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痤疮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寻常痤疮疾病PPT演示课件

阐述了寻常痤疮的治疗原则,包括保持皮肤清洁、抑制皮脂腺分泌 、抗感染等,并介绍了常用的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 2
保持皮肤清洁
建议患者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皮肤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护肤品。
饮食调理
建议患者避免摄入过多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03 治疗方法与药物 选择
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维A酸类药物
具有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抗炎、预防和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 着和痤疮瘢痕等作用。此外,还能增加皮肤渗透性,在联合治疗中可以增加外用抗菌及抗 炎药物的疗效。
过氧化苯甲酰
为过氧化物,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 及收敛作用。可配成不同浓度的乳膏、凝胶等,少数敏感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 敏感性皮肤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
心理调适和自信心建立
寻求支持
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 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 经历,获得情感支持和建 议。
增强自信
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自 我肯定等方式,增强自信 心和自我价值感,减少对 痤疮的焦虑和担忧。
放松身心
尝试进行深呼吸、冥想、 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活动, 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对于严重的痤疮,口服异维A酸是标 准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治疗痤疮最 有效的方法。疗程以达到最小累积剂 量60mg/kg为目标。
如口服避孕药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 商品名达英-35),适用于女性中、 重度的痤疮患者,伴有雄激素水平过 高表现(如多毛、皮脂溢出等)或多 囊卵巢综合征。迟发型痤疮及月经期 前痤疮显著加重的女性患者也可考虑 应用口服避孕药。
寻常痤疮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进展

寻常痤疮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进展
何仁亮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4(005)014
【摘要】目的综述寻常痤疮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综合分析方法.结果寻常痤疮的病因、病机包括雄激素作用,皮脂腺分泌亢进,微生物作用,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和精神神经因素以及外在因素的影响等方面.治疗上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手段.结论寻常痤疮可能是一种内分泌平衡失调,雄激素作用增强,皮脂腺分泌亢进,加上微生物作用,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和精神神经因素以及外在因素等多因素的影响所发生的常见皮肤病.随着寻常痤疮的病因、病机的进一步明确及治疗技术的进步,有望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总页数】3页(P79-81)
【作者】何仁亮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广东,中山,5284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73
【相关文献】
1.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J], 刘峰;刘林;王垂杰
2.中医对寻常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J], 刘叶兰;孙亦农
3.寻常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J], 周展超
4.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其治疗进展 [J], 郭成龙;汪小敏;张晓刚;张虎林;曹林忠;何玲
5.从黏膜免疫角度论IgA肾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J], 曾勤;徐建龙;梁莹;余仁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寻常性痤疮与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女性寻常性痤疮与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女性寻常性痤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出现粉刺、闭口粉刺、丘疹和囊肿等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状态。
众所周知,性激素是调节皮脂腺功
能和皮肤生理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女性寻常性痤疮与性激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第一、雄激素水平升高是女性寻常性痤疮发病的重要原因。
痤疮患者的雄激素水平明
显高于健康人群,特别是睾酮、二氢睾酮和睾烯酮等雄激素的增加可以直接导致皮脂分泌
的增加,促进病变的形成。
此外,雄激素还可以促进毛发生长,进一步促进毛囊堵塞和炎症。
第二、女性激素水平变化也与女性寻常性痤疮的发病有关。
女性激素主要包括雌激素
和孕激素等,它们可以抑制皮脂分泌和角化过程,使得皮肤更加清爽和光滑。
因此,一些
病因与激素相关的疾病,如月经不调、妊娠、绝经期等,也容易诱发女性寻常性痤疮的发作。
第三、胰岛素敏感性与女性寻常性痤疮的发病也有关系。
高胰岛素血症可以增加雄激
素的合成和释放,进一步影响女性激素的平衡,从而导致女性寻常性痤疮的发生。
因此,
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控制胰岛素水平和防止女性痤疮的发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女性寻常性痤疮与性激素的相关性比较明显,而且发病的机制也比较复杂。
因此,对于女性寻常性痤疮的治疗方法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调节激素水平、控制胰
岛素敏感度、改善生活习惯和清洁护理等。
同时,对于那些慢性、重度或者依赖激素药物
治疗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
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

通过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减少炎 症来发挥作用,常用的有四环素
、多西环素等。
维A酸类药物
可调节表皮细胞分化和增殖,减少 皮脂分泌,常用的有异维A酸等。
抗雄激素药物
通过阻断雄激素受体或减少雄激素 产生来发挥作用,常用的有螺内酯 、丹参酮等。
不同类型皮损的口服药物选择
轻度痤疮
一般选择外用药物治疗,若需要 口服药物,可选择抗生素或维A
史等信息。同时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方法和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的
同意和配合。
02
治疗中操作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范进行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反
应和皮肤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参数。同时保持治疗区域的清洁和干燥,
防止感染。
03
治疗后护理
治疗后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指导。如避免阳光直射、保持皮肤清
洁、避免搔抓等。同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如红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01
02
03
04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少食用高糖、高脂及 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 蔬菜、水果及富含锌的食物。
保持皮肤清洁
指导患者选用合适的清洁产品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
洗和搔抓。
规律作息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适当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有助于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
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等 因素也可能影响痤疮的发病和 病情严重程度。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依据
临床表现
皮损形态
初起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如 白头粉刺及黑头粉刺,前者为黄色皮 脂角栓,而后者系脂栓被氧化所致。 皮损加重后可形成炎症丘疹,顶端可 有小脓疱,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 的红色结节或囊肿,挤压时有波动感 ,甚至可化脓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 成窦道和瘢痕。
寻常痤疮的发病机制概述

能增强 I l I 然后 再与雄激素受体结合 ,刺激皮脂腺细胞 的增 硝 干 丌 分 化 ,分 泌 } { I 更 多油 脂 1 2 1 o此 外 生 长激 素 可 以
刺 激 胰岛 素样 生长 冈子 ( I GF ) 的产 生 ,皮 脂腺 细 胞 内表达 I GF —l 受体 n r 能会 导致皮 脂腺 的生 长,导致 油脂 分 泌增 多
其 发病机 制 同前 尚未 完全清楚 ,多与雄激 素 、皮脂 分泌 、 皮 脂 中过 氧化 鲨烯 、蜡 醋 、游 离脂 肪 酸 含量 增 加 , 饱
痤疮 丙酸 杆 菌增 殖 、毛囊 皮 脂 腺导 管 的异 常 角化 、心 理 和脂 肪酸 的 比例增 加 及亚 油 酸 含量 降 低等 脂 质 成 分改 变 及遗 传 等 素有 父 本 文将 主要 发 病 机制 进 行综 述 ,以 也 会导致 毛囊皮 脂腺导 管 的角化异 常 便 为开 发祛痘产 I 1 1 提供 理论基 础
蛋 白酶 、释 放组 胺 、短链 脂 肪 酸 、细胞 趋化 物 质等 生物 活性 物 质 参 与痤 疮 炎症 除此 之 外 ,脂 质 巾 的一 成 分
己睫 角 化过 度 是 痤疮 发病 机 理 中 的重 要环 节 ,也 是 如仡生 四烯 酸 、游离 脂 肪酸 ( F F A 1 、亚油 酸 以 及促 炎症 维 甲限治疗痤疮 的理 沦依 据 J 。任痤疮患 者 巾 ,毛囊 角质 因子 如 r _ 1 介素 ( 1 L ) 一 l 、 肿瘤 坏 死 【 夫 l 子( T N F ) 一 等 可能 形 成 细 胞 的 角化 物 质 变得 致 密 ,细胞 更 新 周 期加 快 ,张 均与痤 疮 炎症有 炎 , 而目 . 他们诱 导炎症 的作 用可 以不依 赖 力微丝 和桥 大 垃增 多许 在漏 斗部 聚 集 ,细胞 问 粘 附增 于 痤疮 丙 酸杆 菌 的存 在 。此 外过 氧 化 物酶 体 增 生物 激 活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发表者:闫景东6138人已访问痤疮,中医学称之为“粉刺”,俗称“青春痘”,是皮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依据皮疹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寻常型和囊肿性、结节性和聚合性痤疮,依据年龄阶段又分青春期痤疮和青春期后痤疮。
痤疮临床表现较为单一,常有粉刺、炎性丘疹、囊肿、结节等症状,但痤疮的证候候较复杂,不能以局部有炎症表现就妄投寒凉药物,治疗上应遵从辨证论治原则,抓住病机的基本特点,分清疾病的寒、热、虚、实,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
根据临床经验,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同时参考患者的年龄、症状、发病部位等,效果显著。
一、病因病机及治疗1.肺胃热盛中医学认为,面鼻为肺胃二经所主,若素体阳热偏盛,肺经郁热,又复受风邪(风易袭上位),则发“肺风粉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腑气不通,湿热上攻于面部,则亦发痤疮。
此型最常见于炎性痤疮,患者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胸背部可有少量皮疹,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个别上有脓头,痒痛相兼,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或滑略细,大便干结。
采用“以泻代清”的治法,通腑实,泻肺经风热,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白花蛇舌草30g、重楼20g、生山楂30g、泽泻20g、枇杷叶15g、蜜桑白皮15g、黄芩10g、丹参20g、生大黄10g(同煎)、生甘草10g。
如伴有手足心热,加女贞子20g、旱莲草20g,凉血兼调节激素水平;如药后便溏,去生大黄,加炒枳实15g,减缓药性,如额部皮疹较多,加服导赤散,如两颊部皮疹较多,加广郁金20g,疏肝行气。
2.湿邪蕴结从临床症状上看,面部油腻是痤疮最常见的皮损表现,源于青春期素体生机旺盛,用西医来解释就是青春期激素水平失衡,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过多,而皮脂的堆积就是粉刺形成的原因,因此,减少油脂的分泌是治疗的重点。
中医学认为油脂与“湿”有关,而湿邪的来源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平素嗜食辛辣刺激之物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邪内生。
第二,肾阳虚衰,无以温运脾阳,导致水湿停聚。
痤疮成因及中医治疗

痤疮一、寻常痤疮概述1、临床要点好发部位:好发于颜面部,胸背部、肩部。
发病年龄:好发于青春期男女, 个别患者可迁延至30岁以上。
皮损特征:粉刺、丘疹、脓疱,严重者出现紫红色结节、囊肿、脓肿,甚至破溃,形成窦道和瘢痕,愈后留有色素沉着、萎缩性瘢痕。
2、痤疮分级:3、发病机制,目前公认机制。
雄激素作用、油脂分泌过多、毛囊导管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炎症;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学因素、饮食、化妆品等。
二、寻常痤疮的中医认识《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最早提出了“痤痱”病名,湿热搏结,滞塞不通,腠理壅闭,发而为痤疮。
《黄帝内经素问注》“皶刺长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针,久者上黑,长一分,余色白黄,而瘦于玄府中,俗曰粉刺,解表已,玄府谓汗空也。
痤,谓色赤,脂愤内蕴血脓,形小而大,如酸刺枣,或如按豆,此皆阳气内郁所为,待耎而攻之,大甚出之。
”——总的病机为“阳气内郁”。
《肘后备急方》“年少气充,面生皰疮”——指出本病好发于“年少”者之面部。
《刘涓子鬼遗方》创制木兰膏,以之“敷疱上,日三”外用治疗痤疮。
《诸病源候论》“面皰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皰,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最早提出了“面皰”病名,发病与“风”“热”有关。
《万病回春》“肺风粉刺,上焦火热也”制粉刺方,枯矾30克,生硫磺、白附子各6克组成,上药共为细末,唾液调匀备用。
外用,敷粉刺,临晚上药,次早洗去。
——指出该病病位在上焦,病性为热。
《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
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
经所谓有诸内、形诸外。
……内服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指出病位在肺,并提出内治法。
《外科启玄》“肺风刺渣鼻疮,鼻乃肺之窍,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以致血热凝结于面所致,宜清肺消风活血药治之,外上搽药消之。
最新寻常痤疮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精品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系统治疗----四环素
剂量与疗程:500~1000mg/d,服药3~4周待 病情有所控制后适当减量,维持量250mg/d 或隔日250mg,一般需连续服药4月左右。如 用药4 ~6 周仍不能控制者, 可增至 1.5 ~ 2g/d,用药2周观察。
系统治疗----四环素
作用机理:①抗PA,②抑制脂酶,③抑制趋化 因子,④抑制中性粒细胞。 副作用:①胃肠道反应,②二重感染,例粘膜 念珠菌感染,③光敏,④药疹。 需饭前服,以增加吸收,避免与铁剂等同时
临 床 表 现
12~ 24 岁 发 病 率 达 85%,25~ 34 岁 为 8%,35~ 44 岁 为 3%, 是一种常见病,皮损主要累及面及躯干上部,有二类损害,即 非炎性粉刺及炎性损害,包括丘疹、脓庖、结节、囊肿等。根 据皮损的主要疹型可分为丘疹性、脓疱性、囊肿性、萎缩性、 聚 合 性 及 恶 病 质 性 痤 疮 。 每 型 主 要 以 1~ 2 种 疹 型 为 主 。
----是目前针对痤疮发病四大环节的唯一的药物, 所以疗效也高。
系统治疗----维A酸
副作用包括: ①皮肤粘膜反应,皮干燥、脱屑、唇炎、口角炎、结
合膜炎、脱发、光敏、肢端脱皮、皮脆性增加、鼻干及 鼻衄等,但可耐受,多在用药1~2周内出现,可逆性。 ②肌 痛,关节痛。
③肝功能损害,AST、γ-GT升高。 ④眼损害,暗适应性差。⑤甘油三酯升高。⑥致畸。
寻常痤疮的发病机理及其 治疗〖精品课件〗
寻常痤疮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病因学
一、毛皮脂腺导管上皮细胞异常角化 这种异常的角化可使毛孔堵塞,内
容物排出不畅而堆积,形成微粉刺。以 后进一步扩大形成粉刺,近来研究表明 皮脂中的亚油酸与毛囊口异常角化有 关。痤疮患者此亚油酸水平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治疗----红霉素
剂量与疗程:500~1000mg/d,可连服4周起效后,每2周减250mg,至维持 量在250~500mg/d再服1个月。
作用机制①抗PA,②抑制皮脂,③FFA下降。 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不适,发生耐药比四环素多见。
个; Ⅳ级:结节/囊肿或聚合性,总病灶>100个,结节/囊肿>3个。
cunliffc分级:
轻度:以白头及黑头粉刺为主; 中度:以炎性丘疹及脓疱为主; 重度:炎性丘疹很重,出现结节及炎性囊肿为主。
治疗
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疾病的严重性及防止瘢痕的产生,真正意义上的 治愈并不多见;
治疗方法很多,可能与其病因复杂有关,但主要针对毛囊异常角化,PA感 染,雄激素作用及炎症四大病因;
局部治疗----维A酸制剂
全反式维A酸0.01%~0.1%凝胶、霜及溶液,抗粉刺形成及溶粉刺作用,间 接抗菌及轻度抗炎作用,日晒后不稳定;
异维A酸:抗炎作用比全反式强,局部副作用轻,结构不稳定; Motretinide第三代维A酸,仅瑞士上市,作用弱,副作用轻 阿达帕林:0.1%凝胶,第三代维A酸,抗炎作用强,局部不良反应少; 他扎罗汀:0.05%~0.1%凝胶,主要治疗银屑病及痤疮。 维A酸对炎性及非炎性损害均有效,副作用①皮肤刺激,②色素沉着,③干燥,④日 晒耐受低。
作用机理:①抗PA,②抑制脂酶,③抑制趋化因子,④抑制中性粒细胞。 副作用:①胃肠道反应,②二重感染,例粘膜念珠菌感染,③光敏,④药
疹。 需饭前服,以增加吸收,避免与铁剂等同时服。
系统治疗----美满霉素
剂量与疗程:100~200mg/d,取得疗效后逐渐减量。 ①对四环素耐药者本药仍有效。 ②每日200mg比每日1g四环素降低FFA的作用大,且持久。 ③服药3周与服四环素9周的疗效相当。表明该药疗效快,作用强。 本药为脂溶性,易穿透到毛囊皮脂腺内,吸收不受胃肠道离子影响,生物
系统治疗----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300~450mg/d,疗效与四环素相当,作用机理同红霉素,主要 副作用①胃肠障碍,②腹泻,③伪膜性肠炎。
系统治疗
甲烯土霉素: 400mg/d,明显起效后改200mg/d。作用机理及副作用与四环素相似 强力霉素: 200mg/d,起效后改为100mg/d。
几种外用药的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
角质溶解/抗粉刺作用
抗微生物 抗炎
全反式维 A 酸
+++
+
-
异维 A 酸
+++
+
+
阿达帕林
+++
+
++
壬二酸
+++
+++
++
红霉素
-
+++
-
氯洁霉素
-
+++
-
四环素
-
+++
+
过氧化苯甲酰
+
++++
++
水杨酸
++
+
-
++++ 很强 +++ 强 ++ 中 + 弱 - 无
寻常痤疮的处理原则----根据发病机理选
预后
没有资料说明早期治疗可预防发病或延长缓解期,口服维A酸可延长缓解期, 一般不易复发,对活动期痤疮的有效治疗以控制病情至自发性消退,减少或预防瘢 痕的产生。
局部治疗----Bp
2.5%~10%洗剂、霜及凝胶。 具有 ① 抗PA。 ② 降低FFA及氧自由基。 ③ 溶解粉刺。故对炎性及非炎性皮损均有效; 副作用包括皮肤刺激、干燥、灼热及过敏等。
局部治疗----抗生素洗剂、霜剂、膏及凝
胶
1~2%红霉素,1~2%氯霉素,0.5%四环素,1~2%林可霉素。 机理①抗菌。②通过抑制FFA及趋化因子达到抗炎作用。 有耐药及交叉耐药发生,应采取短期4~6周及合并用药减少耐药。
寻常痤疮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病因学
一、毛皮脂腺导管上皮细胞异常角化
这种异常的角化可使毛孔堵塞,内容物排出不畅而堆积,形成微粉刺。以后进 一步扩大形成粉刺,近来研究表明皮脂中的亚油酸与毛囊口异常角化有关。痤疮患 者此亚油酸水平降低。
二、皮脂分泌增多
痤疮患者局部皮脂较正常人明显增加,可能与雄性素的作用有关,给痤疮丙酸 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
系统治疗----性激素
① 乙烯雌酚1mg/d×10~14天,女性在停经后第5天开始服。如考虑避孕可 用,否则慎用,可引起黄褐斑、高血压以及月经紊乱及男性女性化。
②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U每周2次肌注。 ③ 环丙氯地孕酮2mg和乙炔雌二醇50μ g合剂。有恶心、增重等副作用。 ④ 黄体硐10mg经前10天肌注,经前5天再肌注5mg。用于经前加重者。 ⑤ 口服避孕药,经后5天开始服20~21天,用于青壮年女性。 ⑥ 复方炔诺酮,按避孕常规服,0.625mg,月经来潮第5天服×22天。 ⑦ 安体舒通40~60mg连服1月。 ⑧ 达因-35,按月经周期服药。 用于严重难治的女性患者,不是常规治疗,应权衡利弊。 该疗法疗程长,需3~4月,副作用多,应慎用。
局部治疗
硫磺:5%硫磺霜及洗剂,可有溶解粉刺及抗角化的作用。 雷琐辛:2%雷琐辛酊剂。 水扬酸:2~3%水扬酸霜,有轻度角质溶解作用。 皮质类固醇:对结节及囊肿性痤疮、皮损内注射,可选用去炎松、强的松
龙等。 壬二酸:为9碳二羧酸,人及糠秕孢子菌产生。15~20%霜剂 ①抑制PA,
②抗角层增生, ③抗粉刺形成,纠正异常角化; ④活性氧化物及FFA减少有抗炎作用。
局部治疗----联合用药
维A酸可增加其他药物的皮肤穿透性,与抗生素合用,增加疗效。 ①维A酸+林可霉素或红霉素 ②维A酸+Bp,早晚分开用 ③维A酸+Bp+红霉素
外科治疗
1.粉刺压出 2.切开引流 3.擦皮术
一般处理
系统治疗----维A酸
剂量与疗程:主要是13-顺-维A酸,0.5~1mg/d/kg,连服2~3周,待病情 控制后减量维持,总疗程4~5个月。至今的大量临床观察认为本药是治疗 痤疮最好的药物,主要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及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作用机制: ① 溶解粉刺, ② 减少皮脂, ③ 减少炎性反应, ④ 降低PA菌。 ----是目前针对痤疮发病四大环节的唯一的药物,所以疗效也高。 副作用包括: ① 皮肤粘膜反应,皮干燥、脱屑、唇炎、口角炎、结合膜炎、脱发、光敏、
系统治疗----锌制剂
硫酸锌600mg/d,服4~12周,作用机理不清,可能①抑制毛囊角化。②抗 炎作用。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系统治疗----维生素
例VitA、VitB,可合用做辅助治疗,因迄今尚无严格的研究表明有疗效。
局部治疗
用于轻度痤疮,可减少系统用药的副作用, 根据情况选其中一种或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一般来说联合治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系统治疗----氨苯砜
剂量与疗程:50~100mg/d,严重者150mg/d,不超过200mg/d。如和抗生素 联用可减少用量。本药多用于炎症明显的结节囊肿性患者,
作用机理①抗PA,②抗炎。 副作用较多,包括①溶贫,②胃肠道反应,③骨髓抑制,④肝肾功能受损,
⑤药疹,包括DDS综合征等。因此应在治疗前、治疗中进行血尿常规及肝肾 功能检查。
1.向患者解释病因 2.面部清洗 3.饮食
中医中药治疗及其他方法
1.UVB减少痤疮炎症 2.磷脂酰胆碱,减少皮脂,纠正异常角化。
寻常痤疮的处理原则
1.根据严重性选择: 轻度:外用角质松解剂为主,例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水杨酸、硫黄、壬二酸 等; 中度:外用加系统用药,外用维A酸、抗生素及角质松解剂;口服四环素族、大 环内酯类等药物;必要时服用维A酸;
药
病因
药物
毛皮腺导管异常角化
全反式维 A 酸、阿达帕林、他扎罗汀、壬二酸、维 A
酸+Bp
内分泌异常
乙烯雌酚、绒毛膜促性腺素、达因-35、环丙氯地孕
酮
PA 感染
多种抗生素、壬二酸、过氧化苯甲酰、维 A 酸+Bp+
红霉素、维 A 酸+林可霉素
炎症
阿达帕林、壬二酸及 Bp
皮脂分泌增多
系统用维 A 酸、抗雄性激素
肢端脱皮、皮脆性增加、鼻干及鼻衄等,但可耐受,多在用药1~2周内出 现,可逆性。 ② 肌痛,关节痛。 ③ 肝功能损害,AST、γ -GT升高。 ④ 眼损害,暗适应性差。 ⑤ 甘油三酯升高。 ⑥ 致畸。
系统治疗----皮质类固醇
某些重度炎症明显的患者,或特殊需要者,例结婚可短期应用。 开始强的松30mg/d左右,应在1月内减量至停用。可使炎症明显减轻。 最好合用维A酸及抗生素, 本药能引起激素性痤疮应注意。
五、遗传
基本认为是多基因遗传,但因有很多因素影响发病,故从遗传学角度难以预测 其发病及严重性。
六、系统性用药
雄性素、避孕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卤族元素的药物(碘剂、溴剂)、抗结核药、 抗癫痫药、VitB12等。
七、其他
潮湿、热、情绪压抑、外伤、饮食等也有关。
总结:
青春期后,雄性素增高,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毛囊上皮发生异常角化,使毛 囊口堵塞,皮脂及角质碎片形成微粉刺,进一步扩大成粉刺,皮脂增多,使PA易生 长,产生脂酶分解甘油三酯产生FFA,同时PA分泌趋化因子,使PMN聚集,产生溶酶 共同使毛囊上皮破损引起炎性损害,进一步发展可成结节及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