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毅院士:云计算让精准定位成为可能

合集下载

“中国好创意”青年大数据大赛活动方案x

“中国好创意”青年大数据大赛活动方案x

“中国好创意”CCF全国青年大数据创新大赛活动方案一、活动宗旨旨在通过大赛构建良好的资源共享平台,制造大数据的良性进展环境,增进大数据、“互联网+”与云计算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融合,增进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材的培育,为国家输出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材,推动“公共创业、万众创新”。

二、活动定位打造一个数据分享、数据治理、数据建模与数据分析的在线大数据云平台,汇聚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高校的大数据需求。

大赛分为“大数据创新程序大赛”和“大数据创意应用大赛”,吸引一群有志于大数据技术与研究的数据工作爱好者,通过“众包”模式,利用数据分析方式和大数据创新创意应用原型系统分析数据价值、针对问题求解。

三、组织实施(一)大赛时刻2021年9月—2021年12月(二)参赛对象有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爱好的团队或个人,尤其鼓舞全国一般高等本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及经国家批准的独立学院的在校学生参与竞赛,团队参赛队伍可包括指导教师1名(可空缺),队长1名,队员(含队长)2—5名(可空缺)。

(三)大赛组织结构指导单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数据与技术局主办单位:中国运算机学会承办单位:中国运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易班网北京数联众创科技战略合作:清华大学、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合作单位:百度、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阿里、海量、亚信数据、中科曙光、华大基因、国双科技、京东集团、华院数据、拓尔思、明略数据、中华网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席:李国杰中国工程院院士、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主任梅宏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田溯宁中国宽带资本基金董事长、亚信科技董事长大赛专家委员会主席: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徐宗本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华云生香港中文大学常务副校长、IEEE/ACM/AAAS Fellow李建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CCF大数据专委会副主任大赛工作委员会主席:程学旗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CCF大数据专委会秘书长吴甘沙Intel中国研究院院长、CCF大数据专委会委员张自力西南大学运算机学院院长、CCF大数据专委会委员周涛电子科技大学教授、CCF大数据专委会委员朱明伦易班CEO、总裁四、大赛赛程活动分为启动仪式、网络初赛、校园活动、全国总决赛和颁奖典礼五个环节组成。

0811溱潼古镇院士馆展示设计方案

0811溱潼古镇院士馆展示设计方案
)第Ⅲ委员会主席(1988年-1992年)、第Ⅵ委员会主席(1992年-1996年)。1991年,李德仁当 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三年后,他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绘测界唯一的双院士。1988年 ,李德仁发表的《论3S集成》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和赞扬。90年代,他提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概
念和理论体系,并从事以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
主要成就:云计算
展区用互动的方式让参观 者实际感受李德毅院士的 主要科研成就——云计算。 三块显示屏分别代表了云 计算的三个数据库,参观 者可以任意在三个数据库 中调取数据或存储信息。 互动的体验将复杂深奥的 云计算原理表现得浅显易 懂。
展示内容| 李德毅篇
主要成就:云计算
2010年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 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等)是动态、可 伸缩、被虚拟化的,而且以服务的方式提供。
设计方案一
本方案将铺陈于整个展示空间的、充满现代 感的卷轴作为设计元素,与院士馆古朴的建 筑外观形成强烈的反差。李氏兄弟的卓越成 就书写于卷轴之上,正如他们是从这宁静的 古镇中走出的科学家,体现了文化的传承。
展示内容| 李德仁篇
展区以图文形式展现李 德仁院士的生平和主要 事迹。
展示内容| 李德仁篇
第一章 少小勤学· 与航测的机缘巧合
李德仁篇第一章少小勤学, 主要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来 展示,配以自古英雄出少 年的多媒体视频,多样化 的展示手法使参观者踏进 院士馆就被精彩的展示内 容所吸引。
展示内容| 李德仁篇
1999 给袁修孝博士 颁发博士证书
展示内容| 李德仁篇
第四章 翰墨传香· 桃李芬芳满天下

数据科学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据科学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据科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第一章数据科学基础9/3/20181An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陈恩红、刘淇Email: qiliuql@课程主页:/~qiliuql/DS2018.html课程目标2全面了解数据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分析的常用技术、发展前沿和应用案例了解数据的“能”与“不能”树立数据科学的基本思路初步掌握使用数据分析手段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9/3/2018数据科学基础数据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所有能够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人-机-物”三元融合,世界已经成为数据化的世界3当文字成为数据当方位成为数据当沟通成为数据一切事物的数据化数据科学基础4我们生活在数据中,所有人都在制造和分享数据数据科学基础案例:从最不可能的地方获得数据当一个人坐着的时候,他的身形、姿势和重量分布都可以量化和数据化。

5数据科学基础6背景:铺天盖地的“大数据”字眼大数据新闻1亿篇大数据“完全占领”了互联网和IT领域之后,开始进入各行各业,形成了政府大数据、教育大数据、医疗大数据、交通大数据、金融大数据、保险大数据、公安大数据、法院大数据、旅游大数据、……数据科学基础7•李德毅院士:大数据本身,既不是科学也不是技术,它反映的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客观存在大数据到底是噱头+忽悠,还是真金白银啊?你们说的大数据到底是啥?大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是?我没看清楚大数据的价值,但很清楚大数据的大成本,真能赚回来吗?未来真的不会大数据就不能赢了吗?我不认为数据等同于价值,哪些数据才有价值?所谓的大数据牛的公司,到底牛在哪?我用SQL Server用的好好的,一定要现在就转大数据吗?大数据就是数据,没什么可神秘的。

它是一种原材料,数据库、数据挖掘、云计算、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等都可以看作是对这种原材料进行存储烹饪加工等的手段和技术,目的就是做出各种美食(例如让AlphaGo打败李世石)数据科学基础8大数据有多大?数据量已到ZB等级KB->MB->GB->TB->PB->EB->ZB->YB->NB->DBPB以上级别的数据,最有效的传输方式是空运,而不是网络而大数据不仅仅只是量大!60秒,我们能产生多少数据?PB是大数据层次的临界点数据科学基础客观存在的大数据9数据种类多样(Variety)高实时性(Velocity)流式处理Streams 实时处理Real Time 批处理Batch结构化Structured 非结构化Unstructured 半结构化Semi-structured TB (2^30KB)PB (2^40KB)ZB (2^60KB)Value数据价值巨大数据量大(Volume)数据科学基础10客观存在的大数据---Volume(数据量巨大)阿里所保有的、经过清洗的历史数据已超过100PB。

李德毅书写人工智能的创新华章

李德毅书写人工智能的创新华章

MASTER STYLE |大师风范大师档案:李德毅,中国共产党党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指挥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3年在英国爱丁堡#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人工智能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

他主要从事计算机工程、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數据挖掘、知识发现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的研究,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长期致力于军队信息化工作。

他是不确定性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中国无人驾驶的枳极引领者,人工智能产学研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項,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201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木进步奖,2018年获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终身成就奖,2021年荣获“吴文悛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专稿I李德毅:书写人工智能的创新华章2021年4月10日,‘‘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十周年颁奖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因在计算机工程、自动控制、认知科学和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多项国际公认的领先成果,被授予“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并获得100万元人民币奖金。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11年发起主办,得到中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 誉理事长吴文俊的支持,该奖是中国人 工智能领域最高奖项之一。

李德毅1944年11月28日出生于 江苏泰县,中学就读于江苏省沭阳高级 中学,丨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 系,1983年获得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 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博士学位,1984年进入总参某研究所工作。

他先后 担任总工程师、副所长、副主任,1996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当选为中国 工程院院士。

院士李德毅---大数据认知

院士李德毅---大数据认知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大数据时代的认知计算摘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MDCC 2013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认知计算》的演讲。

他分析了认知究竟可不可以计算,他认为以人为本的认知物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大数据时代的认知计算正在逼近认知科学。

MDCC 2013移动开发者大会于2013年11月13-1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由CSDN和创新工场联合主办。

逾百位国内外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人物与核心技术专家,以“全民移动,重塑世界”为主题,分享最新实践经验,探讨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此外,智能硬件、移动娱乐游戏、微APP三大主题峰会成为本次大会新亮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发表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认知计算》的演讲。

他分析了认知究竟可不可以计算,并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移动时代,认知计算应该何去何从。

他认为以人为本的认知物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大数据时代的认知计算正在逼近认知科学。

以下为演讲实录:李德毅:各位同行大家好。

移动生活、移动品质,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很大。

这一年社会上的人,拿个手机,有说有笑有拍照,这就是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人活着就要动,移动的速度是多少,把移动速度搞清楚,移动产品才搞得清楚。

我们靠两条腿动,靠轮子动,靠高铁动,靠飞机动,主要还是低速移动,所以我们叫移动,不叫运动。

但是背个笔记本是个负担,所以我就想一想,大数据时代对我们移动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也就是大数据时代人的认知,认知最简单的是说话、听、看、写。

认知可不可以计算?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命题。

因为老科学家认为人是世界上最高级的精品,比其他东西都强,认知是不可计算的。

我们希望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我们希望智慧。

说把智慧城市变成智能城市,智能是个技术,我们要的是智慧。

我们说你这个良心大大的坏了或者我心情不好学不进去,说明这个认知和心态有关系。

但是作为人工智能的科学,作为认知科学来说,我们长期以来强调的是智商,脑智,依据现有知识进行分析、联想、推导或归纳,产生新知。

云模型

云模型

云模型云模型(Cloud model)是我国学者李德毅教授提出的定性和定量转换模型。

随着不确定性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不确定性是这个世界的魅力所在,只有不确定性本身才是确定的。

在众多的不确定性中,随机性和模糊性是最基本的。

针对概率论和模糊数学在处理不确定性方面的不足,1995年我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教授在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云的概念,并研究了模糊性和随机性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自李德毅院士等人提出云模型至今短短的十多年,其已成功的应用到数据挖掘、决策分析、智能控制、图像处理等众多领域。

定义在随机数学和模糊数学的基础上,提出用"云模型"来统一刻画语言值中大量存在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把云模型作为用语言值描述的某个定性概念与其数值表示之间的不确定性转换模型.以云模型表示自然语言中的基元——语言值,用云的数字特征——期望Ex,熵En和超熵He表示语言值的数学性质.“熵”这一概念最初是作为描述热力学的一个状态参量,以后又被引入统计物理学、信息论、复杂系统等,用以度量不确定的程度.在云模型中,熵代表一个定性概念的可度量粒度,熵越大粒度越大,可以用于粒度计算;同时,熵还表示在论域空间可以被定性概念接受的取值范围,即模糊度,是定性概念亦此亦彼性的度量.云模型中的超熵是不确定性状态变化的度量,即熵的熵.云模型既反映代表定性概念值的样本出现的随机性,又反映了隶属程度的不确定性,揭示了模糊性和随机性之间的关联.相关系数期望Ex是云在论域空间分布的期望,是最能够代表定性概念的点,或者说是这个概念量化的最典型样本;熵En代表定性概念的可度量粒度,熵越大,通常概念越宏观,也是定性概念不确定性的度量,由概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同决定.一方面, En是定性概念随机性的度量,反映了能够代表这个定性概念的云滴的离散程度;另一方面,又是定性概念亦此亦彼性的度量,反映了在论域空间可被概念接受的云滴的取值范围;超熵He是熵的不确定性度量,即熵的熵,由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同决定。

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信息

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信息

以下是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老师的姓名、性别、职称、专业名称和研究方向、联系方式:1 丁立新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智能计算、智能信息处理 lxding@2胡继承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嵌入式系统开发方法与技术 jicheng@3 何克清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软件复杂系统、软件产业基础设施中的关键技术hekeqing@4李兵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复杂系统的软件工程、系统集成、复杂网络libing@5 李德毅男院士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工程、人工智能 libing@6 吕金虎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 jhlu@7 刘梦赤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Web和数据库技术 mengchi@8 刘进男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互联网上的软件工程、文化计算、知识网格与协作演化Typhoon2008@9 李元香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并行计算、演化计算 yxli@10 李旭晖男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复杂数据管理与程序设计语言lixuhui@11 梁鹏男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软件体系结构、服务需求工程liangp@12 刘婧女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软件工程、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 J_liu@13 彭蓉女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软件工程、安全需求工程、系统集成、软件过程管理rongpeng@14 钱铁云女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检索、数据挖掘qty@15 吴志健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智能计算、演化计算 zjwu9551@16 许承瑜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语意计算、语意软件 psheu@17 曾承男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检索、多媒体、云计算、Web服务、数据库zengc@18 应时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Web应用软件开发yingshi@19周国富男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语义、petri网、需求工程、软件可信性gfzhou@欢迎大家选这些老师做导师!。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论文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论文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论文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利用大数据和语言智能技术优化语言教学和重塑语言学习,并深入地探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如何改变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论文篇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重塑语言教育2016年7月17-18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高校英语写作教学联盟协办、批改网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语言智能大会暨大数据在外语教学科研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全国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和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提供学术指导,由外语电化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提供学术支持。

目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本次大会以“跨界、融合、创新”为主题,讨论了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利用大数据和语言智能技术优化语言教学和重塑语言学习,并深入地探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如何改变传统英语写作教学,多位语言学界的专家共同见证了大数据时代下批改网在中小学及高校的英语教学中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此次大会上还发布了2016百万同题英文写作活动数据报告并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

教育部高校大学外语教指委秘书长、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发布了《2016百万同题英文写作大数据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同年4~5月份批改网举办的百万同题英文写作活动,今年的活动是由北京大学命题,全国共计9384所学校的22532教师和173万学生参与本次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交互关于交互认知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提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交互认知,满足机器人市场的迫切需求,他指出教育的本质是交互,云计算和大数据成就了人工智能,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个性化教学等交互认知手段,实现“教”和“学”即时地、个性化反馈和有效沟通,将逐渐把教师转型为教练,同时也肯定了批改网在研究交互认知中的作用与意义,并探讨了从研发特定社交场景的聊天机器人开始研究交互认知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