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梭罗巨著_瓦尔登湖_的主题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
本栏目责任编辑:杨菲菲
1梭罗与《瓦尔登湖》
梭罗的巨著《瓦尔登湖》是19世纪的一部伟大的超验主义著作。作为一个年轻人,梭罗对大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他比爱默生更执着地认为自然对人类的精神起着恢复的作用和健康的影响,并认为自然是精神的象征。他尝试寻找灵魂的秘密。梭罗这样写道:“不要低估事实的价值,总有一天,它会变成真理。”对他来讲,“只要坚持不懈地挖掘并了解我们身边的现实,我们一定会最终理解尊崇的一切真理。”正如评论家马蒂森所说,梭罗通过各种影像进行思考。梭罗坚信,“自然界的物质和现象都是我们思想和感觉的原始象征”。和自然相处,他永远不会厌倦,有时他甚至会在思考中忘记身在何处。确实,《瓦尔登湖》忠实记录了梭罗与大自然的交流,同时也说明了梭罗不仅接受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哲学。
2《瓦尔登湖》的主题思想
《瓦尔登湖》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上来进行解读,然而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本关于自我修养和完善的书。这本书是关于什么是人,他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的书。梭罗相信人类内心的美德和精神上的崇高。他认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是如何做到自给自足,达到个人精神上的完美。1845年7月4日,梭罗搬进简陋的小屋,这表达了他期望获得独立和寻找真理的决心,而这也就是之所以人们称他为美国文学史上个人主义先驱者的原因。梭罗对现代文明持批评态度,他认为现代文明奴役了人性,使人堕落。他曾经说:“文明的人是物质的奴隶。
”他认为人应该自己亲自寻找真理,而不是通过模仿别人的方式;寻找真理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喧嚣的世俗生活,完全沉浸在自然之中。梭罗认为,现代的文明生活使人丧失了人性,将人置身于精神的困境之中:不停地聚集物质财富并不等于真正的活着,而是人类在自掘坟墓。梭罗鄙视身边这样的人,他希冀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从浑浑噩噩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用他自己的比喻,就是他想做一只雄鸡,“金鸡一唱天下晓”,把他们从梦中唤醒,开始真正的人的生活。所以这本书充满了警句,实际上有好几次,这本书使他自己警醒。另外,书里提醒人们不要骄傲自满。梭罗记载了在瓦尔登生活时如何使自己的需求最小化。他写道:“和他所能抛弃的东西比起来,人就可以算是富裕的了。”一个老实的人除十指之外,就用不着更大的数字了。在特殊情况下也最多加上是个脚趾,其余不妨笼而统之。”梭罗为随着生活中机械化和商业化而产生的对物质成功的狂热开了一张秘方:“简单,简单,简单!
……简单化,简单化!”精神上的充实才是真正的财富,一年里只工作六个星期的生活值得一试。灵魂也许并不能让一个人过得富足,但是却能使人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取得真正的“进步”。
细阅《瓦尔登湖》,人们不难发现两个内容并行发展,一是说大自然,一是说人,总的是说人应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从这个角度出发读《沃尔登》便会发现,该书自首至尾讲的全是做人的道理。梭罗是一个具有独立性格的人。他对名利极其淡泊,对世人争先恐后地发家致富行动很不以为然。于是他在周围凡夫俗子的一片喧嚣声中,悄悄独步。他在沃尔登湖畔开荒种田,每年用六个星期的时间忙于生产自己生活的必需品,其余时间里,则随心所欲的做他认为应当做的崇高的事情,如读书,写作,欣赏自然,静观默想等,总之是“吸吮生活的真髓”,真正地活着,真正地做人。梭罗对人的生活现状极不满意。人们整日忙碌不堪,急功近利。他望着他们在商店里,办公楼中,田地里疲于奔命,唯知积财致富,不能摘取生活“更美好的果实,”虚度人生,“损伤永恒”,过的是一种“没有原则的生活”。人欲生活,诚然不可缺少衣,食,住,然而人们却在本末倒置,为衣,食,住而生活,忘记自己是“立在过去与未来两个永恒项的交叉处”。在该书第二章《我居住过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中,梭罗喟叹人们多端寡要,注重西班牙斗牛或甚至法国革命,而置自我完善于不顾,嗟叹注重精神的人至多也不过百万分之一。于是他建议,牧师在星期天布道时不要连篇累牍地讲废话,只大喊一声“停住”就行了:停止堆金积玉,考虑修身养性。“当我们把脚步放慢,明智起来时,我们会觉悟到,只有伟大而高尚的事情才是永恒的,绝对的,实在的;小的忧虑,小的快乐只是现实的幻影而已。”梭罗对大自然的存在感到极其亲切。当他身处大自然的怀抱时,他感到兴奋,安详。大自然是母亲,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是兄弟。他的小屋立在湖畔山丘脚下,周围长满松柏和山核桃树。一条羊肠小路自山丘逶迤延伸至不过六七杆外的湖边。在他的前院内,花草茂盛,灌木丛一片生机。他深切感到自己与自然界的亲友关系要比和人飞关系紧密得多。自然界是个仁慈的社会,自然物体最可亲可爱,最天真最鼓舞人心,最富同情心。大自然是人类的曾祖母,她有遍及普天之下的植物性药品保持人身健康,安详,快活。于是,对于他,树是神圣的,湖是神圣的,自然界内一切都是神圣的。梭罗意识到,他已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对他来说,湖中操舟,林中远足,乃是人生莫大的乐事;观看自然,拥抱自然,是人能自我发展的必要因素。
收稿日期:2011-04-10修回日期:2011-05-15
作者简介:王丽娜(1983-),女,陕西宝鸡人,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教师,助教,现在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美国文学方向硕士学位。
解读梭罗巨著《瓦尔登湖》的主题思想
王丽娜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梭罗的巨著《瓦尔登湖》是19世纪的一部伟大的超验主义著作。梭罗在书中表达了他对大自然质朴而深沉的感情,同时探讨了生命的真正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关键词:《瓦尔登湖》;超验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1)08-0325-02
325
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中外文学文化研究
本栏目责任编辑:杨菲菲
2011年8月
(上接第324页)number of magazines cam been seen in Britain.Besides,televi -sion,radio and the internet are all largely used in Britain.So,with convenient ways through which British popular culture is promoted,appealing themes reach large audiences in highly effi -cient ways,and then are acknowledged by the masses in the UK.Soap opera,which is quite popular in the UK especially loved by women,is a case in point.Soap operas explore ordinary lives such as affairs and family divorces,and different soap operas at different channels are available on TV.Furthermore,comments of soap operas can be found i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3)Next,business and jobs are generated by popular culture in the UK.Christopher (1999:131)mentions that “Music is cur -rently worth over 4billion dollars to UK economy.”Admittedly,it is a huge amount of money if all dollars generated by popular music,street fashions,TV drama,sport and popular British festi -vals each year in the UK are added together.Referring to busi -ness opportunities British popular culture produces,they are so obvious,for instance,selling fashion clothes,making dramas,and producing sports facilities.Moreover,a large number of jobs are generated in these business fields,such as singer,fashion de -signer,actor,factory worker,clerk,etc.Thus not only people's entertainment and pleasur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opular culture in the UK,but also some of their incomes and occupations are the consequence of popular culture.
3Conclusion
To sum up,popular culture is a type of culture form accept -ed by the masses.Referring to British popular culture,the themes of British popular culture fit taste of the majority,espe -cially youth;furthermore,the media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ak -ing it known and popular;additionally,it generates business and large number of jobs.Due to these three reasons,popular cultur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life in the UK.
References:
[1]Storry M,Childs P.British Cultural Identities [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2.
[2]Morley D,Robins K.Culture Studies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3]Driscoll O J.Britain[M].Oxford University,1995.
[4]Christopher D.British Culture:An Introduc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9.
[5]Fox K.Passport to the Pub:A guide to British pub etiquette [EB/OL].Retrieved from /publik/pub.html,2011-02-06.
[6]British Culture,British Customs and British Traditions:British Pop Music[EB/OL].Retrieved from http://www.learnenglish.de/culture/britishmusic.htm#rockers,2011-02-05.
梭罗对自然界的理解充满着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的韵味。超验主义认为精神或“超灵”是宇宙中最重要之物。超灵代表善良,它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是一起事物的来源,所有事物都是它的组成部分。它存在于自然和人类中间,是宇宙构成的主要元素。其次,超验主义者注重个人。对他们而言,人是社会最重要的元素,社会的再生只能通过人类的再生来完成,因此人生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自我完善,自我修养和自我进步,而不是想方设法致富。梭罗意识到,自然界万物都具有某种神圣性,从他们的动静他看到上帝在施展其艺术才干。今昔,远近,生死在宇宙的总蓝图上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我居住过的地方,我的生活目的》结尾处,梭罗提出,人应像大自然一样从容不迫地度过一天的时光,摆脱琐事和习惯的烦扰而自由自在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活着。
其次是修身。有人说,梭罗太自私,岂不知他要以自己的榜样督促人们关心自身。人人都近完美,社会进步自然会水到渠成。他明确指出:“我们的生活自始至终惊人地充满是非曲直。善与恶之间的斗争一分钟也没有休止过。德是唯一可稳操胜券的投资。”梭罗认为,人的本性由两部分组成,即高等的或精神的一面及低级的或兽性的一面。人应当悉心发展前者,克服后者。人们知道自己的兽性的,高等次本性愈迟钝,兽性便愈嚣张。纯洁是人成熟的象征,所谓天才,英雄主义或圣贤等品格都是纯洁的果实。人的神性可以压倒兽性。人应该忘却和失去人兽间仅存的一点差异。他看到世人沉湎于追求金玉富贵,宁愿受名缰利锁的束勒,精神空虚得如行尸走肉,而感到忧心如焚。梭罗认为,人们修身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童稚的纯真。儿童对生活真谛的领悟力比成年人强。他主张人自省自助,正人先正己,也便促进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人心一旦息息相通,虽独居也不会感到寂寞。他劝告人做周游内心世界的哥伦布,在自身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上探险。让每个人都管理好自己,努力成为生来就应当做的人。归根结底,世界本身是以
努力使自己完善起来的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个人的意志而产生自尊,由自尊而开始修身,修身可导向再生,新生。
梭罗十分痛恨“没有原则的生活”的“肮脏的人类共济式社会制度”,他通过作品和行为无声地向这种状态宣战。对那些关注外面世界的发展,像铁路,电报,法国革命,却不花什么时间自我进步的人,梭罗不能忍受。他去树林冥想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为自己和国人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两年之后,梭罗觉得自己获得了重生,又充满了活力,超越了原来的自己。因此“重生”成为《瓦尔登湖》的主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决定了文章的篇章结构,正如佩里·米勒所说,这本书描述了从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最后又回到春天的场景。我们发现冬天过去,随着春天的到来,梭罗完全沉醉在一个万物复苏的世界里。瓦尔登湖畔恢复了生机,渴望展现自己的活力;青蛙跳,土拨鼠跑,松树唧喳,麻雀叫,整个宇宙从沉睡中苏醒,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人类也一样。梭罗意味深长地问:“人和融土有什么区别?”对于他而言,人拥有“内心的热情”和“神圣的种子”。尽管他可能会死亡,但他的“绿色的叶子将会永生”。
3结束语
《瓦尔登湖》展现了梭罗对未来和新生一代的坚定信念。他将一个多年之后才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坚强而美丽的小虫与人类美丽的翱翔的生命联系了起来,书的结局也充满了乐观与希望:“灯光其实是黑暗的。只有黎明能让我们醒来。还有很多个黎明。太阳就是一颗晨星。”
参考文献:
[1]赵红英.美国文学简史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常耀信.美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M].王光林,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