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三)

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三)
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三)

五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一》习题精选 (2)

《回顾·拓展一》习题精选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滚( )烂( ) 流( )溢( ) ( )篇( )律 不( )甚( ) 悲( )离( ) ( )安( )得 天( )地( ) 牵( )挂( ) 二、本单元学习即将结束,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自己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照样子连线。 四、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我贪婪地读书。 我像一匹俄狼,贪婪地读着书。 1.我轻轻地从妈妈卧室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能把我带到浩瀚的天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按要求做。 爱读爱写的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从小就喜欢阅读和写作。 他常常一头钻进家中藏书丰富的图书室,不知不觉就忘了吃饭、睡觉,那图书便成了他精神世界的天堂。晚上,托尔斯泰坐在橡木桌前,桌子上放着厚厚一叠精装书。淡淡的烛光里,托尔斯泰贪婪地阅读着法国的古典小说,古希腊的神话…… 他们家有写记事簿的习惯,托尔斯泰7岁的时候就主动承担起这项任务,让记事簿上留下了他稚拙而又端正的字迹。他还学他哥哥的样,自编了一本手抄的杂志,取名为“儿童娱乐”,在里面写了7篇关于小鸟的故事。他不停地写啊,记啊,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了字里行间。 词语不够用了,就到书籍中去寻觅……两年过去,书籍给托尔斯泰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充实了他的知识,开阔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情感和想象力。 9岁的时候,托尔斯泰开始写新的笔记,把他的祖父——一个身经百战的上校所经历的各种奇事和形形色色的场景生动地记录下来。这些写在用灰色纸订成的笔记本上的字,虽然很简单,但很朴素、清新。就这样,这篇题为《祖父的故事》的笔记,成了托尔斯泰没有出版的处女作,也可以说成了他文学创作的起点。 在托尔斯泰82年的人生历程里,他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阅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刘向 陈寿 杜甫 朱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回顾_拓展三》(A、B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回顾?拓展三》 (A、E 案) A案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课前准备 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辩论”运用过的。 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 教学过程 对话导入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 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 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 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课外

书屋”三部分内容。 2、师生讨论比拼方式与方法。

3、总结讨论结果: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分的为“演说家”。 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 4、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T分析精彩片断T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一一环境描写。 (1)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T分析片断T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T分析片断T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3)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断T自我剖析T说明分享理由。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仅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希望各位继续努力, 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家。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 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 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1)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 “最佳分享者”。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知识与技能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可以分成()组;有()个面;()的面是完全相同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由( )围成的立体图形。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分米。长方体的长为7cm,宽为5cm,高为3cm,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00cm3 = _____ dm3= _____ L 960 ml= _____ L= _____ dm3 400dm3= _____ cm3= _____ ml 0.6L= _____ ml = _____ cm3 4、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电视机的体积约50_____。一颗糖的体积约2_____。 一个苹果重50_____。指甲盖的面积约1_____。 一瓶色拉油约4.2_____。一个橱柜的容积约2_____。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一根长方体的方木,横截面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长5分米,它的体积是()平方厘米。 7、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瓶。 8.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9、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0、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1、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则表面积和体积都扩大4倍。…………() 2、长方体的表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4、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5、棱长为6 cm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6、0.73=0.7×0.7×0.7………………………………………………() 7、一个长方体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厘米,他的体积是60立方分米() 8、相对的4条棱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时5厘米,它的体积是53=15立方厘米。………() 10、一个油桶能装多少升油,就是求它的容积。………………………()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 A.只有三个面 B.只能看到三个面 C.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A.21600平方厘米 B.150平方厘米 C. 125立方厘米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体积扩大()。 A.3倍 B.6倍 C.9倍 D.27倍 4.用一根长()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A.28厘米 B.126平方厘米 C.56厘米 D.90立方厘米 5.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较() A.一样大 B.表面积大 C.不好比较大小 D.体积大 6.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小长方体后,体积(),表面积()。 A.不变 B.比原来大了 C.比原来小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认真审题,填一填。(每空1分,共24分)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25的倒数是( )。 2.40的58是( ),( )的5 8是40。 3.一个数的23是12,这个数是( ),这个数的2 9是( )。 4.修一条水渠,每天修这条水渠的2 11,( )天可以修完。 5.38×( )=5 4×( )=17×( )=0.35×( )=1。 6.为了低碳出行,乐乐的爸爸每天步行上班,316小时行27 40 km ,乐 乐的爸爸1小时行( ) km ,行1 km 需要( )小时。 7.( )吨的45是84吨;512米的( )是1 9米。 8.甲数的15与乙数的1 6相等,甲数是90,乙数是( )。 9.有5t 货物,甲车每次运走货物的15,乙车每次运走1 5t 。如果两车单 独运这些货物,那么甲车需要运( )次,乙车需要运( )次。 10.在 里填上“>”“<”或“=”。 14÷4514 38÷5238 1321÷561321×65 58÷43 58 116÷43 34 75÷157 75÷715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每小题1

分,共5分) 1.45÷27=54×27=514。 ( ) 2.一个自然数与它的倒数的和一定大于1。 ( ) 3.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5的12,也就是45×12。 ( ) 4.一个数(0除外)除以假分数,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 5.如果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6,那么女生人数就比男生人数少1 6。 ( ) 三、仔细推敲,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1 分,共8分) 1.当a >0时,( )的结果大于a 。 A .a ÷1 B .a ×45 C .a ÷4 5 2.与12÷4 5的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A .12÷5×4 B .12÷4×5 C .12÷4÷5 D .12×5×4 3.下列算式中结果最大的是( )。 A .15×3 5 B .15÷3 5 C .35÷15 D .15-3 5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回顾·拓展二|人教新课标

回顾·拓展二 基础过关 一、读拼音,写汉字。 yōu ( )静chóu,丝( ) shuāi ( )老shū,( )理 二、辨字组词。 仗( ) 愁( ) 账( ) 瞅( ) 绢( ) 甚( ) 捐( ) 堪(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顶天立( ) 颇负盛( ) 能书善( ) 香飘十( ) 四、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间:A.中间;B.一定的空间或时间;C.一间房子;D.量词。 1.我们要把东西放在桌子中间.。( ) 2.这篇文章根据时间.来安排写作顺序。( ) 3.单元房的里间.住着美国来的小表妹。( ) 五、选词填空。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尽管……还是……不是……而是……1.( )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 )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 2.( )船快开了,( )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填写诗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2.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______。3.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4.家在梦中何日到,________________? 探究应用 八、短文阅读。 乡愁 [台湾] 余光中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海峡一坟墓2.品悟诗歌,选择正确的答案。 (1)“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为什么说海峡是“浅浅”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浅浅的”是反话,实际上水很深。B.台湾海峡水本身很浅。 C.以“浅浅的”海峡衬托乡愁之深。(2)“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的深层含义是( ) A.诗人因海峡阻隔,难以回乡,无限哀愁。 B.诗人的乡愁就像一湾浅浅的海峡。C.海峡本不该成为两岸人民隔离的障碍,诗人面对现实,为人为地造成两岸隔离而感到痛心、惋惜。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看练习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基础检测: 一、细心填写: (1)长方体有——个面,6个面都是——(也可能2个相对的面是——),相对的面的 面积——,长方体有——条棱,每组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长方体有——个顶 点。 (2)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也叫——),正方体是——的长方体,6个面都 是——,6个面的面积都——,12条棱的长度都—— 二.判断。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到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3)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三、谨慎选择: 1.用棱长10厘米的8块正方体木块,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它们之 中棱长之和最短的() A.长方体 B.正方体

2.用棱长都是10厘米的3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 之和是()厘米 .A.360B.240C.200D.120拓展训练: 一、准确计算: 1.用一根168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教具,长20厘米,宽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二、解决问题:1、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从生活中找一个长方听或正方体包装箱,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基础检测: 一、细心填写: 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16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棱长是()厘米 3.一个正方体棱长0.2米,表面积是() 4.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表面积是(). 5.正方体棱长总和是36分米,每条棱长是(),表面积是(). 二.判断。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中可能有两个正方形的面.() 2、长方体的三条棱长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形体一定是长方体.()

五下语文《回顾·拓展三》作业本答案

回顾·拓展三 1.读拼音,写词语。 家禽侮辱威风矮小 出息囚犯盗贼柑橘 2.给多音字组词。 大方待着为难 大夫等待受难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实话实说 (2)安居乐业 (3)面不改色 4.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1)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2)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3)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5.抄写三句课外积累的歇后语或谚语。 歇后语: 1、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2、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3、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 4、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5、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6、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8、飞机上点灯——高明 9、虎落平阳--------被犬欺 10、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11、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2、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13、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4、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谚语: 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5.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6.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7.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9.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 10.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11.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1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3.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 6.照样子,把下面的提示语写得富有情趣一些。 (1)心灵的沟通不需要太多的言语。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把你的喧哗带走。 (2)请不要在此腾云驾雾。 别抽,听见了吗,你的肺在哭泣。 7.默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记者招待会上 1953年7月27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举行了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招待会上,几个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刁难周总理。 先是一个大胡子记者发起突然袭击:“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走马路呢?马路是人走的吗?总理阁下。”只见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笑着说道:“我们中国人就是喜欢走马路,就是喜欢走马克思主义和道路嘛!”看,妙的联想,巧的对答,给大胡子记者当头一棒。 另一个美国记者不甘心失败,立即接着问:“中国人走路为什么总是弯着腰,低着头呢?你看,我们美国人走路总是挺着胸,昂着头的。”周总理(脱口而出):“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嘛,能不弯着腰埋着头使劲吗?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能不挺着胸,昂着头显得轻松吗?”周总理有意给“显得轻松”四个字加重了音,犹如给刁难者击去第二棒。 这时,一个记者发现周总理的上衣口袋里插着一支美国造的派克金笔,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急急忙忙抢过话筒,得意洋洋地说:“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连自来水也不会生产吗?你作为中国总理,怎么竟插一支我们美国造的派克金笔呢?”周总理看了看了那个美国记者:“记者先生,这个问题不便回答,今天可以不回答吗?”“不,请总理阁下当众回答。”几个美国记者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异口同声)地喊。然而,周总理依然不慌不忙。他微笑着面向全体记者说:“看来,这几位美国记者先生真心要我当众回答这个问题。本来今天我是不愿意谈这个问题的。”周总理有意稍稍停顿了一下,会场鸦雀无声。只听周总理接着说:“我们中国当然能生产自来水笔,这是诸位记者先生都知道的。可是我衣袋里为什么还插支美国造的派克金笔呢?这支笔来自朝鲜战场。中国一个志愿军战士击毙了美军一个师长,缴获了这支钢笔。当时,该战士的团首长把这支笔作为战利品,奖给了那位战士。后来,作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纪念品,那位志愿军战斗英雄又把这支笔郑重地送给了我。请问,我能辜负英雄的好意吗?我能不把它庄重地插在衣袋里吗?” 周总理一席回答,如同绵里藏针,使几个美国记者尴尬万分,(哑口无言)。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哑口无言异口同声脱口而出 (2)照样子,改写句子。 我们中国人难道不喜欢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吗? (3)在记者招待会上,美国记者有几次不怀好意地刁难周总理?周总理的“一席回答,如同绵里藏针”。写出你对“绵里藏针”这个词语意思的理解。 答:在记者招待会上,美国记者有3次不怀好意地刁难周总理。“绵里藏针”在这里说,周总理的话听上去彬彬有礼,说得平缓有礼貌,事实上,是话中有话,给了对方强有力的反击,使几个美国记者尴尬万分,哑口无言。 (4)按要求写出带有“笑”字的词语。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教学反思 我们振太乡中心完小五年级组四位语文教师,即王萍、李晓芳、李其贤、周爱萍采用集体备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的教学后,我们分别对自己教学的情况作了反思,在各抒己见中,很好的体现了“集体智囊”的作 用,又充分体现教师个体的特长,促进集体智慧与教师个性的有机构建,使集体备课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实,且对单元主题的领悟有了较好体现,现将本单元的教学反思概述如下。 一、主题思想明确,理论联系实际紧密 “父母之爱”这一单元的主题思想明确,又因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平时学生基 本可以体会到自己是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而学习了本单元后,学生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升华了父母之爱的主题思想。 二、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学以致用深入心坎 “父母之爱”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重点是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了主要内容,体会 到表达父母之爱离不开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进而体会到人物描写的一些习作常识,好像在文本与学生的习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桥的一头是文本,另一头是习作的生成,这样一来,困扰学生写人习作的瓶颈变得顺通无阻啦,“父母之爱”也就有了阳光般的走向,走向教育的绿色春光。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利于文本与学生实际的双向互动 通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和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六的教学,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见地,在以新的眼光重新发现父母之爱深沉和宽广后,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润物细无声般激起了感恩父母,用积极健康的学业成绩回报父母,也回报社会的情感表现,顺应心脑对行动的可指挥性,表露于外的则是言行举止的具体行动,真可谓文本之石激起了父母之爱这湖的千层浪,透过每朵浪花,而每朵浪花都在闪烁着涟漪的笑靥,这笑靥正是语文教育最为珍贵的成功之处。 四、学生习作见真情,父母之爱绽放笑脸

(word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拓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拓展题 1、合唱队原来女生人数占1/3,后来又有3名女生加入,这样女生就占合唱队的4/9。现在合唱队多少人?(也可列方程解) 2、奶奶今年65岁,妈妈的年龄是奶奶的3/5,小红的年龄是妈妈的1/3。小红今年多少岁? 3、馨馨家园去年有96户家庭中拥有电脑,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4。今年有多少户家庭、拥有电脑? 4、光头强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6,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5正好是6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5、六(2)班有72名学生,男女生人数的比为5∶4,六(2)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6、操场上有408名学生,老师的人数是学生人数的1/8。操场上师生一共有多少人? 7、一份稿件1/3小时打完,1小时打完这样的稿件3份。如果1/3小时打完这份稿件的1/2,1小时打完这样的稿件()份。

8、一件工作,甲先单独完成2/3用了1/5小时,如果全完成,要用()小时。 9、甲数是乙数的4/5,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 10、学校买来300盆花美化环境,其中150盆布置校园花坛,其余的按3∶2分给五、六年级。五、六年级各分到多少盆? 11、用来消毒的碘酒是把碘和酒精按1:50的比混合配制的,现在有35克碘,能配制这种碘酒多少克? 12、减数相当于被减数的4/7,差和减数的比是() 13、A是B的2倍,B是C的2/3,A:B:C=() 14、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1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两人合作3小时后,由甲继续做几小时才能完成这件工作的4/5? 15、打一份稿件,甲单独打18小时完成,乙单独打30小时完成,甲先打3小时后,剩下的任务由两人合打,还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16、一个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3倍。如果从上层搬40本到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 四、授课时数:约12课时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 一、快乐启航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快乐体验 认真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一)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 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快乐分享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提优卷) 一、填空。(每个分数1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 1.六(3)班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 ,女生比男生多 ( ) ( ) 。 2.24÷( )=34 =8( ) =( )(填小数) 3.0.375的倒数是( ),( )是1 24 的倒数。 4.把一根子4 5 m 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 )m ,每段占全长的( )。 5.仓库里有一批面粉,第一次运走全部的37,第二次运走全部的2 7,两次共运走 面粉45吨。这批面粉共有( )吨。 6.甲数的 2 3 相当于乙数的35,乙数是40,甲数是( )。 7.一本书的原价是24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4元,原价比现价高( ) ( ) 。 8.图书馆有故事书80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58,又是连环画的2 5,连环 画有( )本。 9.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6,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 ( ) 。 10.一匹布,用去它的3 4 ,剩下15m 。若用去它的35,则用去( )m 。 1l.一块长方形地的周长是120m ,其中宽比长短1 3,这块地的长是( )m ,宽 是( )m 。 1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8天可以完成;乙队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甲、乙两队合作( )天后,这项工程还剩1 10 没有完成。 二、判断。(共5分) 1.一根木头锯掉 1 2 m 后,剩下部分的长度与锯掉部分的长度相同。( ) 2.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3.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 4.如果甲数是乙数的 23,那么乙数是甲数的3 2 。(甲、乙两数均不为0)( )

五年级上册语文拓展六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拓展六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园地六》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分别是“感谢和安慰”的交际训练、“胜似亲人”的习作训练、“我的发现”的阅读方法训练、诵读《过故人庄》的积累训练、朗读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训练等。 五年级上册语文拓展六教学反思【1】 在设计指导过程的时,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的储备状况,侧重了几点:一是整合资源,将“我的发现”和“成语故事”结合起来进行;二是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有效交流结合起来;三是适度进行拓展训练,在习作训练中,不仅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引导学生将习作“写出去”。这样设计并实践,确保了训练目标的实效性。从实践来看,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满意的: (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园地”的劳动。比如在“口语交际”训练和“习作训练”中,老师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分组学习,由于调控得当,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参与的有效性在这次训练中体现得很充分。 (二)让所有的学生在“园地”里都能形成劳动技能。比如“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训练学生“好好说”,更要求学生养成“好好听”的习惯。在“我的发现”的训练中,引导学生了解

并掌握了“小林”和“小东”的读书方法后,还启发学生回顾自己平时的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总结,促使了阅读技能的形成。 (三)指导体现了有序性、拓展性。如“口语交际”训练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以理解“感谢”和“安慰”为切入点,有利于学生围绕中心表达。另外,还适度地把学生引向“园地”以外,如回去把“感谢”和“安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习作完成后,把自己的作品整理后发给媒体等。 (四)注重了整合,体现了综合性。如训练了“我的发现”以后,为巩固形成的经验,引导学生练习阅读“成语故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拓展六教学反思【2】 这次交流的重点是名著中的人物,让学生感受人物的栩栩如生,从而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是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交流平台紧扣这一教学目标,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货。 日积月累是我国古典名著人物的歇后语。课外书屋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读读《西游记》的原著,这对学生兴趣不是很大,他们更乐于看电视剧,为了使课外阅读落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所以这个单元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这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而是把这单元的几篇课文作为引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众多的名著中,通过认识更多的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

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三》教案(精品)

六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三》教案 A案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课前准备 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辩论”运用过的。 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 教学过程 对话导入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 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内容。 2、师生讨论比拼方式与方法。 3、总结讨论结果: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分的为“演说家”。 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 4、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1)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3)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仅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希望各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家。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 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 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1)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 (3)几名学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4)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 民主评选第一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并用热烈掌声表示祝贺与鼓励。 比拼二:读悟警句 1、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 (1)学生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同学都举手表示懂了,此生即为本轮演讲家的竞争对手。 (2)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说。 (3)至少背诵5句中的2句,指名背诵成功者为本轮朗诵家竞争的实力派选手。 2、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6140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 单元试卷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我会填,不信你瞧。(一个一分,共18分)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30平方分米=()平方米 9600立方厘米=()毫升=()升 升=()毫升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大约是6()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西瓜的体积大约是6()一桶水的容积是12() 3.长方体或正方体()叫做它的表面积。 4.至少()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5.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60分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6.把3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个长14cm,宽9cm,高8cm的长方体,可以分割成()个棱长为2cm的正方体。 二、我是公正的小法官。(一个2分,共10分) 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不变。()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4.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比体积一样大。() 5.一瓶白酒有500L。() 三、A、B、C、我会选。(一个2分,共10分) 1.长方体的木箱体积与容积相比() A、一样大 B、体积大 C、容积大 2.把三个棱长都是4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 A、16cm2 B、32cm2 C、64cm23.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两个棱长是3cm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A、108cm2 B、54cm2 C、90cm2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就() A、2倍 B、4倍 C、6倍 四、我会填写下表。(单位:厘米)[一个2分,共20分] 长宽底面积高表面积体积 长方体 12 9 5 长方体 正方体 8 五、我能按照要求做。(一个3分,共12分) 1.一个正方体,棱长6dm。求表面积和体积。 2.一个长方体,长9cm,宽6cm,高5cm。 另一个长方体,横截面,高3m。 求它们的体积。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一个5分,共25分) 1.喜洋洋家里有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6dm,宽3dm,高。喜洋洋做这个玻璃鱼缸需要多少玻璃(玻璃鱼缸上面无盖) 2.××县步行街广场上有10哥这样的花坛,每个花坛的高,地面是边长的正方形,四周用木条围成,中间填满泥土。 (1)一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立方米泥土 (2)做完这些花坛,一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 3.一个长方体汽油桶的底面积是4dm2,高是,如果1L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教案三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教案 三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教案三_教学实录_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达到爱书,爱读书的目的。 2、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并谈谈对句子的理解,交流并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共同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3、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增进学生读书的兴趣,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 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读书做到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 教学难点: 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进行系统的小节。 收集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

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以便展示。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1.温故而知新。

学完一单元后, 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 看看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如: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 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围绕某一方面的收获展开讨论, 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从回顾本节内容切入话题,引发学生交际愿望,让学生自主交流,提高口语水平。】 4.在组内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预案(学生有可能从课文学习的角度说)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分数除法》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 1.( )( )( ) ( ) ( ) 2. 既可以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 ),其中一个因数是( ),求另 一个因数的运算;还可以表示已知一个数的是( ),求这个数。 3.用 千克小麦可以磨出千克面粉,每千克小麦可以磨面粉( )千克,要 磨1千克面粉需要小麦( )千克。 4.在算式 中,当( )1时,商大于;当( )1时, 商等于; 当( )1时,商小于。(填>、<或=) 5.算一算,想一想 (1 )( ) ( ) ( ); (2)( ) ( ) ( )。 二、选择 1.算式与相比较,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意义相同 B.结果相同 C.意义与结果都相同 D.意义与结果都不同 2.在计算时,下面的算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一根绳子,剪去后还剩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列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果 ,且 均不等于0。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 ),最小的是( )。 A. B. C. D. 5.甲数是60, ,乙数是多少?如果求乙数的算式是,那么横线上应 补充的条件是( )。 A.甲比乙少 B.甲比乙多 C.乙比甲少 D.乙比甲多 三、解答 1.看图列式计算

2.一项工作,甲独做要8天才能完成,乙独做要6天才能完成。(1)甲乙合作,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 (2)由甲单独做,完成这项工作的一半需要多少天?(3)甲乙合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少天? 3.甲、乙两桶油共重40千克,甲桶油的重量是乙桶油的。两桶油各重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4.强强和琳琳参加学校的“读书日”活动。

五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第六组(教案)回顾拓展六口语交际教案1

口语交际·习作六 学习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合适。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优良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1.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3.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例外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二、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三、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3.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个、4个、5个面是正方形! 练习: (1)判断并改正: 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正方体的相邻三条棱的交点叫做顶点。()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条棱长度相等。(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形。 (4)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形。

(5)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知识点2】 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 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 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前面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面和右面 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 上面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打结部分长度 20×4+30×2+10=150cm 练习: (1)分别说出下面长方体长、宽、高。 (2)看图2-6,并填空单位:厘米 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 )厘米。棱长总和是( )厘米。上下两个面是( )形。 (3)看图2-7并填空单位:厘米 这是一个( )体,正方体的棱长是( )厘米,棱长之和是( )厘米,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需要在用铝 合金包裹玻璃连接处,需要( )米的铝合金。 (7)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80厘米,其中长是 10厘米,宽是 7厘米,高是( )厘米。 (8)把两个棱长 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 )厘米。 (9)至少需要( )厘米长的铁丝,才能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8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6)一个长方体长 12厘米宽 8厘米高 7厘米,把它切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7)一个长方体的礼堂如图,过节时需要在四周装上成串的彩灯,每串彩灯长2m ,一共需要多少串彩灯? 30㎝ 20cm 20cm 30m 6m 5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