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new资料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new资料

一、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格式

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是指由数据采集器处理后,通过通讯接口直接存储到计算机

硬盘中的数据文件。它是自动气象站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接口数据文件。 1、组成

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由以下文件组成:

文件名称 ZIIiiiMM.YYY PIIiiiMM.YYY TIIiiiMM.YYY UIIiiiMM.YYY WIIiiiMM.YYY RIIiiiMM.YYY ZZ.TXT FJ.TXT HIIiiiMM.YYY HH.TXT IIIiiiMM.YYY 实时地面气象要素数

据文件大风数据文件正点气象辐射数据文件实时气象辐射数据文件正点气象辐射补充

数据文件文件说明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内容全月逐日每个正点的地面气象要素

值全月逐分钟本站气压值全月逐分钟气温值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全月逐分钟相

对湿度值全月逐分钟1分钟平均风全月逐分钟降水量值某分钟的地面气象要素值达到

大风标准的数据,只保留最近40次的大风数据全月逐日每个正点的辐射要素值某分钟

的辐射要素值全月逐日每个正点的紫外辐射和长波辐射要素值 2、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

据文件

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为ZIIiiiMM.YYY,简称Z文件,文件名中,Z为指示符;IIiii为区站号;MM为月份,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YYY为年份的后3位。

? Z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每一条记录218个字节,记录

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字符存盘,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 Z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Z文件是否存在,

如无当月Z文件,则生成该文件,将全月逐日逐时各要素的位置一律存入相应字长的“-”字符(即减号)。

? Z文件按北京时计时,以北京时的00分数据作为正点定时数据。

? Z文件的第1条记录为本站当月基本参数,每项参数长为5个字节,内容如下表:

序号参数字长序号参数字长 1. 区站号 5字节 5字节 19. 雨量传感器标识 2. 3.

4. 5. 6. 7. 8. 9. 年月经度纬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20. 感雨器标识 21. 草面温度传感器标识 22. 地面温度传感器标识 23. 5cm地温传感器标识 24. 10cm地温传感器标识 25. 15cm地温传感器标识 26. 20cm地温传感器标识 27. 40cm地温传感器标识 28. 80cm地温传

感器标识 1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风速传感器距地(平台)5字节高度 5字节 5字节平台距地高度 10. 人工定时观测次数

11. 干湿表通风系数Ai值 12. 自动站型号标识 13. 气温传感器标识 14. 湿球

温度传感器标识 15. 湿敏电容传感器标识 16. 气压传感器标识 17. 风向传感器标识18. 风速传感器标识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29.

160cm地温传感器标识 30. 320cm地温传感器标识 31. 日照传感器标识 32. 蒸发传

感器标识 33. 能见度传感器标识 34. 保留 35. 版本号 36. 回车换行 5字节 5字

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48字节,用“-”填充 5字节 2字节存储规定:① 经度和纬

度的分保留两位,高位不足补“0”,如北纬32度02分存“3202”。② 气压传感器拔

海高度和观测场拔海高度: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存入。③ 自动站型号标识:I型自

动站存入“1”、Ⅱ型自动站存入“2”,milos系列自动站存入“3”。

④ 各传感器标识:有该项目存“1”,无该项目存“0”。

7

⑤ 干湿表通风系数Ai值:扩大10倍后存入。例如Ai=0.000667,则存入6670。⑥

版本号:在第1条记录的最后5个字节中写上V3.00,以便版本升级和功能扩展。 ? Z文

件中每一时次为一条记录,每日24条记录。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N=D?24+T-19

式中,N:记录号;D:北京时日期,对于北京时的上月最后一天的21时~24时D取

0;T:北京时。如每月1日第2条记录应为北京时的上月最后一天的21时的数据,这时

N=2。又如4日23时,则N=100。

Z文件中第1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54个要素的正点值,以ASCII字符写入,除能见

度和最小能见度为5个字节外,其他每个要素长度为4字节,最后两位为回车换行符。分

配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要素名日、时(北京时) 2分钟平均风向 2

分钟平均风速 10分钟平均风向 10分钟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的风向最大风速最大

风速出现时间瞬时风向字长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

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序号要素名字长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29. 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 30. 最低本站气压 31. 最低本站气

压出现时间 32. 草面(雪面)温度 33. 草面(雪面)最高温度 34. 草面(雪面)最

高出现时间 35. 草面(雪面)最低温度 36. 草面(雪面)最低出现时间 37. 地面温

度 38. 地面最高温度 39. 地面最高出现时间 40. 地面最低温度 41. 地面最低出现

时间 42. 5cm地温 43. 10cm地温 44. 15cm地温 10. 瞬时风速 11. 极大风向 12. 极大风速 13. 极大风速出现时间 14. 小时累积降水量 15. 气温 16. 最高气温 2

17. 最高气温出现时间 18. 最低气温 19. 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20. 湿球温度 21. 湿敏电容湿度值 22. 相对湿度 23. 最小相对湿度 24. 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 25.

水汽压 26. 露点温度 27. 本站气压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

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5. 20cm地温 46. 40cm地温 47. 80cm地温 48.

160cm地温 49. 320cm地温 50. 小时累计蒸发量 51. 小时累计日照 52. 能见度 53. 最小能见度 54. 最小能见度出现时间 55. 回车换行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

节 4字节 4字节 5字节 5字节 4字节 2字节 28. 最高本站气压 4字节存储规定:① 正点值的含义是指北京时正点采集的数据。

② “日、时”作为记录识别标志用,日、时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其中“日”

是按北京时的日期;“时”是指正点小时。

③ 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存储内容统一定为地方平均太阳时上次正点观测到本

次正点观测这一时段内的日照总量。

④ 各种极值存上次正点观测到本次正点观测这一时段内的极值。

⑤ 小时累计降水量是从上次正点观测到本次正点观测这一时段内的降水量累计值。

⑥ 数据记录单位:数据的记录单位按规范规定执行,存储各要素值不含小数点,具体规

定如下表:要素名记录单位存储规定气压 0.1hPa 扩大10倍温度0.1℃ 扩大10倍

相对湿度1%原值水汽压 0.1hPa 扩大10倍露点温度0.1℃ 扩大10倍降水量

0.1mm 扩大10倍风向1° 原值风速 0.1m/s扩大10倍日照 1分钟原值蒸发量

0.1mm 扩大10倍能见度 1m 原值时间月、日、时、分各取2位,高位不足补0 ⑦ 当

气压值≥1000.0hPa时,先减去1000.0,再乘以10后存入。⑧ 若要素缺测,除有特殊

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均存入一个“/”字符。

⑨ 对于降水量,无降水时存入空格(4位),微量降水存入“0000”,雨量缺测或雨

量传感器停止使用期(含冬季停用或长期故障停用)一律存“----”。

⑩ 当使用湿敏电容测定湿度时,除在湿敏电容数据位写入相应的数据值外,同时应

将求出的相对湿度值存入相对湿度数据位置,在湿球温度位置一律存“****”作为识别标志。 3、实时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实时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为ZZ.TXT,简称ZZ文件。

ZZ文件为随机文件,存入54个要素的每分钟瞬时值,以ASCII字符存入,共218个

字节,要素分配如下表:

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要素名时分(北京时) 2分钟平均风向 2

分钟平均风速 10分钟平均风向 10分钟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的风向最大风速最大

风速出现时间瞬时风向字长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

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

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序号要素名字长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4字节 5字节 5字节 28. 最高本站气压 29. 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 30. 最低本站气压 31. 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

间 32. 草面(雪面)温度 33. 草面(雪面)最高温度 34. 草面(雪面)最高温度出

现时间 35. 草面(雪面)最低温度 36. 草面(雪面)最低温度出现时间 37. 地面温

度 38. 地面最高温度 39. 地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 40. 地面最低温度 41. 地面最低

温度出现时间 42. 5cm地温 43. 10cm地温 44. 15cm地温 45. 20cm地温 46.

40cm地温 47. 80cm地温 48. 160cm地温 49. 320cm地温 50. 蒸发量 51. 日照52. 能见度 53. 最小能见度 10. 瞬时风速 11. 极大风向 12. 极大风速 13. 极

大风速出现时间 14. 降水量 15. 气温 16. 最高气温 17. 最高气温出现时间 18.

最低气温 20. 湿球温度 21. 湿敏电容湿度值 22. 相对湿度 23. 最小相对湿度 24. 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 25. 水汽压 26. 露点温度 19. 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27. 本

站气压 4字节 54. 最小能见度出现时间 4字节存储规定:① 时间中的时、分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

② 若要素缺测或无记录,除有特殊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均存

入一个“/”字符。

③ 各要素极值应是从上次正点后到本次采样这一时段内的极值。④ 降水量是当前

时刻的分钟降水量,存储规定同Z文件。

⑤ 当使用湿敏电容测定湿度时,除在湿敏电容数据位写入相应的数据值外,同时应

将求出的相对湿度值存入相对湿度数据位置,在湿球温度位置一律存“****”作为识别标志。

⑥ 所有要素位数不足的,在前面用空格填充。⑦ 数据记录单位规定同Z文件的规定。

4、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包括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1分钟平均风向风速和降水

量等,其文件分别为PIIiiiMM.YYY、TIIiiiMM.YYY、UIIiiiMM.YYY、WIIiiiMM.YYY、RIIiiiMM.YYY。文件名中,P、T、U、W、R分别为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1分钟

4

平均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的指示符;IIiii为区站号;MM为月份,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YYY为年份的后3位。

?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其中本站

气压、气温的每一条记录246个字节,相对湿度、降水量的每一条记录126个字节,1分

钟平均风向风速每一条记录366个字节,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字符存盘,每个

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

测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是否存在,如无当月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则生成该

文件,要素位置一律存相应长度的“-”字符(即减号)。

?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按北京时计时。

?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的第1条记录为本站当月基本参数,每项参数长为5个

字节,内容如下表:

序号参数字长序号参数字长 1. 2. 3. 4. 5. 区站号年月经度纬度 5

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7. 人工定时观测次数 8. 干湿表通风系数Ai值 9. 观测场拔海高度 10. 自动站型号标识 5字节 5字节 5字节 5字节保留内容,用“-”

填充,当为P、11. T时194字节,为W时314字节,为U、R时74字节。 6. 气压传

感器拔海高度 5字节 12. 回车换行 2字节存储规定:① 经度和纬度的分保留两位,

高位不足补“0”,如北纬32度02分存“3202”。② 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观测场拔海

高度: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存入。③ 自动站型号标识:I型自动站存入“1”、Ⅱ

型自动站存入“2”,milos系列自动站存入“3”。

?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中每小时一条记录,每日24条记录。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N=D?24+T-19

式中,N:记录号;D:北京时日期,对于北京时的上月最后一天的21时~24时D取0;T:北京时。如每月1日第2条记录应为北京时的上月最后一天的21时的数据,这时

N=2,如4日23时,则N=100。

?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中第1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1小时内每分钟的要素值,以ASCII字符写入,每条记录的第1~4个字节为日时,从第5位开始:

本站气压和气温每分钟4个字节,即5~8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9~12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241~244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当气压≥1000.0hPa时,先减去1000.0,再乘以10后存入;

相对湿度每分钟2个字节,即5~6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7~8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23~124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当相对湿度为100时,以%%存入;

1分钟平均风向风速每分钟6个字节,前三位为风向,后三位为风速,即5~10位为

第1分钟的记录,11~16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359~364位为第60分钟的

记录;

降水量每分钟2个字节,即5~6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7~8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23~124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降水存入“,,”,当分钟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

? 记录缺测时,用相应位长的“/”填充。

5、大风数据文件

大风数据文件为FJ.TXT,简称FJ文件。存放供记录大风天气现象、编发危险天气报告、重要天气报告用的大风风速和对应风向及出现时间。

? FJ文件数据存入标准

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台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_自动观测数据存储文件格式说明1129

自动观测数据文件存储格式说明(11.30)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本说明中涉及的文件均为来自自动化观测设备或综合判别后的数据文件,包括云、能见度、降水类天气现象、日照、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辐射、新型自动站等。 1.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1.1云、能见度、降水类天气现象、日照 文件名命名形式如下: IIiii_cloud_value_yyyymmdd.txt IIiii_cloud_state_yyyymmdd.txt IIiii_Visibility _value_yyyymmdd.txt IIiii_Visibility _state_yyyymmdd.txt IIiii_weather_value_yyyymmdd.txt IIiii_weather _state_yyyymmdd.txt IIiii_sunlight_value_yyyymmdd.txt IIiii_sunlight_state_yyyymmdd.txt 其中: IIiii—区站号; cloud—表明此文件为云数据文件; weather—表明此文件为降水类天气现象数据文件; Visibility—表明此文件为能见度数据文件; value—表明是观测要素文件; state—表明是设备状态文件;

yyyymmdd—表明是年月日,如(20120805); 1.2视程障碍类综合判别 文件名命名形式如下: TQXX_M_Z_IIiii_yyyymmdd.txt 其中: IIiii—区站号; TQXX_M_Z—表明此文件为视程障碍类综合判别天气现象数据文件; yyyymmdd—表明是年月日,如(20120805); 1.3辐射 1.3.1 观测数据文件 文件名命名形式如下: AWS_M_R_IIiii_yyyymmdd.txt 其中: XIIiii—区站号; AWS_M_R—表明此文件为辐射观测数据文件; yyyymmdd—表明是年月日,如(20120805); 1.3.2 状态信息文件 文件名命名形式如下: IIiii_radiation_state_yyyymmdd.txt 其中: IIiii—区站号;

(完整word版)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一编总则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 1.1.1 观测站分类 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2004版 地面观测规范第18部分 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第一编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第1章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是在观测簿、自记记录纸和有关材料的基础上编制而成;配有自动气象站或业务用计算机的人工观测站则是在全月观测数据文件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加工处理完成。为了日常服务和编制年报表的需要,月报表中除了定时记录、自记记录和日平均、日总量值外,还有经过初步整理的候、旬、月平均值、总量值、极端值、频率和百分率值,以及本月天气气候概况等。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是气象台站所积累的气象情报资料原始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或本站气象服务的需要,按照统一的报表格式和编制要求进行编制。 20.1月报表的编制要求 20.1.1人工编制 ⑴正确 月报表应按规定格式填写,并按本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统计,做到逐日抄录,旬清月结,切实做好抄录、校对、初算和复算,严格预审,确保质量。 ⑵整洁 月报表应用黑或蓝黑墨水填写,数字、符号要求工整、清晰,不写怪体字,并保持整洁。 改正错字时,须将有错的一组数字全部划去,并于所在格子的空白处填写一组正确的数字。不允许涂、擦、刮、贴。 ⑶及时 月报表应在次月十日之前编制完毕,寄往上级业务部门审核。 对上级业务部门审核查询的内容,应及时答复;审核出的错情,留站底本应及时更正。 20.1.2计算机编制 ⑴月报表编制打印前,各项记录须先经过质量检查和处理。 ⑵各项记录的统计方法,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⑶打印的报表要字迹清晰,便于使用和保存。 ⑷月报表应在次月10日前编制完毕,报上级业务部门审核。 20.2月报表的填写规定 20.2.1封面的填写 按月报表封面栏目,分别填写月报表的年份和月份,台(站)名、区站号和档案号,台(站)所在地的省(市、区)名、地址、纬度和经度,观测场和气压感应部分的拔海高度,风速感应器和观测平台的距地高度,以及台(站)长和报表编制人员的签名等。 ⑴台(站)名:填写本站的单位名称。 ⑵地址:填写本站所在地的详细地址,并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注明本站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如郊外、乡村、市区、海岛、滨海、集镇、山顶、山腰、河谷、沙漠、草原等。有两种地理位置时,应分别注明,如市区、山顶。 ⑶纬度、经度:填写本站所在地的纬度和经度,只填度、分。分值不足十位时,十位应补“0”,如38°07'。 ⑷观测场拔海高度:填写观测场距离海平面的高度,以米为单位,取1位小数。 ⑸气压感应部分拔海高度: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填写水银槽象牙针尖的拔海高度;定槽式水银气压表,填写水银槽盒水平中线的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填写传感器的拔海高度;均以米为单位,取1位小数。拔海高度未经实测的,其高度值应加括号“()”。 ⑹风速感应器距地(平台)高度:填写风杯或螺旋桨中心距离地面(平台)的高度,以米为单位,取1位小数。 ⑺观测平台距地高度:填写观测平台面(平台有围墙者,填写平台围墙顶)距离地面的高度,以米为单位,取1位小数。无观测平台或观测平台上无测风仪器的,此栏不填。 ⑻台(站)长和报表编制人员:台(站)长和担负抄录、校对、初算、复算、预审的气象人员,均应分别签名,以示负责。若用计算机编制月报表,则应署名数据录入、校对、预审(质量检查)和报表打印操作人员的姓名。 20.2.2各项目的抄录 人工观测气压(包括本站气压和海平面气压,下同)、气温、湿球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总低云量、云状、云高、能见度、定时降水量、天气现象、蒸发量、雪深和雪压、电线积冰、定时风向风速、地温、冻土深度和地面状态等项,均抄自观测簿;自记降水量、自记风向风速和日照时数,分别从相应的自记纸上抄入。当记录遇有“一”、“>”、“<”、“B”、“[ ]”等符号时一律照抄。下列项目抄录时,还须按如下规定进行: ⑴云高:只抄实测的云底高度值与其云属简写字母(包括Fc,Fs,Fn),实测符号“S”不抄,如St 250。 ⑵天气现象:按观测簿中天气现象出现顺序和记录的内容抄入。但遇同一现象前段的终止时间与后段的开始时间相隔在15分钟或以内时,则应将此两段的起止时间综合成一段,起止时间用点线连接。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数据文件格式

附录3: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 数据文件格式

目录 1组成 (4) 2采集器存储器数据文件 (5) 2.1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5) 2.1.1文件名 (5) 2.1.2文件形成 (5) 2.1.3文件内容 (5) 2.2土壤水分要素数据文件 (8) 2.2.1文件名 (8) 2.2.2文件形成 (8) 2.2.3文件内容 (8) 2.3气象辐射要素数据文件 (9) 2.3.1文件名 (9) 2.3.2文件形成 (9) 2.3.3文件内容 (10) 2.4海洋观测要素数据文件 (11) 2.4.1文件名 (11) 2.4.2文件形成 (11) 2.4.3文件内容 (11) 2.5自动气象站状态信息文件 (13) 2.5.1文件名 (13) 2.5.2文件形成 (13) 2.5.3文件内容 (13) 3终端微机采集数据文件 (17) 3.1小时数据文件 (17) 3.1.1小时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17) 3.1.2小时土壤水分数据文件 (20) 3.1.3小时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23) 3.1.4小时海洋观测数据文件 (25) 3.2分钟数据文件 (27) 3.2.1分钟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27) 3.2.2分钟土壤水分数据文件 (27) 3.2.3分钟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28) 3.2.4分钟海洋观测数据文件 (28) 3.2.5自动气象站状态信息文件 (28) 3.3大风数据文件 (29) 3.4分钟采样样本数据文件 (29) 4实时上传数据文件 (29) 4.1实时常规观测数据文件 (29) 4.2小时土壤水分观测数据文件 (29) 4.2.1文件名 (29) 4.2.2文件内容 (30) 4.3实时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32) 4.3.1文件名 (3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7部分: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ICS N 备案号: QX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7部分: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Specifications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Part17: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Observing System (草案稿) 中国气象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结构及工作原理 (2) 4.1体系结构 (2) 4.2工作原理 (2) 4.3主要功能 (3) 5 硬件 (3) 5.1传感器 (3) 5.2数据采集器 (3) 5.3电源 (4) 5.4通信接口 (4) 5.5外围设备 (4) 6 系统软件 (4) 6.1采集软件 (4) 6.2业务软件 (4) 7 采样和算法 (4) 7.1采样 (5) 7.2算法 (5) 8 安装 (5) 8.1基本要求 (5) 8.2传感器的安装 (6) 8.3电缆的安装与连接 (6) 8.4采集器、电源、计算机与打印机等的安装 (6) 8.5避雷装置 (6) 8.6软件安装 (6) 9 日常工作 (6) 10 维护 (6) 图1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结构图 (2) 表1 每小时正点观测数据 (3)

地面气象观测软件数据质量控制-最新资料

地面气象观测软件数据质量控制 为确保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需地面测报人员将自动站采集数据文件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好。大部分气象站将传统纸质报表的输送以A文件和J文件替代,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全面审核,不仅提升了地面测报质量,还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但距离现代化技术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应不断提升地面气象观测软件数据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观测数据文件中存在的问题,始终确保地面气象测报资料准确、完整和连续,提升天气预报和气候测报质量。 1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软件质量控制方法 1.1 质量控制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A文件包括观测数据、台站参数、附加信息和质量控制信息。为符合自动气象站数据存储需求,将分钟观测气象要素数据J 文件作为A文件的补充,A J文件可由B文件直接转化。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和技术对A、B、J 文件进行质量控制。 1.2质量控制码的含义 不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有不同质量控制码。 A 文件质量控制码大都在观测数据文件之后,可很好地反映数据质量真实情 况,通常用3 位整数替代,分别代表国家级、省级和台站级 3 级 质量控制。对A文件数据质量控制过程中,可很好地反映观测数

据准确、缺测、可疑、错误、已修改、未做质量控制和订正值等信息。观测数据信息质量控制码用“ 0”表示;未经质量控制的观测数据信息质量控制码用“ 1”表示。 1.3 质量控制方法 地面气象观测软件数据文件质量控制可以采用人工判断和 人机交互检验方法。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气候临界值检查、极 值检查、逻辑检查、时间及空间一致性检查等[1-2] 。 2.1建立和维护自动气象站的审核规则库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软件质量控制前,要建立自动气象站地面审核规则库,主要作用是审核地面气象观测定时记录输入的月年地面气象数据文件和判断极值。如果单使用人工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易忽略错误信息;若设置规则库尺度过宽会漏审重要观测数据信息,过窄则使审核非疑误信息数量增加。应结合本地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建立有效审核规则库。 2.2审核自动气象站采集到的数据文件 在A、J 文件未形成前,可由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中数据质量监控软件审核采集到的观测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从中找出异常数据。审核后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信息不能随意更改,可作为审核过程中的参考。 3 加强地面气象观测软件数据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加强预审员级数据质量控制

浅析地面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制作与应用问题

浅析地面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制 作与应用问题 摘要: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既是气象观测记录数据的一项重要背景信息,又是了解、管理与应用气象数据必须具备的基础信息。本文首先概述了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并重点列举制作和应用地面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时的一些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面气象台站;数据文件;制作;问题 1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概述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是历史资料信息化的基础,是气象服务的技术支撑。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是记录气象台站建设发展历程,反映气象台站历史发展变化的重要档案资料。气象台站环境、观测场变动、台站迁移、观测要素增减、观测仪器的变动等信息,不仅是气象数据有效应用的背景信息,还是影响气候资料均一性变化的重要条件。 按照《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QX/T 37-2005) 》,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内容由20个项目组成。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简称“L文件”, 为文本文件,包括地面(LD)、高空(LG)、辐射(LR)。 项目标识码及名称如下: 01: 台站名称 02: 区站号 03: 台站级别 04: 所属机构 05[ 55] : 台站位置06: 台站周围障碍物 07[ 77] : 观测要素 08: 观测仪器

09: 观测时制 10: 观测时间 11: 守班情况 12: 其他变动事项 13: 图像文件 14: 观测记录 15: 观测规范 16: 预留 17: 预留 18: 预留 19: 沿革数据来源 20: 文件编报人员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主要来源于各类原始记录、观测薄、自记纸和各 类台站档案。 地面气象台站历史沿革(LD)数据主要来源于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气 表-1―气表-8)、年报表(气表-21)、观测记录薄、自记纸、地面气象观测数 据文件(A文件、J文件、Y文件)。 2地面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制作与应用问题 在制作和应用地面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时,20个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 逻辑关系,不是单独存在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台站沿革数据文件中03项“台站级别”变动 台站沿革数据文件03项“台站级别”描述台站级别变动情况。地面气象观 测站按承担观测任务和作用进行分类。由于观测任务发生变化,07(77)项“观 测要素”随之变动, 08项的“要素名称”应与07项保持一致,12项“其他变 动事项”是对台站迁址或仪器变动所进行的对比、并行观测情况和台站中断观测 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原因情况说明。07(77)项“07”表示增加观测的气象要素,“77”表示减少观测的气象要素。 例如:1989年-1998年期间根据河北省气象局的相关文件,有44个气象站 的03项“台站级别”为气象辅助站,台站沿革数据文件中的07项、12项都应该 变动。在制作台站沿革数据文件时,有些台站观测要素减少时未添加77项,导

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制作及注意事项分析与探讨 罗周霞

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制作及注意事项分析与探讨罗周霞 摘要:本文主要对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制作基本内容及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进 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质量。 关键词: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基本内容;制作流程;注意事项 一、前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是天气预报服务的重要依据,而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作为气象台站所积累的气象资料档案,更是气象部门的宝贵财富。为了日常 服务和编制年报表的需要,月报表中除了定时记录和日平均、日总量值外,还有 经过初步统计的候、旬、月平均值、总量值、极端值、频率和百分率值及本月天 气气候概况等。笔者根据平时的工作经验,总结报表的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以 供参考。 二、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制作基本内容 (1)基本信息。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以下简称月报表)在每个月结束后的下 个月初制作,按照各地区要求的规定时间之前完成并上传,月报表包括A、J和Z 文件[2],其中A和Z文件为整点数据,A文件每月需要格检审核,Z文件无需改动,直接上传,J文件为当月每分钟相关要素的数据,同A文件一样需进行审核 处理。 (2)存放位置。A文件和J文件存放在业务电脑的D盘中OSSMO 2004文件 夹下的ReportFile文件夹中,Z文件存放于D盘中OSSMO 2004文件夹下的AwsSource文件夹中,以上文件的名称和存放位置均不允许修改和移动。 (3)详细内容。A文件中包含台站参数、纪要、天气气候概况和备注等文字 信息,以及通过自动站采集和人工观测的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露点温度、云、能见度、降水量、天气现象、风向风速及不同深度的地温等多种气象要素的 小时数据和定时观测值,J文件中包含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风5种要素的当月各分钟值。 三、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制作制作流程 (1)文字内容填写。通过数据维护功能菜单进入A文件维护,选择基本参数栏,其中除了设定好的默认台站信息外,还需要填写台站地理环境、台站长、制 作人、校对人及审核人等,根据制作完成的时间设定好传输日期,纪要栏抄自观 测簿纪要栏。本月天气气候概况栏根据本站资料及有关材料,对本月的天气气候 概况进行综合分析,内容要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2)数据审核与处理。文字信息填写完毕后重新进入数据维护菜单,分别选择格检审核A文件、格检审核J文件,对软件列出的疑误信息和对应数据查找原 因并适当处理,处理完毕后进行保存,然后重新审核、处理,直到疑误信息栏为空,最后在备注栏对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备注。报表制作完成时,要对照观测簿和 日照纸核对报文中云、能见度、天气现象、冻土、蒸发、日照及降水等人工观测 要素,看其是否一致,核对无误后即完成报表的制作,将A、J连同Z文件一并上传。 在月报表的制作过程中,除了补充完善其中相关的文字信息外,重点对A文 件和J文件中可疑或有误的数据进行格检审核,并做出妥善的处理。 四、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制作应注意事项 (1)预审工作力求精细化。报表预审不能太依赖预审软件,要确保报表内容 的完整,正确,就要认真维护逐日数据,认真对照数据以防疏漏。特别是对云,能,天,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 摘要: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是进行天气预报以及气候预测的基础性资料,对 于提升地面气象观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敦煌市气象局的实际,对于 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文件质量给出了几点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社会经济及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天气预报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同时也对观测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目前,纸 质报表的输送已经被A、J文件所取代,不仅使计算机的全面审核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还使气象测报数据文件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但是与现代化技术发展的要求 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做好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的质量控制工作,保证气象数据资料的准确性、连续性及完整性,以有效提高气候测报及天气预报 的质量。 1 质量控制前的准备工作 1.1 建立和维护该气象站的审核规则库建立气象站的地面审核规则库是做好计算机全面审核工作的关键,主要用于在地面气象观测的定时记录输人时对月年的 地面气象数据文件进行审核和对极值进行判断。人工判断容易将错误信息忽略, 若规则库的尺度太窄会使审核的非疑误信息增多,若尺度过宽可能会漏审一些数 据信息。预审员应该根据本气象站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站使用的合理有效的 审核规则库。 1.2 对气象站的采集数据文件进行审核在A文件和J文件形成之前,先用地面 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中自带的数据质量监控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文件进行审核,以 便于及时找出异常值。审核出的所有信息记录都不能随意更改,这些信息都可以 作为审核A文件和J文件时的参考。 2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控制方法 2.1 质量控制依据 A 文件内容主要涵盖观测数据、台站参数质量控制信息及附加信息等。台站 数据量通常较大,为方面存储,增加了多要素J 文件。而A 文件及J 文件均是由 B 文件转换而成的。因此,在本文中将A 文件、J 文件和B 文件统称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其质量控制依据《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簿表格式》《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相关技术规定。 2.2 质量控制方法 2.2.1 气候极值检查。气候极值检查主要是把历史气象要素最大值同最小值进 行分析对比。观测要素的极值与气候条件特点、地形高度、纬度带等关系密切。 2.2.2 时间一致性检查。对观测气象要素变化是否与时间变化规律相符进行检查。 2.2.3 内部一致性检查。通过内部一致性检查可以对观测数据是否出现异常作 出相关判断。其主要依据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规律来保证测量值的科学性。 2.2.4 空间一致性检查。将被检站气温观测值与计算值对比,通过一个或者多 个与被检站具有相似周围环境和下垫面的邻近站观测数据计算出来。 2.2.5 质量控制综合分析。经过质量控制方法检验后,针对与规定范围不符的 观测数据文件要认真分析判断,找出数据异常原因并及时修正,确保地面气象观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本目录下的所有自动站实时报文数据格式均遵循以下说明; 由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改了文件名规范,但文件内容格式未做更改! 文件名更改参见文件:“附件:自动站观测资料传输文件名调整方案.doc” 2、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包括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和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该文件为顺序数据文件,共4条记录,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34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器测项目,共262字节;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第4条记录为目测项目和天气报、加密天气报有关的编报项目,共134字节,当某观测时间无此条记录内容时,该条记录省略;最后一条记录的后面加上“=”,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6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⑵第2条记录共52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⑶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每分钟2个字节,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 ⑷第4条记录共23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

国内地面、气象辐射、酸雨观测数据BUFR编码格式编制说明

附件10: 国内地面、气象辐射、酸雨观测数据BUFR编码格式编制说明 1.格式使用范围 本标准格式规定了国内固定陆地测站的地面分钟、小时和日观测资料,气象辐射站分钟、小时观测资料,酸雨日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运行状态和设备信息、地面台站元数据的编码格式、编报规则和代码。 本标准格式适用于国内固定陆地测站地面分钟和小时观测资料,气象辐射站分钟和小时观测资料,酸雨观测资料的编码和传输,移动探测平台的观测资料可参考本格式编报。 2.格式研制思路 (1)地面观测资料 国内地面国家站、区域站、公路交通站观测后会根据业务要求上报分钟、小时和日观测资料以及描述性数据两种数据。对于分钟、小时和日观测的气象要素,为了与国际接轨,讨论后决定使用WMO推荐的表格驱动码BUFR格式编报,在WMO标准模板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地面观测业务规定进行扩充,形成了地面小时观测资料模板,并根据我国自动站业务规范,编写了分钟资料BUFR模板。对于运行状态信息和台站元数据等描述性数据,使用扩展性强的XML格式编报。 (2)气象辐射观测资料 根据自动辐射站小时数据文件格式、基准辐射站分钟数据文件、正点基准辐射数据文件和基准辐射站采集状态信息文件中观测数据上报的需求,讨论后确定气象辐射资料采用BUFR格式编报,根据国内气象辐射观测业务规定将辐射资料分成分钟和小时两个BUFR模板,气象辐射状态信息合并到地面状态信息XML文件中上报。 (3)酸雨观测资料 根据《酸雨观测规范》,酸雨观测站每日进行酸雨采样,测量后,上报单站日酸雨观测数据文件,内容包括初测和复测的酸雨PH值,K值数据,及各要素台站级和省级质量控制码。 基于上述研制思路,国内地面、气象辐射、酸雨观测数据格式包括2种格式,7个模板,分别为地面分钟观测资料BUFR模板、地面小时观测资料BUFR模板、辐射分钟观测资料BUFR 模板、辐射小时观测资料BUFR模板、酸雨观测资料BUFR模板、地面自动站状态和设备信息XML格式和XML schema模板、地面台站元数据XML格式和XML schema模板。 国内地面分钟资料编报和传输格式为BUFR格式,是基于WMO的表格驱动码BUFR编码的TM 3 07 092模板编写的,内容涵盖了实时历史资料一体化前后的国内地面分钟数据文

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格式1

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格式 一、自动气象站数据接口文件格式设计 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需满足气象观测规范要求,在原自动气象站相关数据文件基本上,并考虑今后功能扩展,以及数据文件的可读性,对原Z文件、FJ.TXT文件的格式做出如下调整,增加了辐射要素数据H文件。 1.Z文件格式调整: ➢原Z文件中每条记录为240个字节,现在每条记录后,增加回车(13)换行(10)符号,即每条记录为242个字节。 ➢原Z文件的第一条记录作为文件头,在原定义内容中取消“总辐射遥测登记、净辐射遥测登记、直接辐射遥测登记、散射辐射遥测登记、反辐射遥测登记”,以“-” 填充相应位置;在第236~240位置处写入版本号“V2.00”,以利于今后的版本升级 和功能扩展。 ➢原规定的正点数据是在56分采集,现改为00分采集的数据,即00分为正点。 ➢原规定的日照采用真太阳时,现改为地方平均太阳时。 2.大风遥测数据文件FJ.TXT格式调整: ➢原来规定存放10条记录,现改为存放20条记录。 ➢原FJ.TXT文件每条记录为16个字节,现在每条记录后,增加回车(13)换行(10)符号,即每条记录为18个字节。 3.为适应辐射观测要求,增加了辐射要素数据H文件。 二、基本文件格式描述 根据以上原则,自动气象站接口数据文件由以下文件组成: 三、地面常规要素定时数据文件ZIIIiiiMM.YYY 1. (文件名中“Z”、为指示符、IIiii为站号、MM为月份、YYY为年份的后3位)该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每一条记录242个字节,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字符存盘,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2. 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盘上原先有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new资料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 -new资料 一、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格式 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是指由数据采集器处理后,通过通讯接口直接存储到计算机硬盘中的数据文件。它是自动气象站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接口数据文件。 1、组成 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由以下文件组成: 2、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为ZIIiiiMM.YYY,简称Z文件,文件名中,Z为指示符;IIiii 为区站号;MM为月份,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YYY为年份的后3位。 Z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每一条记录218个字节,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字符存盘,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Z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Z文件是否存在,如无当月Z文件,则生成该文件,将全月逐日逐时各要素的位置一律存入相应字长的“-”字符(即减号)。 Z文件按北京时计时,以北京时的00分数据作为正点

定时数据。 ①经度和纬度的分保留两位,高位不足补“0”,如北纬32度02分存“3202”。 ②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场拔海高度: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存入。 ③自动站型号标识:I型自动站存入“1”、Ⅱ型自动站存入“2”,milos系列自动站存入“3”。 ④各传感器标识:有该项目存“1”,无该项目存“0”。 ⑤干湿表通风系数Ai值:扩大107倍后存入。例如Ai=0.000667,则存入6670。 ⑥版本号:在第1条记录的最后5个字节中写上V3.00,以便版本升级和功能扩展。 Z文件中每一时次为一条记录,每日24条记录。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N=D 24+T-19 式中,N:记录号;D:北京时日期,对于北京时的上月最后一天的21时~24时D取0;T:北京时。如每月1日第2条记录应为北京时的上月最后一天的21时的数据,这时N=2。又如4日23时,则N=100。 Z文件中第1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54个要素的正点值,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A格式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1、总则 1.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气候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2001年版的“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简称2001年版A格式)进行补充、修改。 1.2 本格式以中国气象局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为依据,对2001年版A格式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作为原“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2003年版。 1.3本格式由一个站月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及相应的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包括A文件和J文件两个文件,附加信息即2001年版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作为A文件的一部分。因此本格式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4 根据2003年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本格式在2001年版A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要素项目;为了更好地表述数据质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标识。观测数据部分历史资料中的技术规定可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格式不再赘述。 1.5 根据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本格式将2001年版单要素分钟降水量J 文件更改为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作为A文件的补充,简称J文件。 1.6 2001年版与2003年版A、J格式具体变动内容见附件“2001年版与2003年版格式变动对照表”。 1.7 本格式适用于我国现行各类地面气象台站和不同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 2.1 文件名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A文件)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17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其结构为“AIIiii-YYYYMM.TXT”。 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IIiii”为区站号;“YYYY”为资料年份;“MM”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TXT“为文件扩展名。 2.2 文件结构 A文件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附加信息四个部分构成。观测数据部分的结束符为“??????”,质量控制部分的结束符为“******”,附加信息部分的结束符为“######”。具体结构详见附录1:A文件基本结构。 2.3 台站参数 台站参数是文件的第一条记录,由12组数据构成,排列顺序为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风速感应器距地(平台)高度、观测平台距地高度、观测方式和测站类别、观测项目标识、质量控制指示码、年份、月份。各组数据间隔符为1 位空格。 2.3.1 区站号(IIiii),由5位数字组成,前2位为区号,后3位为站号。 2.3.2 纬度(QQQQQ),由4位数字加一位字母组成,前4位为纬度,其中1~2位为度,3~4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最后一位“S”、“N”分别表示南、北纬。 2.3.3 经度(LLLLLL),由5位数字加一位字母组成,前5位为经度,其中1~3位为度,4~5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最后一位“E”、“W”分别表示东、西经。 2.3.4 观测场拔海高度(H1H1H1H1H1H1),由6位数字组成,第一位为拔海高度参数,实测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格式

国家级站单站文件名: 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 国家级站多站打包文件名: Z_SURF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 区域级站单站文件名: Z_SURF_I_IIiii-REG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 区域级站多站打包文件名: Z_SURF_C_CCCC- REG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 在文件名中: 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 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 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 C: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编报中心代码; IIiii:测站区站号; CCCC:编报中心代码; REG:区域站资料标志,固定代码。区域站资料标志为可选标志,如果文件名包含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区域级测站观测资料;如果文件名未包含 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国家级测站(包括基准站、基本站、普通站)观测资料; 2022 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方式调整暂不涉及区域站。 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UTC,国际时); 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 AW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资料; 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 CCx:数据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IIiii 指示)已发观测数据 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 CCx 中:CC 为固定代码; x 取值为 A ~ X,x=A 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 x=B 时,表示对该站 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挨次类推,直至 x=X。 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说明: IIiii 与 R 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它字段间的分隔符为下划线“ _”。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1.总则 1.1地面气象资料是探索气候演变规律、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的基础,是我国天气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为了适应我国大气探测自动化采集仪器的更新,确保及时收集到可靠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有必要统一我国已有的各类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1.2本模式主要根据1979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和“基准气候站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基准))的格式,除包括“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及补充规定”、“全国基准气候站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字符文件(A0、A1、A6/A7)格式内容外,还将自动观测基本数据统一归入本模式,并命名为文件A格式。本模式与配套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格式”相结合,其内容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3为了适应新仪器采集的时间分辨率更高的数据的需要,制定了单要素分钟数据文件格式,作为文件A格式的补充。1分钟降水量文件格式命名为文件J格式,其它单要素文件格式,将根据需要及业务技术发展另行制定。 1.4本模式与历史资料信息化模式相兼容,其文件框架、要素指示码排列顺序、方式位、特殊字符的表示等与原信息化模式完全相同,历史资料中有关的技术规定请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模式不再赘述。同时为适应投入业务运行的我国自行研制或引进国外的自动气象站采集的数据,增添了部分要素的方式位和数据内容。每个要素在同一文件中方式位的设置是唯一确定的。 1.5本模式适用于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各类台站、各种类型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2.1文件名编制规定 A文件为地面气象资料基本数据文件,由地面19个要素一个站一个月的原始数据构成。文件类型为文本(或称作字符)文件。 文件名以字母“A”打头,由11位字母、数字组成。文件名的结构为: AIIiiiMM.YYY 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用大写字母表示。“IIiii”为区站号。“MM” 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YYY”为资料年份,取年后三位。 2.2文件结构 A文件由文件首部、尾部和文件体三个部分构成(见附表一)。 2.2.1文件首部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压 篇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说明:以黑色字体为主 第一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一、填空题 1、时制规定,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2、湿度观测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步,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30分钟左右进行;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在观测前20分钟以内进行;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要在观测前50分钟左右进行。 3、能见度测定的目标物大小要适度,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近的目标物可适当小些,远的目标物可适当大些。 4、霰为白色不透明的园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为2-5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5、观测场内仪器都有其基准部位,下列仪器的基准部位是:小型蒸发器口缘,冻土器内管零线,定槽式水银气压表水银槽盒中线,干湿球湿度表感应部分中心,日照计底座南北线。 6、若无20Cm口径专用量杯,仅知某次降水量重为376.8克,则该次降水量为 12.0 mm。

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8、出现灾害性天气,台站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 9、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10、观测场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不小于3 m,东西间距不小于4 m。 11、云状的判定,主要根据天空中云的外形特征、结构、色泽、排列、高度以及伴见的天象现象,参照“云图”,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比判定是那种云。判定云状要特别注意云的连续演变过程。云状记录按“云状分类表”中二十九类云的简写字母记载。 12、荚状层积云(Sc lent)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 13、日照计每月应检查仪器安装情况,仪器的水平、方位、纬度等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蒸发量(小型)的计算公式: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15、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可用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代替。 16、一日中有扬沙和沙尘暴、闪电和雷暴出现时,天气现象摘要栏记沙尘暴、雷暴符号。 17、雨量器口径为20cm,量杯的口径为4cm,若雨量器内所聚的水深为1.0 mm,倒入量杯中高度为2.5c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