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聚合性痤疮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综合疗法治疗痤疮52例

综合疗法治疗痤疮52例

综合疗法治疗痤疮52例何玲;任磊【摘要】目的:探索针灸治疗痤疮的优良方法.方法:采用自血疗法配合辨证施针以及耳穴贴压治疗痤疮52例.结果:经治2-3个疗程,52例中显效30例,占57.7%;良效18例,占34.6%;有效4例,占7.7%;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自血疗法配合辨证施针以及耳穴贴压综合治疗痤疮起效快,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0(026)005【总页数】2页(P16-17)【关键词】痤疮;针灸疗法;自血疗法;耳穴贴压【作者】何玲;任磊【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02;陕西中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7痤疮俗称“青春痘”、“暗疮”、“粉刺”,多见于青年男女。

好发于颜面、胸背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发病率较高,常因治疗和预防不当形成囊肿和瘢痕。

笔者临床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 52例,获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选 52例中,男 22例,女 30例;年龄 14~42岁,平均 22岁;病程 1~28年。

有典型皮损,主要分布于前额、鼻部、下颌、面颊、前胸、后背。

本组病例属痤疮 3度 24例,4度 20例,5度 8例;中医辨证分型肺经风热型 20例,脾胃湿热型 18例,气滞血瘀型 9例,气血虚弱型 5例。

1.2 辨证分型肺经风热型:颜面肤色潮红,以丘疹为主,皮疹红热、疼痛,可有脓疱,舌尖红、苔薄黄,脉数;脾胃湿热型:颜面皮肤油腻不适,皮疹色红,有丘或脓疱、结节、囊肿聚集,常伴宿食不消、口臭、便秘尿赤或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气滞血瘀型:皮损以结节为主,皮疹色紫暗,结节坚硬,自觉疼痛,也可在深部聚集融合,呈青紫色,愈后常形成瘢痕疙瘩,病情长久不愈,月经前后加重,心烦急躁,或伴有月经不调、痛经,舌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气血虚弱型:皮肤颜色苍白或萎黄,以小丘疹为主,丘疹颜色与皮肤颜色近似,长期不愈,伴身困乏力,食欲不振,唇甲色淡,舌淡苔白腻或薄黄,脉弱无力。

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

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

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多功能光子治疗机、中药倒模、内服西药综合治疗与单纯方法治疗的临床研究对比,对综合疗法治疗痤疮进行研究。

方法将寻常性痤疮患者210例按性别、皮损状况、年龄等随机分成Ⅰ、Ⅱ、Ⅲ、Ⅳ组。

其中Ⅰ组60例(综合疗法),Ⅱ组53例(多功能光子治疗机),Ⅲ组55例(中药倒模),Ⅳ组42例(口服西药)。

结果4组寻常痤疮患者中,Ⅰ组患者比Ⅱ、Ⅲ、Ⅳ组的患者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而后Ⅲ组患者的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综合疗法其疗效显著、安全、且易予掌握,值得广泛推广。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lectricion therap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al medicine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therapy and simpl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on contrast, and research acne treated by comprehensive therapy. Methods 210 cases of patients of acne patients by gender, skin condition, age,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he group one of 60 pati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vermolded with electricion therapy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in spray), the group two of 53 patients (electric ion therapy spray), the group three of 55 patient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overmolded),the group four of 42 cases (internal medicine).Results The four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cne, acne patients in one group was more effectively than second group,the third group and the forth group in the patients with acne obviously, and then among three groups of acne patients had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therapy is easy to grasp,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widely, its significant efficacy and safety.【Key words】Comprehensive therapy;Acne痤疮是发生在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炎症,其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的堵塞,导致毛囊内无氧环境,细菌迅速繁殖,破环皮脂中的三酰甘油,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产生红、肿、痛、热症状[1]。

针灸治疗青春期湿热型痤疮36例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青春期湿热型痤疮36例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青春期湿热型痤疮36例临床观察作者:王锦来源:《科技视界》2017年第09期【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及耳穴压丸治疗青春期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2例青春期湿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进行针刺配合刺络拔罐及耳穴压丸治疗,对照组进行针刺治疗,一周3次,2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36例,治愈12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9%。

[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及耳穴压丸治疗青春期湿热型痤疮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痤疮;湿热型;针刺疗法;耳穴;刺络拔罐痤疮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俗称“暗疮”“粉刺”“青春痘”,常见于青春期男女。

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1]。

现代医学认为,粉刺的形成是痤疮发生、发展的起始因素,主要与导管处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有关,此外与雄激素,皮脂成分改变,维A 酸,IL-1有关[2]。

此病不但影响到患者的皮肤美观,并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精神上容易出现焦虑、易怒和不自信的表现,干扰患者交友及与他人密切接触,。

由于严重的痤疮会造成脸上色素沉着和瘢痕形成,导致容貌损毁,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医主要通过抗感染或抑制激素分泌等治疗,而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容易产生红斑、脱屑、结痂以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痤疮在中医属“肺风粉刺”“面疱”等范畴,分型较多,湿热型是最常见的一个类型,笔者选择了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湿热型痤疮患者3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及耳穴压丸治疗青春期湿热型痤疮,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72例,均为我科门诊经检查确诊为湿热型痤疮的青春期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年龄15~25岁,平均20.8岁;男20例,女16例,按照Pillsbury及国际改良痤疮分级法评定,皮损程度Ⅰ级2例,Ⅱ级18例,Ⅲ级16例。

毫火针联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

毫火针联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

毫火针联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十分常见。

痤疮主要表现为毛囊堵塞、皮脂分泌过多、细菌感染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外观和心理困扰。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内服药物、激光治疗等,但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存在药物耐受性、副作用等问题。

随着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毫火针联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轻中度痤疮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毫火针是中医经络针灸的一种疗法,具有温经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而中药药膜外敷则可以加强局部药效,提高疗效。

本研究旨在观察毫火针联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为痤疮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观察毫火针联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对患者的外貌和心理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的治疗方法多为局部外用药物或口服药物,但疗效不稳定且易复发。

本研究旨在探讨毫火针结合中药药膜外敷是否能够提高痤疮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皮肤状况。

通过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希望验证毫火针联合中药药膜外敷的治疗方式是否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旨在为轻中度痤疮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促进病情的康复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2. 正文2.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毫火针联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外用药物或口服药物。

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6周,每周进行1次痤疮病情评估。

观察指标包括痤疮病情评分、皮肤炎症程度、痤疮病变面积等。

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并进行处理。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研究方案进行操作,并定期随访患者。

实验结果将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以评估毫火针联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对轻中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

红蓝光联合针灸——痤疮又一治疗手段

红蓝光联合针灸——痤疮又一治疗手段

红蓝光联合针灸——痤疮又一治疗手段哪些情况可能是痤疮?痤疮,别称暗疮、粉刺、青春痘,中医称为“酒刺”、“面疮”,是一种皮脂腺、毛囊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春期,但可见于几乎所有年龄段。

通常可在面颈部、肩背部等部位发生,表现为囊肿、结节、脓疱、炎性丘疹、黑头粉刺、白头粉刺。

痤疮作为皮肤科常见疾病,影响美观,甚至对人们自信心产生不良影响[1]。

哪些人容易患病?*青春期群体痤疮在青春期人群中多见,青春期体内激素波动,当雄激素分泌过多,使皮脂腺分泌旺盛,引发痤疮。

*月经不调(内分泌紊乱)女性经前雄激素相对升高,皮脂腺分泌增多,引发痤疮。

*使用化妆品人群滥用化妆品会引发痤疮。

如某些洗漱用品中的脂肪酸盐成分、油性及劣质粉底液、护肤品等都会使毛孔阻塞。

哪些情况下容易患病?*生活作息不良熬夜、过度劳累、工作及心理压力等导致生活作息不良,促进痤疮的发生。

*高温环境高温环境下人体毛孔打开排汗,但是油性的粉底液阻塞正常排汗过程,多余油脂堆积,诱发痤疮。

*饮食结构进食高糖、油炸、辛辣、饮酒等会增加皮脂产生,加重皮损。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会诱发或加重痤疮,如激素、肿瘤靶向药物、精神类药物。

怀疑患病,需做哪些就医准备?就医时机若痤疮数量少、症状轻微,可通过调理生活、饮食习惯,让其自然消退,暂时不用就医。

若痤疮数量多、炎症重,则建议前往专科医院就诊。

科室的选择*首选皮肤科明确痤疮的类型及发病原因;*内分泌科结合皮肤科医生意见,如果是内分泌紊乱导致的痤疮,则应前往内分泌科进一步治疗;*医学美容中心若患者为瘢痕体质(受伤之后容易长疤、疙瘩)、痤疮面积大等,应前往医学美容中心就诊。

医生可能会问的问题*痤疮的时间、饮食、月经情况?*以前患过什么疾病?用药情况?*本次痤疮有没有经过治疗,效果如何?需要完善的检查通常情况下,专科医生可通过皮损的部位、形态等诊断。

但有些皮损通过肉眼无法辨认,则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此外,对于女性患者还应注意是否存在月经不调、内分泌紊乱的情况,可通过激素水平测定、妇科彩超等帮助明确。

针药并施治疗痤疮验案1例

针药并施治疗痤疮验案1例

医案医话中国民间疗法 CHINA S NATUROPATHY,Feb.2019,Vol.27 No.3针药并施治疗痤疮验案1例孟令艳,谢 瑾,张儒雅,陈照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 痤疮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悠久,笔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痤疮,取得满意疗效,举验案1例说明。

【关键词】 痤疮;针刺;刺血;中药中图分类号:R249;R275.9 文献标识码:BDOI:10.19621/j.cnki.11-3555/r.2019.0352患者,女,27岁,2017年8月15日初诊。

主诉:面部痤疮1年。

病史:患者1年前两颊部出现绿豆大的疱疹,红肿疼痛,反复发作,口服中药后未见明显缓解,前来本院就诊。

刻下症:双侧面颊部痤疮,红肿凸起,面部皮肤晦暗无光泽,平时作息、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二便尚可,舌质红,苔微黄厚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痤疮(湿热蕴结型)。

治则:清热利湿,养血健脾。

操作:①针刺治疗:取穴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阴陵泉。

上述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选用0.34×70mm毫针直刺10~50mm,得气后,留针30min。

每日1次。

②刺血治疗:针刺后,选取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放血,然后在刺血的部位拔火罐,隔日1次。

③中药内服:柴胡12g,白术12g,白芍9g,茯苓12g,陈皮9g,莱菔子12g,法半夏9g,柏子仁12g,栀子9g,甘草片6g,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7年8月19日复诊,患者面部痤疮有所减少,颜色变为暗,原方加薏苡仁12g,去栀子。

2017年9月7日三诊,面部痤疮减少、颜色变淡,消退部分留有色素沉着和瘢痕,二诊方加藿香15g,当归12g,川芎9g,服法同上,共7剂,巩固治疗。

按语:痤疮俗称青春痘、暗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临床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

采用穴位按摩及穴位点穴按摩结合中药外治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

采用穴位按摩及穴位点穴按摩结合中药外治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

采用穴位按摩及穴位点穴按摩结合中药外治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用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更有效的治疗痤疮。

方法:采用穴位按摩.穴位点穴按摩结合中药外治的方法治疗痤疮。

结果:在痤疮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结论:采用穴位按摩.穴位点穴按摩结合中药外治的方法治疗痤疮,是一种既简便易行又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穴位按摩.点穴按摩.中药外治.简便易行.疗效满意1.前言: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多种因素引起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粉刺”或“肺风粉刺”。

多发于青春期,青春期过后可自愈或缓解,但严重者可留有瘢痕,造成终身损害。

1.1.症状: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种类型的皮疹特点。

好发于颜面部.前胸.后背.肩胛,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

1.2中医病因病机:本病因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热熏蒸面部而发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面部而致或脾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湿凝结.致使粟疹.结节日渐扩大.形成囊肿,也有少数人由先天禀赋而来。

1.3西医病因病机:本病与遗传.内分泌.微生物感染.免疫.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精神因素.刺激性食物以及化妆品刺激有关。

1.4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青春期的男女,好发于颜面部.前胸.后背.肩胛,初起为针头大小的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或白头粉刺,易形成毛囊周围炎症,发展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也可形成脓肿,造成瘢痕,一般无自主症状,有的可有轻度瘙痒,炎症明显者可有疼痛。

2.资料和方法:2.1资料:本人对69例痤疮患者采用穴位按摩.穴位点穴按摩结合中药外治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均为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治疗的患者均未服用口服药物和外用西药。

2.2对接受治疗的青春期痤疮患者,采用穴位按摩.穴位点穴按摩结合中药外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2.3穴位按摩和穴位点穴按摩应该先进行,按摩结束后便立即进行外用中药治疗。

2.3.1穴位按摩方法:两手掌及五指分别按于两面部,两中指分别按于两侧鼻旁,以中指为中心,两中指分沿鼻两侧向上按摩,经印堂穴至神庭穴,分别向两侧至太阳穴--下关--颊车--地仓再至鼻两侧,以此按摩线路,反复按摩五分钟,手掌和其它手指同时附在面部进行按摩。

聚合性痤疮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聚合性痤疮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苔薄黄 , 脉浮数 , 治 以清泻肺经风热。若脓疱较多 , 加紫花地丁 、 蒲公英 ; 结节囊肿加浙贝母 、 夏枯草 。 ③痰 湿凝结型 : 皮疹形成囊肿 , 伴有便溏 , 纳呆 , 舌 淡胖 , 苔薄, 脉滑 , 治 以化 痰散结 , 健脾 利湿 。若 囊肿
通信作者 : 顾军 , E — m a i l : g u j u n 7 9 @1 6 3 . e o m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类疾 病中最严重也 最难 治
的一 型 。该 病 多见 于 中青年 男性 ,病变 常位 于面 、
肩、 胸、 背及后颈部 , 同时也可在大腿等部位发生 。 临床上皮损以黑头粉刺 、 结节、 囊肿 、 脓疱居多[ 1 】 , 脓 疱多呈聚合状 , 破溃后可能形成流脓的窦道 。该病 通常病程较长 , 并且愈后仍可能留下明显瘢痕或疙 瘩, 影响面容 , 给患者的身心都带来伤害。 其发病机
摘要: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类疾病 中最重的一型 , 病 因病机 多归为痰、 瘀、 湿、 热、 虚等相互作用 , 其 中医治疗讲 究辨 证论治及 外治, 在 当前 国内广泛应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普遍优 于单一疗法, 具有取长补短 , 标本兼治的优 势。 针
对聚合性痤疮的 中西 医结合治疗正逐渐被 更多国内外学者认 可。 关键词 : 聚合性痤疮 ; 中医; 中西医结合 ; 治疗 中图分类号 : R 7 5 8 . 7 3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6 7 2 — 0 7 0 9 ( 2 0 1 5 ) 0 5 — 0 3 3 0 — 0 3
术、 昆布、 皂角刺、 穿山甲。 陈宏等嘲 将聚合性痤疮分 为3 个 临床类型进行加减化裁治疗 :①湿热蕴结 型: 以皮疹红肿疼痛 、 丘疹 、 脓疱 为主 , 伴 溲黄 , 便 秘, 口臭 , 舌红 , 苔黄 腻 , 脉 浮数 。治 以清热 解 毒 , 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r p d t o r o r up w t m i c c i r ly f rt o c ur e . e c i i a f c d e l v l f he a y a he c nt lg o h no y l n i ne o a l o w o s s Th ln c e e t a l n h t e e o
摘要 : 目的 观 察耳 穴 结合 面部 刺 络 闪罐 及体针 等 综合疗 法对 聚合性 痤疮 的临床 疗效 , 讨其作 用机 理 。 探 方法 将 6 0例聚合性痤疮 患者分为治疗组 、对照组各 3 。治疗组采用耳穴结合面部刺络 闪罐及体针 治疗, 0例 对照
组采用 口服米诺环素治疗, 共治疗 2 个疗程 。对比观察 2 组临床 疗效及治疗前后血 清白细胞介素一 o( 一 ) 1【I 1 【水平。 L o 结 果 治 疗组 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 组治疗后血清 I— 水平均较治 .5。2 Ll【 c
c n r l o p wi o sg ic tdf rn e( o to u t n in f a iee c P>O0 ) A trte t n , h e e fs r m -o o o r g h in .5 . fe ra me t t elv l e u I i fb t o L h r u sd c e s d s ic l t n b fr P<O01, d t a f ra n o p wa we a o to g o p e ra e in f a t a eo e( g i n yh . ) a h to e t gg u sl rt n c n r l n t i r o h r u h sg ic ie e c P>0 0 ) o c s n EP o i ain a u u cu e t e a y c n g o p w t inf a t df rn e f i in . 5.C n l i CB c mbn t c p n t r h rp a uo o i rv e in fF , d b te h n c ci e A j sig i mp o e lso so AC a etrt a mio y l . du t mmu i u cin ma e o eo h n n n n n t f n t y b n ft e y o
1 2 纳入 标 准 .
基金项 目:中国中 医科学院团队创新项 目( 2002 Z 068) Z
凡符合诊断标准、 确诊为聚合性痤疮患者 ; 年龄 2  ̄3 0 5岁
用的 临床研 究 [] 山东 中医杂 志,0 42 () 3 —3 . J. 20 ,3 3 :17 19 []蒋 明 ,A I U 林 孝义 , 风 湿病 学 [ . 2 DV D Y, 等. 伽 北京 :华 夏 出版 社 ,04 20:
[]张 乃 峥 . 3 临床 风 湿 病 学 [] 上 海 : 上 海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9 9 2 M. 19:
1 . 0
[] 刘 高峰 , 恭 赞, 天遵 . 6 兰 陶 中药对 骨 代谢 影 响的研 究 进展 [] 中国骨 质 J.
疏 松杂 志,0 4 i () 7 —7 . 20 ,0 3 :3 13 3
B in 0 0 9 C ia .l io o mu i t nU i ri hn, e i 0 04 C ia e i 10 3 , h ;3C i c fC m nc i nv sy C ia B in 10 2 , hn ) jg n n ao e to f jg
A src:0bet eT b ev h l ia f c f h o i a o c p n t r h r p (a on bt t a jc v o o s r et eci c le e to ec mb n t n a u u cu et e a y e rp it i n t i
痤 疮 是 一 种 毛囊 皮 脂 腺 的慢 性 炎 症 性疾 患 , 位 以颜 病 面 、胸 背部为主 , 形成粉刺 、丘疹 、脓 疱 、结节囊肿 等, 可 具 有 多形性 、易变性 、反复性及 持久性等 临床特 点…。本研 究 通 过 观察 耳 穴结 合面 部刺 络 闪罐及 体针 治疗 前 后聚 合性 痤 疮 患 者皮 损 的改 变及 血清 白细 胞 介素 一 I一 水平 的 1 n(L 1 o) 变化, 旨在 探讨针 灸综合 疗法 对聚合 性痤疮 的疗效 以及作 用 机理。
[] 宋淑 菊 , 骥 良. 风湿 关 节 炎 患者 的骨 质 疏松 分 析 [] 中华 内科 杂 4 马 类 J.
( 收稿 日期:2 1 — 4 2 , O 1 0- 6 编辑 :陈静)
2 1 年 1 月第 1 卷第 1 期 01 2 8 2
中国中医药信 息杂志
2 4 疗效标 准 .
平法) :( 为 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10 。痊 / 0% 愈:皮损消退, 或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 症状消失, 积分值减少 ≥
妊娠或 哺乳 期妇女;过敏体质者 ;合并心血管 、脑血管 、 肝 、肾和造 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 学物质所 致的职业性 化 痤疮 ;药物 引起 的痤疮 :不符 合纳入标准的其他病例 。 2 研 究方法 2 1 病例来源及 分组 . 本研究共收集 2 0 0 9年 8月一2 1 0 0年 1 0月就诊于 中国中 医科 学院针灸 医院 门诊 和武警 总医院 门诊 的聚合 性痤疮患 者 6 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为治疗 组 ( 耳穴结合面部刺络 闪罐及体针) 、对 照组 ( 口服米 诺环 素) 3 各 0例。
s r L i f et o g o e um I — o upswe eo s r e Reu t o h t w r r b e v d. s l Theci c fe to r a i g g o s l nia e c fte tn up s b te ha l r wa e t rt n
1 临床资料 1 1 诊断标准 . 聚合痤疮 的诊断标准 参照 《 中药新 药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 ( 试行) 及 《 》 临床皮肤病学》 制定的寻常痤疮诊 断标准 中 囊肿聚合性痤疮诊断标准制 定。皮损 为红色及黯红色丘疹 、结 节 、囊肿, 质地 较硬 , 部分皮疹顶端可见脓头, 以鼻周、双 颊、 下颌及颈部为主, 油脂分泌旺盛, 伴有 黑白头粉刺 。
a d c n r lg o p f0 c s s.T e te t g go p wa e td wi P B c mbn t n a u u cu e n o to u 3 a e ) h ra i u s t a e t E C o ia i c p n t r r n r r h o

1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le e o na1 hii S J ur of nf r I o mat o o T M in n C
D . 1 V . 8 o 2 ec 20 1 o1 1 N .1
针灸综合疗法 治疗聚合性痤疮 临床研 究
孟宏 郝晋 东 2刘冷 。 ,
(. 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 究所, 1中 北京 10 0 ; . 0 70 2 武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北京 10 3 ; . 0 0 9 3 中国传媒大学 门诊部, 北京 1 0 2 ) 0 0 4
Cl i a Re e r h o c Ac e i cl n s a c f Fa e n Co g o a a Tr a e b Co b n t n Ac p n t r e a y n ib t e t d y m i a i u u c u e Th r p o
7 2 7 6 5 —5 .
志, 0 2 4 ( ) 2 — 2 . 2 0 , 1 2 :1 8 1 9
[]丁 秀荣, 峻, 5 石 崔刘 福, . 风湿 关节 炎患者 骨代 谢 生化标 志物 的变 化 等 类
及 意义 [ ] 广东 医学, 0 7 2 ( ) 2 — 2 . J. 2 0 , 8 3 :4 3 4 4
c mbn d wi r kn u pn n o y p it P B n te t g fc c e c n lb t (A ) a d o i e t p i ig c p ig a d b d on ,E C )i ra n a ea n o go aa F C , n h c i iv s g t sme h n s Meh d it A a e r a o yd ̄d di t ra iggo p(0 c s s n e t aei c a im. to sSxy F C c s sweernd ml i e ote t r u 3 a e ) i t n n
ME o g, AO J —o g, I e g f.cp ntr Istt C iaA a e yo hns dcl c n e, e ig NG H n H i d n L U L n J uu cue ntue hn cd m C iee n A i , f Meia i csB (n Se i 1 0 0 , hn ;2Deat n fIt rt hns n etr dc e Geea Hoptl r dP l eF re, 0 70 C ia . p r t e ae C ieea dW s nMeii , nrl si A me oi ocs me o n g d e n ao f c
・ 1 7
男 女不 限:治疗 前 3 0 d内未用过 治疗痤疮相 关的内服药;治 疗前 7 d内未用 过治疗痤疮相关的外用药 ;患者知情 同意 。
1 3 排 除 标 准 .
依据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试行) 》中痤疮 的疾病
疗 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皮损情况改善指数计算公式 ( 尼莫地
i p r a tm e ha i m s o c unc ur n r a ng F m ot n c n s fa up t ei t e t i AC. Ke r s f c c o l ba a; a up ywo d : a e a ne c ng o t c unc ur he a y; prc ng c pi g: I l t et r p i ki up n L—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