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垃圾桶课程设计汇本

校园垃圾桶课程设计汇本
校园垃圾桶课程设计汇本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1 设计调研与分析

1.1 前期调研

通过上网了解、走访调查校园内垃圾桶的设计和分布,我们发现垃圾桶的设置摆放是有一定技巧的,不是随意性的,同时,设计上的人性化对于大多数师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垃圾桶作为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存在,值得被重视并加以改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群。在实地调研考察期间,本校垃圾桶发现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①分布不合理会让很多师生使用不够方便,不够醒目;

②很多垃圾桶处在一种闲暇、空空的状态没有人投放,有些垃圾桶却兑的满满甚至溢出来了,在高频使用区域的垃圾桶大小设计不够合理;

③垃圾桶很脏同学不想靠近,清洁上不够人性化、不够方便合理;

④分类垃圾桶内鱼龙混杂,使用人群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够清晰;

⑤学校操场没有垃圾桶,只有操场门口设置了垃圾桶,同学们在操场时垃圾放置不够方便;

⑥大学学生白天多在学习或者工作,所以夜间活动较多,垃圾桶应该设置成为带有夜光的功效,更易辨识;

⑦垃圾桶的分类设置不够一目了然,需走进仔细查看才能分辨;

有些垃圾桶就在正面丝印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识,同学们站在垃圾桶的背后根本不知道哪个桶是可回收垃圾桶,随手一丢鱼龙混杂的情况就存在了。

同学们看见前方有垃圾桶故意绕路前行,是因为垃圾桶太脏,这说明学校部分学生的环保意识不强,说明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校园不仅仅是接受教育

的地方同时要学会做人做事。

校园的垃圾桶设立在宣传板后,同学们找不到垃圾桶,手上垃圾找不到垃圾桶投放只好丢在地上、草坪上。校园垃圾桶的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时间段、人流量、地区垃圾产量来分布垃圾桶的个数。

1.2 调研分析

1.2.1 改进垃圾桶建议

(1)校园设立分类垃圾桶

前面我们说过,垃圾分类要从源头做起,从具体来说,就是要设立分类垃圾桶。在我们的调查中,有大部分同学是有垃圾分类的意识,然而却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原因就是没有给他们提供垃圾分类的途径,所以他们即便是有意识进行垃圾分类回收也是无用的。因此,只要校园内设立分类垃圾桶,这些同学的意识就会变成实际的行动。而且由于这部分同学的带动作用,会在校园内形成垃圾分类的气氛,

那些没有垃圾分类意识的人看到分类垃圾桶也就不得不进行垃圾分类。

(2)垃圾桶改进的具体要求

放置垃圾的容器形状构造形式有以下几种:矩形容器、圆柱形容器、球形容器。根据它们的制作情况、结构设备、承受能力和材料费用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发现圆柱形容器条件较为优越,适合校园使用。

容器除能满足处理工艺所要求的性能外,还要确保它的稳定可靠性,即使垃圾桶本是承载较轻的废品,但想到它们的耐久与实用性能,垃圾桶的稳定性不可忽略。当然还有容器的经济性,这又是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条件之一。取用又实用又经济的垃圾桶,是明智选择。

(3)选择垃圾桶的材料

材料选用与其寿命有密切关系。不锈钢尽管比普通碳素钢贵得多,但耐腐蚀性与质量较好,选用较薄的壁厚,用料大大减少,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几乎为零。虽然这是合理的建议,但是这样的材料有较高回收价值,恐怕建造出来就很快不翼而飞了。

(4)材料颜色

因为颜色会影响人的行为和感受。若不考虑,会给人的健康、情绪、行为带来不利影响。通常一些建筑缺陷或特殊效果也可以通过颜色来改变。一件颜色调配得当的建筑物,往往可以起到美化和点缀的重要作用。

(5)方便的使用

设计出来的垃圾桶最终目的就是方便同学利用,所以在便于投放垃圾的设计步骤不能马虎。最为关键的就是投放口要够宽敞,要较好地符合人们“顺手”丢弃垃圾的心理。也就是说不要让人们丢起来感到很麻烦,导致垃圾容易掉落在垃圾桶的脚跟前。在顾及人们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考虑清理工人的工作方便也至关重要。在设计垃圾桶箱内构件时要注意清洁的便利。

2 人机分析

2.1 现有垃圾箱的宜人性分析

高度:垃圾箱的高度不当,学生在丢垃圾的时候大部分需要弯腰靠近垃圾箱投掷垃圾。

开口形状:垃圾箱开口形状不适合垃圾的投掷,有些垃圾箱为了外形美观使开口形状不规则,导致很多垃圾投掷时的不方便。

构造:垃圾箱构造不合理。

分类:垃圾箱没有分类,低碳生活日益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校园人文素质的体现,也是一种节能环保的行为。

位置容量:垃圾箱的位置和容量不合理,校园内各个区位类的垃圾箱基本都是同样大小。

外形:垃圾箱的外形和环境不协调,不美观。垃圾箱的普遍形象是脏乱丑,让人情不自禁的远离,影响垃圾的收集。

2.2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的解决方案

(1)控制好垃圾桶的分布间隔

遵循“最大最小”的原则,最小不过30米,最大不过100米。在人迹比较少的地方可以每间隔80米放置一个垃圾桶,而经常有人走的道路,则每间隔40米放置一个垃圾桶。因此,需要对主干道两边垃圾桶分布进行调整;

(2)针对人流量合理摆放

在饭堂门口外的道路两旁以及宣传栏两旁各放置一个垃圾桶;

(3)加强管理

加大校园治安管理,对乱贴小广告的行为给予制止或处罚;

(4)后期监督

鼓励在校学生监督垃圾桶被乱贴的行为,开通有关渠道可供学生反映校园环

境问题;

(5)加大宣传力度

在草坪或者绿化带上设置标语警示牌;

(6)合理设置

在高频使用的区域加大垃圾桶的容量设置,并增加清洁次数;

(7)颜色分类

用颜色造型等醒目的标志来设计垃圾桶的分类;

(8)分类意识

加强师生的垃圾分类意识;

(9)培养意识

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环保专题活动,培养同学们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使同学们做到完完全全地将垃圾扔进垃圾桶而非远距离投射,并自觉监督自己与他人的行为。

2.3 问卷调查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有没有过在校园中找不到垃圾桶的经历

A有B没有

3.如果您有找不到垃圾桶的经历,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C管理问题A数量不够B设置不够合理

4.您认为校园内的垃圾桶外形设计是否符合校园环境?C不符合符合 A B基本符合

5.您觉得校园垃圾桶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方便投掷?C不方便B比较方便A方便

6.您平时是否注重垃圾分类?一般 C A是

B否

垃圾分类不够完善对于您而言的原因是什么?7. C觉得没作用A不知分类B嫌麻烦

您平时在校园垃圾桶中经常投掷的垃圾类型为?8. 其他DC A 纸张

B包装袋饮料罐

9.您认为学校当下的垃圾桶分布合理吗? B 合理 A 比较合理 C 不合理

10.是否可以准确区分垃圾桶的可回收箱和不可回收箱?

A是B比较准确C否

11.您认为当下校园中的垃圾桶功能是否单一?

A是B比较单一 C 单一

12.您觉得校园内垃圾桶在清理回收垃圾时是否方便?

A方便B比较方便C不方便

13.您认为校园中有哪些地方应该设置垃圾桶却未设置?

14.您对于校园垃圾桶还有哪些建议?

3 设计定位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我们发现当下的校园垃圾桶存在着很多不合理,无论是从外观造型方面还是人机工学考虑方面,都没有办法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现有的垃圾桶只是有着很一般的收纳功能,没办法展示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根据我校的历史背景去展示校园风采。在这次的设计前期,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充分的分析每一块地域,划分了相关的区域,例如:“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休闲区”等,根据每个区域的垃圾多少以及垃圾种类去设计相关垃圾桶,在考虑到区域的现实因素基础上,加上人机工程学的分析参考,设计出符合人类人机工学的垃圾桶。提倡低碳环保,实行垃圾分类。同时在以我校的校园文化背景为基础,在造型上加以改进,设计一款有着校园文化特色的人性化垃圾桶。

校园固废收集路线设计

校园固废收集路线设计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成员: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校园垃圾的收集设计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的任务:郑州航院东校区垃圾收集路线设计 2.设计的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和运用我们所学知识并设计出合理路线,提供学校垃圾收集路线公选方案,节省垃圾收 集成本,争取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收益。 3.设计资料:学校建于1949年,现有15个学院,三个校区,现只对东校区进行垃圾收集路线设计。东校区学生人数23000人,建筑面积大约1200亩。 4.设计内容:计算垃圾收集设计总量及垃圾收集布置、方案、设计路线 5.设计要求: (1)每个作业路线限制在一个地区,尽可能紧凑 (2)使每个作业、每条路线的收集和运输都合理的大致相等,以平衡每日工作量 6.设计原则: 本设计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使环卫工人每 天工作规律化,合理化,保证在8小时完成校园垃圾的清理, 以做到“垃圾收集的零污染”的要求。 二、计算垃圾收集设计总量 1.校区总人数约23000人,每天产生垃圾量约为5 t,假设大学生

每人每天产生垃圾0.5公斤 2. 计算垃圾设计点容器数量: (1) 计算垃圾日产生体积: ave V = *ave W Q D W-----------垃圾日产生量,t/d Q----------垃圾容重变动系 数,一般取0.7—0.9 ave D ----------垃圾平均容重,t/3 m 取0.25 t/3 m ave V =5 0.8*0.25 =25 3m /d (2) 垃圾设置点所需的容器数量: N=T ?ave V /(V ?f) N----垃圾容器数 T-----垃圾清运周期(每天一次=1) V----单容器体积 取0.4 3 m /个 f---垃圾容器填充数,取0.75 N= 251 0.40.75 ??=83.3 取84个 3、 学校各片区垃圾产生量: 根据公式W= R ?C ?Y ?P W------垃圾日产生量 R-----服务范围内居住人口数 Y-------垃圾日产生量不均匀系数取1.1 C-----实测的垃圾单位产量4510-?t/(人。d) P------居住人口变动系数,取1.03 首先将校区分为12个片区 计算各个片区垃圾产生量汇总如下表: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杨凌家乐园垃圾收运路线初步设计 【摘要】本设计以杨凌家乐园小区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杨凌家乐园小区生活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基础上,对小区垃圾量进行了平均分配,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路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收集路线。 【关键词】生活垃圾;清运路线;容器;收集频率;设计 1.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 设计目的 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本设计根据家乐园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使小区的垃圾及时快捷的被清除,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舒适。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 1.2.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 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 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

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厂。 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清运和转运这两个阶段宜采用优化方法进行规划,按照最优的行车路线收集垃圾,并将垃圾源合理分配到不同处理场,以使成本降到最低。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有利于垃圾从产生向系统的转移,而且具有卫生、方便、省力的优点。 1.2.2收运模式及收集时间的确定 上述提到的三个阶段,其中收集和运输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则可能在一些系统中无须设置,是否设置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处理地的运输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输能力及垃圾量来确定。其中中转可能是一次,也可以有多次。因此从有无中转环节来区别,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无中转收运模式和有中转收运模式。区别垃圾收运模式还必须从的收集方式上加以区别,目前使用的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有: a.车辆流动收集(或称无站式收集) b.收集站收集 c.动力管道收集。 车辆流动收集是利用收集车辆(如后装垃圾车、侧装垃圾车等)对分散于各收集点的垃圾(桶装、袋装或散装)进行收集的一种方法,收集后的垃圾直接或经中转后运往垃圾处理厂(场)。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Content 前言 (1) 1、绪论 (3) 1.1生活垃圾概述 (3)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 2、工程概况 (5) 2.1工艺选择 (5)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6) 2.3项目设计要求 (8) 3、填埋场的选址 (8) 3.1场址禁设地区 (8) 3.2选址条件 (9) 3.3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 (9) 3.4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10)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12) 4.1防渗工程 (12) 4.2水平防渗 (12) 4.3垂直防渗 (16)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18) 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8) 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8) 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

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 5.5工艺选择 (21) 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1) 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 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 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 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 7.3取土设备的选择 (23) 7.4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则 (23) 7.5其他设备的选择 (23) 8、封场工程 (24) 8.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24) 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25) 9、环境保护与检测 (26) 附图 (27)

前言 一、设计目的 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 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 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 1、设计题目:阳江市60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 2、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平方米,填埋高度45米。 四、主要工作内容 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 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 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 4、绘制符合规范的工程图; 5、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垃圾填埋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某某省某某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次公告)工程总承包施工招标文件。 2、某某省某某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次公告)工程设计图纸。 3、现行国家有关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4、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施工管理规定。 5、现场实地踏勘情况及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6、本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及技术、设备装备能力。 二、编制目标 1、质量目标 某某省某某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次公告)工程施工质量达到现行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2、安全目标 ①负伤频率≤3‰,重伤频率≤0.3‰,杜绝重大伤亡事故。 ②按照国家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和某某县有关规定,确保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合格率100%。 3、工期目标 经公司反复权衡,既要体现工期快,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也不能脱离现实的客观实际情况,本工程按业主要求准时投入施工,计划日历总工期381日历天,计划于2016年11月14日开工,2017年11月30日完工,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81日历天。具体工期安排详见《施工控制进度计划网络图》。 第二章施工准备及布置 一、施工准备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按规定,如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而未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则不予批准开工。因此,必须认真按规定要求做好。准备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材料准备、劳动力准备和施工机具准备等方面。 二、组织准备 我公司针对此工程严格实行“项目法”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将对

质量、工期、安全、成本及文明施工全面负责。各施工管理职能部门在项目经理部的直接指导下做到有计划的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方面达到目标要求。 项目管理机构组成表 A、项目经理:

校园垃圾清运路线设计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垃圾收集路线设计 院系:国土学院 班级:环境工程1101 姓名:边鹏洋 王静 欧阳磊 李樟平 指导教师:罗运阔 二O一四年六月 、八、亠

刖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 速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主要表现:1.产量迅速增加,统计结果表明, 从1979年以来,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的8%?10%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我国垃圾产量预测将达?亿吨;2.由于资金匮乏,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有效处置率仅为13%,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5%左右;3. 大量城市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任意堆置城郊,侵占大量土地,污染土壤,空气,水体,许多城市形成了“垃圾围城”的污染局面,污染事故发生。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垃圾如何收集成为环境管理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依靠科技进步,使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置系统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实现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这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任务。 本次设计是以江西农业大学北区教学区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校园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北区教学区校园垃圾的日产生量,合理布置垃圾分布点,及各个分布点垃圾桶数量,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垃圾收运路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收集路线,力求经济合理的收集每天北区教学区的校园垃圾,为校园生活创造美好的环境。 一、江西农业大学基本情况 基本概述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理、工、农、经、管、文、法、教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学用地3,950 亩。学校设有农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理学院、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

大学城垃圾清运路线设计说明书.doc

XX大学城垃圾清运路线设计说明书 XX大学城一期工程占地5600亩,建筑面积211万平方米,远景规划面积2万亩。城内六所院校分别是江苏工业学院(规模约1万人)、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1万人)、XX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0.8万人)、XX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1万人)、XX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0.8万人)、XX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0.8万人),一、二期的总人数为50000人。XX大学城规划图见图1

3.垃圾产生量预测 估计大学城垃圾的产生量 参照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通用公式: Y n=y n P n×10-3×365(1-1) 式中,Y n为第n年城市生活垃圾生产量,t/a; y n为第n年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率或产出系数,kg/(人·d);P n为第n年城市人口数,人。 由(1-1)式得 Y n=y n P n×10-3×265(1-2) 式中,Y n为第n年大学城生活垃圾生产量,t/a; y n为第n年大学城生活垃圾的产率或产出系数,kg/(人·d);P n为第n年大学城人口数,人。265为学生在校的天数。 从(1-2)式不难看出影响大学城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主要因数是大学城垃圾产率和大学城人口数。其中,大学城垃圾产率受多种因数的影响,而大学城人口数则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经课程设计小组的调查研究,得出2004、2005、2006三年内大学城的垃圾产率分别为1.020 kg/(人·d)、1.022 kg/(人·d)、1.030 kg/(人·d)。 考虑到学校的特殊性:大学城人口数则保持相对稳定,生活垃圾的成分相对稳定,产率也基本稳定。 取y n=1.030 kg/(人·d); P n=50000人,得: 大学城生活垃圾年生产量: Y n =1.030×50000×265=13647.5 t/a 大学城垃圾日产量为:51.5t/d. 4.垃圾清运工程规模 大学城现用地5600亩,人口数为50000人。本工程按50000人的规模进行课程设计,垃圾的日产量为51.5吨,年产量为13647.5吨。 5.垃圾清运系统 5.1清运操作 垃圾清运阶段的操作,不仅是指对各种产生源贮存的垃圾集中和集装,还包括清理车辆至终点的往返运输和在终点的卸料等全过程。清运效率和费用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运输: ①清运操作方式 ②收集清运车辆的数量;装卸量及机械化装卸程度 ③清运次数、时间及劳动定员 ④清运线路 5.2清运操作方法 清运操作方法可分为拖拽式和固定式两种。 5.2.1拖拽容器操作方法 拖拽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将某集装点装满的垃圾连容器一起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处置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崇明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 班级:55388799 学号:05793346 学生姓名:XXX 设计时间:2011.11.5-2011.11.14 指导教师:XX XXX

目录 一■前言------------------------------------------------------ P 1-2 1.1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1.2固体废物的危害 1.3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 二■工程概况--------------------------------------------------- P 2-3 2.1项目背景 22课程设计目的 2.3设计要求 2.4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三■设计计算-------------------------------------------------- P 4-7 3.1填埋场容积计算 3.2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3.3填埋气体产生量的计算 四■卫生填满场的设计------------------------------------------ P 7-8 4.1处理对象 4.2填埋场的选址 五. 填埋场的防渗 ---------------------------------------------- P 8-12 5.1防渗方式 5.2防渗材料 5.3防渗结构 六. ------------------------------------------------------------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P 12-13 6.1渗滤液的特点 6.2渗滤液的收集 6.3渗滤液的处理 七. ------------------------------------------------------------ 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 P 13-14 7.1填埋气的组成 7.2填埋气的收集系统 7.3填埋场气的导排 八■终场覆盖-------------------------------------------------- P 14 8.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号:0711044023 杨凌家乐园垃圾收运路线初步设计 【摘要】本设计以杨凌家乐园小区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杨凌家乐园小区生活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基

础上,对小区垃圾量进行了平均分配,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路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收集路线。 【关键词】生活垃圾;清运路线;容器;收集频率;设计 1.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 1.1设计目的 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本设计根据家乐园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使小区的垃圾及时快捷的被清除,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舒适。 1.2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 1.2.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 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 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 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厂。 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清运和转运这两个阶段宜采用优化方法进行规划,按照最优的行车路线收集垃圾,并将垃圾源合理分配到不同处理场,以使成本降到最低。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有利于垃圾从产生向系统的转移,而且具有卫生、方便、省力的优点。 1.2.2收运模式及收集时间的确定 上述提到的三个阶段,其中收集和运输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则可能在一些系统中无须设置,是否设置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处理地的运输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输能力及垃圾量来确定。其中中转可能是一次,也可以有多次。因此从有无中转环节来区别,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无中转收运模式和有中转收运模式。区别垃圾收运模式还必须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 (45万人口) 院系:生化工程系 学生:朱会朱婷婷 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班级: 09 环监(2)班 学号:0905010239 0905010240 指导老师:于卫东

前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生活垃圾产生量呈迅速上升趋势,为解决堆放问题,筹建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用于填埋生活垃圾,采用厌氧填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程造价低,可回收甲烷等气体,故设计厌填埋方式。 对产生的滤液采用厌氧+MBR+纳滤等工艺,处理后确保出水达标,还能适应不同季节,年份渗滤液浓度波动,工艺流程简单,占地少运行维护费用低,自动控制程度高,对气体进行收集,用于发电或供热。通过卫生填埋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以改善市环境质量现状,快速现代化进程。 某地区垃圾填埋场

目录 1.概论 1.1设计背景…………………………………………………………………… 1.1.城市生活垃圾 1.1.1生活垃圾的定义…………………………………………………………………… 1.1.2生活垃圾的组成………………………………………………………… 1.1.3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特点……………………………………………… 1.1.4城市垃圾处理概论………………………………………………………………… 1.1.5城市垃圾成份…………………………………………………………… 1.1.6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2.垃圾卫生填埋 1.2.1垃圾卫生填埋的定义……………………………………………………………… 1.2.2垃圾卫生填埋的容……………………………………………………………… 1.2.3垃圾填埋场的分类………………………………………………………………… 1.2.4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 1.3填埋场的防渗 1.3.1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1.3.2渗滤液的产生与污染控制………………………………………………………… 1.3.3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1.4垃圾填埋气及其利用 1.4.1垃圾填埋气的特点………………………………………………………………… 1.4.2填埋气体的利用…………………………………………………………………… 1.5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运行管理 1.5.1拉圾卫生填埋场运行前的准备……………………………………………… 1.5.2垃圾填埋操作……………………………………………………………………… 1.5.3垃圾填埋辅助工程………………………………………………………………… 1.5.4垃圾填埋设备……………………………………………………………… 1.6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封场及封场后维护……………………………………… 1.6.1填埋场封场………………………………………………………………………… 1.6.2填埋场封场后的维护……………………………………………………………… 1.6.3防洪、导排系统………………………………………………………………………总结及建议 1.7设计规与注意事项 1.8结论及建议 1.9参考文献 总体设计 2.1总体设计……………………………………………………………………… 2.2.1服务人口……………………………………………………………………………… 2.2.2人均垃圾日产生率……………………………………………………………………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讲解学习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号: 0711044023 杨凌家乐园垃圾收运路线初步设计

【摘要】本设计以杨凌家乐园小区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杨凌家乐园小区生活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 基础上,对小区垃圾量进行了平均分配,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 生活垃圾收运路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收集路线。 【关键词】生活垃圾;清运路线;容器;收集频率;设计 1.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 1.1设计目的 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 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本设计根据家乐园小区 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使小区的垃圾及时快捷的被清除,让大家的 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舒适。 1.2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 1.2.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 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 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 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 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 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 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厂。 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清运和转运这两个阶段宜采用优化方法进行规划,按照最优的行车路线收集垃圾,并将垃圾源合理分配到不同处理场,以使成本降到最低。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有利于垃圾从产生向系统的转移,而且具有卫生、方便、省力的优点。 1.2.2收运模式及收集时间的确定 上述提到的三个阶段,其中收集和运输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则可能在一些系统中无须设置,是否设置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处理地的运输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输能力及垃圾量来确定。其中中转可能是一次,也可以有多次。因此从有无中转环节来区别,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无中转收运模式和有中转收运模式。区别垃圾收运模式还必须从的收集方式上加以区别,目前使用的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有: a.车辆流动收集(或称无站式收集) b.收集站收集 c.动力管道收集。 车辆流动收集是利用收集车辆(如后装垃圾车、侧装垃圾车等)对分散于各收集点的垃圾(桶装、袋装或散装)进行收集的一种方法,收集后的垃圾直接或经中转后运往垃圾处理厂(场)。 车辆流动收集方式较适用于人口密度低、车辆可方便进出的地区。这种方法在西欧使用很普遍,国内一些人口密度较低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周边地区也较适用这种方法,车辆流动收集方式的优点是其灵活性较大,垃圾的收集点可随时变更,但由于车辆必须到收集点进行收集作业,对收集点四周环境造成

推荐-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1 精品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某县/市垃圾填埋场设计 班级:环保112班 学生姓名:唐凯峰 学号:27号 指导教师:曾小梅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0XX年6月4日

某县/市垃圾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及目的 1、任务:完成某县/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2、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设计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工程制图能力,巩固教学中所学知识,并学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设计规模 设计服务人口20万人;平均垃圾产量1-1.5kg/d;人口增长率1.5-5%。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使用年限11年。 三、设计条件 1、该县/市主要气象特征值如下。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丰富,干湿两季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气温变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时有冰雹大风;夏季长而炎热,且雨热同步上升,常有干旱;秋季凉爽,空气湿润,时间短;冬季晴冷干燥,大气层结稳定。 1)气温 平均气温在17.5℃,极端最低气温-9.6℃,极端最高气温41.2℃。 2)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1424毫米,最大降雨量2137.6毫米,最低降雨量为963毫米。3)蒸发量 年平均蒸发量为1576mm 4)风向风速: 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 年均风速3.9m/s 2、地形地貌: 为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场区为宽缓“U”型,两岸、谷底及岸坡自然稳定,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埋区场地稳定,两岸山体雄厚,岩体较完整。填埋垃圾后不会诱发滑坡等灾害地质现象。

3、地质构造: 主河流横贯盆地中部,除沿主河及主要支流等陆续有厚度小于10米的第四系松散层分布外,盆地内主要分布呈梳状丘岗的裸露红色碎屑岩。红色碎屑岩层隶属上白坐统,谓之“衙江群”,详分为四段。第一段以山麓坡洪积相的砂砾岩为主,其有效孔隙度为12-17%;第二段主要为不同粒径的河流相砂岩,其有效孔隙度为8-14%,特征渗透率1.0毫达西左右;第三段主要为湖相沉积物,多见泥、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其有效孔隙度为6-8%,特征渗透率小于0.05毫达西;第四段主要为河流相砂岩、粉砂岩等,偶含石膏颗粒,其有效孔隙度为13-18%,特征渗透率为1.0毫达西左右。 4、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岩中的孔隙水和基岩分化裂隙水,空隙潜水,水位一般低于地面0.2-0.3米;基岩裂隙水,埋藏了不同深度的节理裂隙中,强风化岩平均为2.0米,弱风化岩平均为8.0米;地下水稳定水位平均位于地层下2.95米,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为0.007.填埋区地下水受大气降雨补给,有明显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域和途径。填埋场山谷为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场区汇水范围内的地表水,地下均由谷口向外排泄。 5、填埋场渗滤液必须经过处理,出水水质必须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 标准》(GB16889-20XX)中的一级标准,紧挨填埋场有水、电源及公路。 四、设计工作量 1、收集设计基础资料(包括设计手册,技术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熟悉资料。 2、垃圾填埋工程设计 包括:库容的计算,填埋场范围确定,截洪沟、垃圾坝、截污坝、浸出液调节池以及浸出液处理厂、气体处理设施、防渗工程的设计、计算,另外还包括填埋场的操作方法、步骤,填埋场地的监测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的设计。 五、设计文件的编制 1.绘制A3垃圾卫生填埋场总平面布置图1张,其他图件在说明书中体现。 2、垃圾填埋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3、完成时间:1周,统一上交。

详细垃圾填埋场施工方案计划

榆林榆横工业区垃圾场防渗系统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工程公司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 (1) 1、施工组织机构 (1) 2、项目部职责及项目管理 (2) 四、施工准备 (5) 1、队伍及设备准备 (5) 2、施工技术准备 (5) 3、施工现场的准备 (6) 五、施工布署 (6) 一)、部署原则 (6) 二)、施工安排 (6) 六、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措施 (8) A测量放线 (8) B机械土石方开挖 (9) C回填土石方 (11) D钢筋分项 (11) E砼分项 (13) F模板分项工程 (15) G脚手架工程 (18)

I垃圾填埋场工程 (24) k库区防渗系统施工 (30) L截水沟工程 (32) M砼预制块施工 (34) N雨季施工措施 (35) O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36) 七、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38) 一、施工进度计划 (38) 二、工期保证措施 (38) 1、布置依据 (43) 2、布置原则 (43) 3、现场布置 (43) 4、平面管理 (44) 八、保证质量措施 (44) 1、质量保证体系 (44) 2、质量保证措施 (47) 九、保证安全措施 (52) 1、管理目标措施 (52) 2、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54) 3、重点安全措施 (61) 十、文明施工现场措施 (63)

2、防止噪声及大气污染措施 (64) 3、防止水污染及水土流失的措施 (65) 4、消防措施 (65) 十一、劳动力安排计划 (66) 十二、主要材料、构件用量计划 (68) 十三、主要机具使用安排 (69)

校园垃圾路线课程设计

安徽新华学院垃圾收集及路线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 院(系)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 姓名张顺 学号1042254139 起止日期 13-13周 指导教师罗月颖

目录 1. 前言 (1) 2. 材料收集 (1) 2.1基本概念 (1) 2.2学校概况 (1) 2.3路线最优化设计理论依据 (2) 2.4垃圾收运设计内容与步骤 (2) 2.4.1收运系统模式设计内容 (2) 2.4.2收运系统模式设计的一般步骤 (3) 2.4.3收集路线设计一般步骤 (3) 2.5设计衡量标准 (3) 3. 结果与讨论 (4) 3.1中转站信息、校园平面图及运行路线 (4) 3.2调查结果分析 (5) 3.2.1安徽新华学院校区人数统计 (5) 3.2.2垃圾点分布及清运现状 (5) 3.2.3垃圾日产生总量 (6) 3.2.4计算垃圾设置点容器数量 (6) 4. 垃圾收集布置、方案及路线设计 (6) 4.1校园内收集点的布置 (6) 4.2 各片区垃圾产量及所需垃圾筒个数 (7) 4.3垃圾桶布置方案 (8) 4.4垃圾车行运的情况 (9) 4.5垃圾车的清运路线 (9) 5. 结论 (9)

1. 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主要表现为:1.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加,统计结果表明,从1979年以来,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的8%~10%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我国垃圾产量预计将达1.2~1.4亿吨;2.由于资金匮乏,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有效处置率仅为13%,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5%左右;3.大量城市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任意堆置城郊,侵占大量土地,污染土壤、空气、水体,许多城市形成了“垃圾围城”的污染局面,污染事故频频发生。 本次设计是针对安徽新华学院整个校区校园垃圾进行及时收集及清运,通过校园垃圾的日产生量,合理布置垃圾分布点及各个分布点垃圾桶数量,设计最便捷的垃圾清运路线,力求经济合理的收集每天的校园垃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 材料收集 2.1基本概念 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固体废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工业废渣。一般来说,城市每人每天的垃圾产生量为1~2公斤,其多寡及成分与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程度、市政建设情况等有关。如国内的生活垃圾主要为厨房垃圾。有的城市垃圾中炉灰占70%,以厨余垃圾为主的有机物约占20%,其余为玻璃、塑料、废纸等。农业垃圾主要为粪便及植物秸杆类。工业废渣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燃料废渣、冶炼及化工过程废渣等。固体废物是环境的污染源,除产生直接污染外,还经常以水、大气和土壤为媒介污染环境。 2.2学校概况 安徽新华学院一所是“文理工渗透、理工医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拥有文、史、哲、经、

固废课设垃圾填埋场设计

固废课设垃圾填埋场设 计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1.选址和计算 填埋场的选址总原则是应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有:运输距离、场址限制条件、可以使用的土地容积、入场道路、地形和土壤条件、气候、地表和水文条件、当地环境条件以及填埋场封场后场地是否可被利用。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选择填埋场地的重要因素,对废物管理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运输距离越短越好,但也要综合考虑其他各个因素。 (2)场址限制条件:场址至少应位于居民区1km(参照德国标准)以外或更远。 (3)可用土地面积:填埋场场地应选择具有充足的可使用面积的地方,以利于满足废物综合处理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应有利于二期工程或其他后续工程兴建使用。尽管没有填埋场大小的法律规定,填埋场地也要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包括一个适当大小的缓冲带,并且一个场地至少要运行五年。 (4)出入场地道路:由于通常适合填埋场的场地不再城市已建的道路附近,因此,建设出入填埋场的道路和使用长距离的运输车成为填埋场选址的重要因素。 (5)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不宜选址在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原则上的地形的自然坡度不应大于5%。 (6)气候条件: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考虑在温和季节的主导风向。 (7)地表水水文:所选场地必须在百年一遇的地表水域的洪水标高泛滥区或最大洪泛区之外,或应在可预见的未来建设水库或人工蓄水淹没和保护区之外。填埋场的场地必须是位于饮用水保护区、水体和洪水区之外,并且必须在春潮区之外、泥炭沉积超过1m 的沼泽区之外。还应建在地下水位以上。最佳的填埋场场址位置是在封闭的流域内,这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风险最小。 (8)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址应选在渗透性弱的松散岩层基础上,天然地层的渗透性系数最好能达到10-8m/s以下,并具有一定厚度。 (9)但地环境条件:填埋场场地位置选择,应在城市工农发展规划区、风景规划区、自然保护区之外;印在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远景规划区之外;应具备较有利交通条件。 (10)地方公众:可通过自发的协议来达到,也可在废物处理合同中加以规定。 选址的程序 (1)资料搜集 (2)野外勘探 (3)预选场地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条件调查 (4)预选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5)预选场地的初堪工作 (6)预选场地的综合地质条件评价技术报告 (7)工程勘察阶段 地址的选定与所需容积 目前该城市人口70万,人口增长率%,垃圾填埋场服务年限为20年,覆土与垃圾压实之比为1:5,填埋高度为10m,地上3m,地下7m,取W为0.6kg/d*人,垃圾增长速率%。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因此生活和管理设施宜集中布置并处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即垃圾填埋场的西北角,以减少对人们的影响。 每年所需的场地体积为: 第n年人口=70*(1+)n 单位:万

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

第1章总图与道路工程 1.1 总平面布置 1.1.1 总平面及功能分区 由地形图可知,管理区所在区域地势平坦,场地标高最低点为26.20米,最高点为30.50米,整个卫生填埋场占地面积约13.53万m2,其中管理区及辅助生产区占地 3.32万m2,填埋库区有效占地8.64万m2,其他用地 1.57万m2。 整个场区由填埋库区、半环区道路、垃圾坝、分区隔堤、各种排洪构筑物、渗沥液处理工程以及根据卫生填埋工艺确定的辅助工程(如地下水导排、渗沥液导排等)等组成,可分为管理及厂前区XX填埋区两大部分,其中管理及厂前区由行政办公区、辅助生产区、污水处理区三部分组成。行政办公区包括综合办公楼、车库及单身宿舍,辅助生产区包括水泵房、清水池、柴油机房、箱式变电站,污水处理区包括污水处理站、污水调节池、弃土堆场,另外还有门房、地磅房XX洗车台。 总图布置时将填埋区XX污水处理站布置在管理区北侧,并用绿化隔离带将各功能区相对分隔。考虑到尽量利于水资源,在生产区中新建水塘一个,雨水导排系统将收集的雨水排往该水糖,最终通过泵的提升作用经专用管道入受纳河流。 辅助设施主要包括地磅房、洗车台、机修车间、泵房、变配电站等。 1.1.2 平面布置 垃圾车进入厂区后右转经地磅秤量后沿进填埋场道路进到填埋区,避免了垃圾运输车辆对管理区的污染,出填埋场的垃圾车经过洗车台时进行清洗后进入市区。将综合办公楼、车库及单身宿舍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上风侧,而将污水处理站、污水调节池放在盛行风向的下风侧,具体布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1.1.3 竖向设计 填埋区的竖向设计根据填埋工艺的需要XX场外工程衔接确定的,场前区与场外道路接点标高为27m,半环区道路标高XX场前区道路衔接,与垃圾坝

校园清运路线设计

新疆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新疆工程学院南昌路校区垃圾清运路线设计 系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班级:环境14-1班 学生姓名:韩世乔 指导教师:黄蕾老师 完成日期:2018年1月7日

新疆工程学院南昌路校区垃圾清运路线设计 韩世乔1,黄蕾2 (1.新疆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新疆省乌鲁木齐市830000;2.新疆工程学院, 新疆省乌鲁木齐市830000) 摘要:高校是一个人群高度集中地综合场所,是师生生活,办公学习、科学研究的圣地,要求环境整洁,文化气息浓郁高压。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的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后勤服务应保障日常所产生的各类垃圾及时清运[1],避免堆积存放造成气味臭化污染,严重的蚊蝇传染疾病的传播等。高校环境牵扯到使用群体的各个方面,如何结合本校级区域性地理条件科学、高效的清运垃圾及经济条件是此次设计的重点。 关键词:环境工程;校园垃圾收集;清运路线。 Design of trash removaland transportation route of Nanchang Ro ad Campus of 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HAN Shiqiao1,HUANG Lei2 (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Urumqi 830000; 2. 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Urumqi, Xinjiang 830000 )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laces where people are highly concentrated and integrated. Th ey are sacred places whe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live, work and study. They require that the environme nt be clean and tidy and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is full of high pressure. Logistical services should ens ure that all kinds of daily garbage generated by the timely removal and handling, to avoid accumulatio n of odor caused by odor pollution, serious transmission of mosquito and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university environment involves all aspects of the use of the community, how to combine the campus-based region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of science, efficient removal of garbage and economic conditio ns is the focus of this desig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ampus wastecollection; clear transportation route.

垃圾的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目录设计说明书 1、绪论 1.1生活垃圾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3卫生填埋场概述 2、工程概况 2.1项目背景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2.3项目设计要求 设计计算书 3、填埋场的选址 3.1选址的考虑因素 3.2选址的程序 3.3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4.1填埋区基底工程 4.2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4.3防渗材料 4.4防渗系统的构造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5.3渗滤液收集系统 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1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2渗滤液调节池设计 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6.1填埋气的组成 6.2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 6.3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导排 6.3.1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 6.3.2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 7.终场覆盖 7.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7.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8.封场后续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主要符号说明

1、绪论 1.1生活垃圾概述 1.1.1生活垃圾的定义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1生活垃圾的危害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方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2.1焚烧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有还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1.2.2堆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