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增溶方法的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解读

合集下载

姜黄素-pvp linlu

姜黄素-pvp linlu

姜黄素-pvp固体分散体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作者:学号:指导老师:(福建医科大学2008级临床药学邮编:350004)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pvp固体分散体经静脉注射后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方法按11.12mg/kg的剂量由兔子右耳耳缘静脉注射姜黄素,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姜黄素浓度,用DAS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姜黄素-PVP)血药浓度在0~250mg·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466)结论姜黄素的固体分散体能有效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关键字姜黄素-pvp,固体分散体,药代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法Curcumin-pvp solid dispersion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measured in rabbitsAuthor:Lin Lu supervisor:Deng Y an P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350004)Abstract:Key words: Curcumin-pvp solid dispersion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姜黄素(curcumin,Cur)是中药姜黄中的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癌、抗HIV、抗凝、抗炎抗氧化、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且毒性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于0.125mg/l,口服是大部分以原型排出体外(约89%),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低。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将姜黄素职称固体分散体后,姜黄素固体分散的溶解度达到66.28g/l(以姜黄素计),比姜黄素原料药的溶解度提高35万倍,增溶效果极为显著。

姜黄素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姜黄素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姜黄素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作者:陈雁虹,秦波,张媛媛,程伟,吕圭源,叶祖光【摘要】目的对5种提取姜黄素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以各法提取所得的姜黄素含量与得膏率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姜黄素的提取工艺。

结果80 V 乙醇温浸提取姜黄素所得的含量最高,为姜黄素的优选提取工艺。

结论该法提取姜黄素含量高,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关键词】姜黄;姜黄素;提取方法姜黄(Curcuma longa L.)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主要产于我国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姜黄性温,味辛、苦,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丁•胸胁刺痛、闭经、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等[1]。

姜黄的化学成分包括姜黄素类化合物(curcumins)、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留醇类化合物(sterols)、糖类化合物(Carbohydrates)及微量元素等。

其中姜黄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姜黄素(curcumin)、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mmin) [2]。

姜黄素(C21H2006)为醇溶性二苯基庚烃类化合物,不溶于冷水,微溶丁•乙醚和苯,加热时溶于乙醇、乙二醇,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

姜黄素在高温、强酸、强碱或强光环境中稳定性较差[3],因此提取温度不宜过高。

目前,其主要提取方法有甲醇、乙醇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水热提法、酶解提取法、外场辅助提取法等,本实验选用碱水热提、酶解提取、乙醇回流提取、乙醇温浸提取、乙醇渗漉提取5种方法,对各法提取所得的姜黄素含量与得膏率进行了考察比较,为姜黄素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1仪器与试药FZ102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DZKW-S-4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DZF-6050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AB135-S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姜黄素对tgf-β诱导的胃癌ags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PPT演示课件

姜黄素对tgf-β诱导的胃癌ags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PPT演示课件

提高细胞侵袭性
TGF-β能够增加AGS细胞的侵袭 性,使其更容易穿透胃壁和周围 组织,促进肿瘤的扩散和转移。
03
姜黄素药理作用及机制
姜黄素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姜黄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 ,从而减轻炎症症状。
抗氧化作用
姜黄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体内的 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
破坏细胞骨架
姜黄素通过破坏AGS细胞的细胞骨架,从而抑制细胞的迁移。
抑制MMPs表达
姜黄素能够抑制AGS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 ,进一步抑制细胞的迁移。
姜黄素对胃癌AGS细胞侵袭能力影响
抑制侵袭
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胃癌AGS细胞的 侵袭能力,降低细胞的恶性程度。
抑制EMT过程
姜黄素通过抑制AGS细胞的上皮-间 质转化(EMT)过程,从而抑制细胞
04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01
细胞株
人胃癌AGS细胞株。
02
试剂
姜黄素、TGF-β、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FBS)、胰蛋白酶、
MTT试剂、结晶紫染液、Transwell小室等。
03
仪器
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酶标仪、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装置等

实验方法
细胞培养:AGS细胞在含 10% FBS的RPMI-1640培养 基中,于37℃、5% CO2培 养箱中培养。
本研究为姜黄素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要点一
姜黄素对TGF-β诱导的胃癌AGS 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
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能够明显抑制TGF-β诱导的胃癌 AGS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这表明姜黄素可能通过 阻断TGF-β信号通路来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

姜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姜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姜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的一种色素,可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测定姜黄素含量的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将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利用色谱柱对姜黄素进行分离,并使用检测器对其进行检测和定量。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姜黄素在特定波长下具有吸收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该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姜黄素的含量。

3. 薄层色谱法(TLC):该方法将样品点在薄层板上,然后在展开剂中展开,使姜黄素分离。

通过观察色斑的位置和大小,可以初步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姜黄素的含量。

4. 荧光光谱法:姜黄素在特定激发波长下会发出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可以定量分析姜黄素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验需求、设备条件和样品特性等因素。

在进行姜黄素含量测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姜黄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姜黄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姜黄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嘿,大家知道姜黄吗?姜黄可是个好东西呀!那姜黄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到底是怎样的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步骤。

先准备好所需的仪器和试剂,比如高精度天平、容量瓶、姜黄样品、合适的溶剂等等。

然后称取一定量的姜黄样品,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哦,这可不能马虎!将其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充分搅拌均匀,让姜黄分子在溶剂中尽情地“舞动”。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一步啦,将溶液过滤,去除其中的不溶性杂质。

最后,通过合适的分析方法,比如分光光度法等,测定溶液中姜黄的浓度。

哎呀,是不是感觉也没那么复杂呀!但要注意哦,在整个过程中,天平的校准、溶剂的选择、搅拌的程度等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呢。

那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又如何呢?放心啦,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就像走在平坦的大道上,只要你稳稳地走,就不会摔跤呀。

当然啦,也要注意一些潜在的危险,比如使用的溶剂可能具有挥发性,要注意通风哦,可别把自己给“熏晕”啦。

还有就是仪器的使用要规范,别一不小心给弄坏了。

说到姜黄溶解度测定的应用场景和优势,那可多了去了。

在药物研发中,它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最佳配方和制剂工艺,就像给药物打造一个最舒适的“家”。

在食品工业中,能确保姜黄在食品中的均匀分布和稳定性,让我们吃得更放心。

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准确地获取姜黄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信息,为各种应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呀,这不是很棒吗?我给大家举个实际案例吧。

有一家制药公司在研发一种含有姜黄的新药,通过对姜黄溶解度的精确测定,他们成功地优化了药物配方,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

哇塞,看到患者因为他们的努力而恢复健康,这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呀!总之,姜黄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一把钥匙,能为我们打开姜黄应用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重视它,利用它,为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更多的好处吧!。

姜黄素多种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多种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多种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姜黄素多种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药用姜黄是姜科植物姜黄〔urualngaL.〕的根茎,姜黄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为姜黄素类和姜黄挥发油,其中姜黄素类主要包括姜黄素〔uruine〕、脱甲氧基姜黄素〔deethxyuruin〕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ethxyuruin〕,姜黄素约占其总质量的1~3%[1]。

其中姜黄素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最重要的化学成分。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作用、抗癌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血管新生作用、促进伤口愈合免疫调节作用、组织修复作用、抗突变作用、神经保护作用以及抗微生物作用等。

本文主要介绍姜黄素的抗微生物作用、抗氧化活性、促进伤口愈合作用和抑制血管再生作用。

姜黄素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比拟低,大多在尿液和粪便中排出。

Ravindranath等人在实验中给大鼠饲喂不同剂量的用3H标记的姜黄素来研究其药代动力学。

结果显示姜黄素的吸收率非常的低,老鼠口服的姜黄素有将近75%是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只有11%的姜黄素出如今胆汁中进入循环。

临床理论证明,只有口服高剂量〔3.6g〕姜黄素,才能在肠道组织中检测到纳摩尔级的姜黄素,而外周血及肝脏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

研究说明,姜黄素在体内通过代谢转化为二氢姜黄素和四氢姜黄素,随后会被转化为单葡糖醛酸化物。

也有报道说姜黄素在胆汁中被转化为与糖苷酸合四氢姜黄素〔TH〕和六氢姜黄素[2]。

给大鼠灌胃姜黄素溶液后检测发现,姜黄素血药浓度下降很快,之后又有所升高,可能存在肠肝循环。

1抗微生物作用姜黄素具有体外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且可显著抗真菌、杀菌及抗病毒作用。

姜黄素23个真菌菌株具有杀真菌作用,其中包括假丝酵母〔andidaspp.〕、隐球酵母〔ryptusnefrans〕、s申克氏孢子丝菌〔Sprthrixshenkii.〕、巴西芽生菌〔Paraidiidesbrasiliensis〕和曲霉菌〔Aspergillusspp.〕,其最小抑菌浓度在0.5-256g/L之间。

姜黄素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特产研究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169DOI:10.16720/ki.tcyj.2023.055姜黄素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聂思垚1,聂会军2,程兰3,姜威1※(1.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2. 黑龙江省银川乡卫生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6433; 3.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摘要:姜黄素是一种从姜黄根茎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常用作食品着色剂。

姜黄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药物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例如抗菌、抗氧化、抗凋亡、抗肿瘤和抗转移活性等。

相关研究证明,姜黄素可能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中起到保护胃损伤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体外早期细胞培养、动物研究和几项临床前试验的研究发现,姜黄素对包括癌症、胃部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在内的各种疾病有治疗作用。

本文阐述了姜黄素的抗菌作用,抗癌和抗氧化作用并详细介绍了一些关键的信号和效应分子。

姜黄素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将为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姜黄素;幽门螺杆菌;抗菌作用;抗氧化;抗癌作用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721(2023)02-0169-06NIE Siyao1, NIE Huijun2, CHENG Lan3, JIANG Wei1※(1.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0, China; 2. Yinchuan Township Health Center,Jiamusi156433, China; 3.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0, China)Absrtact: Curcumin is a polyphenol substance extracted from the rhizome of Curcuma longa, commonly used as the food colorant. Curcumin is one of the hot drug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at home and abroa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urcumin has a wide range of beneficial effects, such as antibacterial, antioxidant, anti apoptosis, anti-tumor and anti metastasis activities. These pleiotropic elucidations have led many studies to prove that curcumin may play a protective role in gastric injury i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urcumin.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early cell culture in vitro, animal research and several preclinical trials, curcumin has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for various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 gastric diseases, cardio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this paper,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curcumin is described, and the anticancer, antioxidant effects of curcumin, as well as some key signaling and effector molecule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Finally, we conclude that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curcumin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ny diseases will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any diseases, and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many diseases. Keywords: curcumin; Helicobacter pylori; antibacterial effect; anti oxidation; anticancer effect姜黄素,是姜黄根茎的天然酚类活性成分,是从姜 黄根茎中提取的主要酚类物质。

姜黄素纳米细胞实验报告

姜黄素纳米细胞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姜黄素作为一种天然的中药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然而,由于姜黄素在体内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较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为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姜黄素纳米细胞,探讨其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的效果。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姜黄素- 纳米载体材料(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细胞培养试剂(如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等)- 流式细胞仪- 光学显微镜2. 实验方法:(1)姜黄素纳米细胞的制备:- 将姜黄素溶解于一定浓度的PLGA溶液中,形成姜黄素-PLGA复合物。

- 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姜黄素纳米细胞。

- 将制备好的姜黄素纳米细胞分散于生理盐水中,调节浓度至适宜范围。

(2)细胞毒性实验:- 将姜黄素纳米细胞和姜黄素溶液分别作用于细胞,观察细胞活力。

- 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计算细胞抑制率。

(3)姜黄素释放实验:- 将姜黄素纳米细胞和姜黄素溶液分别作用于细胞,检测姜黄素释放情况。

-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姜黄素释放量。

(4)细胞摄取实验:- 将姜黄素纳米细胞和姜黄素溶液分别作用于细胞,观察细胞摄取情况。

-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姜黄素含量。

(5)细胞作用实验:- 将姜黄素纳米细胞和姜黄素溶液分别作用于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三、实验结果1. 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纳米细胞的细胞毒性低于姜黄素溶液。

2. 姜黄素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纳米细胞在细胞内的姜黄素释放量高于姜黄素溶液。

3. 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纳米细胞在细胞内的姜黄素含量高于姜黄素溶液。

4. 细胞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纳米细胞对细胞的形态影响较小,而姜黄素溶液对细胞的形态影响较大。

四、讨论本研究通过构建姜黄素纳米细胞,发现其具有以下优点:1. 姜黄素纳米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细胞毒性低于姜黄素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黄素增溶方法的比较研究分析结果
【摘要】目的优选提高姜黄素溶解度的最佳方法和条件。

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以β-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为材料制备姜黄素包合物。

测定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

结果以PVP为载体制备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在人工肠液中溶解度最大,随着PVP加入量的增加,姜黄素溶出速度加快。

结论以PVP为载体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姜黄素增溶效果最佳。

论文百事通
【关键词】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包合物;溶出度
Abstract: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best increasing dissolution condition of curcumin. MethodsThe solid dispersion of curcumin were prepared with PVP (K30) and PEG-6000;include compound of curcumin were prepared with β-CD and HP-β-CD. ResultsThe dissolution of solid dispersion of curcumin with PVP was the best and the rate of dissolution was fast than the others. ConclusionThe solid dispersion of curcumin with PVP is potent in improving the dissolution of curcumin.
Key words:Curcumin; Solid dispersion; Include compound ;Dissolution 姜黄素(Cur)是中药姜黄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1]。

近年来对姜黄素的药理作用报道较多,但有关姜黄素制剂的报道较少。

其主要原因是姜黄素几乎不溶于水,体内吸收差,姜黄素不稳定易降解[2]。

本研究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为载体制备了姜黄素固体分散体(SD);以β-环糊精(β-CD),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为材料制备了姜黄素包合物。

以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为评价指标,优选对姜黄素增溶的最佳方法。

1 仪器与试剂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公司,四元梯度泵);AE-240电子天平(Mettler);RE-52A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THZ-82型气浴恒温振荡器(江苏金坛医疗仪器厂);KG-100型超声波清洗机(昆山市超声器材厂);RCZ8A药物溶出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姜黄素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823-9802);分析纯姜黄素(上海三爱思试剂公司,批号20010821);聚乙烯吡咯烷酮K30(Fluka公司);β-环糊精(上海中心化工厂);HP-β-环糊精(西安得立生物化工厂);聚乙二醇6000(北京化学试剂厂);色谱纯甲醇(Fisher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姜黄素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77∶22∶1);检测波长428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室温[3]。

2.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准确称取姜黄素对照品约3 mg置于5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即为对照品储备液。

2.3 标准曲线将对照品储备液稀释,20 μl进样测定。

以峰面积(Y)与进样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

结果姜黄素在0.5~20 μg?ml-1线性关系良
好,Y=102X-5.02,r=0.999 9。

2.4 样品的制备
2.4.1 PVP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将AR姜黄素与PVP K30按1∶2,1∶4的比例分别加入到无水乙醇中,超声5 min使溶解,转至旋转蒸发仪中,60 ℃蒸发至干即得PVP固体分散体,粉碎,过26目筛备用[4]。

2.4.2 PEG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将AR姜黄素与聚乙二醇6000按1∶2,1∶4的比例分别放入烧杯中,在85 ℃水浴中加热熔融,加热20 min。

超声清洗机中超声消泡5 min,室温冷却后,粉碎,过26目筛备用。

2.4.3 β-CD包合物的制备40℃条件下在40%的乙醇溶液中加入β-环糊精制成饱和溶液,将姜黄素加入适量的乙醇溶解,按姜黄素与β-环糊精的投料摩尔比为1∶2的比例滴加姜黄素,搅拌下反应2 h。

冷却后,置于冰箱中4℃冷藏过夜析出结晶,结晶抽滤后,用冷水洗涤,干燥器中干燥即得姜黄素β-环糊精包合物[5]。

百事通
2.4.4 HP-β-CD包合物的制备称取1 g姜黄素,2 g 2-HP-β-CD,分别用无水乙醇溶解,混合,搅拌1 h,挥去乙醇,60℃真空干燥得产品备用[6]。

2.5 溶解度的测定取过量的固体分散体、包合物分别置于三角瓶中,分别加入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将三角瓶置于气浴恒温振荡器,温度控制在
(37±0.5)℃,振荡72 h,取上清液用0.8 μm微孔滤膜过滤,20 μl进样测定,计算各物质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

结果见表1。

2.6 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按《中国药典》(2005版),采用转篮法测定,温度(37.5±0.1)℃,转速50 r?min-1,由于姜黄素不溶于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对上述样品测定溶出度时,选用含有0.2%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人工胃液1 000 ml作为溶出介质,每隔5min取样,取样5 ml/次,经0.8 μm微孔滤膜过滤。

取样后补充新鲜溶出介质。

20 μl进样测定姜黄素的含量,测定各样品的溶出度。

表1 姜黄素不同载体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的溶解度(略)
从表1中可以看出姜黄素PVP(1∶4)固体分散体在人工胃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姜黄素2-HP-β-CD包合物的溶解度明显大于姜黄素β-CD包合物的溶解度。

图1 溶出度曲线(略)
3 讨论姜黄素的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均能提高姜黄素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溶解度。

PVP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大于PEG固体分散体溶解度,随着载体含量的增加,姜黄素的溶出速率加快;2-HP-β-CD包合物的溶解度大于β-CD包合物的溶解度。

实验结果说明以PVP为载体制备姜黄素的固体分散体,对姜黄素的增溶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1]崔晶,翟光喜,娄红祥.姜黄素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杂志,2005,3(2):108. [2]韩刚,霍文,李秋影,等.姜黄素的稳定性研究[J].中成药,2007,29(2):291. [3]韩刚,安静,王炳强,等.通脉降脂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中成药,2005,27(7):787. [4]韩刚,王传胜,张永,等.固体分散体提高姜黄素溶出度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7):637. [5]韩刚,许建华,李魏娜,等.姜黄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4,27
(12):946. [6] Bedawy SIF,Chen FF, Ghorab MM, et al.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danazol from hydroxypropyl-β-CD complex in rats [J].Pharm Res, 1994, 11:S2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