无功补偿:12Mvar。 供电方式及要求:110kV双回路进线,10kV侧出线本期6回路,远期14回路。 负荷数据和要求:全区用电负荷本期为27MW,6回路,每回按4.5MW设计; 主要参考资料: [1]范锡普主编.发电厂电气部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 戈东方主编.220kv变电所设计规划.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3]傅知兰.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选择与实用计算.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王士政,冯金光. 发电厂电气部分.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5]莴静康. 供配电系统图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6]韦钢.电力系统分析基础.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目录 1 任务和要求 (1) 2 电气主接线 (1) 2.1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1) 2.2 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型式的选择、计算、校验 (1) 2.3 电气主接线设计方案的确定 (2) 2.4 110kV变电所主接线图 (5) 3 所用电接线设计 (6) 3.1 所用电变压器确定 (6) 3.2 所用电接线方式: (6) 3.3 所用电的电源 (6) 3.4 110kV变电所的所用电接线 (6) 4 短路电流计算 (6) 4.1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7) 4.2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7) 5 电气设备选择 (9) 5.1 10kV配电装置电气设备选择 (9) 5.2 110kV配电装置电气设备的选择 (12) 6 设计总结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