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知识要点

公共管理知识要点
公共管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公共管理绪论

公共管理内涵: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建立与维持公共秩序,实现和保护公共利益,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主体: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客体:社会公共事务,目的:实现公共利益,过程:公共权力运作过程) 2019特征5个:公共管理主体的广泛性、目的的双重性、活动的绩效性、活动的互动性、活动的公开性

公共管理的基本模式:分干预模式强调政府对经济和企业的全面控制,强调公共服务的政府独家供给,市场作用大大弱化。市场模式分企业化政府模式、参与型模式、灵活政府模式、放松规制政府模式。

公共管理基本方法:分干预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技术方法);服务方法(教育方法、指导方法、激励方法、心理方法)

公共管理的演进历程:起源公共行政--形成新公共管理运动--发展新公共服务

公共行政与与公共管理的不同点: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思想

新公共管理运动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重新调整政府和市场、企业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政府管得少一些,但要管的好一些;二是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自身财力不足;三是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

第七章公共财政管理

1.公共财政:国家集中部分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

公共财政管理: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和纠正市场失灵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预算、会计、决算和审计特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依法理财

(2018)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投融资职能、优化经济环境(监督)职能

公共预算管理内涵:一定时期内,政府为保证职能有效运转,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内容包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政府收费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公共预算支出(经济建设支出、事业发展支出、国家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

(2019)功能:反映政府职能收支情况;控制政府规模;促进宏观经济综合平衡;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原则:公开性、法律性、年度性、统一性、可靠性

过程: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调整---决算

公共收入内涵:政府公共支出需要,向企业家庭等社会目标群体中获得一切货币的总和

公共收入管理:对财政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过程的控制和各项财政资金的管理,是财政分配基本环节。收入管理包括:税收管理、政府收费管理、公债管理。

税收管理:内涵:税收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律规定强制性、无偿地获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要素:课税对象、纳税人;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税收种类(所得税、商品税、财产税)

政府收费管理:内涵:政府提供特殊服务或规制某些经济行为而相关主体收取的费用。

特点:直接有偿性、排他性、非规范性。体现收益补偿原则,收费用于补偿具体行政行为的管理或服务成本。

类型:1.使用者费:政府对特殊服务或特许权收取的价格,如水费、学费、停车费等。

使用者费可分为直接费、公共事业特种费、特许费

2规费:行政规费(执照费、护照费、商品检验费)司法规费(诉讼费、执行费)

注意事项:科学确定收费范围、防止扩大收费范围;合理确定收费标准,防止乱收费。

公债管理:内涵:政府在资金持有者自愿基础上,按照信用原则,有偿获取公共收入一种手段。

特点:按期偿还、付息

类型:按地域分内债、外债,按发行机构分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按偿还期限分短、中、长期

步骤:公债设计、发行、流通、偿还

作用:增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弥补赤字、维持政府收支平衡;为一定时期内物定公共投资项目筹集资金。

收入原则:收入规模与政府职能相适应,收入形式有利于分配,区别对待合理分配,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公共支出管理内涵:财政资金的支付,是财政资金分配的第二阶段,资金再分配。

分类: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原则: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生产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讲求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购买性支出管理:政府直接进入市场、购买商品或劳务支出,休现为直接介入资源配置的范围和力度。分投资性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

2.转移性支出管理:非市场性再分配,体现再分配的能力和水平。

分社会保障支出管理(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优抚、社会保险);财政补贴管理,向企业个人提供无偿补助,克服市场失灵重要手段(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税式补贴、财政贴息、其他补贴);其他转移性支出管(外援支出、债务支出)

第八章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

自然资源:概念:带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自然物质、自然能量。

特点:有形性、有限性、价值递增性、垄断性

分类:可耗竭资源(可回收、不可回收)、更新资源(公共产品、商品)

自然资源概念: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手段-开发利用保护-实现协调发展

管理: 特征:管理手段多样、经济手段为主;地区间资源管理复杂性、管理过程层次性(2019)意义:赖以生存生命线、社会再生产需要、保护环境需要

(2016)内容:产权管理、勘察管理、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管理

目标:生态效益、经济cg 效益、社会效益、防灾减灾

原则:保护和治理相结合、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综合治理和统一规划、保护重点、兼顾一般处理各方面关系

(2019)对策:存量保护、开发管理、矿产资源需求管理和利用管理、加大损失补偿力度。

环境管理:概念:依据政策-运用手段-调控-协调-限制-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象: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

内容:环境规划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污染源管理

职能:1.计划(规划):分析预测、制度目标、拟定方案、编制总体规划

2.指导:污染的防治、总结交流推广、科研攻关、宣传教育

四者时间继起3.协调:宏观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微观各部门行业(尾气管理)

、空间并存4.督导:赋予监督权力管理主体、依据环境规划、环境标准、环境法规、环境监测

通过监督,查明偏差及偏差原因,并纠正偏差。分事先、现场、反馈监督原则: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依靠群众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2018)对策:理念先行;绿色经济、生活方式;构建山林田湖草共同体;

第九章公共产品管理

1节公共产品:概念:公众可以共享的、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服务、资源。

特点:非排他性(共享性使用路灯)消费的非竞争性(国防保护所有公民、不是利益冲突)公益性(正外部效应)平等性、强制性

纯公共产品:(国防、外交、法律制度、环境保护、卫生防疫、部分基础设施)

分类:按与社会经济关系分,生产资料性、消费资料性公共产品;按消费属性分,物质消费性、精神消费性;按受益范围分,地方性、地区性、全国性、国际性公共产品;按提供主体分国有、私有。

准公共产品:1.公有私益产品(公共池塘资源)消费非排他性、具竞争性私益的(地下水、海洋、林木)

2.私有局部公益产品(俱乐部产品)消费共享、技术可以排他、超过点拥挤(高速公路、机场、公园)

3.具有明显外部效益的产品:排他性、但消费受益的内部性和外溢性并存(教育、水电暖、基础设施)

准分类:拥挤性公共产品、排他性公共产品

2节政府提供方式:政府直接提供、间接提供(政府与私人部门签订合同、政府经济资助、政府参股、授权经营、出让经营权)

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方式:1直接提供;2与政府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社区化、政府特许经营、与政府签订合同、接受政府资助或免税政策);3与营利性组织合作(参与交易关联的公益推广活动、共同主题营销、核发许可证)

3节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原因(政府公共职能和社区管理水平滞后经经济发展、行政观念转变滞后,阻碍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过多干预介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政府从事私人产品经营、造成公私角色错位)措施:调整经济活动领域、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生产主体多元化、供给领域引入市场机制。

第十章公共服务管理

1:(2016)公共服务:政府除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以外的职能活动,与社会公众某种具体的直接的需求得以满足如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的需求。

公共服务:无形的、过程的、抽象的不具备实物形态的与公职人员提供的过程

公共产品:有形的结果性的

公共服务特征:公共性、福利性、广泛性、动态性、增值性

分类:按服务属性分(准公共服务(具有非竟争性和非排他性之一特征)、纯公共服务、垄断承担职能)

按水平分(基本、非基本公共服务),按层次分(全国性、区域性的)

按功能分(维护性的、经济性的、社会性的)

2节基本公共服务:政府主导,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旨在提高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三个基本点:1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满足基本尊严和基本能力的需要、基本健康需要。

功能: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人口素质提高和人口规模控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2020)措施: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服务制度;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多元化供给;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尽可能使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水平大致相同,特点基本权益性、公共负担性、政府负责性、公平性、公益性、普惠性。

3节社区公共服务:社会或社区本身满足自己的需求安排共有服务。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网络

提供服务内容:社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救助服务、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教育文化体育服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社区安全服务

社区服务类型:自治型(不依赖市场、独占服务使用权)、保护型(不依赖、不独占)、

专业型(依赖、不独占)、营利型(依赖、独占)

基本原则:政府主导、需求导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专业监督

对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能力、完善监督考核;加强基础建设、队伍建设、资金扶持、完善规章制度;培养多元主体、构建服务网络;

第十二章公共信息管理

公共信息:内涵:公共管理主体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收集、传递、整理、发布的信息、数据、情报的总称,形式公告、决策、批示

特征:公共性、服务性、共享性

公共信息管理:内涵:公共事务管理人员依据一定的管理目标和要求,进行的搜集、整理、加工、存储、利用公共信息,为公共事务管理机构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实务活动

特征:管理目的服务性、管理主体广泛性、运作过程的互动性

内容:机构人员的管理、公开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处理过程管理、载体和技术设备管理、发布和使用管理

(2018)对策:扩展信息服务内容,完善管理方式、制定公开信息管理法律、健全机构、新型媒体管理电子政务:内涵:系统工程,将管理和服务出的跑过网络技术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部门间的分隔,向社会提供优质全方位的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方式转变: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客户需求意向设职组织机构;改进政府的领导方式和决策方式,控制型向参与型自主型转变,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信息,科学决策。公务员工作方式发生变化,操作型向知识智能型转变、职能分工向综合多能型转变、被动执行向主动执行转变,划分职责向更多的团队合作转变。

发展电子政务对策:健全管理体制、推广应用、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专业人才。

第十一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节公共危机:内涵:突发灾难和灾害发生、严重威胁和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引起社会混乱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众权力、公共政策、和公众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公共危机情况和非常事态。

特征:突发性、不确定性、紧迫性、扩散性、破坏性

公共危机管理内涵:是有组织、有计划、动态管理过程,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针对潜在的危机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控制活动,减少损失,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特点:决策风险大、管理难度大、人员素质要求高

(2019)原则:预防为主、预防和应急相结合;有效控制危机和最小代价原则;社会动员原则;信息公开和信息真实原则。

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提高政府管理绩效的需要、树立组织和领导良好形象需要

公共危机流程:三个阶段潜伏期预防准备,爆发期处理和解决危机,恢复期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潜伏期:防微杜渐,危机的预防是处理危机的最佳的时刻,是成本最低的阶段。1.提高公众危机意识(树立危机感宣传危机知识和加强危机训练、人文社会环境营造,互相关爱友善信机机制、培养健康社会心理)2.制定应急预案体系,明确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谁来做、怎么做、做什么、何时做等问题;3、建立应急组织机构(领导机构、办公机构确定责任人责任范围发挥决策职能);4.建立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囤积应急处置物资、器材装备,运输系统)5.建立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专业队伍和兼职队伍和群众队伍结合,群防群控。6.开展应急演练;针对本地多发易发突发事件,定期开展,特别是高危行业学校切实提高防范风险。

爆发期:应急处理,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果断下达处置措施,成立指挥中心,启动预案,协调各部门行动1.危机监测和预警工作(利用大数据融合多部门监测信息,及时出预警机制,建立常态动态)2.启动预警方案(指挥中心综合评估,判断危机性质类型,报上级部门批准,实施中及时进行修订完善)3.进行应急处置(人员救助、事态控制、生活保障、公共设施医疗保障措施、物资和人员征调、维护社会治安、科研攻关)4.开展救援工作(组织各方力量,既有分工又相互合作,防治发生次生衍生事件)5.做好信息公开(正视问题、开诚布公、一个声音满足公众知情权,避免社会流言恐慌)

恢复期:重建评估1.善后处理工作2.有步骤有计划进行重建3.危机后果评估4.激发民众参与自救5.问责第二节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对策:1.提高危机识别能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第一时间提出意见和建议,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行动,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2.提高快速决策能力,当机立断控制危机查明源由掌握实情不同措施应对,超前思维、战略思维,充分考虑事态变化使工作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3.提高危机沟通能力。与媒体、与各部门进行沟通信息,提高沟通效率,强化危机教育、完善危机信息管理、畅通沟通渠道,构建良邓的公共危机沟通机制。

4.提高制度执行能力,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

5.提高工作本领,增强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学习掌握自己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内行领导,增强狠抓落实本领,积极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6.提高心理素质能力,临危不惧、调节自已的情绪、沉着冷静,保持清楚的头脑、正确决策、指挥得当得当群众以信心,稳定全局,使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7.提高组织恢复重建能力。尽快组织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研究制定恢复重建的计划规划,制定救助、补偿、安置善后工作,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制扶持政策和技术支持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恢复

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系统学(第二版)》2017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公共管理学 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振明等,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版。 1.组织的含义。 P28: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部门化和专业化) P38: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是指一个组织成员之间受教育和培训的差异程度,专业方向和技能、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3.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P38: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是指组织结构中纵向垂直管理的层级数及层级之间的差异程度,这就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单位或部门的数量。 4.完整制。 P45: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完整制下的组织实行分工协作,以取得协同一致的效果。优

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5.公共组织的变革要实现的目标。 P56:一是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即公共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在提高适应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公共组织及其人员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的更新,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使公共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或更好地完成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 6.组织变革的环节。 P:57:一是对违纪的感知,即组织成员意识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二是对变革方向的确定,即通过分析环境变化,确定组织变革的目标及方案。三是变革,即变革方案的实施,对变革所影响到的成员进行沟通,推行新的组织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四是监督调整,即根据变革进程调整相关措施,并将变革成果固定下来,实现新行为模式的“在化”。 7.全球治理的概念。 P66:全球治理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其特点主要包括:①治理主体是世界围的公共行动者。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第1章公共管理导论 1.1 公共管理的意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 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 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 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 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 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 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 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公部门的权威来自制度与法律的授予,而私部门则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管理则由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私营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而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法无禁

止即自由。 5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的一个最重要之处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垄断与市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自由与依赖;利润与支出等。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核心,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所以政府理性往往是多元的,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私部门的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往往较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1.5 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 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 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与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 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 4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问题 5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6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 7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8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 9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 10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11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的问题 12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问题 第2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2.3 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性技能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这是现代公共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趋势所要求的。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财政补贴:是政府基于某些特殊的需要将部分财政收入直接分配给生产者或消费者,提供无偿补助.是政府调节微观经济的重要财政杠杆之一,也是发挥公共财政分配机制作用的特殊手段. 2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政务工作信息化.P248 3风险型决策P134 风险型决策是介于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之间的一种决策,即决策时存在一个确定目标,掌握了部分决策必备的信息,面对两种以上的环境和条件,有可供选择的方案,而且每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但可预测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对决策结果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决策。 4改变航道原理: 计划是面向的未来的,不能一成不变.如果情况预期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在必要时改变实现目标的进程,以保证公共计划的航向一直对准所要达到的目标.与灵活性原理使公共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不同,改变航道原理是使公共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 5公共财政:是国家暖和政府为满足公共利益和需要,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经济活动,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公共财政既是国家财政的一种类型或模式,同时也是政府处理与市场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常常将公共财政等同于公共财政管理.P198 6公共管理P8 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动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施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7公共管理监督P159 公共管理监督指贪污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和监察和督导活动。 8公共管理人格: 是指公共管理者与其他职业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公共管理者的伦理尊严,伦理品质,伦理境界以及所理解与实现的社会伦理价值的总和,它是公共管理者在社会活动,特别是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地位与作用的统一,是其长期的习惯性的伦理行为的升华. 9公共管理协调P152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1 公共决策P132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做出决定的过程。 1 1公共伦理P97 公共伦理是指用以实现共同价值和利益,规范全体社会公众(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各种道德规范、规 章制度等。 1 2公共选择理论:又称理性选择论,即美国经济雪茄布坎南创立的公共经济理论,主张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 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把政治决策分析与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为公共管理改革提供全心的理论平台。它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认为人是理性的,都想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而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受自我利益支配的。 1 3公共组织P8: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依法成立的具有公共利 益、运用公共权利来管理公共事物及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1 4公务员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根据本人的意愿,依照法律规定,辞去现任职务,解除或部分解除其与国家行政机关权利义务关 系即职务关系的一种行为.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汇编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汇编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公共管理:尽管公共管理也包含了公共行政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2.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3.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而且所有的大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方面是与私人管理存在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二、 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三、 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四、 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和严格。4. 治理与善治治理概念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善治是 90 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口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二 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无论是政策分析途径还是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过时或者失效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的。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形成的,并在 60 年代中期以前一直居于支配地位的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是建立在科层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基础上的,它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行政组织或官僚体制上,以组织的内部取向,注重机构,过程和程序以及行政原则的研究,并以行政效率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2.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和商学院逐渐成长起来,几乎同时出现了出现了二种不同的公共管理途径:一种是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简称“P 途径”另一种是商学院的---商业途径简称“B 途径”。B 途径强调将工具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的管理研究中,并仍然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P 途径来自公共政策学院,它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经过 20 世纪七八十年的孕育和发展,公共管理的 B 途径与 P 途径逐渐融合,形成公共管理的新范式。1991 年第一次美国的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在雪城大学召开,可以说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记。3. 公共管理范式新在何处凯特尔认为,公共管理运动所发展起来的公共管理途径是一种全新的途径,它既不同于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也不同于政策分析

公共管理学的知识要点

公共管理学的知识要点 一、何谓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二、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异同?你认为私部门管理可以应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吗?为什么?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作为本质上属于国家的一种活动,公共管理不可避免地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它的主体是政府,其权威的行使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而私人管理虽然也有权威,但其权威是经济的权威或市场的权威,其权威取决于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是在国家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在民主宪政国家,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政府部门虽然较重视层级节制的权威,但仍常常处于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其自主性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私人部门的管理则具有相对充分的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公共管理: 政府有责任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政府所提供的是公共产品。 私人管理: 私人物品;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利润。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环境:由宪法规定的权力分立与联邦制为美国的公共行政营造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 运作过程:参与公共政策的指定和执行,其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并以政府的强制权力为后盾;公共行政管理者参与政策制定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要争取不同的政治力量的支持。为了保证公共管理者的公共性,公共行政实践应遵守公共价值,即代表性和透明性,并遵守正当程序。 5、政府与市场

垄断与市场;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自由与依赖; 利润与支持。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公共部门处于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中心,公共行政事实上也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在一个变革的、多元发展的社会中,社会利益是多元的,社会的价值也是多元的,而且利益和价值之间往往也是冲突的,政府需要在多元的、甚至是冲突的利益和价值之间作出平衡和抉择。因此,政府治理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非单一的考虑。 价值观: 宪法也确立了公共部门特有的价值观,如其对效率的追求就受到代表性、责任、透明性以及正当程序 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区别 ?萨缪尔逊:“与来自于私有物品的效益不同,来自于公共物品的效益牵涉到对一个人以上的不可分割的外部消费效果。相比之下,如果一个物品能够加以分割,因而每一部分能够分别按竞争价格卖给不同的个人,而且对其他人没有产生外部效果的话,那么,这种物品就是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常常要求集体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提供出来。” ?斯蒂格利茨:“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花费巨大成本(它们是非排他性的)。” ?世界银行:“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货物。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这些特性使得对公共物品进行收费是不可能的,因而私人提供者就没有提供这种物品的积极性。” 四、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动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环境的变化与行政改革 经济的一体化对各国都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推动了各国的行政改革。 1、行政体制的国际接轨与各国的行政改革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第一章 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通技能。 4.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

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第二章 1.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2.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第三章 1.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公理的基本特征: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原理(简答+论述)

《公共管理学原理》考前辅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振明主编)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P4-5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有几个方面:(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它们的联系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P20-21 第一,就其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学并不像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主要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第二,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传统行政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尤其是将官僚体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其理论基础。 第三,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 第四,公共管理学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集体行动的逻辑、管理工具等等。 第五,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这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过多地局限于规范研究,限于普遍适用的“行政原则”的探讨。 第六,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统行政学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3、公共组织的定义。P36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公共组织应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就是我们所称谓的公共组织。 4、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P38-39 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1.组织目标 是指组织成员进行某项活动所需达到的预期结果。目标是组织的基本要素之一。组织都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它决定着组织行为的方式和组织发展的方向,关系到组织管理活动的效果。公共组织目标是公共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公共组织中的职能目标从时间上看,有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从空间结构上看有总目标和分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公共组织中的“目标网络”。 2.组织人员 组织人员是公共组织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公共组织的主体。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和机构,其实际的运行和效能的发挥,必须依靠具体的人来完成。公共组织的人员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及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公共人员的素质和智能结构,是公共组织的一个重要要素。管理主体自身素质的完善、管理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对公共管理的结果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物质因素 任何组织的运行,都无法离开物质因素的支持。物质因素包括公共组织赖以存在的载体如场地、房屋、办公设备、用品、经费等。 4.职能范围 职能范围是根据组织目标对公共组织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职责及其作用的总体规定,它确定了公共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 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 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 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

庄序莹版公共管理学后三章知识点

第十章 名词解释 1、绩效:是指一系列的结果,其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化的,主要为评估相关主体提供客观依据,以使主体行为不断加以完善。就公共部门而言,绩效是衡量其满足公众需求,管理公共事务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它体现了公共部门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成绩、效果、效率等一系列能力。 2、标杆管理:是一个认识和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标杆管理是一个过程—即一系列的行动、步骤、功能或活动造成一个结果:对最佳实践的识别和引进,以改善绩效。 3、生产效率:或称办事效率,是指生产或提供特定水平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所需投入的数量,即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均成本。 4、分配效率:亦称配置效率,是指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或反映了社会公众的不同偏好序列。 简答题 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绩效预算制度、绩效采购制度、绩效人力资源制 度。(1)绩效预算制度合理的绩效预算制度应该为独立决策权的实施提供适宜的空间和环境,使公共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配置得到整合优化,并能够大大激发部门追求绩效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绩效采购制度实行绩效采购制度关键在于制定绩效责任制和赋予采购人员一定的灵活性。(3)绩效人力资源制度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控制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各种人才的能力和潜力。 2、绩效管理的特征 (1)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强调结果的重要性(2)推行顾客至上理念,以服务社会和满足公众需求为最终目的(3)实行分权式管理,为各部门完成绩效目标创造条件 (4)建立责任机制,为绩效管理过程中责任落实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3、绩效管理的优越性 (1)对于公众来说,作为公共利益的享受着,实行绩效管理的公共部门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各种公共物品的期望(2)站在公共部门的角度,实行绩效管理可以使它在公 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①财政压力得到有效缓解②公职人员的数量和质 量有了明显改变(3)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绩效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公共管理 学科在理论和时间上的先进性①在理论上,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缺少绩效管理的公共管理学是一门不完整的学科②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上,如果 没有绩效管理,公共政策和项目就无法进行绩效评估,公共部门就不会从成本—收 益的角度去考虑公共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 4、绩效管理的四大目标:4E 4E是指: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 (1)经济对经济的通俗说法就是指节约,即在产出质量和数量既定的情况下,追求成本的最小化(2)效率效率的定义可以简单地解释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关系。 效率分为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两种类型。(3)效果亦称效益或效能,是指资源使 用所产生的具体结果。(4)公平就公共部门而言,从公共产品或服务提供的整个 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 5、绩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组织目标不易确定许多公共部门制定的目标往往不能完全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针对性、实践性、可行性。(2)建立绩效指标的困境有些制约因素应该 引起重视:第一,绩效指标的量化问题。第二,即便做到了量化要求,所选择 的绩效指标是否恰当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3)人员配备问题绩效量测内 容的决定和绩效评估的实施都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但在这两方面也会引发一

《公共管理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治理: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准公共物品和纯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的行动;公共政策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决定,而且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过程;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并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即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发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量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5.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它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6.组织:指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7.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8.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和营利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 二、填空题 1.(雪城会议)(政策)(商业) 2.(有差异或不同) 3.(公共组织) 4.(结果或产出)(外部取向) 5.(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组织)。 6.(共同目标)(协作愿望)(沟通)。 7.(政府失败或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8.(等级控制)(网络) 9.(公正)(他律)(自律)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综观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的实践,可以将政府的行为模式概括为以下五种角色: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2.试述网络治理的特征:(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

公共管理学知识重点整理

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 (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着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1.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 公共事务 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3. 领域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B途径)。 P途径的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有如下特征: 第一,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 第二,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 第三,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B途径的公共管理主张师法企业,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是: 第一,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 第二,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 第三,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形成一种学术思潮。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是这一理论的代

《公共管理学原理》题库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原理》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治理2.公共物品3.公共政策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5.管理幅度 6 .组织7 .绩效管理8 .第三部门 二、填空题 1.新公共管理学诞生于1991年在美国麦克斯韦学院召开的(),其理论来源于1970年代的两种研究途径。一种是来自公共政策学院的()途径,简称P-途径,一种是来自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途径,简称B-途径. 2.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雷说:“商业管理与公共管理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上是相似的”,这说明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是()的。 3.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如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4.传统公共行政学关注的是过程、程序,有强烈的内部取向;而公共管理学关注的是(),它有强烈的()。 5.从组织的目标角度,可以把组织划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 6.组织学之父切斯特·巴纳德认为,任何组织都有三要素,即()、()和()。 7.第三部门的兴起在理论上来源于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政府有其不足,即有(),另一种认为市场也不能自足,即有(),因此第三部门弥补两者的不足。 8.我国政府间关系有由传统的()模式,向()模式转变的端倪,例如,在我国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发生的地方政府间的磋商和合作。 9.公共管理伦理的一般原则就是追求(),它的具体体现——公共责任又是建筑在()和()的基础上的。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 2.试述网络治理的特征。 3.试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境。 4.如何理解自下而上的权力运行现象。 5.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 6.简述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和类型。 7.试述政府间关系的网络模式的特点。 8.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基本功能。 9.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区别。 10.试比较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劣势。 11.试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12.试述改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途径。 13.如何理解治理与统治的区别。 14.简述网络治理面临的困境。 四、论述题 1.论述国家神话和市场乌托邦前提预设的现实片面性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试论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关系及其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