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完整版)地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完整版)地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对象: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内容:地表形态、成因、发展结构和分布。

2、为什么说地貌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产物?

A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

B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夷平高地、填平低地,使地表欺负平坦

C内外力作用对立统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

3、简述内外力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内外力是对立统一的。

A内外力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作用效果相反。

B内外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C内外力具有同等重要作用,两者趋于动态平衡。

4、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怎样影响地貌的形成?

地貌的发育受内外力相互作用、地址构造和岩性以及作用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A地貌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同时出现、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地址构造和岩性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C内外力作用的时间也是引起地貌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5、试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A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B改变降水分布格局。

C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

D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布的影响。

6、试述地质构造和岩性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地质构造和岩性。

A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

B岩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抗蚀力,因此,在同一外力作用区,岩性差异也可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7、简述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和彭克的地形学说的中心思想。

戴维斯认为地貌成因有三个:构造、营力、时间原理是:地貌循环(旋回)学说彭克认为地貌是内外同时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地貌分析的具体方法是分析斜坡形态。

第二章构造地貌

1、名词辨析

断层崖与断层线崖、单面山与猪背山、断层谷与断陷谷、断层崖与断层三角面、大洋中脊与洋脊裂谷、大陆裂谷与洋脊裂谷、大陆架与大陆坡、背斜谷与向斜山、稳定大陆边缘与活动大陆边缘、东亚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大陆边缘、大陆边缘与洋底、丹霞地貌与张家界地貌

2、什么叫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按规模可分为哪几级?

3、简述陆壳与洋壳的区别。

4、简述大陆海洋分异的原因与地壳均衡。

5、世界上有哪三条活动构造地貌带?各地貌带有何特点?其共同特点是什么?

6、稳定型大陆边缘有何特点?活动大陆边缘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7、根据新生代的板块运动特点,陆地上的大型构造地貌可分为哪几大区域?

8、解释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

9、试述断层谷与断陷谷的区别。

10、褶皱块断山是如何形成的?它与断块山有何区别?

11、试举例说明哪些山脉属于新生代褶皱山带?哪些山脉属于褶皱块断山脉?哪些山脉属于断块山?

12、水平构造地区可形成哪些特殊的地貌形态?

13、请简述断层三角面的形成过程。

14、单面山与猪背山有何异同?

15、火山按喷发特点可分为哪些类型?熔岩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1、名词解释

坡地地貌、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球状风化、风化壳、崩塌、滑坡、蠕动、倒石堆、滑坡体、滑动面、醉林(醉汉树)、马刀树

2、简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在不同气候类型区风化作用的方式。

3、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4、以岩浆岩为例,试述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及各阶段主要的风化壳类型。

5、简述崩塌的形成及触发因素。

6、简述滑坡的影响因素及滑坡的地貌特征。

7、倒石堆的发育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8、滑坡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在滑坡发育过程中,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防治滑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9、怎样识别古滑坡?

10、指出书中P46图3-18、图3-19中滑坡的各地貌形态单元的名称。

第四章流水地貌

1、名词解释

坡积裙、洪积扇、泥石流、层流、紊流、横向环流、河床、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流的终极侵蚀基准面、河流的局部侵蚀基准面、溯源侵蚀、河流的均衡剖面、逆行沙波、壶穴、岩槛、裂点、截弯取直、牛轭湖、河漫滩、河流阶地、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河口区、河口三角洲、水系、分水岭、河流袭夺、风口、断头河

2、名词辨析

坡积裙与倒石堆、河漫滩与洪积扇、泥石流与洪积扇、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与河流的终极侵蚀基准面、侵蚀阶地与构造阶地

3、流水地貌中沟谷是怎样形成的?各沟谷有何主要特征?

4、简述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危害与防治。

5、洪积扇的组成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可以分为哪几个相带?

6、绘图说明河谷结构示意图。(要求标明河谷的各形态要素)

7、局部侵蚀基准面与终极侵蚀基准面有什么区别?

8、什么是均衡剖面?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河流会达到侵蚀与堆积平衡?

9、简述河流横向环流与螺旋流产生的原因。

10、为什么在曲流河段内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11、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12、简述河漫滩的形成过程及其沉积结构的特征。

13、论述河流阶地的成因及主要河流阶地类型。

14、简述形成河口三角洲的有利条件、发育过程及其类型。

15、简述河口三角洲的沉积结构。

16、简述分水岭迁移与河流袭夺,怎样识别河流袭夺?

17、试述戴维斯关于流水地貌侵蚀轮回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以河流地貌为例说明河流地貌发育过程。

第五章喀斯特地貌

1、名词解释

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溶沟、溶斗、石芽、石林、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干谷、盲谷、峰丛、峰林、孤峰、溶洞、石笋、石钟乳、石柱、穿洞

2、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简述石灰岩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4、简述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及其特征。

5、绘图说明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及其相应界线。

6、以石钟乳为例说明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7、简述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和特征。

8、溶蚀洼地与溶蚀谷地有何区别?

9、试述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与分布。

10、根据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喀斯特地貌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11、试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地带性特征。

12、试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时空规律。

第六章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1、名词解释

风成地貌、风沙流、输沙率、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风蚀洼地、风蚀谷、风蚀残丘、新月形沙丘、黄土、冷黄土、暖黄土、黄土塬、董志塬、黄土梁、黄土峁、潜蚀、黄土碟、陷穴、黄土桥、黄土柱

2、名词辨析

沙波与风沙流、新月形沙丘与黄土梁、风蚀残丘与风蚀雅丹、坡立谷与风蚀谷、溶蚀洼地与风蚀洼地

3、风沙流的特征有哪些?风沙流的运动形式有哪些类型?

4、简述风蚀蘑菇的成因。

5、雅丹地貌与风蚀残丘有何异同?

6、风积地貌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7、新月型沙丘有什么形态特点?是怎样的形成的?

8、风沙的侵蚀作用形成了哪些侵蚀地貌;

9、简述在两个锐角相交的起沙风作用下纵向沙垄的形成过程。

10、干燥区沙丘移动有哪几种方式?各与风向有何关系?并举例说明。

11、我国的黄土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12、简述黄土的基本特性。

13、黄土的成因有风成说、水成说和风化残积说,你认为哪一种理论比较可信?为什么?

14、黄土沟(谷)间地貌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5、用地貌学的有关知识,论述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种草的意义。

第七章冰川与冰缘地貌

1、名词解释

冰川、雪线、冰斗冰川、悬冰川、山麓冰川、大陆冰川、中碛、侧碛、冰斗、角峰、刃脊、峡湾、冰川谷、鼓丘、羊背石、季候泥、冰砾阜、锅穴、蛇形丘、石海、多边形土、石环、石圈、冰丘

2、名词辨析

雪线与成冰作用、悬冰川与冰川悬谷、山麓冰川与山谷冰川、刃脊与角峰

3、简述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4、简述地貌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影响冰川运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6、试述冰川生长与消融规律。

7、冰川是如何进行侵蚀作用的?

8、按照冰川的形态、规模及其所处的地形条件可以把冰川分为哪几种?每一种有什么特点?

9、解释冰斗的形成原因。

10、冰川谷与河谷在形态特征上有什么区别?

11、冰蚀地貌有哪些地貌形态,各有何特点?

12、冰碛地貌、冰水堆积地貌各有哪些地貌形态?

13、第四纪冰期最盛,当时北半球有哪几个大陆冰川中心,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4、试从地貌学的角度,论述第四纪冰期划分的依据。

15、简述冰碛物的特征,并说明冰碛物与风积物有何异同?

16、试述冻土的概念、类型及全球冻土的分布规律。

第八章海岸地貌

1、海岸带的概念,现代海岸带可划分为哪几个部分?

2、波浪破碎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简述中立线的概念及均衡剖面的形成过程。

4、海蚀地貌、海积地貌主要有哪些地貌形态?各有何特点?

5、简述堆积海岸的类型及特征。

6、简述珊瑚礁海岸的基本类型。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 一、填空题: 1.双唇、浊、鼻音的国际音标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的国际音标是,舌面 前、半高、不圆唇元音的国际音标是,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的国际音标是。 2.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的国际音标是,齿间、浊、擦音的国际音标是__________,双 唇、不送气、浊、塞音的国际音标是__________,舌尖中、送气、清、塞音的国际音标是。 3.根据发音特征描述,写出下列元音: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是,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是。 4.汉语的七大方言是、、、、、 、,其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5.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语素,而把词尾叫作语素。 6.世界上的语言从语法结构角度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 和复综语,汉语属于。 7.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8. 和是语言发展的两个突出的特点。 9.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 10.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 是和。 11.语言符号的和是它的两大特点。 12.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圆展 13.以音素为材料进行分析的音位是,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这类音位叫 做。 14.一般说来,地域方言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上。 1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和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 由充当的。 16.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17.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 感性。 18.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同一个句子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 义,称为。 19.语音的、、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 三个方面的属性。 20.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 是。 二、单项选择题: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元音 B.辅音 C.音素 D.音位 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A.英语 B.法语 C.拉丁 D.希腊 3.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A.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4.下列说法,只有()正确。

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性质和范围 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依存于社会,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自然语言从形成到发展变化,直至消亡,都取决于社会意志和社会需要。离开了社会,语言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 1)自然语言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成俗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2)语言的发展变化也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的产生还是旧词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3)一种语言如果不再为社会交际所需要,不再作为社会交际而被使用,就会消亡,如古代拉丁语,中国古代鲜卑语、现代满语;4)由于自然语言由生到长到死整个生命过程都取决于社会,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从语言的功能来看,虽然语言有很多功能,但是社会交际功能是其本质功能,其他功能都是派生功能,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功能。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1)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个思维认知的工具。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联系的主要纽带。(1914年列宁《论民族自决权》)2)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动物不具有; 3)语言是适应社会交际需要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用于言语交际和信息交流的工具; 4)除语言外,人类也有其他的交际工具,但其他交际工具都可以归为副语言,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而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独立的交际工具,是第一性的,表达功能最强,使用范围最广。如果没有语言,那些依附于语言的副语言就不可能存在,而仅靠独立性副语言,是无法满足社会交际需要的; 5)语言虽然有许多功能,但是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是其他功能的基础,因为语言就是为了适应社会交际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二、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 符号是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识,来源于规定或约定成俗。如果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事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么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是符号的所指(内容),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成俗的。 语言符号是根据社会约定成俗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代表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相互关联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2)语言符号的线条型和层次性; 3)语言符号的稳固性和渐变性; 三、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指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仅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语言和言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主要区别在于: 1)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2)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3)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 4)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5)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00植物学各章习题

各章习题 第一章细胞与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细胞器中在光学显微镜镜下可以观察到的为(C) A.微丝B.核糖体C.叶绿体D.内质网 2. 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 A.线粒体B.叶绿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 3. 下列细胞器中哪一种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B) A.线粒体B.核糖体C.溶酶体D.高尔基体 4. 下列哪种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B) A.核蛋白体B.叶绿体C.高尔基体D.溶酶体 5. 初生纹孔场存在于(B) A.次生壁B.初生壁C.胞间层D.角质层 6.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DNA是在哪一时期复制(A) A.间期B.前期C.后期D.中期 7. 细胞的代谢产物主要贮藏在下列哪种结构中(C) A.内质网B.质体C.液泡D.细胞核 8. 下列不属于初生分生组织的是(D) A.居间分生组织B.原形成层C.基本分生组织D.维管形成层 9. 次生分生组织可由(D)直接转变而成。 A.原分生组织B.初生分生组织C.侧生分生组织D.薄壁组织 10. 水稻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拔节、抽穗时,茎迅速长高,是借助(D)的活动。 A.顶端分生组织B.侧生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D.居间分生组织 11. 下列植物细胞类型中哪一种已失去脱分化的能力(B) A.厚角细胞B.导管细胞C.叶肉细胞D.皮层细胞 12. 在被子植物体内起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为(D) A.筛管和筛胞B.伴胞C.纤维D.导管和管胞 13. 韧皮纤维属于(D) A.厚角组织B.薄壁组织C.石细胞D.厚壁组织 14. 木栓形成层属于(C) A.原分生组织B.初生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D.增粗分生组织 二、填空题 1. 植物细胞初生壁上有些未增厚的区域,这些区域称初生纹孔场。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 3.周皮是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组成。 4.居间分生组织从来源上来看属于初生分生组织。 5.质体是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的总称。 三、判断改错题 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细胞) 2.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 3.有丝分裂中 DNA 复制在G1期进行。(×,S) 4.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本题可改为“所 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有些植物的细胞还具有次生壁。”)四、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汇总 第一章总论 本章思考题: 1.“在现代科学体系中语言学是领先和关键的学科。”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你怎样理解应用语言学这一术语? 3.有人说转换生成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革命,有人则说它是“毒蛇蛋”;有人说它不断改变看法是理论上的不一贯,有人则说它是理论上的发展。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转换生成语言学? 4.张三和李幺妹刚给2岁的孩子过完两周岁的生日,两人就为小孩的培养问题争吵了起来。张三说:“应该教儿子识字了。”李幺妹说:“应该教儿子学音乐。”请从语言学的角度给他们一点建议。 练习题 名词解 1.语言学 2.小学 3.专语语言学 4.共时语言学 5.历时语言学 二、填空题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传统的语文学统称“小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 4.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阶段。 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向研究语言,分别被称为______语言学和______语言学。 6.______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龙菲尔德的代表性著作______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8.______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问答题 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之处? 2.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说明。(可结合分析任举一个句子作说明.) 3.“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语言学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实际加以说明。(结合实际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举例) 5.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植物学各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植物细胞那些结构保证了物质和信息传递? 活细胞----胞间连丝;死细胞---纹孔 2.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分层结构特点和功能? 从外向内: 胞间层:果胶 初生壁:细胞生长中形成;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等;纤维素构成微纤丝 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微纤丝有方向性 营养物质?鉴别? 3.淀粉(淀粉粒):碘液染色—蓝紫色蛋白质(糊粉粒):碘液染色—黄色 油:苏丹III染色—桔黄色 第二章 1.植物组织概念?细胞组织器官关系? 组织:形态、结构相似,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 细胞组织器官 2.区别以下概念? (1)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使器官或组织伸长或增粗。 成熟组织:细胞不分裂,保护、支持、分泌、输导、营养等功能。 (2)厚角组织:活细胞,初生壁角隅处加厚;厚壁组织:死细胞,次生壁几乎均匀加厚(3)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输导水和无机盐、支持 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输导有机物、支持 (4)表皮:表皮细胞、气孔、表皮毛;来自原表皮,初生结构表面的保护 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来自木栓形成层,次生结构表面的保护 (5)导管:死细胞、输导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筛管:活细胞、输导有机物、在韧皮部(6)导管:输导水和无机盐,靠穿孔运输; 管胞:输导水和无机盐,靠纹孔运输(7)筛管:输导有机物,靠筛孔的原生质联络索运输;筛胞:输导有机物,靠胞间连丝运输(8)乳汁管:分泌乳汁、有节和无节两种类型; 树脂道:分泌树脂,中央为分泌道,周围是分泌细胞 3.传递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传递细胞:细胞壁内突,胞间连丝丰富;细胞之间短途运输 4、为什么说裸子植物比被子植物更高级? 裸子植物:运输有机物为筛胞,运输水和无机盐主要为管胞,高等的有导管 被子植物:运输有机物为筛管和伴胞,运输水和无机盐主要为导管,管胞同时存在 植物组织系统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功能? 6、皮系统:外侧,保护;基本组织系统:皮系统和维管组织系统之间,营养、支持等 维管组织系统:内侧,输导和支持 第三章 1.种子萌发条件? 内在:种子成熟;外在: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氧气 3、种子休眠原因:种皮障碍、种子后熟、种子含有抑制萌发物质 4、种子萌发后各部分去向? 胚根:主根;胚芽:茎和叶;胚轴:根和茎;子叶:枯萎 5、子叶出土幼苗:下胚轴伸长;子叶留土幼苗:上胚轴伸长; 第四章

语言学概论习题

导言 一、单项选择题 1. 普通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 A 个别民族语言的特殊规律 B 人类各种语言一般的共同规律 C 几种民族语言的一般与个别的规律 D 汉语普通话的发展规律 2. 语言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即() A 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B 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 C 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 D 个别语言学、一般语言学 3. 语言学概论属于() A 个别语言学的范围 B 一般语言学的范围 C 应用语言学的范围 D 汉语言学的范围 4. 结构主义语言学独特的研究方法是() A 历史比较法 B 归纳法 C 分布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D 句子成分分析法 二、填空题 1. 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 文字、训诂、音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语法、语汇三个部分。 4.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5. 布龙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6. 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7.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可以分为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三派。 三、判断题 1. 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仅标志着语言学科的独立而且为普通语言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我国的语文学通称“小学”。() 3. 普通语言学是以汉语普通话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4. 每个人至少掌握一种语言,所以都能准确地回答“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 四、名词解释 1. 语言学 2. 语文学 3. 理论语言学 4. 应用语言学 5. 普通语言学 6. 个别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 1. 语言是() A 说话 B 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 C 写成的作品或发表的言论 D 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2. 言语是() A 言论和语言 B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C 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 D写成的作品或发表的言论 3. 语言是() A 特殊的社会现象 B 一般的社会现象 C 上层建筑 D 经济基础 二、填空题 1. 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它有两种形式,即和。 2. “我们俩没有共同语言。”这句话的“语言”指的是,是一种用法。 3. 一种语言中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构成句子的语言材料 和是十分有限的。 4.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含义是语言具有,没有。 5. 语言和说话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语言是,说话时个人的;语言是抽象的,说话 是。 三、判断题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后附答案)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 植物细胞和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2.原生质3.原生质体4.细胞器5.胞基质6.纹孔7.胞间连丝8.染色质和染色体9.后含物10.细胞周期11.细胞分化12.细胞全能性13.组织14.维管束15.维管组织16.维管系统17.质体18.侵填体19.胼质体20.细胞骨架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生物膜的特性之一是其具有选择透性。 3.电镜下质膜呈现三层结构。 4.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细胞融合而来的。 5.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6.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 7.原生质的各种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所占比例最大。 8.质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一切植物都具有质体。 9.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 10.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11.胞质运动是胞基质沿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 12.只有多细胞生物才有细胞分化现象。 13.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一纺锤丝都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14.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核膜。 15.有丝分裂中DNA复制在G1期进行。 16.细胞分裂可分为核分裂,胞质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17.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分裂后期。 18.减数分裂的结果总是使子细胞染色质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19.借助光学显微镜,可详细观察生活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20.纺锤丝由微丝组成。 21.皮孔是表皮上的通气组织。 22.水生植物储水组织很发达。 23.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 24.活的植物体并非每一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 25.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养料的管状结构。 26.筛域即筛管分子的侧壁上特化的初生纹孔场。 27.成熟的筛管分子是无核、无液泡、管状的生活细胞。 28.分泌道和分泌腔均由细胞中层溶解而形成。 29.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纳为皮系统、维管系统和基本系统。 30.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是线粒体。 31.糊粉粒贮藏的物质是淀粉。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版)知识交流

《自然辩证法概论》2012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6.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辨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 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言语: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 征候: 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指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 音步: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若干(北京话和英语为两个)音节的节奏单元。 词法:指的是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的规律和类型。 句法:指的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性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词缀又分为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两类。 派生词缀:派生词缀是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的词缀。这种构成新词的方法叫派生法,所构成的词叫派生词。派生词缀又根据在单词中的位置分为前缀和后缀两类。 屈折词缀:屈折词缀加在词干的后边,不构成新词,传递不同的语法关系或语法范畴,如数、时、格等。如books中的-s是屈折词缀,传递复数;wiser中的-er是屈折词缀,传递比较级概念,等。 孤立语:又称分析语或词根语,这类语言的特点在于其一般不是通过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汉语、彝语、壮语、苗语、越南语都是孤立语。需要注意的是,"孤立语言"与"孤立语"是不相同的,"孤立语言"指的是与任何其它的语言不存在亲属关系的语言。 屈折语:是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俄语、英语为代表。 黏着语:一种语言的语法类型,通过在词根的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尾来实现语法功能。日语、土耳其语是典型的黏着语。 复综语:按类型分类法分类的语言的一种。特点是把主语、宾语和其它语法项结合到动词词干上,以构成一个单独的词,但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词义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特点:概括性--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上下位义: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上位义更具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多。 语义角色:语义角色是根据句中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而抽象出来的,它们反映了人们对古往今来变动不居的人类经验中"物体"与"动程"多种多样具体关系的模式化抽象。基本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主事、致事。外围语义角色主要有:工具、方所、时间。 真值: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词义表达的是"概念",句义表达的则是说话者对现实世界中某个现象或事件的"判断"。句子所表达的"判断"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真实的现象或事件,语义学中看作是"句子真假"或"句子的真值"问题。 蕴涵:通俗的说,句子真值的蕴涵关系就是,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句义间的蕴涵关系直接与词义的上下位关系相关。(例:a、

植物学思考题(120408期末)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2010) 参考教材(马炜梁《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1.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二界、三界、五界系统的分 类依据)。! 2.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的地位与作用。! 3.掌握生物分类阶层系统及物种概念。!! 4.掌握植物命名的:双名法 5.了解栽培植物的命名的格式 6.简答什么是植物学及其意义? 7.了解植物学发展简史,注意重要理论、方法和研究工具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 用。 一、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物种;双名法;自然分类法;Higher plant and lower plant; spore plant and seed plant; vascular plant and novascular plant 二、简答题 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括的层次。! 2、简述植物分类学及其意义?! 3、植物各级分类单位有那些?什么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4、何谓双名法?举例说明。!! 5、植物界分为哪几个基本类群? 6、高等植物的一般特征怎样?包括哪几个类群? 三、思考题 1、在整个地球演化史中,苔藓植物从未形成过森林,而蕨类植物却曾经是地球上极其繁盛的植被,为什么? 2、种子植物非常适应现代的地球环境,为优势植物,结合形态和结构等方面特征,举例说明它们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1.试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 ! 2.简述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3.简述液泡的结构及其功能。 4.简述细胞壁的结构及其功能。 5.植物的细胞器主要有哪些? 6.植物细胞后含物的主要种类? 7.什么是组织?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8.简述植物分生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9.简述输导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10.简述机械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区别何在?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1--4章

第一章 第一节 1.为什么说语言科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答: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自从有了人类,人们开始了对语言现象的关注。然而古代人类并没有把语言现象从人类其他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加以研究。此外对雨燕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也是语言学建立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它是教人理性的认识语言现象,有效把握语言规律,全面的分析语言事实,正确地揭示语言与人的关系,从而有效的指导人们运用语言的科学。 2.开设《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有什么价值与意义? 答:首先,它是属于普通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的范畴,它所研究和关注的是人类语言共有的现象和共同规律。人们通过这门课可以学习和了解有关语言的性质、功能和特点等方面的理性知识。 其次,在人们有了基础认识之后,可以进一步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从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方面分析和认识语言现象,储备专门知识。

再者,人们将学习和了解有关语言发展变化的情况。还可以通过语言学来了解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的其他学问。 3.语学是从哪些角度研究人类语言现象的? 答: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与边沿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有许多分支,如:数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所以语言学可以从人类、社会、心理等方面研究人类语言学现象。 第二节 1.中国古代人们有哪些关于语言的神话与传说,应该怎样认识这些神话传说? 答、畲族神话《高辛与龙王》说,创世之神教会了人们说话。彝族神话《天神的哑水》里说,本来人和动物都能说话,天神骗他们去喝智能之水,结果,动物因喝水而失去了语言,而人类没有喝水保存了语言。壮族神话《布洛陀》也说人和鸟兽,本来共享语言,但是因为它们之间的纠纷,掌管世间事务的神布洛陀便使人语不同于兽语。纳西族《创世纪》里说,人们有三种不同的语言,藏语、白语、纳西语等等。 其实这些神话传说与当时的人们的时间、生活密切关联,所以,这些神话传说反应了他们当时的认识和经验。

生物竞赛植物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细胞与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细胞器中在光学显微镜镜下可以观察到的为(C) A.微丝B.核糖体C.叶绿体D.内质网 2. 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 A.线粒体B.叶绿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 3. 下列细胞器中哪一种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B) A.线粒体B.核糖体C.溶酶体D.高尔基体 4. 下列哪种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B) A.核蛋白体B.叶绿体C.高尔基体D.溶酶体 5. 初生纹孔场存在于(B) A.次生壁B.初生壁C.胞间层D.角质层 6.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DNA是在哪一时期复制(A) A.间期B.前期C.后期D.中期 7. 细胞的代谢产物主要贮藏在下列哪种结构中(C) A.内质网B.质体C.液泡D.细胞核 8. 下列不属于初生分生组织的是(D) A.居间分生组织B.原形成层C.基本分生组织D.维管形成层 9. 次生分生组织可由(D)直接转变而成。 A.原分生组织B.初生分生组织C.侧生分生组织D.薄壁组织 10. 水稻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拔节、抽穗时,茎迅速长高,是借助(D)的活动。 A.顶端分生组织B.侧生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D.居间分生组织 11. 下列植物细胞类型中哪一种已失去脱分化的能力(B) A.厚角细胞B.导管细胞C.叶肉细胞D.皮层细胞 12. 在被子植物体内起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为(D) A.筛管和筛胞B.伴胞C.纤维D.导管和管胞 13. 韧皮纤维属于(D) A.厚角组织B.薄壁组织C.石细胞D.厚壁组织 14. 木栓形成层属于(C) A.原分生组织B.初生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D.增粗分生组织 二、填空题 1. 植物细胞初生壁上有些未增厚的区域,这些区域称初生纹孔场。 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 3. 周皮是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组成。 4. 居间分生组织从来源上来看属于初生分生组织。 5. 质体是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的总称。 三、判断改错题 1. 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细胞) 2. 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 3. 有丝分裂中DNA 复制在G1期进行。(×,S) 4. 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本题可改为“所 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有些植物的细胞还具有次生壁。”)四、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 复习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 绪论---P12: 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第一章P50 3. 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 4. 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待? 5. 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 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 第二章P96 1. 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 3. 如何理解自组织与他组织? 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吗? 4. 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需要什么条件? 5. 系统的演化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你如何看? 12.如何理解系统的“突现”性质? 第三章P114 1.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什么? 2.评论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3.简述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四章P131 1. 如何理解科学?科学是自然科学吗?何为人文社会科学? 4. 为何科学的哲学研究成为理解科学本性的重要方面? 第五章P150 1. 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是什么? 4. 观察渗透理论说明观察完全是主观的吗?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5. 如何正确认识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 第六章P180 1. 演绎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 2. 归纳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归纳法? 3. 为什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4.科学问题有哪些来源? 5. 科研选题有哪些基本原则? 6. 回溯推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第七章P202 1. 科学假说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2. 在科学假说的检验中证实、确证与证伪之间的关系怎样? 3. 证伪一个科学理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吗? 5. 如何看待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6. 如何区别科学与伪科学? 第八章P230 1. 技术的基本界定可以从哪几方面加以理解 2. 技术人工客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对于理解技术设计有什么意义? 4.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如何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核心是什么? 第九章P253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language is NOT true? A. Language is a system. B. Language is symbolic. C. Animals also have language. D. Language is arbitrary.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eatures is NOT one of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A. Symbolic. B. Dual. C. Productive. D. Arbitrary. 3. What are the dual structures of language? A. Sounds and letters. B. Sounds and meaning. C. Letters and meaning. D. Sounds and symbols.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displacement', one of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A. We can easily teach our children to learn a certain language. B. We can use both 'shu' and 'tree' to describe the same thing. C. We can use language to refer to something not present. D. We can produce sentences that have never been heard before. 5.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language? A. Interpersonal B. Phatic C. Informative. D. Metalingual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one of the core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A. Phonology B. Psycholinguistics C. Socio-linguistics. D. Anthropology.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takes the inner Structure of word as its main object of study? A. Phonetics. B. Semantics. C. Morphology. D. Syntax.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odes of study emphasizes on the "standards" of language? A. Prescriptive. B. Descriptive. C. Synchronic. D. Diachronic. 9. Who put forwar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e and Parole? A. Saussure B. Chomsky C. Halliday D. Anonymous 10.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is proposed by __ . A. Saussure B. Halliday C. Chomsky D. the Prague School 11. According to Chomsky, is the ideal user's internalized knowledge of his language. A. competence B. parole C. performance D. langue 12. is a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that enables speakers to talk about a wide range of things, free from barriers caused by separation in time and space. A. Displacement B. Arbitrariness C. Duality D. Productivity 13.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A nice day, isn't it?" is A. informative B. phatic C. directive D. performative 14. General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A. language of a certain individual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5-7章)【圣才出品】

第5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的性质 1.什么是语法?语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抽象性。语法把词和语加以抽象化,而不管它的具体的内容。语法把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基本共同之点综合起来,并用这些共同之点组成语法规则、语法定律。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成果,是人类思维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指标。 2.词法和句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区别: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称作词法。组词成句的规则称作句法。两者是不同的语法规则。 (2)联系:词法和句法是不同的语法规则,但二者有密切的联系。 ①词总是以确定的语法上的形式进入句子的。 ②组词成句的某些特点决定于词法。 ③词法和句法是互相补充的。 3.请解释语法成分、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形态、语法手段等术语的含义。 答:(1)语法成分:语法的功能单位即句子成分,也称作语法成分。是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主语、谓语、述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

(2)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至于性、数、格、人称、时体等范畴意义,也是反映上述方式和功能的。 (3)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记,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词缀、重叠及各种语音形式。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通过能否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4)形态:指词与词组合时间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5)语法手段: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形式标志或物质手段的类型,是从语法形式中概括出来的。 第二节词法(上) 1.什么是词素? 答: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包含有意义的单位。词素必须是包含有意义的,同时,词素必须是最小的包含有意义的单位,它不可能被分割成几个包含有意义的单位。 2.词根词素和附加词素有什么不同?后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 答:(1)词根词素的意义是词的词汇意义的基本组成部分。附加词素是依附于词根的词素,它的意义不是词的词汇意义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汉语“第一”“作者”的“一”和“作”是词根词素,“第”和“者”是附加词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