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牛寄生虫病

合集下载

家畜绦虫病课件

家畜绦虫病课件
1 2
2-
绦虫卵的模式构造 2. 圆叶目绦虫卵
1. 假叶目绦虫卵
假叶目
卵壳
卵内幼虫
圆叶目
卵壳脆弱,缺卵盖
六钩蚴
卵壳厚,其一端常有卵盖
钩毛蚴或钩球蚴
胚胎上有三对小钩
外面有密布纤毛的胚膜
胚胎上有三对小钩 ,但胚膜上无纤毛。

卵在母体内发育
卵在水中发育
返回
图 2-5 1. 原尾蚴
各种类型绦虫中绦期的模式构造图 2. 裂头蚴 3. 似囊尾蚴 4. 囊尾蚴 5.多头蚴 6.棘球蚴 7.链尾蚴
其它的生殖器官逐渐退化、消失。
绦虫的生长发育总是由前向后逐渐进行,因此,居
于后部的节片比前部的节片成熟度高,越老的节片
距离头端越远。到达孕节时,孕节最后的节片逐节 返回
体壁(body wall) 在电镜下观察分为两层,即 外面的皮层和内里的皮下层。
皮层(tegument):体壁最外层,由微绒毛、基
返回
返回
颈节 头节
成熟节片 孕 卵 节 片
位于头节之后,比较纤细而不分节,是产生节片的部位,故又称之为生长区 (growth zone)。但也有缺颈节者,其生长带则位于头节后缘。 返回
有钩绦虫模式图
1
2
1.头节
2.头端顶面 3.成熟节片
3
4.孕卵节片 5.虫卵
5
4
体节由节片 (proglottid 或 segment) 组成,数 少数绦虫界限不明显,甚至没有。节片的数
度而富有营养的胞浆渗出于虫体周围,无数
的绒毛又极大地扩展了吸收面积。
返回
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出管、输精 管、贮精囊、射精管、前列腺、雄茎和雄 茎囊等组成。 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卵黄腺(采自曾宪芳 )

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 - 养牛技术

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 - 养牛技术

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养牛技术众所周知,牛绦虫病主要是以裸头科为主的多种绦虫,会寄生在牛的小肠中进而引起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称之为寄生虫病。

在所有寄生的绦虫中,以莫尼茨绦虫最为严重,同时也是最常见的。

此种虫主要呈现的是大型带状的一种绦虫,颜色为黄色或者是乳白色,虫的长度大概是在1~6m,宽仅为2mm左右,该虫的头部形状近似球形,可以吸附在牛的肠壁上。

而绦虫病不但会对牛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造成牛的大批量的死亡。

由于有很多的农村养殖户并不是很重视牛的寄生虫病.因此造成很多地区每年到秋季都会有大量的牛因为感染而死亡。

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

1、流行情况牛绦虫病通常是在夏季和秋季发生的较多,而且任何年龄阶段的牛都很容易被感染。

其中以6个月以下的牛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是最高的,与此同时,9月份前后因为感染寄生虫病而死亡的牛最多。

根据研究可知,主要原因是因为5、6、7月份气温比较高,也是地螨最猖獗的时候。

因此当牛吞了地螨之后,便会在2个月之后开始慢慢的发病最终死亡。

2、临床症状在牛发病的初期,牛的食欲会大大的下降,进而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就会在牛的粪便中发现一些乳白色的似孕卵的节片。

再过一段时间,便会有下痢的出现。

此时如果选用一些消炎止泻的药物进行治疗,牛的下泄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

但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2天之后会继续出现下痢。

这个时候就进入比较严重的时期。

会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贫血,也会看见眼结膜、乳房或者是口腔中有明显的苍白。

进行放牧时,也会发现这些牛是跟不上队伍。

接下来会发现牛的腹围会渐渐的增大,食欲也会严重的减退,有一部分牛甚至会出现绝食的现象。

后期这些牛遇到一些障碍就会倒地,但是将其扶起之后牛还可以继续进行采食。

除此之外,会有部分牛会出现痉挛或者是回旋,最后这些牛都会昏迷而死。

死亡之后,对其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这些牛的心、肝、肺等器官的颜色都呈现的是淡红色,血液也会稀薄好像水一样。

20180526家畜常见的寄生虫

20180526家畜常见的寄生虫
家畜常见寄生虫的防治
哈尔滨千合动物药品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部 李秋晖
前言: 家畜寄生虫病是由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寄生于家畜体内或体表所引起的疾病。 家畜中普遍存在,呈全球性。以慢性消耗过程为主,表现瘦弱、贫血、营养障碍和 生长发育不良等,最终导致生产性能降低。急性的不甚多见,初次重度感染或调入疫 区时可出现严重的急性症状,严重的导致死亡。一头畜体内可以同时遭受多种寄生 虫的侵袭,而且往往出现重复感染。多数具有不完全免疫性,也危害人类健康。
猪弓形虫
注射 混感血清(复方磺胺嘧啶钠)或 3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拌料
混感血虫绝杀(三氮脒) 血净康(土霉素注射液)或副链传奇(盐酸多西环素)
附红细胞体
注射 焦抗(盐酸吖啶黄)或混感血清(复方磺胺嘧啶钠) 拌料 混感血虫绝杀(三氮脒)
牛羊寄生虫
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脑包虫,胃肠线虫,肺 线虫,泰勒虫,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等;这几种体内寄生虫对牛羊机体 的危害均较大;成虫与牛羊争夺营养成分,造成牛羊增重减少,抗病 力下降等,极大的减少养殖者的利润。 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螨、虱、蜱、蚊、蝇等;干扰牛羊的正常生活节 律、降低饲料报酬和影响牛羊的生长速度以及整齐度外,并是很多疾 病重要传播者如牛羊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立克次氏体,焦虫病等, 给牛羊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 养殖场与饲料厂药经常进行灭鼠,禁止猪猫同养,防止猫粪污染饲料及饮水,同时也要 防止猪捕食啮齿类动物(老鼠,野兔等)。 4 定期做好血液检查,根据结果做好保健(疫苗与药物),并定期做好驱虫。 5 由于寄生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中间宿主和传染源广泛,因此在流行区预防工作 更应该加强。
猪寄生虫驱虫程序 1 不定期驱虫 生产中以发现猪群有寄生虫感染病征的时候,如:体表粗糙、粪便中有虫卵、猪体消瘦等症状 时确定为驱虫时期,并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择驱虫的药物,这种做法是比较直观和针对性强,但 是,这种方法缺点是驱虫不彻底,只通过表象特征作为驱虫时间的依据往往是滞后的,猪感染寄 生虫非常严重时才开始投药,却忽略了感染寄生虫初期和中期阶段给养猪场带来的危害。 2 一年驱虫两次 在每年的 (3-4月份)和(9-10月份)进行驱虫,一年两次,对全场存栏猪全部进行投药驱 虫,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实用也易于实施。但是如果选择的驱虫药不具有长效性,或是寄生虫的 生物链没有被切断,两次驱虫的间隔时间太长的话,间隔时期足够蛔虫完成两个世代的繁殖(蛔 虫的生活周期长达 2.5~3个月 ),其它寄生虫的感染也有可能发生,造成猪场的寄生虫感染严 重。 3 阶段性驱虫 规定在几个时期进行驱虫,例如:种猪进入产房前10d左右彻底驱虫一次,避免把寄生虫带入 产房,保育阶段和育肥前期各驱虫一次,后备种猪转入种猪舍前驱虫一次,种公猪一年驱虫 2~3 次,此方法驱虫效果明显,适用于管理比较规范的猪场使用。 4 “四加一”驱虫方法 是指猪场中的种猪(包括空怀母猪、怀孕母猪、种公猪)一年4次驱虫,其它猪在保育舍或生 长舍驱虫1次,新引进种猪入场观察后并群前驱虫1次。这是一种当前比较理想的猪场驱虫模式, 驱虫比较彻底,并能防止外部寄生虫的侵入和场内残留寄生虫的繁殖。

猪带绦虫

猪带绦虫

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幼虫猪囊尾蚴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病。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以发展中国家多个省(市、区)存在囊虫病感染病例,以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猪囊尾蚴可寄生于人体皮下、肌肉、内脏、脑、眼等不同部位,其中脑囊虫病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

我国屠宰场检出囊虫病猪多时可达10%,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该病的流行呈现城市患者增多和儿童患者比例增高的新特点。

该病防治存在化学药物的残留和抗药性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妊娠节虫和虫卵被猪和牛吞食后,卵壳在其二脂肠内消化,六钩虫蚴脱出,钻过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及淋巴循环运往全身,以横纹肌为主要寄生部位发育成囊尾蚴,称囊虫。

绦虫病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疾病。

猪肉绦虫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虫的猪肉而患病,人为终宿主,并且还可由于吞食其虫卵成为其中间宿主而患米虫病。

“米猪肉”又叫“豆猪肉”是一种称为猪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在猪的肌肉内造成的,在有囊尾蚴寄生的猪瘦肉上,可见黄豆大小白色半透明的囊状物,囊内充满液体,并有米粒大小的头节,其上有小钩和吸盘,囊尾蚴在猪体的寄生部位以腿、腰、肩、心、舌、颈处的肌肉为多见,人吃了生的或未熟的米猪肉后,囊尾蚴的头节受消化道内胆汁的刺激而翻出,借助头节的小钩固着于小肠壁上,经2~3个月后发育为成虫称猪带绦虫,由其引起的疾病称猪绦虫病。

猪肉绦虫又称猪带绦虫,或钩绦虫,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带形科动物。

虫体白色带状,全2—4m,宽7—8mm。

虫体分头节、颈部和节片三部分。

(厌氧生物.但是其幼虫和虫蚴都是在有氧环境下长大)头节圆球形、直径1mm。

头节前中央为顶突,其上有大小相间或内外两圈小钩,顶突下面有四个吸盘,靠小钩和吸盘钩挂和吸附在寄主的小肠壁上,通过体表吸收人体小肠内已消化的养料。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病变: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如水、血凝不全; 皮下组织、肌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均呈黄色 胶样水肿状。全身各器官浆膜、粘膜黄染。全 身出血性变化,各脏器有出血斑点。胸腔内含 大量淡红色液体。脾、肝、肾、心肿大,尤以 脾肿大最甚(2~3倍)。
巴贝斯虫病(4)
诊断:综合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季节、 蜱)、症状、剖检、抗梨形虫药治疗效果和 血液寄生虫学检查综合判断,外周血涂片染 色镜检,查到典型虫体确诊。
4.阿卡普啉(硫酸喹啉脲):0.6~1mg/kg,配成 5%水溶液,分2~3次间隔数小时皮下或肌内注射, 连用2~3天效果更好。
5.对症治疗:用强心剂——樟脑、安那咖、葡萄糖 液维护心脏功能;便秘时投以盐类泻剂缓泻或静脉 注射高渗盐水,温水灌肠等,以改善胃肠机能。
预防:
1.畜体灭蜱:蜱类活动季节,用0.005%~ 0.01% 敌 杀 死 喷 淋 畜 体 , 1 次 /15 天 , 连 用 10~12次;也可行病学资料 (疫区,6~8月发病,璃眼蜱存在)+症状 (高热稽留,体表淋巴结肿大,贫血,无血 尿,心音亢进)+剖检(第四胃粘膜溃疡斑, 五大:心、肝、脾、胆囊、淋巴结肿大,全 身出血)可作出诊断,确诊需查病原:早期: 淋巴结穿刺查石榴体,也叫柯赫氏蓝体 (Koch’s blue bodies) ;后期:外周血 涂片查红细胞内典型虫体。红细胞染虫率的 计算对该病的发展和转归很有诊断意义。瑟 氏泰勒虫病很难查到石榴体,而且淋巴细胞 内的更少。死后:淋巴结、肝、脾、心、肺、 肾等脏器组织触片或压片查石榴体。
治疗:应及早确诊,及时治疗,并注意加强饲养管 理和对症治疗。
1.贝尼尔:3.5~3.8mg/kg,配成5%-7%水溶液 分点深部肌内注射,1次/1~2天,连2~3次。
2.台盼兰(锥兰素):5mg/kg,用0.4%NaCL液 配成1%水溶液,缓慢静脉注射,一次即可,必要时 第二天再用一次。

正大生物猪场寄生虫防控方案

正大生物猪场寄生虫防控方案

正大生物猪场寄生虫防控方案猪场寄生虫防控工作方案猪的消化道寄生虫占猪寄生虫产品种类的大多数,其中在我国规模化猪场流行的主要消化道线虫有猪蛔虫、食道口线虫,猪毛尾线虫等;原虫有猪等孢球虫和艾美尓球虫等。

正大生物|猪场寄生虫防控方案寄生虫广泛寄生于动物体,以多种方式侵占营养,损害健康,降低动物机能,酿成生产成本增加,畜产品数量、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会发生在小肠中的蛔虫病猪蛔虫是寄生于猪蛔虫小肠的一种寄生虫,集约化饲养的猪和散养猪均广泛发生,主要引发仔猪发育不良,生长速度下降,严重时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做好猪群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发生在表皮下的疥螨病猪疥螨病是猪常见寄生虫病中的一种慢性体表寄生虫病。

微小的寄生虫寄生在鸭的表皮之下,以猪的淋巴液和皮肤组织为食在不断并猪的表皮下发掘进行发育和繁殖。

病情从头部开始,后蔓延全身。

随着病情不断加重会引起猪已引起毛发红肿甚至溃烂。

(一)寄生虫病的危害1.掠夺宿主营养。

2.机械性损伤。

3.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

4.继发感染。

(二)寄生虫病的防控1.控制和消灭感染源①有计划地定期预防性驱虫,按照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在计划时间内投药;②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粪便统一侧重,无害化处理;③合理用药,高效、低毒、广谱、价廉、使用方便。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是减少和预防寄生虫感染的重要环节,一方便尽可能的减少宿主与感染源的接触机会,另一设法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3.“四加一”驱虫模式①集约化猪场中的种猪(公猪、母猪)一年驱虫4次;②保育阶段的猪,在60日龄左右驱虫一次;必要时120日龄再驱一次(养大猪);③后备原种并群前驱虫一次;④坚持采用以上方案。

4.为什么猪场要装配“四加一”驱虫模式?①较强多毛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成虫排卵数量巨大;②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存活时间长,消毒剂无效;③猪接触少量虫卵便可重复打交道感染;④坚持3个月驱虫1次,可将排卵前的成虫驱出体外,减少场地污染,逐步净化;⑤坚持种猪一年4次,减少肉猪感染几率,终身一次驱虫即可。

医师资料之寄生虫口决

 医师资料之寄生虫口决

1,粪便检查方法:线条(绦)球、比重小、飘在水里滚着跑;吸棘头、比重大、此类要用沉淀法;网尾幼虫用贝尔,日本血吸要孵化。

2,吸虫病:人畜共患吸虫:日本血吸虫病,华枝睾吸虫病猪吸虫:姜片吸虫病牛羊吸虫:片形吸虫病,阔盘吸虫病,歧腔吸虫病,东毕吸虫病禽吸虫:前殖吸虫病,后睾吸虫病3,人畜共患病--日本血吸虫病:南方江水滚滚流(牛),雌雄异体抱雌沟。

钉尾钻皮肝肿大,门静肠静毗喹疗。

牛:牛易感钉:钉螺尾:尾蚴感染阶段皮:皮肤感染4,人畜共患病--华枝睾吸虫病:人猪犬猫华枝睾,肝胆相照醉鱼飘。

肝胆相照:寄生部位醉鱼:第二中间宿主5,猪的吸虫病--姜片吸虫病:姜片猪肉炖小肠,扁螺菱角凑菜肴。

猪:易感动物小肠:寄生部位扁螺菱角:中间宿主为扁卷螺,猪吃了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

6,牛羊吸虫:片形吸虫病,歧腔吸虫病,阔盘吸虫病,东毕吸虫病: 片形歧腔肝胆照,阔太姨(胰)太东日游。

片形吸虫,歧腔吸虫:寄生于胆管与胆囊内阔盘吸虫:寄生于胰脏胰管内东毕吸虫:同日本血吸虫7,禽吸虫:前殖吸虫病,后睾吸虫病前殖鸡生殖,后睾鸭肝里。

前殖吸虫:寄生于法氏囊、输卵管、泄殖腔、直肠后睾吸虫:禽的肝脏胆管胆囊。

主要侵害鸭。

8,绦虫病:人畜共患绦虫病--猪囊尾蚴病,棘球蚴病牛羊绦虫病一脑多头蚴病,牛羊绦虫马绦虫病一马绦虫鸡绦虫病一鸡绦虫鸭绦虫病一矛形剑带绦虫犬猫绦虫病一犬复孔绦虫病9,猪囊尾蝴病,棘球蝴病,脑多头蝴病:猪囊蚴米猪肉,狮子哑铃秀。

棘球蚴肝肺泡,多头转圈跑。

三病终末都小肠,1人跑,后面跟着2条狗。

猪囊尾蚴:终末宿主人小肠棘球蚴:终末宿主犬、野生犬科动物和猫小肠脑多头蚴:终末宿主犬科动物小肠10,牛羊绦虫病一牛羊绦虫马绦虫病一马绦虫鸡绦虫病一鸡绦虫鸭绦虫病一矛形剑带绦虫犬猫绦虫病一犬复孔绦虫病马牛羊绦地螨跑,鸡绦棘沟结核灶,鸭绦中间剑水蚤,犬复瓜子各种蚤。

全部七年真题,精编六年解析。

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拥有11,人畜共患线虫病一旋毛虫病:幼虫肌,成虫肠;2.5个盘肌中。

几种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症状与防治 - 种养技术

几种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症状与防治 - 种养技术

几种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症状与防治-种养技术王伟星,刘亚辉,赵国辉,谢蕾,尚永丽(山西省芮城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044600)通过多年的综合性防治,我国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还并未完全消除,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1 日本分体吸虫病日本分体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牛、羊、猪、人等多种哺乳动物肠系膜血管中引起的疾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多发,是危害比较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终末宿主包括人、牛。

虫体形态呈线状、雌雄异体,有腹吸盘和口吸盘,有抱雌沟。

发病后,由于动物种类、体格差异以及感染轻重强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

急性型:体温升高40℃以上,不规则间歇热,常见于犊牛。

精神状态差,食欲不振,腹泻,严重的可以看见粪便呈稀水样,几个月之后死亡或者转为慢性。

慢性型:大多数动物都是此型,主要表现为间断性的腹泻,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乏力,逐渐变瘦,排出血便。

人感染后先出现皮炎,然后咳嗽、有痰液、咳血,之后会有发热现象,肝脏肿大,腹泻、逐渐消瘦及贫血。

全身无力,儿童感染发育不良,女性感染不孕。

病检可见肝脏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高粱粒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结节。

大肠壁有坏死灶及溃疡。

一般可在肠系膜血管和门静脉中可发现虫体。

粪便采用生物热堆积发酵处理的方式以杀灭虫卵,对患病动物及带虫者进行治疗,同时开展预防性驱虫,保护水源,防止水源污染,对动物进行轮牧,可用氯硝柳胺、贝螺杀等药物消灭中间宿主钉螺,治疗药物为吡喹酮、六氯对二甲苯、硝硫氰胺。

2. 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是由卫氏并殖吸虫寄生于人、猫、犬及多种动物肺脏引起的疾病,也称肺吸虫病。

还可寄生于脑、脊髓、眼、腹腔、肝脏等,全世界都有此病发生,对人危害严重,属于突出的人畜共患病。

虫体为中型虫体,呈红褐色,有体棘。

本病发病呈慢型,一般在吞食囊蚴后数天左右,大多症状在90~180天出现。

症状不同,有轻重之分。

轻的仅见食欲下降、嗜睡、营养不良、早期有咳嗽现象,痰液多呈白色黏稠状并有腥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猪的主要寄生虫病一、猪囊虫病本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是由带科、带属的猪带绦虫的幼虫¡ª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横纹肌肉(亦寄生于人)中所引起的疾病。当严重感染时,全身肌肉、脂肪组织、脑、眼中均有寄生。猪带绦虫(又称链状带绦虫、有钩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猪带绦虫病很早就有记载,而人体囊虫病也远在1558年由Rumler所发现。形态 幼虫(猪囊尾蚴):椭圆形,囊泡状,大小为6~10 mm×5mm,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个粟粒大的乳白色头节,头节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外形很像石榴籽,乳白色,半透明,约黄豆大小,故有的地方称为 “豆猪肉”、“米猪肉”、“米心肉” 等)。成虫(猪带绦虫):外观呈乳白色,扁带状,长2~7m。孕节子宫内有7~12对侧枝。虫卵 呈圆形,浅褐色,直径为31~43μm,卵壳有两层,内层较厚,有辐射的纹理,称胚膜;外壳薄,易脱落,也叫真壳。卵内含有六钩蚴。 发育史 中间宿主——猪(人)成虫(人小肠内)——孕节(卵)—— 被猪吞食,六钩蚴—— 肠壁血管 —— 横纹肌——猪囊尾蚴(约2个月)人误食生的或半生的含猪囊尾蚴的病猪肉而感染,在小肠内(约2~3个月)。人感染猪囊尾蚴的途径有三条: 1.自体内重复感染 2.自体外重复感染 3.异体感染流行病学1.猪囊尾蚴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人的粪便管理和猪的饲养管理方式密切相关。2.猪带绦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人的饮食、卫生习惯和烹调与食肉方法有关。致病作用和症状 脑部: 神经症状眼部: 失明或视力障碍喉头: 呼吸困难,可听见呼噜声肌肉: 运动障碍 重症病猪:两肩显著外展,臀部不正常、肥胖宽阔,呈狮子体型诊断一听:有否呼噜声(嘶哑)二看:有否狮子型三检:舌下、眼结膜有否囊虫包囊以猪囊尾蚴的囊液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检测。治疗 对重度感染的猪应进行对症治疗后再用驱虫药,否则可加剧神经症状而死亡。治疗原则应小剂量长时间给药。对猪囊尾蚴病的治疗:1.吡喹酮 口服2.丙硫咪唑 口服预防 1.查 在疫区,应定期普查,以发现病人、病猪。2.驱 对病猪、病人应及时驱虫治疗。因为猪带绦虫病人是猪囊尾蚴病感染的唯一来源,驱虫治疗是切断感染来源的重要措施。3.管 加强人粪管理和改善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严防猪吃人粪。厕所与猪圈应分开设立。4.检 加强肉品卫生检验,严禁囊虫猪肉进入市场。不仅城镇要加强肉检工作,而且在广大农村,特别在年节期间农民自己屠宰的猪,也应经过肉检方得食用。二、棘球蚴病(包虫病)

本病是由带科、棘球属四种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猪、牛、羊、人及其它动物的肝、肺及其他器官中所引起的疾病。 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内。棘球蚴体积大,生长力强,并可寄生于人畜体内任何部位,不仅压迫周围组织,还易造成继发感染。如果蚴囊破裂,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死亡,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单房型棘球蚴:人型棘球蚴(人、牛)、兽型棘球蚴(绵羊)、无头型棘球蚴(牛)多房型棘球蚴:(牛、羊)发育史中间宿主:猪、牛、羊、人终末宿主:犬、狼、狐狸致病作用与症状棘球蚴对脏器的机械性压迫作用和毒素作用,导致脏器萎缩、机能障碍。肝有棘球蚴寄生时,浊音区扩大,触诊有痛感,消化障碍,营养失调,消瘦。肺有棘球蚴寄生时,可见长期慢性呼吸困难,微弱连续咳嗽,剧烈运动后咳嗽加剧,听诊时肺泡呼吸音减弱或完全消失。宿主产生过敏反应(休克),突然死亡。诊断可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进行诊断,也可用间接血凝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动物和人进行诊断。还可用X—光机,超声波(B)等定位、摘除。治疗1. 吡喹酮 口服2. 丙硫咪唑 口服预防1. 对犬进行定期驱虫。病畜的脏器不得生喂犬。2. 避免料、草、水被犬粪污染。3. 人与犬接触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三、细颈囊尾蚴病

本病是由带科带属的水泡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水铃铛)寄生在绵羊、山羊、猪,偶见于牛及其它野生反刍动物的肝脏浆膜、大网膜、肠系膜及其它器官中所引起的疾病。本病分布极其广泛,在我国各省、市、区均有报道。对幼年动物有一定的危害。成虫寄生于犬、狼和狐狸等动物的小肠内,长1.5~2m。细颈囊尾蚴呈乳白色,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液体,俗称水铃铛。四、姜片吸虫病

本病是由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因为姜片虫病仅流行于亚洲,故又称姜片虫为亚洲大型肠吸虫。人感染本病主要是由于吃了生的菱角,荸荠等水生食物,多见于学龄儿童。由于本病是影响幼猪生长发育和儿童健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人畜之间相互传播,所以在公共卫生上极为重要。诊断

1.临床症状 2.流行病学资料 3.粪便检查(沉淀法)治疗 1.硫双二氯酚 口服 2.吡喹酮 口服预防 1. 严格粪便管理 2. 消灭中间宿主 3. 发酵处理水生饲料 4. 定期预防性驱虫五、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是由蛔科的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内而引起的疾病。本病是仔猪常见多发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消瘦、生长发育不良,增重情况往往比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健康猪降低30%以上。严重者发育停滞,甚至造成死亡。形态大小:大型线虫。雄虫:长14~28cm,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钓鱼钩。雌虫长20~40cm,虫体较直。颜色:淡红色或淡黄色。形状:圆柱形。头部

三片唇,排列为品字型,唇上有乳突。尾部

雄虫弯曲,无交合伞,有1对等长的交合刺及尾乳突。雌虫尾部尖而直,雌虫为双管型,阴门开口于虫体前1/3与中1/3交界处。虫卵特征

受精卵:椭圆形,卵壳厚,有四层膜,外层为 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第二层为受精膜,第三层为卵黄膜,第四层为内膜。新鲜虫卵含有未分裂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形成新月形空隙。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外面蛋白质膜不明显,虫卵内含油滴状卵黄颗粒及空泡,卵壳薄。发育史雌虫→虫卵→含①幼虫的虫卵→②幼虫的虫卵→猪吞食→卵壳破裂,释出幼虫:1.多数幼虫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门静脉→肝→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2.少数随淋巴液进入乳糜管→肠系膜淋巴结a.腹腔→肝→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b.胸导管→前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在以上生活史中,在肝蜕皮一次为③幼虫,在肺蜕皮一次为④幼虫,在小肠蜕皮一次为⑤幼虫。流行病学

1.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2.蛔虫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每条雌虫每天可产虫卵10~20万个。3.虫卵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强:虫卵有四层膜,猪蛔虫卵在湿土中可存活2~5年。致病作用

幼虫阶段:幼虫对猪的危害源于体内移行,对肝、肺的危害较大。肝:小点出血和肝细胞混浊肿胀、脂肪变性或坏死。肺:小点出血和水肿;严重者伴发蛔虫性肺炎、引起咳喘,加剧其它疾病症状,可引起死亡。致病作用——续

蛔虫异路游走,进入胆管和胆囊内。症状

仔猪感染早期有轻度咳嗽,体温升高。较为严重的病猪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心跳加快,食欲不振,异嗜,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无光,黄疸,成为僵猪。感染严重者呼吸困难,呕吐,拉稀。蛔虫进入胆管,腹部剧痛,引起死亡。蛔虫过多阻塞肠道,甚至引起肠阻塞、穿孔。诊断

1. 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查虫卵。2. 剖检时查虫体及相应的病变。3. 二月龄以内的仔猪体内无性成熟的蛔虫,剖检时看病变,可将肺组织撕碎,用幼虫分离法检查幼虫。治疗

1.伊维菌素 口服或皮下注射2.左旋咪唑 口服3.丙硫咪唑 口服 4.驱蛔灵 口服预防

1. 定期预防性驱虫2.加强饲养和卫生管理3.猪粪的无害化处理六、仔猪类圆线虫病

本病是由小杆科、类圆属的线虫寄生于幼畜的小肠粘膜内所引起的疾病。韦氏类圆线虫:马属动物乳突类圆线虫:牛、羊兰氏类圆线虫:猪粪类圆虫:人、灵长类、犬、猫形态

兰氏类圆线虫:虫体小,乳白色,体长3.1~4.6mm,虫卵大小为42~53×24~32µm。孤雌生殖,兼性寄生。流行病学

主要在仔猪中流行,生后即可感染。常常是从猪舍的土壤中经皮肤感染,和从母猪被污染的奶头经口感染。在夏季和雨季,猪舍的清洁卫生不良并且潮湿时,流行特别普遍。未孵化的虫卵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保持其发育能力达6个月以上,感染性幼虫在潮湿的环境下可生存两个月。生后5~8d的乳猪粪便中,即可见有虫卵,主要危害3 ~ 4周龄仔猪,2~3月龄后逐渐减少。春产仔猪较秋产的感染严重。幼猪可从母乳中获得感染。致病作用

幼虫穿过皮肤移行到肺时,常引起湿疹(仔猪)、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症状

幼虫:皮肤→皮肤湿疹、皮炎。肺→支气管炎、肺炎、体温升高。成虫:小肠粘膜,肠炎、呕吐、下痢、腹痛,最后多因极度衰弱而死亡。死亡率高达50%。诊断1.参考症状2. 剖检 病变主要限于小肠,肠粘膜充血,有斑点 状出血,有时可见有深陷的溃疡。肠粘膜中可见到大量雌虫。3.粪便检查在新鲜粪便中可见到含幼虫的虫卵。防治可用左旋咪唑和噻苯咪唑等进行治疗。预防主要是对怀孕母猪在产前4~6d进行驱虫,保持猪舍和运动场地面干燥。七、猪肺线虫病

本病是由后圆属的线虫寄生于猪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所引起的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