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汤临床治验举隅
奔豚汤新用

奔豚汤新用奔豚汤出自《金匮要略》,此方专为肝气郁结、化热上冲的奔豚气而设,方中当归、川芎、白芍补血养肝,葛根、黄芩清热泻火,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李根皮下气,甘草缓急和中。
笔者据其具有养血平肝、和胃降逆的作用,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肝郁气逆诸病,收到良好的效果。
1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张某,女,27岁,1998年2月24日就诊。
患者14岁月经初潮,周期规律,但每次行经前1周出现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注意力不集中。
结婚后上述症状曾一度减轻,但自1997年底由于下岗加之夫妻关系不和,上述症状加重,两乳胀痛,头痛失眠,口干口苦,欲哭,有气上冲胸之感,月经净后逐渐减轻。
查体无阳性体征,乳房无肿块,舌质淡、苔薄黄,脉弦。
诊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由肝气郁结所致。
用奔豚汤加减。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半夏10g,黄芩10g,葛根15g,李根皮15g,川楝子10g,橘核6g,牡丹皮10g,酸枣仁15g,甘草6g。
1日1剂,连服3天,症状明显减轻;又服4剂,月经净而停服。
其后每次行经前3天开始服用上方,服至月经净后停服,一般每次服7~9剂。
连服4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又服逍遥丸、小柴胡汤丸各1瓶以善后。
2 慢性肠炎周某,男,34岁,1997年4月17日就诊。
有慢性肠炎5年,加重2月。
腹痛欲便,便后痛减,大便溏薄,每日3~4次。
曾作结肠镜、钡灌肠等检查,被诊为慢性肠炎。
常服氟哌酸、鞣酸蛋白、谷维素以及藿香正气丸、六神丸等治疗,时轻时重,每因情志不畅或过食辛辣油腻而加重。
此次因过春节恣食油腻加之饮酒而使病情加重,神疲乏力,口干口苦,烦躁不宁,失眠多梦,形体较瘦,肠鸣音略亢进,舌质红、苔黄略腻,脉弦滑。
便处以痛泻要方与参苓白术散加减,嘱其服3剂。
4月21日复诊,症状同前,详问病史,自述腹痛时攻撑而痛,少腹有瘕块渐大,且气上冲咽憋闷难忍,不食,临厕便溏不爽,肛门灼热。
证属肝郁有热。
用奔豚肠加减。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半夏12g,黄芩8g,葛根15g,李根皮15g,防风10g,炒白术15g,焦山楂15g,甘草6g,生姜10g,1日1剂,水煎服。
奔豚汤及医案

奔豚汤及医案【方药】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各6克) 半夏四两(12克) 黄芩二两(6克) 生葛五两(15克) 芍药二两(6 克) 生姜四两(12克)甘李根白皮一升(15克)【用法】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肠气病脉证治第八·二)【解说】本证为肝郁化热之奔豚证。
冲脉隶属于肝,起于下焦,上循咽喉,若惊恐恼怒,肝气郁而化热,挟冲气上逆,则发为奔豚。
发时,少腹有块突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
方其上冲,气促而腹痛;及其下行,气平而痛定。
往来寒热,为病在肝(胆)之征象。
故治疗当以疏肝清热,降逆止痛为法。
本方主用李根白皮,《本草别录》云:“李根白皮,大寒无毒,治消渴,止心烦逆,奔豚气”。
“肝欲散”,故以生姜、半夏、生葛辛以散之;“肝苦急”,故以甘草甘以缓之;肝“体阴用阳”,故以当归、白芍、川芎入血以养之柔之;胆宜降宜利,故以黄芩苦寒以清泄之。
本方不惟治奔豚气,凡肝郁化热,其气上逆之证,皆可运用。
【运用】一、奔豚(一)曹颖甫医案:予尝治平性妇,其人新产,会有仇家到门寻衅,毁物谩骂,恶声达户外,妇人惊怖。
嗣是少腹即有一块,数日后,大小二块,时上时下,腹中剧痛不可忍,日暮即有寒热。
予初投:炮姜、熟附、当归、川芎、白芍。
2剂稍愈,后投以奔豚汤,2剂而消。
惟李根白皮为药肆所无,其人于谢姓园中得之,竟得痊可。
(《金匮发微91959年版) 按语:病起于惊恐,见少腹有块,腹中剧痛,日暮寒热,肝郁之奔豚也,经投之,又幸得李根白皮,果获佳效。
二、奔豚(二) 辛军医案:邓某,女,48岁,1992年2月11日诊。
诉2年前夜间静卧时,时觉两踹(小腿肚)发胀,继而心烦不能忍,必须用力伸其双腿,或出屋外纳凉尔后缓解。
近1年来,症见气从踹上冲心下,发作欲死,经用针(缝衣针)刺其踹部,觉气从刺处泄出后,发作才停止。
如此二三日一发,或七八日一发,苦不堪言。
77、奔豚证属肝郁血虚化热上冲基础方:奔豚汤

77、奔豚证属肝郁血虚化热上冲基础方:奔豚汤奔豚证属于中医学上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肝郁血虚化热上冲的症状。
在中医药理论中,奔豚证的治疗方案有很多,其中基础方剂之一就是奔豚汤。
本文将围绕奔豚证属肝郁血虚化热上冲基础方剂——奔豚汤,详细阐述其药物配伍及组成,以及君臣佐使药的作用和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奔豚汤的方剂组成。
奔豚汤由四味药物组成,分别是奔脱汤、龙胆泻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这四味药物相互配伍,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调理奔豚证的病情。
在奔豚汤中,君药是指起到主导作用的药物,它们是奔脱汤、龙胆泻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的主要成分。
君药主要用于调理肝气郁结、血虚化热等病因,起到疏肝解郁、养血清热的作用。
而臣药则是指起到辅助作用的药物,它们是四味药物中的次要成分。
臣药主要用于增强君药的药效,协同治疗奔豚证的病情。
臣药包括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等,它们能够补血养气、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起到协助治疗的作用。
佐药是指起到辅助作用的药物,它们在奔豚汤中的作用相对较弱,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佐药主要用于增强君臣药的功效,促进各种药物的配伍作用,使整个方剂达到更好的疗效。
佐药包括甘草、生姜等,它们具有调和各种药物的作用,能够增强方剂的整体效果。
总的来说,奔豚汤中的君臣佐使药物配伍合理,相互协调,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药效,提高疗效。
君药起到主导作用,臣药起到辅助作用,佐药起到增强作用,三者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配伍之外,奔豚汤的药性归经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中医理论,奔豚汤的药性偏寒,归属于肝经和脾经。
它能够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养血活血等,对于奔豚证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奔豚汤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疏肝解郁、养血清热等方面。
它能够调理肝气郁结,舒缓情绪,缓解压力;同时也能够养血清热,改善血虚化热的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奔豚汤主要用于治疗奔豚证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如头晕目眩、胸闷烦躁、口苦口干、失眠健忘等。
奔豚汤是张仲景用治奔豚气病

奔豚汤是张仲景用治奔豚气病奔豚汤是张仲景用于治疗奔豚气病的一首重要的方子,是仲景用药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
其中葛根的用药思想与《神农本草经》“起阴气”的功效和后世医家认为葛根能入脾胃调理气机的作用相吻合,体现了仲景对气机条畅的重视。
方证解析奔豚汤由葛根、甘李根白皮、黄芩、川芎、当归、芍药、生姜、半夏、甘草组成。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言:“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证由惊恐恼怒所致,导致肝气郁结化热内扰,引下焦冲气上逆。
是以冲气上逆,下焦无所制,达胸中则觉气上冲胸;肝气疏泄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腹痛;其往来寒热者,提示病在少阳,枢机不利,肝气郁结,当参小柴胡汤证条文,取和解少阳之法,疏解气机,宣发郁热。
方用甘李根白皮治奔豚气;黄芩清少阳肝胆之火;芍药泄肝热又合甘草缓急止痛;生姜和胃降逆;半夏降胃逆又以沟通阴阳。
本因惊恐之证必有阴阳不和。
肝藏血,用当归、川芎养血行血以调肝。
唯葛根一味,医家多言葛根是合黄芩清热平肝,此似不合仲景之意。
但用清热药如此之多,又何究之用葛根,其中必有其精妙之处。
兹介绍如下,望同道批评指正。
葛根乃点睛之笔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肺经,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的功效。
在奔豚汤中,所用药物共九味,何以葛根为画龙点睛之笔?《本经》言葛根:“起阴气。
” 且《本草经疏》言:“葛根禀天地清阳发生之气,其味甘平,其性升而无毒。
入足阳明胃经,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之要药也。
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
生气升腾,故起阴气。
” 故其辛凉之中尚具有升清之性,其辛凉之性与黄芩相伍,可清解上焦之热,其升清之力与甘李根白皮相伍,可调畅气机的升降,而冲气自平;其与生姜、半夏相伍,可调理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
其配伍恰到好处,故为画龙点睛之笔。
起阴气助降冲气《神农本草经》载葛根有“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的功效。
此所说“阴气”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中的“阴味”皆指“清气”,即人体中精华物质。
奔豚汤

方选奔豚汤合代赭石旋覆花汤加减:柴胡12 g,枳壳10 g,黄芩12 g,葛根15 g,李根白皮25 g,半夏15 g,生姜10 g,当归12 g,川芎15 g,芍药15 g,赭石30 g,旋覆花12 g,党参15 g,吴萸3 g,黄连5 g,甘草5 g。
3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日3次奔豚汤【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甘草芎藭当归各6克半夏12克黄芩6克生葛15克芍药6克生姜12克甘李根白皮12克【用法】上药九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
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夜一服。
【主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方剂名称奔豚汤药物组成甘草4两(炙),李根白皮1斤(切),葛根1斤,黄芩3两,桂心2两,栝楼2两,人参2两,芎1两。
处方来源《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
方剂主治奔豚,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冒者。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生葱。
制备方法上切。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去滓,温服1升,日3次,夜2次。
奔豚汤奔豚汤用于主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奔豚汤--《金匮要略》卷上【处方】甘草、芎藭、当归各6克、半夏12克、黄芩6克、生葛15克、芍药6克、生姜12克、甘李根、白皮12克。
【功能主治】主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用法用量】上药九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
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夜一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奔豚汤--《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处方】甘草4两(炙),李根白皮1斤(切),葛根1斤,黄芩3两,桂心2两,栝楼2两,人参2两,芎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奔豚,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冒者。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去滓,温服1升,日3次,夜2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奔豚汤--《外台》卷十二引则《小品方》【处方】葛根8两(干者),生李根(切)1升,人参3两,半夏1升(洗),芍药3两,当归2两,桂心5两,生姜2斤,甘草(炙)2两。
奔豚中医治疗根治妙方

奔豚中医治疗根治妙方
奔豚中医治疗根治妙方;
奔豚者,肾之积也。
缘阴气凝聚,结于少腹,坚实牢硬,有时逢郁则发,奔腾逆上,势如惊豚。
腹胁心胸,诸病皆作,气冲咽喉,七窍火发,危困欲死,不可支也。
其将发之时,则脐下悸作,凡惊悸一生,即为奔豚欲发之兆也。
如汗后亡阳,脐下悸动,奔豚欲作者,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如奔豚方作,气从少腹上冲心部者,以桂枝加桂汤主之。
如奔豚盛作,气上冲胸,头疼腹痛,往来寒热者,以奔豚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一两)桂枝(四钱)甘草(二钱)大枣(十五枚)甘澜水四杯,先煎茯苓,减二杯,入诸药煎大半杯,温服,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大盆置水,以勺扬之,千百遍,令水珠散乱,千颗相逐,乃取用之。
桂枝加桂汤
即桂枝汤再加桂枝二钱
奔豚汤
甘草(二钱)半夏(四钱)芍药(二钱)当归(二钱)黄芩(二钱)生姜(四钱)芎(二钱)生葛(五钱)甘李根白皮(三钱)水煎大半杯,温服。
奔豚汤及医案

奔豚汤及医案奔豚汤及医案【方药】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各30克) 半夏四两(60克) 黄芩二两(30克) 生葛五两(75克) 芍药二两 (30克) 生姜四两(60克)甘李根白皮一升(50克)【用法】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肠气病脉证治第八·二)【解说】本证为肝郁化热之奔豚证。
冲脉隶属于肝,起于下焦,上循咽喉,若惊恐恼怒,肝气郁而化热,挟冲气上逆,则发为奔豚。
发时,少腹有块突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
方其上冲,气促而腹痛;及其下行,气平而痛定。
往来寒热,为病在肝(胆)之征象。
故治疗当以疏肝清热,降逆止痛为法。
本方主用李根白皮,《本草别录》云:“李根白皮,大寒无毒,治消渴,止心烦逆,奔豚气”。
“肝欲散”,故以生姜、半夏、生葛辛以散之;“肝苦急”,故以甘草甘以缓之;肝“体阴用阳”,故以当归、白芍、川芎入血以养之柔之;胆宜降宜利,故以黄芩苦寒以清泄之。
本方不惟治奔豚气,凡肝郁化热,其气上逆之证,皆可运用。
【运用】一、奔豚(一)曹颖甫医案:予尝治平性妇,其人新产,会有仇家到门寻衅,毁物谩骂,恶声达户外,妇人惊怖。
嗣是少腹即有一块,数日后,大小二块,时上时下,腹中剧痛不可忍,日暮即有寒热。
予初投:炮姜、熟附、当归、川芎、白芍。
2剂稍愈,后投以奔豚汤,2剂而消。
惟李根白皮为药肆所无,其人于谢姓园中得之,竟得痊可。
(《金匮发微91959年版)按语:病起于惊恐,见少腹有块,腹中剧痛,日暮寒热,肝郁之奔豚也,经投之,又幸得李根白皮,果获佳效。
二、奔豚(二)辛军医案:邓某,女,48岁,1992年2月11日诊。
诉2年前夜间静卧时,时觉两踹(小腿肚)发胀,继而心烦不能忍,必须用力伸其双腿,或出屋外纳凉尔后缓解。
近1年来,症见气从踹上冲心下,发作欲死,经用针(缝衣针)刺其踹部,觉气从刺处泄出后,发作才停止。
如此二三日一发,或七八日一发,苦不堪言。
奔豚中医治疗偏方

奔豚中医治疗偏方奔豚中医治疗偏方奔豚古病名,见《灵枢》、《难经》、《金匮要略》等,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
奔豚一由于肾脏寒气上冲,一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
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
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1简介古病名,见《灵枢》、《难经》、《金匮要略》等,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
《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
豚,即小猪。
奔豚一由于肾脏寒气上冲,一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
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
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2中药治疗附方汗后奔豚(误服发汗药,还可以起到香味附方茯苓一两、炙甘草二钱半、桂枝三钱、大枣二枚,用劳水二升煮之,煮至一升,一次服完。
一两服两次。
此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
主要症状是发作时,先感小腹有一股气窜动,顶撑胀痛,且自觉气从小腹奔跑上冲到心胸,乃至咽喉,甚至发作欲死,发作后又渐渐缓解平复,发作时,其上冲之状,顶肝抬肺,难受至极。
桂枝加桂汤,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冲心,灸其核上各一壮,此方主之。
方药:桂枝五两白芍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歌曰: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因,虽取桂枝汤为用,桂用五两肾奔豚。
解读:这是风寒表虚自汗之人,被烧针后,(烧针,又称温针或针柄灸)又迫其汗出,伤了心气,心气受伤,不能下交元阳,则肾气寒而水气滞,加之针处再被寒邪侵入,两寒搏结,心致挟肾水之邪而凌心,故寒气从小腹上逆至心,必发为奔豚。
这时应再灸其肿大发红而核起之处者,是欲杜绝再入之患。
用桂枝汤进行治疗,可以和营血而通心阳,可以解除外患,加重桂枝药量者,欲壮心阳而通肾气,暖水藏而去水邪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 :躯 体形 式障 碍是 指一 种 持 久 的担 心 或 相信 各 种 躯体 的各 种症 状 的优势 观 念 为特 征 的神 经 症 。躯 体 化 障碍临 床多 表现 为 多种 、反 复 出现 、经 常 变 化躯 体 不适 症状 。本 病 属 中 医 “ 郁证” ,与 患 者 善 焦 虑 ,抑 郁 个性 有 关 。百 病 皆生于 郁 ,盖 奔 豚病 先 有 郁 ,后 有
奔 豚汤 出 自张仲景 《 金 匮要 略 ・ 奔 豚 气病 脉 证 治
第八》 。其 日 : “ 奔 豚 病 ,从 少 腹 起 ,上 冲 咽 喉 ,发 作 欲 死 ,复 还 止 ” ; “ 奔 豚 气 上 冲 胸 ,腹 痛 ,往 来 寒 热 , 症状 得控 。 按 :运 动 性 哮 喘 , 属 支 气 管 哮 喘 的 特 殊 类 型 。 与
浙 汀 中 医杂 志 2 O 1 3年 1 2月 第 4 8 卷第 l 2 期
奔豚 汤 临床 治 验举 隅
郑 荣 辉 浙 江 省 洞 头 县 人 民 医 院 浙 江 洞 头 3 2 5 7 0 0
关 键词 奔豚 汤 变异 性 心绞痛 运 动性 哮喘 躯体 形式 障碍 食 管返 流症 医案
胸 闷喘息 咳嗽 ,胸 膺作胀 甚 隐 痛 ,咽 部 不 适 ,长期 服
“ 顺 尔 宁片” ,不规 则服用 “ 博 利康 尼 片 ” ,收效 不 佳 。
舌 红 、苔 薄 白,脉 弦 滑 。胸 部 C T检 查 正 常 。西 医诊
阴 不 足 , 心 脉 瘀 阻 , 冲 气 上 逆 , 拟 奔 豚 汤 加 减 。 药
王某 ,女 ,3 2岁 。 2 0 1 1年 6月 就 诊 。 经 年 后 背
及 两肋 疫 痛 ,或 心下 悸 ,或 腹 胀 难 消 ,喜 嗳 气 叹 息 ,
头 晕乏 力 ,时服 “ 黛 力 新 片 ” 未 效 。 舌 淡 红 、 苔 微 黄
l 变 异 性 心 绞 痛
陈某 ,男 ,6 5岁 。2 0 1 1 年 8月 1 5日住 院 。反 复
胸 痛 2年 , 近 3 日胸 闷 如 压 ,胸 痛 绞 窄 ,夜 间 多 发 ,
历 时半 刻 ,方 得缓 解 ,痛 时 甚 恶 心 欲 吐 ,汗 出难 安 。 心 电图提 示 S T — T 升 高 。西 医 诊 断 :变 异 性 心 绞 痛 。 用 “ 拜 阿 司匹林 片 ,立 普 妥 片 ,丹参 酮 针 ,硝 酸 甘 油 针”2日,效 欠 佳 。舌 淡 、苔 白腻 ,脉 弦 细 。证 属 气
6 g 。 3剂 后 症 减 , 苔 白 ,减 当 归 为 6 g ,去 苍 术 ,继 服
1 0剂 , 后 告 安 。
暴气 上 冲 ,故 发作 不 已。 以炙 甘草 、当归 、白芍 、葛 根益 气养 阴 ;川芎 、桃 仁 、桂 枝 温通 心 脉 ,檀香 理 气
宽 中 ,半 夏 和 胃 降 逆 。故 气 阴 得 补 , 冲 气 安 抚 , 脉 络 温 通 ,胸 痛 可 平 。
病 ” 具 相 似 之 处 。在 于 气 阴 不 足 , 脉 络 瘀 阻 为 本 , 而
腻 ,脉 弦 。颈椎 间 盘 C T 及胸 腹部 C T 未 见 异 常 ,动
态 心 电 图 、 甲 状 腺 功 能 及 生 化 无 明 显 异 常 。 胃 镜 提
示 :慢性 浅 表性 胃炎 。西 医诊 断 :躯体 形 式 障碍 。证 属肝 胃不和 ,夹 湿 热上 冲 ,拟 奔 豚汤 加 减 。药用 :炙 甘草 5 g ,川 芎 、半 夏 、生 葛 根 、黄 芩 各 1 2 g ,当归 、 白术各 1 0 g , 白芍 l 5 g ,郁 金 9 g ,石 菖 蒲 、苍 术 各
平 喘 , 同 时 甘 草 缓 解 急 迫 , 体 形 式 障 碍
奔 豚汤 主 之 ” 。观 其 病 特 点 多 具 有 反 复 性 、发 作 性 , 病 位可 广泛 ,但其 根在 于 冲 脉之 气 上忤 。笔 者用 此 方 治 疗 内科 慢性 发作 性疾 病多 例 ,现介绍 如下 。
用 :炙 甘 草 J O g ,川 芎 、 当 归 、 白 芍 各 1 5 g ,半 夏 、 桃 仁 、煨 葛根各 1 2 g ,桂枝 、檀香 各 6 g 。3剂后 症 减 , 继 服 5剂 ,无再胸 痛 等症 。 按 :变 异性 心 绞 痛 是 冠 心病 中 较 严 重 的 并 发 症 , 可发展 为 心肌梗 死 。冠状 动 脉 的狭 窄 及 微小 动 脉痉 挛 是导致 冠 脉血流 量减 少 ,而 导 致 心绞 痛 的 原 因 。但 以 单 一改 善 血循环 为 目的 而忽 视 个体 的差 异 治疗 ,难 于 适用 。本 病 属 中 医 “ 胸 痹 ” 范 畴 ,但 病 机 与 “ 奔 豚
张 某 ,男 ,3 5岁 。 2 0 1 0年 3月 就 诊 。 每 运 动 后 ,
伤 ,惊恐 复化 冲气上 逆 ,故 攻 冲作 痛 。本 方 在养 肝 平
肝基 础上 ,加郁 金 舒 肝理 气 ,黄 芩 、生 葛 根清 热 ,石 菖蒲 、苍 术 、 白术 健 脾 化 湿 ,使 肝 气 疏 泄 , 胃 气 得
气 道 的高反应 与运 动 呼吸 时 呼 吸道 热量 交 换 ,气 道粘 膜 的表 面液 体 蒸 发 ,导 致 粘 膜 充 血 ,渗 出水 肿 有 关 。 当然也有 气 道 的炎 性 介 质 参 与 。本 病 属 中 医 “ 哮喘” 范 畴 。患 者 每 遇 运 动 常 发 ,惊 恐 担 忧 ,肝 气 郁 结 不 畅 ,化热 夹瘀 ,上 冲 于肺 ,喘息 加 重而 不 愈 。故遵 奔 豚 汤之 本 意 ,以 当 归 、 白芍 、川 I 芎 养 血 调 肝 ,黄 芩 、 生 葛根 清热 ,半 夏 、全瓜 蒌 和 胃降气 ,加 地龙 、苏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