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毒性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殖发育毒性试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的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受试物的生殖发育毒性作用。
2术语和定义2.1生殖毒性生殖毒性指对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或能力的损害和对后代的有害影响。
生殖毒性既可发生于妊娠期,也可发生于妊前期和哺乳期。
表现为外源化学物对生殖过程的影响,例如生殖器官及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对性周期和性行为的影响,以及对生育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等。
2.2发育毒性个体在出生前暴露于受试物、发育成为成体之前(包括胚期、胎期以及出生后)出现的有害作用,表现为发育生物体的结构异常、生长改变、功能缺陷和死亡。
2.3母体毒性受试物引起亲代雌性妊娠动物直接或间接的健康损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少、功能异常、中毒体征,甚至死亡。
2.4功能发育毒性经母体给予受试物后,其子代从出生后直到性成熟期间出现的机体或器官功能运用能力的改变或延迟,包括器官系统、生化、免疫等功能的变化。
其中功能的改变或延迟往往要在出生后经过相当时间才能判断,如听力或视力异常、行为发育迟缓等。
3 试验目的和原理本实验包括三代(F0、F1和F2代)。
F0和F1代给予受试物,观察生殖毒性,F2代观察功能发育毒性。
提供关于受试物对雌性和雄性动物生殖发育功能影响:如性腺功能、交配行为、受孕、分娩、哺乳、断乳以及子代的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情况等。
毒性作用主要包括子代出生后死亡的增加,生长与发育的改变,子代的功能缺陷(包括神经行为、生理发育)和生殖异常等。
4 试验方法4.1受试物受试物应首先使用原始样品,若不能使用原始样品,应按照受试物处理原则对受试物进行适当处理。
将受试物掺入饲料、饮用水或灌胃给予。
4.2实验动物4.2.1动物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选择已有资料证明对受试物敏感的动物物种和品系,一般啮齿类动物首选大鼠,避免选用生殖率低或发育缺陷发生率高的品系。
为了正确地评价受试物对动物生殖和发育能力的影响,两种性别的动物都应使用。
生殖发育毒性ppt课件

生殖毒理学是研究化学因素及物理因素对男 (雄)性和女(雌)性生殖系统有害生物效应的一门 毒理学分支科学。生殖毒性可导致男 (雄) 性或 女 (雌) 性生殖器官、相关内分泌系统、性周期 和性行为以及生育力和妊娠后果的改变。 发育毒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孕前、出生前、和/ 或出生后直至性成熟暴露各种因素对发育过程影 响的一门分支学科。发育毒性可导致发育生物体 从受精卵到成体之前生存、生长发育、形态结构、 行为功能的有害影响,包括胚期和胎儿期诱发或 显示的影响,以及在出生后诱发和显示的影响。
2. Sertoli细胞 在维持和调控精子生成中起多重作用,是 很多睾丸毒物的靶。 3. leydig细胞 产生的睾酮对Sertoli细胞的功能及性欲和副 性腺功能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
4. 附睾 附睾是某些生殖毒物的潜在靶
5. 输精管和精囊腺
外源化学物对雌性生殖系统的毒作用及其表现
直接损伤睾丸中的细胞群 对睾丸 的毒性 对精子发生的有害作用 继发性的影 响精子发生 改变下丘脑 -垂体功能 直接影响睾 丸细胞功能
正常形态 精子率
85.02%
77.89%
1981 103.02×106
1996
雄性 生殖 系统
睾丸 副性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或称库 柏氏腺(Cowper‘s腺) 管道系统管道系统由输出小管、附睾(由 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组成)、输精 管和射精管组成。
啮齿类动物还有凝固腺和包皮腺两个副性腺
曲细精管(约90%), 管壁为生精上皮
孕妇(围产期) EEs 子代乳腺、子宫、睾丸、前列腺癌
1973年-1991年 美国
24%
41%
126%
1992年以来,Carlson等相继报道近50年来成年 男子的平均精子数减少近一半, 同时男性生殖系统 发育异常如隐睾、尿道下裂、睾丸癌等疾患的发病 率升高; 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近年来每年以1%的速 度增长。另外,许多野生动物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如 睾丸和外生殖器变小, 生育力下降。 并认为这些异 常改变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 提出了环境雌激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概念 1996年Theo Colborn等著Our Stolen Future 指出 “环境激素” 对人类生存的地球的危害,该书被 译成15种语言在世界各地销售。
表1 生殖毒物的危害类别

表1 生殖毒物的危害类别类别1:已知或足以确定的人类的生殖或发育毒物此类别包括对人类的生殖能力或者发育已产生有害效应的物质,或有动物研究的证据,及可能用其他信息补充提供其具有妨碍人生殖能力的物质。
根据其分类的证据来源进一步区分,主要来自人的数据(类别1 A)或者来自动物的数据(类别1 B).类别1 A:已知对人类的生殖能力、生育或者发育造成危害效应的该物质分类在这一类别主要依据人的数据。
类别1 B:推定对人的生殖能力或者对发育的有害影响该物质分类在这一类别主要依据动物实验的数据。
动物研究数据应提供清楚的、没有其他毒性作用的特异性生殖毒性的证据,或者有害生殖效应与其他毒性效应一起发生时,这种有害生殖效应不被认为是继发的、非特异性的其他毒性效应。
然而。
当存在有机制方面的信息怀疑这种效应对人类的相关性时,将其分类至类别2也许更合适。
类别2:可疑人类的生殖毒(性)物或发育毒(性)物此类别的物质应有人或动物试验研究的某些证据(可能还有其他补充材料)表明对生殖能力、发育的有害效应而不伴发其他毒性效应;但如果生殖毒性效应伴发其他毒性效应时,这种生殖毒性效应不被认为是其他毒性效应的继发的非特异性结果。
同时,没有充分证据支持分为类别1。
例如.研究中的欠缺可以使证据的说服力较差,基于此原因,分类于类别2可能更合适。
表 2 哺乳效应的危害类别哺乳效应对哺乳的影响是被单独划分在单一类别。
已知许多物质不存在经哺乳能对子代引有害影响的信息。
然而,己知一些物质被妇女吸收后显示干扰哺乳,或该物质(包括代谢物)可能存在于乳汁中,而且其含量足以影响哺乳婴儿的健康,那么应标示出该物质分类对哺乳婴儿造成危害的性质。
这一分类可根据如下情况确定a) 对该物质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的研究应指出该物质在乳汁中存在,且其含量达到可能产生毒性的水平;和/或b) 在动物实验中一代或二代的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转移至乳汁中对子代的有害影响或对乳汁质t的有害影响的清楚证据;和/或c) 对人的实验证据包括对哺乳期婴儿的危害.表 1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的类别类别1: 一次接触对人体造成明显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的物质,或根据实验动物研究的证据推定可能对人体造成明显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的物质。
药物生殖毒性研究

• 白鼬:
• 如果不采用特殊的管理系统,只能季节性 繁殖(其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人和动物的 相互影响),历史背景资料不足。
• 仓鼠:
• 静脉给药虽非不可能,但相当困难,会将 受试物存于颊部小囊中而影响实际给药量
• 攻击性非常强
• 对肠道功能紊乱敏感,对许多受试物有过 度敏感的致畸反应,胎仔小。
• 犬:
终末检查:
•-剖检所有亲代动物
•-保存肉眼观察出现异常的器官,必要时进行 组织学检查,同时保留足够的对照组动物的 相应器官以便比较
•-保存所有动物的睾丸、附睾或卵巢、子宫, 必要时进行组织学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评价
•-建议计数附睾中的精子数并进行精子活力检 查
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II段)
• 此外,还应进行第二种动物胚胎-胎仔发育
• 两段试验设计(啮齿类动物)
• 最简单的两段试验设计为生育力试验和围 产期试验。
• 目前研究认为,如果受试物在动物中的暴 露量达到人体暴露量以上的足够范围时, 围产期试验中并未发现其对产前发育有影 响,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再进行胎仔检 查也不能显著改变其危险性评价的结果。
• 终末检查: • -剖检所有成年动物 • -保存肉眼观察出现异常的器官,必要时进
行组织学检查,同时保留足够的对照组动 物相应器官以便比较 • -计数黄体数,活胎、死胎、吸收胎并计算 着床数 • -胎仔体重,胎仔顶臀长 • -胎仔异常(包括外观、内脏、骨骼)
• 胎仔骨骼检查
围产期毒性试验(III段)
• 低剂量应为生殖毒性方面的NOAEL。 • 高剂量与低剂量间根据具体情况可设计1~
2个剂量,以观察可能的剂量反应关系。
• 4.2 给药途径 • 一般情况下,给药途径应与临床拟用途径
危险化学品的生殖性与生育保护

危险化学品的生殖性与生育保护化学品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广泛使用,其中一些化学品被认为具有生殖毒性,可能对人类的生育能力和生殖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生殖性评估和采取相应的生育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危险化学品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工作者和公众的生殖健康。
一、危险化学品的生殖毒性危险化学品中的某些物质已被证实具有生殖毒性,即对生殖功能和生殖器官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化学品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
一旦进入体内,它们可能对精子或卵子的形成和功能产生直接的损害,进而影响生育能力和健康的婴儿发育。
具有生殖毒性的化学物质可以引起男性和女性的各种生殖系统问题。
在男性方面,某些危险化学物质可能干扰睾丸中的精子生成,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精子质量下降和睾丸损伤等问题。
而在女性方面,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干扰卵巢功能,导致月经紊乱、卵巢囊肿和生育能力下降等问题。
二、生育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工作者和公众的生殖健康,采取合适的生育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生育保护措施:1. 确定危险化学品的生殖毒性:首先,针对使用的化学品,必须进行生殖毒性评估。
这需要科学家进行实验和研究,以确定化学物质对生殖系统的潜在风险。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决策。
2. 替代和减少使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更安全的替代品或降低危险化学品的使用量。
这可以通过开发和推广更环保的替代技术和材料来实现,从而降低对生殖健康的潜在风险。
3. 工作场所控制措施:对于那些必须暴露于危险化学品的工作者来说,采取适当的工作场所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这包括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口罩等)、确保通风良好、加强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卫生管理等。
4. 教育与培训:向工作者提供相关的危险化学品教育和培训是必要的。
工作者需要了解潜在风险,并掌握正确的使用和处理方法,以减少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5. 定期检查和监测:公众和工作者的生殖健康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
生殖毒理学

生殖毒性的评价
生 殖 毒 性 及 其 评 定
试验方案 : F0 断奶或出生8周) (断奶或出生8 三代两窝 第一次交配 给予受试物8到12周 给予受试物8 12周
第二次交配
F1 a
观察三个月, 观察三个月,喂饲普通饲 料,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
F1 b
断乳后给予受试 12周 物8到12周
F2 a
观察三个月, 观察三个月,喂饲普通饲 料,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
生 殖 毒 性 及 其 评 定
生殖毒性的评价
外源化学物对生殖过程作用的评定主要通过生 殖毒性试验来进行。 殖毒性试验来进行。 生殖毒性试验可以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对性腺 功能、发情周期、交配行为、受孕、妊娠过程、 功能、发情周期、交配行为、受孕、妊娠过程、 分娩、 分娩、授乳以及幼仔断乳后生长发育可能发生 的影响。 的影响。
生 殖 毒 性 及 其 评 定
生殖毒性的评价
试验方法原则
受试动物:性成熟大鼠、 受试动物:性成熟大鼠、小鼠或家兔 剂量分组:一般设立三个剂量组(至少两个剂量 剂量分组:一般设立三个剂量组( 组)和一个对照组 染毒途径: 染毒途径:动物接触受试物的方法应参照人类实 际接触途径 动物数:每组雌雄各16到20只 或雌16 20只 16到 动物数:每组雌雄各16到20只,或雌16到20只, 16 10只 雄8到10只
F2 b
断乳后给予受试 12周 物8到12周
F3 a
F3 b
生 殖 毒 性 及 其 评 定
生殖毒性的评价
两代一窝(和一代一窝) 两代一窝(和一代一窝)生殖试验
出生第8周给予受试物( 出生第8周给予受试物(F0) 第16~19周 雌雄交配 16~19周 每窝选留幼仔8 雌雄各半) F1(每窝选留幼仔8只,雌雄各半) 断奶, 断奶,给予受试物 F1交配 出生,每窝留8 F2出生,每窝留8只幼仔 断奶, F2断奶,检查发育情况
生殖毒性化学物汇总(权威馆藏资料)

生殖毒性化学物汇总(权威馆藏资料)类别1A:已知的人类生殖毒物。
主要依据人类证据。
类别1B:推测可能的人类生殖毒物。
主要依据动物的数据。
类别2:可疑的人类生殖毒物。
依据一些人类或动物的证据。
附加类别:影响哺乳或通过哺乳产生影响。
下面数据来自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
品名危险性类别备注1高氯酸铅生殖毒性,类别1A2二氧化铅生殖毒性,类别1A3氟化铅生殖毒性,类别1A4氟硼酸铅生殖毒性,类别1A5氟硼酸铅溶液[含量>28%]生殖毒性,类别1A6铬酸铅生殖毒性,类别1A7硅酸铅生殖毒性,类别1A8硫酸铅[含游离酸>3%]生殖毒性,类别1A9氢化锂生殖毒性,类别1A10氢氧化锂生殖毒性,类别1A11氢氧化锂溶液生殖毒性,类别1A12氰化铅生殖毒性,类别1A 132,4,6-三硝基间苯二酚铅[湿的,按质量含水或乙醇和水的混合物不低于20%]生殖毒性,类别1A14砷酸铅生殖毒性,类别1A15四氟化铅生殖毒性,类别1A16四氯化铅生殖毒性,类别1A17四氧化三铅生殖毒性,类别1A18硒化铅生殖毒性,类别1A19硝酸锂生殖毒性,类别1A202-溴丙烷生殖毒性,类别1A21溴酸铅生殖毒性,类别1A22亚磷酸二氢铅生殖毒性,类别1A23一氧化二氮[压缩的或液化的]生殖毒性,类别1A24一氧化铅生殖毒性,类别1A25一氧化碳生殖毒性,类别1A26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生殖毒性,类别1A27乙二醇二乙醚生殖毒性,类别1A28乙酸铅生殖毒性,类别1A293-(α-乙酰甲基苄基)-4-羟基香豆素生殖毒性,类别1A30碘酸铅生殖毒性,类别1A31叠氮化铅[含水或水加乙醇≥20%]生殖毒性,类别1A32二丁基二氯化锡生殖毒性,类别1B333-氯-1,2-丙二醇生殖毒性,类别1B34金属锰粉[含水≥25%]生殖毒性,类别1B 35六溴二苯醚生殖毒性,类别1B36氯二氟甲烷和氯五氟乙烷共沸物生殖毒性,类别1B37氰化汞生殖毒性,类别1B38一氯二氟甲烷生殖毒性,类别1B393-丁烯腈生殖毒性,类别1B40对壬基酚生殖毒性,类别1B41多氯二苯并对二噁英生殖毒性,类别1B42多氯二苯并呋喃生殖毒性,类别1B43多溴二苯醚混合物生殖毒性,类别1B44二丁基二(十二酸)锡生殖毒性,类别1B453-[2-(3,5-二甲基-2-氧代环己基)-2-羟基乙基]戊二酰胺生殖毒性,类别1B46N,N-二甲基甲酰胺生殖毒性,类别1B471,2-二甲氧基乙烷生殖毒性,类别1B48氟化镉生殖毒性,类别1B49铬酸钠生殖毒性,类别1B50汞生殖毒性,类别1B51过硼酸钠生殖毒性,类别1B522-甲氧基乙酸乙酯生殖毒性,类别1B5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生殖毒性,类别1B54磷酸三甲苯酯生殖毒性,类别1B55硫酸镉生殖毒性,类别1B56硫酸钴生殖毒性,类别1B57硫酸镍生殖毒性,类别1B582,2’,4,4’,5,5’-六溴二苯醚生殖毒性,类别1B 592,2’,4,4’,5,6’-六溴二苯醚生殖毒性,类别1B601-氯-2,2,2-三氟乙烷生殖毒性,类别1B61氯化镉生殖毒性,类别1B62氯化钴生殖毒性,类别1B63氯化镍生殖毒性,类别1B64煤焦沥青生殖毒性,类别1B65硼酸生殖毒性,类别1B66七溴二苯醚生殖毒性,类别1B672,2’,3,3’,4,5’,6’-七溴二苯醚生殖毒性,类别1B 682,2’,3,4,4’,5’,6-七溴二苯醚生殖毒性,类别1B69(RS)-2-[4-(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丁酯生殖毒性,类别1B702,2,2-三氟乙醇生殖毒性,类别1B711,2,3-三氯丙烷生殖毒性,类别1B721,2,3,4-四氯代苯生殖毒性,类别1B73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生殖毒性,类别1B剧毒74四溴二苯醚生殖毒性,类别1B75羰基镍生殖毒性,类别1B剧毒762-特丁基-4,6-二硝基酚生殖毒性,类别1B772,3,4,7,8-五氯二苯并呋喃生殖毒性,类别1B剧毒78硝基苯生殖毒性,类别1B79硝酸钴生殖毒性,类别1B80硝酸镍生殖毒性,类别1B811-溴丙烷生殖毒性,类别1B82氧化汞生殖毒性,类别1B剧毒83乙二醇单甲醚生殖毒性,类别1B84乙二醇乙醚生殖毒性,类别1B85乙酸乙二醇乙醚生殖毒性,类别1B86N-(1-正丁氨基甲酰基-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生殖毒性,类别1B872-仲丁基-4,6-二硝基苯基-3-甲基丁-2-烯酸酯生殖毒性,类别1B882-仲丁基-4,6-二硝基酚生殖毒性,类别1B89重铬酸铵生殖毒性,类别1B90重铬酸钾生殖毒性,类别1B91重铬酸钠生殖毒性,类别1B92N-甲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生殖毒性,类别1B;附加类别93N-(2-羟乙基)-N-甲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生殖毒性,类别1B;附加类别94全氟辛基磺酸生殖毒性,类别1B;附加类别95全氟辛基磺酸铵生殖毒性,类别1B;附加类别96全氟辛基磺酸二癸二甲基铵生殖毒性,类别1B;附加类别97全氟辛基磺酸二乙醇铵生殖毒性,类别1B;附加类别98全氟辛基磺酸钾生殖毒性,类别1B;附加类别99全氟辛基磺酸锂生殖毒性,类别1B;附加类别100全氟辛基磺酸四乙基铵生殖毒性,类别1B;附加类别101全氟辛基磺酰氟生殖毒性,类别1B;附加类别1021,1,2,2,3,3,4,4,5,5,6,6,7,7,8,8,8-十七氟-1-辛烷磺酸生殖毒性,类别1B;附加类别103N-乙基-N-(2-羟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生殖毒性,类别1B;附加类别104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生殖毒性,类别1B;附加类别1053,5-二溴-4-羟基苄腈生殖毒性,类别210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生殖毒性,类别2107三氯化砷生殖毒性,类别2108三氧化铬[无水]生殖毒性,类别2109硫氰酸汞生殖毒性,类别2 1102-氯苯胺生殖毒性,类别2111三氯乙醛[稳定的]生殖毒性,类别2112四丁基锡生殖毒性,类别21133-硝基甲苯生殖毒性,类别2114亚磷酸三乙酯生殖毒性,类别2115氧化亚汞生殖毒性,类别2116N-乙基吗啉生殖毒性,类别2117正丁硫醇生殖毒性,类别2118八溴联苯生殖毒性,类别2119苯基硫醇生殖毒性,类别2剧毒120苯乙烯[稳定的]生殖毒性,类别2121丙烯酰胺生殖毒性,类别2122次氯酸锂生殖毒性,类别2123醋酸三丁基锡生殖毒性,类别2124代森锰生殖毒性,类别21252,6-二氨基甲苯生殖毒性,类别2126二丁基氧化锡生殖毒性,类别2127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生殖毒性,类别2128二硫化二甲基生殖毒性,类别2129二硫化碳生殖毒性,类别21302,6-二氯甲苯生殖毒性,类别21312,4-二氯硝基苯生殖毒性,类别21322,5-二氯硝基苯生殖毒性,类别21333,4-二氯硝基苯生殖毒性,类别2134二氯一氟甲烷生殖毒性,类别21352,4-二硝基甲苯生殖毒性,类别21362,6-二硝基甲苯生殖毒性,类别21371,2-二乙基肼生殖毒性,类别2138氟化钡生殖毒性,类别2139镉[非发火的]生殖毒性,类别2140环己胺生殖毒性,类别21412-己酮生殖毒性,类别2142甲苯生殖毒性,类别21436-甲基-1,4-二氮萘基-2,3-二硫代碳酸酯生殖毒性,类别21443-(1-甲基-2-四氢吡咯基)吡啶硫酸盐生殖毒性,类别2剧毒145甲基肼生殖毒性,类别2剧毒146硫化镉生殖毒性,类别2147硫脲生殖毒性,类别2148硫酸铍生殖毒性,类别2149六氟丙酮生殖毒性,类别2150六氟丙酮水合物生殖毒性,类别2151六氯-1,3-丁二烯生殖毒性,类别2 152α-六氯环己烷生殖毒性,类别2153β-六氯环己烷生殖毒性,类别21541,2,3,4,5,6-六氯环己烷生殖毒性,类别2 155六溴联苯生殖毒性,类别2156N,N-六亚甲基硫代氨基甲酸-S-乙酯生殖毒性,类别2157氯化汞生殖毒性,类别2剧毒158氯化铜生殖毒性,类别2159哌嗪生殖毒性,类别2160氰化钠生殖毒性,类别2剧毒161壬基酚生殖毒性,类别2162三(2,3-二溴丙磷酸酯)磷酸盐生殖毒性,类别2163三苯基氢氧化锡生殖毒性,类别2164三苯基乙酸锡生殖毒性,类别2165三氟化砷生殖毒性,类别2166三聚甲醛生殖毒性,类别2167三氯甲烷生殖毒性,类别2 168三氯一氟甲烷生殖毒性,类别2169砷酸二氢钾生殖毒性,类别2170砷酸二氢钠生殖毒性,类别2171砷酸钙生殖毒性,类别2172砷酸钾生殖毒性,类别2173砷酸钠生殖毒性,类别2174砷酸氢二钠生殖毒性,类别2175砷酸铁生殖毒性,类别2176砷酸铜生殖毒性,类别2177砷酸锌生殖毒性,类别21784-叔丁基苯酚生殖毒性,类别2179水杨醛生殖毒性,类别2180四乙基铅生殖毒性,类别2剧毒181五氧化二钒生殖毒性,类别2182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生殖毒性,类别2183硝化甘油[按质量含有不低于40%不挥发、不溶于水的减敏剂]生殖毒性,类别2184硝化甘油乙醇溶液[含硝化甘油≤10%]生殖毒性,类别21852-硝基甲苯生殖毒性,类别2186硝酸镉生殖毒性,类别2187硝酸汞生殖毒性,类别2188硝酸钾生殖毒性,类别2189辛酸亚锡生殖毒性,类别21904-溴苯酚生殖毒性,类别2191亚砷酸钙生殖毒性,类别2剧毒192亚砷酸钾生殖毒性,类别2193亚砷酸钠生殖毒性,类别2 194亚砷酸钠水溶液生殖毒性,类别2195亚砷酸铅生殖毒性,类别2196氧化镉[非发火的]生殖毒性,类别2197乙基己醛生殖毒性,类别2198乙酸汞生殖毒性,类别2剧毒199乙酸亚汞生殖毒性,类别2200乙酸亚铊生殖毒性,类别22014-乙烯-1-环己烯生殖毒性,类别2202乙酰亚砷酸铜生殖毒性,类别2203异硫氰酸烯丙酯生殖毒性,类别2204异氰酸甲酯生殖毒性,类别2剧毒205正己烷生殖毒性,类别2206支链-4-壬基酚生殖毒性,类别2 2072,4-二氨基甲苯生殖毒性,类别2208六溴环十二烷生殖毒性,类别2;附加类别209全氯五环癸烷生殖毒性,类别2;附加类别2101,2,4,5-四氯代苯生殖毒性,类别2;附加类别211γ-(1,2,4,5/3,6)-六氯环己烷生殖毒性,附加类别212五溴二苯醚生殖毒性,附加类别。
2023年毒理学之生殖毒理学解读

生殖毒作用的靶标与环节
四、对卵巢、子宫和阴道的毒性 1.生殖细胞 :所有卵母细胞在雌(女)性出生前就已存在,
如果破坏了就没有额外的配子可补偿;最敏感的阶 段是卵原细胞的有丝分裂期。 2. 颗粒细胞 为卵母细胞正常发育提供所需的激素和营 养环境。 3. 卵泡膜细胞 具有17α羟化酶将孕酮转化为雄烯二酮
黄体细胞 LH 催乳激素
孕激素,松驰素 催产素
卵泡膜细胞
LH
垂体
LH
FSH 卵巢
卵 子
发
颗粒
生
细胞
雄激素 芳香化酶
卵原细胞(休止状态) 2n 有丝分裂(青春期)
初级卵母细胞 2n 减数分裂
次级卵母细胞 n 减数分裂
卵细胞 n
雌激素
成熟卵子
雌性生殖系统
生长发育
性成熟
配子释放
新生儿适应 分娩
配子发生
受精 合子转运
生殖毒作用的靶标与环节
毒物对卵巢的毒作用方式:
1. 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卵泡发育障碍或胆固醇合成障碍均可 导致卵巢萎缩,并继发性引起子宫和阴道萎缩;
2.
如可卡因、环磷酰胺、多环芳烃、无机汞等。
2. 某些化学物是雌激素和孕酮的拮抗剂或激动剂引起卵巢萎缩; 如他莫昔芬、甲氧基醋酸孕酮等。
3. 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或卵巢胆固醇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失 灵均可引起排卵周期异常。如外源性LH、FSH催乳素等。
殖距离、外生殖器结构
雌性性功能和生育力的特异终点
器官重量 组织病理学
动情周期的正常性 激素水平 性行为 哺乳
发育
衰老
卵巢、子宫、阴道、垂体
卵巢、子宫、阴道、垂体、输卵管、 乳腺 阴道涂片细胞学
LH、FSH、雌激素、孕酮、催乳激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步骤
• 动物选择及数量:最好大树,建议16-20窝 • 交配:交配比例最好为1:1,交配过程应 保证可同时确认各窝的父母代动物,交配 期一般为2-3周。 • 持续给药其间:一般推荐交配前雄鼠给药4 周,雌鼠2周。染毒应持续至雄性动物交配 结束后处死,并且至少到雌性动物的整个 着床期,评价对雄性的生殖和雌雄交配行 为的影响。
动物的分组
交配前计算机分组 交配后计算机自动分组 • 保证较高的动物交配率和受孕率
人工分组
• 交配结束前的少量受精鼠
动物的临床观察
自备数据库包含实验动物绝大多数的异常行为体征 按发生部位、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描述 屏幕提示功能 提高临床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仔鼠的解剖观察
结果分析和评价
• 致畸指数(TI)=雌性动物的LD50/最小致畸 计量,表示致畸强度。 • 致畸指数小于10为基本无致畸危害; • 致畸指数大于10为有致畸危害,大于100为 强致畸危害。
• 相对致畸指数(RTI):成年动物LD01(最小 致死剂量)与诱发5%畸形发生率的剂量之 比,比值越大,表示致畸度越高。
三段生殖毒性试验
• 共同要求:
• 动物选择:大鼠是啮齿类首选动物;最常使用的 非啮齿类动物是兔。
• 应选择年轻、性成熟的雄鼠与未交配过的雌鼠。 雄性大鼠的最适交配日龄为90日,雌性大鼠为80 日,小鼠的最适交配日龄为65-80日。家兔小型品 种性成熟3-4月龄,中型品种4-5月,大型5-6个月, 最适交配日龄后推1个月。
外观、内脏及骨骼畸形检查项的数据库共存有800 多种实验动物的常见畸形或变异的名称 国际实验动物畸形分类术语为基准 采用三级分类系统作观察和记录
· 外观、内脏及骨骼(1级) · 身体部位(2级) · 脏器、脉管或骨骼(3级)
生殖毒性试验统计分析的难点
窝效应:同一窝胎鼠的反应比不同窝胎鼠的反应更为相似。 胚胎/胎儿终点分析应以窝为试验单位。以胎儿作为试验单 位就不能考虑窝内相关性,增加Ⅰ类错误的概率,降低实 验的有效性 窝大小差异:每窝的胎鼠数存在较大的差异,以窝为试验 单位不能考虑到窝大小差异。同时,窝大小差异还影响胎 鼠出生时体重及出生后生长与发育 同时存在多种统计资料:连续性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两 分类资料
生殖毒性的评价
生 殖 毒 性 及 其 评 定
评定的主要依据是交配后母体受孕情况(受孕率)、
妊娠过程情况(正常妊娠率)、子代动物分娩出生情
况(出生存活率)、授乳哺育(哺育成活率)以及断
奶后发育情况等。 是检查外源化学物对动物生育繁殖机能有无损害作用 的试验。
生殖毒性试验
• 一般是对成年动物进行染毒并试验,包括 子代从生殖能力、受孕率、受精卵到性成 熟的所有发育阶段,观察期贯穿一个完整 的生命周期,以检测近、远期效应。 • 选择各种方案的关键在于试验对生殖和生 长发育各阶段的影响无间隔,并可直接或 间接评价生殖循环循环的全过程。
对围生期的发育及母体功能的影响 研究
• 目的:观察从着床到断奶期间染毒对母体 妊娠、分娩、哺乳的影响,和对孕体和幼 仔发育的影响。 • 染毒时间:妊娠第6天到分娩后第20天 • 出生后观察指标:分娩、哺育、哺乳等情 况,子代体重和身长及其生长、发育、出 生胎、存活胎、死胎、畸形率、分娩后第 21天存活率及功能检测等。
结果分析评价
• 对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对胎儿应以窝为 单位;对亲代的资料,以个体或交配对为 单位,应考虑受影响的窝的比例;每窝受 影响的胎仔的组均百分率,受影响的胎仔 总数比例。评价配子成熟,交配行为,孕 体着床前的发育、着床。
2 对胚胎-胎儿发育影响的研究
• 目的:检测从着床到硬腭闭合期内对雌性 动物持续染毒下,对受孕动物和胚胎、胎 儿发育的有害影响。 • 主要包括致死作用、生长迟缓和结构异常。
• 母体毒性表现为:体重增长减缓或体重增 长加快,特别是当激素分泌受干扰时;特 定的靶器官毒性;血清学、临床生化学的 异常;或过度毒性反应。 • 给药途径:要求与人类预期接触和使用的 途径相同,若有动力学资料表明其他途径 的合理性,如表现出相似的体内分布,也 可作为次选途径。
1 对生殖能力及从早期胚胎发育到着床
实验终末指标观察
• 所有成年动物称重后处死、尸解;对肉眼查见异 常的器官进行组织学检查,并保留对照组相应的 器官;保留所有动物的生殖系统(睾丸、子宫、 卵巢)供组织学检查。精子计数及精子活动能力。 • 着床位置计数、活胎、死胎(吸收胎、晚死胎) 计数。 • 对表面看来未孕的大、小鼠,用10%硫化铵进行 子宫染色15-20分钟以确定是否有受精卵着床痕迹。
• 动物数:应保证具有统计学意义,除畸胎、 流产、全胎死亡等异常情况,啮齿类和非 啮齿类动物各选用16-20窝。 • 时间:准确查到精子或阴栓之日计为妊娠 d0,仔鼠出生之日定为pd0。 • 剂量选择:根据基础资料确定最高剂量, 若资料不足应进行预试验,高剂量组应有 轻微母体毒性的剂量,但孕鼠死亡率不得 高于10%。
第二节 生殖毒性及其评定
生殖毒理学历史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的评价
生殖毒理学历史
生 殖 毒 性 及 其 评 定
1950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发现,怀孕期间
服用黄体酮,先后有600多名女婴出现生殖器
男性化畸形 。
1956年用于治疗妊娠反应的反应停,1961年后
出现近万例短肢畸形儿(海豹畸形)。
生殖毒性的评价
生 殖 毒 性 及 其 评 定
观察指标:
受孕率(%):反映雌性动物生育能力以及雌性动物受孕情况 正常分娩率(%):反映雌性动物妊娠过程是否受到影响
幼仔出生存活率(%):反映雌性动物分娩过程是否正常
幼仔哺育成活率(%):反映雌性动物授乳哺育幼仔的能力 性别比
生于指数:受孕雌鼠/同笼雌鼠
F3 a
F3 b
生殖毒性的评价
生 殖 毒 性 及 其 评 定
两代一窝(和一代一窝)生殖试验
出生第8周给予受试物(F0) 第16~19周 雌雄交配
F1(每窝选留幼仔8只,雌雄各半) 断奶,给予受试物 F1交配 F2出生,每窝留8只幼仔 F2断奶,检查发育情况
受孕率(%)
妊娠雌性动物数 100% 交配雌性动物数
二恶英(TCDD)造成的大面积污染及其与人群生 殖危害的关系至今仍不清楚 。
生殖毒理学历史
生 殖 毒 性 及 其 评 定
过去半个世纪震惊全球的系列中毒或灾难事件 的发生,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了人们对食品和药 物中危险物质的安全意识,高度关注新的化学 物对生殖内分泌系统或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 促进了与生殖内分泌系统安全相关法律的产生
• 解剖:雌性动物可在妊娠中期之后的任意 时间点解剖(第15天以后),雄性动物可 在交配后任意时间解剖,但在已能肯定受 孕成功后再解剖。 • 观察指标:试验进行中,每天记录有关症 状及死亡,至少2次/周称重及纪录体重变化, 交配期每天记录阴道分泌物以确定其是否 交配及受试物对性周期的影响及其他相关 指标。
泛和深远
术语基本概念
概 述
生殖毒理学(reproductive toxicology)主要 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殖细胞发生、卵细胞受精、 胚胎形成、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的损害作用 及其评定,评定方法即为生殖毒性试验。
发育毒理学(developmental toxicology) 主要 研究外源化学物对胚胎发育、胎仔发育以及出 生幼仔发育的影响及其评定,评定方法称为发 育毒性试验,其中主要为致畸试验。
生殖毒性
第一节
概
述
哺乳动物的生育繁殖过程 外源化学物对生殖发育的影响 外源化学物对生殖发育的影响以及损害作用
的特点
哺乳动物的生育繁殖过程
概 • 生殖发育是哺乳动物繁衍种族的生理过程, 述
其中包含生殖细胞发生,即精子发生和卵细 胞发生、配子的释放、性周期和性行为、卵 细胞受精、受精卵的卵裂、胚泡的形成、植 入或着床、胚胎形成、胚胎发育、器官发生 (或称器官形成)、胎仔发育、分娩和哺乳 过程。生殖发育也可称繁殖过程。
生殖毒性的评价
生 试验方法原则 殖 受试动物:性成熟大鼠、小鼠或家兔 毒 性 剂量分组:一般设立三个剂量组(至少两个剂量 及 组)和一个对照组 其 染毒途径:动物接触受试物的方法应参照人类实 评 际接触途径 定 动物数:每组雌雄各16到20只,或雌16到20只,
雄8到10只
生殖毒性的评价
基于窝的分析:母体毒性指标
妊娠期母鼠体重, 增重及摄食量:Bartlett方差齐性检 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分析母鼠妊 娠期体重及摄食量的变化趋势;方差不齐则进行KruskalWillis非参数检验 母鼠交配率,受孕率和死亡率:Х2 检验
基于窝的分析:子代发育毒性指标
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数及仔代性别比 单因素方差分 析,Tukey检验 胎鼠体重、身长及尾长 嵌套设计方差分析,Tukey检验 活胎率,吸收胎率,死胎率及畸性发生率 Freeman-Tukey百分率反正弦平方根变换, Kruskal- Willis非参数方差分析 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剂量反应关系 枕骨骨化程度 Kruskal-Willis非参数方差分析, Wilcoxon 秩和检验
问
题
• 1、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的概念是什么?
除上述指标外,还应该注意出生幼仔是否有畸形存在,对死亡的幼仔应 进行畸形检查,可为下一步致畸试验提供参考
生殖毒性试验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