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法 D值法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_河海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_河海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设计框架结构时,应对梁端弯矩进行调幅,这样处理可以()。
答案:符合框架的合理破坏形式2.用D值法进行框架内力计算时,各柱的反弯点高度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答案: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下层柱层高降低而升高3.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排架柱进行内力计算和组合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吊车荷载中的横向水平荷载必须和竖向荷载同时参加组合4.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柱下单独基础的高度应根据()确定答案:地基承载力和基础所承受的荷载5.关于变形缝的描述,以下错误的是()。
答案:沉降缝应将建筑物从屋顶到基础顶面全部分开6.关于柱下独立基础矩形底板受力筋配筋计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计算弯矩时应取地基反力标准值7.等高排架中有A、B、C三根柱,其中C柱柱顶承受不变的水平集中荷载作用,()答案:若增大B柱截面,将增大B柱的柱顶剪力,减小C柱的柱顶剪力8.在进行无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时,系数γ为()。
答案: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9.在对砌体结构进行静力计算时,不考虑房屋空间刚度的静力计算方案是()。
答案:弹性方案10.计算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时,应考虑()。
答案:吊重和小车重1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的下部柱间支撑应布置在厂房伸缩缝区段的()答案:中央或临近中央12.在一般单阶柱的厂房中,柱的()截面为内力组合的控制截面。
答案:上柱底部、下柱的底部与顶部13.关于单层厂房排架柱的内力组合,错误的是()。
答案:荷载组合中取用吊车竖向荷载时,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可不取用14.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时,上部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
答案:1/315.单层厂房抗风柱与屋架的连接构造,应使得抗风柱与屋架之间()。
答案:能传递水平荷载,但不能传递竖向荷载16.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柱间支撑的作用是()。
答案:传递纵向水平荷载和保证厂房结构的纵向刚度和稳定17.用反弯点法计算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建筑结构设计期末习题-练习

四 川 大 学 期 末 考 试 试 题(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号: 课序号: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设计 任课教师: 成绩:适用专业年级:土木02级 学生人数:130 印题份数:140 学号: 姓名:311n n λ ⎝⎝⎛+ ⎝12305× 610mm i q H ,∑,F(2006 —2007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号:课序号: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设计任课教师:贾正甫成绩:适用专业年级:03土木工程学生人数:90 印题份数:95 学号:姓名: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
本题共 1 页,本页为第 1 页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3务必用A4纸打印(2006 —2007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号:课序号: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设计任课教师:贾正甫成绩:适用专业年级:03土木工程学生人数:90 印题份数:95 学号:姓名: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
本题共 1 页,本页为第 1 页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3务必用A4纸打印(2006 —2007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号:课序号: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设计任课教师:贾正甫成绩:适用专业年级:03土木工程学生人数:90 印题份数:95 学号:姓名: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
本题共 1 页,本页为第 1 页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3务必用A4纸打印(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号:课序号: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设计任课教师:成绩:适用专业年级:04土木工程学生人数:175 印题份数:200 学号:姓名: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3务必用A4纸打印本题共页,本页为第页教务处试题编号:四川大学期考试试题(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号:课序号: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设计任课教师:成绩:适用专业年级:04土木工程学生人数:175 印题份数:200 学号:姓名: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3务必用A4纸打印本题共页,本页为第页教务处试题编号:四川大学期考试试题(200—200 学年第×学期)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成绩:适用专业年级:学生人数:印题份数:学号:姓名: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
多层框架结构习题

多层框架结构习题一、填空题1、框架结构是由和连接而成的结构。
2、框架结构伸缩缝与沉缝的宽度一般不小于。
3、框架结构在计算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的内力时,分别按进行计算。
4、框架结构在计算梁的惯性矩时,通常假定截面惯性矩I 沿轴线不变,对装配式楼盖,取I = I 0 ,I 0 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对现浇楼盖,中框架I = ,边框架I= 。
5、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取决于该柱上下端的比值。
6、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一般与、、、等因素有关。
7、框架梁端负弯矩的调幅系数,对于现浇框架可取。
8、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时,除底层柱外,其余层柱线刚度乘以,相应传递系数为。
9、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与、、等因素有关。
10、框架在水平荷载下内力的近似计算方法—反弯点法,在确定柱的抗侧移刚度时,假定柱的上下端转角。
11、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侧移变形是由和两部分组成的。
12、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柱子的抗侧移刚度D= ,在一般情况下它比用反弯点法求得的柱抗侧移刚度。
13、多层框架结构总高度受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14、框架结构中框架柱的主要内力为;框架梁的主要内力为。
15、框架结构中“柱抗侧移刚度”定义为。
16、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和。
17、框架结构承重框架的布置方案有、和等三种。
18、框架结构的变形缝有、和三种。
19、伸缩缝的设置,主要与有关。
20、沉降缝的设置,主要与有关。
21、防震缝的设置,注要与有关。
22、框架结构设置伸缩缝的作用是。
23、框架结构设置沉降缝的作用是。
24、框架结构设置防震缝的作用是。
25、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取决于。
26、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和两类。
27、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常用近似计算方、和等。
28、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与侧移常用近似计算方法有、、等。
29、框架结构D值法中柱的侧移刚度D= ,是考虑对柱侧移刚度的修正系数。
30、框架结构D值法中柱的标准反弯点高度与、、、有关。
青岛理工(临沂)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参考题(仅供参考)

青岛理工(临沂)高层结构参考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1.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 c )起着决定性作用。
A.地震作用B.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C.水平荷载与地震作用D.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2.( a )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有较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车间、营业室、教室等。
需要时,可用隔断分割成小房间。
外墙用非承重构件,可使立面设计灵活多变。
A.框架结构体系B.剪力墙结构体系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D.筒体结构体系3.下列结构体系中,建筑抗震性能差的是( a )。
A.砌体结构B.框架结构C.剪力墙结构D.筒体结构4.( d )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空间受力性能。
它比单片平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并具有很好的抗扭刚度。
因此,该种体系广泛应用于多功能、多用途、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中。
A.框架结构体系B.剪力墙结构体系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D.简体结构体系5.下列关于荷载对结构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低层和多层建筑的竖向荷载为主要荷载B.高层建筑的水平荷载为主要荷载C.只有低层建筑才考虑风荷载作用的影响D.在地震区需要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6.“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建筑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所谓小震,下列(c )叙述为正确?A.6度或7度的地震B.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l0%的地震C.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约为63.2%的地震D.6度以下的地震7.结构计算中如采用刚性楼盖假定,相应地在设计中不应采用( a )。
A.装配式楼板B.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C.装配整体式楼板D.楼板局部加厚、设置边梁、加大楼板配筋等措施8.框架梁的弯矩调幅只对( c )作用下的内力进行。
A.地震荷载B.水平荷载.C.竖向荷载D.风荷载9.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以采用( a )。
A.分层法B.反弯点法C.D值法10.剪力墙设计时应首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种类型,当满足( b )时,按壁式框架计算I.IIⅢ.洞口面积与剪力墙立面总面积之比不大于0.15Ⅳ.洞Vl净距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大于洞口的长边尺寸A.I+ⅡB.IC.ⅡD.Ⅲ+Ⅳ11.( b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利用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内力和侧移,再考虑局部弯曲应力的影响,进行修正。
统计方法分层法

2.分层法()大家知道,引起质量波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搜集到的质量数据往往带有综合性。
为了能真实地反映产品质量波动的实质原因和变化规律,就必须对质量数据进行适当归类和整理。
分层(stratification)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
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
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资助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否则就起不到归类汇总的作用。
分层的目的不同,分层的标志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分层可采用以下标志:(1)人员——可按年龄、工级和性别等分层。
(2)机器——可按设备类型、新旧程度、不同的生产线和工夹具类型等分层。
(3)材料——可按产是、批号、制造厂、规格成分等分层。
(4)方法——可按不同的工艺要求、操作参数、操作方法、生产速度等分层。
(5)测量——可按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人员、测量取样方法和环境条件等分层。
(6)时间——可按不同的班次、日期等分层。
(7)环境——可按照明度、清洁度、温度、湿度等分层。
(8)其他——可按地区、使用条件、缺陷部位、缺陷内容等分层。
分层方法很多,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也可以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不断创新,创造出新的分层标志。
分层法的应用程序是:(1)收集数据。
(2)将采集到的数据根据目的不同选择分层标志。
(3)分层。
(4)按层归类。
(5)画分层归类图。
例1某装配厂的气缸体与气缸盖之间经常发生漏油。
经调查50套产品后发现,一是由于三个操作者在涂粘结剂时,操作方法不同;二是所使用的气缸垫是由两个制造厂所提供的。
在用分层法分析漏油原因时采用:①按操作者分层(表2-1);②按气缸生产厂家分层(表2-2)。
表2-3 综合分层由表2-1、表2-2得出:为降低漏油率,应采用李师傅的操作方法和选用B 厂气缸垫。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采用此方法后,漏油率并未降到预期指标;从(表2-3)中可算出漏油率为73=43%。
5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方法与简化计算a

5.3.2 剪力墙结构的内力计算 5.3.2.1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5.3.2.2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单元和计算简图
可按纵横两方向墙体分别按平面结构进行分析。简化
为平面结构计算时,可以把与它正交的另一方向墙作为翼
缘。
横向地震作用计算
纵向地震作用计算
剪力墙的有效翼缘宽度bi
截面形式 考虑方式 按剪力墙的净距离S0考虑 按翼缘厚度hi考虑 按门窗洞净跨度b0考虑 T(或I形)截面 b+S02/2+S03/2 b+12hi b01 L形截面 b+S01/2 b+6hi b02
D值法。
修正后柱的抗侧移刚度D 反弯点法求柱的抗侧移刚度基于横梁无限刚性,认
为框架节点只有侧移,没有转角。D值法抛弃这一假定,
认为节点不仅有侧移,而且有转角,为了方便计算,作 了如下假设: 任一柱AB(不在底层)节点的转角、杆端转角都相同 (均为θ)
与柱AB相连上下两层柱的弦转角都相同
与柱AB相连上下两层柱的线刚度都相同 层高相等
5.2.2.2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近似内力分析—反弯点法和D 值法
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水平作用
反弯点法
分析
①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各柱上下端既有水平位移Δ,又有转 角φ,而越往下框架所受的总水平力越大,所以转角自 下而上φ1>φ2>…>φn-1>φn
② 各层上下端的相对水平位移引起各柱变形特点是上下层 弯曲方向相反,从这点看,反弯点就在中点;但转角不
为简化计算,假定:
底层各柱反弯点高度距离基础顶面2/3底层柱高处,其余
各层柱反弯点在柱的中点;
在同层各柱间分配剪力时,假定横梁刚度无限大,即梁 端无转角。
反弯点法得到的D值和D值法意义区别适用条件

反弯点法得到的D值和D值法的D值得物理意义是什么有何区别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D值都是指柱子的抗侧移刚度,反弯点法中D值是指直接有结构力学确定的柱子的刚度,而D值法中的D值是指经过梁柱线刚度的比值修正过的,也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乘了一个修正系数当然,这个修正系数由梁柱线刚度的比决定;其实反弯点法等于是d值法的一个特殊情况只是在计算层间位移的地方计算不同如果你发现的话反弯点法柱的弯矩为0的地方一般为1/3柱高的位置,便于计算而d值法的话就比较麻烦要计算弯矩分配情况明白吗柱的抗侧移刚度不但与柱的线刚度和层高有关,而且还与梁的线刚度有关,另外,柱的反弯点高度也与梁柱线刚度比、上下层横梁的线刚度比,上下层层高的变化等因素有关;日本武藤清教授在分析了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反弯点法中柱的抗侧移刚度和反弯点高度进行了修正;修正后,柱的抗侧移刚度以D表示,故此法又称“D值法”,也称为修正反弯点法;D值法有四项假定:1.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线刚度均为ic2.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层间水平位移均为Δμ3.假定计算目标柱两端节点及与其上下左右相邻的各个节点的转角均为θ4.假定与目标柱相交的横梁的线刚度分别为i1,i2,i3,i4反弯点法适用于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的情况,它不考虑由于层高的变化及梁柱截面尺寸的变化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而D值法考虑了以上因素的影响并对反弯点高度进行修正;2.D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具有相同截面的边柱和中柱的D值是否相同具有相同截面及柱高的上层柱与底层柱的D值是否相同假定混凝土弹性模量相同3.物理意义:对反弯点法中柱的侧向刚度和反弯点高度的计算方法做了改进;4.影响因素:具有相同截面的边住和中柱的D值不相同,因为边柱只有一根梁约束,中柱有两根梁约束;、具有相同截面及柱高的上层柱与底层柱的D值不相同,因为底层柱底端固定;D值法中D值不但与柱刚度有关,而且跟与柱相连接的梁刚度也有关系;影响柱反弯点高度的主要因素是柱上、下端的约束条件;柱两端的约束刚度不同,相应的柱端转角也不相等,反弯点向转角较大的一端移动,即向约束刚度较小的一端移动;法中柱的反弯点位置就是根据这种规律确定的;5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各层产生层间剪力和倾覆力矩;层间剪力使梁、柱产生弯曲变形,引起的框架结构侧移曲线具有整体剪切型变形特点;倾覆力矩使框架柱尤其是产生轴向拉、压变形,引起的框架结构侧移曲线具有整体弯曲型变形特点;当框架结构房屋较高或其高宽比较大时,宜考虑柱轴向变形对框架结构侧移的影响;如何根据框架结构的弯距图计算剪力图和轴力图分享|2016-05-11 09:50|浏览 29 次悬赏:100来自:2016-05-11 18:13网友采纳在计算出各控制截面的弯矩M后,先作出M图;再由M图截取杆件,考虑杆端弯矩MM按实际方向作用于杆端和杆件上的外荷载,利用杆件平衡求出剪力FQ,作出FQ图;再由FQ图截取结点,考虑FQ FQ按实际方向画出和结点荷载,利用结点平衡求出轴力FN,作出轴力FN图;梁板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11、什么叫弯矩调幅法答:弯矩调幅法就是在弹性理论计算的弯矩包络图基础上,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构件控制截面的弯矩值加以调整;12、弯矩调幅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答:具体计算步骤是:1按弹性理论方法分析内力;2以弯矩包络图为基础,考虑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按适当比例对弯矩值进行调幅;3将弯矩调整值加于相应的塑性铰截面,用一般力学方法分析对结构其他截面内力的影响;4绘制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包络图;5综合分析,选取连续梁中各控制截面的内力值;6根据各控制截面的内力值进行配筋计算;截面弯矩的调整幅度为:eaMM-=1式中为弯矩调幅系数;aM为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eM为按弹性方法计算所得的弯矩设计值;13、设计中为什么要控制弯矩调幅值答:若支座负弯矩调幅过大,则塑性铰形成前只能承受较小的荷载,而在塑性铰形成后还要承受较大的荷载,这就会使塑性铰出现较早,塑性铰产生很大转动,即使在正常使用荷载下也可能产生很大的挠度及裂缝,甚至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允许值;因此应控制弯矩调幅值14、使用弯矩调幅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使用弯矩调幅法进行设计计算时,应遵守下列原则:1受力钢筋宜采用延性较好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45范围内选用;2弯矩调整后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0hx=不应超过,也不宜小于;3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一般不宜超过;4调整后的结构内力必须满足静力平衡条件;5在内力重分布过程中还应防止其他的局部脆性破坏,如斜截面抗剪破坏及由于钢筋锚固不足而发生的粘结劈裂破坏,应适当增加箍筋,支座负弯矩钢筋在跨中截断时应有足够的延伸长度;6必须满足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及裂缝宽度的要求;15、使用弯矩调幅法时,为什么要限制答:因为为相对受压区高度,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塑性铰的转动能力;b时为超筋梁,受压区混凝土先破坏,不会形成塑性铰;b时为适筋梁,可以形成塑性铰;值越小,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越大,因此要限制,一般要求;。
土木工程毕业答辩问题及参考答案

毕业设计思考题2结构方案和初选截面尺寸2.1何为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大致有哪几类?选定结构体系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P4~ P5)使用要求、建筑高度、材料用量、抗震要求2.2高层建筑结构总体布置的原则是什么?框剪结构体系A级高度的最大高宽比在设防烈度为6、7、8度时为多少?(5、4)按弹性方法计算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对框剪结构应为多少?(1/800)(P6P7)2.3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的一般原则是什么?(P6)平面: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2.4如何进行柱网布置?(P7)2.5柱的间距、梁的跨度、板的跨度之间有何关系?(P7~ P8)2.6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布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8)2.7何为壁率?初定剪力墙的数量时剪力墙的壁率应取多少?底层结构构件截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应取多少?(P9)2.8剪力墙的刚度过大或过小时采用的调整方法有哪些?(P9)2.9结构受力构件编号时"abc-d"中各符号含义是什么?(P10)a为楼层号b为构件代号c为构件编号d为梁的跨次或剪力墙墙肢序号2.10如何初估楼板厚度?顶层楼板、地下室顶板厚度有何要求?为什么?(P11)2.11如何初定梁的截面尺寸?(P12)2.12如何初定柱的截面尺寸?(P12)2.13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除满足剪力墙结构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什么要求?(P13)注:各题后括号内表示《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一书的页码该页码内有相关问题的参考答案3 楼板结构设计3.1何谓单向板及双向板?长边/短边≥3时作用于板上荷载q主要由短向板带承受长向板带分配的荷载很小课忽略不计荷载由短向板带承受的四边支承板称为单向板长向板/短向板3时作用于板上的荷载q虽仍然主要由短向板带承受但长向板带所分配的荷载虽小却不能忽略不计荷载由两个方向板带共同重的承受的四边支承板成为双向板3.2单向板、双向板板厚如何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如何估算?根据什么确定?单向板的经济跨度一般为2~3m;次梁的经济跨度一般4~6m;主梁的经济跨度一般为5~8m 板h=(1/30~1/40)l1;次梁:(1/12~1/18)l2;主梁:(1/8~1/14)l3l1l2l3---分别为次梁间距主梁间距和柱与柱或柱与墙之间的间距双向板厚度一般不作刚度验算时板的最小厚度h=(1/40~1/50)lox(lox为双向板的短向计算跨度)切应满足h≥80mm双重井式楼盖的梁一般为等截面梁满足刚度要求的梁高可取h=(1/16~1/18)lo梁宽可取b=(1/3~1/4)hlo为建筑平面的短边长度3.3在现浇肋形楼盖中如何确定单向板、双向板、非框架梁的计算简图?根据板的短边边长、支座类型荷载组合3.4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等效均布荷载?两边铰支静力手册里可以查到的都可以采用均布荷载3.5计算梁、板内力用什么方法?弹性理论分析方法塑性理论分析方法3.6绘出单跨简支梁在均布荷载或跨中集中力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不懂就算啦3.7绘出悬臂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内力图及配筋图?3.8试述弯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弯矩分配系数如何计算?求出固端弯距再相加出不平衡弯距用不平衡弯距乘与弯距分配系数分配系数就是用各个杆件的刚度系数除与总的刚度系数之和3.9为什么用弹性法计算双向板跨中弯矩时要考虑泊松比?而计算支座弯矩时不考虑?对于查表所求得系数求得的跨内截面弯距值要考虑双向弯曲对两个方向板带弯距值的相互影响因此要考虑泊松比对于支座截面弯距值由于另一个方向板带弯距等于零故不存在两个方向板带弯距的影响问题3.10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多少?怎样确定?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P348根据混凝土强度确定3.11受弯构件有哪两种主要破坏形态?正截面破坏和斜截面破坏3.12梁正截面有哪几种破坏形式?有何区别?少筋破坏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少筋破坏和超筋破坏都是脆性破坏后果严重破坏前不征兆材料得不到充分利用3.13受弯构件斜截面有哪几种主要破坏形态?斜拉破坏λ3;剪压破坏(1λ≤3);斜压破坏(λ≤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P1213.14板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应满足哪些构造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P973.15单向板内分布钢筋的作用有哪些?同上3.16为什么板一般不配箍筋请分析板类构件通常承受的荷载不大剪力较小因此一般不必进行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也不配箍筋和弯起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或连续板由于跨高比较大即结构设计由弯距控制应按弯距计算纵向钢筋用量因此板一般不必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3.17连续梁、板支座负钢筋截断的根据是什么?如何确定梁、板的负钢筋切断长度?根据材料抗力包络图连续梁的切断点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P134表5-4及混凝土结构设计P31单向板的负弯距钢筋切断点和次梁边距离为ln/3和主梁距离为ln/4(ln梁间内边线最短距离);双向板的负弯距钢筋切断点和次梁边距离为lox/4 和主梁边距离为lox/7(lox为板短向计算跨度)3.18连续板边支座看作简支是否存在弯矩?如何处理?对梁有何影响?存在连续板再支座负弯距作用下截面上部受拉下部受压形成内拱板周边的梁能够约束"拱"的支座侧移即能提供可靠的水平推力则再板中形成具有一定矢高的内拱3.19为什么板边支座可作简支边?简支板为什么要设板面构造负钢筋?整体矢式梁板结构中当板、次梁、及主梁支承于砖柱或墙体上时结构之间均可视为铰支座砖柱、墙对他们的嵌固作用较小可在构造设计中予以考虑整体式梁板结构中板、梁和柱是整体浇筑在一起的板支承于次梁次梁支承于主梁主梁支承于柱因此次梁对于板将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上述约束作用在结构分析时必须予以考虑因此要构造配筋、3.20天面板飘板板角为什么要配置放射钢筋?避免因温度引发的应力集中导致的裂缝3.21设计屋面天沟板应如何配筋?双向双层一般如果可以按悬挑板计算配筋的话你要考虑天沟自重包括外侧挡板的集中力同时要考虑天沟满水或1/2满水的荷载(这看天沟具体使用情况)还要加上施工检修荷载规范上有相应规定的《高层建筑框架》P173.22如果要求板开孔洞结构如何处理?圆孔直径D或方洞b小于300mm时板受力筋可绕国孔洞边不需切断;300~1000mm且无集中荷载时应在孔洞内每侧配置面积不少于孔洞宽度内被切断的受力筋的一半且不少于2根12的附加钢筋;b300且洞边有集中荷载或D1000mm时应在洞边设边梁《高层建筑框架》P163.23次梁是否需要加密箍?为什么?不用因为次梁在支座处只承受了支座负弯距冲切承载力由主梁承担了3.24梁内受力钢筋和纵向构造钢筋应满足哪些构造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P97、983.25梁中架立筋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设腰筋?箍筋有何作用?固定箍筋与钢筋连成骨架也可承受一定压力腰筋可用于抗扭加强梁构件混凝土抗收缩及抗温度变形的能力箍筋可用于固定纵筋抗剪和抗扭3.26底筋4φ22放在b200?的梁内一排放得下吗?放不下纵向钢筋最小间距式503.27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应设置什么钢筋?为什么?吊筋承受来作用在主梁上的集中荷载3.28楼梯平台梁如何支承?一般支承于楼梯间侧承重墙上没墙加柱子《高层建筑框架》P223.29墙下不设次梁如何处理?如果是首层就作成地鼓不是首层就不知道拉板很小的时候就不用的直接传力到两边梁上3.30试绘出板式楼梯的计算简图?楼梯梯段板有何内力?如何配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P83~863.31请绘出折板式楼梯的配筋图?为什么?看楼梯大样图E型《高层建筑框架》P22不知道为什么3.32计算楼梯时扶手荷载如何处理?当集中荷载处理3.33如何考虑楼梯扶手和阳台栏杆压顶配筋?房屋建筑学P1923.34梯间小柱的位置?平台梁下面3.35计算楼梯内力时弯矩有时用(1/8)ql2而有些用(1/10)ql2请分析原因?混凝土结构设计P85、P864 结构计算简图及刚度计算参数4.1 在用近似法计算高层框架-剪力墙时引入了哪些假定将空间结构简化为平面结构?P27(1)一榀框架或一片墙可以抵抗自身平面内的水平力而在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以忽略(2)各片平面抗侧力结构之间通过楼板互相联系协同工作4.2在普通高层建筑中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27均匀、对称、规则当水平力的合力通过结构抗侧移刚度中心时可不计扭转影响即各层楼板只平移不转动4.3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变形曲线是何种类型?P27框架以剪切型变形为主剪力墙以弯曲型变形为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侧移曲线为型剪力墙结构的侧移曲线为型;两种结构共同工作时的侧移曲线为型4.4 剪力墙每一侧的有效翼缘的宽度如何确定?P27每一侧有效翼缘的宽度可取翼缘厚度的6倍、墙间距的一半和总高度的1/20中的最小值且不大于墙至洞口边缘的距离4.5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简图可简化为哪两种体系?如何区分这两种体系?P28框架以剪切型变形为主剪力墙以弯曲型变形为主在计算简图中可简化为铰结体系和刚结体系两种铰结体系中框架和剪力墙之间通过楼板联系或虽有连梁但刚度很小对墙的约束很弱在计算简图中墙与框架的联系可简化为铰结连杆刚结体系中连梁对墙柱都产生约束作用但对柱的约束作用将反映在柱的D值中因而在计算简图中连梁与墙相连端处理成刚结与框架端为铰结4.6 对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其主体结构的计算高度如何确定?P29在计算简图中选地下室顶板作为主体结构高度的起始点4.7 剪力墙如何进行分类?根据什么条件来判别其类型?P29根据洞口大小和截面应力分布特点剪力墙可分为整截面墙、整体小开口墙、联肢墙及壁式框架用这两个条件来判别是整体系数越大剪力墙的整体性越好;是判明各墙肢在层间出现反弯点多少的条件越大出现反弯点的层数就越多4.8 壁式框架与普通框架有何不同?总框架抗推刚度Cf是否包含壁式框架的抗推刚度?用D值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壁式框架内力时与一般框架的区别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梁柱杆端均有刚域从而使杆件的刚度增大;其二是梁柱截面高度较大需考虑杆件剪切变形的影响包含4.9 什么是刚度特征值λ?它对内力分配、侧移变形有什么影响?刚度特征值λ是框架抗推刚度(或广义抗推刚度)与剪力墙抗弯刚度的比值它集中反映了结构的变形状态及受力状态刚度特征值λ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影响:当λ=0时即为纯剪力墙结构;当λ值较小时框架抗推刚度很小;随着λ值的增大剪力墙抗弯刚度减小;当λ=∞时即为纯框架结构λ值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变形性能影响很大4.10 框架-剪力墙结构λ值的正常范围是什么?λ值不满足要求时对结构如何进行调整?以剪力墙为主为弯曲型变形;以框架为主为剪切型变形;1~6之间为弯剪型变形55.1结构计算发现建筑物存在较大的扭转效应应如何处理?加强角柱刚度和边梁刚度外刚内柔5.2设计时未布置剪力墙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结构安全自行增加了若干剪力墙是否妥当?不妥当设计时未计算添加说明已经满足安全要求自行添加若干剪力墙会使结构的刚度过大加大了地震作用效应而且也不经济5.3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分析采用什么方法?P42 在近似法中采用了连续化方法将各层总连梁离散为沿楼层高度均匀的连续连杆5.4反弯点法与D值法有什么不同?反弯点高度不同:反弯点法:水平荷载作用下上层柱的反弯点在柱的中心底层柱反弯点距柱底端为2/3层高处D值法计算基本假定:反弯点法:(1)梁的线刚度与柱线刚度之比大于3时可认为梁刚度无限大;(2)梁、柱轴象变形均可忽略不计D值法:(1)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同层各结点转角相等;(2)梁、柱轴向变形均忽略不计反弯点高度取决于荷载形式、梁柱刚度比、建筑物总层数和柱所在的楼层号5.5计算连梁时是否需要考虑翼缘影响?不考虑5.6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的变形特点有什么不同?P275.7风荷载计算需考虑哪些因素?高度、体型、地区5.8框架内力分析中分层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1)梁上荷载仅在该梁上及与其相连的上下层柱产生内力在其他层梁上及柱上产生的内力可忽略不计;(2)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产生的水平位移可以忽略不计.5.9重力荷载代表值是如何确定的?P375.9规程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层间水平位移做出了限值?其目的是什么?如果高层建筑结构的层间水平位移太小是否合适为什么?P7表2-31/800防止过大导致建筑物倒塌太小:说明结构的整体刚度太大加大了地震作用效应而且也不经济5.10风荷载计算中分整体风荷载计算和局部风荷载计算其目的是什么?整体风荷载是指整个建筑所受到的风荷载由整体承担而局部风荷载是局部面积建筑所受到的风荷载由局部承担它们计算时所用风荷载体型系数不同5.11抗震设计时为什么要进行0.2V0的调整?怎样调整?P44为发挥框架抵抗水平力的作用总框架承受的最大层剪力宜在0.2~0.4Vo之间对总框架剪力Vf 0.2 V0的楼层Vf 取0.2 V0和1.5 Vf中的较小值5.12什么是反弯点?弯距为零的点5.13总体信息中周期折减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因为不考虑填充墙的刚度实际刚度会大点所以要折减5.14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结构的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高层建筑P426.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计算主要包括总剪力墙、总框架、总连梁的内力计算和各片墙、各榀框架各根连梁的内力计算6.1如何计算在各类水平荷载作用下总剪力墙上任意一点发生的水平位移?如何进行水平位移验算用哪个参数进行验算?P1346.2如何计算在各类水平荷载作用下总剪力墙任意一点的内力(弯矩、剪力)总框架的内力(弯矩、剪力)?P1356.3在刚结计算体系中什么是总框架的广义剪力?如何计算总连梁的分布约束弯矩?总框架的广义剪力等于总框架的总剪力加上总连梁的分布约束弯距总连梁的分布约束弯距:Cb为连梁的平均约束弯距的等效剪切刚度Cf为总框架抗推刚度6.4用公式(6-2)-(6-4)算出的剪力在什么体系中是总剪力墙的总剪力?但在什么体系中就不是总剪力墙的总剪力而是总剪力墙的总剪力与总连梁分布约束弯矩的代数和?这两个体系中总弯矩是否相同?铰接计算体系刚度体系中的不是总剪力墙的总剪力而是总剪力墙的总剪力与总连梁分布约束弯矩的代数和不同刚度特征值λ6.5在刚结体系内力计算中λ应该用考虑什么折减后的计算值刚度折减折减系数不小于0.56.6什么时候调整Vf?怎样调整Vf 对总框架剪力Vf 0.2 V0的楼层Vf 取0.2 V0和1.5 Vf中的较小值6.7如何计算各根连梁的第i个刚结端的分布约束弯矩?如何计算连梁第i个刚结端的约束弯矩?各根连梁的第i个刚结端的分布约束弯矩可由总连梁的分布约束弯距按下式求出:式(6-12) 连梁第i个刚结端的约束弯矩可由连梁杆端分布弯距与层高相乘得到式(6-13)6.8在求各根连梁内力时应注意剪力墙轴线处约束弯矩M12和剪力墙墙边处连梁杆端弯矩Mb12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如何计算这两个不同的弯矩?剪力墙轴线处约束弯矩M12 式(6-13)剪力墙墙边处连梁杆端弯矩式(6-14)6.9在求出总剪力墙在各楼层处的内力(弯矩、剪力)后如何求各片剪力墙在各楼层处的内力(弯距剪力)?不管是铰接体系还是刚接体系均应按照各片剪力墙的等效抗弯刚度进行再分配6.10在求出MWijVWij后对于整截面剪力墙和小开口整体剪力墙还应怎样考虑连梁?P46对第i片剪力墙在第j层楼盖上、下方的剪力墙截面弯距分别加上或减去剪力墙墙边处连梁杆端弯矩的一半6.11对于联肢剪力墙求出MWijVWij后还需进一步求出什么?P47根据墙顶和墙底的弯距和剪力等效的原则求得其"相当荷载"据此求出联肢墙的每个墙肢和连梁的内力6.12 D值法又称改进的反弯点法主要在什么地方进行改进?如何用D值法计算各榀框架的内力?P47D值法中:反弯点高度取决于荷载形式、梁柱刚度比、建筑物总层数和柱所在的楼层号按照各柱的D值进行分配可以得到各柱在各楼层处剪力(通常是近似该柱上下端两层楼板标高处剪力的平均值作为该柱该层的剪力)然后确定出普通框架柱和壁式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便可以计算柱端弯距再根据结点平衡条件可求出梁端弯距进而求出框架梁的剪力和柱的轴力6.13 在D值法中如何确定反弯点位置?y0y1y2y3 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如何计算这四个参数?反弯点高度:-标准反弯点高度由《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表4.2、4.3查取上下层梁刚度不等时的修正值由表4.4查取、上下层层高不等时的修正值由表4.5查取反弯点高度取决于荷载形式、梁柱刚度比、建筑物总层数和柱所在的楼层号当反弯点高度(时反弯点在本层;当时本层无反弯点反弯点在本楼层之上当时反弯点在本层之下6.14在用Excel表(表13-17至表13-36)计算内力时须特别注意公式当中每个参数的含义;并且当中许多公式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P42-476.15在计算柱轴力和梁端弯矩(表13-37)时须注意正负符号P42-476.16地震荷载是和风荷载分别是按怎样的分布作用在结构上的?水平地震作用地震荷载:倒三角形分布、顶点集中荷载风荷载:倒三角形分布、均布荷载、顶点集中荷载7 竖向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分析7.1 高层建筑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一般要不要考虑荷载的最不利布置?为什么?P48 活荷载一般情况都不大(1.5~2.0)仅占全部竖向荷载的10%~15%计算时可不考虑荷载的最不利布置也不考虑活荷载的折减7.2 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剪结构内力时各荷载是取标准值还是取设计值?为什么?P48 标准值以便于各种工况下的荷载效应组合7.3 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有哪些方法?力距分配法、分层法7.4 为什么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可以采用分层法?分层法是力矩分配法的进一步简化其计算过程跟力矩分配一样7.5 试简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单层框架结构的计算过程P49求出结点的固端弯距计算分配系数然后力矩分配和传递7.6 请画出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P497.7 请指出分层法计算框架时为什么除底层柱之外其他层柱的线刚度乘上0.9传递系数用1/37.8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时分层计算所得的杆端弯矩就是最后弯矩吗?为什么? 梁端弯距是最终弯距柱端的最终弯距则需要由上、下两层所得的同一柱端弯距叠加而成7.9 如何由梁端弯矩计算梁端剪力?计算各跨梁端剪力时可将梁看作简支梁求出梁在梁端弯矩和该跨梁上的恒载作用下的支座反力即为梁端剪力7.10 如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柱的轴力?各柱上端轴力由横向框架梁端剪力、纵向框架梁端支反力(按简支梁计算)与上层柱传来的轴力相加而得;各柱下端轴力为上端轴力加本层柱自重7.11 如何计算框-剪结构中作用在剪力墙部分的竖向荷载?P501按负荷面积计算各层楼板及墙重垂直的梁传递的荷载(2)剪力墙左右端连梁通过与剪力墙相连端传递的荷载(3)剪力墙的自重(扣除门洞部分重)7.12 画出框-剪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的计算简图P1587.13 如何计算框-剪结构中剪力墙部分的内力?恒载作用下剪力墙的轴力有以下几部分:(1)墙肢自重;(2)墙肢两侧由楼板传来的三角形荷载;(3)纵向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剪力墙所承受的弯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连梁与剪力墙相连处作用于剪力墙的弯距;另一是各恒载和剪力墙的剪力向剪力墙形心处平移所得弯距7.14 如何计算连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跟主梁的计算方法相同7.15如何计算壁式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7.16 试画出壁式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8 荷载效应及内力组合8.1什么是荷载效应?什么是荷载效应组合?荷载效应是指在某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或位移荷载效应组合是指通常在各种不同荷载作用下分别进行结构分析得到内力和位移后再用分项系数与组合系数加以组合8.2在结构设计时为什么要进行荷载效应组合?高层建筑P39由于各类荷载性质的不同它们出现的频率以及对结构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需考虑它们的组合作用组合的依据是根据实际出现的情况用概率统计的方式进行8.3非抗震设计与抗震设计相比荷载效应组合的公式有何不同?P52有地震作用的效应组合除了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还要考虑水平、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效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也不同8.4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公式中的SGE含义是什么?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恒载+活荷载*(50%+80%)8.5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跟哪些因素有关?P52恒荷载:当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可变荷载取1.2永久荷载取1.35;当对结构有利时应取1.0活荷载:1.48.6进行构件截面设计时构件的控制截面应如何选取?通常是内力最大的截面但不同内力并一定在同一截面达到最大值一个构件可能同时有几个控制截面P54表8-28.7什么是截面的最不利内力?结构在截面产生的最危险内力8.8框-剪结构中梁、柱、剪力墙在考虑地震作用的情况下内力组合通常有哪几种?P54表8-28.10框-剪结构中梁、柱、剪力墙需要考虑的最不利内力有哪些?P54表8-28.11在框架梁的设计中对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的内力可以进行塑性调幅什么是塑性调幅?为什么要进行塑性调幅?怎样进行塑性调幅?塑性调幅是对梁端支座乘以调幅系数弹性计算时框架构造梁的端弯距较大配筋较多给施工带来困难;另一方面超静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性质所以对竖向荷载作用下带来梁端弯距在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组合之前需要进行内力调整既塑性调幅为了获得梁(含连梁)、柱杆端截面的弯矩和剪力需要将计算的节点内力值换算为支座边缘的内力标准值(q为作用在梁上的均布荷载)在内力组合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支座边缘处的弯矩需乘以弯矩调幅系数(本设计取0.8)跨中弯矩乘1.19 截面设计和结构构造9.1 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是什么?什么是"三个水准"、"二阶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p15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二阶段设计:第一阶段:针对所有进行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应进行小震作用的抗震计算和保证结构延性的抗震构造设计以到达三水准要求第二阶段:针对甲级建筑和特别不规则的结构用大震作用进行结构易损部位(薄弱层)的塑性变形验算9.2 如何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采用二阶段设计实现;一、承载力验算(弹性计算)二、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以实现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9.3 本设计如何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加强结构的薄弱部位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如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取值构造配筋)9.4 结构重要性系数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设框架有n层,每层有m个柱,以第j层为分析对象,沿柱反弯点切开来,示出 n j 其内力(剪力、轴力,弯矩为零),则按水平力的平衡条件得层间总剪力为: 则按水平力的平衡条件得层间总剪力为: 则按水平力的平衡条件得层间总剪力为
V Fj = V j1 + V j 2 + ⋅ ⋅ ⋅V jk + ⋅ ⋅ ⋅ + V jm = ∑ V jk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3、修正后的柱反弯点高度 、 各柱反弯点的位置取决于该柱上下端转角的比值。 若柱上下端转角相同,反弯点则在柱高中点; 若柱上下端转角相同,反弯点则在柱高中点; 若柱上下端转角不同,则反弯点偏向转角大的一端, 若柱上下端转角不同,则反弯点偏向转角大的一端,即偏向约 束刚度较小的一端。 束刚度较小的一端。 影响柱两端转角大小的因素:侧向外荷载形式;梁柱线刚度比; 侧向外荷载形式;梁柱线刚度比; 侧向外荷载形式 结构总层数及该柱所在层数;柱上下横梁线刚度比; 结构总层数及该柱所在层数;柱上下横梁线刚度比;上下层层 高变化。 高变化。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三节
框架结构内力与侧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P.158
工程中常用的平面框架结构内力的近似计算方法:
{
竖向荷载下的 分层法、迭代法 分层法、 水平荷载下的反弯点法、D值法 反弯点法、 值法 反弯点法
一、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分层法 基本假定: 基本假定: 1、忽略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和由它引起的侧移力矩; 、忽略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和由它引起的侧移力矩; 2、忽略本层荷载对其它各层内力的影响。 、忽略本层荷载对其它各层内力的影响。 即:竖向荷载只在本层的梁内以及与本层梁相连 本层的梁内以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框架柱 本层的梁内以及与本层梁相连 内产生弯矩和剪力 产生弯矩和剪力,而对其它楼层框架梁和隔层框架柱不 产生弯矩和剪力 产生弯矩和剪力。
yh = ( yn + y1 + y2 + y3 )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4、框架内力计算步骤: 、框架内力计算步骤: 1)求框架柱的抗侧刚度 D ; ) 2)求各柱剪力 VjK = ( Djk/∑Djk ) VFj ; ) 3)求各柱反弯点高度 yh, 并由各柱 Vjk 计算柱端弯矩 M1 和 M2 ) 4)利用节点平衡并按刚度分配求梁端弯矩。 )利用节点平衡并按刚度分配求梁端弯矩。
推得 j 层 k 柱抗侧移刚度
D jk =
V jk ∆u j
=α
12 ic
2 hj
框架柱内的剪力⇒ 柱内的剪力
V jk =
D jk
m k =1
VFj
∑ D jk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比较
反弯点法
和
修正反弯点法—D值法 的抗侧移刚度: 值法 的抗侧移刚度: 修正反弯点法
12 i c 2 h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三节 基本假定: 基本假定:
框架结构内力与侧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P.158
1、忽略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和由它引起的侧移力矩; 、忽略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和由它引起的侧移力矩; 2、忽略本层荷载对其它各层内力的影响。 、忽略本层荷载对其它各层内力的影响。 即:竖向荷载只在本层的梁内以及与本层梁相连 本层的梁内以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框架柱内产 本层的梁内以及与本层梁相连 产 生弯矩和剪力,而对其它楼层框架梁和隔层框架柱不产生弯矩 生弯矩和剪力 和剪力。 如图13-11所示,按各开口刚架计算,加强了柱端的约束程度, 所示,按各开口刚架计算,加强了柱端的约束程度, 如图 所示 即人为增加了柱刚度,由此产生的误差需进行修正: 即人为增加了柱刚度,由此产生的误差需进行修正: 的折减系数; (1)除底层以外其它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以 0.9 的折减系数; ) (2)除底层以外其它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 1/3 。 )
12α ic D= 2 h
α 越接近1。 越接近 。
后者多了一个修正系数 α——反映节点转动降低了柱的抗侧移能力 取决于梁对柱节点转动的约束程度, 节点转动大小: 取决于梁对柱节点转动的约束程度,梁越刚 → 对柱 的约束能力越大 → 节点转角越小 →
反弯点法和D值法的抗侧移刚度相等 当框架梁线刚度 K=∞, α=1—反弯点法和 值法的抗侧移刚度相等 反弯点法和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1)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y0 ) 标准框架各层柱的反弯点高度为 y0h,风荷载作用时取附表 , 10-1,地震作用时取附表10-2。P.403(y0可能是负值) ,地震作用时取附表 。 ( 可能是负值) 负值 (2)上、下横梁线刚度变化时对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y1 , 上 附表10-3 (P.407) , y1带符号,底层不考虑 1 。 带符号,底层不考虑y 附表 (3) 层高变化对反弯点的修正 y2 、y3 , y2 、y3亦带符号, 亦带符号, 附表10-4 (P.407) 附表 考虑上述因素后: 考虑上述因素后
k =1
m
VFj—层间总剪力 层间总剪力
VFj = Fj +Fj+1 +⋅⋅⋅+F +⋅⋅⋅F = ∑ F k n k
k=1
14. 3 计算方法
n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框架受侧向荷载时,框架柱内的剪力 柱内的剪力: 柱内的剪力
V jk =
12i jk hj
2
∆u j
V Fj = m 12 i jk ∑ 2 k =1 h j
求出D值后则得: 求出 值后则得: 值后则得
V jk =
D jk
m k =1
VFj
Vjk =
i jk
m
12i jk
VFj =
jk
h2 j m
∑ D jk
∑i
k =1
∑
k =1
12i jk h2 j
VFj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D值法关键在于求α、K,详见表 值法关键在于求α 详见表13-2:P.165 值法关键在于求 详见表 :
4
V3
N=V1 +V2 +V3 +V4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P.157例24-1 例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P.157例24-1 例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P.157例24-1 例 框架还原: 框架还原: 梁、柱弯矩同位叠加, 并对框架节点处得不 平衡弯矩进行重分配; 梁柱剪力由其两端弯 矩和承担的其它荷载 根据平衡条件求得; 根据平衡条件求得 柱轴力最后计算,为 与其相连上层各梁剪 力之和。 力之和。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2、框架弹性侧移限值 、 结构顶点总侧移
u / H ≤ [u / H ]
楼层层间相对侧移
∆u / h ≤ [∆u / h]
侧移限值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侧移限值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4.6.3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u / h ≤ 1 / 550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控制框架侧移包括: 控制框架侧移包括:
{
1)控制顶层最大侧移 2)控制层间相对侧移
1、侧移近似计算 : 一般采用 D值法 计算 、 值法 层间侧移
∆u j =
V Fj
m k =1
∑ D jk
框架顶点总侧移
u = ∑ ∆u j
j =1
n
此处所得的侧移仅是框架的总体剪切变形 总体剪切变形,未包括总体弯曲 总体剪切变形 变形在内,对一般多层框架,能满足工程设计精度要求。
r Mb =
u d (M c + M c )
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 D 值法
1、反弯点法存在的问题 、 ( 1) 由于框架各层节点转角不可能相等 , 故柱的反弯点位置也不可能 ) 由于框架各层节点转角不可能相等, 柱中点; 都在 柱中点; (2)由于梁柱线刚度之比不可能为无穷大,故柱的抗侧移刚度也不完全 )由于梁柱线刚度之比不可能为无穷大, 取决于柱本身,还与梁的刚度由关。 取决于柱本身,还与梁的刚度由关。
2 h1 3
对于上部各层柱
t M cjk
=
b M cjk
= V jk ⋅
hj 2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由假定 (节点平衡条件)可求出梁端弯矩 假定3 假定 梁端弯矩
l Mb = l ib l r ib + ib r ib l r ib + ib u d (M c + M c )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作业: 作业:
P.202:习题13-1 :习题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四、框架结构侧移计算及限值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由两部分组成:
{
总体剪切变形—由梁、柱弯曲变形所导致的框架变形;图b—剪切型位移曲线 图 总体剪切变形 剪切型位移曲线 总体弯曲变形—由于柱在轴力作用下伸长或缩短。图c—弯曲型位移曲线 图 弯曲型位移曲线 总体弯曲变形
14. 3 计算方法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图13-11 P.159
14. 3 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梁固端弯矩 端剪力 框架还原: 框架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