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寻常痤疮

合集下载

对针灸治疗痤疮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

对针灸治疗痤疮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

对针灸治疗痤疮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也可发生在成年人。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一种治疗方法,逐渐在治疗痤疮中得到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对针灸治疗痤疮的诊疗特点进行文献分析。

1. 针灸治疗痤疮的理论基础在中医理论中,痤疮属于“疮疡”范畴,与肝火、湿热等有关。

治疗上要“解毒清热、调理脾胃、活血化瘀”。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一种治疗方法,可通过调理气血、调节内分泌的方式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常用的治疗痤疮的针灸方法有:穴位注射、刺血、加热、艾灸等。

其中,穴位注射和刺血是以解毒清热为主要作用,加热和艾灸则是以热化湿热、活血化瘀为主要作用。

此外,还有采用微针、穴位压痛、局部推拿等方法的治疗。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痤疮的总有效率在75%以上,近期疗效一般在85%以上。

大多数临床研究中,针灸治疗痤疮采用的是中药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针灸治疗或中药注射液治疗。

针灸治疗痤疮一般来说是安全的,但病人本身的情况和治疗过程中的操作技术也会影响到其安全性。

病人应选择专业的中医针灸医师进行治疗,避免非专业的针灸医师或非正规针灸机构进行治疗,以规避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不良事件。

5. 针灸治疗痤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症状轻微的初次痤疮、黄白滑等痤疮较合适使用针灸治疗。

此外,病情复发、口服抗生素后未见好转的痤疮也适合采用针灸治疗。

禁忌症:孕妇、高血压、心脏病、过敏体质者、严重血液疾病等应禁止使用针灸治疗痤疮。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痤疮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明显、安全性高等优点,尤其对于口服抗生素无效或存在药物耐受性的痤疮病人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病人也应注意预防不良事件,选择正规的中医针灸机构和专业的中医针灸医师进行治疗。

对针灸治疗痤疮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

对针灸治疗痤疮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

对针灸治疗痤疮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一、针灸可以改善痤疮症状针灸治疗痤疮的主要作用是调整人体气血运行,改善皮肤炎症症状。

郭永凯等人(2019)对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发现,在针灸治疗后,患者的面部痤疮症状明显减轻,痤疮病变部位的红肿、疼痛等症状显著改善。

这可能是针灸通过调理气血运行,改善炎症反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所致。

二、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失调是痤疮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功能。

王刚等人(2020)的研究表明,针灸能够降低患者的雄激素水平,减少过度分泌导致的皮脂分泌增加,从而减轻痤疮的发生和发展。

三、针灸可以提高皮肤免疫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是痤疮形成的重要因素。

李敏等人(2018)的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提高患者的皮肤免疫功能,增强皮肤对痤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实验证明,在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皮肤免疫细胞活性显著增强。

这可能是针灸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提高皮肤抵抗力的作用所致。

心理因素在痤疮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郑晓琳等人(2017)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实验证明,在针灸治疗后,患者的心理评分明显降低。

这可能是针灸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心理状况的作用所致。

针灸治疗痤疮具有一些诊疗特点,如改善痤疮症状、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皮肤免疫功能和改善心理状况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痤疮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针灸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点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其他辅助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痤疮针灸怎么治疗方法

痤疮针灸怎么治疗方法

痤疮针灸怎么治疗方法
痤疮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经络,以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以下是痤疮针灸的一般治疗方法:
1. 诊断:首先需要到正规的中医医院或针灸机构进行诊断,了解病情和病因。

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2. 针灸治疗:根据病情,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太冲等。

针灸的方法有刺激、温热、电刺激等,针灸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3. 个人护理:针灸治疗后,需要加强个人的日常护理,包括保持面部清洁,规律作息,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

4. 定期复诊:针灸治疗一般需要连续数周或数月进行,需要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并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痤疮针灸适合轻度至中度的痤疮患者,对于严重痤疮患者效果可能不明显。

此外,针灸治疗也要避免使用非正规机构和无资质的医生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最好选择正规医院或针灸机构进行治疗。

针灸和中药治疗痤疮疾病药方及操作方法

针灸和中药治疗痤疮疾病药方及操作方法

针灸和中药治疗痤疮疾病药方及操作方法针灸1.毫针主穴: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委中。

穴位多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之穴。

配穴:四白、颧髎、下关、颊车等,病变局部四周的阿是穴。

针刺方法:泻法,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

适用于肺胃热盛证Ⅰ级、Ⅱ级痤疮的辅助治疗。

2.耳针主穴:耳尖、肺、皮质下、丘脑、神门、内分泌、肾上腺、局部穴。

配穴:脾、大肠、小肠、肝。

便秘加大肠、直肠下段;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

针刺方法:每次采取耳尖放血,甚者可局部穴刺血,其余主穴选2~3个,配穴选2~3个。

毫针刺,留针15~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或耳针埋针或耳穴压豆(王不留行子),两耳轮换,每3日1次,5 次为1个疗程。

适用于肺胃热盛证Ⅰ级、Ⅱ级痤疮的辅助治疗。

3.刺络拔罐取穴:大椎穴。

方法:常规消毒后,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火罐,10~15分钟,出血1~3毫升。

每3日1次,10 次为1个疗程。

适用于肺胃热盛证新生皮损多且感染重、较多脓头的皮损;或病久入络,皮损多为囊肿、结节及增生瘢痕的辅助治疗。

中药1.若见面部或兼前胸、后背多数炎性丘疹,色红,有脓头,局部脂溢明显,可见黑头粉刺、白头粉刺,或有痒痛,心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者,当辨肺胃蕴热证,治以清泻肺经风热,如枇杷清肺饮。

2.若兼见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当辨湿热毒瘀证,治以清利湿热,可用防风通圣丸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3.若兼见胁肋胀痛、夜寐多梦、易怒、舌尖红、脉弦者,当辨肝郁气滞证,治以疏肝健脾,如加味逍遥散合茵陈蒿汤加减。

4.若兼见皮疹结成囊肿,或有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脉滑者,当辨痰湿瘀结证,治以活血化痰软坚,如海藻玉壶汤合漏芦连翘汤加减。

针灸拔罐治疗痤疮的具体方法

针灸拔罐治疗痤疮的具体方法

针灸拔罐治疗痤疮的具体方法针灸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有针刺、放血、拔罐等,但主要是以体针为主,其他方法相互结合。

1. 体针法图1 体针除痤疮穴位取百会、大椎、合谷、太阳、下关、颊车、病变局部周围穴。

肺经风热配风门、肺俞、曲池、尺泽、四白、颧髎;脾胃湿热配曲池、肺俞、大肠俞、足三里、丰隆;痰瘀凝结配三阴交、脾俞、血海、膈俞;冲任失调配肝俞、肾俞、三阴交;便秘配天枢、支沟(见图1)。

中等刺激,留针半小时,每日针一次,症状好转改隔日一次,10次1疗程。

2. 耳针法图2 耳针除痤疮穴位主穴:耳尖、肺、皮质下、丘脑、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病变局部穴。

配穴:心、脾、大肠、小肠、肝。

皮脂溢出加脾;便秘加大肠、直肠下端;脓包加心;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伴有痛经加肝(见图2)。

每次均可耳尖放血,甚至可局部穴刺血,其余主穴选3-4个,配穴2-3个,毫针刺或王不留行籽贴压,留针15-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1疗程。

3. 刺络拔罐法图3 刺络拔罐除痤疮穴位1) 取大椎穴(见图3),常规消毒后,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放血,然后拔火罐,10-15分钟,出血1-3ml。

3日1次,10次1疗程。

2) 取穴:双侧肺俞、膈俞、脾俞、胃俞、大肠俞,背部小红点(在脊柱和膀胱经行于背部的第二行之间部位取穴)(见图3)。

每次取穴4个,小红点2个,如无小红点则取背俞穴6个。

三棱针刺破、拔罐,留罐10-15分钟,出血0.5-1ml。

3日1次,10次1疗程。

3) 肺经风热型取大椎、肺俞、委中、合谷、曲池穴;脾胃湿热型取合谷、曲池、天枢、阴陵泉、足三里穴;冲任不调型取膈俞、肝俞、血海、三阴交穴(见图3)。

采用适当的体位,大椎和委中穴都用刺络拔罐法,其他穴位拔上大小适宜的罐,留罐10-15分钟。

每周治疗2-3次,6次为一个疗程。

针刺治疗寻常型痤疮288例

针刺治疗寻常型痤疮288例

斜”范畴。

其病变机理多因人体正气不足,经络空虚,风邪侵袭,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凝滞,肌缓无力而形成。

本法在配伍选穴上,采用近取与远取结合的原则,近取睛明、阳白、四白、地仓、颊车主治所在部位病变。

循经远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善治头面诸疾。

在治疗手法上采取针刺、电疗、拔罐综合疗法。

针刺能鼓舞人体正气,调和气血,通经活络。

脉冲电疗持续刺激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提高肌肉组织兴奋性,并能加强针刺效果。

闪罐可使局部组织处于高供氧状态,有利于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诸法综合应用故而奏效。

通过病例分析发现:病程越短,治疗越早,疗程越短,治愈率越高;治疗中电反应良好预后则好,电反应差者预后亦差。

(收稿2004211217;修回2004211227) 针刺治疗寻常型痤疮288例周志杰 张福会 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710003)黄琳娜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710001)姚益龙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中医医院(710002) 摘 要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颠倒散洗剂外搽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效果。

方法:针刺取曲池、合谷为主穴,随证配穴治疗本病288例。

结果:总有效率91.9%。

提示:本疗法能清肺、胃、大小肠之热,可疏通面部经脉,使皮脂分泌通畅,解除皮脂瘀积。

主题词 痤疮 针刺疗法 外治法 曲池 合谷 @颠倒散洗剂 笔者自1984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采用针刺结合颠倒散洗剂外搽治疗寻常型痤疮288例,获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 本组288例男108例,女性180例;男女之比约1∶2;已婚18例,未婚270例;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为39岁,其中16~25岁264例,26~35岁20例,36岁以上4例;病程:1~2年76例,2~4年100例,4~6年64例,6~8年24例,8~10年14例,10年以上10例;皮损部位:单发于颜面236例,并发胸背者52例,肺经风热型114例,脾胃湿热型96例,冲任不调型78例。

治疗方法 针刺:主穴:曲池、合谷(均双侧)。

针灸去痤疮的有效方法

针灸去痤疮的有效方法

针灸去痤疮的有效方法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现代医学认为,性激素分泌及其对皮脂腺的调控异常、皮脂腺角化异常、毛囊内微生物、炎症损害及免疫反应、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均参与痤疮的发病过程。

专家推荐使用纯中药萃取的施氏草本祛痘膏,温和祛痘,不含激素,放心祛痘,不留痕。

听完专家的意见,并且坚持使用施氏草本祛痘膏,中草药成分,草本精粹,不含激素。

每天取少量涂脸,即可祛除痘痘,祛痘不伤肌肤,令颜面光洁如玉。

其中性激素水平与痤疮发生的关系尤为密切。

针灸治疗痤疮除了体针,耳针,刺络拔罐,穴位放血,埋线等方法对体内激素水平进行调节,抑制毛囊皮脂腺的过度分泌。

对局部的白头黑头粉刺,火针有其奇特的作用。

火针在应用时将针在火上烧灼至颜色发白,点刺至痤疮基底部,按压排出脓液,7 5%酒精棉球擦拭至针眼处脓头排净。

对局部丘疹和色素沉着,可采取围刺和闪灌。

用针灸细豪针沿斑片边
缘向内斜刺,围绕斑片一周,均为浅刺,不必行针,所取针数根据色斑大小、颜色深浅、患者接受能力而定,原则上以针数多为宜。

对一些中型重型的囊肿型痤疮,可火针围刺相结合,进行多点点刺,排除内容物。

火针,集毫针、艾灸之功效于一身,既有散结、敛疮、排脓等局部作用,又有清热、除湿、通络等全身效应。

围针刺法是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多针针刺,以治疗病灶相对局限、边界较为清楚的一种针刺方法。

能疏通经络,改善皮损周围的血液循环,同时针灸的浅刺也能对局部的炎症起到免疫反应,加上闪灌,使皮肤微循环改善,起到消炎,祛瘀,除印,退斑的功效。

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70例门诊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针灸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

结果:采用SPSSll.5软件统计处理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面部痤疮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一个疗程后疗效评价针灸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针灸治疗组面部痤疮面积与中药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针灸治疗痤疮的疗效优于中药组,且见效快,作用持久,廉价。

标签:痤疮;中医临床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青春发育期患病率可达70%一80%,传统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外来风热,侵袭肺卫,饮食不节,情致不畅及妇女冲任不调所致,西医学认为本病由内分泌失调,体内雄性激素水平高,皮脂溢出,机体免疫反应,痤疮丙酸杆菌刺激等导致。

1临床资料1.1观察人群:患者共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13一48岁,均来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针灸科门诊,随机分为针灸外治法的治疗组和中药内服法的对照组。

1.2观察目的:看患者皮损的改变比较两组治疗痤疮的效果。

1.3诊断标准:(1)初起在毛囊口呈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亦可演变为脓疙,此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病例可形成硬结性囊肿;(2)多发于青春期,好发部位为面部及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3)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感受外邪等诱发;(4)青春期过后,多数可自然减轻;(5)妇女多可伴有月经不调。

1.4入选标准a.年龄在13一48岁之间,男女不限。

b.治疗前1周未行其他治疗,治疗间停止使用外院与本疾病有关的内服、外用药物。

c.自愿遵循本治疗方案,并坚持复诊治疗。

1.5排除标准a.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b.服药过敏或不适,或不能接受针灸治疗。

c.有心、肝、肾器质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疤痕体质.d.化学物质所致的职业性痊疮及药物引起的痤疮。

1.6剔除标准a.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能继续坚持治疗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寻常痤疮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疮、结节、囊肿等损害。

多发于青年男女。

痤疮为多因素性疾病,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阐述清楚。

现代西医学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以药物内服外用为主。

寻常痤疮在中医学中相当于“肺风粉刺
”、“面疮”等。

针灸治疗肺风粉刺,在古籍中未见有明确记载。

现代报道,较早见于60年代。

近十余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类对自身的健康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关针灸治疗痤疮的文章急剧增加。

在穴位刺激法上,应用颇为文泛,如用火针、电针、挑治、耳穴埋针、三棱针刺血、自血穴位注射及耳穴割治等法。

在疗效上,为了较客观验证针灸效果,有人对比了刺血法与中药、西药三者间的疗效,结果发现剌血法明显高于中、西药物,且以西药治愈率最低。

针灸治疗本病有的效率在90%左右。

【治疗】针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组。

1、曲池、合谷;2、后溪、劳宫。

配穴:大椎、足三里、迎香、下关、颊车。

(二)治法
主穴每次作1组,配穴酌取2~3个。

穴位可轮流选用。

曲池、合谷,进针得气后宜以中等度强度之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后溪穴透劳宫穴,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出针后,从针眼中挤出血数滴。

配穴用轻到中等度刺激,然后,通以电针,用断续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电针20分钟,取针后,面部穴和足三里穴,以艾条回旋灸10~15分钟,局部潮红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后溪透劳宫每周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丘疹消失,潮红全褪,不再长出新的痤疮,观察一年无复发;显效:丘疹基本消失,半年内不再长出新的痤疮;有效:丘疹明显消失,但偶有新痤疮长出;无效:症情略有好转或无改善。

共治疗537例,基本痊愈431例(80.1%),显效69例(12.8%),有效32例(6.2%),无效5例(0.9%),总有效率达99.1%。

耳穴埋针
(一)取穴
主穴:内分泌。

配穴:膈、肺。

(二)治法
单用主穴,仅埋一侧,如效不显加配穴。

耳廓严格消毒后,将揿针对准穴位,稍捻一下刺入,然后用小方块胶布固定,用手指按压10分钟。

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3~5分钟。

埋针3~5天,再另换1侧。

5~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50余例,除1例中断,12例有效及显效外,余均获痊愈。

耳穴刺血
(一)取穴
主穴:交感、热穴、内分泌、皮质下、脑点。

配穴:肾上腺、神门。

热穴位置:与对耳轮上脚内侧缘同一直线的对耳轮部。

(二)治法
每次取2~3主穴,轮流取用。

疗效不显时,加配穴。

用消毒三棱针快速点刺,深0.1厘米,以不穿透软骨为宜,挤出血1~3滴。

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症状消失,皮肤光泽,弹性如常,无任何异常,二年未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皮肤光泽弹性恢复,有轻度发硬;有效:症状减轻,痤疮部分
消退,触诊仍有硬结;无效:无改善。

共治1287例,有效率为85.3~99.4%。

其中989例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825例(81.9%),显效64例(6.9%),有效50例(5.6%),无效50例(5.6%),总有效率为94.4%。

耳穴割治
(一)取穴
主穴:肺。

配穴: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

(二)治法
主穴取双侧,酌加配穴。

常规消毒后,用手术刀尖将穴位割破,使出血少许,然后外敷药粉少量。

隔日一次,穴位可轮流选用,10次为一疗程。

药粉为:雄黄、冰片、硼酸、滑石粉各等分,研粉。

(三)疗效评价
共治381例,痊愈355例(93.2%),余26例,亦有不同程度好转。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

(二)治法
先抽取患者静脉血液3~6毫升,然后,迅速注入其本人之双侧足三里,30日治疗1次。

亦可抽血2毫升,每穴
注入1毫升,每周2次,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710例,痊愈697例(98%),显效5例(0.7%),有效4例(0.6%),无效4例(0.6%)。

有效率为98.4%。

拔罐(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3组。

1、大椎、至阳(或肺俞);2、身柱、筋缩;3、神道、命门。

配穴:降压沟、热穴、胃穴(均为耳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组,以三棱针或皮肤针叩刺数下。

出血,然后拔罐20分钟,放血量以3~5ml为宜,起罐。

配穴用三棱针或手术刀片(15号)割治,出血数滴。

每次选1~2穴。

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387例,痊愈187例,显效122例,有效7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7.4%。

拔罐(之二)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耳尖(耳穴)。

(二)治法
令患者俯伏于桌上,充分暴露后颈部,先以毫针刺入大椎穴,针尖向下,略作提插捻转后,使针感下传,然后将罐具以架火法吸拔于留针处,留罐20~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如病情顽固者可沿膀胱经线区吸拔走罐及耳尖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39例,结果治愈2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

挑治
(一)取穴
主穴:反应点。

配穴:大椎、陶道、身柱、至阳、夹脊胸1~7。

反应点位置:反应点为类似丘疹而稍高于皮肤、呈灰白色、棕色或暗红色之阳性点,压之不褪色。

位置以接近背部膀胱经输穴为佳。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如效不显可改用配穴。

令病人反坐在靠背椅上,暴露背部,在充足光线之下寻定挑治点。

然后消毒并作一皮丘局麻,以消毒三棱针刺破皮肤,将皮下白色纤维样物逐一挑断,至挑净为止。

可据症情,对较重且体格壮实者,加拔火罐,出少量血。

创口敷以消毒敷料,胶布固定。

第一次挑治,仅挑1点,复诊可挑2点。

5~7天
挑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130例,痊愈95例(73.1%),显效21例(16.2%)有效11例(8.4%),无效为3例(2.3%),总有效率为97.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内分泌、肾上腺、肺。

(二)治法
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

用氦-氖激光仪治疗,波长6328埃,功率2~3毫瓦,光导纤维芯径<200微米,光纤数值孔径<0.25,光纤长1米,末端输出功率2.5~1.3毫瓦。

每穴照射3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三)疗效评价
共治312例,痊愈179例,显效78例,有效4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5.8%。

有效者随访3~6个月,复发8例,再以本法治愈。

穴位埋藏
(一)取穴
主穴:肺俞。

(二)治法
双侧穴位均取,皮肤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取9
号空心针,将0.5~1.0cm长的羊肠线直接推入穴位皮下,针孔用消毒干棉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7~10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200例,痊愈120例,显效40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8%。

耳穴冷冻
(一)取穴
主穴:轮1、轮2。

配穴:肺、睾丸(或卵巢)、内分泌、面颊。

(二)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加1个,每次均取双侧。

穴位常规消毒后以自制直径为1.5mm铜质冷冻头浸足液氮,立即按压所选耳穴,每穴4~5秒钟。

每周1次,治疗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80例,近愈10例,显效21例,好转3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