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是本册书第一部分,主要是为学生如何更好组织,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具体的意见,建议和补充资料。本部分可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先带领学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从概念上来认识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进行,以及其深刻意义。第二课时通过对节能灯的调查研究去加深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怎么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用具

(一)多功能教学设备

(二)节能灯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比如学习上的困扰。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尝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吧!

(二)准备研究的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2.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进行?

(1)步骤一:确定活动主题

(2)步骤二:制定活动方案

(3)步骤三:组织实施活动

(4)步骤四:活动成果展示

(三).开展实践活动的例子

1. 确定活动主题:“神灯战队”通过二次讨论并且对研究问题进行拆分之后,得出主题

- 1 -

为节能灯的调查研究。

2. 制定活动方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之前,“神灯战队”先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分别列出了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组内分工,活动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以及表现形式等。

3. 组织实施活动:

(1)活动一:通过图书馆查阅书刊,上网搜索等去收集资料。

(2)活动二: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然后开展调查并分析问卷调查。

(3)活动三:“神灯战队”走进灯饰专卖店和居民家里进行采访。

(4)活动四:通过对白炽灯的温度和亮度进行测试,得出节能灯比白炽灯更节约电能的实验结果。

4.活动成果展示:“神灯战队”通过手抄报以及开演讲会的形式展示了他们的成果。

2018年3月7日

- 2 -

pep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案pep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Unit 1 Our school 教学重点:掌握有关学校设施的五个单词,并了解 它们的功能。 教学难点:单词library中辅音连缀的发音。 教具准备: 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一幅本单元的校园分布图。 3.教师准备本课时的五张单词卡。 教学过程:(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学过的歌谣(第三册第五页的“Work And Play”),让学生跟随声音说唱。 2.播放第三册第一单元课件Let’s learn A ,回顾句型:“What’lassroom? A 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自然过度到学习学校各课室的名称。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指着教室问学生:Tur new claDo you like our classroom? What’lassroom? 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教师接着问:How many claaur school? Do you like our

school? What else can youl? Look! This is a map of our school. 2.播放本课的声音Let’s learn A, 教读生词。教师可引入句型“It’loor.,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序数词做铺垫。通过教师领读和听音跟读,让学生掌握本课时五个生词的正确读音。在练习library的发音时,可复习已学过的含辅音连缀的单词,如ice-cream, bd, hungry。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小组比赛。教师出示一张词卡,如garden,组 内学生依次说出与该词有关的其它单词,如:flowers,red,colour,trees等,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单词,也为继续学习Let’s do打下基础。 2.看Let’s do的图片(没有文字),让学生仔细看动作,然后跟着声音做动作。播放声音,教师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动作。然后分组进行练习,采用组与组竞赛的方式,可以是做动作猜句子并说出单词,也可以是听声音,做动作。让其他的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包括动作是否准确、到位、优雅等。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本单元A Let’s learn 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设计(1)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

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2015年秋季学期) 授课者:蒋宏亮 学校:东兴市京族学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案内容 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教案化”的一个重要模型?因此,课本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从算式到方程,展开方程的学习,以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出现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 有效数学模型. 2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法则,运用分配律,?归纳“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这些内容的学习不是孤立进行 的,始终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3 .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现运用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为了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课本内容的呈现都以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抽象、符号变号、应用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系数) (2)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 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 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有很多直接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其他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础.因此本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正确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决实际问题. 3 .关键:(1)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了解方程、方程解的意义和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 (2)正确地列出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数、未知数,?并找 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案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教科书第78 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问题1: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等方面去考虑。)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A,B两地的距离吗?列算式试试。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对于客车,1km所用的时间为—h,而卡车所用的时间为—h;所以1km, 70 60 1 1 客车比卡车少用的( ---------- )h。路程多少千M时客车才比卡车少用1h呢? 60 70 1 1

Unit One My classroom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单词: 2、听懂指示语,并按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3、会唱本单元的歌曲。 教学重点:学习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相关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教学难点:1. window一词注意w的发音,不要与v的发音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纠正。 2.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复数的读音。 教具准备: 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2.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3.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册Recycle 1单元中得“Chant and find”部分,学生跟着录音一起说。 2.教师出示与chant内容相符的图片,问:“What’s in the picture?”让学生进行回答。Picture一词由这里引出。 3.复习pencil, ruler, bag, book, pencil-case, sharpener, eraser, crayon,pen等单词。 4.引导学生用以上单词做问答练习,如:What’s in the bag?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 5.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可再追问: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学生能用复数进行回答。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23最后一头战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00字,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作者以“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 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 怀。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 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 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地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 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课文讲述的内容以及蕴含的情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可能 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 体验认识了解事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 生成和升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朗读、

想象、表演、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 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在快乐中明 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在创造中增长智慧,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 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 尚情怀。 教学方法:引导朗读、讨论、抓重点语句。 教学用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思想. 难点:从列算式到列方程的思维习惯的转变.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视频《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应用》,与课本内容要保持一致 .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 /h ,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 /h ,客车比卡车早1 h 经过B 地.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1.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审题之后教师展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展示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帮助,并说明算术解法不便捷.教师提出进一步学习新解法的必要性. 小结:对于1 km 的路程,客车比卡车少用11h 6070??- ??? ,则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 111=420km 6070??÷- ??? (). 2.在学生尝试算术方法解决问题之后,教师提问: (1)此题中涉及哪些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表示? (2)你认为应引进什么样的未知量?如何用方程表示这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小结:(1)本题中涉及一个相等关系,是从时间上考虑,两车的行使时间之差为1 h . (2)如果设A ,B 两地相距x km ,则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 16070 x x -=. (3)列方程的依据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等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用算术解法不容易,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新解法的必要性. (二)合作探究 1.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设客车行驶时间为x h ,根据路程相等列方程,得:70x =60(x +1).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行程问题,用未知量表示路程、时间、速度,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也可以表示数量,找出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分析问题.体会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往往不止一个,所以列出方程的角度不是唯一的. 2.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组间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讨论. 小结: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这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也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你能归纳出方程的定义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等式的特征,给出方程的定义.学生归纳出定义之后,教师提问:你能列举方程的一个例子吗? 归纳: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设计意图:这是首次正式给出方程的定义,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简易方程,通过举例可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

课题名称:五步拳教学 作者单位:山东省北镇中学姓名:薛国平 一、教材依据 普修《武术》课本。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我校自2000年成立课题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实行选项课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对一至二项运动技术从知识、技能、技巧到理论进行专门和深入的学习,并使其熟练掌握一二项运动的技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设计理念:本节课本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素质练习相结合的练习理念。 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用武术中的五步拳作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 ②素质练习安排了跨越障碍跑和立卧撑,达到了跑和跳的完美结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③练习方法采用集体练习与分组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各组同学的相互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及能力的发展。 3.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武术运动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套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攻防含义,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跑却反感,为此在本次课中设计了跨越障碍跑的练习,激发学生跑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五步拳的动作做法以及攻防含义、跑跳练习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95%以上的学生能掌握五步拳的动作要点,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并学会应用;通过个人感悟动作与相互交流,体会武术中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初步了解武术的内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通过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及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五步拳中的歇步盖打动作 五、教学难点: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 六、教学准备:有关五步拳的介绍资料、图解、录音机及磁带等

PEP四年级上册Unit 1 A Let’s learn let’s do Teaching content: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A. Let’s learn, let’s do and let’s sing。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用品,启四五年级《My classroom》和《My schoolday》。利用学过的学习用品导入本课,把原先学过的句型再次呈现给学生,(What’s in the bag?)让学生在听、对话的基础上加深视觉印象。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a. Learn to say new words : classroom ,picture, board ,door,window,floor, light. b. Learn to say the new sentence: 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 two lights, a picture, … c. Learn to sing a new song.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a. New words:classroom ,picture, board ,door.,window, floor.,light. b. Sentences: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 two lights, a picture, …Teaching aids: A-tape recorder ,CAI. Teaching steps: Step 1.Warm up.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we have two groups, one is boy group, another is girl group. If you answer my question best,I will give you a small foot. 【设计意图】:采用竞争式,使学生主动快速地进入情景教学活动中。 T: Listen to me carefully, I say one , you stand up. I say two, you sit down. Ok? T: Are you ready? Class begins …

一、学习目标: 1. 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 学习作者将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3. 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最后一头战象》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 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金色的脚印》 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重点解读分析: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让我们继续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最后一头战象》 1. 背景简介: 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一种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在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战象的使用最早在东南亚各国,象军的编排很有特色。在战象的背上设一象舆,舆中坐一将士,战象前后各有一名驭象手。在战象的四条柱子般粗的腿旁,各立一位持刀盾的战士护卫。这样就由七个人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 据说,在泰国有许多名垂青史的战象。泰国古台王朝拉玛甘享石碑铭文记载:拉玛甘享在19岁时曾骑战象奋战敌营,营救父王,反败为胜。拉玛甘享的英名与他的战象一起被铭刻在石碑上。东南亚最著名的一次象战是暹罗王纳黎萱于1584年对缅甸王国的一次战斗,投入的战象多达几百头,那次大战结束了暹罗对缅甸的附属关系。 2.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比喻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豪迈:气度宽广,洒脱豪放 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 唏嘘:抽泣,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膨胀:由于温度增高或其他原因,使物体的长度或体积增加。 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浴血:形容战斗激烈或经历了艰难的斗争。 搏杀:搏斗,奋力杀敌。 箐: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3. 了解文章线索,理解重点句子,感悟情感: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的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的概念,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描述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教材以实际问题为主线引入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探索等式的性质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然后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答——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在中考中只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既可能单独命题,也可能结合其他知识综合命题,题型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 【本章重点】 1.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本章难点】

1.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方程并求解.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和掌握转化思想.如:在本章中体现转化思想的内容主要有: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等过程,将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求解.2.掌握方程思想.方程思想在本章内容的体现主要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得出答案. 3.1从算式到方程2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2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 3.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 2.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Unit 1 My classroom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本单元要求会听,说,认读的单词: window board light picture door floor classroom computer wall teacher’s desk fan 2、本单元要求会听,说认读的句型: What’s in the classroom? Let’s go and see. Where is it? It’s near the window. Let’s clean the classroom. Let me clean the teacher’s desk. 3、能够掌握a-e的发音规则,即a-e在单词中发长音/ei/。能够读 出符合a-e发音规则的单词;并能根据发音拼写出符合a-e发音规则 的单词。 二、教学要求 1、能听懂、会说,会用每一课会话。 2、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字母。 3、会唱本单元的歌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于较长的单词如classroom, classmate, computer的掌握。 2、描述教室中所有物件,并能据此编出对话。 四、教学时间 本单元共6课时,每周3课时,2周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情景中运用Where is…? It’s in/on/under/near…询问和回答物品的位置。 2.听懂、会说表建议的句子"Let's go and have a look." 3.能听懂、会说并能恰当使用表示方位的词near。 教学重点:Where is…? It’s in/on/under/near…;学习用near 表示方位。 教学难点:容易混淆where和what。 教具准备: 1.学生自带一件物品,最好是有关已学过的英文单词。 2. Amy, Mike 和Zhang Peng的面具。 3.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幅图片。 4.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 5.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已学句型:This is… I have… 教师手拿一个毛绒玩具,说:I have a dog , this is my new dog. 2.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模仿句子 3.当学生能够说出句子时,教师可提问:Where is it? 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回答:It's on/in/under/the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战争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岁月催它年迈,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告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 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坟墓,庄严地将自己埋葬。课文以嘎羧行为为线索, 语言细腻传神,场面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是沈石溪 动物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篇课文近2000字,学生阅读时,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动物内心世界,感悟动物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2.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 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3.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 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4.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阅读,初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

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篇幅长,内容多,想概括主要内容,不是很容易达到准确的,须老师在堂上堂下多加训练。】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一元一次方 程全章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教科收第78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同进出现下图: 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 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50701510702301513+?--=- ()50701310502301513 +?-+=-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 2、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一年级体育课教案大全 【篇一: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全集】 室内课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体育课?为什么要上体育课? 2、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3、人体的形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明白体育课的真正含义以及意义;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的要求;人体形态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记忆力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9-13分钟) 课堂常规: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步入课堂。 教与学的方法:(1)导入语:小朋友们,有没看过电视里运动会, 那些叔叔阿姨在颁奖台上领金银铜牌,他们厉不厉害的,你们希望 自己和他们一样获奖吗?他们都体育的拔尖者,体育都很棒的,他 们上体育课上也很棒的,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体育课吗,平时有没有 看过其他小朋友上体育课?体育课的真正作用是什么?(2)学生作答,教师点评,纠正不足之处。(3)作出总结,可让学生来总结。注:体育课是由老师指导大家做游戏,玩球,进行走,跑,跳,投,攀爬等各种身体练习活动的课,是锻炼身体的课。小朋友们都喜欢 做游戏,玩球,进行走,跑,跳,投,攀爬等活动,体育课就是满 足大家这种活动的心愿的。上体育课可以使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完善内 部组织,长大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二:基本部分(15-19分钟) 注:(1)坐。俗话说“坐如钟”。正确的姿势是:头抬平直、双肩略 向后舒展并保持等高,挺胸,直腰,双脚放在正下方,两臂自然下垂,将手放在大腿上。(2)立。俗话说“立如松”。人体站立时,要 抬头,挺胸,直腰,两肩等高,两臂自然下垂,两脚自然开立。(3)行。要做到抬头,挺胸,身体平稳,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三:结束部分(9-15分钟)

Unit 1 My classroom 主备人:侯玉萍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do,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教室中的一些事物词汇: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light, blackboard,并能正确运用词汇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2)听懂指示语,并能按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如Open the door等。 三、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教室中的事物词汇: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light ,board,并能正确运用词汇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 One blackboard, one TV, many desks and chairs 四、教学难点: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单,复数的变化。 五、教学用具:教室图片、教学课件、单词卡片、录音磁带。 六,教学课时数: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Greeting。 T: Good morning / afternoon , boys and girls. Welcome back to school. How are you? Ss: I’m fine. Thank you. 2.Warm-up。 Gamel:快速反应。教师快速抽出单词卡片(Book 1 的文具单词ruler,bag,pencil,pencil-case,eraser等)学生快速抢答,哪组抢答得最快且正确,哪组得分。 3.Presentation 教学单词 classroom . (1)黑板上出现5张打乱的教室拼图图片,先让学生猜,最后请两位同学上台快速把图片拼好,最终形成一张大的教室图片,直接引出classroom, 教读classroom。 (2)教学door , board , light , window(,desk , chair 已学过)。 a,教师指着大教室图画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学生听懂后,教师指着教室里的门,黑板…让学生说出door, blackboard ,light, window, picture 并教读这些新单词(说到lights, desks, chairs ,windows 时,提醒学生注意复数形式的使用)。 b.用chant形式配合动作学习Let’s do的内容,如: Door, door, open the door. Light, light, turn on the light. (3) 教学单词picture T:(指着教室里的一幅图)This is a picture. It’s a nice picture.板书:picture,利用大小声操练单词picture: 教师高举单词卡片,学生就大声读单词:教师将卡片放到胸前,学生用中等音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课安排在第1章“有理数”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被广泛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课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基本概念,并且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问题过程进行了归纳。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本课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最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算术表示用算术方法进行计算的程序,列算式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算术中只能含已知数而不能含未知数。列方程也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相等关系),它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方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相关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未知数进入式子是新的突破。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到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会进行简单的辨别。 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利用率100%。 3、智能的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探究过程中,学会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合作,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4、情感修炼与开导: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认识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初步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的含义。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经历“方程”这一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受到“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转换拓展”的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结合例题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难度较大,为此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仔细分析题目题意,促使学生朝“数学模型”方面理解。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南通市的东城区吗?那宽广的人民东路延伸段正吸引着许多投资者的目光,南通市最大的环保热电厂已在东城区的新胜村拔地而起(图片展示),让我们乘36路公交车去感受一下吧!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推荐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常识,知逆从哪些方面入手去读一本书,让学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常识,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去读一本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阅读推荐的书名是《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对于广大的中国读者来说,可谓鲜为人知,同学们经过一两周来阅读,应该对它有了不少了解,课间我还看见不少男子手不释卷呀!由于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头战象,今天我希望男孩能积极与大家交流阅读体会,(板书题目) 二.关注与书相关的信息 1.读封面 书大家都读了,有的同学可能读了不止一遍,那我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书一拿到手,你首先做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绝大多数同学都追不及待地进入了正文,看得出大家比较关注书

的内容。但相对内容而言,同学们还是忽略了一些与书相关的其它信息。拿到一本书,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它的封面(板书:封面),下面就请大家细致地研究一下封面,看我们能从封面中知道些什么? 2.学生各自观察封面。 3.交流观察所得。 (1)书名:封面上最醒目的内容 (2)作者:这是封面上的又一重要信息,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为读者呈现了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们应该尊敏和感谢的人。 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上海人,生于1952年10月,汉族。中共觉员。大专文化,1968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像族村蓦插队落户。1975年应征入伍,曾任宣传股长。最擅长写动物小说。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代表作品:《第七条辖》《再被狐狸骗一次》《狼王梦》《白象家族》《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一只猎雕的遗遇》《大鱼之道》《和乌鸦做邻居》《野大女皇》《鸟奴》《圣火》 (3)出版社:这本书是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 (4)插图:图上有一头大象,很贴近主题。 4.小结:看似不超眼的封面包含了这么多的知识,以后拿到新书可记得看,得好好看一看封面。 三、了解书的其它组成部分 1.打开书快速地翻翻,在这本中,还有哪些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概述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是始终贯穿这些内容的主线,而且始终渗透着“数学建模”和“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划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通过观察、归纳引出不等式的两条性质,为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作了较集中的归类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有关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字系数)并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初步树立数学建模思想和体会化归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运用是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课时分配 3.1 从算式到方程………………………………………… 2课时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3课时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4课时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