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应用
组合式蓄热式烧嘴燃烧技术在线材加热炉的应用

热, 提高助燃空气 温度 的效果 。但传 统 的蓄热 室 采用格子砖作蓄热体 , 传热效率低 , 蓄热室体积庞 大 , 向周 期 长 , 制 了它 在 其 他 工 业 炉 上 的应 换 限 用 。新 型蓄 热 室 , 用 陶 瓷 小 球 或 蜂 窝 体 作 蓄 热 采 体 , 比表 面 积 高达 20~10 m/ 3比老 式 的格 其 0 00 2m , 子砖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 因此极大地 提高 了传热 系 数 , 蓄热 室 的体 积 可 以大 为 缩 小 。另 外 , 使 由于 换 向装置和控制技术 的提 高 , 使换 向时间大为缩 短, 传统 蓄热室的换 向时间一般为 2 3mn 新 0~ 0 i, 型蓄热室传热效率高 和换 向时间短 , 带来 的效果 是排 烟 温度低 , 预 热介 质 的预 热 温度 高 。 因此 , 被
3 0
2 0 第 3期 0 7年 炉 温控 制 在 17 c 以下 , 热 段 炉 温 在 10 o 左 10l C 加 10C
大煤气 消 耗 量 :236 m/ 。 (3最 大 空 气 消耗 2 9N 3h 1) 量 :725 m/ 。 (4 最 大 烟 气 生 成 量 :7l0 1 4 N 3h 1) 3 1 N 3h 1) m/ 。(5 空气 、 煤气 预热 温度 : 00C。 (6 ≥10  ̄ 1) 单 位热耗 : .5 Jt 。(7 氧 化 烧 损 : .%。 i2G/ 坯 1) ≤0 8 (8排 烟 方式 及 温 度 : 械排 烟 ≤ 10C。 (9 炉 1) 机 5 ̄ 1) 底 水管 冷却方 式 : 化 冷 却 。 (0 烧 嘴形 式 : 合 汽 2) 组 式 双预热 蓄 热式烧 嘴 ( 蜂窝 状蓄 热体 ) 。
1 新 建 蓄 热 式 加 热 炉 的 理 论 基 础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及应用

式会社( F ) N K 联合开发 了一 种新型蓄热器 , 称为高 效 陶 瓷 蓄热 系统 H S( i l yl R gnr i R Hg —cc eee te } e av C m ut nSs m) o b so yt 。在蓄热体选取上 , i e 采用压力损 失小 、 比表面积更大的陶瓷蜂窝体 , 以减少蓄热体的 体积和重量。为了实现低 N x O 排放 , 蓄热体和烧 嘴 组成一体联合工作 , 采用两段燃烧法和烟气 自身再 循环法来控制进气 , 效果很好 。N K进行 了多次试 K
高温 空气燃烧技术及应 用
马 永杰
( 商丘工业学校 , 河南 商丘 4 60 ) 700
摘 要: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是近 1 年来高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燃烧技术, O 具有高效、 节能和低污染等特性。
可实现清洁生产 , 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目
关键 词 : 高温空气燃烧技 术; 换热器 ; 蓄热 器; 应用前 景 中豳分 类号 : T 0 84 Q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 18 20 )6— O 4— 2 10 6 7 (0 6 0 0 4 0
要是间壁式换热器和蓄热式换热器。间壁式换势器 气体流 向不变 , 工作状况稳定 , 但其预热温度不超过
为蓄热体 , 比表面积可达 20m / 因此蓄热能力 4 m , 大大增强 、 蓄热体体积显著缩 小 、 向时间降至 l 换
a rn一 i, i 3r n 温度效率 明显提高 ( a 一般 > 0%) 而 8 ,
体体积庞 大、 换向时间长 、 预热 温度 波动较大。同 时, 烟气 的排 出温度仍有 30℃- 0℃, 0 6 0 换热设备 要求既耐热 、 又气密 , 结构 复杂 、 作不灵 活。 使 操 综合考虑换热器的经济性 、 材料性能 、 热效率等因 素 ,目 前性能较好 的间壁式换热器的受热温度可
蓄热式燃烧技术在辊底炉上的应用

Ke f :u n lun c ; ih n y o e e eao ;u n r ywod tn e ra e ar o e c mbrg n rtrb r e f
1前 言
唐 钢 l1 产 线采 用 的是 美 国 B I MO 80生 R C NT 公 司 的辊 底式 均 热炉 ( 图 1 ; B双 线 辊底 炉 见 ) A、 投 产于 20 0 4年 6月 ,全 长 2 0 A、 3m, B两线 各有 一
图 1辊底炉示意图
l 兰 苎塑 一 皇 !
,w.zo t属j zm tw世界 p ws. : se j
维普资讯
表 1传统燃烧 与蓄热式 的比较
技术 合 理地 组 成 一完 整 的燃 烧 系 统 , 有 创 先 性 、 具 实用 性 , 成 为一 项 关键 的节 能技 术 , 受 到 日益 而 并
个 横移 车 , B线辊 底 炉 与 B线 横 移车 为 二 期项 目;
能满 足轧 机轧 制薄规 格 带钢 的温度 要求 。为此 , 我
们对 B线 运用 蓄热 式燃烧 技术 进行 改造 。
2 改造方案
由于 改造 方案 受场 地空 间 的限制 ,因此 , B线 横 移 车 采 用 蜂 窝 体 蓄 热 式 高温 空气 燃 烧 技 术 、 烟 气余 热 回收系 统较 好 。 目前在 国 内, 已投 产 了几座
了这 项 技术 是成 功 的 。
2 1 窝体 蓄热 式 高温 空气 燃烧技 术 .蜂 煤气 、 气双 蓄 热 式燃 烧 技 术 是 9 空 0年代 初 在
B 酬 糊
… 一 . . — —
,.。..j : ..:.一, : .. . 一 ..—二 . j .... . .。 。 :.. : ... .: . .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S 皿 NT F C AN T C C I I D E HNoL oGI AL D VE oP C E L ME T N
科
技
纵
横
高 温 空 气 燃 烧 技 术 的 研 究 与 应 用
中 图分 类 号 : 8 X3 3妙 地 把 蓄热 体 置 于烧 嘴 内 , 构 紧凑 、 装方 便 , 嘴可 结 安 烧
( ) 发 出专 门适 用于 低 热值 煤 气 的空 气 、 气 双预 5开 煤
HA T C技术 的主要 特 征 是 : 1 采 用 蓄热 式 烟气余 热 以冷 炉 点火 启 动 , 个 烧 嘴可 以 独立 调 节负 荷 。 () 每 最 大 限度地 回收 高 温烟 气 的 物理 热 ,从 而达 到大 幅 度节 热 的分 隔式 蓄 热 式烧 嘴 ,蓄热 体 可 以是 陶 瓷小 球 或蜂 窝 约 能 源 ( 般 节 能 1% ~ 0 ) 一 0 7 % 、提 高 热 工 设 备 的 热效 状 陶 瓷 体 , 、 气绝 对 分 隔 , 全可 靠 。 空 煤 安 率, 同时 减少 了对 大 气 的温 室 气体 排 放 ( O 减 少 1 % ~ C 0 ( ) 发 出专 门适 用 于低 热值 煤 气 的空 气 、 气 双预 6开 煤 7 % ) ( ) 过组 织 贫 氧燃 烧 , 0 ;2 通 扩展 了火 焰燃 烧 区域 , 火 热 组 合式 蓄 热 式 烧 嘴 , 一个 烧 嘴 内可 同时实 现 空 、 气双 煤 焰 边 界 几 乎 扩 展 到 炉膛 边 界 ,使 得 炉 内温 度 分 布 均 匀 ; 预热 , 个 烧 嘴可 独 立 调节 负 荷 , 用 、 每 使 安装 更 加 方便 。
延长 蓄热体使 用时 间 。 ( 放减 少 4 % 以上 ) ( ) 内平 均温 度 增加 , 强 少 蓄热 室 内蓄热体 的积 渣 和板结 , NO 排 0 ;4 炉 加
蓄热式燃烧技术在唐钢二高线步进梁式加热炉的应用

维普资讯
V0 .5 NO 1 12 .
冶
金
能
源
2 5
J n. 0 6 a 20
ENERGY 1 R _TAL 瓜 GI F[ M E ) LL CAL NDI S I TRY
问隔墙 ;烧嘴安装在炉子两侧的炉墙上,各段烧
嘴可进 行 灵 活 调 整 ,可 适 应 各 种 钢 种 加 热 的要
维普资讯
冶
金
能
源
Vo . 5 No. 12 1
ENERGY D R ETAI . F M .UR(l L NDUS I CA l TRY
J n.0 6 a 2 0
蓄 热 式 燃 烧 技 术 在 唐 钢 二 高 线 步 进 梁 式 加 热 炉 的 应 用
产量时存 在强化加热情 况,钢坯 的氧化烧损严 重 ,钢坯断面温差大 ;另外鉴于炼油技术的不断
在钢铁企业 中,加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主要的耗能设备。
合理解决加热炉的燃料 问题 ,提高燃料利用率 ,
对于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钢坯氧化烧损 ,提高加
热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蓄热式加热炉以其新颖的空气 、煤气预热方 式和排烟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常规轧钢加热炉空气 预热温度低 、排烟温度高、炉子热效率低的技术 难题。蓄 热 式 加 热 炉 空、煤 气 预 热 温 度 可 达 10 " 以上,排烟温度可降至 10 00 ; ( 5" C以下 ,并可
问题 ,该 炉采 用分 侧分 散换 向系统对 空气 、煤 气
求。进出料方式为侧进侧 出。
和烟气进行换向。换 向阀为二位三通阀,由气缸 驱动 ,气源压力 O 6 a .MP 。换 向周期为 10 左 0s 右 ,换向由专门的 P C系统进行控制 ,每段的 L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蓄热式燃气辐射管中的应用

烟 气余 热 回收 , 热效 率 只 有 3 0% 一4 0%; 如果 使 用 蓄 热体 回 收 烟 气余 热 , 气 温 度 每 降 低 10 c , 效 率 烟 0 【 热 =
则可 提 高 4 5%左 右 , 蓄 热 体 换 热 后 , 烟 温 度 一 . 经 排 般 能 降低 至 2 0—30 c , 效 率 则 可 提 高 到 8 0 0 【 热 = 0% 一 9 %左 右 。再者 , 气 的发 热值 越 高 , 烧 越完 全 , 0 燃 燃 热 效 率也 就越 高 。 辐 射 管表 面 温 度 分 布均 匀 性 , 常 用加 热 不 均 匀 通
维普资讯
第 3 6卷
第 2期
有 色 金 属 加 工
NONF RROUS ME AL PROCE SI E T S S NG
VOI3 .6 NO. 2 Ar 2 7 00
20 0 7年 4月
高 温 空气 燃 烧 技 术 在 蓄 热式 燃 气 辐 射 管 中的应 用
稳 定地 工作 。
衡 量燃 气 辐 射 管 使 用 性 能 的 主 要 参 数 是 辐 射 管 热效 率 和 管 壁 表 面 温 度 分 布 均 匀 性 。蓄 热 式 燃 气 辐
1 蓄 热 式 燃 气 辐 射 管 的 工 作 原 理 和 性
能参 数
蓄热式 燃 气 辐 射 管 的 结 构 如 图 1所 示 。冷 空 气 经 A烧 嘴的蓄 热 体 加 热 , 燃 气 混 合 燃 烧 ( 作 ) 辐 与 工 , 射 管 中的高 温 烟 气 经不 工 作 的 B烧 嘴 蓄热 体 加 热 由 烟 道排 出 ; 经过一 段 时间 , B烧 嘴蓄 热体 达 到要求 温 度 后 , 变辐射 管 中气 体 的 流 动 方 向 , 改 B烧 嘴燃 烧 , A烧 嘴排 烟 。冷空 气 和 高 温 烟 气 如 此交 替地 流 经 A、 B烧 嘴, 通过 蓄热 体交 替蓄 热 、 放热 , 助燃 空气 可 预 热 至 接 近辐 射 管 管 壁 的 温 度 , 气 温 度 可 降 至 近 2 0 c 以 烟 5 【 = 下, 实现 了烟 气 热量 的充 分 回收 。
RTO蓄热式燃烧方案介绍及设计一般规范

RTO蓄热式燃烧方案介绍及设计一般规
范
简介
RTO工作原理
RTO系统主要由燃烧室、换热器和排放系统组成。
工作时,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RTO系统,经过预热后进入燃烧室,在高温下
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燃烧。
同时,废气中的热量通过换热器进
行回收,用于预热进入燃烧室的新鲜废气。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
能量利用效率,还能减少燃料消耗。
RTO设计一般规范
设计RTO系统时,应考虑以下一般规范:
1. 设备选型:根据处理废气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和规格。
这涉及到废气组成、负荷流量、温度、压力等因素的评估和分析。
2. 热量回收效率: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尽可能提高热量
回收效率。
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材料和结构,以及优化燃烧室
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热回收效果。
3. 控制系统:RTO系统需要配备一套完善的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调节系统运行状态。
控制系统应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
的监测和控制功能,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4. 安全性考虑:RTO系统中存在高温、高压和易燃气体等因素,设计时应考虑安全性要求。
采取合适的防火、防爆措施,确保系统
的安全运行。
5. 维护和保养:确保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维
护和保养。
制定维护计划,进行设备检查、清洁和部件更换,以延
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并保证系统性能稳定。
总之,RTO蓄热式燃烧方案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废气处理设备。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设备型号,提高热回收
效率,确保安全运行,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高温空气燃烧系列技术在三轧厂加热炉维护与生产上的应用

p r n e r inf a o li h rbe xsi nd met e e eaieh t gfra e . ei csaes icnt rs vn t ep o lmse it i o si rg n rt e i un cs e g i f o g g n c v a n
Ke w ̄ l hg e eauearcmb sin rg n mmr h t fra e po u t na drane y s ihtmp rtr i o ut eee o e i u n c rd ci n lt- a n 热式加 热炉存在 的 问题
了以气代油的巨大经济效益 , 由于是该技术在 但 国内的首 次应 用,在生产 实践 中出现 了一些 问
题, 这些新问题的出现给加热炉生产、维护和维
修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甚至导致停产而带来巨
收稿 日期 :0 6 3 0 2 0 —0 —3 罗 国民(9 9 16 - )副教授 ;1 16 广东省韶关市。 , 522
维普资讯
Vl . 5 No 4 o 2 1 .
冶
金
能
源
Y 2 7
J l.0 6 uy 2 0
ENERGY - METAIL FoR ,URGI CAL I NDU
时流量大 , 反而炉温低 ,抢修时发现第二个煤气 题是四个方面:一是蓄热室渗入地下水 ,二是蓄 蓄热室蓄热球少了四分之一 ,蓄热室中部 出现 V 热室进氧化铁皮 ,三是操作中排烟超温和在蓄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应用 吴道洪 欧俭平 谢善清 杨泽耒 王汝芳 萧泽强 关键词:蓄热室,高温空气,换向阀,燃烧,氮氧化物 摘要:本文简述了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原理、技术优势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着重介绍我国在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进展及其在我国工业加热行业的推广应用与发展情况。
1 前言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日、美等国家简称为HTAC技术,在西欧一些国家简称为HPAC(Highly Preheated Air Combustion)技术,亦称为无焰燃烧技术(Flameless combustion)。其基本思想是让燃料在高温低氧浓度(体积)气氛中燃烧。它包含两项基本技术措施:一项是采用温度效率高达95%,热回收率达80%以上的蓄热式换热装置,极大限度回收燃烧产物中的显热,用于预热助燃空气,获得温度为800~1000℃,甚至更高的高温助燃空气。另一项是采取燃料分级燃烧和高速气流卷吸炉内燃烧产物,稀释反应区的含氧体积浓度,获得浓度为15% ~3%(体积)的低氧气氛。燃料在这种高温低氧气氛中,首先进行诸如裂解等重组过程,造成与传统燃烧过程完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在与贫氧气体作延缓状燃烧下释出热能,不再存在传统燃烧过程中出现的局部高温高氧区。这种燃烧是一种动态反应,不具有静态火焰。它具有高效节能和超低NOX排放等多种优点,又被称为环境协调型燃烧技术[1-2]。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自问世起,立刻受到了日本、美国、瑞典、荷兰、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其在加热工业中的应用得到迅速推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节能环保效益[3]。
2 HTAC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各种工业炉和锅炉的节能技术发展都经过了废热不利用和废热开始利用的两个阶段。在最原始的年代,炉子废热不利用,炉尾烟气带走的热损失很大,炉子的热效率在30% 以下,如图1所示。
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国内外较普遍地采用了一种在烟道上回收烟气的装置—空气预热器(或称空气换热器)来回收炉尾烟气带走的热量,如图2所示。
采用这种办法可以降低烟气温度,增加进入炉膛的助燃空气的温度,这样做达到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其回收热量的数量有限,炉子热效率一般在50%以下;(2)空气预热器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前者寿命短、后者设备庞大、维修困难;(3)从燃烧器的角度来看,助燃空气的温度提高以后,火焰区的体积越来越小,火焰中心的温度也越来越高,炉膛内存在局部的高温区,这样对于工业炉来说,容易使加热制品局部过热,也影响了工业炉的局部炉膛耐火材料和炉内金属构件的寿命,对于锅炉来说影响其换热效率和水冷壁的寿命,甚至引起爆管等事故;(4)助燃空气温度的增高导致火焰温度增高,NOX的排放量大大增加(甚至可以达到103ppm以上),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图1 废热不利用的炉子示意图 图2 安装空气预热器的炉子示意图 八十年代初,美国的British Gas公司与Hot Work公司开发出一种在工业炉和锅炉上节能潜力巨大的蓄热式燃烧器,产生了高温空气条件下的“第一代再生燃烧技术”,用于小型玻璃熔窑上。其后,这种燃烧器被应用于美国和英国的钢铁和熔铝行业中,尽管这种燃烧器具有NOX排放量大和系统可靠性等问题,但由于它能使烟气余热利用达到接近极限的水平,节能效益巨大,因此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得以推广应用。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国内外学术界将蓄热式燃烧器的节能与环保相抵触的难题提到科技攻关的地位,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基础性研究,旨在同时达到节能和降低CO2、NOX排放。日本工业炉株式会社田中良一领导的研究小组采用热钝性小的蜂窝式陶瓷蓄热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由于能高效回收烟气余热的蓄热材料和高频换向设备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高温低氧条件下的“第二代再生燃烧技术”即现在所谓的“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3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原理及技术优势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安装蓄热室的炉子 当常温空气由换向阀切换进入蓄热室1后,在经过蓄热室(陶瓷球或蜂窝体等)时被加热,在极短时间内常温空气被加热到接近炉膛温度(一般比炉膛温度低50~100°C),高温热空气进入炉膛后,抽引周围炉内的气体形成一股含氧量大大低于21% 的稀薄贫氧高温气流,同时往稀薄高温空气附近注入燃料(燃油或燃气),这样燃料在贫氧(2~20%)状态下实现燃烧;与此同时炉膛内燃烧后的烟气经过另一个蓄热室(见图中蓄热室2)排入大气,炉膛内高温热烟气通过蓄热体时将显热储存在蓄热体内,然后以150~200°C的低温烟气经过换向阀排出。工作温度不高的换向阀以一定的频率进行切换,使两个蓄热体处于蓄热与放热交替工作状态,常用的切换周期为30~200秒。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诞生使得工业炉炉膛内温度分布均匀化问题、炉膛内温度的自动控制手段问题、炉膛内强化传热问题、炉膛内火焰燃烧范围的扩展问题、炉膛内火焰燃烧机理的改变等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措施。
由上所述,蓄热式空气燃烧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1)节能潜力巨大,平均节能25% 以上。因而可以向大气环境少排放二氧化碳25% 以上,大大缓解了大气的温室效应。(2)扩大了火焰燃烧区域,火焰的边界几乎扩展到炉膛的边界,从而使得炉膛内温度均匀,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延长了炉膛寿命。(3)对于连续式炉来说,炉长方向的平均温度增加,加强了炉内传热,导致同样产量的工业炉其炉膛尺寸可以缩小20% 以上,换句话说,同样长度的炉子其产品的产量可以提高20% 以上,大大降低了设备的造价。(4)由于火焰不是在燃烧器中产生的,而是在炉膛空间内才开始逐渐燃烧,因而燃烧噪声低。(5)采用传统的节能燃烧技术,助燃空气预热温度越高,烟气中NOX含量越大;而采用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助燃空气预热温度非常高的情况下,NOX含量却大大减少了。(6)炉膛内为贫氧燃烧,导致钢坯氧化烧损减少。(7)炉膛内为贫氧燃烧,有利于在炉膛内产生还原焰,能保证陶瓷烧成等工艺要求,以满足某些特殊工业炉的需要。
4. 我国在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 4.1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机理研究[1,4-6] 1999年10月,在萧泽强教授的积极倡导下,北京神雾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主要支持单位之一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程学会联合会在北京举办了“高温空气燃烧新技术国际研讨会”。自此,“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概念正式传入我国并引起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清华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神雾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对高温空气燃烧的机理和低污染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基本思想是让燃料在高温低氧体积浓度气氛中燃烧。它包含两项基本技术措施:一项是采用温度效率高、热回收率高的蓄热式换热装置,极大限度回收燃烧产物中的显热,用于预热助燃空气,获得温度为800~1000℃,甚至更高的高温助燃空气。另一项是采取燃料分级燃烧和高速气流卷吸炉内燃烧产物,稀释反应区的含氧体积浓度,获得浓度为15% ~3%(体积)的低氧气氛。燃料在这种高温低氧气氛中,首先进行诸如裂解等重组过程,造成与传统燃烧过程完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在与贫氧气体作延缓状燃烧下释出热能,不再存在传统燃烧过程中出现的局部高温高氧区。
这种燃烧方式一方面使燃烧室内的温度整体升高且分布更趋均匀,使燃料消耗显著降低。降低燃料消耗也就意味着减少了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抑制了热力型氮氧化物(NOX)的生成。氮氧化物(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各工业企业都在设法降低NOX的排放。NOX主要有热力型和燃料型。HTAC烧嘴主要采用气体燃料,其中含氮化合物少,因此燃料型NOX生成极少。由热力型NOX生成速度公式[1]可知,NOX的生成速度主要与燃烧过程中的火焰最高温度及氮、氧的浓度有关,其中温度是影响热力型NOX的主要因素。在高温空气燃烧条件下,由于炉内平均温度升高,但没有传统燃烧的局部高温区;同时炉内高温烟气回流,降低了氮、氧的浓度;此外,气流速度大,燃烧速度快,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短。因此NOX排放浓度低。
5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2002年,全国的钢产量达1.8亿吨,全国冶金行业的加热炉达千座以上,年处理钢坯可达2亿吨,目前我国轧钢加热炉的平均能耗为60Kg标煤/吨钢,国际先进水平的加热炉平均燃料单耗为51kg标煤/吨钢。表1列出了日本NKK钢管公司福山热轧厂230t/h热轧步进式加热炉1996年采用HTAC技术前后的技术参数[7]。
从表1参数不难看出,日本NKK钢管公司福山热轧厂改造前的平均能耗为48.6kg标煤/吨钢,比我国的轧钢加热炉少耗能19% ;而改造后NKK公司的轧钢加热炉又比改造前节能25% 。按我国每年加热钢坯1亿吨计算,全国的轧钢加热炉改造后达到平均能耗40kg标煤/吨钢,相当于平均节能33% ,改造后全国钢铁行业仅轧钢加热炉一项每年可少消耗200万吨标煤,另外,热处理炉、钢包、中间包烘烧器等设备由于工艺上的特殊性,目前的能源利用率更差,其节能的潜力将更大。此外, 还将对钢铁行业降低氧化烧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设备造价,增加单炉产量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表1 230吨/小时热轧步进式加热炉采用HTAC技术前后的技术参数 综上所述,新型蓄热式技术应用在工业炉上可以获得显著的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我国工业炉窑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在我国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神雾公司自1995年底成立以来,利用自己研制开发的新型节能燃油、燃气燃烧器已在全国冶金、机械、石化、陶瓷、玻璃、火力发电等行业的近八百余家企业的各种工业炉和锅炉上推广了WDH系列节能燃烧器,因此对这些行业的工业炉和锅炉的设备状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从1996年开始,本公司积极跟踪国外的先进技术,组织了燃烧、工业炉、热工自动控制、机械等方面的技术专家集中对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工业炉和锅炉上的应用进行开发研究。由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单纯是一个燃烧问题,尤其在工业炉领域,由于工业炉种类繁多,工艺要求千差万别,如果不与具体的工业炉工艺要求相匹配,就不可能开发出实际应用的成熟产品。通过几年的开发研究,在钢铁、机械及有色金属工业的各种工业炉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较大,本公司已能为企业提供成熟的技术。在此,以轧钢加热炉为例,对我公司开发的技术作一介绍。
5.1空气、煤气双预热 我国多数轧钢加热炉使用发热值较低的混合煤气、转炉煤气甚至高炉煤气作为燃料。在燃用低热值煤气的情况下,如果单预热空气,对废气余热的回收是不充分的。燃用低热值煤气和高热值煤气,单预热空气和空气、煤气双预热时对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情况参见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