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城市文化定位研究
连云港市特色城市形象系统建设的支点探讨

很 多 大 的 方 面 是 有 共 性 的 ,但 在 其 细 微 的 淳 朴 险 峻 的 渔 湾 ; 暖 夏 凉 、 水 充 沛 、 冬 雨 植 山 了 。 果 山和 中 国 其 他 名 山 相 比 . 有 险 花 没 具 体 表 现 上 ,每 个 城 市 的 组 成 元 素 都 有 其 物 繁 茂 、 自然 纯 净 、 幽 取 胜 、 山 野 风 情 峻 可 显 、 有 高 度 可 耀 , 无 奇 松 、 石 、 以 集 没 也 怪 雾 自身 的文 化 传 统 和 价 值 观 念 的烙 印 ,可 能 自然 景 观 于 一 身 的 宿 城 等 , 山依 偎 着 海 , 海 涛 、 刹 之 绝 , 古 日出 月 落 也 无 壮 观 可 言 . 但
城 市 竞争 力的 重 要 手段 。 连 云 港 市在 塑 造 个 性 鲜 明的 城 市形 象 实践 中 , 该 确 立 以 自身 的 自然特 色以 及 由此 延 应 伸 的 文化 因 素 和 自身 的 区位 优 势 作 为 城 市 形 象 系统 的 支 点 , 为 统 率 城 市形 象要 素 、 筑城 市 形 象 系 统 的 核 心 作 构
依据 。
关键 字
连云港
城 市 形 象 支 点 区位 优 势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F 9 .7 29 2
改 革 开 放 后 .我 国城 市 建 设 经 历 了高 有 核 心本 元 . 又有 延 伸 发 展 的动 态 的 充满
和 中 国 其 他 南 方 山 水 秀 丽 的 风 景 城
面 。 激 烈 的 经 营城 市 的竞 争 中 . 在 塑造 个 性 富 多 姿 的 自然 景 观 。 木 葱 茏 、 涌 云 台 的 受 ,这 也 是 和 连 云 港 这 个 年 轻 的新 兴 城 市 林 波
连云港市城郊城市化发展问题研究

持走 中国特 色 城镇 化 道 路 , 进 大 中小 城 市 和 小 城 化 而转移 来 的城 市人 口和 农 村城 市化 而来 的农村 人 促
镇 协调发 展 , 力提 高城镇 综合 承载 能 力 , 挥 好城 着 发
把重 点放 在加 强 中小城 市和小 城 镇发 展 上 。研 究 连 ”
口与 本地 居 民混 居 , 浦南 云 顶别 墅 区就 居 住 着新 如 张和郊 区化 转 移而来 的产业 和 由此 而带 来 的商 业需 次, 城郊 作 为 中心城 市 的边缘 区 , 用 中心城 区的高 利
建镇 、 文化 兴 镇 、 型 强镇 为原 则 , 发 展 机 制 、 转 从 投入 机 面 入 手 , 进 城 郊城 市化 发 展 经 投 推
的路径创新 。
[ 关键词 ]城郊 ; 市化 ; 城 发展 ; 究 研
[ 中图分类号 ] 1 . G2 5 7 3
由于他 们 与城 市接 触 频繁 , 对 连云港 市 中心 城 区的城郊 结 合部 是二 元 结构 的 关 的第二 产业 。同时 ,
[ 基金项 目]连云港市科 委 20 0 9年软科 学课题 ( 目编 号: K 9 9 项 R 00 ) [ 作者简 介]古 璇(93 )女 , 苏连云港人 , 18 一 , 江 淮海工学院法学院助教 ;
主体 的非农 经 济结构 。最后 , 业结 构 的 变化 , 职 尤其 是城 市化 进 程 中的农 民不愿 意也 不 可 能从 事第 一产 业, 劳动 力逐 渐 转 向 第 三 产 业及 与 第 三 产业 紧密 相
城市 并不 陌生 , 知识 面 较 宽 , 生 手 段 也 要 多 一些 。 谋
需求 和便 捷 的 交通 运 输 , 原 有 第 一产 业 的基 础 上 在 紧密依托 城市 发展 第 三产 业及 与第 三 产业 紧密相关
连云港市江苏省辖地级市

连云港市,江苏省辖地级市。
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经118度24分-119度48分和北纬34度-35度07分之间,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县市接壤;西与徐州新沂市、淮阴市沐阳县毗涟水、盐城市响水2县相连,东西长129公里,南北宽约132公里,土地总面积74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759.4平方公里。
辖东海、赣榆、灌云、灌南4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465万。
新浦区为市政府所在地。
港口作为一种资源是连云港市最具有特色的一大优势。
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连云港与海州湾沿岸附近的燕尾港、海头港、小丁港乃至石臼港等,构成中国未来大型的港口群体,具有较强的对外贸易能力。
同时,燕尾港、小丁港、海头港3个港地势开阔,可容纳大规模的临海工业,特别是建设大型港口电站、钢厂、化工基地和运输机械、拆修造船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
这样,不但可以形成以连云港为中心的港口群体,带动沿海工业发展,而且可以形成以连云港为中心,通联世界的海河水陆运输体系;二是连云港拥有辽阔、稳定的经济腹地,即整个“陇海-兰新”经济地带,对中国腹地丰富的物产资源及广大的消费市场有着较强的凝聚力和消化力。
长期以来,连云港港口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港口不冻不淤,水深条件良好,挡风条件优越,是一个天然良港,港口生产连续跨越两个邻;南与淮吨大关,2002年吞吐量3316万吨,集装箱运输20.5万箱,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个港口建立了航运关系,成为以外贸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枢纽港。
6.7公里长拦海大堤建成,使港口形成了30平方公里风平浪静的港池,可供建设上百个泊位,形成亿吨吞吐能力。
连云港市境内铁路全长90公里,火车站14个,配有现代化编组站。
开通了至北京、广州、上海、武汉、南京、宝鸡等地的直快列车。
公路建成了宁连高速、新墟一级公路,国家重点建设的同三、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
连云港城市发展演进与城市化战略研究

小 , 区域 的水流 汇拢 ( 中) 该 集 部位 , 在海州 附近 。这 便形 就
成 了连云港市的“ ——海州。 根” 海岸线东移 , 新河 口三 角洲—— 新浦的形成 。 自北宋 开 始黄河偶有决 口夺 淮 , 尤其到 了清初 黄河 多在现 在 的徐州 、 邳州之间决 口, 海州 的海岸线影 响极大 , 对 海岸线逐 渐东移 。 清康熙七年(68年 ) 16 郯城大 地震后 ,8世纪初郁 州 岛( 云 1 今
. .
着交通线向外围扩展。同时, 新浦开始跨过铁路向南发展,
铁 路开始分割城市 。这一时期 , 云区的城市形态 发展 比较 连
云港市 的城市形态 由一个点块变成 了两 个点块 的组合 , 新浦
与海州之间 由一条近 4 里的陆路 交通便捷地联 系着 。 公 大浦港衰落——连 云港的 兴起 。大 浦 ( 猴嘴地 区) 现 港
口形成 与新 浦 河 口港并 存 了一个 时 期 。清 光 绪 三 十一 年
(95年 )临洪河 口的大浦 , 胶海 州分关 ” 10 , 以“ 的名义 自行开
维普资讯
第2卷 l
第1 期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u a fLa y n ag T c nclC l g o r l in u gn e h ia ol e n o e
Vo. 1N Leabharlann 12 o 1Ma . 00 r2 8
20 0 8年 3 月
连云港与新浦相距约 2 公里 , 5 与海州相距约 3 0公里 , 新浦与 海州之 间约 4 公里 , 墟沟与连云港之间约 6 公里 。 ( ) 二 分散组 团的双城式城 市形 态形成阶段
连云港的风俗

连云港的风俗
连云港是中国江苏省东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以下是关于连云港风俗的一些介绍:
1. 水晶节:连云港的特色节日之一是水晶节,在这个节日期间,人们会举办各种民俗活动、书画展览、水晶研究会议以及经贸洽谈会等。
2. 元宵灯会:每年的元宵节,连云港的海州地区会举行盛大的元宵灯会,除了观看节目外,还能欣赏到各种美丽的花灯展示。
3. 古朴祭祀风俗:在连云港的文化表演中,保留了古老的祭祀风俗,这种仪式通常与当地的民间信仰和历史传说紧密相连。
4. 综合性艺术表现:连云港的艺术形式综合多样,既有“大场”的跑马战斗场景,也有“小场”的地方特色舞蹈,这些活动共同营造出欢乐的庆祝氛围。
5. 汤沟桃花节:这是当地的传统庙会,自公历4月9日开始,为期三天,地址位于古汤沟、西大河东岸。
6. 《西游记》文化节:作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乡,连云港有着浓厚的《西游记》文化氛围,每年都会举办相关的文化节庆活动。
7. 连云港之夏:这是一个夏季的文化活动,通过音乐会、戏剧演出和其他娱乐活动吸引游客和市民参与。
8. 海州白虎山庙会:这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庙会活动,集宗教祭祀、商业贸易和民间娱乐于一体。
9. 梨园曲艺:连云港及周边地区以淮海戏、花船表演、工鼓锣、苏北琴书、童子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了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成果。
以上只是连云港众多风俗文化的一部分,这座城市融合了古老的传统和现代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和人文景观。
构建以《西游记》文化为主框架的连云港城市文化——连云港市与《西游记》文化之间关系的再思考

、
连云港市是古 典名 著《 西游记》 的重要创作背景地
《 西游记》 是一部世代 累积性 的作 品 , 自从 历史上 真实 的 唐玄藏到印度取 经 以来 , 经过 千年 的演绎 , 游故事 在全 国 西 各地 琳琅满 目。可 以说 , 内与《 游记》 国 西 文化相 关的地方颇 多 , 比较起来 , 但 没有哪个城 市象 连云港这样集 中。
回中描述 , 石猴子带领众猴儿在山中尽情玩耍 , 个个“ 一 抛弹
( ) 云港拥 有丰 富的与《 一 连 西游记》 相关的 自 然资源 《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笔下栩 栩如生 的形 象 , 有许多都是 连云港花果 山上 的名胜古迹 。首先 , 全国不少地方 的山都称 花果 山, 但只有 连云港 的花果 山最符合《 西游记 》 这部 书中所 描述 的花果 山的条 件。《 西游记 》 中的花果 山 的原型就 在连
持续发展 。
一
了。但说起唐僧 的老家在海州 ( 连云港市古称 海州 )这 就要 , 加 以说 明了: 吴承恩在《 西游记》 这部 书 中描述 的唐僧 , 大 与《 唐西域记》 的作者 陈玄奘是 两回事。历史上真 实人物陈 玄奘 的老家在今河南省偃 师缑 氏镇 , 但在 《 西游 记》 这部古典名著 中被作者搬到了 古 海州 ( 今天 的连云 港 市 ) 。例 如在 《 游 西 记》 第八 回后面 的附录中有一段表述 : 大唐 太宗皇帝登基 , 发
构 建 以《 游 记》 西 文化 为 主 框 架 的连 云港 城 市 文 化
— —
连 云港市与《 西游记》 文化之 间关 系的再思考
张建 民
( 云港 市哲 学社 会科 学界联 合会 , 连 江苏 连 云港 220 ) 200
连云港介绍-连云港简介PPT(经典版)

东
海
第
一
胜
境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连云港市在古时称为郁洲、 海州,到民国时改为连云 市,建国后称为新海连市, 别称“港城”。 1984 年 , 被 设 为 我 国 首 批 沿海开放的14座城市之一。
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文思豆腐”是淮扬地区一款传统名菜, 它始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庆史。
蟹黄煨鱼肚
蟹黄煨鱼肚是以海产米鱼肚,配以净蟹黄熟鸡 片、青菜心、兰笋等料,加浓鸡汤烹制而成的, 蟹黄味鲜,鱼肚软滑,肉鲜汤美。
小鱼煎饼
连云港人款待客人时,总离不开小鱼煎饼。这 是一道富有地方特色和浓郁民间风味的点心。
虾婆饼
虾婆饼,是连云港一种特色小吃,用虾和鸡蛋摊 成的饼。
海州湾渔场生长着一种形似螳螂又像虾的软体 动物,俗称“虾婆婆”。ຫໍສະໝຸດ 谢谢大家2、城市概况
连云港
独特的城市风貌及旅游景观,造就了这里的山、海、 岛、港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的秀美景观。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花果山
花果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云台山中麓。 花果山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 景旅游区示范点。
3、旅游景点
孔望山
孔望山——位于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古城城东。 国家4A级景区孔望山正因为孔子登山望海, 而成为中国文化史册上的千年奇山。 锦屏山东北麓,东西长800米,南北宽300米, 海拔高度123米,传说孔子曾登此山而望东海, 故名孔望山。
3、旅游景点
西双湖
加快发展连云港市文化产业的路径研究

是 说 仅 仅 拥 有 文 化 资 源 是 不 够 的 。 不 能 以为 有 了 丰 富 的文 更
占据 文 化 高 地 需 要 依 靠 拥 有 主 流 文 化 意 识 的 企 业 来 完 成 。 当 前 在 连 云港 市 文 化 产 业 中 快 速 做 大 做 强 主 流 文 化 企 业 至关 重要 。 文 化企 业 是 文 化 产业 经 营 的 核 心 。 是市 场 机 也 制 的 重 要 承 载 者 。 在 连 云 港 市 文 化 产 业 企 业 相 对 较 弱 的情 况 下 。 力 整 合 本 市 主 流 文 化 企 业 资 源 是 十 分 必 要 的 。 我 国 大 未 来 国 有 体 制 下 文 化 产 业 的 发 展 趋 势 就是 做 大 做 强 国 有 文 化企 业 , 造 适应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机 制 的 “ 化 航 母 ” 打 文 。就 连 云 港 市而 言 , 以 充 分 利 用 连 云 港 市 现 有 的 经 济 基 础 和 社 会 资 可 源 , 快 推进 国 有 文 化 企业 集 团 建 设 ; 合纸 质 传 媒 资 源 , 加 整 建 设 连 云 港 市 报 业 集 团 ; 分 利 用 现 有 影 视 、 台文 化 元 素 , 充 电 成 立 连 云 港 市 广 电 传 媒 集 团 ; 大 剧 团 改 革 力 度 , 合 专 业 和 加 整 业 余 剧 团资 源 , 立 连 云 港 市 演 艺 集 团 ; 连 云 港 文学 、淮 成 以 《
平 台 , 心策划题材 ,精 整合 区域 文 化 资 源 , 出版 适 合 市 场 的 主
流 文 化 数 字 化 产 品 , 成 区 域 性 、 性 化 的 系 列 数 字 出 版 物 形 个 供 给 平 台 , 极 推 进 连 云港 市 的 数 字 化 阅 读 , 展 数 字 出 版 积 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城市文化定位研究
作者:李隽
作者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刊名: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2011,24(3)
1.张雅妮论包头城市文化特色的定位与塑造[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11(8)
2.罗玲略论重庆城市文化特色的多重属性[期刊论文]-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1)
3.陈绍愿.张虹鸥.林建平浅析企业品牌与城市文化特色的关联效应——以温州市为例[会议论文]-2006
4.傅根友深挖人文特色资源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期刊论文]-城乡建设2009(3)
5.霍雨慧.樊海涛.沙世蕤文化视角下济宁市城市软实力的构建与提升研究[期刊论文]-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5)
6.董延英.郑茂霞.李丽汶上城市软实力提升路径及经验探析[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7.苏刚.Su Gang文化软实力:长三角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期刊论文]-江南论坛2005(10)
8.秦洁.郑边虎.蒋学英借鉴经验创新路径以软实力提升河北省新区竞争力[期刊论文]-城市2011(10)
9.刘一健.褚玉晶.李娜.刘素清.李娟娟秦皇岛提升软实力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lygzyjsxyxb20110301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