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婷诗歌意象于抒情的作用

浅析舒婷诗歌意象于抒情的作用
浅析舒婷诗歌意象于抒情的作用

浅析舒婷诗歌意象于抒情的作用

——以《致橡树》为例

黄曦中文基地班2013020245

内容提要:舒婷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诗人,也是朦胧诗发展争鸣阶段的诗

人。舒婷作为朦胧派诗人中的佼佼者,舒婷的诗的风格特征某种程度上与朦胧诗的风格特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作为朦胧诗派中的女性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有与其他朦胧派诗人不同的地方。舒婷诗歌中多用意象,并且某些意象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期待通过对于舒婷诗歌中意象的分析,分析舒婷诗歌独特抒情风格构成以及所抒发的情感所具有独特的个性。

关键词:舒婷;意象;情感抒发;

舒婷是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十年文学革命恰恰发生在舒婷人生的少年时代,文学革命不可避免的在舒婷心中留下了阴影。在文学革命之后经历改革开放,“自由,平等,民主”的西方思想广泛传播开来,舒婷的思想也深受现代意识的影响,历史的进程造成了舒婷少年时代的坎坷经历,却也造就了舒婷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认识方式和情感方式。而舒婷女性的性别使她比男子的感官更敏锐和观察力更细致,所以舒婷诗歌情感更为蕴藉也独具女性的思维特征,意象的描摹比起男子更贴切和细腻。此外,舒婷的诗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气质。这多样不同特点的综合形成诗歌独具的个性,区别于其他的同派诗人。

“意象”二字最早出现在《易传系辞上》之中,书中提出“立象以尽意,系言以明象。”的观点,这时的“意象”一词虽然和文艺创作还没有建立联系,却为后世把“意象”作为美学,文艺学的基本范畴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胡应麟所著的《诗薮》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不难看出来,胡应麟等人把意象摆在最高的位置,是以意象作为虽然言过其实,有失偏颇,但是却反映了意象对表情达意的重要性。诗歌中所呈现出的文学意境都是由语言和意象所塑造,诗人语言的风格和意象的选择都直接决定了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抒情风格,而且诗歌的内容本就由意象或者意象以及其他组成,所以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也与意象有关甚至由意象所产发出来。或者可以说,诗人对于意象的选择某种程度上本来就是为自己抒发的情感而服务。从总体上讲,意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统一。这句话也表明了意象作为客体与抒情的主体在情感是统一的,意象作为物总是着上了“我”的色彩。舒婷诗歌意象于抒情的作用既体现在它对所抒发的情感的作用也体现在抒情的风格的塑造上。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也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是一首歌咏爱情的诗歌,却与这之前其他歌咏爱情的诗歌截然不同。由于以前封建思想的影响,女子遵从三从四德的规矩,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只能依附于男子。所以诗歌中虽有歌咏爱情之作,却从来没有在诗歌中把女子摆在和男子平等的地位上,这些诗歌中的女主人公从来都是以依附男主人公的形象出现,以男子为天为依靠。古时诗歌中常以“青藤缠树”等类似的形象来比喻男女关系,这样地位不对等的男女爱情并非舒婷所追求

的爱情模式。《致橡树》中的一对爱情意象是以橡树与木棉的形象出现的,打破了以前“妻贵夫荣”式的以人生依附为根基两性关系,以平等的爱情独立的人格为根基的两性关系的新的男女爱情象征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样的不重索取,而是注重相互给予相互依靠的爱情形象无疑体现的是舒婷本人对爱情的认识与期待。舒婷追求的人文主义的理想,适中寻求人的权利,价值,尊严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舒婷说:“我通过我自己深深地意识到: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舒婷的爱情观深受现代意识的影响,她要求平等的爱情观念所需要的前提恰恰就是要保证女性作为独立的人在爱情以及婚姻中的权利,价值,尊严,也要求赋予爱情或者婚姻的另一半理解与信任。而橡树和木棉,同为树,它们同样坚强,同样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样的爱情形象完美的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爱情品格。而橡树和木棉可能是客观现实的景物,更大的可能却是诗人为建立爱情诗中一组不同以往的爱情意象而特意塑造。整首诗的开篇先一一否决了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情,以此作为铺垫,再推出一组全新关系的爱情形象来表达自己所推崇的爱情模式,抒发自己对平等的爱情的中意的情感。可以说,没有橡树与木棉这一组意象就难以自然的顺着前面的铺垫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意向而非以直言表达的象征手法具有暗示性与间接性,则不会破坏诗歌语言的含蓄委婉之美,借助以客体呈现的方式表达主体的情感,诗歌更具朦胧美和含蓄美。这就是意象对于诗人表达情感的作用。

舒婷诗歌具有香茗的浪漫主义气质,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舒婷是敢说敢写的。虽然许多诗歌中的意象带有忧郁的气质,《致橡树》却是热情并且坦诚的歌唱了诗人的爱情理想,洋溢着自信的气息。舒婷的诗,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哲理性很强,这样的风格本不想朦胧诗的风格,朦胧是本来应该是具有朦胧性和多义性的,而非《致橡树》这样情感表达明确不容置疑。但是诗人选取意象表达的方式,而非直叙胸臆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诗歌的理性气质,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全诗中的意象,使诗歌少了说教的意味而是多了几分诗味,使人为诗歌中坚韧倔强的木棉形象而折服!诗歌采取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也使得使人可以坦诚剖开女子敏感细腻的内心想法,把“木棉”这个坚韧女子与“橡树”共同承担风雨共同享受美景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直抒胸臆而非间接抒情的方式使得读者初读来更加容易为“木棉”的想法儿震撼。而始终采取的其他艺术手法如象征等又消融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所带来的直白的缺陷。意象的选择使得诗歌的直白的抒情方式得到中和,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抒情风格,够坦诚而不失含蓄。

诗歌意象的作用远远不止上述所说,它对诗歌意境的塑造,对诗歌品格的高低的成就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致橡树》之中,意象的对抒情的作用大致如此了。

浅谈舒婷诗歌的语言特色

浅谈舒婷诗歌的语言特色 任何诗歌的外在形式,无不是由诗人的内在情感律动而决定的,直接服从于对一种复杂情感状态的传达。舒婷诗歌中的语言结构的明显特色就是运用转折、假设、选择和虚拟等句式。这都是为了表现她独特的内心情感的纠结、缠绕、冲突,以及为矛盾冲突的情感寻找解脱、出路的努力。她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原因即在此。 在她的诗中,经常出现连接性虚词:如果……纵然……却……、虽然……但是……、与其……不如……、不是……而是……、也许……等等。如“如果有一个晴和的夜晚,/也是这样的风,吹得脸发烫”(《寄杭城)));“无限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城/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船》);“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把梦剪成烟缕/我还久久不敢睁开眼睛,”纵然呼喊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呵,母亲》)。 以及《致橡树》的前半部分也出现了“绝不”、“也不止”、“甚至”、“不”、“必须”等几个虚词,它们不仅把诗中的多个意象连贯起来,而且是诗作塑造意象表情达意的重要法宝。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其中,攀援的凌霄花所象征的是“攀高枝型”女子的情爱模式。诗人把那些凭借紫色嫁与豪门而依附对方过奢华生活的女性喻为“攀援的凌霄花”,她们之所以要在人前炫耀自己春藤缠绕的幸福,也许是要掩盖出售美貌与青春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或是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或是失去人格与尊严的悲哀。诗人对这类“攀高枝”女子的情爱观嗤之以鼻,因为它根本谈不上爱,与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根本不沾边,所以诗中用了语气副词“绝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爱情”断然否定的态度。 在《寄杭城》中,用一个假设出来的美丽清新的意境,来表达诗人心灵深处的序幕,真挚的友谊被赋予了诗情画意般的色彩,如此迷人而令人神往,纯洁的友情,犹如湛蓝的江水,清澈如流;《呵,母亲》中抒情主人公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挚、神圣的爱,用了一系列的转折假设句式,“企图”寻找表达这种爱的最恰当的方式,但终究为没有找到充分传达这份深挚的爱而感不安。而在那个连血缘伦理也受到侵犯的年代里,也只能将爱抑制在悲凉的心境中。在《神女峰》中用“与其……不如……”构成的选择句式,传达和表现了带有忧伤成份的柔和细腻,委婉的情感中透露着觉醒后的坚强。 舒婷是位抒情诗人,她的情感的美丽多半也是由于她自然地托出一颗矛盾冲突的内心真实:一半是“多么寂寞我的影”,一半是“多么骄傲我的心”(《致大海》)。也正是如此矛盾的心情,舒婷采用了富

舒婷诗歌赏析

双梔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我的理解:通读全诗,作者以一艘双梔船的角度,描写了它离开岸边的不舍与缠绵。 表达了一位漂泊无依的游子浪迹天涯对故乡的痴恋,然而,心中的故乡却无时无刻不在我心 中,在我的梦中,也许明天,就会与你相遇,我痴念这着故乡,故乡也牵挂着我。另一方面,我还认为这首诗中透露着诗人对未来美好阳光的憧憬,暂时离开岸漂泊,却会在明天,又与 彼岸相遇。尽管途中会有风暴,美好的未来总会在风暴后与我们偶然邂逅。人生,也像这一艘双梔船,在不如意后,总会有光明、美好不期而遇。既然如此,不如扬上希望的帆,向着花开的明天远航!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一一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我的理解:在这首诗中,诗人化作一棵木槿,用紧紧相依诠释自己眼中的爱情一一不是利用功名、不是无病呻吟、不是风花雪月。只是与相爱之人拥有同一形象,不卑不亢,含情脉脉,紧握双手,同甘共苦。爱,是两个人的契约。因爱一个人的某些特点而爱某个人,那便不是真爱,真爱是爱一个人的一切,爱一个人本身。就像木槿和橡树,永远相依,永不分离。 向北方 一朵初夏的蔷薇 划过波浪的琴弦 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 乌云像癣一样 布满天空的颜面 鸥群 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 去吧 我愿望的小太阳 如果你沉没了 就睡在大海的胸膛 在水母银色的帐顶 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 让我也漂去吧 让阳光熨贴的风

古代诗歌意象的作用及分类

古代诗歌意象分类 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的作用: ①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②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③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如“枫叶荻花秋瑟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分析诗歌意象的方法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找意象诗中的意象有: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竹、莲等 (2)析意象首先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即意象前后的形容词或动词,有突出事物特征的作用。 “空”“新”“明”“清”“喧”“动”更渲染突出了“幽静”“清新”“皎洁”“清澈”的特点。 (3)分析寄托在意象上的情感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的幽静、清新、皎洁、清澈等烘托了清幽澄澈的环境,寄托了作者对宁静淡雅、清新质朴生活的向往,折射、反衬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所描绘的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就是通过江水中的月影、冲淡柔和的月下灯光、联拳静憩的白鹭,跃出水面拨剌有声的鱼儿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谧的和平境界,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落月、啼鸟、霜满天的秋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的羁旅之愁 一、送别类 1.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之神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恩。例句:《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代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例句:《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象征正直、不从俗、有气节、积极向上。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柳”谐音“留”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常作留客之意,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杨花:象征离散。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花草类: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芳草:常喻离恨。 桃花:象征美人。兰花:高洁、美好。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菊:隐逸、高洁、脱俗。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 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梅子:成熟的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浮萍、飞蓬:表现漂泊之感。连理枝(比翼鸟):喻思爱夫妻。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哀伤,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沙鸥: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鸟:象征自由。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梦蝶: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蝉:古人以为

舒婷诗选

“我爱你” 谁热泪盈眶地,信手 在海滩上写下了这三个字 谁又怀着温柔的希望 用贝壳嵌成一行七彩的题词 最后必定是位姑娘 放下一束雏菊,扎着红手绢 于是,走过这里的人 都染上无名的相思 【阿敏在咖啡馆】 红灯。绿灯。喇叭和车铃通过落地窗 在凝然不动的脸上 造成熊熊大火 喧闹之声 暗淡地照耀 眼睛 那深不可测的深寂 杯中满满的夜色 没有一点热气 鼓楼钟声迟钝地 一张一驰 伸缩有边与无边的距离 时间的鸦阵 分批带走了一个女子 不为人知的危机 循着记忆之路 羽影密集 理智在劝慰心时并不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痛苦和孤独 本可以是某个夜晚的主题但有哪一个夜晚 属于自己 放肆的白炽灯与冷漠的目光把矜持浇铸成

冰雕 渴望逃遁的灵魂和名字 找不到一片阴影藏匿 翌日 阳光无声伴奏,这一切 已慢慢转换成 流行歌曲 【呵,母亲】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奔月】 与你同样莹洁的梦 都稍纵即逝 而你偏不顾一切,投向不可及的生命之渊 即使月儿肯收容你的背叛犹有寂寞伴你千年 为什么巍峨的山岳 不能带你肩起沉重的锁链你轻扬而去了吗 一个美丽的弱音 在千百次演奏之中 永生 【初春】 朋友,是春天了 驱散忧愁,揩去泪水 向着太阳微笑 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 冲毁冬的镣铐 奔泻着酩酊的芬芳 泛滥在平原、山坳 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 飞溅起万千银珠 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 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 但等着吧 一旦惊雷起 乌云便仓皇而逃 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 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 是还有寒意 还有霜似的烦恼 如果你侧耳倾听 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战栗的山谷呵 仿佛一起嚎啕 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如吹不灭的火苗

(1)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备课讲稿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资料一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1)寄予自己浓浓的乡愁。 如: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赵嘏《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2)代指书信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1)象征爱情 如:晏几《临江仙》“花落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成为表现时事变迁,人事代谢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表达思念之情 如:郑谷《席上贻歌者》“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1)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诗人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2)也有用来表忠贞的。 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对南宋王朝的赤胆忠心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哀伤凄厉 理想追求 惬意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追求漂泊 哀伤 飘零 伤感 杜甫《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浅析舒婷的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舒婷的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女性三部曲(《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 英林中学语文组洪金杯 【摘要】朦胧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独具女性特质,开创了新时期女性诗歌的新纪元。舒婷的诗歌,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构建出崭新而独立的女性意象,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带着女性话语的芳香气质,独具女性魅力。 【关键词】女性意识舒婷朦胧独立的宣言爱情 舒婷是我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个性,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寻求人的自我价值,对祖国、对人民的炽热的爱,是舒婷诗歌创作的源泉,她在诗歌除中,以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关切。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于清隽蕴藉之诗意境界,传达她独自深入的灵魂的歌吟,将传统面影与现代气质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在女性诗歌的创作还比较凋零的季节,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用她温婉细腻而饱含着淡淡忧伤的笔调,深沉而冷静地吟唱着一曲曲动人的女性之歌。她谱写的女性诗歌以其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意象的自然景物化及疏密有致的组合,对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及平朴、纯净、接近口语的诗歌语言的追求,显示了她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舒婷女性诗歌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她诗中所蕴含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爱情理想。这两者是相辅相依的,正是舒婷用她的女儿心时刻关切生命,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的价值和人类关系的平等,基于如此伟大的人格力量才使她具有了一种平等的建立在人格独立之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崇高理想,而其人格力量又因理想而更加光辉。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的扭曲,形成了对男性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人的生活内容,夫唱妻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夫荣妻贵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几乎所有的女人都默默忍受甚至盲目屈从,只有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这首诗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的骄傲宣言,它集中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爱情理想。诗中的“凌霄花”象征依附式的爱情观,“鸟儿”象征奉献性的爱情观,诗人通过对这两种爱情观的批判来确立自己的爱情理想。在诗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也就是说,爱情并不是一个人的进身之阶,更不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保持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属,而是首先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人然后才是女人。正如诗人所言:花和蝶的关系是相悦、木和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受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因此,相爱的双方不仅是心灵的相通,更是人格的相映,又是命运的“分担”和“共享”。也因为“两个人

关于舒婷的经典诗歌5篇

关于舒婷的经典诗歌5篇 舒婷(1952年-),原名龚佩瑜,出生于福建龙海石码镇,中国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舒婷,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舒婷:礁石与灯 站在我的肩上,亲爱的—— 你要勇敢些 黑色的墙耸动着逼近,

发出渴血的,阴沉沉的威胁,浪花举起尖利的小爪子, 千百次把我的伤口撕裂。 痛苦浸透我的沉默, 沉默铸成了铁 假如我的胸口,不能 为你抵挡所有打击, 亲爱的,你要勇敢些。 舒婷:这也是一切 ——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风暴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暗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只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失却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 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舒婷:也许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39407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它在古典诗词中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古典诗词具有情感性,还让古典诗词具有了承载文化底蕴的生命力。若诗人词人想要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意象就是必不可少的载体。“梧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是诗人词人们所喜欢引用的一种意象,其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它是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话语形式,是诗人词人情感抒发的一种实物载体,它能表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它所被寄予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象征着那单调的愁苦。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梧桐 意象就是古典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意象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是其艺术的灵魂。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由于它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能寄托和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所以梧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梧桐”这个意象意象在经过历代文人反复使用后,它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也变得很丰富,很有意味的而“梧桐”这一常见意象,在大多数时候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悲凉愁苦。但是,在古典诗词中,它所象征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些。它还象征着爱情、象征着人的高洁的品性,在思乡怀远时,梧桐被当做故乡的象征,在怀友送别时,梧桐还被当做友情的象征,梧桐有时还被寄寓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等等。那么,下面我们来逐一的分析,它所被寄予的情感吧。 一.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 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孤独与忧愁的意象,李煜在《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把客观景象“梧桐”与主观的孤独忧愁结合得天衣无缝,,深深的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那份愁苦与凄凉。如白居易的《空闺怨》中:“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中“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这些句子都是通过“梧桐”这一传统意象来传达悲苦凄恻的离愁别绪的。 二.象征着爱情 爱情是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有抒发爱情的文学作品,而古典诗歌中的爱情,往往都是抽象式的抒发,在众多象征爱情的意象中,梧桐凭借着它的根深蒂固,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被赋予了忠贞爱情的意义。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写道“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诗中用梧桐的“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象征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的永恒爱情诺言。又如孟郊的《琴曲歌辞·烈女操》里的“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诗词句都是把“梧桐”这一意象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三.象征着高尚的节操与品性 古典诗歌中常用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物象来象征人的品性与节操的高尚,梧桐就是其中常用的意象之一。诗人词人往往赋予了梧桐高洁、孤直、虚心等等高尚品格与君子风度。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就以梧桐修竹喻人,称赞张燕公的贤明的高尚的品性。又如王安石《孤桐》:“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坚,阳骄叶更阴。”诗人以孤桐衬托了作者年老志未衰,时刻为君民解忧的高洁品质。无论是诗人以梧桐来称赞别人,还是以梧桐自况,都说明了梧桐这一高尚的品格所带有的价值。 ( 四.象征着友情 梧桐,是文人心目中高贵品质的代表,所以,在往来酬唱时,诗人们都把梧桐当作良朋知己,也用它来来比喻自己与友人的深厚友谊。如白居易《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中说到“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宋无” ,白居易与元稹二人仕途坎坷,

舒婷现代诗歌精选四篇

舒婷现代诗歌精选四篇 【导语】舒婷诗歌既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是苦难的升华,泪水的结晶,具有心灵日记的特点。下面就是由给大家整理的舒婷写的现代诗歌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舒婷现代诗歌精选 是喧闹的飞瀑 披挂寂寞的石壁 最有限的营养 却献出了最丰富的自己 是华贵的亭伞 为野荒遮蔽风雨 越是生冷的地方 越显得放浪、美丽 不拘墙头、路旁 无论草坡、石隙 只要阳光常年有 春夏秋冬 都是你的花期 呵,抬头是你 低头是你 闭上眼睛还是你 即使身在异乡他水 只要想起

日光岩下的三角梅 眼光便柔和如梦 心,不知是悲是喜 【篇二】舒婷现代诗歌精选 四月的黄昏里 流曳着一组组绿色的旋律 在峡谷低回 在天空游移 要是灵魂里溢满了回响 又何必苦苦寻觅 要歌唱你就歌唱吧但请 轻轻轻轻温柔地 四月的黄昏 仿佛一段失而复得的记忆 也许有一个约会 至今尚未如期 也许有一次热恋 而不能相许 要哭泣你就哭泣吧让泪水 流啊流啊默默地

【篇三】舒婷现代诗歌精选他们在天上 愿为一颗星 他们在地上 愿为一盏灯 不怕显得多么渺小 只要尽其可能 唯因不被承认 才格外勇敢真诚 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 敏感的大地 处处仍有 持久而悠远的回声 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 走入禁区,也许—— 就在那里牺牲 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 给后来者 签署通行证 【篇四】舒婷现代诗歌精选一朵初夏的蔷薇 划过波浪的琴弦 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

乌云像癣一样 布满天空的颜面 鸥群 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去吧 我愿望的小太阳 如果你沉没了 就睡在大海的胸膛 在水母银色的帐顶 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让我也漂去吧 让阳光熨贴的风 把我轻轻吹送 顺着温暖的海流 漂向北方

舒婷诗歌赏析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注释】 [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这种圆弧常同时出现两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颜色鲜艳的叫“虹”;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较淡的叫“霓”。 【赏析】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

舒婷抒情诗歌

舒婷抒情诗歌四首 舒婷,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到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抒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复活】 作者:舒婷 透过面具 以无焦距的凝视 使人生变成几场化妆舞会的是谁呢 你喋喋大笑,你号啕痛哭 连小小塔螺都吸附着风暴吮咂有声 在一切喧嚣中默不作声的是谁呢 不要回头 你身后只是沉沉的宇宙 或许存在只是不停地流动 把你整个儿铺成一川河流 那么,站在岸边 和你貌似神非的是谁呢 像一棵树 从胚芽到老朽 那把你从地下往空中不断循环的 仅仅是水吗

不必倾听 你不能把雨声的流程 捧在掌上端详 于是蚕蠕动着 穿过 一环又一环自身的陷阱 为了片刻羽化 飞行状地 死去 上十字架的亚瑟 走下来已成为耶稣,但是 两千年只有一次 【读给妈妈听的诗】作者:舒婷 你黯然神伤的琴声 已从我梦中的泪弦 远逝 你临熄灭的微笑 犹如最后一张叶子 在我雾蒙蒙的枝头 颤抖不已 呵,再没有一条小路 能悄悄走进你吗?妈妈

所有波涛和星光 都在你头上永远消失 那个雷雨的下午 你的眼中印着挣扎 印着一株 羽毛蓬散的棕榈 时隔多年,我才读懂了 你留在窗玻璃上的字迹 你在被摧毁之前的满腔抗议 呵,无论风往哪边吹 都不能带去我的歌声吗?妈妈 愿所有被你宽恕过的 再次因你的宽恕审判自己 【国光】 作者:舒婷 你的名字是一只 熟苹果 无枝可栖 妻的`贝齿轻轻咬啮 娇儿的发火枪瞄准,倒下 小数点后面的政府官吏 揭去一层层包装物 被蝉歌、云袖、泉足打印过的灵魂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意象浅析新人教版

古典诗歌意象浅析 什么是意象? 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具体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相关结合,就是“意象”。意象具有含蓄性,在诗歌鉴赏时,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才能整体感知诗歌的内涵,把握诗人的情感。 知识点提示: 1、诗歌意象虽从外表看呈现直观形象性,但它本质上是为负载诗人思想情感而存在的。因此,“象”是其“标”,“意”乃其本。而意象的表意又不是简单地直译,往往含有一定的比喻意义。比如写“雨”,不是光说天气阴霾,而常是表达某种愁绪,如“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写“夕阳”不是仅为说明天色将晚,而是暗示一种伤感,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2、理解典型意象解读诗歌 在庞大的诗歌意象家族中,有些意象可以称之为典型意象,即该意象具有独特的代表性或典型的象喻性,历朝历代诗人递相沿袭,使得一些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象喻意义比较接近、比较固定。因此,在解读诗歌时要熟悉常见意象的一般象征意义,尤其是一些约定成俗的固定意象。 像杨柳多表现送别或思念,如李白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酒肆送别》)借杨花营造送别的氛围;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则借杨柳表示别后的寂寞凄清的情怀。芭蕉与丁香则多与愁结缘,如“芭蕉不解丁香结,备向春风独自愁”、“青鸟不传云外信,芭蕉空结雨中愁”。这些固定的意象是理解鉴赏诗歌的捷径。 知识点辨析 人物形象与意象的区分 1.诗歌中的文学形象指的是诗歌艺术形象,一般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而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直接或隐喻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晤,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有些时候,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原因,或者是作者为了使诗意含蓄些,其诗中的形象不以“人”的形式出现,而代之以“物”。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明写“蜜蜂”,实为写“人”、喻“人”,所以,鉴赏蜜蜂的形象,不能从我们熟悉的概念出发去生搬硬套,而要从诗里的“不论”、“无限”、“尽”等词语去解读其采花的“辛苦”。至于诗人的态度、观点,还得通过琢磨诗中反诘句以领悟其对蜜蜂的同情、怜惜之意。因此蜜蜂的形象定位在“辛苦”劳作,积累多而享受少这个基点上。由此归结出来的“寓意”似乎有几种理解:讽刺坐享其成的剥削者或赞颂辛勤耕耘者的劳动者。有时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让自己进入到诗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爱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如韦应物的《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归纳最全古代诗歌意象完整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芳草:1.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 梅花:傲霜斗雪,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松柏:孤直、顽强菊花: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 美女的容颜牡丹: 高贵、富贵 扬花: 飘零、离散 柳树: 分别以折柳表惜别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 舒婷,原名龚佩瑜,是当代“朦胧诗”创作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受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影响,诗风开阔、刚柔并进,把女性的敏感和细腻带入到诗意的境界,传达出她灵魂的歌咏,将中国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完美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致橡树》和《双桅船》就是她的代表作,以下从舒婷的这两部作品来分析她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舒婷的诗歌抒写着人生的理想 舒婷的诗歌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隽永着人生的体悟,例如在诗歌《致橡树》中,作者坦诚又热情地歌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独立的姿态。以“木棉”和“橡树”的形象象征相爱双方真挚的爱情以及相对立的人格。“橡树”象征着刚毅的男性,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则象征着具有审美气质的新时代的女性人格,她充溢着刚健、丰盈的生命气息从旧式女性妩媚和纤柔中走出来,由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所以“仿佛永远分离”,但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经历及信仰,又致使他们“却又终相依”。这是诗人对爱情的理想,也是她对自我价值以及高尚人格的追求。 二、诗歌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舒婷的诗歌充盈着理想和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时代、对人生及爱情等重要问题的思考与关注,既充满着激情又温馨平和。例如:在《双桅船》中,诗人利用具体的形象“双桅船”来替代诗人自己的复杂的情感。一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面又是爱情向往的“岸”。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与“岸”相遇与别离,既和谐又矛盾。让诗人感到了前行得沉重和艰难。“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歌中表现出诗人自我的、个性的情绪与心态,也是那个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的时代紧迫感所带来的动力。另外,诗中的“岸”象征着女性最终的爱情归宿,而“风暴”则象征着那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不平常风云,“灯”代表着诗人坚守的光明信念。 三、诗歌的创作具有探索精神 舒婷在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上具有探索精神,她的探索主要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也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观来抒发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在《双桅船》中,诗的题目“双桅船”,就是用于一种象征手法。诗歌的目的不描写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着双桅船来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双重的心态。在语言又上将“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了完整的动态画面。整首诗组合自然、意象清新,让诗人强烈的内在情绪得到自然的流露,成功的体现出诗歌从生活到艺术的转换。 总结以上可以看出,舒婷的诗具有女性的柔美、委婉和细腻,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她选择永不放弃,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入的

舒婷诗作赏析

作者介绍: 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被誉为我过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北岛、顾城齐名。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节选之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1977年3月27日

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和意象特点

浅论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和意象特点 舒婷,出生于1952年,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她朦胧思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握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性、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真挚、柔婉、朦胧,以曲折的方式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曾被称为“崛起的诗群”中的代表,因而引起争论。她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积极向上的思想,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笔者无力走进这样一位杰出诗人真正的内心世界,只能以粗陋的笔尖就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和意象特点两方面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 舒婷的诗歌大多以“爱”为内核、忧伤与憧憬并存。其诗歌由于失落、悲哀、迷惘所带来的忧伤、痛苦,却蕴籍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探索,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笔者认为,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体现对真善美的人性回归的追求 朦胧诗人们的人生历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生活经历,即都经历过惨绝人寰的文化大革命。它使他们失去的金色的童年,失去了温暖与友爱,甚至推动了正常教育和就业的机会。他们目睹了“一系列威胁着残害着人和心灵的历史事件”的不断出现,人性被湮没,人与人之间竖起了一层愈来愈厚实的障壁……于是,这些怀着被愚弄和被遗弃的心态的一代人,便成长为冷峻、深刻而又特别赋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他们痛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他们仇视人性被埋没的无理,他们痛苦地反思着昨日历史的疯狂;他们欣悦地展望着明天世界的美丽。于是,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 【内容摘要】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因为,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好坏的的关键。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意境”所涉及到的领域或范围是很广泛的,音乐、戏剧、美术、体育、绘画、文学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意境美感,意境美具体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反复的,多方面的和异常丰富的。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美;情景交融;含蓄;动态;虚实结合 【正文】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因为,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好坏的的关键。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意境”所涉及到的领域或范围是很广泛的,音乐、戏剧、美术、体育、绘画、文学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意境美感,意境美具体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反复的,多方面的和异常丰富的。本文结合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典诗歌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一、意境定义的界定 意境是中国文艺理论和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刘禹锡曾经对意境下了一个比较贴切的最基本的定义——“境生于象外”,也就是说,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象”,但它又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无限延伸的“象”。司空图进一步指出“思与境偕”,标举意境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这些古代学者对意境的认识都被后来的学者很好地继承下来。象“境生于象外、意外之象、味外之旨”都是经典的看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我们还是要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意境的概念虽然众说纷纭,难以形成比较统一的看法,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意境客观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比如《辞海》就是这样给意境下定义的,“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欣赏者通过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