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具管理程序

测量具管理程序
测量具管理程序

修订页

1.0目的

为确保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计量检测仪器(简称:测量具)的数值准确可靠,对测量具进行校正,满足产品测量要求。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测量具的管理。

3.0定义

3.1基准件:符合国家计量相关法规规定的企业生产的接近标准值的检测件,例如标准量块。

3.1校验: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对测量具以基准件进行的检验、比对的过程。

3.2内校:在企业内部使用的测量具,并有对应的基准件,由有相关资格的内校员对量具进行的校验。

3.3外校:在企业内部无校验基准件时需送至中国联合认证CNAS许可的、合法的校验机构进行的校验。

3.4免校:在企业内部无校验基准件、精度要求不高、其检测结果仅作为参考值且校验成本过高的测量

具可以做免校。对于免校测量具要注明一次免校期限,到期后对其进行符合性验证即可。

3.5降级使用:测量具因无法达到其标准精度、缺少部分功能而在限制范围内可以满足精度的使用。

4.0职责

4.1校验员

4.2.2编制测量具台帐,按周期进行测量具校正;

4.2.3定期检查生产现场的测量具是否处于已校正状态,标示是否明确。

4.2测量具使用及保管人员

4.3.1正确合理使用仪器,负责日常保养,保证各种测量具标识的完好性;

4.3.2不使用无标识、标识不明及超过检定有效期的测量具;

4.3.3若发现测量具有不良现象或数值偏差时,通知校验员进行验证。

4.3采购员

4.3.1按要求采购符合要求的测量具;

4.3.2 测量具的送外维修或外校。

5.0程序

5.1流程图

.

5.2 内容

5.2.1 各部门根据需求填写测量具《请购单》,报相关领导审批;

5.2.1.1 请购测量具的相关请购单据要汇校验员签署,校验员根据现有量具清单查证是否有可用量具。 5.2.2 采购部按《请购单》要求采购测量具;

5.2.3 采购回来的测量具要按5.2.6条款校验,确认量具合格后才能入库,不合格则退回; 5.2.4 将测量具录入《测量具管理台帐》:

5.2.4.1 区分测量具的校验周期,外校按外校证书、内校6个月、内部免校6个月、新购仪器按出厂合格证免校1年,如有特殊要求或客户有指定要求的也需进行外校,并制定测量具的校验计划; 5.2.4.2 依照台帐的具体格式将所需信息录入、编排管理编号。

5.2.5 录入《测量具管理台帐》、校验合格的(量具上有校验合格证)测量具方可正常使用: 5.2.5.1 测量具的使用人或保管人应按测量具的使用说明对其进行妥善保养;

5.2.5.2 测量具如发生有丢失配件、损坏、测量不准确等异常状况时,测量具的使用或保管人员要及时

送回品质部进行维修和校验,如校验员不能自修的测量具需填写《测量具不良报告书》,集中交由采购部送外维修;

OK

5.2.5.3 测量具送修、送外校验时领用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适当调整,保证生产线一直有合格的测

量具使用;

5.2.5.4 临近校验有效期时,使用或保管人员要及时将测量具送回品质部校验;

5.2.5.5 人员离职或长时间休假时需要归还其领用的测量具;

5.2.5.6 任何人员不得采用打磨、撕毁、拆换自组等方式销毁、没灭测量具的出厂编号。凡测量具上的

出厂编号无法识别或自刻的一律无效,同时可以视为窃取他人测量具。各种卡尺出厂编号无

法识别或自刻编号的归还时不给予销账;卷尺校验标签丢失后在归还时不给予销账,校验时

校验员如发现撕毁校验标签的则扣留该卷尺;千分尺的出厂编号标签不能丢失,在归还时必

须有对应的出厂编号标签。

5.2.5.7 测量具在使用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碰撞、摔坏及振动等人为损坏,不得私自调整其设定或

拆开修理。

5.2.6 测量具的校验及标识:

5.2.

6.1 校验员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量具校正指示书》对测量具进行新购校验、周期校验;

5.2.

6.2 校验后填写相关的《校正记录表》,更新校验计划、校验履历。对校验合格的测量具使用“校

验合格证”标签,标签上要标示管理编号、校验员和校正有效期限。对于校验不合格且需要

送修的测量具暂时不予标示,对于因故障或逾期校正暂时不用之测量具使用“停用证”标签。

对于降级使用的测量具在《测量具管理台帐》中备注清楚,移交时要在同一个工序内使用。

5.2.

6.3 外校回厂的测量具,检查是否有标示校正日期、施校单位、有效期限等相关标识与相关校验记

录。并依仪器容许误差判定,确认合格后才可发放使用;

5.2.

6.4 外校测量具上的校正机构标识不能丢失,另外再贴一个“管理编号”方便内部管理;

5.2.

6.4 按测量具外校报告上体现的的校验有效期保存外校报告,一般为一年;

5.2.

6.5 不合格的量具且不能对其进行自修的同5.2.5.2条款处理方式;

5.2.

6.6 依《计量法》相关条款,我司一般新购进的测量具凭对应的出厂合格证第一年外校可以免除,

需要贴“校验标识”标签,并给出有效期。

5.2.

6.7 按《计量法》要求,测量具的校验应该能溯源。外校测量具和内校基准件要保存好校验机构的

CNAS认可证明、外校证明;内校测量具的《校正记录表》上必须要体现基准件的识别编号,

以及相关计量检定规程的标准代号。

5.2.

6.8 测量具编码原则:

JC XXX KC XXX LJ XXX

卷尺代码流水号卡尺代码流水号量具代码流水号

5.2.7 测量具的维修:

5.2.7.1 不合格的量具要对其进行维修,维修后要在校验履历上体现维修和维修后的再校验记录;

5.2.7.2 经过维修后的测量具要校验合格后才可发放使用;

5.2.7.3 维修后不能达到测量具的精度但不至于报废时可以降级使用;

5.2.7.4 测量具因缺少配件、断、缺、变形而需要维修的,由使用人承担其市价维修费用;

5.2.8 测量具的报废:

5.2.8.1 测量具因损坏、缺少配件等造成的修校费用大于成本费用或维修后精度无法满足质量保证需求

时要申请报废;

5.2.8.2 测量具报废后应从管理台帐中清除,并在《报废测量具清单》中记录测量具使用人、报废日期、

报废原因、测量具品牌、测量具测量范围、使用时间;

5.2.8.3 在使用的测量具报废后要由测量具使用人或保管人或其部门负责人另外再申购,并注明报废测

量具再申购;

5.2.8.4 报废测量具报废清单上,使用人或保管人要签名确认。

5.2.8.5 测量具报废以后,管理编号停用一年,一年后可以重新使用。

5.2.9 校验不合格之测量具,若已用于检验产品,品质部应针对该测量具所检测之产品进行评价。有追

溯必要时,需以合格之测量具重新检验以确保品质,并保留相关记录。

6.0参考文件

6.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检定规程》

6.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7.0相关记录

7.1《测量具管理台帐》(COP 010A)

7.2《校正指示书》(COP 010B)

7.3《校正记录表》(COP 010C)

7.4《测量具不良报告书》(COP 010D)

7.5《报废测量具清单》(COP 010E)

8.0标识

8.1“校验标识”标签

8.2“停用证”标签

测量器具管理程序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测量器具管理程序 MEASUR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PROCEDURE 2018-5-20发布2018-5-20实施 厦门市至峰工贸有限公司发布

1.目的: 规范测量器具的管理,满足检验、测量和试验的需要。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工艺参数监控,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测量器具和校验工具。 3.定义: 3.1.本公司测量器具包括量具和检具。 3.2.量具:用于原物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设备工具等的质量检验,以判定其符合性的仪器、量 具。 3.3.检具:对特定产品品质特性用常规标准测量器具不易进行测量或测量效果不好时,自行设计制 作的用于检查特定产品一项或多项品质特性的模夹块规。亦属测量器具。精度:测量器具的准确程度,也就是容许误差的大小,容许误差大的精密度低,容许误差小的精密度高。 3.4.校验工具:可追溯国家标准的校验测量器具的仪器和工具。 3.5.校验:对某一测量器具使用校验工具,进行校验或委外校验。 4.职责: 4.1.品管部: 4.1.1.新产品使用的新增量具的规划和申购,检具的设计、制作委托。 4.1.2.新购量具、检具的验收登帐。 4.1.3.量具安全库存的建立和申购。 4.1.4.量具、检具的管理及应用培训。 4.1. 5.量具进出库、储存,6S管理 4.1.6.量具、检具的台帐、校验维修记录及其履历的建立,量具、检具的使用寿命跟踪。 4.1.7.量具、检具的内部校验或送外校验以及允收标准的建立。 4.1.8.量具、检具的定期维护、保养、维修管理。 4.1.9.拟定校验周期和年度校验计划。 4.1.10.失效的量具、检具的报废鉴定及责任归属的判定。 4.2 品管部: 4.2.1 量具、检具现场使用的培训和指导。 4.2.2 检具领用后,在使用前的有效性判。 4.3 制造中心资材部: 4.3.1 检具的进出库、储存,6S管理。 4.3.2 检具进出仓及库存记录。 4.4 使用单位: 4.4.1 测量器具的需求提出。 4.4.2 测量器具的借用和使用管理。 4.4.3 所使用测量器具的日常维护保养。 4.4.4 所使用测量器具的保管、使用期间内自主检查及送校验,失效后的报废申请。 4.5 管理部采购课: 4.5.1 负责量具的采购以及进货异常处理。 4.5.2 指定检具委外供应商及委外制作的跟踪。 4.5.3 指定测量器具外校供应商。 4.6 技术开发部工程课:负责检具的加工制造、维修及委外申请。 5.作业内容: 5.1.测量器具的规划与申购: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GB/QC8.2-2011-R1) 一、目的 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并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二、适用范围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管理过程 2.设计和开发过程 3.采购和外包过程 4.生产过程 5.服务过程 6.管理过程 7.资源管理过程 三、职责范围 1.总师办应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密切与用户的沟通,及时提供满 足用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2.总师办和工程技术部负责设计出高水平、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对 设计造成的问题和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取得的成果和效益。 3.计划供应部应确保供方评价、定点采购和满足产品的要求,供应 是否及时,统计进货检验合格率和性价比,对外包产品的进行控

制。 4.工程技术部应确保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按相关工艺要求 进行生产,生产环境的良好率。 5.售后部应及时、准确地获取、分析和利用用户满意信息,进行持 续改进,增强用户满意。 6.各部门应确保管理的高效率和有效性。 7.设备动力室应做好设备的维护,经理/人力资源部应测量公司各岗 位人力资源的配备、各类人员能力的考核和培训。 四、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合同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1.项目: a)合同履行率 b)用户检验合格率 1.2.方法 a)按期履行合同数/应履行合同总数*100% b)用户一次检验合格数/用户检验总数*100% 1.3.频次 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上各个项目的情况。 1.4.判定准则 是否满足策划的预期目标要求。 2.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2.1.项目:

测量仪器管理程序

NYC XXXXX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ASIMCO Nanyue (Hengyang) Co.,Ltd QG/NY0202.24-2003 测量仪器管理程序 发布日期:2003-7-25 实施日期:2003-8-8 XXXXX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总师办归口。 本标准由质量部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艳。 修订历史记录

测量仪器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其具有准确证实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的能力和试验的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范围内所使用的影响产品质量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测量装置、仪表、试验软件和标准物质)的控制(专用检具的管理见《工装管理程序》)。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1 QG/NY0202.19 生产计划程序 3.2 QG/NY0202.25 MSA(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3.3 QG/NY0202.26 实验室管理程序 3.4程序测量仪器操作手册及使用说明书 3.5测量仪器的校准及检定规程 3.6 测量和试验设备技术规范 3.7 QG/NY0203.17 测量仪器代号汇编 4 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写语 4.1 L----长度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2 F----力学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3 T----热工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4 E----电磁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5 O----光学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6 C----化学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7 H----时间类测量仪器的首字母 4.8 测量仪器的编号缩写词详见《测量仪器代号汇编》。 5 职责与权限 5.1 质量部门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归口管理。 5.2 技术部门负责明确检测任务及准确度要求。 5.3 各车间及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只有在检定有效期内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才能使用。 6 过程流程(流程图见附录一) 6.1 测量仪器的技改计划 6.1.1测量项目的确定和检测设备的选择

测量过程控制程序

第一部分:测量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测量过程进行控制,防止出现不合格品,保证测量产品满足规范和合同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测量过程和测量产品的质量控制。 3、职责 测量大队负责测量过程控制。 4、工作程序 4.1 测量过程框图 4.1.1 院计经办下达《地质、测量、试验任务委托单》(HBK-QR-7.3-02),大队长任命项目测量负责人,确定参加生产人员和仪器设备。测量负责人应了解工程概况,测量任务,提交成果时间等。 4.1.2 出院或大队组织实地查勘,项目测量负责人参加,了解测区情况,收集测区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成果,收集有关地形图,与地方商谈进场事项。 4.1.3 根据查勘情况,按照规程、规范和任务委托单山分管主任工程师和项目测量负责人按《勘测试验大纲编制办法》(HBK-QS-C7.5/1-2003)编写《测量技术设计书》。其内容包括:

(1)测量任务来源和基本要求; (2)测区基本情况; (3)测量内、外业工作内容,技术要求,主要施测方法。 《测量技术设计书》或《测量技术要求》由分管主任工程师组织编写,大队长审查。对于小型测量项目,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地质勘察测量等,测量范围小于20标准km,其《测量技术设计书》简化为《测量技术要求》。只规定采用的测量规范,平面与高程系统,测量方法、测量范围、测图比例尺、断面间距等。 在外业进场前对分队或作业组讲解《测量技术设计书》,进行事先指导。 4.1.4《测量技术设计书》若需修改,由分管主任工程师编写补充技术规定,大队长审批; 4.1.5 外业进场前,分队或作业组必须认真检查仪器,检查设备器材的配置情况。 4.2 测量外业 4.2.1 进场分队或作业组必须严格按照《测量技术设计书》或《测量技术要求》和规程、规范要求执行,不得随意降低精度要求。 4.2.2 测量过程中,观测记录手簿200%检查,电子手簿100%检查,平差计算输入数据100%检查,横断面成果计算分队级100%校核,桩号100%互检,大队检查员100%审查。 大队检查员在现场巡视检查,对测量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4.3 测量成果验证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控制程序 S10.1 版本号:2 编号:SKT-C-S10.1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受控状态: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起实施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过程符合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 3 职责 3.1 总经理领导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工作。 3.2 管理者代表具体组织体系过程监视和测量工作。 3.3 各职能部门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的职责、权限实施与部门专业(业务)管理有关的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3.4 技术质量部是过程监视和测量的主管部门,除承担本部门的“监视和测量的控制”职责外,还负有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检查职责。 4 程序流程图(见本程序最后一页) 5 程序 5.1 总经理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对管理评审进行策划,配置必要的资源,负责批准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策划输出文件,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监测依据:《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2 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策划,实施与监测对管理评审所需输入汇总资料的审定,并报总经理批准。 监测依据:《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控制程序》 5.3 技术质量部负责对产品监视和测量过程进行控制;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负责对过程进行日常的监视和测量。 5.3.1 对生产现场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人、机、料、法、环)的日常监测由现场检验员负责。 5.3.2 技术质量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台帐的建立和工装的检验检定。 5.3.3 技术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的监视测量。 监测依据:《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控制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4 各部门按照有关程序文件的要求,按时开展各自专业管理及检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对有关的整改,纠正活动实施监视、测量控制并保存有关记录。 5.4.1 技术质量部负责新产品实现的策划、开发、持续改进和工艺主管工作,对生产现场的技术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及检查考核,并保存相关记录。 监测依据:《持续改进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产品防护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 5.4.2 市场部负责对顾客服务进行策划、顾客满意情况的收集、分析、传递及跟踪,负责与产品有关要求(合同草案)的评审,并保存相关记录。 监测依据:《顾客满意控制程序》 5.4.3 物流部负责原材料等物资的采购控制,确保采购物资符合技术要求;会同技术质量部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及所供原材料等物资的质量、符合性、服务、价格等进行评价,建立合格供方名单,并保存有关记录。 监测依据:《采购控制程序》 5.4.4 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的日常管理,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检查、考核,确保生产现场、工作环境达到规定要求,并保存有关记录。 监测依据:《生产过程控制程序》、《设备、工装和环境控制程序》 5.4.5 行政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职责权限落实和人员培训工作。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管理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管理程序 1目的范围 对产品实现的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确保产品质量与环境及OHS行为满足顾客与相关 方的要求;并对体系运行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以保证方针、目标的实现。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OHS管理体系日常运行的监测和测量。2职责 2.2品控管理中心负责对产品实现全过程及最终成品的监视和测量,并负责对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 控。 2.2总裁办负责对归口管理的相关方的环境、安全行为进行检查。 2.3人力中心负责OHS项目的委外监测工作。 2.4总工室负责环境项目的委外监测工作。 2.5奶源公司负责对奶户在本公司的环境、安全行为进行检查。 2.6各公司生产部与品保部负责对产品实现全过程和成品进行自检。 2.7各单位及其下属部门对各自运行控制程序的实施情况进行日常监测。 3工作程序 3.1监测 3.1.1检查内容 a.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点与监控措施; b.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 c.重要环境因素、重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d.运行控制情况; e.体系文件中涉及的自查及f刁口检查各项内容。 3.1.2检查计划 a.品控中心每年初制定《过程检验计划》,并按计划对各公司生产过程进行监测。 b.各单位于每年第一季度建立《体系运行检查计划》落实检查项目、责任人及完成期限,计划 交品控中心备案; c.计划自查项目要求每年度至少全面覆盖四次,y]口检查项目检查频次按各运行程序要求; d.在实际操作时对计划的适宜性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调整。 3.1.3检查实施 3.1.3.1过程质量检验 a.品控中心依据《过程检验计划》对半成品取样进行检验,出据《半成品检验单趴各公司品 保部接到《半成品检验单》后,若为合格检验单,则通知生产部操作工转入下一道工序继续生 产;对于不合格检验单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入 b.各公司品保部依据各自的《生产工艺质量检验监控点示意图》及《过程检验计划》的要求进 行自检项目的检验,执行在制品质量标准。 c.生产过程中下道工序操作工应对上道工序转来的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继续加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规范产品过程检验和验证控制,对材料、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检验和试验的产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标识,以防止未经检验或未经验证合格的材料和产品非预期使用、流转和发货。 2.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检验、产品生产过程及最终检验和出厂进行监视和测量。 3.职责 3.1.产品部 ●负责提供进货、过程、最终检验或试验所需的技术标准、规范、图样或标准样件等,并明 确控制方法。 3.2.工程部 ●负责制订生产/装配全过程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3.3.质量部 ●负责原材料的进厂检验。 ●负责对不合格来料进行原因分析,分类处置。 ●负责对来料的进厂检验报告定期检查。 ●负责来料的检验和试验。 ●负责保存相关的检验和试验记录。 ●负责制订来料、生产/装配全过程和最终产品相关的检验指导书;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 产品图样及工艺文件等进行生产过程巡检、产品终检及出厂检验。 3.4.物流部 ●负责生产过程的生产材料、零部件件及辅助材料的配套上料; ●负责产成品的入库、出货管理。 3.5.生产部 ●负责生产/装配全过程的自检/互检及半成品的专检;并按检验结果对产品进行处置、入库 等工作。并配合检验员、维修员的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 3.6.采购部 ●负责按审批后的采购计划采购物料。 ●负责已检验完的物料的入库。 ●负责不合格品的退货协调工作 4.术语和解释 4.1.检验: 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2.确认: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5.程序

本程序分为进厂检验、生产过程及最终检验和出厂检验控制程序。 6.1.进厂检验 6.1.1来料到货确认 来料到公司后,采购部将《暂估入库送检单》交物流部物控员,物控员先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核对数量及标识是否和《暂估入库送检单》一致,符合后按单收货,查看库存和第二天的生产计划,判定是否为急用物料(急用物料为2天内需使用的物料),若是急用物料需在《暂估入库送检单》上写明急用,表明需优先检验,签字确认后将来料摆放在待检区。 6.1.2 检验 物控员将《暂估入库送检单》送质量部检验组长,检验组长接到《暂估入库送检单》后,按优先程度编制检验计划,检验员严格按照《检验作业指导书》对来料进行抽样、测量、检查、试验和验证等一系列工作,将数据记录填入《进厂检验记录/报告》或《电子元器件进厂检验报告》相应的表单,若本批来料全部合格,则需检验组长确认签字,否则需经过SQE工程师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意见且签字确认,《进厂检验记录/报告》或《电子元器件进厂检验报告》一式

过程监视与测量管理程序

过程监视与测量管理程序文件版本V1文件编号:QP-806 发布日期2013-4-28 实施日期2013-5-08 1 目的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其过程都具备了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从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产品的符合性,最终确保顾客满意。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包括质量目标的监视和测量,燃气表以及零部件等产品实现过程的监控。 3 术语和定义(无) 4职责 4.1 生产部负责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并监督跟踪生产进程,实现有效监控。 4.2质管部负责所有进货、过程、最终产品的检验;组织不合格品评审;对产品质量追溯。同时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 4.3 研发中心和车间负责组织工艺纪律的检查。 5输入、输出及过程绩效指标 ◆过程输入◆过程输出◆过程绩效指标 体系审核、过程审核、产品审核以及日常监督检查●工艺纪律检查表 ●过程检查表 ●过程分析评价表 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数 6 流程及流程说明 责任部门流程步骤流程说明输出 管理者代表 质管部 6.1过程策划和识别 6.1.1 梳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明确 监视和测量的层次。按其范围的大小 可分大过程、主过程和分过程。如将 产品实现大过程,分为生产和服务提 供等主过程,再分为一般过程、关键 过程、特殊过程等,分层次按重要性 实施监视和测量。 过程策划 和识别

责任部门流程步骤流程说明输出 管理者代表 质管部6.1.2剖析过程,确定需要监视和测量的监视点和相应的测量指标。确定哪些地方需要监视,哪些地方需要测量。可以采用矩阵图、过程识别表等方法,结合各部门职责剖析过程,确定监测点,设定监测频次。 质管部6.2明确职责权限 明确所策划的该过程由谁,哪个部门负主责,哪些部门共同完成。 质管部6.3确定过程目标和实施方案 6.3.1质管部根据上述策划和识别结 果汇集,确定对各部门主管及相关过 程监视和测量数据采集点,形成过程 绩效监控指标。 6.3.2质管部梳理质量管理体系所有 过程,制定《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 方案》,包括监视测量过程以及部门职 责,监视测量内容、方法、频次和记 录,监视和测量信息收集、传递和利 用,按文件规定要求实施编审批。 过程绩效 监控指标 过程的监 视和测量 实施方案 质管部 6.4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管理 质管部按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实施方案》,对各部门的各个主责过程 进行管理,监控各部门是否按照方案 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并有相应记 录证据。 过程的监 视和测量 实施方案 6.5实施监视和测量 依据公司的产品和体系的特点, 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可以分别采取 调查、评审、审核、评价、检验、试 验、验证、确认、数据分析、对管理 过程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等类型,并 以程序、指导书、图表和规范等形式 纳入质量体系文件。 明确职责权限 确定过程目标 和实施方案 持续改进 过程监视和测量 的管理 实施监视和测量

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监视和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其测量精度、准确性,满 足测量量值的溯源性,使之满足计量确认体系之要求 ?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检验、测量和试验装置及生产设备配用仪表的控制 3. 相关文件 3.1测量系统分析管理程序 3.2记录管理程序 3.3实验室管理程序 3.4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 4. 职责 4.1质检部是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根据技术要求、质量特性 等方面的要求,在过程设计时,选择满足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并负责监视 和测量装置的周期检定和测量系统分析。 4.2供销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贮存和发放。 4.3生产车间负责生产现场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 5. 工作描述 5.1配置、采购与验收: 5.1.1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根据《控制计划》提出配置要求,填写《监视和测量 装置配置申请表》,报总工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供销部实施采购;对原有监视 和测量装置损坏的,由使用部门提出配置要求。 5.1.2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应有 MC 标识,量值应有溯源性(检定证书)、合格 证、使用操作手册、技术资料、保修卡和保修期限、维修联络方式以及设备编 号(本身编号),生产日期等。 5.1.3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要对上述参数验收, 验收合格后送检定单位检定。检 定合格后经供销部办理入库手续;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负责对其编号、建立台 帐;检定不合格的,由供销部退还供货单位。 5.1.4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负责新监视和测量装置使用与操作培训工作, 生产车 间工艺人员负责考核, 使之真正能达到预期的计量特性。 5.2在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5.2.1质检部计量检定人员负责建立台帐和编制周期检定计划, 监视和测量装置 在经检定或校验后,并在台帐登记后,方能发放使用。 5.2.2为确保监测测量有效,满足测量量值的朔源性,公司应对监视和测量装置 实施以下管理措施: DX/QP23-B.0 DX/QP02-B.0 DX/QP24-B.0 MSA

测量软件管理程序

测量软件管理程序 ---------------------------------------------------------------------------------------------------- 1 目的 通过对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的识别、测试、确认和维护,以确保其持续使用的适应性,保证测量、计算结果的真实可靠。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集团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测量过程控制所用软件和测量结果计算所用软件的配置、使用、维护、保养等过程的管理。 3 职责 3.1 计量中心负责标准仪器和贸易结算所用测量软件的管理。 3.2 仪表车间负责过程控制测量设备所用软件的管理、测量结果计算所用软件的管理、过程控制使用的系统软件的管理以及智能仪表测量软件编制开发、确认、测试、维护和保养。 3.3 电气车间负责电气参数测量软件的管理。 3.4 成品车间负责定量包装测量软件的管理。 3.5 质检中心负责质量分析过程使用测量软件的管理。 3.6 技术中心负责测量软件的配置和测量控制软件中系统软件的管理。 4 相关术语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5 工作程序 通过对测量软件的配置、确认、测试、维护和保养等环节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使生产过程和数据分析以及计量管理使用的测量软件符合顾客、集团公司、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5.1 测量软件的分类 5.1.1 测量软包括: a) 自动控制软件; b) 测量结果计算所用的软件; 5.1.2 自动控制软件是为生产过程工艺参数进行监视、测量和控制增强功能的软件;测量结果计算所用的软件是对测量数据统计、分析和计算,对测量过程进行不确定度计算等功能的软件。 5.1.3 测量软件可以是固化的、可编程的、成品供应的软件包。5.2 测量软件的配置 5.2.1 根据生产过程控制和数据管理需要,由技术中心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评审,选择适宜的测量软件;新建、扩建、技改项目的测量软件,技术中心组织相关单位识别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配备适宜的测量软件。 5.2.2 测量软件可以是外购的,也可以是自主开发的。 5.2.3 外购的测量软件按照Q/LH·GZT-B09-2008《采购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5.2.4 各单位使用的测量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非法软件不予采用。

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监视和测量资源进行监控,保证所有影响产品符合性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与器具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监视和测量资源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满足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的检测、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验(检定)。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资源的分级、检定、校准的管理和控制的归口管 理。 3.2采购部负责采购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资源。 3.3各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资源的正确使用及日常保养。 4 作业程序 4.1 监视和测量资源配置 4.1.1 根据产品质量特性检测和生产过程所需的监视和测量活动,配置准确度和数量均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资源,并实施有效管理。 4.1.2 品管部根据生产控制及检验、试验需求,并征询相关部门的意见,确定待购置的监视和测量资源,明确其规格、型号、精度等要求,经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部采购。 4.1.3 所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资源到货后,由品管部检查、验收,对本公司不能校准/检定的测量设备由品管部负责送法定计量管理部门进行检定(或在使用前检定)。 4.1.4 经验收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资源方可入库,若不合格由采购人员办理退货或更换。 4.2 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资源,由品管部统一编号登录“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台账”。 4.3 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和校准 4.3.1品管部编制“监视和测量资源周期检定计划”,按国家计量管理部门

颁发的检定周期的规定,定期实施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对不存在校准(检定)标准的测量设备,品管部在内部校准时应编制或参照有关规程,作为校准依据,并保持相关记录。 4.3.2本公司不能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的测量设备,按计划在校准(检定) 有效期到期前,送法定计量管理部门或联系计量管理部门到公司来进行校准和(或)检定,保存相应的校准(检定)证书。 4.3.3品管部负责公司内部使用控制的测量设备的日常检查和校对。 4.4测量设备的状态标识 4.4.1对校准/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品管部负责进行合格状态的标识。因体积小而不宜贴标签的测量设备,其校准/检定状态标签可贴在包装盒上或由其使用者妥善保管,在设备上作好编号或有可追溯标记。 4.4.2对经修理或确认无法修复的测量设备,应做好“禁用”标识或隔离存放,防止误用,经品管部核实,报总经理批准后作报废处理,并在相关资料中注销。 4.4.3对具有比对或测量作用的样件,需经品管部检验认可,编号并贴上相应合格标识(注明认可人、有效期)后使用,品管部负责建立相关管理台账,定期对其有效性进行确认。 4.5测量设备的使用管理 4.5.1使用者在使用测量设备前,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是否在设备检定有效期内,并保证所使用的设备的测量能力与所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保持设备的使用环境适宜,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满足被测对象对环境和准确度的要求。 4.5.2按测量设备使用说明书或相应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进行操作管理,防止因操作或调整不当而使其校准失效。 4.5.3在用测量设备不得随意拆卸。在搬运、保养、维护和贮存过程中,按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要求控制,防止因管理不当造成损坏或失效,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 4.5.4若在运行检查、使用过程或其它途径发现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使用者须停止继续测量,并报告品管部。品管部需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doc

1.目的 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进行控制,确保对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结果的正确性,流转或交付使用的产品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全过程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 3.职责 3.1 质量部负责产品检验规程的制定。

3.2质量部负责产品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实施,建立并保存记录。 3.3 生产部负责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自检 3.4厂长、技术部、质量部负责紧急放行的审核与批准。 4.过程活动 4.1 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总要求 4.1.1总要求 a) 质量部负责(必要时生产部配合),对具体的产品,依据其产品标准和规定产品特性的设计文件编制产品检验规程,确定检测控制点、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和使用的测量设备。关键过程,出厂检验应编制检验指导书。 b) 检验控制点包括:进货检验,工艺文件规定的检验控制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检验控制点,装配测试、出厂检验检验指导书或检验表格规定的检验内容等。 c)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必须按检验规程进行,严格对照产品标准,设计文件、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对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做出科学、客观的判定结论。用于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设备应符合《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d)质量部负责对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视,在检验控制点对产品实施测量,对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标识、放置。对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或过程制品,严格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e) 供销、生产和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对作业过程进行监视、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自检、互检。在检验人员对产品进行检验时,支持和配合检验人员的工作。 f) 负责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检验人员,必须在技能、经验或培训方面取得相应的资格。 g)检验规程的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1.2 记录建立及保存 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建立和保存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记录。检验记录应符合以下方面的要求: a)包括检验项目、标准或设计要求、检验结果和检验结论等内容。当检验项目有量值要求时,应在要求栏中描述规定的量值、在检测结果栏内填写实测量值。 b) 符合《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 c)适用时,应记录检验依据、测量设备和环境条件等相关内容。 4.2 来料检验 a)对于各种外购产品件,由生产部门仓管核实进货数量、规格、型号、和检查外观包装情况。 b)生产部仓管根据来料情况填写《送检单》,检验员根据相关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建立检验记录,

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 1.0 页次 2/4 发行日期 1. 目的: 对测量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所用作测量的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处在正确和良好的应用状态 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用作测量的仪器控制和管理 3. 定义: 内部校准:公司内由品管部具有仪校资格的人员 ,对照国家认可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基准件进行校准 外部校准:公司内不能内部校准之计量器具 ,送具有国家认可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 基准件:用作进行内部校准的经国家认可的法定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基准仪器或设备 无法溯源到国家基准的测量仪器 :由仪校员按照该装置的测量要求定期进行校椎,如不能内部校准的,则由仪器 的制造商代理负责相关校准工作。 4.作业内容: 作业流程图 ,以满足产品 责任 单位 重点提示 相关文件/ 表 单 使用部门 各相关部门根据实际使用需要 ,确定精度和测量范 围并根据公司现有检测设备情况 ,对需要增加的检 测设备填写“请购单”由各部门负责人确认后交总 经理审批. “请购单” 总经理 总经理依订单状况等数据确认是否需购买,若不需 购买则将申请退回原申请部门 . 采购部 采购依“请购单”上所规定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制造 商/代理商进行采购。 “请购单” 品管部 所有采购回来的检测设备统一由品管部仪校员进 行验收,验收不合格则由采购部予以退货 . 品管部 验收合格的检测仪器由品管部仪校员进行编号后 登录于“测量 设备一览表”上,并将验收结果记录 于“量规仪器管理履历表”内。 “量规仪器 管理履历表” “测量设备 一览表” 品管部 相关部门 1. 品管部仪校人员将校验合格之仪器发相关部门 仪器管理人员,由相关部门的仪器管理人员发 放给使用者,并签名确认。 2. 使用部门对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测量过程控制程序

测量过程控制程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GGLC-JZ-Ⅱ-02 版次/修订号:1/0 主责部门: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 1目的 确保公司测量过程受控,满足规定的预期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测量过程的策划、设计、过程控制和管理。 3术语和定义 3.1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3.2高度测量过程:关键、复杂、保证生产安全、测量结果不正确会引起后续昂贵代价的测量过程。 3.3一般测量过程:指测量控制风险较小,如用手动量具测量、低级别过程控制。 3.4计量要求:规定的计量要求从产品要求导出。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这些要求,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 3.5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测量设备特性的例子包括:测量范围、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漂移、影响量、分辨力、误差、死区。 4引用文件 GB/T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 1112-2003 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 5职责 5.1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

5.1.1负责公司测量过程的统一监督管理。 5.1.2负责公司最高计量标准测量过程的管理。 5.1.3负责原料的化验、产品质量检验、化验、试验测量过程的管理。 5.1.4负责公司物资和动力介质计量结算测量过程的管理。 5.2技术中心负责新产品生产过程中测量过程的策划。 5.3安全处负责人身防护测量过程的策划和监督实施。 5.4能源环保处负责公司能源、环境监测测量过程的管理。 5.5规划发展处、项目工程单位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大型外包工程测量过程的策划。 5.6设备主体单位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安全监测、环境监测、能源管理过程中测量过程的管理。 6管理内容及要求 6.1测量过程的输入是:顾客要求、组织要求、法律法规要求、测量设备、测量方法、环境条件、测量人员。 测量过程输出是:完整、准确、真实的测量记录。 活动是确定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和性能要求、将识别的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设计测量过程要素和控制限,高度测量过程形成测量过程规范和测量过程的有效性确认。 6.2测量要求的导出和计量要求的转换 6.2.1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用以下方式表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操作者技能要求。 6.2.2销售总公司宣钢分公司与顾客签订的订货合同及其技术规范标准、产品质量特性表或图纸等应写明对所定购产品的技术要求、产品指标,包括产品质量要求。 6.2.3技术中心负责根据订货合同中规定的技术要求转化为可测量的工艺参数,导出顾客的需求、产品的测量要求。 6.2.4 各管理部门根据组织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提出测量要求。

(产品管理)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可自由编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腈纶厂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文件编码:QLSH/CX-10/31-2010 发行版本:A/0 编制部门:质检中心 编制人:李巧英蔚峰 审核人:李艳芬 批准人:李胸有

2010-06-30发布 2010-07-01实施1 目的 为规范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确保产品质量,以验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我厂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职责 4.1 生产技术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产品标准,协调各生产车间检验事宜。4.2 中心化验室、质检中心分别负责南、北区产品监视和测量过程的归口管理。 4.3 生产技术部负责协调采购产品验证事宜,并审核对采购产品的紧急放行。 4.4 中心化验室、质检中心负责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验证。 4.5 相关车间负责对产品包装物进行验证,负责管理辖区内的取样点,配合本过程的实施。 4.6 储运车间、原料车间负责采购产品的入库验收。 5管理内容 5.1 产品标准的管理 5.1.1 生产技术部确定原辅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指标及相应的方法标准,并由检验部门按要求进行产品检验。 5.1.2 未建立的检验项目可委托具有较强检验能力和有可靠信誉度的单位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作为对顾客提供的产品的出厂数据。 5.1.3 实验室应依据原材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产品所执行标准等相关要求,每年定期修订检验计划,明确检验项目、试验方法和检验频次。检验计划应经生产技术部批准、发布后方可实施。应控制质量检验计划的发放范围和修订状态,确保产品检验管理和操作岗位能得到有效版本。 5.1.4 生产技术部应确定对产品出现不合格、装置开停工、原料(工艺)变更、生产异常波动等非正常状态时的检验要求。 5.2 产品检验过程控制要求 5.2.1生产技术部要按照有利于生产操作,有利于质量监督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原则进行产品检验工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含流程)

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文件编号:QG/ATECH 018ZL06-2006

1.目的 明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和方法,以实现对过程的动态管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有效地控制生产和服务质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的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是总经理授权的全权负责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随时掌握过程实现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4.2 公司各部门在各自范围监视和测量所涉及的过程,及时汇报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5. 流程 6. 内容 6.1 监视和测量的工作范围: 6.1.1 监督检查按规定实现过程; 6.1.2 适用时,测量过程对有关规定的符合程度; 6.1.3 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并及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 6.1.4 监视和测量的具体对象主要包括:

a) 质量目标的实施; b)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实施; c) 控制计划、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服务规范的实施; d) 制造过程稳定性和过程能力的监控。 6.2 监视和测量的实施 6.2.1 管理者代表负责并成立监督组,监督检查质量目标的实施和企业范围的全部质量活动,制止和纠正违章活动,确保按规定实现过程。 6.2.2 各部门监督检查本部门范围的全部质量活动,制止和纠正违章活动,确保按规定实现过程。 6.2.3 生产部经理负责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6.2.4 监督检查人填写《过程监视和测量检查表》写明所属部门、过程名称、检查情况、检查人、检查日期、检查结论和纠正措施建议并签名。 6.2.5 质保部每月收集顾客投诉情况等报管理者代表确认。 6.2.6 质保部和生产部按《数据分析管理程序》的要求统计分析过程数据,对控制计划要求的工序进行过程监控(控制图)和过程能力分析。 6.2.7 对发现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及时按《持续改进程序》的规定纠正和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按《文件管理程序》的规定更改文件的规定。 6.2.8 对未能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过程应考虑更改或重新策划。 6.2.9 《过程监视和测量检查表》提交管理评审作为评审输入。 6.2.10 管理者代表以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作为日常事务的主要工作之一,应及时检查、分析《过程监视和测量检查表》,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7. 相关文件 7.1 QG/ATECH 002DA01-2006《文件管理程序》 7.2 QG/ATECH 003DA02-2006《记录控制程序》 7.3 QG/ATECH 015ZL03-2006《数据分析管理程序》 7.4 QG/ATECH 019ZL07-2006《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7.5 QG/ATECH 022ZL09-2006《持续改进程序》

企业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

1.目的

校验技术员依据量规仪器设备之使用状况及精准度要求确定内部校 验或送外校验,并记录于“量规仪器一览表”。 4.4内校流程 4.4.1校验技术员依照校验周期通知使用部门送校。 4.4.2软尺验证方法 将标准钢尺平放于平台上,被验证软尺测量点起始刻度与标准钢尺 刻度重合,软尺抹平即可,在软尺英寸和厘米两面总长度范围内取 12 24〃、36〃三个测量点,和 30CM 60CM 90CM 三个测量点与标准钢尺读 值比对数值差异,任何一个测量点相对数值偏差不超过± 0.5%为合格。计 算公式如下: (被测量点读数-标准钢尺读数)*标准钢尺读数X 100% 4.4.3直尺、木尺等验证方式与软尺相同。 4.4.4电子秤验证方法 将电子秤置于水平台面上, 秤盘内不可放置物品,将电子秤读数 校正为零,置50g 、100g 、500g 三个标准砝码于电子秤上读取数值测 算误差。计算公式: 误差值=(电子秤读数-标准砝码值)+标准砝码值X 100% 测量误差值与标准值此对偏差不超过± 1%为合格。 4.4.5磅秤验证方式与电子秤相同。 外校流程 外校机构之仪器校验人员在所校验之仪器、量具上贴校验状况标 并附校 验报告。 校验记录及判定 4.6.1量规仪器校验的结果,必须记录于“量规仪校设备年度校验周期 表”,校 验合格者,贴“校验合格标签”;校验不合格者,贴“暂 停使用”标签。 4.6.2校验不合格的量规仪器,视具体情况作送修、重校或报废处理, 由质管部 统一依《设备治理程序》处理。关于单位价值专门小之 量具如软尺、 3 / 8 4.5 签,

木尺、直尺则由质管部验证后,不合格量具由仓库予以记录、回 收、更换。 4.6.3布仓验布机验证: 布仓验布机由质检科每三个月校验一次,方法如下: 找一块30-50码之间,弹力专门小的布(如全棉牛仔布、斜纹棉布) 用验布机量 过后,再用软尺(验证合格)测量, (过码机读数一软尺读数) 一软尺读数X 100%在± 1%之内为合格,如不合格即此验布机不能使用, 并将检查结果记录于品控设备验证记录中。 4.6.4 量规仪器于有效期内损坏,经修理后必须再校验判定。 检验员验证时发觉某一度量工具误差超过验证标准时,应立即 停止使用,并通知质管部主管及时清理现场,对使用超标测量 工具制作的半成品进行标识。质管部主管及生产总监需对有关 工具所引起的品质问题作出评估,由质管部主管制定并实施纠 正措施。 未实施纠正时,误测半成品视为不合格暂存,已流出的误测半 成 品,质管部主管须通知检查人员特不留意尺寸问题。 误将超标测量工具测量成品,一经发觉,需将未出货之该批成 品再 作一次成品质量检查。 量规仪器在使用或搬运中需十分小心,幸免重摔或碰撞,以免造成 损坏,若有损坏等异常,需重新校验判定,以维护其数据精准度。 必须认真妥善做好量规仪器之保管工作。标准 存 放在质管部,仅可用于校对。标准钢尺、砝 质管 部应保存其外校记录。 465 466 467 4.7 4.8 4.9 量规仪器使用部门, 钢尺、砝码应封好, 码每年需外校一次。 量规仪器编码原则: 标准砝码编号 标准砝码编号 标准砝码编号 50 以(QC-STD-002) 100g 以(QC-STD-003) 500g 以(QC-STD-004) 表示 表示 表示

监视与测量管理程序

CHHY标准CNHZ/QEP-12监视与测量管理程序第四版, 2014-05 第 1 页,共 7页 战略所有者:内容所有者:批准: 1目的 对产品实现必须的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测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2范围 适用于丹佛斯(杭州)板式换热有限公司海盐分公司对产品从原材料、外协加工的零部件的进货、生产过程的半成品以及成品满足预期要求的监测控制和测量。 3定义 无 4职责与权限 4.1.仓库负责进料点收、发放、保管。 4.2.质量部负责将来料不合格通知价值流、采购、仓库及处理不合格退货。 4.3. 质量部负责执行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之判定及标识,并建档管 理。 4.4 质量部负责完成相关检验记录。 4.5 价值流依据作业要求进行自检、送检以及相关领料入库工作。

5 流程 5.1.进料检验流程 输入/表单 流程图 输出/表单 责任人/部门 原材料、零部件 SAP 订单 [送检单] [送检单]、偏差报告 合格标签、批次号 入库单 供应商 GS 检验员/质量部 检验员/质量部 GS 标识 不合格品处理 N 收货 供应商交货 入库 进料检验 验 Y

5.2.过程检验流程 输入/表单 流程图 输出/表单 责任人/部门 原材料、零部件 首件检验记录单 工序卡 [巡检记录单]、不合格品报告单 入库单 生产任务单 [钎焊巡检记录单]、不合格品报告单 [钎焊检验记录单] 计划员/供应链部 操作员/价值流部 检验员/质量部 操作员/价值流部 操作员/价值流部 检验员/质量部 操作员/价值流部 计划员/供应链部 操作员/价值流部 检验员/质量部 检验员、质量工程师 操作员/价值流部 半成品入库 不合格品处理 正常生产 产品装配 预压检验 生产调试 首件检验 生产任务单 首件检验 N 自检 自检 巡回检验 进炉 Y Y Y Y Y Y Y N N N N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