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梁佳

来源:《语文天地·小学版》2017年第06期

“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发展”是新形势下引领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所谓“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等三个方面的内涵,学习思维能力则是毋庸置疑的“核心之核心”元素。就小学语文课教学而言,如何积极有效地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呢?这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艺术性实践课题,应当引发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探究。

一、善于在情趣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情感智力理论”,以兴趣、动机、爱好、意志、性格、气质等为外在表现的非智力因素,虽然不能直接参与人的实践活动,却在指向、稳定、强化等方面发挥不容忽视的正能量作用。小学生是天然“唯情趣一族”,情趣化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且十分必要。如《狐狸和乌鸦》这一经典寓言,它告诫人們“切勿被别人的花言巧语蒙骗,否则就会吃亏上当”这个道理。教学结束后,为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笔者以“你怎么看待狐狸或者乌鸦”为议题组织一场小小辩论会,有效激活了全班的学习情趣和思辨能力。有人说狐狸虽然行骗是不好的,但说明它很聪明,遇事会动脑子;有人说乌鸦被骗未必不是好事,以后再遇到同样情况,它就会吸取教训的;有人说狐狸偶尔骗一次可以原谅,如果经常搞欺骗就会有报应的……这正是笔者所希望的结果。

二、善于在问题引领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刻地揭示了学思结合的辩证关系。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对淡薄,或者说思维能力还很简单低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善于设计一些“近区域”问题,并且通过艺术性提问,以积极有效地活跃其思想,拓展其思路,引领其思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训练并培养他们的学习思维能力。以《鹿和狼的故事》教学为例。笔者根据文本顺序,设计并提出问题如下:(1)大家知道狼和鹿是一对天敌,我们为了保护鹿类能够做些什么呢?(2)如果说狼被驱逐出去或者全部杀尽的话,鹿类是否就能生活得很幸福呢?(3)如果人类不去干涉,让狼和鹿共同生活在同一座森林里,是否有什么好处呢?(4)文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些问题集梯次性、逻辑性、思辨性和启发性于一体,能够在层层深入中较好地引领阅读思维。

三、善于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始终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战略眼光,在注重启发学习思维的同时,更要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问难品质落在实处,这才是“核心素养”发展

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意义所在。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为例。笔者要求学生在预习活动环节,能够结合课后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并且提出一些问题。经过简单梳理,学生们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我的伯父为什么会赢得很多人的尊重和爱戴?“四周黑洞洞的”究竟是什么意思?文中所说的“碰撞”又是什么意思呢?……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提问,教师可善加引导、稍作改编,化“低价值”为“高质量”,以不断增强小学生质疑问难的情趣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深化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善于在多元并用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习思维的能力和品质绝非短期速成之工夫,也不是一件简陈可列的事情,而是要历经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长期发展过程。就小学生来说,其思维领域就像一张有待描绘、可圈可点的“大白纸”,我们应注重启发、多举并用、善于引导。如教学《三个儿子》课文时,笔者抓住了“老爷爷为什么说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他看见了哪一个儿子?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呢?”这些问题,让小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思考、体会、交流,他们在思维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把文中“三个儿子”的不同举动进行比较:其中把“翻跟头”儿子与“唱着歌”儿子之间作比较,属于“同类比较”;把他俩与“帮妈妈提水”的儿子之间作比较,属于“相对比较”;在“我”与“三个儿子”之间作比较,则属于“置换比较”。如此而为,岂不是一举多得吗?

总之,人的思维是复杂多元的。作为“心灵塑造的工程师”,我们只要“善于下工夫,引导在平时”,就定能赢得令人期待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中东小学(735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