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交底书(很实用)

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交底书(很实用)
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交底书(很实用)

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交底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一、接触网上部技术规定

1、一般规定

1、接触网接触悬挂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正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120+CTS150,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25kN,承力索20kN;站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95+CTS120,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15kN,承力索15kN,附加导线类型:正馈线LBGLJ-240,保护线LBGLJ-120,最大工作张力正馈线15kN,保护线8kN。

1.2、接触网悬挂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高度除注明者外,均为6450mm;结构高度1600mm;

1.3、支柱基坑处地下电缆的处理,尽量采用排移的方法。排移困难时,可适当调整支柱的侧面限界,调整范围:区间腕臂柱3.1m~3.5m(含),站场腕臂柱

2.5m ~

3.5m(含),硬(软)横跨柱按3.0m~5.0m,但牵出线上支柱的侧面限界不应小于3.1m。

1.4、车挡后的支柱距车挡不应小于10m,如受地形、地貌限制,在保证线路上接触网有效长的情况下可将车挡后的支柱设于线路一侧。

1.5在进行上部安装前,工程所用金属零部件、线材及绝缘子应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试验,规格质量及电气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安装使用。

1.6接触网上部安装施工不得使用活口扳手,应采用呆扳手、梅花扳手和力矩扳手。安装后的金具各部连接紧固螺栓、螺帽紧固力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新零件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并应配齐螺帽、止动垫片。

1.7为保证工程质量,本线在部分零件试用放松效果好的止动垫片机械防松措施。

1.8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度,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销钉安装时,垂直设置时应钉帽在上,水平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1.9接触线的平直度直接影响弓网受流质量和接触线的使用寿命。上部安装及悬挂调整不应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严禁踩踏接触线。

1.10凡与接触线、承力索及附加导线接触的零配件,均应清除表面氧化物,并在接触面涂电力复合脂。凡钢质部分的镙栓镙母的镙纹部分应涂油防腐

1.11上部安装前必须按《验标》要求对所安装的零部件进行检验和试验,严格使用不合格产品。

1.12接触网的空气绝缘间隙应大于或等于表1中的要求。

2、腕臂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1腕臂安装应严格执行三化一到位的施工工法,(即计算微机化、予配工厂化、安装机械化的一次达到设计标准施工法)。

2.4计算软件应根据该线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并应进行现场验证,使其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推广应用。

2.5予配应成立予配小组,人员应相对稳定,予配人员应严格依据计算数据,在专用平台上进行予配,予配完毕后,应进行复检,各部尺寸偏差面不应大于±3mm,复查合格后,方可标识堆放。并做好施工记录。

2.6予配腕臂前,水平腕臂打孔处及因长度不合适而锯掉处,应进行喷锌防腐处理。

2.7腕臂下底座安装以轨面水平连线中点为基准,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

2.8水平腕臂与斜腕臂连接的套管双耳与承力索支撑线夹的间距约为200mm;水平腕臂外露(承力索座外长度余量)应大于等于200mm。

2.9腕臂宜采用作业安装车安装。腕臂安装后,水平腕臂不得低头,并应保证承力索距轨面距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50mm,且承力索应在接触线的正上方,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

2.10承力索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加预绞丝防磨条,并保证承力索座紧固到位。

2.11腕臂在无偏移温度安装时,应垂直线路中心线,腕臂在偏移温度安装时,腕臂偏移量应符合设计提供的《腕臂安装曲线图》的要求。

2.12隧道口降高腕臂参照道岔定位安装形式,加定位管、锚支卡子固定承力索。

2.13腕臂安装后,应进行动态包络线检测,确保腕臂各部在动态包络线以外(在V≤120km/h时,受电弓上下晃动量100mm,直线左右摆动量为200mm,受电弓中心最大水平偏移值不大于450mm)。

2.14腕臂支撑安装时与斜腕臂的连接。正定位时,连接腕臂支撑的套管双耳(60型支撑卡子)在定位环的上方。反定位时,连接腕臂支撑的套管双耳(60型支撑卡子)在定位环的下方,距离一般为100mm,与平腕臂的连接,连接腕臂支撑的套管双耳距平腕臂上绝缘子的距离一般为100mm,其长度现场测定(设计给出型号的按设计图安装)。

2.15多线路腕臂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多线路腕臂横梁长度应按设计图现场测定,报厂方生产。

(2)横梁应连接牢靠,横梁在一条轴线上,垂直、水平矢值不得超过梁长的1‰。

(3)斜拉受力应均匀,并保证梁中心线与支柱中心垂合,横梁应呈水平状,施工允许偏差±050mm。

(4)倒立柱应垂直安装,施工允许偏差10mm,且应保证不侵入建筑限界。

(5)倒立柱的腕臂安装应符合上述1~4条的有关规定。凡钢质螺栓螺纹部分均应涂油防腐。

3、软横跨安装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3.1软横跨应采用测量、计算、予配和安装的施工工序。

3.2 固定绳固定角钢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30mm,杵头杆螺纹外露为20~80mm。上、下部固定绳承载后应呈水平状,允许有一定负弛度(3~4股道车站为0~150mm,5~8股道车站为150~300mm)。

3.3悬挂6支及6支以上的软横跨的横承力索均采用双横承力索,双横承力索受力应均匀,与V型联板连接的双耳楔型线夹的受力面应相对安装。

3.4对于股道多,轨面高差大,上、下部固定绳安装高度,以最高轨面和最低轨面高度的平均高度为准,但必须保证正线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的设计高度,还应保证导线距轨面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3.5 正线股道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连线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单横承力索软横跨允许施工偏差为±030mm,双横承力索软横跨允许偏差为±060mm。

3.6对节点1、2、3、4、8、9、13中设计上下对齐的绝缘子串在软横承载后应严格对齐,允许施工偏差≤60mm,站台边缘绝缘子串带电侧的绝缘子裙边应与站台边沿对齐,允许偏差≤60mm。

3.7直吊线应垂直,斜拉线应顺直。

3.8定位绳弹簧补偿器应安装在软横跨受力小的一侧,弹簧补偿器的拉力软横跨钢柱为3~6kN(即以设计要求为准)。

3.9软横跨上正线定位器开口为400mm,允许偏差为±50mm,站线开口为300mm,允许施工偏差为±50mm。

3.10软横跨接地跳线安装绑扎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绑扎应平整、密切、美观。

4、硬横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4.1硬横柱基础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方可安装。同一组硬横梁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正线,且两钢柱横向中心线应重合。(基础有偏差时应在安装支柱时调整达标)

4.2硬横梁的横梁跨长,必须由专业工程师会同生产厂家,共同进行现场实测,生产厂家严格按实测尺寸加工,以保制作精度,使其安装一次到位。

4.3硬横梁柱及硬横梁在安装前应按验标和设计要求进行外观检查:如有变形,镀锌剥落及孔位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现象,应及时通知厂方整修,整修达标后应对因整修造成的锌层损伤进行喷锌处理。

4.4横梁按编号在平整地面上(或站台)将横梁组装成整体,组装时,在各段梁两端0.2/L 处各用一根方木将梁支起,然后将两段或三段梁相对,用经纬仪或线绳将各段梁调整到同一轴线上,再进行组装,并在连接处加薄钢垫片使横梁有一定向上的予拱度:拱度一般为梁长的1/500(以设计要求为准,如横梁在加工时,已按设计予拱度要求制作,就不应再加予拱度),横梁连接应密贴、牢固,连接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4.5硬横梁安装后应呈水平状,施工允许偏差±30mm,横梁下缘应距正线最高轨面连线高度为9m或以设计要求为准,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4.6同一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线应与横梁中心线重合。

4.7吊柱应垂直安装,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吊柱安装后的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4.8吊柱腕臂安装应符合本规定“2”腕臂安装中的有关要求。

5、承力索、接触线架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5.1承力索、接触线不允许有接头,由厂方按锚段配盘供应。现场架设时应对号架设。

5.2承力索、接触线采用恒张力架线车架设工艺,架设承力索张力为2-3kN,接触线架设张力为3~4kN,架设张力差应严格控制,不得大于8%。

7.2安装定位器的定位环(或限制定位环)调整余量不应小于100mm 。

7.3定位管支撑与定位管及腕臂成等腰三角形,夹角为60度,困难时为45度~70度。

7.4软定位上的坡度相对轨面不应小于1/10。

7.5定位器上的定位线夹,安装时应保证定位线夹螺母受压。定位器安装应符合设计提供的旋转腕臂位置安装曲线图。

7.6 限位定位器间隙(d )应严格按设计提供的值一次安装到位,限位间隙(d )采用异径塞钉检测。

5.3为使新线初伸长一次出尽,保证接触悬挂安装一次到位,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拟采用以下张拉法:

(1)法国张拉法:承力索、接触线均采用1.5倍的额定张力,张拉72小时后,再进行承力索就位及安装吊弦和定位装置。

(2)砣加重法张拉:承力索采用1.6倍的额定张力张拉3小时,接触线采用2.0倍的额定张力张拉5小时。再进行承力索就位及安装吊弦和定位装置。

5.4 接触网结构高度1600mm ,接触线至轨平面距离为6450mm

6、中心锚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1承力索架设、张拉完毕后即可进行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接触线中心锚结应在架设张拉完毕后,中心锚结柱定位器及相临两跨吊弦安装完毕后进行,但应先检查起、下锚两端坠砣高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未达标,先使一端达标,另一端待调整完成后再调整到位。

6.2中心锚结安装位置、形式、采用的线材规格及连接件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6.3承力索、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安装应端正,牢固,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导高与最近吊弦处导高等高,施工允许偏差±05mm 。

6.4站场防窜中心锚结安装应严格按设计图施工,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必须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应端正,不得歪斜。

7、定位管、定位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7.1定位管应与腕臂在同一水平面内,定位管一般情况下应呈水平状。正定位允许抬头,但坡度不得大于150mm/m ,反定位允许低头,但坡度不得大于150mm/m 。反定位的定位卡子与长定位环的间距为150mm ,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 。定位管吊线两端均加装心形护环,采用压接法固定。长定位环外露长度为200~400mm (安装后应及时将多余部分锯掉)。

7.7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

8、整体吊弦制作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8.1整体吊弦应严格按照测量、计算、预制、安装程序进行。

8.2在承力索架设结束并就位后,测量小组应利用激光测量仪实测承力索各悬挂点与钢轨水平面的距离,用钢尺实测跨距,测量人员应相对稳定,实测数据力求精确。

8.3根据成熟计算软件,针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后,依据实测数据,先予配一至两个锚段整体吊弦进行现场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进行修改完善后,再全面推广。

8.4整体吊弦计算布置应严格按设计提供的吊弦布图施工,安装时以承力索悬挂点为基准。

8.5整体吊弦预制应依据计算数据,利用吊弦制作平台集中预制。整体吊弦长度应严格控制,预制施工偏差应控制在5mm以内。

8.6整体吊弦安装位置的测量应从悬挂点向跨中测量进行,其偏差应在跨中调整,安装允许偏差为50mm。

8.7吊弦线夹螺栓紧固力矩为25N.m,施工允许偏差为0~+3N.m,吊弦安装后应顺直,处于受力状态,吊弦线不得有弯曲、散股等现象。

8.8整体吊弦的载流圈应固定在吊弦线夹螺栓头一侧(即不应固定在螺母侧),承力索吊弦线夹处的载流圈应与接触线吊弦线夹载流圈安装相反,承力索吊弦线夹的载流圈应面对列车前进方向。

8.9承力索吊弦线夹螺栓与接触线吊弦线夹的螺栓安装方向相反。

8.10在任一温度下,吊弦均应竖直安装,顺线路方向施工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0mm。

8.11站场各股道吊弦尽可能安装在同一断面内。

9、接触线高度及拉出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9.1悬挂点接触线距轨面水平连线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定位点两侧的第一悬挂处接触线高度宜与悬挂点等高,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但不得出现“V”字形。

9.2两悬挂点接触线高度相对偏差不得大于20mm。

9.3跨中予留弛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跨内相邻吊弦处的导高差应符合设计预留驰度的要求,施工偏差不得大于5mm。

9.4接触线高度发生变化时,坡度不应大于2‰,坡度变化率不应大于1‰,站线其坡度不宜大于2‰,困难时不宜大于4‰。

9.5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10分段绝缘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0.1分段绝缘器承力索上的绝缘子应位于分段绝缘器的正上方。

10.2分段绝缘器距轨面连线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与受电弓接触面应与轨面水平连线平行。

10.3 分段绝缘器安装范围比两侧接触线高度与正线相关的应高出20~30mm,站线应高出10mm。

10.4分段绝缘器的导流板距邻线导线距离≥1.5m,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产品证明书的要求。

11、器件式分相绝缘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分相绝缘器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硅橡胶绝缘子应在分相绝缘器中间的正上方。

11.2分相绝缘器的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11.3分相绝缘器的受电弓接触面应与轨面水平连线平行。

11.4分相绝缘器的安装范围应比两侧接触线高度高10~20mm。

12.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分相关节安装位置,空气绝缘间隙,分相标志牌应符合设计要求。

12.2设置地面过分相装置时(地面磁铁感应器,预告信号机位置),应事先与工务部门取得联系,请求协作配合,参照设计图施工,保证地面设施与接触网锚段关节分相相对应。

13线岔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3.1道岔柱拉出值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在道岔线间距800mm处,正线、侧线接触线必须位于受电弓中心的同一侧。

13.2正线导线距侧线线路中心、侧线导线距正线线路中心水平投影600~1050mm范围为无线夹区域,在该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13.3交叉吊弦应严格按设计图安装,纵向错位间距为接触线移位动量再加150mm。

13.4在岔尖侧,两支悬挂应在线路的同一侧,工作支、非工作支拉出值及非工作支抬高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14电连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4.1电连接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与接触线间应按设计图要求作成不小于2圈的弹簧圈,圈直径为60mm,其底圈至接触线距离为250~300mm,承力索与另一根承力索间的电连接因温度变化的位移量应留有适当的驰度(弧度)。

14.2线索及电连接线夹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涂一层电力复合脂。连接螺栓应逐个循环拧紧,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及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14.3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导高应与最近整体吊弦处导高相等。电连接线安装后应垂直于接触线,电连接线不得有散股现象。

14.4股道电连接应垂直于正线,且应安装在同一断面内。

15下锚补偿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15.1每串坠砣重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1%(坠砣重量包括坠砣、坠砣杆、坠砣抱箍及连接补偿绳的楔型线夹等重量)。

15.2补偿滑轮两滑轮间距(a值)在最高温度时不应小于460mm。

15.3承力索、接触线下锚绝缘子串应对齐,施工允许偏差为±100mm。

15.4补偿坠砣限制管轴线应与坠砣串轴线平行,以保证坠砣串随温度变化上、下移动自如,无卡滞现象。

15.5坠砣杆应顺直,坠砣重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平整光洁,坠砣串排列整齐,其开口相互错开180度,单个成品坠砣重量应用油漆白底黑字标注在每个坠砣的侧面,开口方向一致的坠砣其重量标志应上下对齐

15.6坠砣串底距地面高度(b值)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要求,施工偏差为±150mm。

16、附加导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6.1附加导线宜采用小张力架设

16.2附加导线架设前,应按设计给定的额定张力计算出跨中弛度,并在架设时根据环

境温度,调整温度引起的增减量。作业时据此施工。

16.3附加导线连接并沟线夹处,线夹两端绑扎100mm,距线夹50mm。并沟线夹安装前应先清除线夹和导线接触面处的氧化膜,再涂一层电力复合脂。安装时,螺栓应循环拧紧,螺栓紧固力矩符合产品说明书和设计的要求。

16.4附加线下锚全部采用预绞式耐张线夹,水平悬挂时在鞍子内应设置保护条,回流线及跳线在针式绝缘子上绑扎采用预绞式绑线,接续时采用预绞式跳线接续条。

16.5砼支柱腕臂、桥钢柱上腕臂接地线安装,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17接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7.1回流线贯通区段、腕臂柱、软横跨柱采用双重绝缘,通过接地跳线与回流线连接,连接应严格按设计图施工。连接应牢靠,绑扎应平整美观,线夹与线索接连处应清理干净,接触面应涂电力复合脂。

17.2未架设回流线的成排支柱,架空地线两端应采取双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姆。通过接地跳线与架空地线连接,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17.3零散支柱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欧姆。

17.4站台及行人较多地区的支柱应保证接地牢靠,必要时设双接地,增加接地极接地。

17.5安装设备支柱采用双接地,一根经火花间隙接回流线,一根接接地极,接地极的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施工严格按设计图施工。

17.6一个闭塞区间内每1200~3400m处或根据设计要求,设一处吸上线。吸上线自扼流变(或空心线圈)中性点引至回流线,引线采用0.6/1YJLV-1×150聚乙烯电缆,位于扼流变(或空心线圈)中点和回流线连接应牢固可靠,接触面应涂电力复合脂,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17.7距带电体5m以内的金属结构物(如信号机、桥栏杆等)均应通过接地极接地,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欧姆,施工应严格按设计图施工。

17.8跨线桥应设防护栅网。防护栅网两端应接地(即连接架空地线或接地极)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具体应按设计图施工。

18支柱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8.1对易受装卸作业和其他机动车辆损伤的支柱,应严格按设计图要求进行防护,具体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18.2位于下挡墙、深路堑及靠近立交桥处的支柱,应按设计图安装防护栅网,防护栅网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19 标志牌安装规定:

19.1 “安全作业区”标应设在分段绝缘器内侧2m处,距线路中心3.5m(以不侵限为原则)面向相对而立;标志面采用反光膜,其逆反射系数应在Ⅳ级及以上。白底黑字黑框,要求使字体在底色反光膜上达到醒目的效果。

19.2 “接触网终点”标的最大滑动荷重为27KN,悬挂在承力索上。

19.3 分相标志牌“断”“合”标应使标志牌外廊距线路中心≥3.1m,并不应被支柱遮挡;磁铁感应器的安装应避开信号机、钢轨接头、轨道电路专用枕以及其他轨道装置,磁铁感应器应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安装。

19.4 “高压危险”标志牌设在安装电气设备及行人较多的支柱上,设置高度为牌下沿至轨面2m;标志牌要求采用反光膜,其逆反射系数应在Ⅳ级及以上,白底黑字黑框红闪电,牌背面为白色,要求使字体在底色反光膜上达到醒目的效果。

19.5 “桥下有电(红闪电)高压危险”牌安装于跨线桥上,采用反光漆把框架涂成黑色。

20 杆号牌的安装规定:

20.1按线路公里标的方向由小到大分站场、区间单独排序。

20.2每站场、区间从001、002开始排序,回流线按H1、H2排序,供电线按g1、g2排序,每个隧道单独排号。

20.3 腕臂柱的杆号牌安装在平腕臂上距棒式绝缘子500mm处,要求杆牌与水平面垂直,标志面双面反光,其逆反射系数应在Ⅳ级及以上,蓝底白字体为黑体,要求使字体在底色反光膜上达到醒目的效果。

20.4 软横跨支柱的杆号牌安装在上部固定绳上,距固定绳支柱侧线夹500mm处,同一站场在支柱限界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尽量保证杆号牌安装成一排直线,保证工艺美观。

20.5 隧道或棚洞内杆号牌悬挂在距悬挂点800mm处的承力索上,标志面双面反光,其逆反射系数应在Ⅳ级及以上,蓝底白字,字体为黑体,要求使字体在底色反光膜上达到醒目的效果,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5N.m,要求杆牌与水平面垂直。

21 硬横梁装配:

21.1先确认横梁上既有吊柱、馈线肩架等已全部拆除,施工范围内无影响吊车作业设备。

21.2将作业吊车与拆除的横梁对位。

21.3根据横梁自身重量的大小和跨度对吊车采取加固、支撑等安全措施,吊车停在硬横梁左侧或右侧,伸出吊臂,配合人员系好钢丝套,吊车缓缓上钩。

21.4吊车起吊钩,吊钩垂至横梁中心位置,将钢丝绳如图一安装。吊车的吊钩受力,将横梁与支柱连接螺栓拆除,在横梁两端安装晃绳。

21.5吊车起吊,将横梁向上起吊,使横梁高于支柱。

21.6负责人指挥拉晃绳人员将横梁旋转90度,使横梁对准顺线路方向,吊绳缓慢下放,将横梁安放在预定堆放位置,人工分解,运至指定位置。

21.7拆除既有横梁的钢支柱。

21.8根据机具高度,按照防12级台风等恶劣

21.9吊车作业前必须放下支腿,起吊作业时必须有专人防护,专人指挥,距离接触网带电体距离小于5M时,应在停电封锁点内施工,吊车起钩后,拉晃绳人员应在现场指挥人员指挥下统一行动。

22 硬横梁装配:

22.1按设计给定的长度及横梁的编号先将中梁组装好,再组装两个端梁。

22.2吊装横梁。

22.3在端梁的两侧各绑上一根晃绳。

22.4两端支柱分别利用梯子各上两人,系好安全带,用小绳吊上连接螺栓和定位销钉。

22.5根据横梁自身重量的大小和跨度对吊车采取加固、支撑等安全措施,吊车停在硬横梁左侧或右侧,伸出吊臂,配合人员系好钢丝套,吊车缓缓上钩。

22.6对位,现场施工负责人指挥拉晃绳人员将横梁旋转90度,使横梁对准支柱。

22.7杆上人员利用定位销钉对好横梁与支柱连接孔位,另一人配合将连接螺栓穿入连接孔并紧固,横梁另一端支柱重复该程序。

22.8调整支柱并紧固牢靠,支柱横、顺线路标准及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二、安全技术措施

1、上部安装施工时,应设置好行车防护,听从统一指挥,加强通信联络以便及时掌握行车情况。

2、撒放料具时,一切料具不得侵入限界。

3、腕臂预配时严格按照预配表所给尺寸进行组装,以便减少腕臂装好后的调整工作和难度;所有紧固零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紧固,以免损坏紧固零件。

4、所有杆上作业,作业人员在上杆前必须检查好安全带和工具包后方可上杆,上杆后确认系好安全带后方可进行作业;组装硬横梁时还必须检查脚扣,防止扣带损坏存在隐患。

5、两个人同时在一根支柱上作业时,必须位于支柱的两侧作业。确实需要在同册作业时,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工具掉下伤人。

6、腕臂在搬运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碰坏棒瓷。

7、腕臂安装时应上下配合,起吊时听从杆上作业人员指挥,平稳起吊,严禁猛拉猛放,防止棒瓷碰坏和腕臂碰伤作业人员,同时腕臂下方不得站人,拉绳时不得侵入限界。

8、利用行车间歇用梯车调整腕臂时,要注意检查梯车的绝缘情况,防止短接线路影响行车。

9、用梯车作业时,严格遵从“台上为令”的原则,梯车的起步和停行必须听从车上作业人员的命令;梯车运行应保持匀速并不得超过5km/h,也不得发生冲击和急剧停车现象,确保车上作业人员的安全。

10、使用梯车作业,每辆梯车出车时不得少于4人,梯车作业台上作业人员不得超过2人。

11、梯车未放稳不得作业,梯车行进时不得上、下梯车,梯车作业台上应尽量少放料具并固定稳妥,防止料具掉下伤人。

12、利用放线车作业,作业台升、降时不得上下人。架线车作业台上有人作业时,应将作业台栏杆竖起并牢固。

13、利用放线车作业车调整承力索,接触线、不得猛转旋转作业平台,以防碰伤作业人员。

14、梯车在线路附近长时间停放时,应将梯车放倒,以免倾倒发生意外。

15、腕臂安装好后应同时用铁丝固定好,防止腕臂摆动碰坏和发生意外。

16、承力索、接触线架设调整施工前,必须上报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审批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并对具体的施工人员进行分工和详细的交底。

17、线索放线前,应对放线车辆进行保养和检修,保证架线车辆各部件工作可靠。18、在吊装线盘时,应核对线盘是否正确;无误后吊装在放线架上并固定牢固,并检查线盘制动是否可靠。

19、架线前,应将放线工具和材料准备齐全,并保证工具灵活、安全、可靠。

20、放线前,防护人员应提前到位,施工人员充分做好施工准备,得到调度命令后,作业车立即进入区间进行放线作业。

21、放线过程中,线盘应派专人看守,线盘看守人员不得站在导线下方;发现异常情况立即

与指挥人员联系,并迅速对线盘采取制动措施。

接触网基坑开挖(浇筑)安全技术交底

接触网基坑开挖(浇筑)安全技术交底 共页CZTZH-1/JD DH-01 保存部门:工程管理部保管人:保存期限:3年

附页 接触网基坑开挖(浇筑)安全技术交底 根据设计施工平面图确定基础型号及尺寸,根据基础型号选用地脚螺栓及选用横卧板型号数量,通过实测放样确定支柱在现场的位置。 一、施工工艺流程图 确定坑位 二、施工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尺寸 (1)混泥土柱 确定坑口尺寸的原则:为支柱底部的尺寸和保证施工人员方便,若有底板、横卧板的基坑,还应考虑底板(1200*800*100)、横卧板(1000*600*100)。 钢筋混凝土支柱坑 基坑宽度在不考虑安装横卧板和底板的情况下,坑口宽度一般取0.6m ,对于有安装有横卧板和底板的基坑,坑口则应该根据横卧板和底板的尺寸宽度确定,并保证有调整的足够尺寸。 支柱基本尺寸参照表

区间坑深确定原则(以轨面为准): 有底板的情况:H=底板厚度(100 mm)+设计基本埋深+设计线路上部建筑高度。 无底板的情况:H=设计基本埋深+设计线路上部建筑高度=3000mm+1040mm=4040mm。 站场坑深确定原则(以轨面为准): 有底板的情况:H=底板厚度(100 mm)+设计基本埋深+设计线路上部建筑高度无底板的情况:H=设计基本埋深+设计线路上部建筑高度。 横卧板的安装标准下部横卧板紧靠坑底安装;上部横卧板最上部一块顶部距基坑底部2500 mm。 (2)钢柱 5#,12#,14#,16#,18#,19#,20#,22#,23#,24#钢柱基础采用Z15-9-30

型基础,141-1#基础采用J15-12型基础,241-1#基础采用J15-10型基础。 相关基础类型及尺寸表: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t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enterprise work and promotes economic efficiency.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通用版)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接触网支柱为“接触网H型钢柱”的类型图纸设计共有4种,分别是QJ-A1、QJ-A2、QJ-B、QJ-C型,本连续梁涉及到的只有两种型号分别是QJ-A2、QJ-B。下锚拉线只有一种QJLX-1。在梁体钢筋制作时同时做好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基础预埋件包括预埋钢板、螺栓、加强钢筋等。具体见附图。 二、预埋位置 1、根据本连续梁接触网支柱的设计图纸,本连续梁接触网支柱及下锚拉线的里程位置为DK。。。。。。。。。(具体内容见附表)。 2、接触网支座基础中心距桥梁中心线距离为5.75m。 三、施工工序

在梁体顶板钢筋绑扎的同时,对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基础的位置确定,所有位置均由测量组放样确定。将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的预埋钢板与梁体钢筋焊接并且固定牢固。然后再绑扎加强筋。 四、技术要求 1、QJ-A2型基础 1)、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2米(顺桥向)范围内对桥面板进行局部加高100mm。 2)、梁体的钢筋与预埋件相碰时,适当移动或弯折梁体钢筋,位于预埋钢板2下方的原梁体的纵向钢筋及加强筋M4可部分移到预埋钢板2的上方,同时在预埋钢板2上面加焊锚固钢筋N4、N4’(详见附图),使其与梁体钢筋绑扎牢固。 3)、M5、M5’钢筋在支柱基础中心两侧各1.8m范围内,与梁体顶板底层N3、N4钢筋并置,间距为100mm布置。 4)、接触网支柱基础中预埋的6根M39锚栓。锚栓外露基础面190mm,螺纹长度190+5mm,每个锚栓配三个螺母,两个垫圈。 5)、位于平坡或者纵坡的桥梁,支柱基础面都应保持水平,预

护栏安全技术交底

护栏施工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①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选购材料,所有钢材按招标文件要求必须有材料质量证明。波形梁钢护栏的所用钢构件均采用热浸镀锌进行金属防腐处理,高强度螺栓进行热浸镀锌处理后对高强度螺栓连接表面要涂黄油,并进行磷化润滑处理,在出厂时应密封包装,以防运输、保存期间生锈或弄脏。 ②总的施工顺序为先主线后匝道,先普通段护栏后特殊段护栏,最后防眩设施安装,采用分段施工,逐段连接,按段自检,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全线优质完工。 (2)、施工方法 a立柱安装 (a)如路肩和中央隔离带情况允许,将采用打入法设置立柱。打入法设置立柱,应严格按照钢钎确定的位置,首先安放自制导向器,再将立柱沿导向孔打入,以确保垂直度。立柱打入土中应至设计深度,当打入过深时,不得将立柱部分拔出加以矫正,而须将其全部拔出,等到基础压实后重新打入。立柱安装应与设计图纸相符。并与道路线形相协调,立柱应牢固地埋入土中,达到设计深度,并与路面垂直。 (b)如打入困难时,可采用钻孔法或开挖法安装立柱。当采用钻孔法进行立柱安装时,立柱定位后应与路基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分层夯填密实,使其具有不低于相邻原状土的密实度。当采用开挖法施

工,埋设立柱时,回填料应采用良好的相同材料并分层夯实(每层厚不得超过15cm),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应小于相邻原状土。岩石中的柱桩应用粒料回填并夯实。 (c)如桥上护栏与路段板高度不一致,应在适当范围内调整路段护栏立柱的放土深度,使之平顺过渡。 (d)考虑到护栏结构对景观及驾驶员的视线诱导的影响,立柱安装就位后,应立即进行垂直度、位置、标高的检查。垂直度检查采用靠尺逐根检查。位置检查、间距检查直线采用钢尺检测,曲线段采用偏角法使用经纬仪检测;横向位置检查采用尺量道路中心线与立柱横向间距。标高检查,以路缘石内侧路面为基准,采用自制模或水准仪逐根检查。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应形成顺畅的线形。渐变段及端部立柱的安装为施工时需重点注意的部位,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立柱位置、高度、注意抛物线形。 b防阻块、波形梁、端头的安装 (a)在调整好立柱后,即可安装托架(防阻块)。托架(防阻块)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波形梁与立柱之间。在拧紧连接螺栓前应调整托架(防阻块)使其准确就位。 (b)波形梁通过拼接螺栓相互拼接,并由连接螺栓固定于托架(防阻块)上。路基护栏、波形梁的搭接方向是安装的关键,严格按照图纸进行安装。搭接方向应与行车方向一致。波形梁在安装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调整。因此,不应过早拧紧其连接螺栓和拼接螺栓,以便在安装过程中利用波形梁的长圆孔及时进行调整,使其形成平顺的线

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施工技术交底

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架施工技术交底 1一般规定 1.1 隧道施工,必须配合开挖及时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1.2 当开挖工作面不能自稳时,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进行超前支护和预加固处理。 2喷射混凝土 2.1 喷射混凝土应在开挖侯及时进行。 2.2 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 2.3 喷射混凝土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泥:喷射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砂硅酸盐水泥。当有抗冻或抗渗要求时,水泥强度不宜低于42.5级,并应在使用前做强度复查试验。 2 骨料:喷射混凝土及砂浆采用的骨料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外,应符合以下规定: (1)粗骨料应选用坚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当使用碱性速凝剂时,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石料。喷射混凝土中的石子粒经不宜大于16mm。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石子粒经不宜大于10mm。 (2)全长粘结型锚杆砂浆宜采用中细砂,粒经不应大于3mm。 (3)喷射混凝土用的骨料级配宜采用连续级配。 (4)喷射混凝土用砂应选用硬质洁净的中粗砂,细度模数应大于2.5,含水率宜为5%~7%,砂中小于0.075mm的颗粒不应大于20%。 (5)喷射混凝土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不应

使用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超过水重1%的水。 3 外加剂:喷射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1)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围岩的粘结力基本无影响; (2)对混凝土和钢材无腐蚀作用; (3)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影响不大(除速凝剂和缓凝剂外); (4)吸湿性差,易于保存; (5)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 4 速凝剂:用于喷射混凝土的速凝剂,除应满足第3条有关要求外,尚应满足以下要求: (1)泥相容性和速凝效果检验合格; (2)喷射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应小于5min,终凝时间不应大于10min。 5 钢纤维: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宜用普通碳素钢制成,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宜用边长0.3~0.5mm的矩形断面,也可用直径为0.3~0.5mm的圆形断面; (2)长度宜为20~25mm; (3)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得小于380MPa,并不应有油渍和明显的锈蚀;(4)掺量宜为混合料质量的1%~3%。 2.4 喷射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喷射工艺。 2.5 喷射机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输料连续、均匀,附属机具的技术条件应能满足喷射作业的要求。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ZWZQ-6标项目二分部 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单位: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ZWZQ-6标项目二分部桥二队交底编号:ZTWJ-ZW-02-Q-018 项目工程名称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 段站前工程ZWZQ-6标项目 二分部 单位工程名称 DK205+806.25~DK227+778 .39路基相关工程 分部工程名称接触网交底时间2017.8.20 接 受 交 底 签 收 情 况 技术交底内容详见附件: 1、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 施工技术交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 J 1155-2011);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 J 1147-2011); 5)《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肆房(2010)8301; 6)拐河北至方城梁场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修改设计图《郑万豫 施修网》-H70JW07-j; 7)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8)与本工程相关的现行铁路工程设计、施工规范、验收评定标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2 编制原则 1)遵循专业队伍施工和综合管理的原则; 2)保障施工设备、人员安全的原则; 3)严格遵守合同文件的所有条款,本着科学、客观、实事求是、技术创新的原则; 4)充分考虑合理性、全面性、可行性的原则; 5)充分考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施工 给周边秩序、环境卫生、道路交通、既有设施安全及群众正常生活带 来的不利影响的原则。

铁路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办法

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办法 1、总则 1.1施工技术交底是设计文件、规范、标准向作业面延伸的重要技术资料,为规范、严格控制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根据中国路桥XX铁路工程工程的特点及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1.2技术交底的目的:工程正式施工前,通过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标准、施工工艺、工程难点及施工操作要点以及安全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2、施工技术交底的程序和要求 2.1技术交底的程序 2.1.1技术交底贯穿于工程施工全过程,包括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应规范、完整,分层次逐级交底,向作业队的交底应分工序进行。 2.1.2技术交底分三个层次进行:即指挥部对各分部的标段总体工程技术交底、各分部对架子队的技术交底、架子队对各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指挥部工程部负责检查、审核各分部对架子队的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移交给资料员进行归档。 2.1.3各分部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工程部等相关部门,向工区主要管理人员及有关技术管理人员、班组长等进行设计意图、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关键部位施工控制要点及新工艺、新技术采用的技术标准、安全质量标准进行交底。

2.2技术交底的要求 2.2.1各分部由总工组织向作业队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宜简单、易懂、图文相结合,主要是施工方法、工艺、安全质量措施等。 2.2.2各分部对作业队的技术交底内容要简明扼要、图文相并、字迹清楚、完整,有交底人、接收人、复核人签字,并形成记录予以保存。 3、分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3.1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3.1.1施工图纸交底。 3.1.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1.3分部(项)工程的具体部位,标高和尺寸,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及规格。 3.1.4各工序、各工种之间,施工班组之间在施工中交叉作业的部位和施工方法。 3.1.5流水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阶段划分。 3.1.6重要部位冬、雨季、夜间施工特殊条件下施工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1.7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3.1.8单位工程测量定位,结构物主要轴线、尺寸和标高。 3.1.9现浇砼、承重构件支模方法、拆模时间等。 3.1.10配筋规格、品种、数量和制作、绑扎、安装等具体数量和要求。

接触网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新建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 站前工程CGZQSG-6标段 接触网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作业层)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成贵铁路CGZQSG-6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二〇一六年七月?宜宾

三级技术交底记录表 记录号: 使用编号: 项目名称: 交底地点时间年月日 交底单位接受单位 主持人主讲人(签字) 接受人(签字):见附后签到表 交底内容: 一、适用范围及基础类型 本交底内容适用于成贵铁路6标二分部施工范围内(DK151+740-DK164+511)所有路基接触网支柱施工。 本标段施工范围内,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分507-VI-3和507-VI-7两种形式,施工时分别参照《接触网支柱H型钢柱基础图成贵施网507-VI-3 H型钢柱A型法兰盘支柱钻孔基础构造图(二)》和《接触网支柱H型钢柱基础图成贵施网507-VI-7 H型钢柱B型法兰盘支柱钻孔基础构造图(二)》施工。拉线基础分为LZJ-1和LZJ-2两种形式,施工时分别参照《接触网拉线基础图成贵施网509-2 LZJ-1型下锚拉线基础构造图》和《接触网拉线基础图成贵施网509-3 LZJ-2型下锚拉线基础构造图》施工。 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的规定,基础结构使用年限为60年,环境类别为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2,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下。 建筑材料:基础:C30级混凝土;顶帽:C25级混凝土。钢筋:HPB300;地脚螺栓:Q345C。 二、施工流程

备料 图1.施工流程图 三、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 1.施工准备 (1)备齐各种施工工具,手持风镐、尖锹、平锹、插入式振捣器、组合钢模板、木抹子、铁抹子等。 (2)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基础钢筋笼,钢筋笼尺寸根据基础结构形式不同分4种形式,加工时需看清图纸,避免加工错误。 (3)准备孔口安全防护用具,基础成孔后应加强孔口安全防护,避免人或其他小动物掉入孔内。 (4)模板、接地端子等运送至施工现场。 2.测量放线 点位复核 浇筑混凝土 养护 接地端子位置标识 测量放线 钢筋笼制作、混凝土准备 清孔 基础钻孔地基承载力检验下放钢筋笼 接地端子埋设 基础顶面关模 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接地端子位置复核

铁路专用线信号专业施工技术交底.doc

. 信号机安装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北车铁路专用线工编制单位电务项目部 程信号机安装 交底人张玉石施工单位信号机安装施工队 交底内容: 信号机安装工程主要包括高柱信号机安装、矮型信号机安装和信号机设备的配线。施工工艺流程 详见《信号机安装工艺流程图》。 一、技术要求 1.高柱混凝土信号机柱顶端及电线引入管口应用水泥砂浆堵严。 2.高柱信号机梯子基础、机柱卡盘、底盘等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光洁、不得出现露筋。 3.矮型信号机机构内部设备安装布置合理,设备安装牢固,不卡碰,各紧固件应上紧;配线走线 合理美观,不压胶皮。 4.信号机配线用的绝缘软线两端芯线可用爪形线环,铜线绕制线环或冷压接线端子压接等方式做 头。 5.绝缘软线在机柱、电线引入管进出口处应加防护。采用橡皮电缆或塑料绝缘电缆时,可不加防 护。 6.信号机设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或其线路中心线上方。不得已须设在线路右侧时,须经铁路局 批准。 二、安全要求 1、开挖坑前必须探测地下有无设备、设施,避免既有设备设施被挖坏挖伤,影响行车安全。 2、挖电杆坑时,坑边不得放置重物或工具,弃土距离应在0.4m 以外。挖坑时,应在道渣上放置隔离布,防止污染道床。 3、在路边放炮开挖机柱坑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后方可施工。在开挖、立机柱等工作时,不得

危及路基和其它附属建筑物的安全,对施工毁坏的路基、给排水系统,应按原状及时恢复。排水系 统如不能及时恢复的,应采用其他措施,保证水流的畅通。 4、施工时,运营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有安全负责人在现场才可施工,并准备好应急材料和工具。 5、已开挖的机柱坑严格按规定设置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确保路基稳定和人员的安全。 6、施工人员严格执行统一指挥,严禁防护人员、配合人员和监督员不到位施工,严禁上轨道、枕 木头、石碴边行走、坐卧和休息。 7、人工立、撤机柱时,应设专人指挥,分工明确。按每人承担不超过50 公斤的重量配备作业人员。 8、使用滑车立机柱时,人员应在机柱高度 1.2 倍的距离之外。 9、在机柱坑未回填及夯实前不得攀登机柱,回填并夯实后方可撤去拉绳。 10、在信号机机柱上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雷雨或暴风天气时严禁在信号机柱上作业; (2)工具、材料等物品应放在工作袋内,不得放在信号机上; (3)严禁在同一机柱上、下同时作业。 11、在接近馈电线的处所竖立信号机时,信号机机柱与馈电线最近侧线条的间距,不应小于机柱长 加 2 米;当距离不足时,应在馈电线停电后施工。 三、电气化区段信号机补充要求 1. 机构与梯子用导线连接后与地线连接,连接线用贯通地线“黑皮线”25mm2 ,两端用压接线环, 螺丝固定,接触部分漆皮打磨干净,地线与梯子连接处应高于钢轨面100mm 。 2. 信号机金属体边缘距接触网带电部分距离不得小于2000mm ,距回流线不得小于 700mm ,小 于 1000mm 大于 700mm 时,要求供电部门加长回流线支撑角钢或采取防护措施。 3.XB 箱采用形象化标准配线,用颜色区分灯位,变压器配线采用绕制线环。 4.箱、盒内各部螺丝紧固、端子号齐全,万柯端子采用镀锌螺杆,端子与XB 箱绝缘良好,微机

干喷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

干喷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万寿路隧道桩间钢筋网喷射砼采用干喷法施工。砼强度为C20,厚度为20cm,其工艺如下: (一)、喷射砼的原材料和配合比 1、原材料:①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②砂一般用坚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砂的含水率以2%~3%为宜;③石子采用坚固耐久的碎石,粒径5~16㎜;④水:用洁净水;⑤速凝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5%。 2、配合比的选定(干料):水泥:砂子:碎石:水:速凝剂 436:787:887:240:21.8 (二)、喷射砼施工 1、场地布置: 搅拌机一般布置在洞外,通过运输车运入洞内,然后给料于喷射机,同时应设晴雨棚,以控制砂石的含水率。 2、清理工作面 喷射砼前,应认真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欠挖者应予以凿除,修整断面,清理浮石及拱脚的虚碴等。 3、喷射砼作业 ①混合料的备制 a.混合时,各种材料应按配合比准确称量; b.采用强制式密封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 ②机具就位

机具安装在围岩稳定地段,保证输送线路通畅。未上料前,先进行砼喷射机试运转:开启高压风及高压水,如喷嘴风压正常喷出的风水呈雾状,如喷嘴风压不足,可能出料口堵塞,如喷嘴不出风,则可能输料管堵塞。有故障及时排除,待喷射机运转正常后才能进行喷射作业。 ③喷射砼作业要点 a、喷前应用高压风或高压水清洗岩面,将附着在岩面上的粉尘、砼屑冲洗干净,以保证砼与岩面粘结牢固。若用高压水清洗会引起岩面软化时,只能用高压风清扫岩面杂物(视地质情况而定)。 b、严格掌握规定的速凝剂掺量,并添加均匀; c、喷射机工作风压一般控制在0.2~0.4MPa; d、喷射手严格控制水灰比,使喷层表面平整光滑,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e、喷嘴的方向应与受喷岩面垂直,喷嘴与受喷岩面距离保持在0.6~1.0米范围; f、喷嘴移动轨迹应因地制宜,横条、竖条、圆圈等应交替使用,移动速度要慢,让砼“堆”起来,有了一定厚度再移开,然后逐块扩大其喷射范围; g、喷射顺序一般采用先下后上,先墙后拱; h、一次喷射厚度为6~8㎝; i、凹凸不平时应先将凹处喷平,按正常顺序喷射,以减少回弹;

茅坪、凤翔桥连续梁上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桥墩台预埋电缆槽道施工技术交底

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QZCZQ-4标 茅坪、凤翔桥连续梁上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桥墩台预埋电缆槽道施工 三级技术交底书 中铁十四局集团黔张常铁路QZCZQ-4标 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茅坪、凤翔桥连续梁上接触网支柱基础 及桥墩台预埋电缆槽道施工技术交底 一、连续梁上接触网支柱技术要求及要点 1、连续梁桥面设置有接触网支架牛腿,基础采用预留锚栓方式,接触网支架牛腿在箱梁两侧对称布置,具体要设置位置及类型后述。 2、双线桥梁左右两侧进行布置,两侧中心连线垂直于正线,锚栓相应配螺母、垫圈。上部定位钢板顶面应与基础(梁体翼缘板)顶面平齐。 3、锚栓之间必须准确定位,螺栓预埋顶部向下300mm应采用二级热浸镀锌,即:任何局部锌层厚度不低于70μm。预埋好的基础螺栓外露部分均要求涂油防腐并用塑料套包裹并绑扎。 4、接触网基础应按“通号(2009)9301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设接地钢筋与综合接地系统连接。 5、桥梁配套图集中支柱类型与接触网基础类型的对应关系:以设计院技术通知单《黔张常指技通桥〔2015)第067号》为准。 6、接触网支柱基础类型分I型(非声屏障)桥面系和II型(声屏障)桥面系支柱基础类型施工时,应注意区分选择; 7、接触网支架牛腿必须与梁体同时施工浇筑; 8、目前设计情况下,茅坪大桥连续梁为Ⅰ型(非声屏障)桥面系; 凤翔立交连续梁为Ⅱ型(声屏障)桥面系; 施工时注意选择。(若有设计变更,更应注意选择) 9、接触网支架牛腿施工时,牛腿处箱梁翼缘的钢筋不能少,仍按箱梁梁段钢筋布置图中设置,钢筋互相干扰时,可适当移动,不得截断; 二、连续梁桥面上设置接触网支柱基础类型及位置

铁路路堑桩板墙施工技术交底书 建筑组织设计施工项目方案建筑方案

施工技术交底书 编制单位中铁十四局五公司向莆铁路FJ-3A标项目部工程部主送单位土石方施工队日 期 工程名称DK453+113.81~+363. 15路堑桩板墙 根据图号 向莆施图(站) 路基工程设计详图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向莆施图(站)13-2-3图(长庆站站前工程施工图)区间里程为DK452+400~DK453+994,全长1594米。其中DK453+113.81~+363.15右侧,桩基共计33根,桩间距5m。尺寸详见:(1)向莆施图(站)13-2-1(2)向莆施图(站)13-2-2(3)向莆施图(站)13-2-3(4)路基工程设计详图。 二、施工准备 1、施工队必须配备足够的脚手架、模板等施工机具、人员,确保施工进度。 2、施工前对机械进行全面检查、检修,确保施工机械的良好工作效率。 3、施工队必须配备技术人员一名,技术人员必须精通相关工程施工技术,懂测量,平常加强路基施工技术指南、路基验标、施工图纸的学习。加强与项目部技术、测量、试验人员的沟通。

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2)护壁砼采用就地灌注,护壁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组合而成,腕扣式钢管架支撑加固。护壁支模中心线以十字线对中,吊大线锤作中心控制用,以基准点测量孔深,以保证桩位、孔深和截面尺寸正确。护壁砼采用机械拌合,手推车运输,卷扬机或人工吊斗入模,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 2、桩柱施工 1)桩柱钢筋在加工场加工成型,运至现场绑扎,搭接接头交错设置,汽车吊吊装就位,报请现场监理检查合格后,进行桩身砼的浇注。 2)砼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漏斗导管法入模。 3)桩柱钢筋现场绑扎,模板采用定型钢模,现场按设计坡度支立、加固稳固,搭设钢管架施工平台,浇注桩柱砼。 4)桩柱砼施工完毕后采用塑料薄膜缠绕,洒水养生,至砼达到设计强度。 3、面板预制 1)挡土墙面板在预制场内集中预制,模板采用定型加工钢模,保证面板凸、凹尺寸准确。 2)面板预埋拉筋环按设计要求采用圆钢加工,钢筋严禁冷拉处理。 3)面板砼采用拌合机拌合,人工运输、入模,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密实,覆膜法洒水养护,待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安装。

铁路工程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制度 一、总则 1、施工技术交底与是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技术交底的目的是让有关人员,特别是管生产、管技术的人员和生产人员,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的内容、工程特点、技术标准、工期与进度安排、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过程控制及质量标准、作业标准、材料设备及设施配置、安全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等。根据集团公司《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公司《施工技术管理实施细则》(昆建工程(XX)67号)、《昆建公司施工技术交底汇编》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定本制度。 2、技术交底的意义在于规范技术操作,避免技术失误和经济损失,确保安全质量。 二、技术交底的依据 技术交底编制的依据为:与建设单位签定的工程合同文本;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交付的施工设计文件、图纸及资料;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向项目经理部技术交底的资料;相应规范、施工指南、质量验收标准;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作业指导书、施工调查资料等。 三、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项目部全部工程。 四、职责分工与交底内容 施工技术交底实行分级进行,项目总工程师对项目经理部各部室及技术人员及作业队主要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作业队技术负责人对班组长及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具体为: (1)工程项目总体技术交底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和主要技术人员向全体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单项工程由项目技术主管和专业技术人员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施工工序和关键过程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作业指导书,经技术主管组织审查并签认后,向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4)工艺操作由项目部技术人员绘制施工大样图和操作说明,经复核和技术

主管审阅后,作业队技术负责人向所有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关键工序、重大专项方案实施前,项目总工程师或技术部门负责人必须向作业队进行交底,并对交底后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五、施工技术交底的内容 1、项目总工向项目经理部各部门交底内容 工程概况、图纸、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施工顺序及主要节点进度计划安排;施工现场调查情况、施工场地布局、大临设施及过渡工程方案;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工艺方法,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工程的重难点、主要危险源;主要工程材料设备、主要施工装备、劳动力安排及资金需求计划;工程技术和质量标准,重大技术安全环保措施;设计变更内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2、项目部向施工队交底内容 总体施工组织安排、施工作业指导书、分部分项工程交底;作业场所、作业方法、操作规程及施工技术要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有关操作要求;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施工方面的具体措施及标准;有关施工详图和加工图,包括模板制作设计图、钢筋配筋图、基坑开挖图、工程结构尺寸大样图等;试验参数及配合比;测量放样桩橛、测量控制网、监控量测等;爆破设计;重大危险源的应急救援措施;成品保护方法及措施;施工注意事项等。 3、施工队向班组长及全体作业人员交底内容 作业标准、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工程质量要求;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先后顺序;施工工艺细则、操作要点及质量标准;质量问题预防及注意事项;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出现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救援措施、紧急逃生措施等。 六、技术交底工作要求 1、技术交底要细致全面,讲求实效,不能流于形式,要交到基层施工班组。 2、施工技术交底后,参加技术交底人员应签字确认。 3、各单位施工过程中发现需要设计澄清问题的,应书面逐级上报,确认后由项目经理部向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逐级上报,未解决定前应停止施工。 4、施工技术交底应交到工班和作业人员,使施工人员明确和掌握桥路等结

接触网及拉线基础技术交底

接收单位路基一队编号 工程名称 接触网及拉线基础 (DK1056+446-DK1058+045) 日期 一、设计交底: 本段内接触网类型共两种,LJ-A2(19个),LJ-A3(23个);单拉线基础一种,LJLX-1(12个)。LJ-A2基础标准尺寸2m×0.7m,H 为2.5m,LJ-A3基础标准尺寸0.7m×0.7m,H为4.5m;接触网基础顶面标高均是内轨顶标高下返0.45m。LJLX-1基础标准尺寸 0.7m×0.7m,H为3m,基础顶面标高为路肩标高上加0.1m。 二、施工技术交底: 1、基础挖孔前先测量放线,确定基础中线及边线,以及原地面的标高,以便确定挖孔深度。 2、应明确切记基础类型及开挖尺寸,防止超挖欠挖。尺寸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LJ-A2基础采用0.7m×2m×2.5m基坑开挖完成浇注混凝土;LJ-A3基础采用φ700钻孔灌注桩;LJLX-1基础采用φ700钻孔灌注桩。 3、接触网基础钢筋型号HPB235、HRB335,钢筋加工设置标准弯钩,编制:审核:接收负责人:

接收单位路基一队编号 工程名称 接触网及拉线基础 (DK1056+446-DK1058+045) 日期 单拉线基础钢筋型号HPB235、HRB335;钢筋笼绑扎:LJ-A3主筋为11根HRB335φ22,螺旋筋为间距1m的HPB235φ8,并附加焊接加劲箍筋HRB335φ16@2000。LXJC-1主筋为10根HRB335φ20,螺旋筋为间距1m的HPB235φ8,并附加焊接加劲箍筋HRB335φ16@2000。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钢筋的搭接长度,焊缝饱满满足要求。 4、要预留接地端子,保证接地端子位置准确,其中LJ-A2、LJ-A3上部端子标高距基础顶标高10cm,下部端子埋入路肩标高下30cm左右位置; 5、地脚螺栓要设置准确,LJ-A2共8根M39地脚螺栓,螺栓顶面高出基础顶面0.26m,LJ-A3共6根M39地脚螺栓,螺栓顶面高出基础顶面0.26m;LJLX-1共4根M24地脚螺栓,螺栓顶面高出基础顶面0.12m。 6、钢筋加工完成后立模板,立模后即刻进行测量复核,保证基础尺编制:审核:接收负责人:

跨铁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跨铁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审核: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二0 — 0年四月跨铁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为保障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渭洛河特大桥跨既有铁路施工安全工作,保证既有铁路车辆安全,保护施工人员、机械的通行安全,特制定安全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新建大西铁路客运专线起自原平西站,经忻州、阳曲、太原、介休、洪洞、临汾、运城后,在永济跨越黄河进入陕西省,经大荔、渭南、新临潼至西安北,线路全长6 78、4km,为双线客运专线铁路。由我单位承建的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施工14标段位于陕西省的渭南市和西安市,线路起讫里程DK782+7 50、84?DK829+1 93、54,线路长度 46、454km,为渭洛河特大桥的一段,线路在DK804+623跨越107省道后,与郑西客专并行,沿线设新渭南高架车站1座,与郑西渭南北站并站设置。跨既有铁路线施工有4处,施工方法采用菱形挂篮悬臂浇筑及满堂支架现浇:,见表2-1跨既有铁路线特殊结构统计表跨既有铁路线特殊结构统计表序号与铁路交叉里程跨越建筑物桥高(m)采用结构形式施工方案1DK819+184渭化专用线13(32+48+32)m连续梁支架现浇2DK828+075改建西延联络线24(48+2*80+48)m 连续梁挂篮悬灌3DK828+302包西上行联络线29(32+48+32)m连续梁支架现浇4DK828+449侯西联络线27(48+80+48)m连续梁挂篮悬灌下部结构施工时需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防止路基发生滑坡或坍塌等。连续梁跨越铁路施工时需进行安全防护,防止物体坠落影响行车安全。 二、跨铁路安全防护措施 1、安全防护重点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跨线施工的安全防护重点为主墩基础开挖和铁路限界上方挂篮移动及混凝土浇筑。 2、跨线施工准备 2、1、关键人员及岗位职责关键岗位人员任务与职责项目经理既有线施工领导小组组长,全面履行、主持既有线施工工作。安全员既有线施工领导小组副组长,负

栏杆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栏杆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1 施工技术标准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工艺流程 栏杆安装的施工工艺:找水平、防线- 测量洞口尺寸- 后加预埋 件-下料-制作-安装-验收 2.1栏杆施工工艺 2.2放线 由于采用后加埋件施工,有可能产生误差,因此,在后加埋件施工前,必须测量放线,以确定埋件位置与焊接立杆的准确性,如有偏差, 及时修正。应保证方管立柱与预埋件连接牢固,并且四周能够焊接。2.3安装预埋件及立柱 楼梯栏杆预埋件的安装只能采用后加预埋件做法,其做法是采 用膨胀螺栓(M8*80 )与方管立柱来连接。先在土建基层上放线,确定立柱固定点的位置,然后再楼梯地面上用冲击钻钻孔,再安 装膨胀螺栓,螺栓保持足够的长度,再螺栓定位以后,将立柱上的螺孔套入膨胀螺丝螺杆上,保持垂直状态,并将螺丝拧紧,将立柱垂直牢固固定在基层上。

2.4面管、横栏、竖栏与立柱连接立柱在安装后,将固定座安装在立杆与面管、横栏的交接位置, 然后再固定座上安装面管和横栏,并用M8拉铆螺丝及M8不锈 钢螺丝连接牢固。 2.5竖栏与横栏的连接 预先在横栏上打孔,并安装好耐磨套,安装底部第一道横栏,然后将竖栏固定在耐磨套内,在安装顶部第二道横栏,固定好横栏的同时将竖栏固定牢靠。 2.6其它注意事项 楼梯扶手与扶手之间必须采用斜角拼接连接;在踏步上打孔时, 注意避免损坏踏步,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3.玻璃栏杆安装工艺 (1)放线:依据弹好的栏杆位置控制线,测定基脚和立柱脚位置线。 (2)立杆安装:根据控制线剔打阳台边梁表层混凝土,露出边梁上 部水平钢筋,用? 6钢筋做成90°, 一条边与边梁水平钢筋焊接,另一条边与立杆焊接,焊接长度为100m m。安装时先按一个区段两端 立柱,焊接牢固校正垂直后,拉通线以同样方法安装中央其余部分立杆。具体作法详附图中节点作法建施-17,大样4。 (3)钢管扶手安装:根据控制线,将扶手与砖墙连接处砖墙剔打100 X 100,深120的方洞,方洞内用1: 2.5细石混凝土填实。待混凝土凝固后用M10膨胀螺栓将镀锌铁板固定在混凝土上,将钢管焊接于铁板上,盖上

护栏施工安全技术交底(通用版)

Companies want to improve production, safety is the top priority. The occurrence of unsafe accidents must be stifled in the cradle.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护栏施工安全技术交底(通用版)

护栏施工安全技术交底(通用版)导语:企业想要提高生产,安全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如果不具备安全管理条件,企业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想要企业顺利生产,就要不断更新安全技术,把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摇篮中。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措施,请严格执行 一、施工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 1、操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不得操作与操作证不相符合的机械;不得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种操作证的人员操作。 2、操作人员必须按本机说明书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得检查制度、工作中的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工作前检查:工作场地周围有无妨碍工作的障碍物;油、水、电及其他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条件是否完备;安全、操作系统是否灵活可靠;指示仪表、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可靠;油温、水温是否达到正常使用温度。 工作中应观察:指示灯和仪表、工作和操作系统有无异常现象;工作场地有无异常变化。 工作后应进行检查保养:工作系统有无过热、松动或其他故障;参照例行保养规定进行例保作业;做好下一班的准备工作;填写好机

械操作运行表。 3、驾驶室或操作室内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故障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4、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应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关闭好驾驶室,要拉上驻车制动闸。坡道上停车时,要用三角木或石块抵住车轮。夜间应有专人看管。 二、施工中的安全要点 1、在施工中,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确保合适的机械车辆行走路线,并设立明显的标志,防止互相干扰和碰撞。机械作业要保持留有安全距离。 2、遇有暴雨或六级以上大风,将停止一切施工作业,并做好防洪、防风准备。 3、对于机械的操作与管理,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杜绝出现因搅拌、运输、摔落、触电等过程中导致身亡,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经常保养和检查机械设备,严禁机械操作物酒后或疲劳上机,防止和杜绝事故隐患。 4、做好各项特殊作业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的卫生保健工作,实行定期检查,积极预防各种疾病。

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技术交底 编号:日期: 2015 年 5月 15日 工程名称:南宁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土建施工TJSG-13标里程: 设计图号: / 施工部位:Ⅳ号出入口 一、交底内容: 1.网喷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措施 ⑴施工流程 基坑开挖桩间清理砼凿除挂设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结束 ⑵基坑开挖 待基坑围护结构封闭后,方可开始开挖,开挖采用分步分层开挖,具体开挖方式见基坑开技术交底。 ⑶桩间清理 人工对开挖出来的桩间进行清理,边开挖边清理,保证旋挖桩表面及桩与桩间凹陷部位无粘结土,保证喷射混凝土跟旋挖桩粘结牢固。将围护桩主筋凿出,以便于网片有效固定。 ⑷挂设钢筋网片 首先采用Φ10钢筋按纵向间距40cm将网片与围护桩主筋连接,每根桩同一截面内不少于2个连接点。详见桩间挂网喷锚交底图,每步工作面上的网片筋预留与下一步工作面网筋搭接长度,网喷作业自冠梁下开始施作,除冠梁处不挂钢筋网片,其余部位均施作。 Ⅳ号出入口处共有4处因管线等原因未施做维护桩,该处请对应相应交底施工,以免出现事故。 ⑸喷射混凝土 对挂好网片的桩间喷射混凝土时先将低洼处大致喷平,再自下而上顺序分层、往复喷射作为封闭找平层。喷射速度要适当,以利于混凝土的压实。风压过大,喷射速度增大,回弹增加;风压过小,喷射速度过小,压实力小,影响喷混凝土强度。因此在开机后要注意观察风压,起始风压达到0.5MPa后,才能开始操作,并据喷嘴出料情况调整风压。喷射厚度为约为17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按配合比要求拌制混凝土干料,严格控制用水量施工喷射混凝土。为使回弹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 受喷面被钢筋网覆盖时,可将喷嘴稍加偏斜,但不宜小于70度。如果喷嘴与受喷面的角度太小,会形成混凝土物料在受喷面上的滚动,产生出凹凸不平的波形喷面,增加回弹量,影响喷混凝土的质量。喷头与作业面间距宜为0.8~1.0m。喷射时应控制用水量使喷射面层无干斑或移流现象。 ⑹分层分部施作网喷混凝土,直到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⑴挂网喷射混凝土必须由专业人员施工。

接触网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接触网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根据接触网支柱基础的设计资料、相关验收标准及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特作接触网下部施工的技术交底,具体如下: 一、工程概况: 我分部管段内接触网支柱共97对(详见接触网支柱预留表),共分别为ZH140、ZH160、ZLX1三种形式。 表1 路基工程一览表 1、设计说明 混凝土 (1)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垫层混凝土为C15,支柱底板与基础顶面间二次浇灌细石混凝土为C40。 (2)基础纵向受力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40mm。 (3)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分别符合GB175、GB1344的规定。不应采用快硬型水泥。 (4)细骨料应采用洁净天然、级配合理、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其质量应符合GB/T14684的规定。不得采用未经淡化的海砂。 (5)粗骨料应采用坚硬的碎石或卵石,并宜用粒径5~40mm连续级配的石料。基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3,且不大于40mm,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5的规定。不宜选用石灰石碎石。 (6)混凝土拌和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硬化及对钢筋有腐蚀作用的有害物质、污水、泥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等,其质量应符合JGJ63的规

定。 (7)混凝土中掺用的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GB8076的规定,外加剂的选用应考虑与水泥成份、水质、外加剂间的相容性,保证拌制的混凝土性能,不宜使用早强剂。 (8)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GB50164的规定。 钢筋 (1)基础纵向主筋采用HRB335级(II级),箍筋及架立筋采用HPB235级(I 级)。 (2)焊条应用用与主体钢筋强度相适应的型号,并应符合现行相应标准的规定。 (3)钢筋笼应采用环形模制作,钢筋笼的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2 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 地脚螺栓 (1)地脚螺栓的材质为16Mn钢,其质量应符合GB/T1591的规定。螺母和垫圈的机械性能等级应与螺栓相匹配。 (2)基础中的地脚螺栓、螺母、垫圈均采用热浸镀锌防腐,锌层附着量不低于350g/㎡,即任何局部锌层厚度不低于50μm。地脚螺栓的加工要求见相应的零件图。 2、接触网立柱基础施工工艺 路基本体施工完成后,进行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接触网支柱基础成孔采用将基床底层顶面以下桩基础部分直径扩大至0.9m进行人工挖孔。扩孔后桩位图

防撞护栏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技术交底书

的位臵不合适的部分进行调整。 3、钢筋安装 钢筋骨架焊接前应先对倾斜、扭曲的防撞护栏预埋筋扶正,用钢刷刷掉预埋筋上的水锈、浮浆,防撞护栏预埋筋如有缺失要植筋补上。钢筋焊接或绑扎时严格控制钢筋的型号、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的焊接或绑扎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模板安装 根据模板形式及考虑施工便利等因素,在防撞护栏内测模板底下先采用砂浆浇筑3cm高垫块。在防撞护栏内侧一定距离与人行道基座预埋钢筋作为顶拉模板的支撑点,牢固支撑防撞护栏模板,确保其牢固、稳固、同时准确埋臵各类预埋构件。模板接缝采用塑料胶带粘贴于模板接缝处,模板之间采用螺丝扣紧,模板与铺装层接缝采用海绵材料进行填塞,保证接缝严密,不漏浆,不污染。选用专用脱模剂保证混凝土颜色均匀,表面光滑。 护栏内外侧模采用1.5m一块的定型钢模,由专业厂家生产。施工现场由吊车进行外侧模板吊装。 模板要符合结构尺寸,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要装拆方便。 模板采用的材料,木材材质不应低于A-3及B-3等材,钢材一般采用符合GB/T700-1988的牌号Q235钢。模板必须采用可靠的拼缝止水措施,确保模板不漏浆,模板安装好后,必须清理干净,才能移交给下一道工序。

使用过的模板必须经过清洁处理后才能重新拼装使用。预留孔洞,(如吊点洞)预埋件的模板要确保位臵准确,稳定可靠。模板的支撑,必须有足够刚度和强度,支承部位必须牢固可靠。脱模剂涂刷均匀,并且不能污染钢筋及预埋件。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必须派木工值班,密切注意模板的支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模板安装时,其外侧模板主要依靠吊杆进行固定。在每块模板上侧焊接两个吊耳,吊耳间隔1m左右。同时在防撞护栏内测模板转角处设臵另一固定卡环,然后采用可调拉杆对顶面钢管进行拉紧固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防撞护栏外侧模板安装时,存在下凸边缘,该边缘块边上需根据施工实际采用海绵等进行塞缝。施工时,需加工一小挂篮,该挂篮采用钢筋焊接而成,顶上挂于防撞护栏上侧,挂篮仅容许一人在其上面进行操作。其示意图如下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