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革命的先声与发生

文学革命的先声与发生
文学革命的先声与发生

文学革命的先声与发生

一.文学革命的先声

正如新的历史曙光升起之前,必有无数先辈在长夜里奏起迎接黎明的序曲一样,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正剧开场之前,也有一个长长的序幕。山雨欲来风满楼。“风”起于“西学东渐”,“声”响于中外文化的撞击,“势”来自于中国文学自身演变的要求,“形”成于中外文学的融合。

(一)先声之一:近代文化思想的变迁

1.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洋务派的文化思想

代表人物: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主张:“中体西用”

中体: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上固守中国的封建传统;西用:在物质文化上,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船坚炮利”,以解救民族危机。

2.以政治维新变革为中心的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文化思想

A、改良派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主张:“从事科学,讲求政艺”。认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首先要学习西方政治体制,实现君主立宪。

B、革命派

代表人物:孙中山

主张:推翻清朝专制体制,建立民主的共和体制。

3.以伦理道德革命为中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陈独秀

主张:“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改造国民精神,重建中国人的精神文明。

近代以来,中国的有志之士坚持不懈,前仆后继,探索着救国救民之路。洋务运动失败而有维新变法,维新变法失败而兴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失败而爆发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翼,是中国近代文化变革的必然产物。

(二)先声之二:近代的语言革新

1、音标文字运动

“欲为易识文字,非用拼音之法不可”。自洋务运动至维新变法以来,为了向民众普及新思想,便开始了倡导拼音字母,创造一种与汉字并行的书面语言形式。

2、“诗界革命”与“新文体”

“我手写我口”,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把口语写入传统格律诗中;“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梁启超开创“新文体”——推广接近口头语言的浅近的文言文。

3、白话文运动

“崇白话而废文言”。“五四”文学革命在“言文一致”旗帜下,否定文言文,确立了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语言载体。

(三)先声之三:近代的文学变革

1、文学观念变革传统诗文格局被打破

“小说界革命”和西方话剧的输入,使“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戏剧取得了正统的文学地位。现代新文学开始形成“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的整体格局。

2、翻译文学繁荣

A 翻译家:林纾、包天笑、苏曼殊等

B 西方文学传入中国,催促新文学的诞生。

二.文学革命的发生与进展

(一)从思想启蒙到文学革命

1.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2.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二)文学革命的宣言

1.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白话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正宗”。

2.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高举文学革命大旗-----“三大主义”。

3.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文学的使命——助长人性的解放,反映“人生诸问题“,表现人的“理想的生活”。

文学革命宣言:新文学是白话的文学,写实的文学,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三)新文学社团与文学期刊的涌现

1.新文学社团

A 先驱者:《新青年》作家群、《新潮》作家群。

B 影响最大的社团: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新月社。

C 影响较大的社团:莽原社,未名社,狂飙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民众戏剧社,南国社等。

2.文学期刊

A 四刊:《新青年》、《新潮》、《星期评论》和《少年中国》。

B 三报副刊:《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四)文学革命的对立面

1.与复古派的斗争

斗争的焦点:新文学抑是旧文学?白话文抑是文言文?

A“双簧戏”式的论战:王敬轩事件

B 三次针锋相对的斗争

①与林纾的斗争

②与学衡派的斗争

③与甲寅派的斗争

历史反思:这不是一场全是全非的斗争。文学革命倡导者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失误于某些理论的偏颇;复古派的某些理论虽然持有着真理,然而失足于方向的错误。

2.与鸳鸯蝴蝶派的斗争

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得名于19世纪晚清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内容主要是言情、武侠、黑幕。刊物《礼拜六》。代表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文学主张——小说是“游戏”、“消遣”的工具。

历史反思:社会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是多样的,因而文学应该是多元的。鸳鸯蝴蝶派作为消费文学本是市场的产物,自有其存在的价值。文学革命是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翼,这决定了它要反对思想上藏垢纳污的鸳鸯蝴蝶派;但是因此而全盘否定消费文学,这显然是在文学观念上失之于偏颇。

(精选)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练习题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一、单项选择 1.14—16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巨人的推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教会控制的削弱 2.“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这表明当时“知识分子”追求的思想是() A.自由主义B.封建神学 C.人文主义D.民主平等 3.王老师在讲授“文艺复兴”教学内容时,根据课标要求,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符合主题的是() A.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 D.无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4.下列有关文艺复兴作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实质上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5.“在地狱里,他看到强盗、贪官污吏和高利贷者,还见到给当时在世的教皇预留的一个位置;在炼狱里,一些政治上失势而受排挤的人,日后将可能升入天堂;在天堂里,正人君子和贤明君主享受着无上的快乐。”这是但丁描述他漫游地狱、炼狱和天堂时的所见所闻。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但丁反对天主教,颂扬人的价值

B.但丁信奉佛教,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但丁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歌颂教会 D.但丁厌恶天主教会,率先对天主教会提出批评 6.一次座谈会上,朱老师说:“我刚从达·芬奇和莎士比亚的故乡回来。”朱老师去的地方是() A.意大利和英国 B.英国和法国 C.意大利和法国 D.英国和俄国 7.莎士比亚曾是伦敦环球剧院的股东、演员和剧作人。他的经典剧作,现在依然还是剧院的唯一选择。下列他的哪一部戏剧可以选择在此上演() A.《最后的晚餐》 B.《蒙娜丽莎》 C.《神曲》 D.《哈姆雷特》 8.下表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部分),表格中的信息充分表明() A.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 B.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C.文艺复兴的先驱是拉伯雷 D.传播人文主义的主要方式是戏剧 二、组合列举 9.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在人类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着光芒。 (1)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出现了____________萌芽。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可以体现出____________精神。

新文化运动对文学的积极影响

-对文学的积极影响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一场关于文字的白话文革命也随之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当我们站在现在回顾这场革命,我们无疑要感谢我们的先烈们对此作出的巨大贡献。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 在古代文言文以其言简意赅、便于书写的特点,而适用于书写工具较为落后、纸张比较昂贵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晦涩难懂的弊病逐渐显现出来,甚至达到了“中国的文字艰深难写、古文难读难懂,妨碍老百姓说话。”(——鲁迅)的地步,作为一门语言,如果已经让人交流都感到困难,那自然就更加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语言符号越简单越易于交流的这是永恒的定律。因此简单、易懂的白话文便迅速推广开来,很多人开始加入到文学的队伍中,积极地进行阅读、写作,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同时也使得国民素质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 另外由于文言文的难懂,对于某一概念或者现象的描述,不同的人会从中得到不同的结论。自然不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所以在文言的影响下,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必然很缓慢。白话文的出现则为之带来了生机。首先其简散的语言更加准确的表达了某一事实。其次国民素质在短时间内的迅速提高,使得人们开始阅读更多的国内外的书籍、报纸、杂志,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促使人们进行研究、创新,从另一方面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一点早在易峻的《评文学革命与文学专制》中就有提到“该白话文因其词句组织之平易解放,活动自由,故其表现作用,有较文言文之须受法度声律等约束,为易于骋其奥衍曲折之致,以达其透切深密之旨,而能明白晓畅者,此殆可公认。则以学术思想之随时代进步,愈趋繁复精密,其文字上书写所使用之方式,亦必使之趋于繁复精密,以全其功用。白话文适应此种要求而起,亦不能否认者也。”同时这也道出了白话文于艺术和功用的意义。由此可见白话文的推广另一方面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白话文的兴起还带动了符号的发展。在文言文中是没有没有标点符号、无句读的,不仅读起来困难,而起意思含混,易于出现分歧。如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被后人理解标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种,而这反应的教育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通过白话文运动,刘半农等语言学家将西方的标点加以改造,编入汉语中,使得白话文更加完整,同时也避免了文言文存在分歧的弊病。从而将中国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一种文化,其是具有时代性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他讲到“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遁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作为遍览古今、通融中西的胡适对此也发表过见解称“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早在清末裘延梁也提到“愚天下之具,莫文言若;智天下之具,莫白话若。吾中国而不欲智天下斯已矣,敬欲智之,而犹以文言树天下之的,则吾前所云八益者,以反比例求之,其败坏天下才智之民亦已甚矣!”为使得天下智,则白话须将文言取而代之。因此说白话文替代文言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doc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近代史小班讨论课 一、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二、意义 五四运动:1、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中国新文化运动:1、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三、二者联系 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是“古典的现代性”道路,与“五四运动”所开辟的革命激进主义的现代性道路是有本质区别的。 联系:1、两个运动经历的时间有重合部分:1919年5月4日后; 2、两个运动有相同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称帝,随后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国家衰败,列强侵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出路; 3、两个运动的部分核心人物或者参与人相同:如蔡元培,胡适,陈独秀;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领导者和推动者; 4、两个运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的宣传思想转变;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广大青年民主意识空前提高,为他们后来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5、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发展到1919年的高潮体现: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紧接着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面对五四洪流,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承担起领导责任,密切关注运动的发展,为运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主流杂志刊登的大量相关文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鞭笞帝国主义。由此可见,这一声势浩大的社会政治运动是前期设计思想启蒙的必然结果和效果体现。 6、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分流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观点趋于相同,矛头一致;五四运动期间,虽然主将们的观点发生分期,但仍然精诚合作;五四运动之后,他们由合作走向分裂。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是近代时期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两个重要事件,具有多方面的相似性。也许是由于它们分别发生在东方和西方,而且在时间上相差近三个世纪,因而,在平常的教学中,极少有人将这两个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现简要归纳其主要相似之处,供师生们参考。 一、历史背景相似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陳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兴起的标志,此时,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历史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因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得不暂时放松了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广大人民群众抓起了“爱用国货,抵抗洋货”的反帝爱国运动;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也迫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而积极奔走。于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其次是化工、皮革和卷烟等行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达到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加的投资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和。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他们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针对北洋军阀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刮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首先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然后向甚至全世界蔓延,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经过约两个世纪的发展,此时的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原有的基础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反,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机,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欧洲时代的主旋律,为了争取政治权力,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力量不断增强的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础上再次掀起了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启蒙运动就这样兴起了。 二、性质相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新文化运动,还是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为了打破封建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运动,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三、内容相似 其一、打倒专制主义,倡导民主政治。 在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了“民主”的口号,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1916年2月,陳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

新文化运动与知识界的百家争鸣

新文化运动与知识界的百家争鸣 袁世凯在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权位以后,便集中力量对付南方留守的革命党人,以除后患。因为他心里十分清楚,革命党人是他实现政治野心的障碍。他篡权后不久,就秘密向外国银行团贷出巨额款项以装备军队,此即所谓“善后大借款案”。同时他还一手制造了“宋教仁案”,以阴谋手段杀害了力主民主与法制的革命党领导人宋教仁。此案真相大白于天下以后,孙中山等人发动了“二次革命”,[17]矛头直指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独裁政府。由于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两个月以后,“二次革命”被扑灭。孙中山等人逃亡日本,在那里,组建了中华革命党,[18]准备寻找机会再举义旗。袁世凯镇压了革命党人的二次革命以后,以为实现其政治野心的障碍不复存在,便先是逼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终身大总统,随后,又决定恢复帝制,抛弃民国。但是,他的“洪宪”帝制违背了历史潮流,甚至他原先的北洋班底如段棋瑞、冯国璋等也不予支持。在众叛亲离的状况下,他只做了83天皇帝梦,就在护国战争和全国各地的一片反对声中一命呜呼了。 袁世凯死后,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北洋政府名义上恢复了《临时约法》与国会,实际上,中国的政权仍然处于封建军阀控制下,中国社会陷入长期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中。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社会的平稳发展,在革命党人那里还是一种期望。 在北洋军阀各派系中,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实力最强,其次是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东北还有北洋别支奉系张作霖。在西南则形成非北洋系的地方军阀势力,如唐继尧为首的滇系,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其他各地均有大小军阀割据势力。在南北方军阀之间,甚至在北洋军阀内部各派系之间,为达到控制中央政权的目的,存在着激烈的明争暗斗,这是引发军阀混战的重要原因。 1917年6月,一贯拥护帝制的安徽督军张勋,打着调停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矛盾的旗号,率领辫子军进京,逼令黎元洪去职,并与康有为一起于7月1日扶持清废帝溥仪复辟清朝旧制。此种倒行逆施立即遭到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7月12日,段祺瑞打出反复辟招牌,自任讨逆军总司令;在天津马厂誓师,率兵入京,赶走张勋,戡定了叛乱。张勋复辟的闹剧仅有12天,就被平息。 但是,段祺瑞也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对外妥协退让;对内以再造民国的功臣自居,在政治上大搞军事独裁,拒绝恢复被张勋废除的《临时约法》和国会。在孙中山看来,《临时约法》和国会是中华民国的象征。没有临时约法和国会,就不成其为中华民国。 孙中山坚决揭露段祺瑞军事独裁统治的本质,提出打倒假共和,恢复真共和的主张,号召拥护引临时约法》,恢复国会。1917年,他从上海到广州,集合南下的国会议员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开始护法运动。孙中山和革命党没有属于自己的武装,他们所借用的力量是与北洋军阀对峙的南方军阀。一旦南北方妥协,护法运动便宣告失败。事实正是如此。孙中山极为气愤地说,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反对军阀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最终都失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仍在持续。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在黑暗中,以愈挫愈奋的精神和毅力,苦苦探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

试论“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

试论“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 广西博白县教研室朱汝洪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伟大革命”①,它不仅给文学语言带来了大解放,大革新,而且使中国文学开始表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强烈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光辉的第一页。 十九世纪末,中国封建势力极端反动,社会一片黑暗,文学领域更是腐败不堪。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呼吁文学改革,于是“诗界革命”“新文体”等口号开始应运而生,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文学改良的现象。但这些都是只注重形式的改革,谈不上什么真正的革命。二十世纪初,一些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唤醒民众,救亡图存,发动了一个思想启蒙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整个文学革命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15年12月到1918年十革命传播到中国前夕;第二阶段从1918年十月革命传播到中国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第三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 一 现在先讲第一阶段。 1915年12月,陈独秀在给张永言的信中,提出了文学的“写实主义”;次年10月,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信中,提出了文章的“八事”,即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僻俗语俗字。这是对文学革命的酝酿。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把他的“八事”主张正式提出来。同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这是文学革命的正式宣言。这两篇文章一发表,立即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热烈响应,他们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寄陈独秀》(钱玄同)《我之文学改良观》(刘半农)等文章进行声援。但是他们的倡导并没有引起封建文学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 授权码: 单位名称单位代码授权码密码临海市哲商小学331082001301 LY5PHL62G8YV 3IFZHX 临海小学 331082001302 SWBD4QQ4XY3N KNKGDH 临海古城小学331082001303 NIL3WI1DWFFL 1UVHKX 临海市巾山小学331082001304 QEYCMAKHF2HW Z5MTKR 临师附小 331082001305 UDHC6DSJSLZ4 QNWYPW 临海市回浦实验小学331082001307 IDS6HDTR84QR FJJISA 临海市鹿城小学331082001308 4PWXH4DQ3JWX FRQJBA 临海市许墅小学331082001309 GWUUJ32XPZPP XVUB3E 临海市古城利弄小学331082001313 1WNNJVNSKPRK UAYZG5 临海新时代外国语小学331082001314 3BZ56NTQIHV7 6NAVFX 临海外国语小学 331082001315 RNGRTYXTCYQC HJVV7D 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331082001316 74VGSNRC6MJZ N12L8J 巾山实验小学 331082001317 GCYL2MLI6SXM NXUN5F 新临海人子弟学校331082002104 6PIS1XJZDA36 WGX8N7大洋小学 331082002301 3XF5H2ZUGS66 VDWPPH 临海市托阳小学331082002302 UJKB6L3L2WHLSJYEI8 临海市回归小学331082002304 YF7R4PV7FPJ4 JKEZMB 临海市江南中心校331082003301 R6C18DZCRTXW 71QSQR 临海市江南小溪小学 331082003302 L4GPMPJY272V X JLPX2 临海市江南街道南片小学331082003303 AGT6NTAQYKKL 4KEULT 临海市大田中心校331082004301 ZB8EE6ASEBPV 5VB7TQ 方家弄小学331082004302 LHY3DPKZPRW4 QG56D8 奋进小学 331082004304 VQVMN6NGFY55 GRCDSF 白石小学 331082004305 CMXM6BR5XWIG FBY4NG 临海市大田下沙小学331082004307 TGBAGF4T8IZI HLQMPL 临海市大田双庙小学331082004308 KSGLSUHK7FEJ 5S4G4X 临海市邵家渡中心校 331082005301 QZQVVN3QL263 6LU2VJ 临海市邵家渡街道吕公岙小学331082005304 MZA6J73BFJ24 AZUJT7 临海市邵家渡街道枧桥小学331082005305 YYUREX52CY3Q Y8IQ6C 临海市邵家渡街道前庄小学331082005306 CB1H877ID6BS P8WBRP 临海市邵家渡街道钓鱼亭小学331082005307 DED7WMIM2X8Y 13AV6P 临海市邵家渡街道滩头小学331082005308 YIU4L75PAWKG A8L44U 临海市邵家渡中路小学331082005309 YEUD138A8WUY UUI7ZW 临海市涌泉镇中心校331082006301 3ZBG1ENM4A7K ZI8TL7 临海市涌泉镇中岙小学331082006302 AX57A8XBX7B7 58M3QP 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后泾小学331082006303 ENRD2LAJRUJA TN5URC 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西庄小学331082006304 6D7ILYMKVKZ4 Y37AT5 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塘头小学331082006305 N2PYFMQCS11N KRV1EP 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炉头小学331082006306 DF2U81UG4MSB 8F41Q7 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花街小学331082006307 M58PFBRD52AS VCVPY8 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管岙小学331082006308 ECPC6SHNTGJK C GWQSN 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石村小学331082006309 6WD1BKU7VHB1 1QHVW7 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五星小学331082006310 ED6WR4JMZZC8 RPX1IY 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兰田小学331082006311 VCXYCLYM23T5 M5UNJE 杜桥镇杜桥小学331082007301 QNGPF31C4DPG BSNMTZ 临海市杜桥镇凤山小学331082007302 VRHP2PLB52NW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5221252 文琪凯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后演变为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二十世纪初期,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救过强国之根本是改造国民性,因此决心发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要把更多人从蒙昧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新青年》的创立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阵地,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知识分子的先进观念首先在文学领域掀起了改革的风潮,并随之蔓延到各个领域,以燎原之势冲击着封建主义。新文化运动主要围绕着“四提倡和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新文化运动开始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不仅培养了许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彻底的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国民从五千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使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使中国有了脱离封建思想、勇于改革的新一代!此外,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促成了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对众多有志之士造成了启发,并改造了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埋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之栋梁。最后,新文化运动为文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推广了白话文、促成了一批优秀报刊的面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文学的弊端,对不少文学社团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它对近代的中国,对各个社会领域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孕育了新中国的希望。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如今,中国比已往强大了,弘扬传统是应该的,在国外,办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字、中国文化,这是很有必要的,在国内,让少年儿童熟悉中国古典文化,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应该的,但不能走向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面,疯狂读经,守旧维统。否则,就有可能绕回去,抱住旧的文化不放,在思想上留着长辫子,拒绝接受新思想,影响我们现代化、国际化的改革步伐。

五四文学革命的三个阶段

选择填空题: 1、五四文学革命的三个阶段: 提出阶段: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响应阶段: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信" 扩大阶段: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2、文学研究会 时间:1921年1月地点:北京成立 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 主张: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刊物:《小说月报》 3、创造社 时间:1921年7月地点:日本东京 发起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 4、湖畔诗社 时间:1922年3月地点:成立于杭州 发起人: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 主张:专心致志作情诗 5、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6、《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7、20年代小说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A、庐隐:《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 B、王统照:《沉思》《微笑》《湖畔儿语》《山雨》 C、许杰:《惨雾》《赌徒吉顺》 D、鲁彦:《菊英德出嫁》黄金》 E、许钦文:《鼻涕阿二》《疯妇》 F、废名:《竹林的故事》《菱荡》《浣衣亩》 G、张资平:《梅岭之春》《冲积化石》《飞絮》(转折) H、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饭》《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 I、许地山:《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 J、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繁星》《春水》 K、郁达夫:《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 8、20年代新诗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胡适:《尝试集》它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教我如何不想他》《扬鞭集》 沈尹默:《三弦》被胡适称为"从见解意境上和音节上看来",一首最完整的诗。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3)通过图文资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字资料、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教学过程,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产生相应的历史感悟;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新文化动和五四时期,思想家们所具有的强烈爱国精神、责任感、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等优秀个人素质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通过从“民主”与“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让学生体会到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教学难点: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评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100年前在中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了巨大希望,人们以为清朝一倒,万事自好,以为中国从此可以独立,富强,民主。然而民国初期的实际情况却与人们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那么中国民众和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后有什么“巨大的希望”,当时的社会又怎样让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呢? 1、背景: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能保住政权,政权很快落入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 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国人民希望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此执政的北洋军阀实行的是“假共和,真专制”,袁世凯进行企图称帝。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又趋于萎缩。 思想文化:思想方面由于西学的传入和辛亥革命的作用,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但袁世凯为称帝制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这一切都显示中国社会“巨大的希望”和“巨大的落差”,强烈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新文化运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著名城市;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主要著作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简述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其核心内容和实质。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成就都是历经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大陆和英国,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先兆。这个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会发生什么变化?(二)、讲授新课:一、文艺复兴 1、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地中海 14世纪的,阿拉伯商人从中国等东方国家运来瓷器、茶叶、丝绸等商品,转运的地中海沿岸,再由意大利商人,贩卖的欧洲各地。在中西贸易中,意大利人处于中转站的地位,所以意大利的一些城市,繁荣,发展起来。 2、文艺复兴的背景: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比较一下不同时期的圣母画像,我们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中世纪时期的圣母:冷漠,缺少人情;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突出了人性。 3、文艺复兴:①核心内容: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②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实质: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

新文化运动高考题章节汇编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1.(2011·安徽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 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2.(2011·山东文综·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 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3.(2010·广东文综·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 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4.(2009·全国文综一·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 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2011·海南单科·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 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部分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2)在晚清,袭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新青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期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以此为肇始,1917陈独秀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随之迁京,1919年借五四运动大势将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新青年》集中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色,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确认“人权平等之说兴”与“科学之兴”“若舟车之有两轮”。是推进现代社会进化的基本条件。《新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在《新青年》集结的急进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其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1917年1月,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5月,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1918年1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出版。从这一号开始,改用白话与新式标点符号。同时,编辑部扩大,改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轮流编辑,鲁迅撰稿。形成新文化、新文学的统一战线的团体,对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起了重大作用。 1920年9月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小组的刊物。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党的机关刊物。 1922年统一战线分解后,《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6年终刊。 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胡适,他们在周作人、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蔡元培等人的支持和策应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向中国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文学革命: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自此中国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文学革命发生的条件:1、1911年辛亥革命宣告封建帝制结束,为中国社会转型创造了基本条件;2、一战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发展,新兴社会力量增长,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与阶级基础;3、更加直接的原因是:随着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新式文化教育得以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自主开放意识的新型的知识者群体,他们成为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生力军;4、现代印刷技术与现代出版业的引进与发展,晚清报纸副刊与专门文学杂志的出现,形成了现代文学市场,出现职业作家。 文学革命取得的重大实绩: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3、文学理论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4、创作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 文学革命的重要意义:1、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近代产生过的文学变革或文学改良,它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2、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各种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3、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民主主义、人道主义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答案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 1.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答案】A 2.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A 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 【答案】C 4.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 B.基督教思想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答案】C 5.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为A项。 6.(2015·天津文综·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答案】A 7.(2015·北京文综·20)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A 8.(2015·安徽文综·20)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与联系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与联系 目录 前言 (1) 一、新文化运动 (1) (一) 历史背景 (1)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2) 二、五四运动 (2) 三、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异同 (3) 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联系 (3) 参考文献 (4)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内在联系 长期以来,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并为一谈, 统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因此形成一个错觉: 似乎先有五四运动而后才有新文化运动,甚至认为这两个运动是同一个革命运动。其实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是两个历史背景、性质、内容、历史意义都不同的运动。因此统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易误导大众,实际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区别,也有很强的内在联系。 一、新文化运动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一)历史背景 1. 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2.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3.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1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在《青年杂志》首篇文章陈独秀就向青年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鼓励青年追求科学和民主,举起了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两面旗帜。1917年,作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京。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民主和科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常被大众称为“德先生”、“赛先生”。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1)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2)提倡民主,反对专制;(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得与失

新文化运动的得与失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要是说起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第一个想起的无疑是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即: 一、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课本中阐述了很多新文化运动带来的益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而它确实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对于它的意义,相信学过近代史的人随口就能说出许多来: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但是现在,我想要主要论述的是——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弊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