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原电池练习题带答案

(完整版)原电池练习题带答案
(完整版)原电池练习题带答案

原电池练习题

1.下列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2.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子沿导线由Cu片流向Ag片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Ag++e-===Ag

C.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Ag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Cu(NO3)2溶液

3. 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 Mg+2H2O===Mg(OH)2+H2↑

4.(教材改编题)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在测试水果电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金属片A是正极,则该金属片上会产生H2 B.水果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此水果发电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D.金属片A、B可以一个是铜片,另一个是铁片

5.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

选项M N P

A Zn Cu 稀H2SO4

B Cu Fe 稀HCl

C Ag Zn AgNO3溶液

D Zn Fe Fe(NO3)3溶液

6)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7.(2017·泗洪模拟)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

B.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C.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Cu===Cu2++2Fe2+

D.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其作用是传递电子

8.一定量的稀盐酸跟过量锌粉反应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 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

C.加入少量NH4HSO4固体 D.加入少量CuSO4溶液

9.(2017·开封高三调研)如图,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导线→Y

B.若两电极分别为铁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铁

C.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X>Y

10.一次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

11.二次电池(以铅蓄电池为例)

1.放电时的反应

(1)负极: (氧化反应);

(2)正极: (还原反应);

(3)总反应:。

2.充电时的反应

(1)阴极: (还原反应);

(2)阳极: (氧化反应);

(3)总反应:。

电解原理应用练习题

1.在冶金工业中,常用电解法得到钠、镁、铝等金属,其原因是

A.都是轻金属

B.都是活泼金属

C.成本低廉

D.这些金属的化合物熔点较低

2.火法炼铜得到的粗铜中含多种杂质(如锌、金和银等),其性能远不能达到电气工业的要求,工业上常使用

电解精炼法将粗铜提纯。在电解精炼时

A.粗铜接电源负极

B.纯铜作阳极

C.杂质都将以单质形式沉积到池底

D.纯铜片增重2.56 g,电路中通过电子为0.08 mol

3.欲在金属表面镀银,应把镀件挂在电镀池的阴极。下列各组中,选用的阳极金属和电镀液均正确的是

A.Ag和AgCl溶液

B.Ag和AgNO3溶液

C.Pt和Ag2CO3溶液

D.Pt和Ag2SO4溶液

4.某溶液中含有溶质NaCl和H2SO4,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溶液时,根据电极产

物,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阴极只析出H2

B.阳极先析出Cl2,后析出O2

C.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

D.溶液pH不断增大,最后为7

5.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提供给0.2 mol电子时停止通电。若此溶液体积为2 L,则所得电解

液的pH是

A.1 B.8 C.13 D.14

6.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 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

7.在水中加等物质的量的Ag+、Ba2+、Na+、SO2-4、NO-3、Cl-,将该溶液放在用惰性电极作电极的电解槽中,

通电片刻,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为

A.35.5∶108 B.16∶207 C.8∶1 D.108∶35.5

8.常温下用石墨电极,电解100 mL 0.1 mol·L-1的Cu(NO3)2和0.1 mol·L-1的AgNO3组成的混合溶液,当

某一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时,假设溶液体积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极增重1.4 g

B.所得溶液pH<1

C.阴极增重0.64 g

D.所得溶液pH>1

9.电解饱和食盐水,当阴极附近有0.4molOH-生成时,阳极生成

A.0.2mol H2B.0.2mol Cl2 C.0.4mol H2 D.0.4mol Cl2

10.电解法精炼含有Fe、Zn、Ag等杂质的粗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时以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精铜作阳极

B.粗铜与电源负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C.阴极上发生的反应是Cu2+ + 2e-=Cu

D.电解后Fe、Zn、Ag等杂质会沉积在电解槽底部形成阳极泥

11.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Cu2+或Ag+分别按Cu2++2e-→Cu或Ag++e-→Ag在电极上放电,其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银的质量为

A.1.62g B.6.48g C.3.24g D.12.96g

12.右图为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从E口逸出的气体是H2

B.从B口加入含少量NaOH的水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C.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 LCl2,便产生2 mol NaOH

D.电解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以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

14.如图所示,电解未精制饱和食盐水(含有少量Mg2+),在碳棒和铁片表面均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铁片

附近出现浑浊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棒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B.碳棒上发生氧化反应

C.铁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 Cl2↑

D.铁片附近出现的浑浊物是Mg(OH)2

15.如图所示,甲、乙为相互串联的两电解池。

(1)甲池若为用电解原理精炼铜的装置,则A电极名称为极,电极材料是,电极反应式为,电解质溶液可以

是。

(2)乙池中Fe极电极反应式为,若在乙池中滴入少量酚酞试液,开始电解一段时间,Fe极附近呈色。

17.如图:通电5min后,电极5质量增加2.16g,试回答:

(1)电源:a为极,C池为池

A池电极反应:,。

C池电极反应:,。

(2)若B槽中共收集到224mL气体(标况),

且溶液体积为200mL(设电解过程中溶

液体积不变),则通电前溶液中的Cu2+物

A B C

质的量浓度为。

(3)若A池溶液体积为200mL,且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则电解后,溶液pH为。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对已达平衡状态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

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逆)减小倍数

D.在体积不变时加入氩气,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后,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对平衡体系加压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5.对平衡CO 2(g)CO2(aq) △H= -19.75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

6.2007年10月10日,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尔特生日的当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在表面化学领域做出开拓性的贡献。合成氨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效率显著提高,就是埃尔特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做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B.将氨气从混合气中分离,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D.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7.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8.对于可逆反应2A2(g)+B2(g) 2A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

9.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g)+O2(g) 2SO3(g)达平衡后,再通入18O2气体,重新达平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B. SO2、O2、 SO3中18O的含量均增加

C.SO2、O2的转化率均增大

D.通18O2前、通18O2后、重新达平衡后三个时间段v(正)与v(逆)的关系依次是:

==、>、==。

10.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 X

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11.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Z(g)+W(s);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12.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s)+3Y(g) 2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13.下图为PCl5(g) PCl3(g)+Cl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平衡状态Ⅰ移动到状态Ⅱ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的曲线,此图表示的变化是()

A.降温B.降压C.增加PCl5的量 D.增加PCl3的量

14.符合图象4的反应为()。

A.N2O3(g)NO2(g)+NO(g)

B.3NO2(g)+H2O(l)2HNO3(l)+NO(g)

C.4NH3(g)+5O2(g)4NO(g)+6H2O(g)

D.CO2(g)+C(s)2CO(g)

图4 曲线图左逆右正

15.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5所示是A的转化率同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图5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图中压强上大下小)

图5 曲线图mA(g)+nB(g)pC(g)+qD(g)

A.正反应吸热,m+n>p+qB.正反应吸热,m+n<p+q

C.正反应放热,m+n>p+qD.正反应放热,m+n<p+q

二、填空题

16.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里SO2、O2、SO3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2SO2+O22SO3(正反应放热)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

(图A上逆下正、图B上正下逆、图D为跳跃型,上逆下正)

图3 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①增大O2的浓度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②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③升温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④加催化剂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17.某温度时,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2 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当反应达平衡时后

①若X、Y、Z均为气体,若此时只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

的2倍,达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将降低(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若只加大体系压强,Z的物质的量减少,若Y是气体,则X的聚集状态是

18.温度一定时, 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mA(g) + nB(g) pC(g), 达到平衡后, 若将混合气体

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 1/2, 当再次达到平衡时, C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C 的浓度的 1 .9 倍, 试判断:⑴平衡向_ 方向移动;⑵C 气体的体积分数_ (填增大、减少、不变)⑶.气体A 的转化率_ (填

增大、减少、不变) ⑷ m + n _ p (填“>、<、=” )。

三、计算题

19.一定温度下,反应2SO 2 + O 2

2SO 2,达到平衡时,n (SO 2):n (O 2):n (SO 3) = 2:3:4。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 (O 2)=0.8mol ,n (SO 3)=1.4mol ,此时SO 2的物质的量应是多少?

1.(2009·全国Ⅰ理综,10)用0.10 mol/L 的盐酸滴定0.10 mol/L 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

A.c(NH 4+)>c(Cl -), c(OH -)>c(H +)

B. c(NH 4+)=c(Cl -), c(OH-)=c(H +)

C.c(Cl -)>c(NH 4+), c(OH-)>c(H+)

D.c(Cl -)>c(NH 4+ ), c(H +)>c(OH -)

2.(2009·安徽理综,13)向体积为Va 的0.05 mol/LCH 3COOH 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 b 的0.05 mol/L KOH 溶液,

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

A.Va>Vb 时:c(CH 3COOH)+c(CH 3COO-)>c(K +)

B.Va=Vb 时:c(CH 3COOH)+c(H +)=c(OH -)

C.Vac(K +)>c(OH -)>c(H +)

D.Va 与Vb 任意比时:c(K+)+c(H+)=c(OH-)+c(CH 3COO-)

3.(2009·福建理综,10)在一定条件下,Na 2CO 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 32- +H 2O =HCO -+OH-。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通入CO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 减小

D.加入NaOH 固体,溶液pH 减小 4.(2009·四川理综,12)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 的三种溶液:①氨水、②盐酸、③氯化铵溶液,下列说 法

不正确的是 ( )

A.c(NH 4+):③>①

B.水电离出的c(H +):②>①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H +)=c(OH -)+c(NH 3·H 2O)

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NH 4+)>c(Cl -)>c(OH -)>c(H +)

5.(2008·重庆理综,7)向三份0.1 mol/L CH 3COONa 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 4NO 3、Na 2SO 3、FeCl 3固体(忽略溶

液体积变化),则CH 3COO -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 )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6.(2008·海南,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

A.HCOOH+H 2O HCOO -+H 3O +

B.CO 2+H 2O HCO 3- +H +

C.CO 32- +H 2O HCO 3- +OH -

D.HS -+H 2O S 2-+H 3O +

7.(2008·广东,17)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在NaHCO 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 32-和OH-

B.NaHCO 3溶液中:c(H+)+c(H 2CO 3)=c(OH-)

C.10 mL 0.10 mol/L CH 3COOH 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 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Na+)>c(CH 3COO-)>c(OH-)>c(H+)

D.中和体积与pH 都相同的HCl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所消耗的NaOH 物质的量相同

)CO ()HCO (233--c c

8.(2008·江苏,12改编)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c(M+)=c(OH-)+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溶液:c(NaOH)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2c(OH-)=2c(H+)+c(CH3COOH)

D.0.1 mol/L的NaHA溶液,其pH=4,则c(HA-)>c(H+)>c(A2-)>c(H2A)

9.(2008·全国理综Ⅰ,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的NaA和NaB 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

A.c(OH-)>c(HA)>c(HB)>c(H+)

B.c(OH-)>c(A-)>c(B-)>c(H+)

C.c(OH-)>c(B-)>c(A-)>c(H+)

D.c(OH-)>c(HB)>c(HA)>c(H+)

10.2009年4月份以来我国许多省份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十分严重,专家提醒民众讲卫生、多消毒。下列常用的消毒剂或净水剂跟盐类的水解原理没有联系的是 ( )

A.NaClO

B.FeCl3

C.明矾

D.KMnO4

11.溶液A中加入一定量的NaF后,若测得c(Na+)与c(F-)接近相等,溶液A的pH值不可能为( )

A.6

B.7

C.8

D.9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时,某溶液的pH=6,则该溶液一定为酸性

B.常温下,将pH=11的氨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常温下,将pH=11的NaOH溶液和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D.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相同的K2CO3、K2SO4、HCl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13.(8分)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出现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是(以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说明): 。

14.(10分)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①硫酸、②醋酸、③氢氧化钠、④氯化铵、⑤醋酸铵、⑥

硫酸铵、⑦硫酸氢铵、⑧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 。

(2)④⑤⑦⑧四种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 。

(3)将③和④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c(Na+)=c(Cl-)>c(OH-)>c(NH4+)

B.c(Na+)=0.1 mol/L

C.c(Na+)+c(NH4+)=c(Cl-)+c(OH-)

D.c(H+)>c(OH-)

15.(14分)现有①0.2 mol/L NaOH溶液②0.2 mol/LHX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得溶液中c(Na+)>c(X-)。

则:

(1)①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②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

(2)上述混合液中共存在种粒子,且c(HX) c(X-)(填“>”、“<”或“=)

c(HX)+c(X-) 0.1 mol/L(忽略体积变化)。

(3)上述混合液显性(填“酸”、“碱” 或“中”),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16.(8分)复分解反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 mol/L的下列6种溶液的pH值:

溶质CH3COONa NaHCO3Na2CO3NaClO NaCN C6H5ONa

pH 8.8 9.7 11.6 10.3 11.1 11.3

复分解反应存在这样一个规律:一种较强酸与另一种较弱酸的盐可以自发地反应,生成较弱酸和较强酸的盐,如:2CH3COOH+Na2CO3 = 2CH3COONa +CO2↑+H2O,若换个角度看,它同时揭示出另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

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较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填编号)。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CO2+H2O+NaClO =NaHCO3+HClO

C.CO2+H2O+C6H5ONa =NaHCO3+C6H5OH

D.CO2+H2O+2C6H5ONa →Na2CO3+2C6H5OH

E.Na2CO3+C6H5OH→ NaHCO3+C6H5ONa

F.CH3COOH+NaCN→CH3COONa+HCN

(2)根据前述信息判断,浓度均为0.05 mol/L的下列六种物质的溶液中,pH最小的是 (填编号),其pH为 (填数值);pH最大的是 (填编号)。

①C6H5OH ②CH3COOH ③HCN ④HClO ⑤H2SO4⑥HClO4

高中化学原电池含答案测试题.

高中化学原电池含答案测试题 2018-10-25 4.1《原电池》 一、选择题 1. 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 Ag2O+ Zn+H2O = 2Ag+Zn(OH)2.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Ag B. Zn C. Ag2O D. Zn(OH)2 2. 某金属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为负极。该金属 A.铝 B.铜 C.铁 D.镁 3. 用于人造地球卫星的一种高能电池?D?D银锌蓄电池,其电极反应式为: 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并被氧化 B.正极,并被还原 C.负极,并被还原 D.正极,并被氧化 4. 发生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的是 A.C(s)+H2O(g)=CO(g)+ H2(g) ;△H>0 B.Ba(OH)28H2O(s)+2NH4Cl(s)= BaCl2(aq)+ 2NH3H2O(l)+ 8H2O(l) ; △H>0 C.CaC2(s)+2H2O(l)→Ca(OH)2(s)+C2H2(g) ;△H<0 D.CH4(g)+2O2→CO2(g)+2H2O(l) ;△H<0 5.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C.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 6.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废旧电池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废旧电池的处理体现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对废旧电池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A. 回收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 回收电池中的二氧化锰 C. 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D. 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汞、镉、铅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7.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用导线连接的两种不同金属同时插入液体中,能形成原电池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8. 为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出现中国自己生产的燃料电池汽车,作为马拉松领跑车和电视拍摄车,预计该车装着“绿色心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入氧气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通入氢气的电极为正极 C.总反应式为O2+2H2 2H2O D.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9.下列各装置能够构成原电池的是 10.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此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关于如图原电池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0-2017原电池高考题集锦

选择题 (2017全国III)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 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 16Li+x 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2016海南)10.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为电池的负极 B.正极反应式为2FeO42?+ 10H++6e?=Fe2O3+5H2O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 (2016上海)8.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 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A.铜棒的质量 B.c(Zn2+) C.c(H+) D.c(SO42-) (2016四川)5.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 Li1-x CoO2+Li x C6=LiCoO2+ C6(x<1)。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x C6-xe-= xLi++ C6 C.充电时,若转移1mol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 CoO2+Li+ (2016天津)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 B.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率和氧气浓度无关 C.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 D.在同浓度的盐酸中,ZnS可溶而CuS不溶,说明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 (2016浙江)11.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2O=4M(OH) n。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 电极表面 B.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 4M n++nO2+2nH2O+4ne–=4M(OH)n D.在M–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2016全国卷II)11.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2016全国卷III)11.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 42- 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 (2015北京)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2019年基础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9年基础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一)1人类的物理环境包括( ) A 社会交往和风俗习惯 B 能量和信息交换 C 生活和生态环境 D 朋友和同事的交往 2水的污染主要原因是( ) A 人为污染 B 自然污染 C 土壤污染 D 食物污染 3可损伤皮肤、致癌、遗传、影响下一代的最主要污染是( )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辐射C光线污染D 土壤污染 4一般病区适宜温度为( ) A 18~20℃ B 18~22℃ C 20~24℃ D 22~24℃ 5病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 A 10%~20% B 30%~40% C 50%~60% D 70%~80% 6下列哪种患者需要较高的病室空气湿度( ) A 心力衰竭 B 支气管哮喘 C 气管切开D急性肺水肿 7符合病人休养要求的环境是( ) A中暑病人、室温保持在30℃B 儿科病人、室内温度宜23℃左右 C 气管切开的病人、室内相对湿度40%左右 D 产妇病室、应保温、不可开窗 8病室通风的目的,下列何项不妥( ) A 可减少汗液的蒸发和热的消散使病室空气新鲜 B 使患者舒适愉快

C 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浓度D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9按国际标准,病区噪声强度宜控制在( ) A 30d B B 40dB C 50dB D 60dB 10破伤风病室应( ) A 安静、整洁 B 适宜的湿度、温度 C 安静、光线暗淡 D 空气流通、光线适中 11保持病区环境安静,下列措施哪项欠妥( ) A 推平车进门时,先开门后推车 B 轮椅应定时注润滑油 C 医护人员讲话应附耳细语 D 医护人员穿软底鞋 12病室湿度过低可导致( ) A 疲倦、食欲减退、头晕 B 呼吸道粘膜干燥、咽痛、口渴 C 影响机体散热 D 闷热、难受 13为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时间为( ) A 4h B 2h C 30min D 10min 14病室群体气氛的主要调节者是() A 病员 B 家属 C 护士 D 伴护人员 15医护人员言语及行为不慎可造成() A 医院内感染 B 医源性损伤 C 无菌观念不强 D 责任心不强 16下列哪项不是病室通风的目的( ) A 净化空气 B 抑制细菌生长 C 减少细菌数量 D 增加氧含量 17信息交流中最重要的技巧是( ) A 核实情况 B 沉默的运用 C 触摸的方式 D 用心倾听

原电池练习题带答案

原电池练习题 1.下列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2.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子沿导线由Cu片流向Ag片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Ag++e-===Ag C.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Ag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Cu(NO3)2溶液 3. 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 Mg+2H2O===Mg(OH)2+H2↑ 4.(教材改编题)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在测试水果电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金属片A是正极,则该金属片上会产生H2 B.水果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此水果发电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D.金属片A、B可以一个是铜片,另一个是铁片 5.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 选项M N P A Zn Cu 稀H2SO4 B Cu Fe 稀HCl C Ag Zn AgNO3溶液 D Zn Fe Fe(NO3)3溶液 6)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7.(2017·泗洪模拟)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 B.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C.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Cu===Cu2++2Fe2+ D.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其作用是传递电子 8.一定量的稀盐酸跟过量锌粉反应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 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 C.加入少量NH4HSO4固体 D.加入少量CuSO4溶液 9.(2017·开封高三调研)如图,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原电池电解池高考题大全

原电池、电解池综合训练 1.(1992年全国,13)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 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C.甲能跟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 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2.(1992年全国,14)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 mol·L-1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 保持不变的是( ) A.HCl B.NaOH C.Na 2SO 4

D.NaCl 3.(1992年上海)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 A.锌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B.铂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C.铁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D.锌用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4.(1992年三南,17)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确定它们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①将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上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 ) A.A>B>C B.B>C>A C.C>A>B D.B>A>C 5.(1993年上海,17)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6.(1993年全国,12)图14-4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极板质量增加,b极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 7.(1994年上海,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 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②镀层破 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镀锡的 铁)更易腐蚀。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 解槽的阴极。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 入液态冰晶石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⑤钢 铁表面常易腐蚀生成Fe 2O 3 ·nH 2 O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8.(1994年全国,16)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的氧化性强于Y2+。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Y>M B.X>Y>Z>M C.M>Z>X>Y D.X>Z>M>Y 9.(1994年全国,22)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 过程可以表示为2Ag+Zn(OH) 2充电 放电Ag2O+Zn+H2O,在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 应的物质是( ) A.Ag B.Zn(OH) 2 C.Ag 2 O D.Zn 10.(1995年上海,27)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

高二化学15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培优教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一)网上课堂 [本讲主要内容] 原电池,化学电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学习指导] 1.原电池: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变电能的装置。现以锌铜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为例,来认识原电池。 (1)教学演示,组装原电池。 下面这个表是在教学中,选用250mL烧杯,内装1:4的稀硫酸,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锌片和铜板做电极,两根铜导线,电流计,主要分4个步骤。使学生认识消耗化学物质,产生电能,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用导线相连着的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浸在电解质溶液中,至少有一种金属能跟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术语(仍以Cu、Zn稀H2SO4原电池为例) 负极:还原性强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电子输出极,如Zn。 正极:还原性强的金属(或C)。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如H2SO4中的H+)在正极上获得电子被还原,或者是发生还原反应。是电子输入极。 电极反应式,在极板上分别发生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叫极板反应,极板反应的方程式叫电极反应方程式。 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 有时要写原电池的电池反应方程式或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把两个极板反应式加起来,就可得电池反应式。 Zn+H2SO4(稀)=ZnSO4+H2↑或 Zn+2H+=Zn2++H2↑ 通过电池反应式可以看出,能产生电流,是消耗了化学物质Zn和H2SO4,那么正极Cu起

什么作用呢?Cu 片只做电子的栖存“公寓”,并不参加反应。没有这所“公寓”,Zn 丢的电子 杂乱无章地被H + 获得,不能形成稳定的电流,电能无法利用起来。而组装成原电池以后,电能可以被利用。 2.化学电源: 教学原电池,是为认识原电池的原理,实用起来有诸多不便。现在介绍几种实用电池。” (1)干电池: 手电筒使用的干电池,叫锌——锰干电池,电压1.5V 。 除图上注明的物质之外,还有调成糊状的氯化铵,做为电解质溶液。放在多孔纸和锌筒之间。 电极反应:负极(锌筒)Zn-2e -=Zn 2+ 正极(石墨)2NH 4++2e -=2NH 3+H 2 电池总反应:Zn+2NH 4+=Zn 2+ +2NH 3+H 2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会用过大小号不同的干电 池,是否发生过NH 3外逸,或者气体把电池冲破的现 象呢?不会有这种现象。原因是,电池里已经备有了 吸收NH 3和H 2的物质。 H 2被MnO 2吸收,2MnO 2+H 2=Mn 2O 3+H 2O NH 3被Zn 2+吸收,Zn 2++4HN 3=[Zn(NH 3)4]2+ 所以电池里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Zn+4NH 4Cl+2MnO 2=[Zn(NH 3)4]Cl 2+ZnCl 2+Mn 2O 3+H 2O (2)铅蓄电池: 汽车上的电池,也叫电瓶 负极是铅,正极是二氧化铅,30%的H 2SO 4做电解质溶液。铅畜电池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又可以循环使用。 电极反应:负极:Pb-2e -+SO 42-=PbSO 4 正极:PbO 2+4H ++SO 42-+2e -=PbSO 4+2H 2O 总反应方程式:Pb+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 所谓循环使用是指,在Pb+PbO 2+2H 2SO 4 2PbSO 4+2H 2O 反应中,正向是放电反应,就是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反应,逆向是充电反应,是电解反应, 是消耗电流的反应,这部分内容到高三再学。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干电池”也是可充电电池。它是一种银锌蓄电池,电解质溶液是KOH 溶液。 负极:Zn+2OH -—2e -=Zn(OH)2 正极:Ag 2O+H 2O+2e - 2Ag+2OH - 电池总反应式:Zn+Ag 2O+H 2O=Zn(OH)2+2Ag 正向为原电池,产生电流,为放电。 逆向为电解池,消耗电流,为充电。 (3)锂电池: 锂的密度是0.53g ·cm -3 ,是金属中最小的,做电池的负极,跟用同等质量的其它金属做负极相比,它使用的寿命大大延长。有一种锂电池中,锂为负极,碳为正极,电解质溶液由四氯化铝锂(LiAlCl 4)溶解在亚硫酰氯(SOCl 2)中组成电池。电池的总反应为:8Li+3SOCl 2=6LiCl+Li 2SO 3+2S (4)新型燃烧电池: 放电 充电

高中化学有关原电池知识点的总结

高中化学有关原电池知识点的总结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 (1)电极材料。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其它导电性(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2)两电极必须浸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说明: ①一般来说,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的是原电池的负极。②很活泼的金属单质一般不作做原电池的负极,如K、Na、Ca等。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说,较活泼的或能和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但具体情况还要看电解质溶液,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在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镁、铝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由于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失去电子,因此铝为负极,镁为正极。 (2)根据外电路电流的方向或电子的流向判断:在原电池的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

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总化学方程式中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若某一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得电子,该电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说明该电极溶解,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判断:原电池工作后,如果一电极上产生气体,通常是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氢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较弱。 (7)根据某电极附近pH的变化判断 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该电极附近的pH增大了,说明该电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书写电极反应的关键 如果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失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定错误。上述判断正负极的方法是一般方法,但不是绝对的,例如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溶液中,由于铝片表明的钝化,这时铜失去电子,是负极,其电极反应为:负极:Cu-2e-=Cu2+正极:NO3- 4H+ 2e-=2H2O 2NO2↑再如镁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虽然镁比铝活泼,但由于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而铝却反应,失去电子,

原电池电解池高考题大全

原电池电解池综合训练 1.(1992年全国,13)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C.甲能跟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2.(1992年全国,14)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1 mol·L-1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 保持不变的是() A.HCl B .NaOH C .Na2SO4

D .NaCl 3.(1992年上海 ) 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锌层, 以下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 ) A .锌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B .铂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C .铁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D .锌用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4.(1992年三南, 17)A 、B 、C 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确定它们的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①将 A 与B 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 A 上有气泡逸出, B 逐渐 溶解;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A 、C 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 C (使用惰性电 极)( ) A .A>B>C B . B>C>A C .C>A>B D .B>A>C 6.(1993年全国, 12) 图14-4中X 、Y 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 质量增加, b 极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 ) 7.(1994年上海,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 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②镀层破 损后,白铁 (镀锌的铁 )比马口铁 (镀锡的 铁) 更易腐蚀。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 解槽的阴极。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 入液态冰晶石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⑤钢 铁表面常 易腐蚀生成 Fe 2O 3·nH 2O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9.(1994年全国, 22)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 充电 过程可以表示为 2Ag+Zn (OH )2 放电 Ag 2O+Zn+H 2O ,在此电池放电时, 负极上发生反 应的物质是 ( ) A .Ag B .Zn (OH )2 C .Ag 2O D. Zn 10.(1995年上海, 27)G 、Q 、X 、Y 、Z 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 D 四种金属。将 A 与 B 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 质溶液中, B 不易腐蚀。将 A 、 D 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 B 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 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D > C > A >B B C .D > B > A >C D 5.(1993年上海, 17) 有A 、B 、C 、 D 比A 反应剧烈。 C 的盐溶液里,有金属 C 析出。 .D >A >B >C .B >A >D >C 将铜浸入 据此判断 8.(1994年全国, 16)X 、Y 、Z 、M 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 X 和Z 用导线连接放入稀 硫酸中时, X 溶解, Z 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 Y 2+和Z 2+共存的溶液时, Y 先析出;又 知M 2+的氧化性强于 Y 2+。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A .X>Z>Y>M B . X>Y>Z>M C .M>Z>X>Y D .X>Z>M>Y a 极极板 C .①③⑤ D .②④

第五版基础护理学试题(附答案)

第五版基础护理学考核试题(附答案)姓名:科别: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可损伤皮肤、致癌、遗传、影响下一代的最主要污染是()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辐射C、光线污染 D 、土壤污染 2、下列哪种患者需要较高的病室空气湿度() A 、心力衰竭 B 、支气管哮喘 C 、气管切开D、急性肺水肿 3、铺床时移椅至床尾正中离床约为() A、10cm B、15cm C、20cm D、5cm 4、病人取被迫卧位是为了() A、保证安全 B、减轻痛苦 C、配合治疗 D、预防并发症 5、休克病人应采取的体位是() A、头低脚高位 B、平卧头部抬高20°角,抬高下肢30°角 C、头高脚低位 D、平卧头部抬高30°角,抬高下肢20°角 6、中毒较深病人洗胃时应采取() A 、左侧卧位 B 、右侧卧位 C 、患侧卧位 D 、半卧位 7、阿米巴痢疾病变在回盲部,药物灌肠时可采取() A 、左侧卧位,保留灌肠 B 、右侧卧位,保留灌肠 C、右侧卧位,小量不保留灌肠 D、右侧卧位,大量不保留灌肠 8、选择拐杖长度,下列哪项不正确() A、患者身高减去40cm B、患者下肢长度加上40cm C、拐杖顶垫间相距约2~3cm D、拐杖底端应该侧离足跟15~20cm 9、一位长期卧床的病员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可诱发() A、慢性支气管炎 B、坠积性肺炎 C、自发性气胸 D、吸入性肺炎 10、2人搬运病员正确方法是() A、甲托背部,乙托臀部 B、甲托头部,乙托臀部 C、甲托头、背部,乙托臀、膝部 D、甲托头、颈、肩、腰,乙托臀、膝部 11、某孕妇妊娠30周,胎位是臀先露,可用于纠正胎位的卧位() A、截石位 B、屈膝仰卧位 C、膝胸位 D、头低足高位 12、肌肉的等长练习的主要作用() A、可改变肌肉长度 B、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 C、可锻炼肌肉收缩对抗一定的负荷 D、作关节的活动锻炼 13、杀死病毒与芽胞的高效消毒剂是() A、70%酒精 B、95%酒精 C、0.5%碘酊 D、0.5%过氧乙酸 14、煮沸消毒时,加入1%~2%碳酸氢钠,其沸点可提高到()

高二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综合练习题 、单选题 1. 下图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 a 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 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 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C. 图c中,接通开关时Zn 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 图d中,Zn-MnO 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 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2. 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 < Ni 2+ < Cu2+)(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为:Ni 2+ + 2e- = Ni B. 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2+ 2+ C. 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 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 和Pt 3. Li-Al/FeS 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FeS+2e- Li 2S+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Li-Al 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 的化合价为+1 价 B.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Li+FeS Li 2S+Fe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 -Al3+ 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 2S+Fe-2e-2Li ++FeS 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 2),充电时LiCoO 2中Li被氧化,Li +迁移并以原子形 充电 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 )中,以LiC 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 2+C6?CoO2 +LiC 6 ,下列说法正确放电 的是( ) A. 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LiC 6 -e- Li+ +C6 +- B. 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CoO 2 +Li +e LiCoO 2 C. 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原电池原理高考试题汇编

原电池原理高考试题汇编 1.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 .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产生 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 D .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2H++2e 一=HCOOH 2.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g)+O 2(g)=H 2O(1)+CO 2(g)+2H + (aq)+2e - (g)+4H +(aq)+4e_=2H 2O(1) (g)+H 2O(1)=CO 2(g)+6H + (aq)+6e - (g)+2H 2O(1)+4e -=4OH — 3.“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I 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 的陶瓷管相隔。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电池反应中有NaCI生成 B .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价铝离子 C.正极反应为:NiCl2+ 2e -= Ni + 2CI D .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

4.锌锰电池(俗称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量很大。两种锌锰电池的构造如图(a)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锌锰电池放电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Zn + 2NH 4CI + 2MnO 2= Zn(NH 3)2Cl 2+ 2MnOOH ②与普通锌锰电池相比,碱性锌锰电池的优点及其理由是 (2)图(b )表示回收利用废旧普通锌锰电池工艺 (不考虑废旧电池中实际存在的少量其他金属) ①图(b )中产物的化学式分别为A ②操作a 中得到熔块的主要成分是 K 2MnO 4。操作b 中,绿色的?MnO 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 和一种黑褐色固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采用惰性电极电解K 2MnO 4溶液也能得到化合物D ,则阴极处得到的主要物质是 化学式)。 5 .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 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脱氧过程是吸热反映,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 Fe — 3e - Fe 3+ C .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 2H 2O+O 2+4e 4OH - D .含有1.12g 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 336mL (标准状况) 6 .金属冶炼和处理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 )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 ①该电池中,负极材料主要是 ,电解质的主要成分是 ,正极发生的主要反应 (填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_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2012年理综考试说明 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4.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考点分析一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主要考查点: 1、原电池反应的特点及正负极反应的特征 2、放电时外电路上电子的流动方向,内电路上阴阳离子的流动方向 3、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化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的pH变化分析 4、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尤其是电解质环境对电极反应的影响 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新型电池、金属腐蚀与防护、原电池原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题型1、原电池工作状态的分析 考查:原电池反应理解(电极的判断); 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

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变化; 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例(2011海南11,改编)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烧杯a中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 为:。烧杯b中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烧杯a中溶液的pH ,烧杯b中溶液的pH 。(填“升高”或“降低”) (3)盐桥中阳离子移向烧杯“a”或“b”) = 2Fe2++I设计成练习1、(09福建卷11,改编)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 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 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E.电流计读数为零后,若向乙中加入KI固体, 则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甲中移动

关于原电池的论文原电池论文

关于原电池的论文原电池论文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综合分析 摘要:原电池和电解池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具体应用,探究电极反应发生的原因, 是理解及应用原电池、电解池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在分析、研究原电池或电解池的问题时,要紧紧抓住氧化还原反应这一主线索。 关键词:原电池;电解池;电极;电极反应;综合应用 一、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与判断 在“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不会区别与判断原电池与电解池,这与学生缺乏感性知识,以及知识上的遗忘有很大的关系。尽管这两部分内容教材中都安排了演示实验,但这两个演示实验的能见度比较低,有关的实验装置都是小型的,后排学生不能清楚地看到实验装置,因此印象不深,记忆不牢。再则学生高二学原电池,高三才学电解池,相隔半年,一些学生不能把前一个实验的记忆与半年后的眼前的实验装置来加以对比、区别,这就造成在以后的练习题中无法根据课本知识来加以区别与判断。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方法是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并且两套实验同时做,然后根据实验分析、研究相似点与不同点,总结它们的根本不同点在于电解池是一定要有外接电源,而原电池是不需要外接电源的。这种实验探究法效果较好,学生的遗忘率也大大降低。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与电极反应的书写

关于电源正负极的判断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当正负极都由金属组成时,则谁是活泼金属,谁就为负极。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来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从而能正确地书写电极反应式,同时还要强调负极的金属总是失去电子,即:M-ne =Mn+ 。而原电池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则必须根据电解液的成分来决定,电解液成分不同,在正极上的电极反应也不同。例如在锌锰干电池中,用锌片做负极,碳棒为正极,氯化铵饱和溶液为电解液。这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当然是:Zn-2e=Zn2+,但正极的电极反应却是:2NH4++2e=2NH3↑+H2↑;如果氯化钠饱和溶液电解液,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却是:2H++2e=H2↑。 三、电解池中阴阳极的判断 在电解池中,阴阳极的判断就方便多了。因为不论何种情况,不论电极材料由什么组成或电解液是什么,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联的一定是阳极,而阳极的电极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即一定是电极材料失电子而被消耗的反应(金属材料为电极);或是电解液中的阴离子移动到阳极(隋性材料为电极)上失去电子生成相应的电解产物。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联接的就一定是阴极,而阴极起的电极反应一定是还原反应,即一定是电解液中的阳离子移动到阴极上得到电子,生成相应的还原产物。 四、电解池中电极材料、电解液与电解产物的关系 电解池的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被电解有密切的关系,分两种情况:

原电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4-1《原电池》课时练 双基练习 1.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铁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解析:A中Al在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发生氧化反应;B中的白铁中含Zn,Zn比Fe活泼,在构成原电池时Zn作负极,失去电子,阻止Fe进一步被氧化;C只是铁与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直接生成Fe3O4,不属于原电池反应;D中Fe+CuSO4===Cu+FeSO4,析出的Cu覆盖于Fe的表面,相互接触,构成原电池,故B、D均属于原电池反应。 答案:BD 2.100 mL浓度为2 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解析:增大氢离子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但由于是跟过量的锌片反应,所以再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盐酸会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故A错误;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锌置换出铜以后,就会构成原电池,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加入适量蒸馏水或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都会减小氢离子浓度,从而减慢了反应速率。 答案:B 3.把金属M放入盐N(NO3)2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M+N2+===M2++N,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金属M和N可跟水反应 B.M和N用导线连接放入稀H2SO4中,一定能构成原电池,且N极上有H2放出 C.M和N用导线连接并平行放入N(NO3)2溶液中,一定能构成原电池 D.由M和N构成的原电池,M一定是负极,且N极上一定产生H2解析:A项,M可以从N(NO3)2溶液中置换出N,说明常温下M和N 都不与水反应;B项,M比N活泼但不一定能置换出酸中的H+;C项,由于可以发生反应:M+N2+===M2++N,因此能构成原电池;D项,M 和N构成的原电池,M不一定是负极,也不一定能产生H2,还需考虑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如Fe、Cu放入浓硝酸中,Fe作正极。

原电池高考题集锦打印

原电池选择题 (2017全国III)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 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 16Li+x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2016海南)10.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n为电池的负极 B.正极反应式为2FeO42?+10H++6e?=Fe2O3+5H2O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 (2016上海)8.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 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A.铜棒的质量B.c(Zn2+) C.c(H+) D.c(SO42 -) (2016四川)5.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 Li1-xCoO2+Li x C6=LiCoO2+ C6(x<1)。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 xLi++ C6 C.充电时,若转移1mol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CoO2+Li+ (2016天津)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 B.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率和氧气浓度无关 C.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 D.在同浓度的盐酸中,ZnS可溶而CuS不溶,说明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 (2016浙江)11.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2O=4M(OH) n。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 极表面 B.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 4M n++nO2+2nH2O+4ne–=4M(OH)n D.在M–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2016全国卷II)11.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2016全国卷III)11.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 42- 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 (2015北京)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 第8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 习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第8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一) 1.适宜采用口腔测量体温的是 A.昏迷者 B.患儿 C.口鼻手术者 D.呼吸困难者 E.肛门手术 者2.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 A.颅内压增高 B.贫血 C.冠心病心绞痛 D.急性左心衰 E.心 源性休克3.脉搏短绌常见于 A.发热者 B.房室传导阻滞者 C.洋地黄中毒者 D.心房纤颤 者E.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A.呼吸过速B.呼吸过缓C.潮式呼吸D.间断呼吸E深度呼吸 5.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髙的因素是A.手臂位置过高B.袖带

过紧C.袖带过宽D.袖带过松 E.眼睛视线高于水银柱弯月面6.吸气性呼吸困难机制是A.上呼吸道狭窄B.细小支气管狭窄C.肺组织弹性减弱D.麻醉药抑制呼吸中枢E.呼吸面积减少7.电动吸引器吸痰是利用 A.正压作用B.负压作用C.虹吸作用D.空吸作用E.静压作用 8.减压器可使氧气筒内的压力降至 A.0.1-0.2MPa B.0.2-0.3MPa C.0.3-0.4MPa D.0.4-0.5M Pa E.0.5-0.6MPa(二)A2型题 9.患者吴某,女,27岁。肺炎球菌肺炎持续髙热数天,给予冰袋降温,其原理是A.传导B辐射C.对流D.抑制下丘脑E.蒸发 10.患者李某,男,35岁,持续高热。在对患者的护理措

施中不妥的是A.密切况察病情变化B.测体温每天二次C.冰袋冷敷头部D.口腔护理E.鼓励多饮水 11.患齐姚某,男,28岁,持续高热数天,每日体温最高40.3℃,最低39.0℃,此热型符合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异常热 12.患者汪某,男,34岁。8am体温骤升至39.2℃,持续6h后降至36.9℃,2天后体温又升至39℃,此热型可能为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回归热13.患儿兵兵,需测量直肠温度时,护士应将肛表插人肛门 A.1-2cm B.2-3cm C.3-4cm D.4-5cm E.5-6cm14.患者林某,女,50岁。诊断为“菌痢”。护士测量体温时得知其5min前饮过开水,为此应A.嘱其用冷开水漱口后再测量B.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C.改测直肠温度D.暂停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