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竞赛凸透镜成像问题一精编版

初中物理竞赛凸透镜成像问题一精编版
初中物理竞赛凸透镜成像问题一精编版

凸透镜成像问题一

1.图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眼睛 [ ]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思路点拨

近视眼所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使物体能成缩小的像;远视眼所戴的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使放在它近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像.而普通太阳镜则既不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也不使物体成缩小的像.

图中,通过两个眼镜片看到前在的字都被放大了,所以这两块镜片都是凸透镜,可见该同学的眼睛是远视眼.

答案:A

2.老师利用投影仪把课前写好的透明胶片投射到屏幕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图)。当他再把两块条形磁铁放在投影仪上,在磁铁上面铺好玻璃板,用铁粉演示磁感线的分布时、屏幕上磁感线的像却不清晰,这时应该向______移动投影仪的镜头。

思路点拨

图所示的投影仪中,由悬臂支撑伸出在载物台正上方的框架中的小圆圈代表投影仪的镜头,它是一块凸透镜.投影仪的作用就是把载物台上的物体通过镜头而生成放大的实像,成像的光路是穿过镜头的光线由镜头上方的平面镜反射而投到前方的屏幕上,通过调节,使像就刚好生成在屏幕上.对于凸透镜成像来说,载物台上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即为成像的物距,而镜头到反射平面镜再到屏幕的距离则为像距.

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们又知道,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时,生成放大的实像,并且,若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近,则所得的像也就越大,对应的像距也越大.

本题的使用情况是由原来的使透明胶片上的字画成像变成为使演示磁力线的铁粉成像,两者比较,铁粉比透明胶片靠镜头的距离近了一些,如不调节投影仪,则此时通过投影仪所得铁粉的像将比原来胶片上字画的像离镜头更远,这就需要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为了不移动投影仪和屏幕,了可调节需成像的物体(此处即为铁粉)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使之等于原来成像物体(即透明胶片上的字画)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这样,新情况下成像的像距就和原来情况下的像距相等,因而就可以不移动投影仪和屏幕而在屏幕上得到清晰的像.由上所述,显然只需适当向上移动投影仪的镜头即可.

答案:上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5--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如图l0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在透镜左侧l0厘米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 15厘米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 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 A.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一个正立实像 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 C.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 D.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 1.答案:A 解析:物体AB通过透镜在透镜右侧10cm处成一个倒立实像,该像通过平面镜在平面镜右侧成一个倒立虚像,该虚像又通过透镜在透镜左侧成一个正立实像,选项A正确。 2.(2012年“志英杯”物理竞赛)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右边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左图中的哪一个 答案:D解析: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筷子成放大虚像,所以从右边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左图中的D, 3. (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河南预赛)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处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 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他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8cm B.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C.一定大于20cm D.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3.答案:B【解析】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放大的像,说明烛焰处于焦点和2倍焦距位置之间,焦距小于10cm;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缩小的像,说明烛焰处于2倍焦距位置之外(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像在焦点与2倍焦距位置之间,焦距大于8cm;所以他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在8cm 到10cm之间,选项B正确。 4.(1994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 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 是:() A.凸镜B.凹镜C.凹透镜D.凸透镜 4.答案:C 解:根据面镜和透镜的成像规律,能成正立缩小的像是凸镜和凹透镜;但要使屋内 的人看屋外的人;只能用凹透镜,选项C正确。 5.(1997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那么应 采取的措施是:() A.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5.答案:A 解析: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减小物距(使 幻灯片向镜头移动),增大像距(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选项A正确。 6. (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河南预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火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地像,则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一、 学习目标 在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从而判断出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包括像的倒正、实虚以及放大还是缩小情况),还要学会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际应用如: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 二、 知识储备 凸透镜成像时,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 的 处;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 处。 在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像 凸透镜,同时像会 ,物与像同方向移动。概括为: 三、典型例题解析: (一)凸透镜成像的性质 [例1].如图所示,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例 2].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 ,当物体AB 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 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针对性训练】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表1,其 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1 B 、实验2 C 、实验3 D 、实验2和实验3 (二)动态变化问题 [例3]. 一个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 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 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例4].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针对性训练】 3、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 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 B 、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 C 、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 D 、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

“靠近”,则对光线起会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像清晰 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几点: 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f u =f u >f u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的实像, f u 2=f u 2>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③ 成实像特点: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 f u 2<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④ 成虚 ↑u ↓v ↑↓v u 像的特点:成虚像时,物、像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 ↑↑v u 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v u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f 4口诀:一焦分虚实,分正倒;二焦分大小;物近(与焦点的距离)像远大,物远(与焦点 的距离)像近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距大(于物距)像放大,像距小(于物距) 像缩小。 例7: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 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 ,则此时蜡烛经该透镜所成的像是 ( ) A .放大的虚像 B .等大的虚像 C .缩小 的实像 D .缩小的虚像 例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 B 、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D 、实像是实 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是人的幻觉形成的 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科学探究题 例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 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7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 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 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 “幻灯机”或“放大镜”)。 巩固练习: 1.如图8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 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典型专题(含答案) 学生姓名: 上课日期: 年 时 级: 间: 老师: 课次: 一.选择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可以看到像变大 B.此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C.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看到正立的像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远视镜片,应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2.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距透镜45 cm 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透镜20 cm 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蜡烛距透镜18 cm 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透镜 6 cm 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3.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变大 B.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C.蜡烛在a 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应用蜡烛在b 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 4.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它们的初位置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操作不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 A.仅将蜡烛移至刻度线M 的左侧某处 B.仅将光屏移至刻度线P 的右侧某处 C.仅将凸透镜向左移至刻度N 处 D.将透镜右移3cm,且光屏移至刻度线Q 的右侧某处 5.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蜡烛置于 c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蜡烛置于 b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蜡烛从 a 点向b 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D.蜡烛从 b 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层次分类 (一)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及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1、照相时,底片上所成的像是、、。镜头离被照物体距离较,物体距镜头的距离底片离镜头的距离。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底片上成的像就越(最后一问感性认识。答案中的红字部分是必须在本节教学中记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来自图案的光经过这个透镜成一个 像。在经过,反射到屏幕上。 3、我们使用放大镜的时候,可以发现物体被,物体和物体经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侧。且放大镜离透镜越近。成的像就越。 4、在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时,呈放大像的是,成缩小像的是,成倒立像的是,成正立像的是,成像能用光屏接到的是。 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像距的具体范围。 1、照相时,被照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较,范围是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像所在的范围是。(三)根据物距范围判断成像的性质,根据成像的性质判断物距范围(静态的区域判断)1、画出物体在a、b、c、d、e各处成像的大致位置和像的大小 2、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丙所示。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3、下图所示,光屏上有清晰地像,像的性是、、,判断的依据是。 当蜡烛移到A点时,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像的性质、、,此时成像为成像原理。当蜡烛移到B点时,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烛焰_______的、放大的虚像。此时成像为 成像原理。 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10cm处发现一亮点,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改变此距离改变为35cm,5cm选项改变,增加练习度)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习题 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 .大于10 cm B .小于10cm C .大于20cm D .在10cm 和20cm 之间 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 处移到15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像变大,像距变小 B .像变大,像距变大 C .像变小,像距变小 D .像变小,像距变大 3、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0cm B .30cm C .20cm D .10cm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5、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 6、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 )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 .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7、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的像为下图的 ( ) 8、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 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 .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9、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A 、放大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缩小的虚像 10.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所给的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4厘米; B、f=8厘米; C、f=12厘米; D、f=16厘米。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则物距u 应满足( ) A.u >2f; B.2f >u >f; C.u=2f ; D.u <f 12、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实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 B.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C.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

评卷人 得分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 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 ?潜望 镜 B .照相机 C ?幻灯机 D ?放大镜 图3 2、 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确 : A ?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 B ?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 C ?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 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 ?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3、 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哪种成像规律制成的 : A ? u >2f ,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 B ? u v f ,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C ? 2f > u > f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 3所示的位置时,恰 )

4、小军的爷爷两眼昏花,但酷爱学习,尊敬长辈的小军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当小军的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他看到的文字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A.缩小的倒立实像; B.放大的正立实像; C.缩小的正立实像; D.缩小的倒立虚像. 6、如图所示,一玻璃砖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 后光线会() A ?仍然平行B.会聚 C ?发散 D ?无法判断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 ?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 8、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 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06年全国竞赛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一、 知识储备 凸透镜成像规律 结论: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_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像;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 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_______,且像距变________. 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10cm 处,所成的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 2.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 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B 、15cm C 、10cm D 、5cm (三)镜的调节问题 例3、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B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D 、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2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 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距/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针对性训练】 1、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

凸透镜成像 一、选择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潜望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 2、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确: A.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3、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哪种成像规律制成的: A.u>2f,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B.u<f,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C.2f>u>f,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4、小军的爷爷两眼昏花,但酷爱学习,尊敬长辈的小军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当小军的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他看到的文字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 D.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A.缩小的倒立实像; B.放大的正立实像; C.缩小的正立实像; D.缩小的倒立虚像. 6、如图所示,一玻璃砖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会() A.仍然平行B.会聚

C.发散D.无法判断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 8、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06年全国竞赛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最全分 类】 (一)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及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1、照相时,底片上所成的像是、、。镜头离被照物体距离较,物体距镜头的距离底片离镜头的距离。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底片上成的像就越(最后一问感性认识。答案中的红字部分是必须在本节教学中记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来自图案的光经过这个透镜成一个像。在经过,反射到屏幕上。 3、我们使用放大镜的时候,可以发现物体被,物体和物体经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侧。且放大镜离透镜越近。成的像就越。 4、在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时,呈放大像的是,成缩小像的是,成倒立像的是,成正立像的是,成像能用光屏接到的是。 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像距的具体范围。 1、照相时,被照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较,范围是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像所在的范围是。 (三)根据物距范围判断成像的性质,根据成像的性质判断物距范围(静态的区域判断) 1、画出物体在a、b、c、d、e各处成像的大致位置和像的大小 2、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丙所示。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3、下图所示,光屏上有清晰地像,像的性是、、,判断的依据是。当蜡烛移到A点时,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像的性质、、,此时成像为成像原理。当蜡烛移到B点时,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烛焰_______的、放大的虚像。此时成像为成像原理。 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10cm处发现一亮点,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 (改变此距离改变为35cm,5cm选项改变,增加练习度)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二物理光学竞赛专题 训练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光学竞赛专题训练 班级:姓名: 一.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 1.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B乙只能看到甲的眼睛; 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D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 2.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3.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凹型镜面 B.凸型镜面 C.平面镜面 D.乳白平面 4.用两块平面镜做成如图所示的潜望镜,两平面镜中心的距离为L,现在用此潜望镜观察正前方一物体AB,那么人从潜望镜中看到AB的像距物体AB的水平距离是多少( 作图并说明) 5.一面镜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米处,从镜子里只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要看到

自已的全身,则 ( ) A.应后退到距镜2米远处。 B.应前进到距离O.5米远处。 C.应后退到距离4米远处。 D.无论前进或后退都不能实现 6.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 ]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7.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常见光学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彻底了解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规律及物距和像距的对应关系是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关键。下面对成像规律作一总结: 一.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所处位置的变化规律 (1)物体在无穷远处时,像成在焦点上。(无穷远处的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线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 镜折射后过焦点,这个点我们可以认为就是无穷 远处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位置。)(如图1 所示) 实例应用: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利用太阳 光可以近似地看成平行光来确定凸透镜焦距时,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所看到 的亮点就可以认为是太阳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这也是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比较简便的一种方法。 (2)物体在由无穷远处向二倍焦距处 靠近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由焦点 处向二倍焦距处移动,像是倒立、缩小的实 像,像逐渐变大,但像始终小于物体。(如 图2所示) 实例应用:照相机。当用照相机拍摄远 景时,胶片前移靠近焦点;拍摄近景时,胶片后 移远离焦点。 (3)当物体移动到二倍焦距上时,像也正好 移动到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上,此时像是倒 立、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实像,此时像和物体的距 离最近。(如图3所示) (4)物体在由二倍焦距处向焦点处移动的 过程中,像由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向远处 移动,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随着物体的移动, 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像同时逐渐变大。(如图4 所示) 实际应用:幻灯机(或投影仪、电影放映机) 将胶片倒插在卡座上,在银幕上可以得到放 大的正立的实像。 (5)当物体移动到焦点上时,像就移动到了无 穷远处。(两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正、反向都 不相交,故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我们可以认 为此时的像在无穷远处)。 实际应用:将点光源放在焦点上,在凸透镜的 另一侧可以得到一束平行光,某些探照灯就是利用 这个原理制成的。

关于凸透镜成像(难题) 1.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处,垂直光轴放置两个大小相同的平面镜,镜面相对,每个平面镜都关于凸透镜的光轴上下对称,现在左侧平面镜的中心处挖去一个圆孔,在凸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一个点光源,则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所成的虚像个数为() A.一个B.两个C.无数个D.一个也没有2.如图所示,平面镜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并处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处,在凸透镜另一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点光源S.现将平面镜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下述结论中错误的是() A.平面镜在移动过程中,最多只能成两个实像 B.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实像 C.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虚像 D.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既成一个实像,又成一个虚像 3.如图所示,P、Q为凸透镜主轴O 1O 2 上的两点。若物体放在P点可得到一个放 大的实像,若在Q点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必须在P、Q之间 B.凸透镜一定不在P、Q之间 C.凸透镜可在P点左侧,也可在P、Q之间 D.凸透镜可在Q点右侧,也可在P、Q之间

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 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只有一个虚像D.只有一个实像 5.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 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 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 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 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6.平面镜水平放置且镜面朝上,在镜面上方竖直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左侧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关于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成像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两个实像,两个虚像B.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C.一个实像,两个虚像D.一个实像,三个虚像 7.如图a,蜡烛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如果沿直径对称地切除透镜很小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半截透镜A和下半截透镜B向原主光轴位置合拢,

凸透镜成像规律图解 2009年08月03日星期一 20:15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呈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所谓“正立”和“倒立”,当然是相对于原物体而言。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态。 那么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呢?我们知道,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根据上面的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物像似乎应该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验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大 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可与平面镜所成的虚 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

凸透镜成像 一、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 处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潜望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放大镜 2、关于照相机与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照相机成的就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就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的就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就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成的像就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就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照相机成的就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就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3、幻灯机就是利用凸透镜哪种成像规律制成的: A.u>2f,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B.u<f,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C.2f>u>f,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4、小军的爷爷两眼昏花,但酷爱学习,尊敬长辈的小军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当小军的爷爷用放大镜瞧报纸时,她瞧到的文字就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A、缩小的倒立实像; B、放大的正立实像; C、缩小的正立实像; D、缩小的倒立虚像、 6、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判断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就是( ) A.凡就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就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就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就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就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就是放大的、也可能就是就是缩小的 8、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就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就是( )06年全国竞赛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9、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就是( ) A.5 cm B.10 cm C.15 cm D.20 cm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专题 1.( 2019随州, 1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 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 的; (2)接着小明在不改变各元件位置的情况下,将原凸透镜更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 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这是在模拟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的形成原因; 此时,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包括位置)的情况下,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 2.(2019绥化,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 像,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 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可 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远视眼需要佩戴 (选填“凸透镜”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_______________ (选填“较亮”或“较暗” )一些。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上。 (3)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 40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________ (选填“放大” 、“等大”或 “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 _____________ (选 填“照 或“凹透镜” ) 矫正。 3.( 2019淮安, 26)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 为 10cm 。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专题训练 【知识要点与相应例题】 一、透镜 1、名词:薄透镜,主光轴,光心, 焦点(F ),焦距(f )。 例 1、透镜上有一个点,从任何方向通过该点的光线都不会偏折,这个点叫做 ;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之后会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 ,一个凸透镜 有 个这样的点; 叫做焦距。 2. 典型光路(如图1) 例2.如图2画出了光通 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填 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3.凸透镜对光线有 __________作用,所以 又叫做__________透 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 做________透镜. 4、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应当用折射光线与 入射光线比较,若相“靠近”,则对光线起会聚 作用;若相“远离”,则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如图3) 二.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图4) (1)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3)过透镜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 例3: 请在图5中两幅图上分别做出入射光线、出射光 线。 三.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例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 ________.若镜头的焦距为cm 5 f ,则相机中的胶卷应放在_______cm 与_______cm 之 间的位置. 例5、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 ,靠近眼睛的叫 做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 ;某次实验时使用的两组透镜上分别标有 “×5”和“×20”的字样,则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倍。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 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例6: 把图6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 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 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 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 .保持在原来位置 B .靠近透镜 C .远离透镜 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 像清晰

光学竞赛题 O 'fl

光学竞赛题 一、选择题 1. ( 3分)细心的小明同学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打开窗户,直接看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则的下弯弧形; 而如果隔着窗玻 璃看,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而且,轻微摆动头部 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则弯曲情景也在移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玻璃上不同部位对视线的阻挡情况不同 B .玻璃各部分的透光度不均匀 C .玻璃各部分的厚度不均匀 D .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反射不一样 2. ( 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 0M 与ON 的夹角为0, 一条平行于平面 ON 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 能够沿着原来的光 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 C . 10° 4. ( 3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 (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 光轴垂直的物体 AB ,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 MN ,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 B 、N 两点都在 主光轴上,AB 与 MN 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 AB 的成像 情况是( ) A .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 . 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 .只有一个虚像 D .只有一个实像 3. (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像距 能 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该是( ) v 和物距u 是一一对应的,在如图 所示的四个图线中 , A .图线A B .图线B C .图线C D .图线 D B . 15

5. ( 3分)如图所示,P 是一个光屏,屏上有直径为5厘米的圆孔.Q 是一块平面镜,与屏平行放置且相距 10厘米.01、 02是过圆孔 中心 0垂直于Q 的直线,已知 P 和Q 都足够大,现在直线 0102上光屏P 左侧5厘米处放置一点光源 D .丄米2 一7 6. (3分)如图(a )所示,平面镜 0M 与0N 夹角为0,光线AB 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为 CD .现将 平面镜0M 与0N 同 时绕垂直纸面过 0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 3,而入射光线不变,如图(b )所示.此时经过 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将( ) (a) (b) A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 B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 C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 D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 CD 平行 CD 重合 CD 之间的夹角为23 CD 之间的夹角为3 7. ( 3分)小明坐在前排听讲座时,用照相机把由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象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 使用了闪光灯.这样 拍出来的照片( ) A .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B .与不用闪光灯的效果一样 C .看不清投影到屏幕上的图象 D .色彩被 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 3分)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了一个小墨点,则照出的相片上( ) A .有一个放大的墨点像 B .有一个缩小的墨点像 C . 一片漆黑 D .没有墨点的像 9. ( 3分)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 L ,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 H 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 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 L=H ,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 S ,则平面镜上的反射光在屏上形成的亮斑面积为( 米2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 律专题练习【最全分 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层次分类 (一)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及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1、照相时,底片上所成的像是、、。镜头离被照物体距离较,物体距镜头的距离底片离镜头的距离。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底片上成的像就越 (最后一问感性认识。答案中的红字部分是必须在本节教学中记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来自图案的光经过这个透镜成一个像。在经 过,反射到屏幕上。 3、我们使用放大镜的时候,可以发现物体被,物体和物体经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侧。且放大镜离透镜越近。成的像就越。 4、在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时,呈放大像的是,成缩小像的 是,成倒立像的是,成正立像的是,成像能用光屏接到的是。 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像距的具体范围。 1、照相时,被照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较,范围是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像所在的范围是。(三)根据物距范围判断成像的性质,根据成像的性质判断物距范围(静态的区域判断)1、画出物体在a、b、c、d、e各处成像的大致位置和像的大小 2、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丙所示。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3、下图所示,光屏上有清晰地像,像的性 是、、,判断的依据 是。 当蜡烛移到A点时,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像的性质、、,此时成像为成像原理。 当蜡烛移到B点时,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烛焰_______的、放大的虚像。此时成像为成像原理。 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10cm处发现一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