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

合集下载

从韦努蒂的“异化”、“归化”翻译理论看商标翻译

从韦努蒂的“异化”、“归化”翻译理论看商标翻译

“ 化 ” 译 理 论 作 了 大 量 探 索 和 研 究 [ ] 学 归 翻 1 。
者 们 认 为 , 异 化 ” “ 化 ” 翻 译 中 处 理 文 化 信 “ 与 归 是
息 的 两种 重 要 策 略 , 异 化 ” 略 可 以 突 显 源 文 化 “ 策


韦 努 蒂 的 “ 化 " “归化 ’ 异 、 ’
努蒂的“ 化 ”“ 化” 异 、归 翻译 理论 建 立 一 个 更 深 层
次的认识 , 好地促进翻译实践 。 更
收 稿 日期 : 0 20 - 5 2 1 — 41
基金项 目: 四川 省 教 育 厅 四川 外 国语 言 文 学 研 究 中心 项 目“ 时 期 高 职 院校 英 语 教 师 专 业 化 发 展 研 究 ” S W Y 0 2 ) 新 (C 1- 3、 四川 城 市 职 业 学 院课 题 “ 职 高 专 涉 外 旅 游英 语 教学 实证 性研 究 ” 高 的研 究 成 果 作 者 简 介 : 宣 荣 (9 4 , , 陈 17 一) 女 山西 运 城 人 , 师 , 学 硕 士 , 究方 向 : 讲 文 研 英语 语 言 学 及 应 用 语 言 学 。
译 这 一 种 方 法 , 归 化 ” 略也 不 只对 应 意 译 这 一 “ 策 种 方 法 。针 对 目前 国 内 外 “ 化 ” “ 化 ” 译 异 与 归 翻
为 , 化 策 略 旨在 以 民 族 主 义 为 中 心 , 外 国文 异 把 本 中 的语 言 和 文 化 差 异 表 现 出 来 , 目标 语 读 者 将 置 于具 有 异 域 风 情 的 源 文 化 中 , 样 做 有 利 于 反 这 对 文 化 上 的霸 权 主 义 和 殖 民 主 义 ; 归 化 策 略则 而 是 在 翻译 中摈 弃 文 本 的源 语 文 化 特 色 , 翻 译 后 使 的 文 本 符合 目标 语 的 文 化 价 值 观 , 目标 语 读 者 让 有 种 文 化 上 回 家 的 感 觉 ] 。

浅较鲁迅和韦努蒂异化翻译观

浅较鲁迅和韦努蒂异化翻译观

浅较鲁迅和韦努蒂异化翻译观归化/异化这一术语直接来源于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

施莱尔马赫基于德国的阐释学之上,指出:“有两种翻译方法:译者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

”前一种方法即是“异化”,后一种即“归化”。

异化的翻译,目的是尽量保留源出语的语言与文化特点,通过异化的译文让读者了解异国风情、异国的先进文化和异国语言的特点,以丰富本民族语言的表达法,补充本民族文化之不足。

鲁迅和韦努蒂是中西方译界提倡异化翻译观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对他们的异化翻译观作个梳理比较。

一、鲁迅“宁信而不顺”的异化翻译观鲁迅是中国异化翻译观的先驱。

他的异化观本质上是语言上的异化,“宁信而不顺”是其集中的体现。

在鲁迅翻译活动的初期可以看出其翻译思想还深受晚清译风的影响,没有异化的影子。

晚清时期,统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策略的提出,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翻译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知识。

林纾虽然不懂外文,但与人合作共翻译了外国文学作品180多种。

他文笔优美、流畅,落笔如飞。

而且他翻译中的随意删增与改写也成为当时翻译的潮流。

鲁迅早期对林纾的翻译非常着迷,一有林纾的译本,鲁迅必将其买下。

但后来在翻译了《域外小说集》后鲁迅的翻译思想有了转变。

他说,“当时中国流行林琴南用古文翻译的外国小说,文章确实很好,但误译很多。

我们对此感到不满,想加以纠正,才干起来的”。

实际上,就林纾的译文而言, 他用文言文进行翻译,但严格地看,他的译文又并不是纯粹的“古文”,而是“他心目中认为较通俗、较随便、富于弹性的文言。

它虽然保留若干‘古文’成分,但比‘古文’自由得多;在词汇和句法上,规矩不严密,收容量很宽大。

”显然因为汉语表达方式的不够用,林纾“译文里有相当的‘欧化’成分。

好些字法、句法简直不像不懂外文的古文家的‘笔达’,倒很像懂得外文而不甚通中文的人的狠翻猛译”。

因此林纾的翻译已开始有“异化”的痕迹。

“翻译暴力”从何而来韦努蒂理论术语violence探究

“翻译暴力”从何而来韦努蒂理论术语violence探究

“翻译暴力”从何而来韦努蒂理论术语violence探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翻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种“翻译暴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原文的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被扭曲、误解或丢失。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本文将以韦努蒂的理论术语“violence”为切入点,对“翻译暴力”的来源进行探究。

韦努蒂是一位在翻译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他提出的“violence”理论术语为我们理解翻译过程中的暴力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韦努蒂看来,“violence”不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暴力,更是一种文化、语言和认知上的暴力。

这种暴力可能来自于翻译者的主观解读、语言转换的困难、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多个方面。

因此,本文将首先介绍韦努蒂的“violence”理论,阐述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究“翻译暴力”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表现和影响。

本文将对如何减少“翻译暴力”、提高翻译质量提出建议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韦努蒂的翻译理论概述韦努蒂,作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界的知名学者,其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翻译过程中文化身份的保持与抵抗外来文化的同化。

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权力斗争的场域。

在这种理论背景下,韦努蒂引入了“violence”(暴力)这一术语,用以描述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和权力失衡。

在韦努蒂看来,传统的翻译理论往往忽视了翻译活动的政治性和文化性,而只是将其视为简单的语言转换。

然而,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由于语言、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译者往往需要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选择和取舍,这种选择本身就蕴含着权力的运作。

韦努蒂将这种由于权力差异导致的翻译过程中的不平等现象称为“翻译暴力”。

为了抵抗这种“翻译暴力”,韦努蒂提出了“异化翻译”的策略。

他认为,异化翻译能够保留源语文化的特色,使译文读者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视角,从而打破单一文化的垄断地位。

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

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山东科技大学/张帆【摘要】本文研究翻译研究派的集大成者、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Lawrence Venuti,1953-)的翻译思想。

通过介绍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来昭示一种能够负载和交汇异质文化的翻译文本, 彰显翻译活动的主体。

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使翻译活动的意义得以重新解释。

这不仅赋予西方译学研究以后现代的品性, 也值得中国译学反思。

【关键词】归化 异化 译者隐身 抵抗翻译一、引言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1953-)是当今美国翻译理论界的领军人物,是当今美国译学界最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在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就是:韦努蒂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韦努蒂高举异化翻译大旗,以此将译者从隐身的后台推向显身的前台,将翻译研究从学术界的边缘推向中心。

韦努蒂的翻译研究涉及语言文化、社会、伦理,他也以此成就了翻译研究派集大成者的辉煌地位。

二、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在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就是:韦努蒂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5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中提出来的。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归化”和“异化”的概念。

1.“归化”和“异化”。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认为这种翻译类似于施莱艾尔马赫所反对的翻译方法:“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与施莱艾尔马赫有所不同的是,韦努蒂的归化翻译还包括译入语文化对文本的选择,即有意挑选那些能够采用归化翻译方法的外国文本,以便于将之同化到译入语主流文化当中。

解构主义视角下论异化与归化

解构主义视角下论异化与归化

解构主义视角下论异化与归化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解构主义在翻译研究领域快速发展,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

韦努蒂批判英语翻译中的归化策略,主张异化翻译这一解构策略。

从解构主义视角下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翻译策略上采取异化促进了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解构主义;韦努蒂;异化;归化传统翻译理论中从语言层面,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

因此,人们给翻译设定了许多标准,国内的如严复的“信达雅”说、钱钟书的“化境”说、傅雷的“神似”说、刘重德的“信达切”说等,不一而足。

国外的如奈达的“功能对等”论、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论、纽马克的“交际翻译”论等,所有这些都是从充分再现原作的交际效果而着眼的,并没有把原作的本身民族思维方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考虑进去。

因此,传统翻译理论“重内容轻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导致在翻译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重译语轻原语”的倾向。

随着解构主义在翻译研究的出现,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日趋受到重视,“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

(尤金·奈达, 1998.107)异化和归化作为处理文化差异的两个重要翻译策略,再次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解构主义的兴起发展及特征1.解构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西方翻译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思想,结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逻各斯中心主义,即认为语言的表达之前先有明确的内在意义,语言文字只是其外在形式,结构主义者设想有一个超然结构决定符号的意义,成为意义的根据和动力,并力求对这个结构作出客观的描述。

(张永喜,2006.6)伴随翻译理论的发展,结构主义的弊端也日益彰显,随之就出现了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Destructuralism)又称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是源于法国的一种反传统思潮。

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

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

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作者:张帆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9期【摘要】本文研究翻译研究派的集大成者、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Lawrence Venuti,1953-)的翻译思想。

通过介绍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来昭示一种能够负载和交汇异质文化的翻译文本,彰显翻译活动的主体。

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使翻译活动的意义得以重新解释。

这不仅赋予西方译学研究以后现代的品性,也值得中国译学反思。

【关键词】归化异化译者隐身抵抗翻译一、引言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1953-)是当今美国翻译理论界的领军人物,是当今美国译学界最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在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就是:韦努蒂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韦努蒂高举异化翻译大旗,以此将译者从隐身的后台推向显身的前台,将翻译研究从学术界的边缘推向中心。

韦努蒂的翻译研究涉及语言文化、社会、伦理,他也以此成就了翻译研究派集大成者的辉煌地位。

二、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在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就是:韦努蒂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5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中提出来的。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归化”和“异化”的概念。

1.“归化”和“异化”。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认为这种翻译类似于施莱艾尔马赫所反对的翻译方法:“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对西方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的异化翻译理论的再思考

对西方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的异化翻译理论的再思考

对西方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的异化翻译理论的再思考马会娟(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提要:本文在阐明美国翻译理论家Venuti所主张的异化翻译理论的实质的基础上,以实例说明了该理论在翻译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Venuti的异化翻译理论没有考虑到文学翻译的目的和接受者的需求。

其次,异化翻译能否改变英美国家的翻译状况值得怀疑。

第三,“流畅”的归化翻译具有普遍性,并不仅仅是强势国家的主流翻译方法。

本文最后指出了异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及其可能的负面影响。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real nature of Lawrence Venuti’s t heory of foreign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limitations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1) Venuti’s foreignization strategy ignores the purpose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he receptors of the target language;(2) It is questionable whether the foreignization strategy can change the translation situations of Anglo-America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3)Fluent domesticating strategy is dominant in translation practices regardless of the power differential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oncerned. This paper also tries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Venuti’s theory and its possible negative influence on translation studies.Key words: translation strategy, foreignization; domestication1.引言中国翻译界在2002至2003年曾一度对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的探讨非常感兴趣。

《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浅析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

《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浅析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

摘要 :该书是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 ・ 韦努蒂 ( a e n eV n t )的一本代表作。作 者在书 中只追溯 了以通顺为 目 的 “ L w r c e u i 标 本土化 ” (oe t c t o ) d m s la in 翻译理论 以及作者所赞成的 “ 异化” f r in zt o ) ( o e g }a i 翻译理论 的由来和发展。 n 作者 写本书的 目的是呼吁对现存 占主导 地位的本土化翻译理论发起挑战 ,倡导革新。 关键词:翻译:异 化翻译 ;劳伦 斯 ・韦努蒂
入 语 国家读者 的 口味可能 导致 种族歧 视,殖 民化,战争 等。强 行 使 用译 入语 读 者所 能 识 别 的语言 和 文化 来 代替 源语 语 言和 文 化 有 可 能 加 重 翻 译 的 “ 族 中 心 暴 力 (tnc nrc 种 e ho et i v oec f rn lto ) ilneo as ain ,进而 传播 英语 国家 ‘ 力’的 “ t 暴 本 土 化” 文化价 值观 。异化 翻译 又被称 作馗 ‘ 抗 翻译 ’ 抵 (eit n rn lto ) 使源 语文 化尽 可能 不 受译入 语 文 r ss att as ain , 化 意 识形 态控 制 地展 现 在 翻译 作 品 中,能 够 抑制 种族 中心暴 力。在本 书 中,作者 还 以 自己翻译 的意大利 作家 T rh ti的 ace t
C A MIG C IA H R N HN
建筑工程
《 译者 的隐身一 一部翻译 史 》一 浅析韦努蒂 的异化翻译理论 一 一
◎杨 罗娅
(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 03 ) 1 0 1 中图分类号:14 0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7 一 g o( 00 5 0 1 0 6 3 o g 2 1 )0 — 3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努蒂的归化和异化 理论 出发 , 追溯 其理 论根 源及 内涵 , 分析 对 比国 内外学者对韦努 蒂理论 的评 介 , 以期对今 后的翻译实 践 能够提供一些可 以借鉴 的理论参 考。

m sctg归 化 ) 对 术 语 “ 代 ” ei i ( tan 这 取 了施 氏 的 aean lntg和 i i nt az g , a rl i J后来更用 “ u in 少数族化” m nri n ) ( io tig 来代替 “ iz 异
21 0 1年 1 2月
第2卷 5 第6 期
新乡学 院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Ju l f ixagU iesy Sca Sine dt n oma o ni nvri ( oi c cs io ) X n t l e E i
De . 0 1 C2 l V0. 5 No 6 12 .
译的术语 。 二、 eui V n t异化翻译理论的两面性
( ) 一 积极 意义

V n t的异 化翻 译 理 论 eu i
劳伦 斯 ・ 韦努蒂将 异化翻译表述为“ 偏离本土主 流价值
观 , 留原文 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 保 的翻译策 略 , 它可 以有效 地
德国早期思想家施莱 尔马赫曾提出 , 翻译 的途径只有两 种, 一种是尽 可能让作 者安 居不 动而 引导读 者去 接近作 者 , 另一 种 是 尽 可 能 让 读 者 安 居 不 动 而 引 导 作 者 去 接 近 读
作者简 介 : , , 刘敏 女 河南商丘人 , 商丘师范学院教师 。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教学 中经常提 到的话题 , 而且近
年来 , 归化 和异化 问题已经成为 国内外 翻译 界谈论 的热 门话
s u et fcl rli oai ) 。韦 氏不 但 “ t m n o u ua n vt n J r t n o 复兴 ”了直
化” 一词 。《 翻译 学词 典》 根据 他在 19 9 5年 r st ’ I ibi 对 “ (h a lo sn s i y) 异化 翻译 ” 了这 样 T n a r v il t 做 的概括 : 异化 翻译 , 或称 少数 民族 化 ( io tig 翻译 , 那 mnrin ) iz 指 些保 留原 文异 国情 调(oe n s) 故 意打破 目标语规 约的翻 f i es 、 rg
●语言学研 究
解 析 韦 努 蒂 的异 化 翻 译 策 略
刘 敏
( 商丘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 , 河南 商丘 460 ) 700

要: 近些 年来 , 随着 翻译 者对 文化交流与传 播重要 性认 识的逐 渐加强 , 韦努 蒂的翻译 理论越来 越受 到译
者 的普遍关 注。他批 判了以往翻译中 占主导地位 的归化 翻译并对此提 出了质疑 , 主张“ 反对译 文通顺 ” 的异化 翻译 策略 。本文对韦努 蒂的翻译理 论进行 了 比较详 尽 的陈述 , 分析 了该 理论存 在 的积极 意义 和局限性 , 最后 得 出结 论: 在具体的翻译 实践 中, 者只有将归化和异化结合起来 , 译 相互补充 , 才能达到理想 的效 果。 关键词 : 韦努蒂 ; 翻译 ; 异化 ; 归化 中图分 类号 : 09 H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4— 34 2 1 )6— 13— 2 17 3 3 (0 1 0 0 2 0 收稿 日期 :0 1— 9— 4 2 1 0 0
和“ 人籍 ” ntrlig 有译 为“ ( aua z , in 归化 ” 。施 氏认 为大多数 翻 )
译都 是归化译文 , 即按照 目标语 言文化 价值 观对 原文进行我 族中心主义式 的分 解 (tnenr rd c o ) 这是 由翻译 的 ehoe tceu tn , i i
目的决定 的 , 翻译应 该“ 够让不懂 原文 的人看 得明 白” , 能 而他本 人则提倡异化翻译 , 因为这种翻译 可 以对 目标语言文 化价值 观施 加“ 反我 族主义 的压力 ” e nd v n rsue , ( t oei t esr) h a p 具有把读 者送 到异 域的作 用 。他 的这种 两分 法对 翻译研 究 产生 了极 大的影响 , 韦努 蒂称 之为 “ 文化 革新 的工具 ” a i. (nn
译/ 意译这 一传 统 分 法 , 而且 用 f e nz g 异化 ) d— o i in ( rg i 和 o
题 。然而 ,从 2 世纪 8 年代 开始 , “ 0 0 由于受 社会哲 学思潮和 文艺批评理论 的影响 , 西方就归化和异 化的 讨论 已经拓展 到 翻译 外部如翻译与 社会 、 治、 政 意识形 态等 文化 因素 如何发 生互 动的一种描述——解释性研 究上来” 。美国学者韦努 … 蒂所 倡导 的异化 翻译 策略 正是 为 了挑战英 美文 化 中占主导 地位 并一直被认 为是 唯一有 效 的归化 翻译法 。本文 试从 韦
留外 国文 本中的“ 异质成分 ”可 以在 目的语文化 中产生一种 、 , 陌生感和疏远感, 使译文摆脱 目的语文化的束缚, 挑战甚奎
破坏 目的语的文化规范 , 到抵抗 民族中心主义 和文 化霸权 达
的 目的。此外 , 翻译 的积极 意义还 在于能 够引进 、 异化 吸收 外来 文化 营养 , 汁原 味的东 西带 给 目的语 观众 , 将原 让观 众 充满好奇地 、 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感受译 文所 带来的域外 文 化, 同时也丰富了 目的语 的语 言形 式及表 达法 , 以此 促进不 同文化和语言之间 的相互交流与渗透 。
者 f , 4 并将其分别称 为“ 离” a eai , 译为 “ 疏 (tn n 有 il g 异化 ” )
突显 民族 之间的文化差 异 , 坚持 文化信 息 的真实性 , 留和 保 反映外 国民族语 言 和文化 的特点 。因为 翻译 本身 的 目的就 是要 把某 个文化“ 他者 ” 引入 目的语文化中 , 异化翻译通过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