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概念把握除法本质

深入理解概念把握除法本质
深入理解概念把握除法本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44703556.html,

深入理解概念把握除法本质

作者:马明燕侯丽丽

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1年第08期

教学内容:“平均分”(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三册。)

教学目标:

1 在已学知识“同样多”的基础上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述分的过程及结果。培养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探索平均分的方法,感受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 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理解“平均分”有两种情况:按份数和按每份数平均分。发现“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从多种“分”中初步认识平均分

1 从任意分引出平均分。

师:(课件动画出示)大森林里的小动物运动会就要开幕了,小熊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走来了,大家快数数,一共有几只小熊?

学生数:1、2、……8。

思考1:如果把这8只小熊分成两队,可以怎样分呢?

课件出示不同分法:1、7;2、6;3、5;4、4。

思考2:如果8只小熊要分两队进行拔河比赛,你认为每队站几只小熊就公平了?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每队都是4只小熊,像这样每队分的小熊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法的概念与特征、本质试题

第二章法的概念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属于(A )。 A.广义的法律 B.狭义的法律 C.难以确定 D.狭义的法规 2.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C)。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B.地方人大制定的法规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度的法律 D.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C )。 A.统治阶级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C.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的强制性 4.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C )。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5.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这表明法具有( A )。 A.规范性的属性 B.连续性的属性 C.概括性的属性 D.效率性的属性 6.法的规范性是指(AB C)。 A.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导作用 B.法向人们提供一个评价是非的标准 C.法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 D.法总结和概括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7.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与( D)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 A.经济 B.政治 C.道德 D.国家 8.法的更为深层次的本质是( B)。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D.执政党的意志 9.“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句话的含义是指(C)。 A.法是统治者团体意志的体现 B.法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C.法首先和主要是执政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是国家政权意志的体现 10.法调整的对象是( A)。 A.行为关系 B.思想社会关系 C.意志关系 D.各种社会资源 11.“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是( AB )。 A.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C.法不反应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经济关系的要求 D.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12.法的形式特征包括( ABCD )。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练习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练习(一)姓名: 一.填空 1. 一个多位数从右往左数,第七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2. 十万位的左边第一位是()位,右边第一位是()位。 3. 一千万里面有()个一百万。 4. 最大的六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 5. 80600702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五十万零七百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6. 4030570是由()个百万,3个(),5个( )和()个十组成的。 7.4807060这个数中,()位和()位上的0都不读。 8.在23的中间添上()个0,这个数就是二百万零三。 9.4050400里面有()个万和()个一。 10. 90370200=()+300000+()+200 11.十万十万的数,数10次是()。 一千万一千万的数,数10次是() 12. 比59999多1的数是(),比59999多一万的数是()。 二.读出下面各数。 8203700 读作:()4000020 读作:()100603 读作:()70800302 读作:( 三.写出下面各数。 1. 四千零五十万零六十() 2. 五百万,四十万和四十() 3. 八千万,九万和六百() 4. 3000000+20000+7000+40 ()

四.一个八位数,万位上是6,最高位上的数比万位上的数多3,百位上的数比最高位上的数少1,其余各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是( ),读作:() 五.用1,7,4,9,0,0,0 这六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 1. 读两个0:() 2. 只读一个0:() 3. 所有0都不读:() 4. 读三个0:() 六.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560000=()万4508903≈()万2000000=()万3450567≈()万996410≈()万83900≈( )万 八.按要求填空。 502 590≈502万,可以填()。 502 590≈503万,可以填()。 5025 90≈503万,可以填()。 502 000=502万,可以填()。 九.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每组数。 80450 85040 80045 804500

《亿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教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王晓平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 p1-9 二、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基础上,能正确地、熟练地写亿以内的数。 2.使学生在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基础上,掌握整万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3.通过手机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感受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写法。 五、教学时间:3课时(两节正课和一节练题) 六、教学用具:ppt、算盘等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13亿)对大约13亿,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写吗?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教师板书) (二)、温故而知新 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你们还记得吗?谁来用老师手中的卡片在黑板上正确贴出它的位数顺序。(学生上台贴)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也动动手写写看看自己还记得吗?(老师下讲台看同学们成果) 师:大家看黑板,这位同学他贴正确了吗?那又看看你自己的是否正确?似乎大家都还记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更高的位数。 (三)、探索新知识 大家看我们的教材第一页:大家一起读一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10个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是个一千万是亿。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师:同学们请思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指名回答) 师:请看第二页:1、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每个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

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完成下列数位顺序表: 师: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个级包括哪几位数位?(指名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位数表 1.整万数的读法 (1)出示:(教师板书) 60000 600000 6080000 (2)同学们观察这些数的特点? (都是整万数) (3)借助位数表读读它们 (4)指名读并引导学生读:万位是六,其他位数是零:读作 六万 (5)总结整万数的读法(小组讨论) 老师总结,学生背诵(1)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万级的数时,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然后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如果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特别 练习注意: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如果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突破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法 第二页的做一做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4 7 0 0 0 0 读作: 四十七万 3 0 8 0 0 0 0 读作: 三百零八万 4 0 5 0 0 0 0 0 读作: 四千零五十万 万 级 个 级 数位 ……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万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 ……

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1

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1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式子:①;②;③;④;⑤;⑥, 其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有() A.5个B.4个C.3个D.2个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带根号的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 B.一定是二次根式 C.一定是二次根式 D.二次根式的值必定是无理数 3.下列各式中①;②;③;④;⑤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下列各式中,二次根式有() ①②③④ A.1个B.2个C.3个D.4个 5.下列各式中:①;②;③;④.其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 6.在式子,,,,(x≤0)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7.x≥3是下列哪个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A.B.C.D. 8.若有意义,则x满足条件是() A.x≥﹣3且x≠1B.x>﹣3且x≠1C.x≥1D.x≥﹣3 9.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2B.x≥2C.x=2D.x<﹣2 10.如果代数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A.x≠3B.x<3C.x>3D.x≥3 11.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为()A.B. C.D. 12.二次根式中,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 A.a B.a C.a D.a 13.使式子+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A.x≥﹣2B.x>﹣2C.x>﹣2,且x≠2D.x≥﹣2,且x≠2 14.若式子有意义,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m>﹣2B.m>﹣2且m≠1C.m≥﹣2D.m≥﹣2且m≠1 15.代数式+中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为() A.B. C.D. 16.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代数式的意义是a除以b的商与1的和; ②要使y=有意义,则x应该满足0<x≤3; ③当2x﹣1=0时,整式2xy﹣8x2y+8x3y的值是0; ④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4900万km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1.49×108km2. A.1个B.2个C.3个D.4个 17.使代数式有意义的整数x有()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案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xx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P1—3的例1、例2以及相关的课后练习题。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万级)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2、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读亿以内数的读法,并且弄清楚中间有0 和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3、说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清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和数位表;引导学生正确读亿以内较大的数,特别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读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时所出现的错误。 4、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法难点主要表现在各数级中间或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必须让学生明白哪些情况下读0,哪些情况下不读0。 5、教材编排的特点: 本课教材是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排的,首先教材列举生活中较中的数据,如北京的人口数量一千一百零八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这些都是很大的数,用个级的计数单位来表示很困难,从而引出万级数的学习,并且让学生懂得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教材编排时很注重科学性和合理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记数单位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然后引出万级的计数单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等计数单位,由于万级数都小于亿,所以教材把此部分的内容称为亿以内数,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既有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教材共安排了例1和例2两个典型内容和一些相关练习题,不仅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消化及巩固。 6、教具准备:计数器一个。 二、说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老师要适当地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数的读法原则,之所以采用这两种教法,是针对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懂得了个级数读法而设置的,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问题,应该是可行的。 2、本课在提问方式上,应多用启发式提问,首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经过自身的经验寻找解决的方法。

二次根式定义与性质

二次根式定义及性质 教学内容: 1.学习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被开方数是非负数的理由;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2.重点:;,及其运用. 3.难点:利用,,解决具体问题. 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知识点二:二次根式的性质 1.; 2.; 3.; 4. 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5. 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知识点三:代数式 形如5,a,a+b,ab,,x3,这些式子,用基本的运算符号(基本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algebraic expression).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x>0)、、、、、(x≥0,y≥0).思路点拨: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解:二次根式有:、(x>0)、、、(x≥0,y≥0); 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例2、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思路点拨: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当x≥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总结升华: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举一反三 【变式1】x 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 (2); 解:(1)由≥0,解得:x取任意实数 ∴当x取任意实数时,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都有意义. (2)由x-1≥0,且x-1≠0,解得:x>1 ∴当x>1时,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都有意义.

第二章 法的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法的表述中,哪项是法的本质的最终体现?(B )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正式行为规范 B.法的内容受一定社会因素制约,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C.法体现的国家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2.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B )? A.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B.就性质而言,法律和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C.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D.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 3.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 )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下列哪个表述是正确的?(A) A.法律需要国家 B.国家也需要法律 C.政党需要法律 D.社会需要法律 5.我国古代法学家商鞅提出法有“定分止争”的作用,如何理解商鞅所说的“定分”?(D ) A.法是一种行为规范 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法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关系 6.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项为正确的组合(D )? (1)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均有约束力,为人们提供了行为的标准,因而具有法的特征和效力。

(2)一位党的干部因受贿被判处刑罚,同时被开除党籍,这些都是法的实施方式的体现。 (3)法是司法机关的办案依据,因此,可作办案依据的典型判例。行政规章、国家政策等都可列入法的范畴。 (4)法的适用范围具有普遍性,由于北京市的地方性法规只能在北京市有效,因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 A.1、4 B.2、3、4 C.都不正确 D.4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BC ) 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的、肯定的。 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依据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2.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AC ) A.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B.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 3.以下关于法律体现的意志的说法错误的是(ABD )? A.法所体现的意志为社会各阶级的总体意志 B.法所体现的意志为统治阶级中各集团意志的总和 C.法所体现的意志为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整体意志或根本意志 D.法所体现的意志为统治阶级中实力上占优势阶层的意志 4.有关法的强制性的论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哪些?(BCD ) A.法具有强制性,使其与道德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相区别 B.法的强制性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 C.国家强制性保证法的实施也必须依法进行,受法律规范的约束 D.国家强制力不是保证法的实施的惟一力量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练习题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练习题 1.填空题。 (1)10个()是一千万,10个()是一亿,一万里有()个一千,十万里有()个一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2)从右边数,第五位是()位,第七位是()位,第九位是()位。 (3)最大的六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 (4)比50000少1的数是(),比50000少10000的数是()。(5)50038967中的“5”在()位上,表示()。 (6)290463001是由()个亿()个千万()个十万()个一万()个一千()个一组成的。 (7)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起第五位是(),这个数的计数单位是( ),这个数位上的6表示(),第九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这个数位上的5表示()。 (8)6个一百万,7个十万,3个一万,5个一千组成的数是()。 (9)743054是()位数,最高位是()位,从高位数起,数中第一个4表示(),第二个4表示()。 (10)四百七十万零五十写作()。 (11)( )都是计数单位。()都是数位。(12)含有两级的数,应先从()级读起,一级一级往往下读。万级上的数要按照()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读()个“零”。 2、读出下面的数。(分级以后再读会简单的多) (1)723456读作:() (2)2461300读作:() (3)30500040读作:() (4)2654读作:() (5)265400读作:() (6)26540000读作:() (7)1020读作:() (8)100002读作:()

(9)10200000读作:() (10)10200030读作:() (11)9099098读作() (12)2030607读作() (13)30600909读作() (14)3200088读作() (15)84000530读作() (16)12121212读作() 3.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三百二十万写作()七十万九千写作()一百三十五万零六百写作() 九千零五十万三千写作() 六百三十万零二百写作() 八千零二十万零五十写作() 一千零八十万零六十写作() 九千三百零四万零九百写作() 一百五十万三千八百写作() 九千万九千零九十写作() 二百零一万零四十二写作() 一千七百八十六万写作() 十五万七千一百写作() 4、写出由下列数组成的数,并读出这个数。 ①6个百万、8个万、4个十写作()读作(); ②三亿、三十一个万、4个十写作()读作(); ③5个十万、8个亿万、6个百亿写作()读作(); ④3个十万、8个万、8个千写作()读作(); ⑤6个百万、8个万、4个十写作()读作(); ⑥6个千万、8个万、4个一写作()读作();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_7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能够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个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

第六部分法律——第二十六章法的一般原理 第六部分法律 第二十六章法的一般原理 本章知识点 【知识点一】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 【知识点二】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 【知识点三】法的制定和法律解释 【知识点四】法的功能和效力 【知识点一】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 建议关注法的类型、本质、基本特征。 (一)法的概念 1.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类型 (二)法的本质 1.法的阶级性:法反映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 2.法的国家意志性:只有通过合法的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统治阶级意志才能成为法。 3.法的物质制约性:法最终决定于构成物质关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三)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特殊强制性。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3.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标志。 5.法在国家权利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 6.法是具有严格程序规定的规范。 【经典例题】 【例题·单选题】(2016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本质可以概括为阶级性、国家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等多个方面,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法最终决定于()。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统治阶层的意志 C.国家的意志 D.多数公民的意志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法的本质。法最终决定于构成物质关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知识点二】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 建议关注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区别、法律规则的分类。 (一)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 【例如】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违反规定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两千元以下罚款。 2.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 (1)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2)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 (3)不是每一个法律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 【例如】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二)法律规则的分类

《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课堂实录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课堂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课堂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 ! 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 《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数位顺序表。 师:谁来说说?(师指 5 名背数位顺序表) 生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 生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百万,千万 师:等等,万级怎么背的? 生:老师,应该加位字。 师:老师说的是数位顺序表,所以要加上“位”字。 生 2: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生 3:个位,百位,千位。 生:啊? 生 3: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百万位, 生:不对。 师:慢点说,别着急。 生 3: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生 4:个级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 万位。亿级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生 5:个级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 万位。亿级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师:好!同学们我们想数位顺序表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沉默。 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声音很小) 生:不对,是从右到左的顺序。 生(齐):对从右到左。 师:对!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也就是说越往左数位越大。师:好,下面老师出一个题,跟数位顺序表有关的,看你答的上来答不上来。不用练习本,听这就行。从左起第 6 位是什么位? 生:十万位! 师:好,十万位左边是什么位? 生:万位! 生:不是,是百万位。 师:对,越往左数位越大,记住。那么十万位右边是什么位? 生:万位! 师:嗯,这次都对了。再出一个。从左起第8 位是什么位? 生:千万位! 师:千万位右边是? 生:亿位! 师:听好喽!是右边。 生:百万位,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 个桃、3 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 个小正方体,12 根小棒和15 个小三角形.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 3 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 6 支铅笔分给 3 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 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 6 支铅笔分给 3 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 2 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 8 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 8 个小正方体分成 4 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 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5)教师出示“8 个平均分成 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

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 4 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 4 份就是指把 8 个正方体平均分成 4 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 8 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2 个.(板书:2).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 个桃平均分在3 盘里,每盘几个?(板书)(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 3 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 6 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3)师生合作分桃子.① 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 1 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 个.④师生小结: 6 个桃,分在 3 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 6 个桃平均分成了 3 份,每份是 2个.(板书: 2)(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 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 份;把 6 个桃平均分在 3 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 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光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2)教师问学生“把6 个桃平均分成3 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①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 板书:6+).②把6平均分成几份?( 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③每份是几?(是 2),教师把“ 2” 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 6+ 3= 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3)教师指着“ 6+ 3= 2”

法律 -法律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或法律的定义: 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通常那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以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通“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指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所持有的属性。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造法的两种形式。 2、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法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三)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指法的质的规定性,是法的内在、基本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要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 (一)法律的价值 首先:法具有服务性价值,它确认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确立规则,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其次:法本身还具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相对稳定相的价值、是国家权力运用公开化的价值等。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法律才有价值可言。 (二)法律的理念 法律的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 (一)法律的形式 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

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例2、例3,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4、结合显示素材进行环保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读、写万级上的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通过昨天的学习,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都有所认识了,那么这些亿以内 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1.学生试读。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 最后进行归纳: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 569000 24600 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 ②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 ③标上数位再读。 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二、通过知识的迁移,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新闻播报: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重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西师版教材把平均分、包含分整合在了一起,也就分别是今天的例题1、例题2。本节课教学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设计颇有新意.老师从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等几个层面进行设计的.老师充分关注数学课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融知识,道德,能力为一体的课堂.对于这堂课的认识我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张老师创设了学生爱好动画,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张老师创设了活动情景,以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为引,平均分给4个小猴的照片,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体现了引起学生注意的目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

法的概念和特征

法的概念和特征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法的概念和特征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的作用:又称法的功能,指法对个人行为及最终对社会关系产生影响。法作用的对象有个人行为和社会关系两部分,以此为标准我们可以将法的作用分为夫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两部分。 1、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 2、法的社会作用:阶级统治作用,经济、政治、思想,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一、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法与经济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法与经济基础、法与生产力 1、经济基础决定法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 2、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 二、法与政治、政策的关系

1、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制约。 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政治体治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 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法服务于政治主要表现在:1、在阶级对立社会,法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与同盟者的关系,从面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2、打击制裁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其他严重犯罪活动。3、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在发挥政治职能时发挥社会职能。 2、法与政策的关系 政策对法的作用: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党的政策对社会主义法的适用及指导,即指导执法与司法。 社会主义法对党的政策的作用:1、法是实现政策的重要形式,法是定型化,规范化,条文化的党的政策便于国家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更好了解党的政策,从而正确地执行和拥护党的政策。2、法一般是在总结党的政策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群从的智慧而制定出来的党的政策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将日益完善。因而在实践中产生的效果更显着,从而使党制定与实施政策的目的得到全面实现。 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和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 社会主义民主是法的前提和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 详细介绍: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xx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 西,通过分xx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8881726354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

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xx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